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看待我們和語文的關系

如何看待我們和語文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2-07-04 17:38:58

Ⅰ 對於語文你有什麼看法

有一種看法認為:語文就是文字。但這種看法未免太狹隘。他只是語言的紀錄,知識語言系統的一部分。如果按這種說法來講,難道我們學語文學了十二年就是學了十二年的漢字?這樣恐怕要貽笑大方了。
還有種說法就是擴大了語文的外延。即凡是書面的東西都納為語文,包括了:合同、文件、便條甚至黑板報都可稱為文章,稱為語文。要知道凡是課本中都有文章,難道數學、物理、歷史、生物都是語文,也都可以納入語文課本?
很顯然,以上兩種解釋是荒謬的。
在歷史上,作為私塾教材的「四書五經」只是因為它的特殊性。作為倫理讀本、政治讀本、道德讀本。而他其中的文學內涵被閹割或被掩蓋了。八股取仕是寫的八股文中要學習聖人的語氣,聖人的思想,而並沒有要求學書中的文化。
語文——這門課,從隋朝科舉制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其中不免有些彎路,但如今人們對於語文應該有了新的認識。
在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吸收人類先進文化」。課程標准中也規定了中學生必讀的名著篇目。作為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其中包含了人類在幾千年發展創造的歷史中人文精神的精華。閱讀名著主無疑是對自身的熏陶和滋養。西方國家作為教育的先進國家,母語教學中對於母語文化講授是十分重視的。這應該成為我們所應借鑒的,在我們的漢語教學中對於文化的教育應遠遠多於語言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文學素養又提高,而文學素養的提高是語文教學的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
如今,眾多語文老師要求學生學習《論語》、《詩經》……這些語文老師把學生領進了以中國古典文化的世界。目的在於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中國的文化。英國著名科學史專家指出:今天保留下來的中國文化、中國的傳統、中國社會的精神氣質,對日後指引人類世界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對於我們,中國人語文課上學習語言的同時切不可忘記中國文化的學習。
的確,學習語文就是學習一種文化。以文化人,實質就是人文化、民族化。語言文化的陶冶是語文教育的靈魂。失去了靈魂語文就只剩下個空殼。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就要知言養氣,讀書修身,塑造完美人格。數千年以來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文明。學習語文就是與塑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感情。此外還要學習民族崇德重義的價值取向。自強務實的人生態度,樂善好施,見義勇為……通過語文將中國文化傳承。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需要有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學習語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於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沒有擁有一把打開語文之門的金鑰匙。

學好語文,要注意培養 學習興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我希望當你讀完這篇「爛文」後,能為你的語文之路,墊石鋪地,為你的語文大廈添磚加瓦��閶�捌躺弦惶跬ㄌ齏蟮饋?

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就為你的語文學習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無論做任何事,興趣是最重要的。兩千年前的「文聖」孔子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正說明了「好」、「樂」對於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追求,可以說是精神支柱,朋友,如果你現在暫時對語文,並不感興趣,沒關系,你可以從「0」開始。培養興趣,可以去背誦,抄錄一些精彩的片斷,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課外知識都可以。這樣,慢慢積累,在某一天,你會突然發現,原來當一個才多識廣,知識淵博的學者就是如此容易。你還可以參加一些關於語文方面的活動,比如演講、徵文等等。愛因斯坦說過:「在學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種結果社會價值的認識。」正如剛才說的,你可以參加社交活動,那有人便會問了,如果贏了,當然會使我們鬥志高昂,興趣更濃烈,而相反,則會挫傷我們的積極性,對語文反感,那豈不是適得其反嗎?我可以肯定回答:「不會的」。這樣看你如何認識結果的價值。正如所說,會信心百倍去學好語文,如果失敗了,可以自我檢討,是哪裡做得不好,「挫折是強人的一筆巨大財富,弱者的萬丈深淵」,你可以想想,正因為發現了缺陷,我們才會去彌補,才會做得更好。學習興趣是基礎的話,好的學習習慣,則是一位技藝超群的建築師。

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你學習質量的好壞。葉聖陶認為:「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由這句話我們至少可以看到好的習慣的重要性,其實好的習慣,主要還是靠自己去養成的。農村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習慣成自然」如果你堅持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則會成為雷打不動的「自然」。那怎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從學習實踐中,文章作品中去領會。《禮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就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們的學習之中。「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則又給我們敲響要「學」「思」結合的警鍾。「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有許多的名人對學習做出了總結,我們不妨一試(但不可盲目)。其實,更重要的是要我們從學習中去總結,比如說,在一個幽靜的地方,我們不妨坐下靜靜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類,不但更能愉悅心情,而且還增深了印象。如果說好的學習習慣是一位獨具匠心的建築師,那好的學習方法則是精美實用的建築材料。

說學習方法,其實與學習習慣有許多交叉之處,比如:抄錄精彩片段,吟誦古詩,隨時寫下精彩瞬間,等等都是好的學習方法。語文學習重要的就是積累與運用,上面的那些方法都是積累的重要手段。我們運用語文知識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可用在諸方面,譬如:社交、寫作、演講……無不與我們密切相關,有人學習語文很有一套,但運用時卻是茶壺里裝餃子——倒不出來。其實學的目的就是用,這是綱。由於方法因人而異,我就不多討論了!我相信親愛的朋友你定會有錦囊妙計的。好的學習習慣,興趣很濃,方法很對,若沒有語文學習能力那還是無濟無事。

學習能力是漸漸培養和積累的。有人說魯迅的文章很難懂,其實就是因為沒有找到突破口,我們理解一句話一定要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及上下文語境,這樣你才會將難題迎刃而解。學習 要重識基礎能力鞏固,首先要謹記一些寫法、修辭及符號的用意,只有這樣堅實的基礎,才可去拔高。「欲速則不達」學習能力的培養並非一日之功,需要你的恆心。

上述皆為鄙人愚見,多為淺薄之言,其實每人都有他的一本經,都有一套未發掘的(有的當然發現了)學習秘籍。

朋友,當你看完這篇文章後,掩卷沉思時,希望能使你有所受益。為語文功底差的人,改變現狀,為功底好的人錦上添花。

Ⅱ 如何看待語文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的

摘要:本文簡要論述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滲透,希望能給廣大語文教師的教學帶來些許幫助。
關鍵詞:語文學科;其他學科;整合滲透
一、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滲透的背景
葉聖陶先生曾經就指出:「語文是工具,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數、理、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史、哲、經,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這個工具。」把語文課程定性為基礎工具,認為語文是學習其他一切學科的工具,這個論斷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只有學會熟練地使用語言,才能進行閱讀與表達,這是其他學科學習所必備的條件。2013年貴陽市中考開始在綜合性考試中設置「學科滲透」題型,設置「學科滲透」內容的目的是為了遵循「大語文」「注重語文實踐」「語文的學以致用」「彰顯語文工具性」等理念。簡言之,就是運用語文能力來幫助解決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
二、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整合的必要性
《語文課標標准》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新課標進一步突出素質教育中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語文學科不僅限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以便他們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做好准備。它還有向學生進行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的的德育價值,具有向學生進行知識教育,發展學生智力的智育價值,具有向學生進行文化藝術的教育和審美教育等等,要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的德、智、美等方面的價值,也只有在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的實踐中才能得以完成。
三、通過學科整合培養學生能力
1.整合其他學科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整合其他學科的知識,不僅與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內容相融合,也與歷史、地理、政治等社會內容相通,實現對學生課外閱讀學習能力的培養。例如在教學《鄧稼先》引導學生閱讀「兩彈」的物理學相關內容和我國研發「兩彈」的歷史背景。在教學《看雲識天氣》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現象和查閱我國傳統諺語知識。在教學《春望》《石壕吏》《公輸》等課文時,引入相關的歷史背景的介紹。
2.整合其他學科,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的整合,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音樂、視頻來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
四、貴陽市中考中學科滲透與學生能力考查典型題例及分析
一般立意新穎,思維角度多元化,答案靈活,呈開放性特點。綜觀近幾年的中考語文試題,主要是與其他學科及社會知識和能力的滲透。考查的題型多種多樣,有選擇題、填空題、圖表題、概述歸類題等;主要藉助多學科知識的應用來提升學生語言表述能力、理解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
1.語言的表述
正確規范嚴謹與錯誤殘缺隨意(基本概念表達不準確,個人觀點表達不清,答非所問,不嚴謹等而造成的答題失誤往往屢見不鮮),重視語言的准確性、嚴密性,完整性和語言的組織能力。要如實反映客觀事物的特徵、本質及規律,表述要具有嚴密的科學性。稍有差錯,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2.邏輯思維能力
促進學生發展最重要的是智力的發展,智力發展根本上是思維的發展。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周密性、批判性、獨立性與深刻性。語言的邏輯性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語言本身要准確、精練;二是語言條理清晰,前後一致,層次清楚。這就要求學生的表述要嚴謹周密,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3.篩選提取主要信息
善於篩選提取中心句、關鍵句和關鍵詞。往往各學科中一些概念、定律總是需要用較長的語句、較長的篇幅才能正確無誤地表達清楚、完整。學生要善於在較長的句子、較長的篇幅中提煉精華,總結規律,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中考中的學科滲透已經囊括了初中階段各學科,考核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
五、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整合對教師的要求
語文教師通過學科滲透整合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自身的綜合素質也需要不斷提高。
1.更新教學觀念,提高學科整合的自覺性。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能為單純學語文而教語文,各學科要有整體觀念,把語文課本看成綜合性課本,基礎性學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整合滲透其他知識,提高學科整合和滲透的自覺性。
2.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提高教學素質和水平。一是堅持在職進修,提高終身學習的自覺性,不斷進行知識更新。二是要關注其他學科教材改革動向,為語文教育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提供「源頭活水」。三是要學習現代教育技術,上網查找資料,因為網路是一部真正的大網路全書。
3.積極參加教育科研,提倡跨學科聽課和小綜合教研。從其他學科獲得語文教學法的啟示。譬如數、理、化、生等學科的圖文轉換,公式與文字的轉換以及數字與文字的轉換,英語學科的完型填空,各學科所共有的演繹、歸納等,都能給語文教育注入新鮮的血液,給語文教育帶來生機和活力。
六、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整合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以學為主,教與學兼顧
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核合策略開發,其目的在於引發最佳學習效果。要實現最佳的學習效果,就要做到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兼顧,但要考慮以學習目標為焦點。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的建構更需要時間的保證,這就要求教師盡可能少講。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才符合課程整合的最初目的。
2.學科的整合要避免喧兵奪主
由於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普遍應用,語文課也早已打破了一本書一支粉筆闖天下的局面,尤其在跨學科的知識教學時,往往藉助多媒體。如果稍一疏忽就可能適得其反。課程與課程的融合一定要服務於內容。如果偏離這一主旨,語文課就有可能變味。
3.注意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
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具備基本的素養,能基本了解多方面的知識。對於課程的整合,語文教師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如果教師自己對所整合的知識一竅不通,那麼要很好地完成整合任務就變得不太可能。
當然,教無定法。對於教材的處理,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豐富的知識,我們應有足夠的重視。加強語文學科跨學科的學習,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整合,讓學生增加知識,加深感悟,拓展能力,這應是每位語文教師所共同的追求。

Ⅲ 如何看待語文課的學習作文600字

目前,中考和高考都把語文排在首位,且分值均為最高,可見語文的地位。語文是基礎學科,是你到達理想彼岸的交通工具。語文是表達感情,傳達美感,開啟心靈的窗口。沒有語文作基礎,其他學科也不可能學好。數學家蘇步青教授說過「要當我的研究生,我建議只考語文和數學,而且先考語文,語文不及格,數學考得再好也不要」,可見,學好語文是多麼重要啊!可是如今,想要學好語文這門學科,又好像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它既繁瑣,又要有良好的基礎、寫作水平,以及悟性。但是,要學好它,其實並不難,真正難的是我們是否能夠堅持。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是讀書。要學好語文,光讀幾本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從書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也許大家會說上學時怎麼會有時間看書呢?我認為:時間是一定有的,關鍵看你是否會利用它,我們可以在晚上睡覺前看幾篇好文章,寫作業累了看看書也可也當做一種休息。時間久了,便能形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戰國時期的學者荀子在《勸學》一文中告誡人們:「不積跬(kuǐ)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語文學習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點點滴滴的語文知識,就如一粒粒的黃沙,今天積一粒,明天積一粒,就會聚沙成塔。因此我們一定要閱讀有益的課外書籍,以此來提高我們的閱讀水平以及詞彙量。倘若我們能夠持之以恆,長此以往,我們便能夠下筆如有神。其次,最重要的就是要多練,我們每天的日記便是很好的練習機會,把一天的見聞及感受記錄下來,不僅是對一天經歷的回憶,更加是鍛煉了我們的文筆。當然,寫日記要貴在真誠,要有恆心。此外,讀書學習要養成勤查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習慣。工具書不僅是我們如影隨形的好老師,可以解決我們學習中碰到的疑難問題,而且也可以作為一般閱讀材料來讀,這對於拓寬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知識大有幫助。語文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是想要提高成績,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基礎不失分:這就應該在平時的默寫上下功夫,文言文要做到書下注釋會背會默,重點語句須會翻譯。閱讀平時要多練,還應該在上課時注意聽老師講課,認真做好筆記,掌握好答題技巧。考試時盡量多讀幾遍,(你可以先稍微看下試題,後看一遍文章,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之後在仔細看一遍。一定要圍繞中心答題,務必要注意標題,開頭和結尾,環境及人物的描寫,因為這些對表現主題有很大的作用)。作文最好是平時多觀察生活,積累題材,多寫,多看。但到考試時可以把你准備的題材往試題上拉,要得高分,文章必須要有新意,有個性,有層次,有條理,還要有華麗的語段,因此要善於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如果是題目自擬)最後,要有一個好的標題。語文不僅可以使你在考試中占很大的優勢,還可修身養性。名人偉人借語文盡顯風流。毛澤東的詩詞,周恩來的口才,華羅庚善對對子都被人稱道。語文可使人保持生命的本色。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讀書,皆為飽詩書、洞察事理之故。語文可使人快樂充實,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語文使人思維開闊,使人處世不驚,使人明智地生活。語文並不是簡單的學習課本的知識,而是教導我們如何去思考,如何為人處世,如何生存。不要覺得學習語文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當我們長期徜徉在語文的世界裡,人生才是完整的。

Ⅳ 語文學習與生活的關系

語文與生活 學習,說到底是一個人的成長,本來應該像呼吸一樣自然,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語文學習是同樣的道理,新課標指出,學習母語應有別於學習外語,主要不是靠傳授知識、揭示規律,而是靠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因此應學習語文做到以下幾點:一、 重情趣。所說的重情趣,包括重視情感和興趣兩方面。學習過程是一個人的認識不斷發展的過程,而認識發展必須有育好的情感的參與。再者,情趣是伴隨著認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的變化而變化的。思維科學研究成果表明:當人們在從事饒有情趣的活動時,大腦會自動分泌一種物質,它的效力比嗎啡還要高出500倍。因此,有情趣的學習活動,學習不但不會有壓力,而且會樂此不疲,同時,記憶、理解、創造潛能也會得到充分的發揮。二、 重積累。學習不能僅停留在課本知識的掌握上,要樂於探究,勤於動手,語文學習積累特別重要,不僅要有知識積累,也包括經驗積累和情感積累。因為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有全面的積累。有一位語文老師在上以「蟬」為主題的語文綜合活動課時,就帶著孩子們一到小樹林里,一起聽蟬的鳴叫,想像蟬在說話,捕蟬,撿蟬殼,孩子們在鮮活的大自然中獲得了真正的心靈自由,他們對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又通過到圖書館查閱資料、電腦上網、調查訪問、觀察研究、繪畫製作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更深地了解蟬,最後完成了對蟬的研究報告,製成了蟬的標本、繪制了以「蟬」為主題的小報,自編了關於蟬的故事等。學生在整個實踐活動過程中興趣盎然、樂此不疲。他們主動探究、合作交流、體驗創造。同時,多種學科的滲透,使學生在全方位的影響下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養。同時,要有深厚的積累。摘抄,這是一個行這有效的方法,但因為要求摘抄的內容太單一,只是好詞好句,效果並不理想。應該從生活中汲取充足的養分,摘抄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深有感觸的內容。如令人捧腹的笑話,精彩的廣告詞,生動的漫畫故事,優美的歌詞,工整的對聯……三、 重遷移。美國著名教育家特而福特提出「為遷移而教」的口號。所謂遷移就是舉一反三,就是能夠運用已掌握的知識,這包括將語文課堂內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也包括將生活中的知識運用到語文學習中。如信息交流。摘錄知識,抒發體會,向同學推薦好書、、、、、、、四、 重交際。語文學習,顧名思義包括包括語言和文字的學習。語言的學習也就是交際能力的培養。而生活是交際的最好舞台。交際能力是以聽說能力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內的一種綜合能力

Ⅳ 今後你打算怎麼對待語文的作文三百字

十多年來,每一次聞到油墨的芳香,每一次感受「語文」的溫馨,我的心都會感到愉悅,思想都會得到升華,語文一直滋養著我的血脈和骨肉,滋養著我的靈魂和精神,也滋養著我的氣質和品格。 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從造出漢字的倉頡,到一字千斤的米芾;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從「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李白,到「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面對他們我永遠是大海邊上撿拾貝殼的一孩童,我永遠是荒原里尋找瑰寶的一牧人。我情願每天和太陽一同走向山野,飲朝露、浴輕風、浣溪流、聽鳥鳴、俯山川、望月明,讓心靈融入自然,讓思緒平靜祥和。用真誠、用情意、用良知去感悟生命的勃發向上,感悟生活的絢爛多姿,感悟人性的純朴美好!我也情願每天和語文一同走過講壇,時而瀟灑、時而浪漫、時而豪放、時而婉約、時而理智、時而抒懷。講漢字的橫平豎直,講成語里的故事,講想像誇張,講閱讀寫作…… 面對浩瀚、廣袤,面對博大、精深,面對通脫、頓悟,我時而有感於天空的美麗湛藍,時而游弋於歲月的蒼桑巨變,時而漫步在山野小徑,時而徜徉在河邊草灘。我想,只要我們善於用心去觸摸自然、觸摸生命、觸摸生活,無論遠山、絕崖、綠野、落木、秋波、小溪、銀燕、素蕊,還是少俠仗劍、倩女嬌羞、酒客狂飲、文人放歌、孤旅漂泊、合家歡愉、秋夜聽雨、春日賞花,還是特洛亞戰爭、紅軍萬里長征、世界和平的步伐、月亮上的足跡——語文都真誠地記錄著人類腳印,悉心關照著宇宙變遷的神韻,永遠承載著歷史悲壯的歌喉。語文之妙,長歌短詠,氣象萬千,美不勝收。「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面對此情此景,我彷彿能聽到語文鏗鏘的聲浪,彷彿能看到語文英邁的浩氣,彷彿能感到語文厚重的底蘊…… 「師者也,有父之親,有群之尊。」我常常彷彿以一個長者的身份向學生演繹著關於語文的事情,我深深懂得,語文,不只是認幾個字,識幾個詞,說幾句話,看幾頁書,寫幾篇文章。語文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情感、一種意志、一種態度;一種思想、一種方法、一種認識;一種精神、一種品德、一種修養;一種觀念、一種感悟、一種智慧;一種過程、一種能力、一種品位。我以為,語文最關鍵的一個字是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能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大千風物,讀歷史滄桑,讀日月匆匆,讀生命無限,讀人生苦短,讀生活俚俗。好文章是從至純至善的心田流淌出的一股清泉,是從聖潔美麗的草原奔跑來的一隻羔羊,是在現實與歷史的曠野詠嘆著的一個行者。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讀有字書,卻要識無字理。看來,我們讀書的目的,也就是語文的目的,在於更多地提高人類的素養和生命的品位。我們要關愛人性的尊嚴,我們要關愛自然的本色,我們要關愛生活的情趣…… 語文,已融入我的血液,進入我的靈魂,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就是一個故事,一段箴言,一副良葯……我將用一生去細細體味、慢慢感悟。 ( 2 ) 「語文」這個詞,大家並不陌生,它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意思為:語言和文字。也就是說,語文,語文就是既要語言,又要文字,二者缺一不可。 先說說語言,我與語言的緣分還真不淺,從四年級開始,我便擔任過學校晚會的主持人和各種活動主持人,演講比賽也參加過不少。也就是從「呀呀學語」起,我便註定與語言結下不解之緣,小時候我認識卡片,便認了許多字,對我可有幫助了,我試著說卡片上的文字,我就是在一張張卡片的熏陶下,學會了講話,上一、二年級時,剛好又碰上一個好老師,普通話特棒!所以我與語言之間則有了深厚的感情。 文字,不僅是會寫,還要知道運用它來寫出好文章。有一個成語叫做「出口成章」,可我剛接觸文字時,並沒有這么厲害,而只是毛皮而已,一年級寫作文,要求水平不高,只要連貫即可,而我在爸爸的指導下,每次總能用上那一兩個成語,因此,我的作文總是大拇指。這樣我在文字的起步上很成功。可要做到「出口成章」還是不行的。在課外,我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和許多名著,積累了許許多多優美的詞句,因此,我的作文有時也會讓老師當範文在全班朗讀,所以,文字與我之間便也有了深厚的感情。 我現在的語文水平還不高,但我與語文之間有著不可磨滅的感情。生活中處處需要語文,在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中語文更顯重要,社會無處不充滿著語文的氣息。我與語文,語文與我,我們之間的關系非同小可,我立志做一位文學家,和語文之間的關系更長久一些。我喜愛語文,我一定要努力在語文上打好基礎,學好語文,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1

Ⅵ 生活和語文的關系

生活處處皆語文,生活處處有語文,你會發現,其實語文就在我們身邊。
大街上,五花八門的商店以自己各具特色的招牌吸引著行人的目光。那些樸素特別的牌匾也是很有風格的,雖然詞藻不是富麗堂皇,但卻給人一種親切感和輕松感。「一加一」、「Q一代」一個個鮮活中透著生機的招牌比比皆是。乍一看,似乎異常平凡,其實呀,這里短短的幾個字卻讓不少人絞盡腦汁,既詼諧又形象地展現了店裡的特色。這裡面不就蘊含著無盡的語言文化嗎? 網路上,網蟲們都特別愛用簡潔明了的短語來表達出自己的意思。那一個個「94」(就是)、「7456」(氣死我了)、886(拜拜嘍)簡短的語句中無形中便表明了人們的意思。形形色色的語句多用擬聲詞,象形詞和數字等等,表達起來輕松隨便,卻又不失風趣幽默,真的是讓人嘆為觀止。如果沒點語文功底,理解它們還真是件難事兒呢!
電視上,短小精悍的廣告詞也往往具有深刻含義。一句「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便寫出「美的」空調對人們的重要;時髦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也體現了巧克力的特性;這個「成功之路,從頭開始」也形象表達了洗發水的功勞。家喻戶曉的「生活不能沒有聯想」也一語雙關,生動地寫出了「聯想」電腦的地位。如果不能掌握這些語文技巧,這形形色色和廣告詞何處而來?沒錯,是語文。
語文是人們溝通的橋梁,生活中處處要用到語文
生活離不開語文,是因為語文是我們進行交流的住要工具.你口中講的語言,手下寫的文字,都屬於語文.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吧,我們是個學生,肯定就得聽、說、讀、寫,那聽說讀寫又是從哪來的呢?它們都是從語言那裡來的,只是語文中的一部分.從此看來,語文有著很大的作用,說明了生活離不開語文的關鍵性.

Ⅶ 如何看待語文

學習分成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所謂被動學習就是死記硬背,就是鸚鵡式的學習,這種念書是不求甚解的,拿它來學習語文當然就一塌糊塗。不要以為語文背課文就一定是死記硬背,其實他一定是要理解後才能背的,這種學習法我們稱之為沙漏式的學習法。沙漏式的學習法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假如你現在去爬一座山,山路很復雜很陌生,請問要怎麼樣才能避免迷路呢?答案是:我們要一邊走一邊做記號,到了山頂後,再順著記號下山就可以順利地找到回去的路了。學習就像爬山,我們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要一邊學習一邊做記號。所以,想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一定要在閱讀時用自己的頭腦做記號。到底怎麼用自己的頭腦做記號呢?接下來要講的是用你的頭腦做記號的高效學習法。第一步驟:定標題,用標題來幫你記住一段文字。第二步驟:挑關鍵詞,用關鍵詞來幫你記住一段話。第三步驟:做分析式筆記,用筆記來幫你記住整篇文章。
定標題
首先,標題等於路標。路標一般要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地名,一個是表示方向的箭頭。文章的段落標題是用來指引段落的方向,它也應該要有兩個因素:段落的主題和補充說明。
定標題的技巧:
1、問題等於標題。文章中出現的問題、出現的問號表示作者用了一種寫作技巧,叫做作者自問自答。只要把這個問題找到,就抓住了文章的方向,那麼這個就是這段話的標題。
2、前言等於標題,文章的前言指的是開頭的兩句話。有的文章寫法在首句就點出了想要說的話,這種寫作手法叫做開門見山,引出下文。只要抓住這首兩句話就等於找到了文章的標題。
3、結論等於標題,如果文章結尾處作者做了總結,這也是一種寫作技巧,叫做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挑關鍵詞
關鍵詞如同膠囊,它包含了大量的資料,當我們在學習中,看到了關鍵詞,相當於有了包含了大量葯粉的膠囊,把整句話濃縮到膠囊裡面,具有濃縮的作用。當我們把膠囊吞進肚子里,他就能釋放出多種葯物作用,那麼在學習時也一樣,如果我們找到了關鍵詞,就相當於也把大量的信息濃縮後又可隨時隨地回憶出知識點來,達到雙重的效果。關鍵詞像橋梁,它可以連接句子的主要概念,關鍵詞是核心概念。關鍵詞如同鑰匙,當我們在學習中,資料放在大腦的某個角落,關鍵詞就是那把打開記憶資料庫的鑰匙。
挑關鍵詞的方法:
1、先找出這句話的主詞,主詞不是關鍵詞;
2、再找到句子的結果,結果不是關鍵詞;
3、找到句子發生的原因和過程。原因和過程都是關鍵詞。
4、根據定下來的標題來提問,問題的答案,就是關鍵詞了。
做分析式筆記
筆記是什麼?筆記如同藏寶圖,請你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個海盜,在荒島上藏了寶藏,沿路一定邊走路邊做記號,最後離開荒島時候你會畫一個什麼圖?畫一個藏寶圖。現在有兩個海盜,一個沒畫藏寶圖,一個畫了藏寶圖,請問過了兩年,兩個人回來挖寶了,誰容易挖到寶藏?當然是有藏寶圖的容易。同樣的道理,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學習的藏寶圖非常重要,把每天學習的文章心得,文章框架整理出來,這個時候文章就變成了知識,變成了長期記憶。
如果可以把讀過的每一篇文章都這樣整理好,包括外面閱讀到的文章也整理出來,讓知識有了框架,包括歷史、科學、數學、英語、物理還有政治等科目都用一樣的方法來學習他們,那麼將來准備高考的時候,大腦中就有了知識的框架,有了豐富的詞彙,那麼孩子寫出來的文章就擲地有聲啊,此時孩子的閱讀能力已經是出類拔萃了!試想一下,你是學校的老師,老師出閱讀理解題目,都是從你整理出來的這些框架里挑選,不管老師怎麼出題,反正答案都在這筆記裡面,答題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這就是老師今天講的用在語文閱讀理解上的高效學習法。最後,這里老師要送給每一位孩子的一份禮物:在語文學習中養成做分析式筆記的好習慣。

Ⅷ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語文

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想必都有過這樣的疑問:我們為什麼要學語文呢?為什麼要去讀哪些晦澀難懂的閱讀文章?為什麼要寫湊不滿字數的作文?



★學好語文,會有諸多潛在的未來優勢。語文學得好的人,往往既會說,又會寫;既會做人,又會做事。他們可以酣暢淋漓地表達觀點,也靜得下心來潛心專研。他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會讓人感到平和,容易相處,從而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許多職業,比如政府官員、新聞記者、影視編導、節目主持、企業高管、銷售總監、空乘導游、暢銷書作家、專家教授等等,都需要深厚的語文功底。翻看歷史,晏子使楚、完璧歸趙、燭之武退秦師、諸葛亮舌戰群儒,可以說很大程度上靠的都是語文。

Ⅸ 為什麼要學習語文

原因:

語文是工具,運用於人們的交際交流、學習發展,同時語文也是橋梁,溝通古今中外文化,傳承精神血脈。語文還是個載體,承載著公民的人文素養,提供審美體驗。語文是基礎,語文基礎打不好,數理化肯定也學不好。

所以,語文聽說讀寫是基本功,重點是讀寫。學生在家庭里會時刻進行口語練習,除了口語還有一些需要訓練的要素,重點是閱讀和寫作,語文是載體。

鍾南山是今年的抗疫英雄、功勛人物,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特別講到語文,他說:「我經過了至少七十幾年的學習,最大的體會就是要學好基本功,只有具備了最基本的知識以後,你才能夠往上走。學好基本功,最重要的就是要學好語文,這樣才懂得如何對事情進行分析總結。」

Ⅹ 語文課程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論語文課程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課程形態與教學形態是語文學科相互關聯的兩個部分,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研究「教什麼」和「怎樣教」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問題,傳統上,人們比較注重教學論方面的研究,相對忽視課程論方面的研究。
課程論是依據對社會需要、學生心理特徵、學科系統的不同認識和價值取向而建立起來的關於課程編制的理論和方法體系,「為什麼教學」和「教什麼」,是其研究的范疇。「為什麼教學」側重研究教學的目標,目的是弄清為什麼要教的問題,物化形式就是課程計劃和課程標准。「教什麼」側重研究教學的內容,研究范疇在於應使用哪些方面的內容來完成教學目標,主要體現在以教科書為代表的教學材料上。教學論主要研究教學情境中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行為方式,同時對教師的行為方式進行科學概括,用以指導教學實踐,「教學是什麼」和「怎樣教學」是其研究的范疇。「教學是什麼」側重研究教學的本質,即學科性質方面的問題。
這里所講的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各級各類學校為實現教育目標而規定的教學科目及這些科目的目的、內容、范圍、分量和進程的總和,包括為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而營造的學校環境的全部內容。課程論是教育學的重要分支,它是依據對學科系統、學生心理特徵、社會需要的不同認識和價值取向而建立起來的關於課程編訂的理論和方法體系。
教學論同樣是教育學中的一門分支學科,研究教學情景中教師引起、維持、促進學生學習的行為方式,對教師的行為方式進行科學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規定或解釋,用以指導教學實踐。這種行為方式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呈示、對話、輔導等主要行為方式,一類是激發動機、課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輔助行為方式。
關於課程與教學之間的關系,在西方的教育學研究中主要有四種不同的意見:⑴課程與教學之間彼此獨立;⑵課程與教學之間相互交叉;⑶課程與教學相互包含;⑷課程與教學之間既互相獨立,又互相作用。盡管意見不同,但異中也能見同。大多數課程的教學研究者有以下相同看法:⑴課程與教學既有相關性,又是不同的;⑵課程與教學具有相互交叉關系和相互依存關系;⑶課程與教學可以分別單獨地進行研究和分析,但不能彼此獨立地起作用。
1997年國家學位辦把課程論和教學論統一為「課程與教學論」,是把二者統一起來的標志,在課程論與教學論研究的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課程和教學論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21世紀教育教學改革一定要把課程論和教學論統一起來。
課程目標是課程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新課程的價值轉型必然導致目標重建,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⑴確立新的知識觀;⑵確立新的學生觀;⑶確立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新課程把學生的個性發展視為課程的根本目標,學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驅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內在價值的獨立存在,每一個學生既是具有獨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關系中的存在。回歸生活世界,使新課程植根於社會生活的土壤是課程目標的重要特色。新課程認為,課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機構成;課程不能把學生與生活割裂開來,而應使學生與生活有機融合。回歸生活世界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幫助學生反思、體驗、享受生活並提升、完善生活是新課程的基本追求;增進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和關心社會生活的態度,是新課程的目標、內容和實施過程的重要特色。
如在《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依照語文課程與語文教學的關系,按下述步驟來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
首先,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導語,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來:《荷塘月色》是一篇被視為經典的優美的散文名作,可是近幾年來,卻有人對此持不同意見。孰是孰非,自有說法。那麼,你是如何看待這篇文章的呢?下面,我們誦讀文章,仔細揣摩內容,然後談談你的看法。
其次,在學生誦讀完文章後,可以讓他們就個人所理解的深度,談談個人的看法。老師可以將學生談的內容要點板書在黑板上。如果學生談不出文章不好的方面,都認同這確實是一篇優美至極的文章,那麼,就針對本文好的方面談談自己的觀點,要求學生結合具體的內容來談。
再次,針對學生所討論的內容,老師作總結。在學生談論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准備。
一是認為文章不好,可能有以下幾點:1.時代太久遠,難以理解作者那種心情。此時就需要適時交代文章的寫作背景;2.文章語言用詞上不是太華麗等。
二是文章好的方面,總結如下:
1.文章語言優美。朱自清先生的文筆很美,但美而不浮,風華從樸素中來。請同學們再讀文章,仔細體味,並結合文中描寫來分析。(1)修辭的使用。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的使用,給人以豐滿、美好的視覺形象。尤其是文中兩次通感的使用,非常高明。(補充通感的修辭手法)(2)疊字的使用。疊字是一種修辭手法,富有表現力,也給語言增添了節律的美感。疊字的形式有AA、AAB、ABB、AABB、ABAB等幾種。思考:本文中疊字的應用在形式和具體手法上有什麼特點?明確:本文使用疊字近30處,從形式上看,主要使用AA式和AABB式。從使用手法上主要是用了很多重疊的形容詞,如「田田」的葉子、「亭亭」的舞女的裙、「脈脈」的流水、「靜靜」的月光、「薄薄」的青霧,「蓊蓊鬱郁」的樹、「曲曲折折」的荷塘等,既傳神地描摹出景物,又使文氣舒展,音節和諧,富於韻律美。
2.景物美。除了在描寫景物時,使用了很多的修辭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用字遣詞准確。注意「瀉」「浮」等詞,傳神,傳情,精煉,生動(可以藉助課件來完成)。
3.意境美。文中的景與情,非常恰當地融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愛國知識分子,朱自清面對所處的社會環境,激起的只能是內心的不平靜,他不可能像革命戰士那樣會激憤不已。在這種壓抑的狀況下,選擇了出去走走,於是來到了荷塘,看到了與荷塘有關的景物,這些景物,因為作者的心境,也都籠上了一層淡淡的霧。這跟作者那種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種合作過程;語文教學應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對話的空間;語文學習是最富建構意義的學習過程;語文教學應以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語文教師要以開放的心態拓展語文教學內容,這是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在平時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在正確理解其內涵的前提下,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我們和語文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