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現行語文課程處於哪個時期

現行語文課程處於哪個時期

發布時間:2022-07-04 21:53:48

小學語文教材的發展歷程

1951年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編寫或修訂的中小學教材出版,在全國正式使用。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版」)第一套全國通用的小學語文教材。第一套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較為簡單,內容中很多是關於毛澤東的,常常開篇就是毛主席祝詞。
1956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第二套小學課本出版,但這套教材只使用了兩年——1958年「大躍進」之後,在「教育大革命」的影響下,有關部門停止了這套教材的使用。
,人民教1961年秋育出版社新編的十年制中小學教材開始向全國供應。這是人教版第三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此後,人民教育出版社開始進行十二年制教材的研究、准備工作。1963年秋,新編各科課本的第一冊在全國正式供應。這是人教版第四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1976年到1978年間,國內的中小學教材使用較為混亂。
1977年,教育部決定以十年制為中小學的基本學制。1978年秋,中小學各科課本的第一冊同時在全國供應。這是人教版第五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粉碎「四人幫」之後,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此後的教材使用也相對的穩定。其中有些小學語文教材的使用年限超過10年。
1982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出版的十二年制中小學教科書開始向全國供應。這是人教版第六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1987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據新頒布教學大綱,對中小學教材進行全面修訂、改編後開始陸續出版。這是人教版第七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1986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施行。1988年國家教委據此制定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各科教學大綱初審稿。1990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九年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出版。這是人教版第八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1992年8月,國家教委發布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共24科教學大綱(試用)。1993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新大綱重新編寫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開始供應全國。這是人教版第九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前後共使用了十幾年。
現行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被稱為「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這也是人教社編輯出版的第十套教材。該教材根據2001年5月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和各學科課程標准(實驗稿)編訂。2001年開始使用,由一年級開始,逐年推開。
2001年1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發布《關於啟動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通知》,全國的基礎教育開始實行「課程改革」。此後,國家放開了教材的編寫權,過去的教材是圍繞教學大綱,必須使用人教版教材;實行「課程改革」後,各出版社都可以編寫教材,各地也可以選用不同的教材教學。

② 當代小學語文教育經歷了哪些歷史階段

在迄今為止半個世紀的小學語文課程發展過程中,大體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建國初期學習蘇聯,突出語言知識教育和思想教育。50年代末語文課程政治化。

60年代重視「雙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注重培養讀寫能力。

十年動亂時期,在極「左」思想指導下,否定語文課程;80年代實行改革開放以來,語文課程朝著全面培養語文能力、注重提高素質的方向穩定前進。總之,建國以來語文課程在不斷改革中逐步完善。

建國後語文界對語文課程性質、任務認識的歷史發展:

1.1950年,關於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雙重性質思想的初步形成;

2.1953年,批評把語文課教成政治課的缺點。但又出現把「文學分析」當成語文教學主要內容的傾向;

3.1956年,比較全面地闡述語文課程的性質,明確提出小學語文科的基本任務是發展兒童語言:

4.1958年,片面強調語文課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語文基礎訓練被「政治化」;

5.1963年,明確提出和重點強調語文課程的基礎工具性;

6.1966——1976年,徹底否定建國l7年來的語文教學,語文課程淪為政治斗爭的工具;

7.1978年,撥亂反正,重新確認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注意加強基礎,發展能力;

8.1986——1992年,為提高民族素質全面修訂語文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適當降低難度。減輕負擔;

9.20世紀90年代,主張弘揚語文課程的人文精神。將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起來。

③ 我國小學獨立設置語文科,始於多少年

綜觀我國語文課程設置,可謂源遠流長。我們大致可以將之分為三個時期:
一、清末民初語文課程設置
我國古代沒有專門的語文課程。但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開始教學「六藝」——禮、樂、書、數、射、御。其中的「書」大體相當於現代的語文課程。兩漢以後,教學就是誦習儒家經典《四書》《五經》。當然,其中有識字、寫字、閱讀、作文等教育因素。可見,在漫長的古代,語文與經學、史學、倫理學融為一體,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語文課程。
鴉片戰爭以後,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當時的資產階級改良派主張向西方學習,提出「廢科舉、興學校」的口號,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1901年清政府明令各地興辦學堂,次年頒布《欽定學堂章程》規定:蒙學、小學、中學均設「讀經」科,此外,蒙學再設「字課」和「習字」課,初等小學再設並行的「習字」「作文」課,高等小學再設「習字」、「作文」、「讀古文詞」課;中學再設「詞章」課。這里的「讀經」「習字」「作文」「讀古詩詞」「詞章」,大體也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語文課程,以分科形式存在的語文課程初見端倪。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章程公布後未能在全國實際推行。
1903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該章程在課程設置上規定:初等小學、高等小學和中學均設「讀經講經」外,初等小學另設「中國文字」(教學內容包括識字、讀文、作文),高等小學和中學另設「中國文學」(教學內容包括讀文、作文、習字、習官話)。該章程將識字、寫字、讀書、作文、說話等科目合為一科,語文課程獨立設科。
1907年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女子小學堂章程》,不再設置「讀經」課程,而設置「國文」課程,這標志著學科意義上的語文教學開始進入學校課程。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制訂的《普通教育暫行課程標准》中規定,廢止讀經,將清末以來的「中國文字」和「中國文學」改稱為「國文」科,並將該科分為讀法、作法、書法、語法(練習語言)四項。
這一時期,語文與經學、史學、倫理學分離,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在中小學開設,盡管人們對它的認識還未深入到學科領域內部,但使語文在中小學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位置,為以後的語文課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五四」運動後語文課程設置
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的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與新文學,反對文言文與舊文學,並倡導把國語作為全國統一使用的共同語言,這對當時的語文教育和語文課程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全國文化教育界的一致呼籲下,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國,將國民學校一二年級的國文改為語體文,並規定至1922年止,此前編寫的文言文教科書一律廢止,改為語體文。中學各科教科書,也逐漸用語體文改編,實現「言文一致」, 「國語」科誕生。這是「國文」設科以來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胡適評價說,這一道命令,「把中國教育的革新,至少提早了二十年。」
1922年,北洋政府頒發了《學校系統改革案》,即新學制。配合新學制,於1923年頒布了我國小學及初級中學的《國語課程綱要》,第一次較為完整地以教育法則形式確定了語文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任務、教材體系、教學原則、教學內容及階段教學要求,使國語課程趨於成熟,對以後的語文課程設置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此後,國民黨政府雖又幾度頒布和修訂課程標准,但在內容和框架上沒有質的變化。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共產黨領導的中央蘇區、邊區和解放區的國語教育卓有成效。當時的課程設置及目的,均緊密結合當時的國內戰爭與抗日戰爭的需要。各解放區的小學國語課程,都以學習文化為中心,強調國語教學為解放戰爭和土地改革運動服務,將「政治」、「常識」與國語融合,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在戰爭的特定歷史條件下,老區的中等學校實際上就是各種幹部學校和職業學校,不另設普通中學。課程設置比較精簡集中,幹部學校設有政治、軍事、文化、勞動等課,文化課中語文課是必修課。職業中學為青年的義務教育,設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生產技術和文字科四門課,文字課主要就是語文課。
這一時期,國語學科應運而生,語文教學走上了以口語型書面言語為重點的道路,課程標准也日趨完善,標志著我國具有漢語特色的語文課程理論體系的建立。
三、新中國成立後語文課程設置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對舊有學校的教育制度、課程設置和教材教法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編審局在編輯全國通用的語文教材時指出:「說出來的是語言,寫出來的是文章,文章依據語言,『語』和『文』是分不開的。語文教學應該包括聽話、說話、閱讀、寫作四項。這套課本不用『國文』或『國語』的舊名稱,改稱『語文課本』。」顯然,「語文」這一課程名稱避免了過去「國語」只指口頭語言,「國文」只指書面語言,甚至只指文言文的誤解,使課程名稱更加科學、規范,體現出聽說讀寫並重的思想。「語文」這一課程名稱自此命名並一直使用至今。
50年代初,受前蘇聯的影響,國內普遍認為語言和文學混在一起教,兩敗俱傷,提出文學、漢語分科教學,為此,制定了中學文學、漢語教學大綱和小學語文教學大綱,還制定了《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從1955年到1958年,中學實行文學、漢語分科教學,小學雖沒有分編文學和漢語課本,但在語文課本中充實了語言方面的內容,並且除課本之外還編寫了系統的、著重進行語言訓練的《語文練習》。這是建國後語文課程的第一次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模改革,對語文課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由於過於強調漢語與文學的系統,偏重純文學教學,忽視了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文學、漢語分科教學實行不到兩年,兩科又重新合並為「語文」。
1963年國家教育部頒發了《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和綜合型的《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突出語文課程的工具性,重視「雙基」(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強調讀寫能力的培養,較好地糾正了以往偏重語文知識傳授的傾向。
1966年至1976年我國經歷了十年動亂,在極左思潮的干擾下,語文課程幾乎被徹底否定。粉碎「四人幫」後,教育界力求撥亂反正。 1978年教育部頒布《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大綱既是對教育事業的撥亂反正,也是對建國以來語文教學經驗的總結,語文課程回到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隨著語文教學實踐的發展和語文教育理論研究的深入,1986年國家教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正式頒發了《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和《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對教學目的的規定有了突破性的進展,語文課程朝著「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方向前進。語文課程逐步走向現代化。
1992年,國家教委制定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和《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試用)》,在原有基礎上又有所發展,特別是把語文課外活動提到了應有的高度,指出:「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並具體規定了其內涵,這表明語文課程不僅包括語文課堂教學,而且包括語文課外活動,標志著語文課程日益走向成熟和完善。
1999年我國頒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要繼續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了適應這一形勢,加快中小學語文教育改革,2000年,教育部對1992年大綱試用稿作了修訂,頒布《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2001年又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我國基礎教育的語文課程改革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語文課程設置的改革,旨在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可以說,新中國的語文課程走過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但從整體來看,語文課程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那就是:科學認定課程名稱、完整把握課程性質、全面拓展課程領域、准確確定課程目標。語文課程體系及其理論構建更加趨於完善與科學。

④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是什麼時候實行的

99年正式啟動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2001年2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全面啟動。

⑤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最新版是哪一年

現在用的是2011年新修訂的,簡稱新課標!

在總結、反思十年經驗教學的基礎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終於同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見面。2011年版稿在堅持實驗稿基本精神的基礎上,對語文教育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了審視,提出了許多新的理念和要求。

如何在教學中落實多讀、多寫、多積累

落實兩個「轉變」:走多讀、多寫、多積累之路,首先要求教師轉變觀念,在「怎麼教」的問題上,由教師唱主角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在「教什麼」的問題上由「人文性」唱主角轉變為以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為中心,在課堂上、課堂外都大膽地讓學生多讀、多寫、多積累。

堅持「三多三少」:「三多三少」是導致語文教學質量長期以來「少慢差費」現象未能改變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們的閱讀教學應以學生的自主閱讀活動為主,變「三多三少」為「三少三多」。「三少」為教師少問、少講、少演。「三多」即為學生多讀、多寫、多練。

這個「三少三多」,包括多重涵義:一是體現在時間上,學生讀、寫、練習的時間要相對較多,教師活動的時間要相對較少;二是體現在主體性上,學生的主體性要強,有較大的自由度,教師只是指導者,不是牽羊的人;三是體現在學習內容上,每課力求少而精,集中精力突破重點、難點,而不是貪多求全。

「破一卷」與「破萬卷」並舉:《標准(2011年版)》中要求每位學生九年的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這是對「破萬卷」的要求。它要求語文教師,不斷拓寬語文教學的領域,將課內閱讀向課外延伸,把語文學習活動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適當補充閱讀材料,擴大學生的閱讀面。

「破一卷」必須是以「破萬卷」為前提,也就是精讀是以精選為前提的;而精選出來的名篇佳作卻要必須熟讀精思,吸收精華。



⑥ 語文書是在哪個朝代誕生

據《六十年」語文「史論(1887-1950 》,「語文」一詞產生於19世紀末,在解放前已是一個常用詞了,但作為課程名稱的時間較晚。1905年,清朝在廢除科舉制度以後,開始開辦新學堂。當時的課程以至教材,都是從西方引進的,只有稱為「國文」課一科,傳授的仍是歷代古文。五四運動爆發以後,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國文課受到了沖擊,小學於是改設「國語」,教材具有鮮明的口語特點,選用的都是白話短文或兒歌、故事等。
中學仍設國文課,白話文的比重也明顯增加,選用了魯迅、葉聖陶、冰心等新文學作家的作品。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葉聖陶、夏丏尊聯名提出了「語文」的概念,並嘗試編寫了新的語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國而被迫終止。全國解放後,葉聖陶先生再次提出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這一建議被華北政府教育機關採納,隨後推向全國,從此,「語文」成了中小學甚至擴張到其他國家的一門主課。 [2]
舊中國,語文是古今書面語言作品——語體文和文言文——的簡式統稱。現今,語文是學科名。語文,還是一個人文素質衡量術語,指人的內部言語機製品質和外部言語技術能力綜合水平。(陳金海《釋「語文」》)
1932年,上海大江書鋪刊印了復旦大學陳望道先生的修辭學名著《修辭學發凡》,書中大量使用了「語文」一詞!有「漢語文」、「語文分離」、「語文合一」、「語文正常關系」、「語文改進」、「語文的體式」、「完美的語文」等。大教授這些「語文」是指什麼呢?細讀《修辭學發凡》全書,清楚得很,「語」是來源於口語的書面語,「文」是來源於文言(文飾之言)的書面語,未形成文字的口語叫「話」,形成了文字的是「文」。陳望道先生花費筆墨篇幅要說的是「『語辭』和『文辭』都是需修之辭」。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走上了新的發展道路,與上層建築關系密切的語文教育也面臨著創新發展的需要。恰逢此時,時任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的葉聖陶先生提出了「語文」這個新概念。
1949年8月,葉老主持草擬《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及《中學語文課程標准》時,第一次使用「語文」作為學科名稱,用來取代當時在小學稱為「國語」、在中學稱為「國文」的課程。
1950年,由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編寫出版全國統一使用的中小學課本時,統一名為「語文」,並在初中語文教材的「編輯大意」里作了如下說明(小學教材中也有大致相同的陳述):說出來的是語言,寫出來的是文章,文章依據語言,「語」和「文」是分不開的。語文教學應該包括聽話、說話、閱讀、寫作四項,簡稱為:「聽說讀寫'。因此,這套課本不再用「國文」或「國語」的舊名稱,改稱「語文課本」。1950年8月1日,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發中學暫行教學計劃(草案)及中等學校暫行校歷(草案)令》的公布,一個嶄新的學科名——語文,庄嚴誕生。除1956年3月19日至1958年3月8日語文被分設為漢語和文學兩科間隔兩年,一直沿用,已經60多年了。然而,由於60多年來新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空前迅猛,加上「文革」的遭折,語文學科還沒有完整的「科學定義」。
1964年2月1日,葉老在給友人的信中進一步回憶了「語文」的由來:「語文」一詞,始用於一九四九年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選用中小學課本之時。前此中學稱「國文」,小學稱「國語」,至是乃統而一之。彼時同人之意,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並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苟忽於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原意如是,茲承詢及,特以奉告。其後有人釋為「語言」「文字」,有人釋為「語言」「文學」,皆非立此名之原意。(詳見《少為人知:「語文」一詞從何而來?》作者王本華,供職於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註:江西真語文陳老師指出,王本華該文存在嚴重錯誤,是經不 [2] 起推敲的。「葉聖陶是『語文』一詞的創始人」之說法,在漢語語言學上,在語文課程論上,都無真理性可言。
2013年6期《教育學報》上的《六十年」語文「史論(1887-1950)》,從語文教育發展史的角度梳理了「語文」一詞的流變,從學理上辨析了關於「語文」的各種闡釋的源頭,還原了「語文」的本義,即「語言(口語)文字(書面語)」,這篇論文是中國第一篇系統研究「語文」課程命名的學術文章,是對王本華博士的2012 年《少為人知:「語文」一詞從何而來?》一文的學理糾錯。
因此,60多年來語文教育界見仁見智、莫衷一是,應試教育的白熱化浪潮現將語文教育推倒了業內外人士公認公憤的「少慢差費」困境之中。如何使語文教育走出「少慢差費」筆者認為應實事求是理性思維,抽薪止沸,對「語文」這個概念作出科學的辨證,並取得共識,盡快解決語文學科基礎理論方面的問題。語文科學概念問題已60多年了,也有必要總結成功的最根本經驗,上升到理論。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就不至於徘徊不前。所以「語文」必須解釋。(引用自《陳金海:釋「語文」》)

⑦ 語文學科定名在哪年

「語文」一詞出現的歷史並不長。1905年,清朝在廢除科舉制度以後,開始開辦新學堂。當時的課程以至教材,都是從西方引進的,只有稱為「國文」課一科,傳授的仍是歷代古文。五四運動爆發以後,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國文課受到了沖擊,小學於是改設「國語」,教材具有鮮明的口語特點,選用的都是白話短文或兒歌、故事等。中學仍設國文課,白話文的比重也明顯增加,選用了魯迅、葉聖陶、冰心等新文學作家的作品。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葉聖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語文」的概念,並嘗試編寫新的語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國而被迫終止。全國解放後,葉聖陶先生再次提出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這一建議被華北政府教育機關採納,隨後推向全國,從此,「語文」成了中小學甚至擴張到其他國家的一門主課。
1950年8月1日,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發中學暫行教學計劃(草案)及中等學校暫行校歷(草案)令》的公布,一個嶄新的學科名——語文,庄嚴誕生。 語文語法芻議封面
除1956年3月19日至1958年3月8日語文被分設為漢語和文學兩科間隔兩年,一直沿用,已經51年了。
資料參考:http://ke..com/view/2503.htm

⑧ 白話文正式進入小學語文課程一般認為是哪一年

20年代。
中國現代語文教育,始於1905年的廢科舉興學堂,當時設立了「中國文學課」,教材課文大多是古代散文。20年代初,北洋政府訓令小學「國語課」全部使用白話文(語體文),初中教材第一年白話文須佔3/4,第二年2/4,第三年1/4。周作人、蔡元培、胡適、魯迅、梁啟超等人的文章,最受當時國文教材的歡迎;政要人物的文章則與教科書完全絕緣。至南京國民政府時代,要求語文教材必須選取「黨國要人」時文,蔣介石的《新生活運動訓詞》等,遂進入語文教材。

⑨ 我國語文課程標準的歷史發展有哪些基本的發展脈絡

我國的語文教育源遠流長。自從出現了文字,也就開始了語文教育的發端。到了奴隸社會,我國就開始出現了正式的學校。有了學校,相應地也就有了課程和教學。然而,在此後的兩千多年內,我國雖然有語文教學,但一直沒有專門的語文課程,語文是與史學、倫理學等融為一體的。換言之,卻又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除了國文,可算是沒有別的功課。」古代語文是個無所不能的「包天下」。直到1904年,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現代教育背景下的中國語文課程才真正確立。雖然此後也曾分分合合,幾易其名,但是語文課程終究已然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課程。

一、近代小學語文課程(1904年—1949年) (一)「五四」運動前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當時的資產階級改良派主張向西方學習,提出「廢科舉、興學校」的口號,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1901年清政府明令各地興辦學堂,次年頒布《欽定學堂章程》,以分科形式存在的小學語文課程初見端倪。但這個章程雖然公布了,卻未能實行。
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正式建立了我國的現代小學教育制度,教育史稱為「癸卯學制」。這個學制一直沿用到清政府滅亡,後來的學制也都是在這個學制的基礎上演變的。在學制方面,該章程把小學教育分為初等小學堂和高等小學堂兩段,分別修學5年和4年,學制共9年。在語文課程方面,初等小學設中國文字科,教學內容是識字、讀文、作文;高等小學設中國文學科,教學內容是讀文、作文、寫字、習官話。該章程將識字、寫字、讀書、作文、說話等科目合為一科,朝著近代語文課程的建立前進了一大步。
《奏定學堂章程》的頒布,標志著注重實用、發展語言能力的現代語文教育的發軔和一味讀經、應對科舉的古代語文教育的漸趨終結。《奏定學堂章程》作為「博考外國,參酌變通,擇其宜者用之」的歷史產物,雖然還摻合著封建禮教、科舉舊習這種傳統教育的特質,但主要是以歐美近代教育為真正源頭、形式上從日本引進的學校制和課程設置,這樣自然初步體現出西方的科學精神和民主思想的萌芽。由此,也開創了學習外國教育的先河,並且此後逾演逾烈而一發不可收拾。我國的語文教育逾來逾深地受到外國教育思潮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幾近於依賴。
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1912年9月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公布《小學校令》,在全國小學廢止讀經科。次年,頒布《小學校教則及課程表》,規定初小和高小均設國文科,內容包括讀法、書法、作法和練習語言。要旨在「使兒童學習普通語言文字,養成發表思想之能力,兼以啟發其智德」。

(二)「五四」運動後
民國初年雖然取消了讀經,但封建復辟思想遠未肅清,文言文作為國文的教學內容仍佔有絕對優勢,阻礙語文教育發展的根本矛盾仍未解決。「五四」運動作為精神文化層面的一場深刻的革命,倡導白話文和新文學,反動文言文與舊文學,以及把國語作為全民族語言,推廣國語運動。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頒布國民學校令,將「國文」科改為「國語」科,並通令全國各國民學校將小學一二年級的「國文」改為語體文(即白話文)。不久,又通令全國,從1992年起,凡國民小學各科教材一律改為語體文。「國語」取代「國文」,表明小學教科書淘汰文言文,改為白話文;小學語文學習白話文,訓練標準的國語。
1922年北洋政府頒布了《學校系統改革案》,即新學制,教育史稱為「壬戌學制」。這個學制規定小學學制6年,分為兩段,初小4年,高小2年。初中、高中各3年。這樣的學制在我國沿用了數十年。

在「五四」精神的推動下,以杜威為主要代表的美國民主主義教育思潮湧入我國,成為當時和以後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影響中國教育的主導學說。在這一教育思潮的深刻影響下,近代小學語文課程形成了初步具有民主及科學特色的現代課程範式,體現出告別讀經時代以後、以學生個人發展為本位的新價值取向。
1923年頒布的國第一個課程綱要——《小學新學制課程標准綱要》就是在以宣傳歐美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為己任的全國教育聯合會指導下誕生的。其中由吳研因負責的《小學國語課程綱要》,從國語素養、情意要素兩個層面標示了課程的基本目標:「練習運用通常的語言文字,並涵養感情德性;啟發想像思考;引起讀書興趣;建立進修國文的良好的基礎;養成能達己意的表達能力。」規定了各學年具體的教學內容與要求,提出教材內容以兒童生活為中心,使國語課程趨於成熟。

此後,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重新編訂並正式頒行了《小學課程暫行標准》,1932年頒布了《小學課程標准》,1936年頒布了《修正小學課程標准》(小學國語課程標准均在其中獨立成章),1942年和1948年,國民政府又兩度修訂《小學國語課程標准》。每次頒行,內容上都有一些修改,但是,在框架體繫上沒有質的改變。換言之,其課程範式的美式色彩始終沒有實質性變化。

同一時期,共產黨領導的中央蘇區、邊區和解放區的國語教育卓有成效。1934年中央蘇區教育人民委員會頒布了《小學課程教則大綱》,該大綱指出:「國語課的本身,目的也決不僅在於使兒童認識多少新字,而在於使他們能夠逐漸運用自己的言語以至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表現自己的感情,以及養成兒童的共產主義道德。」

二、現代小學語文課(1949—2001)
(一)改革開放前
1949年新中國成立,新組建的教科書編審委員會確定小學國語科以華北解放區的《國語》課本為藍本進行修訂,並把修訂後的《國語》改為《語文》。對此,在1950年出版的課本的《編輯大意》里解釋道:「說出來是語言,寫出來是文章,文章依據語言,『語』和『文』是分不開的。語文教學應該包括聽話、說話、閱讀、寫作四項。因此,這套課本不再用『國文』或『國語』的舊名稱,改稱『語文課本』。」教育部於1950年8月頒布了《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准(草案)》,於1952年又頒布了《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准(修正草案)》。

在學習蘇聯俄語教學經驗和總結解放以來我國語文教育實踐的基礎上,語文教學問題委員會向中央提出報告,認為「語言文學分科教學」是改革語文教學的出路。在上述背景下,教育部制訂並於1956年10月頒布了新中國第一部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明確指出:「發展兒童語言的工作是從兩方面來進行的:一是教兒童從語言的豐富的表現方面學習;一是教兒童從語言的規律方面學習。」這部大綱是學習蘇聯的產生,有兩個特點:一是漢語教學,規定在三年級以上增設漢語課,每周安排兩個課時教授漢語方面的內容;二是閱讀教學,「閱讀教學的進行採取講讀法」,在當時對加強閱讀教學有重要作用,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對後來的把語文課講成文學課、閱讀教學進行串講、搞繁瑣的課文內容的分析,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

1958年以後語文政治化趨於嚴重,語文教學片面突出政治性,語文課被上成政治課、道德課,造成思想教育與語文知識教學兩敗俱傷。在總結經驗教訓後,教育部制訂並於1963年頒布了《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該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是學好各門知識和從事各種工作的基本工具」,由此來說明學習語文的重要性,第一次在教學大綱中明確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質,從理論上解決了長期沒有解決的語文學科性質的問題。此外,強調加強「雙基」,注重培養讀寫能力,提出對學生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
1966年到1976年我國經歷了「文革」。中小學教育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破壞,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教材被全盤否定,徹底顛覆了語文教育應有的體系。那種純粹的指令型的「政治灌輸」完全取代了語文教育本身,這是語文教育史上最刻骨鉻心的一段「創傷記憶」。

閱讀全文

與現行語文課程處於哪個時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