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應對語文教學中的突發狀況

如何應對語文教學中的突發狀況

發布時間:2022-07-05 05:05:22

A. 如何應對課堂教學中的突發事件

參考:
訣竅一:熱處理
熱處理是教師對一些突發事件剛發生時就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或正面教育或嚴肅批評,「長善救失」、「揚正抑邪」。記得有一次,天下著大雨。我正在教室給同學們上語文課。突然,教室門「砰」的一下被推開了,一個從頭到腳都被淋濕的中年婦女闖進了教室,她彷彿沒有看見我一樣,徑自走到後排一個男生桌前大聲說道:「明明,今天雨好大,這把傘你拿起來,放學後早點回去。」她的這一舉動使全班同學都愣住了,隨即教室里便鬨堂大笑起來。我等那位婦女走出教室後,便在黑板上寫下了「偉大的母愛」,借剛才送傘一事對同學們進行教育,讓他們知道母親對兒女的疼愛和期望,教育他們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更要為父母而刻苦學習。同時,也通過這件事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像以上這種熱處理方法需要有較快的反應速度,當機立斷,迅速採取對策,這樣既有效解決了事件,又使學生在思想上引起了震憾,留下深刻的印象。
訣竅二:冷處理
冷處理是指教師對突然發生的事故採取冷靜、冷落的方式,暫時給予凍結,仍按原計劃上課,等到下課後對學生做處理。這種方式一般用於處理學生的惡作劇問題上,教師對這種事見怪不怪,不驚奇,不慌亂,也不追究誰乾的,也不批評。冷處理的方式使教師有充裕的時間來了解事件真相及根源,把問題處理得更恰當。冷處理需要教師憑自身的意志力,克服對某些學生的反感情緒,用理智戰勝無益的激情和沖動。
訣竅三:寬容法
教師對學生突然出現的惡作劇或危害性不大的問題,該寬容時要寬容,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重要條件,也是機智地處理突發事件的藝術。教育家斯賓塞說過:「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對待學生沒有同情,他們就變得沒有同情,而以應有的友情對待了他們就是培養他們友情的手段。」課上發現某學生在寫其他學科的作業。可以走過他身邊,輕輕敲一下他的課桌,示意他停下來。回到講台繼續講課,並注意該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有需要提問的問題,可以向他提問,促使他保持注意力。課下,可找他私下談一談,告訴他這樣學習不是好習慣,付出同樣的努力卻不會取得好效果。這種處理方式,既不會專門佔用時間,也不會分散其他學生的注意力,輕而易舉,效果理想。
訣竅四:因勢利導法
課堂中的突發事件激起了學生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想讓學生重新回到教學目標上產生困難時,可以隨時挖掘突發事件中的積極因素,對學生進行因勢利導的教育和教學活動。有一天我正在上課,突然飛進一隻小蜜蜂,一個女學生驚叫「蜜蜂」。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這時,我傻眼了,學生都在看小蜜蜂,還有的離開座位用書去打它。我把課停了下來,打開門窗,把小蜜蜂放出去;接著就跟學生們說蜜蜂是益蟲,它采蜜給人類吃,而且他們是勤勞的化身,我們應該放它回大自然去;然後幽默的說:連小蜜蜂都想來參加我們的學習了,可見學習本身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讓我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吧!接著繼續上課。
訣竅五:寓教於喻
學生的生活閱歷不太豐富,對許多問題的認識缺乏切身體驗,但只要把道理講透,學生還是能理解接受的。教師用形象的比喻方式,不僅能吸引學生,引起興趣,還能增加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受到教育。
訣竅六:「爆炸式」教育法
爆炸式教育主要針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嚴重破壞性行為,採用大刀闊斧的處理方式。例如:在一節體育課上,兩個學生為爭籃球打起來,一個騎在另一個學生身上,卡住他脖子時,教師就應該趕到現場,命令其「住手!」一邊拉開他們,一邊義正嚴辭地批評他們,平息風波。像學生中的這類激化的矛盾,已經危及學生的生命安全的行為,不容教師慢聲細語,該有張飛「喝斷長坡水倒流」的氣勢,勇武果斷地命令其住手,讓學生絕對服從,沒有任何解釋的餘地,一旦學生態度老實,再循循善誘,進行心平氣和的說服教育。這種「爆炸式」教育法不可不用,但不可多用,不可濫用,教師要從實際出發,用得恰到好處。

B. 面對課堂的突發狀況,教師應該採取什麼措施

面對課堂的突發狀況,教師應該採取的措施是:穩定自己的情緒,心中有所准備,這樣才不會手忙腳亂,難以應付老師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授課內容的時候,一些學生由於時間長,精力不濟或對內容不感興趣,就會做出與學習活動不相乾的動作,這是正常現象;發生意外事件,老師快速進行異議識別,認識意外事件的性質和影響程度進行判定;快速處置,根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則,兼顧保護自己,保護學生不影響上課就繼續上課的原則,及時快速的選好處置方法,對意外事件進行處理,然後繼續進行教學活動。事後了解情況再開始深入處理。

C. 小學怎樣應變語文課堂的突發問題

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他們在學會基礎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必要的情感體驗。教師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熱情、積極的求知慾望、個性化的求異思維以及和諧的探究合作體系的課堂特點。而這樣的課堂氛圍必然有利於學生提出更富想像力的、更具挑戰性的問題,無形中增加了教師對突發事件的應對次數,加大了應變難度。如果教師在困難面前一味地利用「課後解決」,在某種意義上說,就違背了課改的初衷。最近,我在一次集中聽課時,無意中發現上課的四位教師在處理課堂上出現的課前沒有料到的問題時,都採用了「這個問題我們課後解決好嗎?」的方法。也許是巧合,但仔細想想,再回憶曾親歷的各種突發事件,我似乎覺得這種方法幾乎成了我們教師擋住學生突然發問這把利劍的不敗盾牌,現已被很多教師爭相效仿並熟練使用著。 對於這種普遍存在的問題,我禁不住要問:假如教師在課堂上有足夠的能力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還會採取這種方法嗎?這些問題課後都能夠得到解決嗎?課後我們又過問了嗎?「課後解決」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我們迴避問題的「策略」?假如課後也不解決,教師的承諾或是建議又會對學生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學生滿懷激情提的問題(也許是思而不得其解),我們難道就能這樣「處理」掉嗎?目前,在課改的大環境下,這個問題更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這種方法的普遍被採用,會造成一種敷衍風氣的蔓延。在這里我們不妨比較幾個教學案例,看看這種方法是否應該盡量少用。案例1:一名教師把某學生的作文當成範文在課堂講評,剛讀幾句,一位學生喊:「這篇文章是抄來的。」課堂上立刻出現騷動,教師沒有被這突如其來的事件改變初衷,鎮定地問學生:「同學們,這篇文章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教師再次強調說:「我問的是這篇文章好不好,不管其他。」學生說:「好極了!」「好就請同學們讀讀,看好在哪裡?」教師接著說:「這樣好的文章我以前讀的不多,同學們可能也讀的不多,以後多給同學們推薦一些好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你們覺得怎樣?」「好」「那對今天第一次為我們推薦優秀文章的同學大家說該怎辦呢」學生齊說:「謝謝!」當全體同學都心領神會時,教師說:「今後我們輪流推薦,不過,如果推薦原文。請別忘了標明出處和作者。」案例2:語文課上,教師聲情並茂地讀完了課文《小珊迪》,問學生「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哪些段落?」這時一名學生出乎意外地回答:「一個也不喜歡」教師尷尬一陣後不問情由地說:「這么好的課文你都不喜歡,那你喜歡什麼?你的作文是不錯,不過,這可是名家的作品,難道你能比他寫得好?同學們,我們要虛心學習,不要自以為是。」(事後經同行了解得知,這名同學不喜歡這篇課文的理由是小珊迪都快要死了,還記得那一點點錢,不現實)案例3:在一節語文課上,一學生問:「課文寫的是熊熊燃燒的大火,為什麼只燒死邱少雲一個人?如果是只燒死他一個人,就不能叫熊熊燃燒的大火。既然是熊熊燃燒的大火,邱少雲身上的手榴彈為什麼沒有爆炸?」教師一時答不上來,便問其他學生誰會回答。有學生說「手榴彈可能是假冒的,根本不能爆炸。」也有的說「手榴彈里沒有炸葯,當然不能爆炸。」對此問題教師難以合理解答,只好說待課後查資料再解答(這個問題沒辦法查到相關資料,只有經過師生的進一步思考或者尋求同伴幫助解決)。 通過這三個案例,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案例1,教師變「抄襲」為「推薦」,教師機智巧妙的轉折,是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循循善誘的最好體現;案例2,教師不負責任地隨意表態極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案例3,教師的水平不足以支持他很好地解決這一突發事件,操起「課後解決」這一盾牌,顯然也不是理想的解決辦法。綜合比較三個案例中的教師角色,第一例中的教師,是通過自己的智慧,隨機應對課堂發生的事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可謂智慧型的教師;第二例中的教師簡直可以說是魯莽型的;第三例中的教師,處理問題缺少智慧、缺乏應變、缺乏創意,可謂欠缺型的。顯然,只有教師通過自己非凡的智慧、敏捷的才思、淵博的知識、過人的膽識、合理的應變、豐富的經驗、充分的准備、耐心的引導和平等的合作而使問題得以在課堂上解決的結果,才是我們應該選擇的理想方法。只可惜,這種結果現實中確實很少出現。 有很多「課後解決」的事例,都存在相同的消極迴避的特點。比如,小學語文教材《飛機遇險的時候》一課,在不同的課堂就出現不同的突發事件。如一學生問教師「假如小楊梅不是葉挺的女兒,周恩來會讓傘嗎?」又如「每個人都有珍愛自己生命的權利,周恩來不應該讓傘。」還有品德課上學生問教師,「做好事不告訴他人是不是撒謊?」「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還叫比賽嗎?」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我們一方面要認識到大多是因為學生的思維走進誤區的結果,另一方面還要看到,只有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發散求異地思維,才能提出各種尖銳的問題。教師只有在積極維護學生的探究精神,熱情主動地進行合作,隨機應變地正確引導,用自己在知識與經驗上的資源條件,機智地劃定解決輪廓,既要限制事態的無序發展,還要提供必要的歷史背景、時空差異,引導學生學會用客觀視覺去看待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攜天真這筆財富走向成熟,成就人生。這樣才符合課改所要求的營造主動、創新、富有實踐性的課堂特點。對於那些是因為學生的閱歷所限而導致的思維誤區,則更需要教師作為學生的知識源,滿足學生解決問題的要求。不難看出,如是因為教師的能力、知識、意識以及觀念上的原因導致教師不足以滿足課堂應變,才不得已而「課後解決」,顯然是不應該倡導的。誠然,「課後解決」也不是明令禁用的方法。人非聖賢,教師也絕非完人。這種方法可以在兩種情況下使用:一是當課堂上遇到學生提出了既有影響又有價值的問題,師生都難以解決,且一時又沒有資料可參考,在師生心理都可接受的情況下使用;二是教師有意要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從而引發學生進行更深刻、更廣泛、更自主的學習。比如,前面提到的《我的戰友邱少雲》所發生的事情,我看就有文章可做。教師完全可以在與學生的簡單討論中,肯定這場戰爭和邱少雲這個歷史人物的真實性,然後有意識引導到課外學習中。教師可以選擇兩種方案,一是可以讓學生查閱關於邱少雲的英雄事跡,參考課文內容,按照自己的想法,也寫一篇《我的戰友邱少雲》,然後進行比較。二是教師直接引導學生,從各種文學體裁的區別去理解作者的寫法,告訴學生課後比較報告文學和一般記敘文在真實性和代表性上區別。這兩種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課堂上發生的問題,而且可以使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很好地結合起來,更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渠道。只有這樣,才能滿足課改所提出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的要求。遇到課堂上的突發事件,切莫一廂情願地武斷扼殺學生的求知慾望,錯過情感培養的絕佳時機。但「課後解決」絕不應該是通用方法。如果教師是用這種方法在掩蓋自己的不足,避免自己的尷尬,而手執這一盾牌,採取迂迴戰術駕馭課堂,那就應該被禁。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是要求教師加強學習。依筆者所見,這個時候不能選擇學學科知識,那是遠水不解近渴,而是要通過學習,深刻理會課改精神,力求以新的教育觀念,走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在備課時就站在學生的思維角度,嘗試自主模擬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全過程。要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師的角色,建立和學生平等的師生關系,放下知識權威的這頂帽子,以合作夥伴的身份存在於學生之中。更要注意學生的心理體驗,使學生在和教師的探討中,體驗學習的快樂,自行走到知識殿堂的門前,並產生渴望進人這座殿堂的向上心理。

D. 談如何面對教學過程中的突發事件

一、對突發事件案例的分析
案例一:椅子風波
在一次中班語言活動中,教師正指導幼兒看圖講述。突然,一個孩子不慎從椅子上滑倒在地,椅子隨之倒地,發出嘭的響聲,因為當時有許多家長和老師在聽課,教師很緊張,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只是繼續按計劃組織活動。孩子們見老師沒說什麼,就有意識地把椅子一次次地推倒,教室里頓時響起了一片嘭嘭的椅子倒地聲,嘭嘭聲蓋過了教師講課的聲音,教學活動再也無法進行下去,教師只好草草收場結束活動。
這是一個對突發事件處理不成功的案例,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教師處理突發事件的經驗不足。教學中,突然出現椅子倒地發出響聲的情況後,教師不能隨機應變,而是緊張得不知所措,缺乏調控教學過程的能力。
2.教師對兒童沒有足夠的認識。教師不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不知道幼兒具有極大的好奇心和喜歡模仿的特點,當出現第一張椅子倒地的情況時,教師沒有及時加以關注,以致出現了後來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3.教師缺乏正確的教育理念。在有老師和家長在場的情況下,教師對教學中出現的突發事件不予處理,這說明教師只是把教學活動當成向家長、老師進行匯報的展示或表演活動,教師關注的是教學活動的計劃能否完成,卻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突發事件看成是教學以外令人頭痛和傷腦筋的事。殊不知椅子倒地這件事,其實隱含著許多的教育契機,可教師沒有很好地利用。
案例二:雷雨事件
教師正在組織教學活動,天色突然暗下來,電閃雷鳴,不一會兒就下起了雷陣雨。此時,全班幼兒亂作一團,有的幼兒高喊:下雨了!下雨了!有的幼兒跑到老師身邊害怕地摟著老師。這時,老師沉著冷靜地對孩子們說:不要怕,有老師在呢!來!都到老師身邊來。孩子們聽老師這么一說,很快安靜下來。接著,教師組織幼兒觀察夏天的雷雨,還組織幼兒學唱歌曲《夏天的雷雨》,幼兒不再感到恐懼,而且玩得十分高興。
這是一個成功地處理突發事件的教學案例,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教師對孩子充滿著愛,不要怕,有老師在呢!來!都,到老師身邊來。話雖不多,卻表達出老師對孩子的一份愛。曾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及年輕的心靈,在這里,誰有細致和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由此看來,愛是教育的前提,愛是教師和幼兒溝通的基礎,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奧秘所在。
2.教師具備一定的教育機智。在教學中,當發生突發事件時,教師沉著冷靜、臨陣不慌,果斷地採取了措施,先用充滿愛的語言和動作穩定幼兒的情緒,讓幼兒安靜下來,然後抓住有利時機組織幼兒開展活動。
3.教師具有新的教育理念。生活即課程,教育資源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下雷陣雨是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教師及時把它轉化為可利用的教育情境,組織幼兒觀察夏天的雷雨,並學唱有關歌曲,消除了幼兒的不安情緒,吸引幼兒更為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處理突發事件的策略
1.教學疑難妥善接轉。
由於受教師所提問題以及實物、教具的影響,幼兒在活動中經常會提出令教師意想不到的疑難問題。
幼兒在活動中敢於提出不同看法,主動提出問題,說明其思維活躍,是值得肯定的。因此教師不能只考慮教學過程的計劃性,或只顧及教師的權威,不容許出現容易引起混亂的節外生枝,教師應將幼兒提出的問題作為引發新的學習活動的良機。對於前面案例中幼兒提出的些問題,教師要及時接納,給予肯定,以保護他們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大膽地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師可以說:這個問題提得真好,有誰知道貓為什麼不會游泳?是啊,有誰知道小兔為什麼有白色、黑色、灰色?xx小朋友有不同看法,他覺得烏龜是不冬眠的,他家飼養的兩只小烏龜到現在也沒有冬眠,xx小朋友你來說說,你從哪裡看出小烏龜是不冬眠的?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引導,引起幼兒進一步的思考。有些時候,教師面對幼兒提出的問題自己也不明白,這時老師不能不懂裝懂,胡亂回答,而應採用暫時懸掛法,把問題先放一放,同時鼓勵幼兒課後去進一步探究。
2.意外事件以變應變。
例一:在一次戶外觀察花的活動中,教師正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花的顏色,突然一位小朋友喊起來:蝴蝶,蝴蝶,有蝴蝶!其他小朋友聽見喊聲都跑過去,爭著去看蝴蝶。
例二:在一次談話活動中,教室外突然傳來了響亮的喇叭聲,有的孩子捂住耳朵大叫:鬧死了!鬧死了!有的孩子則很快離開座位誇張地模仿起敲鑼打鼓吹喇叭的動作,教室里熱鬧極了,響亮的銅鼓喇叭聲使談話活動無法再繼續下去。
意外事件的特點是突發性,如果不及時處理就很容易造成更大影響,因此,教師要以變應變,及時把事件的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和最短時間內。如在椅子風波中,教師可以走到該孩子面前,輕輕摸摸孩子的頭,說聲沒關系,下次小心一點,並幫助孩子扶起椅子,這時孩子的注意力自然轉移到了老師身上。在蝴蝶案例中,教師就可以採取以變應變法,當看到幼兒都追向蝴蝶時,教師也可跟在後面說:蝴蝶最喜歡花,我們看看蝴蝶飛到了哪些顏色、哪些形狀的花上玩耍,喜歡和哪些花交朋友?這樣的提問,既可轉移幼兒的興趣點,又可把活動引回到原來的軌道中。當教室外突然響起響亮的銅鼓喇叭聲時,教師再要求幼兒繼續進行談話活動既不現實也不可能。這時教師同樣可以採取以變應變的方法,讓幼兒跟著音樂做敲鑼打鼓吹喇叭動作,這樣,幼兒會非常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而且能夠從中體驗到快樂,身心愉悅。
3.自身失誤巧妙糾正。
教學活動是一種復雜的創造性勞動,盡管教師在活動開展之前做了認真的准備,但仍難免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自身失誤,常常會說錯話、拿錯教具、實驗操作失敗等等。面對自身的失誤,教師要態度誠懇地承認失誤,並巧妙地糾正,讓失誤成為教育契機。如一位教師在組織幼兒看圖講述時,張貼好的動物圖片突然掉到地上,幼兒全都叫了起來,有的幼兒還跑上去撿圖片。這時教師表現得非常鎮定,面帶微笑地說:小動物沒站穩,摔到了,謝謝小朋友把它扶起來。再如在一次計算活動中,教師把5+3=8寫成了5-3=8。後來教師自己發現了,可並沒有馬上糾正,而是將錯就錯,繼續引導幼兒觀察:誰能發現老師哪裡寫錯了?幼兒指出錯誤後,教師接著說:老師真粗心,下次你們寫的時候可要細心。由於教師對自身失誤的巧妙處理,這個事件成為了教育孩子的契機。
總之,在幼兒園教學中,節外生枝的事情隨時都可能發生,我們要機智地面對每一個突發事件,讓每一次的節外生枝都能轉化為教育契機。

E. 教師如何處理課堂教學中的突發事件

巧妙應對課堂突發事件,熟練駕馭課堂教學。

(一)幽默法
針對學生的「責難性」問題、「攻擊性」問題、「挑釁性」問題的刁難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難方式,幽默地、體面地、不傷大雅地予以還擊。還擊時,發揮摧枯拉朽的威力,在笑聲中揭露其行為或言論的實質。如一位教師走向教室,剛剛推開虛掩著的教室門,忽然一隻掃帚掉了下來,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教師的講義夾上,課堂上一片嘩然。這分明是學生乾的惡作劇,可這位老師並沒有大發雷霆,而是輕輕地拾起掉在地上的講義夾和掃帚,自我解嘲地笑著說:「看來我工作中的問題不少,連不會說話的掃帚也走上門框,向我表示不滿了。同學們,你們天天與我一起相處,對我有更多的了解,希望你們課後也給我提提意見,幫助我改進工作吧!」課堂上一陣竊竊私語後,很快地安靜下來了。這位教師面對損害自己的行為以幽默帶過,既顯示了教師的詼諧大度,又讓自己擺脫窘然處境,還為學生創設了自我教育的情境。
(二)寬容法
寬容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一種理解和信任,它不是軟弱,不是無原則遷就,更不是縱容與包庇。寬容要使學生能在靈魂深處反省,要使學生體會到教師的仁厚與良苦用心,促使學生自我教育。如,一位老師收到學生一張字條,上面寫著:老師,你以為當老師就可以壓服學生嗎?你高昂著頭,鐵青著臉,像個活閻王,但是,有誰怕你呢?落款為:你最討厭的、等待你處罰的學生。這位老師不是查處寫信的人,反而在班上宣讀了這封信,並檢討了自己工作方法的簡單粗暴,感謝這位同學給他敲了警鍾,並讓學生以後多給他提意見、寫真話。學生們對老師寬容感到由衷敬佩,師生關系從此更加融洽。
(三)警告法
對於較嚴重的違紀行為,教師要嚴肅地提出警告並立即制止。為了不影響上課,課堂上不必過多追究,但課後談話要抓緊進行。如,一位老師正在講課,忽然,後面的同學一個個都抿著嘴「哈哈」地笑。教師走到後面一看,原來是一個同學的嘴上貼了一張白紙條。教師怒不可遏,正要追查,但一轉念又改變了主意。只見他輕輕地將紙條撕下來,然後嚴肅地說:「搞這種惡作劇是對別人人格的侮辱,是不道德的行為。我向他提出警告,請他下課後到辦公室來一下。我相信他會主動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的」。接著,又繼續講課了。課後,一個「調皮鬼」果然來到了辦公室。
(四)分身法
由於學生惡作劇或違反紀律出現的突發事件,教師如果集中批評學生,就會影響全班學生學習。為了使教學能正常進行,又能脫身處理偶發事件,教師可以採用分身法。如,一教師正在講課中,突然兩位學生打起架來,不處理不行。於是這位老師布置了兩道緊密配合本節課教學的思考題讓學生思考(或者布置幾道作業題讓學生做),這樣,教師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處理偶發事件,不致於顧此失彼。
(五)克製法
當某個學生的破壞性行為中暗藏著想贏得他人的注意願望時,可採用此法。如趁老師板書時,某生悄悄將一動物放入粉筆盒內,當老師再次取粉筆時發現了,這時如果教師採用言語反應,可能會正巧迎合了該生正在尋求的目的。而採用克製法,實際上是向該生表明,教師對他的攻擊行為完全可以保持泰然自若,無須大發雷霆,當堂追究,使之自討沒趣。
(六)嫁接法
有些偶發事件的出現已經引起了學生注意,教師想要讓學生重視集中於原定的教學內容十分困難。這時可以轉而發掘事件中的積極因素,把與課堂教學無關的偶發事件,引導到課堂教學上來。因勢利導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如一位語文老師正在講課中,突然一隻大灰貓追趕著一隻老鼠往教室里竄,大多數同學都好奇地觀看這精彩的場面,有的同學甚至追趕起來。這種情況下,教師沒有制止學生觀看這精彩的場面,而是隨機改變了自己原來的講課計劃,宣布允許學生觀看一會兒這個場面。然後利用學生這種好奇和興趣,並要求學生以這件事為素材進行口頭作文。這樣做既順應了學生的好奇心,又保證了課堂教學秩序,而且擴充了課堂教學信息,達到了語文課的教學目的。
(七)暫凍法
對一些偶發事件給予暫時的凍結,仍按原計劃上課,待課後或其他時間再來處理這一事件。如某班學生做完課間操回到教室,剛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忽然有人發出「哎喲」、「哎喲」的驚叫聲,老師發現原來有人在一女生凳子上反釘了幾個釘子。是立即查找肇事者還是照常上課,老師選擇了後者,他幫助這位受害同學釘平了凳子,就繼續上課。課後科任老師建議班主任召開「板凳上的釘子從何而來」的主題班會,使大家受到教育,肇事者也主動承認了錯誤,以後再也沒有發生類似事件。
(八)調虎離山法
此法是指個別同學在即將失態的情況下,教師及時、巧妙地進行掩飾的方法。如,初一(1)班的教室里,學生踴躍地舉著手,有序地進行發言。當老師叫到第三次舉手的某個學生時,他終於因小便憋不住直往老師身邊跑。老師發現了他褲子前襠濕了,便隨手拿起茶杯裝作喝水,但茶杯偏又從該生身上滑到地上,老師把學生的褲子「弄濕」了。班上所有的學生都沒有發現這其中的蛛絲馬跡。老師說:「對不起,你去寢室換褲子吧,其他同學繼續上課」。事情發生前後不足兩分鍾,教師用「調虎離山」法把學生的視線巧妙地引向教師的行為舉止,既掩飾了學生的窘態,又把握住課堂教學秩序。
(九)因勢利導法
課堂教學一般都有嚴格的程序,教師要周密設計教學環節,恰當安排教學步驟。但在實際教學中,常常出現影響教學進程的信息,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隨時改變教學程序。如,一位語文老師在講《美麗的公雞》時,原計劃第二環節按課文順序進行導讀,不料一上課就有位學生提出:公雞很驕傲,不美,為什麼課題是《美麗的公雞》呢?」教師立即意識到這個問題要害,如果從這里入手,更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便因勢利導,讓學生圍繞「公雞到底美不美」來仔細閱讀課文,並提出一串問題,讓大家討論。從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什麼是真正的美。
(十)轉換思路法
有時由於課前教師對某個問題鑽研不夠,所以當講解到某個問題時就講不下去;有時因講課中突然受到某個干擾,如學生的突然提問、身體有病等,從而造成思路中斷。遇到這種情況,一是不應勉強去應付搪塞,而要想法先排除自我心理干擾,盡快溝通對教學構思的回憶,也可對某個問題暫時存疑不答。二是可隨機設問,轉換思路。教師在思路中斷時,可暫時停止講解,臨時布置學生朗讀課文或做練習,以便有充分的思考餘地,重新組織教學環節。
(十一)問題轉換法
此法是指教師對教學中的疑難引發的事件,設置新的問題,以激發學生思考,解脫自己困窘的方法。如於漪老師教《木蘭詩》時,認為詩中寫的不可信,有位學生提出疑問,「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是不可能的。十二年這么長時間同生活打仗,怎麼會認不出是女的呢?不說別的,一雙小腳在洗腳時會露出來的。老師說:「南北朝時婦女還不纏腳。」學生又問:「那麼中國婦女什麼時候開始裹腳呢?」這下子可把老師給卡住了,老師想了想說:比比誰「課後我們大夥兒都去查資料,先查到。」巧妙地設置了一個查資料,大家來回答的問題,既安定了學生的情緒又維護了課堂教學秩序。
(十二)增補法
課堂教學中,有時由於對學生情況了解不夠,原來安排的教學內容半節課就讀完了,因為許多內容學生已經掌握了,所以提問對答如流,練習熟門熟路,很快就完成。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補充一些必要的教學環節,如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復述課文;或補充一些練習題,或組織學生討論,或組織小競賽、小測驗。有時也可求教於學生,如,讓學生出題目來考老師。
(十三)升溫法
學習困難生主要困難在於基礎知識不牢固,信心不足上。因此,他們答問時往往語無倫次,有時已接近答對了,卻突然停下,再也不作聲了,害怕答錯被人取笑。遇到這種情況,教師不要讓他停止答問,而是簡單地重復他已回答正確的部分,並給予肯定和鼓勵,然後走進該生,用期待的眼光看著他,輕言輕語地點拔、提示。通過教師耐心地等待,熱情的升溫,冷寂的場面常常會突然地改變,終於能准確地完整地把問題回答出來。此時,教師要再一次給予肯定和表揚,他們會在以後的答問中表現得越來越出色。
(十四)討論法
當教師講到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時,學生們往往自發地在下面議論紛紛。如果立即制止這種現象,就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遇到這種情況,可以讓學生自由議論,然後選代表發言。這樣做可使全體學生的意見都表達出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一語文教師在教曹禺的戲劇《雷雨》時,當講到侍萍的一句話「老爺,沒有事了?(望著朴園,淚要湧出)」,學生便對侍萍的「淚」是「感動」之淚,還是「氣憤」之淚,當堂爭論起來。教師也就改變了原先的教學計劃,順應形勢,圍繞雙方爭論的焦點,啟發學生理順思路,得出統一的認識。
(十五)激將法
當教師和學生在情緒上發生對立時,教師千萬不可意氣用事,使用尖酸刻薄的語言刺激學生,更不能使用恐嚇以圖壓倒學生,可適當使用激將法,把問題推向深入,以取得學生信服的權威效應而信服教師的觀點。如,一語文教師在教《變色龍》一文,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提問學生:「『變色龍』有什麼特徵」?一陣寥落的翻書聲後,從後排站起一位同學回答,他露出一臉得意的神態,津津有味地對著《動物學》給變色龍描繪特徵。從語文課扯到動物界,頓時,教室里一片嘩然!開始這位教師怒形於色,准備感情用事,但理智提醒了這位教師。他掃視了一下教室,平靜地對這位學生說:「對,你說得很不錯,變色龍的特徵是這樣。可見你學得很活,能把動物學的知識與學習語文貫通起來」。然後,教師把話一轉,用激將的口吻轉向全體學生,很可惜,這位同學的智力沒有用到該用的地方,槌子沒有敲到鼓上,只要稍微聰明一點的同學,就不難看出,幽默大師契訶夫是借用變色龍「善變」的特徵來比喻……教師欲言故蓄,幾秒鍾後,同學們的思路很快納入正道,紛紛舉手發言,使那位同學感到不好意思,老師又鼓勵他繼續發言。
(十六)調整法
有時由於各種原因,上課時打亂了原計劃的課堂結構,例如忘記板書課題,忘記小結等。遇到這種情況,如果從頭再來,時間不允許;如果立即補入某一環節,與教學進程不吻合。這時,可以適當地調整原計劃的課堂教學結構。如,一位教師在講「工程問題」應用題,當進行到課堂練習時,他邊指導學生做練習,邊回顧課堂教學,發現還沒有板書課題。他沒有驚慌失措,而是不動聲色地繼續往下進行,當課堂小結時,強調了本節課的內容,根據同學們的發言,寫上了課題。這樣,板書課題由原來的開篇點題調整為結尾點題,既點出了課堂教學的重點,又使課堂教學環節完整無缺,效果並不比原計劃差。
(十七)暗收法
對學生提出的有價值、有見解的看法,教師作出明確肯定判斷後,暗中加以吸收,並適當調整原來的教學方案,既鼓勵了學生,又使教學過程自然而流暢,取得更好效果。如一教師在教《范進中舉》時,開始設計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通過范進中舉前後的變化及人們對他態度不同的對比來認識文章的主題。在具體實施時,有的同學提出:范進、孔乙己都是深受科舉制度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他們在本質上是不是相同的?教師覺得這個問題提得好,便於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於是立即改變了原來設計的教法,引導學生對比孔乙己與范進的異同特點,較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主題,同時也比較了寫作上的不同之處,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八)錯導法
智者千慮,難免一失。課堂教學中,有時老師出現一點差錯也是正常的。如板書錯誤、讀音不準、計算錯誤、演示出毛病等。遇到這種情況,可以請學生幫助查找錯誤,如一位老師在推導弧長公式時,結果得到,出現了差錯,復查推導過程,未能查出。這時教師不僅沒有發慌,反而靈機一動,若無其事地對著學生說:「現在我要考考學生的注意力,看誰能發現老師推導的錯誤」,全班學生思考著、檢查著,紛紛舉手,把錯誤很快地糾正過來。發動學生共同探討和更正錯誤,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為教師贏得了時間。
(十九)懸掛法
課堂教學時,學生往往提出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使教師一時不知回答;或者教師回答了,因為缺乏思考,語言表達得不恰當,學生不滿意。如,語文老師在講《木蘭詩》中的「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時,有的同學突然問:「一說十年,一說十二年,木蘭從軍到底是幾年?」教師事先未考慮到這個問題,一時難以回答清楚。遇到這種情況,為了不影響課堂教學繼續進行,可以把問題掛起來,讓學生課後去尋找答案,以便學生能繼續安心學習,防止他們注意力分散。但課後或下節課上課之前教師要查找資料,盡快給學生以正確的答復,不要懸而不決。
(二十)注視法
當教師捕捉到有行為不當學生的眼神(如教師發現後排某生正在尋找機會欲將一漫畫往前排某女生背上貼)時,教師即刻以一種表示不滿的、強烈的、連續的目光注視該生,並同時輔以皺眉、揚眉暗示該生,使該生意識到教師已經感覺到他的那種不良行為。使用此法的優點是,教師既不使該生窘迫,又不使課堂混亂、教學節奏出現停頓的情況下,把不良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
(二十一)暗示法
當偶發事件發生時,教師並不中斷教學活動,而是用含蓄、間接的方法悄悄提醒當事人,消除影響教學的不利因素。使教學正常進行。如有一位特級教師在上觀摩課,聽課教師發現在上課過程中有一位學生走了出去,約幾分鍾後又有一位學生出走,過一會兒,兩位學生先後回來。可在這過程中,教師從沒有中斷過教學活動。這是怎麼回事呢?聽課老師鬧不明白。下課後詢問這位特級教師,他說:我在上課時發現一個學生臉上很難過,坐立不安,知道他可能要大小便,便踱到他身邊示意他出去。過了好一會兒這學生還沒有回來。我便猜想他可能來不及帶手紙,便悄悄讓第二個學生拿了草紙去廁所,果然他們就回來了。聽課老師恍然大悟,無不表示欽佩。教師用暗示的方法解決偶發事件既不影響教學程序,又能不損害學生的自尊心。比如,教師可以目光、手勢、臨近、提問等暗示方法來阻止學生講話、搞小動作等。
(二十二)提問法
當發現某些學生注意力分散時,就請他回答問題或演算習題,強制他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如,一位數學老師在課堂上發現兩位同桌學生在低頭玩東西。她略一思索,立即指名其中一人答問,一人板演。他倆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弄得不知所措。結果答非所問,引起一陣鬨笑。以後,他們上課再也沒有玩東西。
(二十三)沉默法(停頓)法
由於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生)注意力保持不長久,所以課堂上往往會出現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竊竊私語或東張西望或搞小動作等。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教師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批評這些學生,不僅收不到應有的效果,還會影響課堂教學按預定計劃進行,甚至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時,教師可以突然停止講課,沉默片刻。此時無聲勝有聲。沉默既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思維,還能起到維持教學秩序的作用。
(二十四)接近法
在教學過程中,當發現學生中有不安定的苗頭,如有人坐立不安、玩東西、看圖書、打瞌睡,甚至想搞惡作劇時,教師可一邊講課,一邊不動聲色地走到有關學生身邊站站,或輕輕拍拍肩膀、摸摸頭。教師只要露出開始向行為不當的學生走近的意向,就會使該生的不當行為迅速改變。
(二十五)表揚法
數學老師王剛正准備講課,突然調皮學生小華(經常遲到)滿頭大汗地走進教室,全班同學鬨堂大笑。王老師沒有批評,而是不失時機地說:他跑得滿頭大汗說明他「大家不要笑,根本不願遲到,還有進取心,讓我們為他的進取心鼓鼓勁吧!」話音剛落,一片掌聲。這位同學又羞又愧又感動。從此,再沒有遲到過。
(二十六)特殊法
課堂上,有時也會發生一些「特殊事件」,應該「特殊處理」。如有時因天氣悶熱,課堂上突然有人生病暈倒。這時教師不要驚慌,應布置學生自習,自己到患病學生身邊察看,同時派班幹部到衛生室請衛生室保健老師前來。然後,根據病情輕重決定處理辦法。安定後再繼續講課。如一位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上課時,因鬧肚子把大便拉在褲子里,小朋友擔心同學們嘲笑和教師訓斥,想哭卻不敢出聲,非常難受。老師發現後,講課暫告一個段落,給全班布置朗讀課文,不動聲色走到這位小朋友面前,將這位小同學帶出教室,一邊安慰他,一邊幫他擦洗干凈,然後向本校有孩子的老師借褲子幫這位小同學穿上,又很快悄悄地回到教室上課。
(二十七)情感法
借班上課或接任一個新班級,師生間互不了解,互不相識,課堂上有可能面面相覷,表現淡漠,甚至形成僵局,影響教學正常進行。遇到這種情況教師要和學生先溝通感情,如師生共同做游戲,講故事等。這樣可以很快縮短師生間距離,在短短的幾分鍾內使師生的情感融洽,然後再開始講課。
(二十八)誘導法
就是藉助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等方法,以引路、搭橋、開竅、點拔之作用,使教師的「講」誘導出學生的「想」,教師講的「點」能帶動學生的「面」,使之平中出奇,難而可及。此應變法適用學生因章節的內容理論性強且抽象、枯燥乏味而興趣不濃,造成注意力下降,昏昏欲睡的課堂場面。運用此法,可調動學生身心的部分能量,引起感情和理智上的共鳴,變枯燥無味為興趣盎然精神振奮的教學氛圍。但教師的教學風格一定是要民主開放型的,這是應變成敗的關鍵,如果師生心理不容,勢必會啟而不發,誘而不導。
(二十九)旁敲側擊法
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作正面的回答,而是巧妙地避開話題,從側面提出———看似與主題無關的話題,幫助學生作勢能積貯,即引導他們去形成一種解決問題的動力准備狀態,以此來達到啟示、提醒之目的,讓其在思考中自尋答案。此應變策略常是針對某些問題正面回答很難解釋清楚,且易造成觀點的對立拉鋸戰,但又不能在回絕的情況下採用。
(三十)設懸激奇法
懸念往往給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種強烈的想念和掛念,使人對所講內容產生一種急於追問下去的心理。當學生產生精神上的疲倦、興趣降低時,教師可以迅速調整授課角度,創設懸念情境,以此造成學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狀態,以加速思維。
採用此法應變,要尋找最佳設懸時機進行,使教材的內容與授課情境渾然銜接。
課堂上偶發事件的表現變化莫測,以上所列舉的應變策略只有一般意義,不可能囊括所有情況。事實上,在具體的應變中,任何一種策略都不可能是絕對單純和萬能的。它往往只適用於各種不同對象、不同情境、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應變要求,因而都具有其內在的邏輯關系,運用時要求教師必須針對課堂具體問題情境,准確把握有關對策,絕不能將其孤立化、公式化和模式化。唯有著眼全局,把握全局,在符合課堂教學活動具體需要、符合教學基本原則下靈活運用,才能取得應變的最佳效果。

F. 教師如何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突發事件,應具備靈活自如化解難題的能力,要善於根據問題出現的情況,做出敏捷的反應,及時採取合理的對策,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
1.冷卻處理法
即對突發事件暫時凍結,仍按原計劃進行教學活動,課後處理。
2.以靜制動法
面對課堂上的突發事件,教師只有沉著冷靜,才有可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3.因勢利導法
學生在上課時,往往會把由課前發生的事件所引發的情緒帶到課堂上來,如果不因勢利導,正確處理,就會影響整個課堂教學氣氛。
4.虛心寬容法
虛心寬容是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的心理基礎,寬容在處理偶發事件中的作用是極富藝術性的,寬容不是軟弱無能,不是無原則的遷就,教師要使學生在心靈深處反省,要使學生體會到教師的仁厚和良苦用心,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愛心和理解,促使學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5.共同探究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出現錯誤是難免的,出現這種情況,可採用師生共同探討的方法,處理好這類偶發事件。

G. 當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突發事件時該怎麼辦

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會遇到一些不曾預料而突然發生的突發事件。這些突發事件千差萬別,無法盡數。但從大體上看,可分析為兩種類型。一類是場外的突然干擾或某個學生突發奇想的惡作劇。屬於非認知因素。另一類如學生在課堂上突然提出來的一些難題、怪題。屬於教學認知因素。不管哪一類型的突發事件,都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如果處理恰當,處理巧妙,就能保證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否則就破壞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那麼當教師在遇到突發事件時應該怎麼辦呢?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不文明現象常常表現於,一個教育者在用語言跟學生打交道,往往只有兩三個目的:允許、禁止、斥責。而一位教育行家在跟學生打交道時卻有許多目的,其中最常見的目的之一是闡明道德、真理、概念、規范。」所以,教師在處理突發事件時不能簡單化,更不能粗暴的對待,而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機智,化消極為積極,變被動為主動。
在教學中或許有的學生冒犯老師,破壞教學秩序,甚至產生極壞的影響。這一切都容易使教師惱怒而失態失言。因此,教師在處理突發事件時,首要的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冷靜、沉著。才能用平和的心態去處理。
在處理突發事件時,教師要注意方法和策略。不能用粗暴的、謾罵的方式去處理。不能惡語傷人。尤其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能侮辱學生的人格。應該用溫和的、用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學生,去處理事件。
另外,在處理突發事件時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處理時重在疏導,忌火上加油。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育機智,因勢利導。從而使壞事變成好事。
具體的事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處理。不宜死搬硬套。但也有規律可循。我認為處理突發事件有一定的技巧。
如當遇到突發事件時,首先必須使氣氛緩和下來,減輕敵意。以溫和的、平緩的、友善的語氣對付激烈的、激憤的、甚至是不懷好意的言語。這樣,常常可以沖淡緊張的氣氛,進行冷處理。等事情過後再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學生在課堂中發生沖突,甚至打架。就可以用此方法解決。
也還可以用以退為進,因勢利導的方法。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出奇想,弄些惡作劇時,教師應順勢處理,而不宜呵斥、謾罵。也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態度去處理。
有時候,在教學中,學生突然發生某種行為或言語做某種諧趣的解釋。這時教師應就地取材、順手拈來、涉事成趣。既可化解尷尬,又可啟迪智慧。
在處理突發事件時有時還可以採用順其勢,導其流的方法進行處理。
在教學中,突發事件是難免的,但教師在處理解決時採用的方法不同,可能取得的效果就不一樣。這也是教師在教學中的一門學問。希望教師們引以借鑒,在教學中能更好的、更有效的、更完美的處理突發事件。(樂得很原創
謝絕轉載如要轉載
註明出處
樂得很謝謝大家)

H. 如何應對課堂上的突發事件

課堂突發事件是指與教育教學無關,而又出乎教師意料之外的,偶發性的事件。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為了上好每一堂課,總是會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課前認真的備課,鑽研教材,分析學生的情況,考慮選擇哪種教法,甚至對學生會如何回答問題而進行分析。然而,我們面對的是一群聰明而又極有個性的學生,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他們都有著自己的思考和答案,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突發狀況,這些突發事件如果處理不當,往往會直接影響到整堂課教育教學目標的完成,有時甚至會改變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從學生的答案中尋找契機,打開學生的思路,因勢利導,便能將突發事件轉化為不可多得的教育良機,為課堂增添不少色彩。因此,如何化解課堂突發事件,不僅是一種教學技術,更是一門教學的藝術。下面,我就作幾點淺薄的分析。 用暗示的方法提醒學生 上課鈴響,走進教室,往往會看到一些學生還是在扎堆講話,教室里亂哄哄的,這時候你該怎麼辦?是拍桌子瞪眼,還是大聲指責那些講話的學生?其實,你什麼都不需要做,只要站在講台上,環顧教室,學生自然會逐漸安靜下來,如果還有個別學生講話,那就用手勢要求講話的學生安靜,這樣的效果往往比聲嘶力竭的喊叫要好得多。 課上到一半,學生們都在認真聽課,可就是有這么幾個學生在悄悄的傳紙條、講話,有些甚至在打瞌睡,這時候的你可一定要剋制住自己內心的怒火,不要因為這樣的現象在課堂上發火,以致影響整堂課的效果,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怎麼做呢?還是用暗示的方法。你可以用帶有提醒意味的眼神示意講話的學生;可以用輕敲課桌的方式提醒睡覺的學生該醒醒啦;也可以用提問的方式提醒思想不集中的孩子。運用這些暗示的方法,既避免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正面沖突,保證課堂教學良好有序的進行,又很好的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 當然,教師在課後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對學生有吸引力。如果教學是枯燥的,學生難免會出現注意力分散,思維不集中,甚至上課打瞌睡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備課環節就要下功夫分析教材,設計一些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熱情,主動參與到學習、思考中的問題和環節。 批評要切中要害、點到為止 在課堂上,還有這樣的一類學生,自己不認真聽課,還要影響教師上課和其他同學聽課,比如有些學生會故意大聲的打哈欠,大幅度的伸懶腰,發出怪叫,有的人在其他同學回答問題時故意插嘴搗蛋,這些行為一般都帶有挑釁的意味,這樣的學生就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擾亂教師上課秩序,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應該怎麼辦?是聽之任之,還是不顧自身形象和教學進程,在課堂上與之發生沖突?顯然,這些做法都是不妥當的。如果聽之任之,不僅會讓搗蛋的學生更加肆無忌憚,也會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大大降低,但是與之發生沖突,糾纏不清,則會使課堂教學陷入僵局,教師的個人形象大打折扣。那麼,作為教師,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種故意搗亂的學生呢?我的做法是:直接批評他的這種行為,當然批評的方式方法是有講究的。舉一個發生在我們班的例子,有一次上課時,我提問一個學生,這個學生很緊張,回答不出問題,這時候,有個學生就在班級里大聲的說:「老師,他是白痴,回答不上來的。」全班同學鬨堂大笑,我當時就讓回答問題的學生坐下,轉而對搗蛋的學生很嚴肅的說:「坐在這個課堂里的,都是大腦健全的人,你這樣侮辱別人,就是在侮辱你自己,侮辱全班同學,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難道你認為我們全班的人都是大腦不健全的?」全班同學都用指責的眼光注視著他,他也羞愧地低下了頭。其實這樣的學生並不怕老師生氣,也並不怕老師斥責他,但是他們在乎同學對自己的看法,希望自己在同學的心目中是優秀的。所以遇到這類學生,教師要站在所有學生的立場上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批評,指出這件事所帶來的惡劣影響。讓同學們的看法去改變他,教育他。當然,這樣的批評教育要切中要害、點到為止、注意分寸、速戰速決,不要長篇大論,由此及彼。要就事論事,切忌由事情本身引到對該生做人品行方面的評論,更不要翻舊賬,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 其實,對於這樣的學生,教師在課後要多關心,多了解該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設身處地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理解學生,關心學生。 善於因勢利導、隨機應變 課堂教學中由於教師和學生之間知識水平、人生閱歷的不同,在理解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上必然存在差異,教師無論課前的准備如何充分,有時也難免會遇到有個性的答案。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就要求教師要有一種從容應對、隨機應變、因勢利導,將學生的答案巧妙的融入到自己教學中去的能力,這樣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化劣勢為優勢。 當然,高超的應變能力要求教師也要有良好的品德修養,有扎實的語言表達功底和創造性思維品質。

I. 如何處理教學中的突發事件

我認為可以用以下六種方法: 一、熱處理 熱處理是教師對一些突發事件剛發生時就抓住時要,趁熱打鐵或正面教育或嚴肅批評,長善救失、揚正抑邪。記得有一次,天下著大雨。我正在教室給同學們上語文課。突然,教室門砰的一下被推開了,一個從頭到腳都被淋濕的中年婦女撞進了教室,她彷彿沒有看見我一樣,徑自走到後排一個男生桌前大聲說道:明明,今天雨好大,這把傘你拿起,放學後早點回去。她的這一舉動把全班同學都愣住了,隨即教室里便鬨堂大笑起來。我等那位婦女走出教室後,便在黑板上寫下了偉大的母愛,借剛才送傘一事對同學們進行教育,讓他們知道母親對兒女的疼愛和期望,教育他們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更要為父母而刻苦學習。同時,也通過這件事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 像以上這種熱處理方法需要有較快的反應速度,當機立斷,迅速採取對策,既有效解決了事件,又使學生在思想上引起了震憾,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冷處理 冷處理是指教師對突然發生的事故採取冷靜、冷落的方式,暫時給予凍結,仍按原計劃上課,等到下課後對學生做處理。這種方式一般用於處理學生的惡作劇問題上,教師對這種事見怪不怪,不驚奇,不慌亂,也不追究誰乾的,也不批評。 教師用充裕的時間了解事件真相及根源,把問題處理得更恰當。冷處理需要教師憑自身的意志力,克服對某些學生的反感情緒,用理智戰勝無益的激情和沖動

J. 如何處理課堂教學突發事件

每位授課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與課堂無關的「突發事件」。對此,若處理得好,則會風平浪靜,海闊天空;若處理得不好,遇會招來是非,甚至會影響師生情緒,進而影響班級和學校聲譽。那麼,在短暫的時間內,對課堂「突發事件」,應怎樣巧妙處理呢?這給每位授課教師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在這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此問題作一些探索,供同行參考。
一、課堂「突發事件」類型
課堂「突發事件」,根據其性質可分為三類:干擾型、矛盾型、尷尬型。在每種類型中,根據存在主體的不同又有不同分類:
在干擾型「突發事件」中,由於干擾源的不同,可分為課堂內干擾型和課堂外干擾型。其中,在課堂內干擾型中又包含個體干擾型和集體干擾型。
在矛盾型「突發事件」中,主要包含學生個體與個體的矛盾,以及師生個體矛盾兩種。
在尷尬型課堂「突發事件」中,重要主體是教師和學生。
二、對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目的授課教師對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應以排解(化解)和利導為目的。
排除是指對一般課堂「突發事件」採取視而不見,姑且把它放置一邊,暫不在課堂上作及時處理(除必要處理的事件而外)。
利導是指授課教師巧妙地藉助當時的情景,將「突發事件」向有利於教學方向引導,將不利因素化為有利因素。
三、處理原則和要求對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應堅持「六不」原則和「四要」要求。「六不」:1不搞「事件」擴大化;2不傷害師生感情;3不影響當堂教學;4不作當堂處理;5不休罰學生6不過多佔用教學時間。「四要」:1用語要簡明、委婉;2設置內容要符合當時情景;3比喻要貼切;4聯系要緊密。
四、處理方法
對課堂「突發事件」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靈活多樣的。這就要求授課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找出最佳的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才能達到處理目的,收到良好的處理效果。
現根據課堂「突發事件」的類型、處理目的、原則和要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針對具體情況談一些處理方法。
(一)對干擾型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
1、若要將干擾型「突發事件」排除(化解),可採用「假託法」。
所謂「假託法」,是指授課教師根據「突發事件」,巧妙地藉助一個與之相似的另一事物來分散該事物的注意力方法。有一次,筆者剛走進教室上課,突然聽到有個女生在哭泣,我靈機一動,環顧了一下教室說:「是誰把小孩子帶進教室里來啦?」此言一出,同學們驚奇地回頭看了那哭泣的女孩,頓時滿座寂然,鴉雀無聲。「既然沒有人,那我們就開始上課吧……」這里,筆者就是根據學生的哭泣聲,假託這哭泣是源於有人把小孩子帶入課堂而發出的。既沒批評學生,也沒深入課堂調查,僅用一句話就平息了課堂干擾。
2、若要將干擾型課堂「突發事件」轉變成「利導」,則採用「聯系法」。
這里所指的「聯系法」,就是利用所學的知識與「突發事件」相聯系,達到運用知識鞏固知識為目的的引導方法,一次,筆者在課堂上正津津樂道。突然,一隻小麻雀飛來,肆無忌憚地站在窗檯上嘰嘰喳喳地收個不休。同學們都用好奇的目光看著它,甚至有的同學按奈不住,想跑去捉它。此時,我便轉換了話題,來了小插曲:「有這樣一幅對聯,誰先對出來,中期考試多加5分」,同學們一聽馬上回過頭來,顯得激情洋溢。我接著說:「上聯是『一隻麻雀鳴窗檯』」,同學們深思後,有人對出「一行白鷺上青天」,也有人對出:「滿室學生看窗外」……「還有最好的對法,這就留同學們下去思考,現在言歸正傳……」這里,筆者並沒有板著面孔批評學生,面是將「麻雀鳴」和杜甫的《絕句》聯系起來,再和對聯知識起來,巧妙地將課堂干擾因素轉化有利因素。
(二)矛盾型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
1、若要將矛盾排除(化解),可採用「轉移法」。
所謂「轉移法」,是根據矛盾的學生雙方都有觀注自己切身利益的心理特徵,用某一事實,使學生裝的注意力從矛盾的事物中轉移到另一非矛盾的事物上來,以緩和或消解矛盾的方法。有一次,我見兩學生最初在課堂上專心聽講,後來因一個學生將另一個學生的筆弄掉在地上而相互抓扯起來,雙方處於對峙狀態,我馬上改口道:「這次作業納入學期考試,先把作業本拿下去,陳××、李××……」當二人聽到叫他們的名字時,便放開了手,這樣雙方的激烈矛盾才得以排除。
2、若將矛盾型「突發事件」化為「利導」,可採用「滑稽法」。
這里所指的「滑稽法」,就是授課教師根據事件突發時的情景,結合自己的滑稽言行而產生的一種排除矛盾,使之向有利方向引導的方法。一次,筆者上課,見兩學生為爭課桌的寬窄而打起架來了,此時,筆者便舉起雙手,佯裝喊道:「別打我了,我投降了!」同學們見此狀,便大笑起來,連先前打架的那兩個同學都停手笑起來。接著,筆者給同學們講了一個小故事:從前,有兩家人為了一垛牆的佔地問題發生糾紛,雙方爭執不休。其中一家寫信給他遠方做官的兒子,其子回信時寫了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同學們被這博大的胸懷所感。此後,班裡爭東西的現象再也沒有發生了。
(三)、尷尬型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
1、若要達到排除目的,可採用「順承法」。
這種方法的主要特徵是授課者在尷尬的環境中,順著尷尬事件向著自己有利的方向自圓其說。一次筆者上一篇課文的導語是:「同學們,你們喜歡過年嗎?」當時,筆者希望學生能作肯定回答,但出乎意料,同學們的回答是不喜歡,於是筆者靈機一動:「是呀,我也不喜歡,但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這樣便排除了尷尬局面,扭回了我的課前導入。
2、若要達到「利導」目的,可採用「引用法」。
在某些尷尬的情景中,恰當地引用一些與尷尬事件相似或相關的名言警句,不但使自己不感到尷尬,反而使學生在這種情景中學到了知識,同時也使之對知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有一次,是下雨天,教室的地板被踩濕了,很滑。筆者上課時,摔了一跤,險些摔在地上。此時,同學們鬨堂大笑。我站起身來:「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同學們一聽,頓時安靜下來,在後來的中考試題里,就遇到這句名句填空,同學們告訴我說:「我們都做起了,就因你摔的那一跤……」
總之,對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法不是唯一的。授課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許多課堂「突發事件」不但會迎刃而解,而且還會轉化為寶貴的課堂教學資源。
應對課堂突發事件六種方法:

一、熱處理
熱處理是教師對一些突發事件剛發生時就抓住時要,趁熱打鐵或正面教育或嚴肅批評,長善救失、揚正抑邪。記得有一次,天下著大雨。我正在教室給同學們上語文課。突然,教室門砰的一下被推開了,一個從頭到腳都被淋濕的中年婦女撞進了教室,她彷彿沒有看見我一樣,徑自走到後排一個男生桌前大聲說道:明明,今天雨好大,這把傘你拿起,放學後早點回去。她的這一舉動把全班同學都愣住了,隨即教室里便鬨堂大笑起來。我等那位婦女走出教室後,便在黑板上寫下了偉大的母愛,借剛才送傘一事對同學們進行教育,讓他們知道母親對兒女的疼愛和期望,教育他們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更要為父母而刻苦學習。同時,也通過這件事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 像以上這種熱處理方法需要有較快的反應速度,當機立斷,迅速採取對策,既有效解決了事件,又使學生在思想上引起了震憾,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冷處理
冷處理是指教師對突然發生的事故採取冷靜、冷落的方式,暫時給予凍結,仍按原計劃上課,等到下課後對學生做處理。這種方式一般用於處理學生的惡作劇問題上,教師對這種事見怪不怪,不驚奇,不慌亂,也不追究誰乾的,也不批評。 教師用充裕的時間了解事件真相及根源,把問題處理得更恰當。冷處理需要教師憑自身的意志力,克服對某些學生的反感情緒,用理智戰勝無益的激情和沖動。
三、寬容法
教師對學生突然出現的惡作劇或危害性不大的問題,該寬容時要寬容,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重要條件,也是機智地處理突發事件的藝術。教育家斯賓塞說過: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對待學生沒有同情,他們就變得沒有同情,而以應有的友情對待了他們就是培養他們友情的手段。
四、因勢利導法
課堂中的突發事件激起了學生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想讓學生重新回到教學目標上來困難時,可以隨時挖掘突發事件中的積極因素,對學生進行因勢利導的教育和教學活動。
五、寓教於喻
學生的生活閱歷不太豐富,對許多問題的認識缺乏切身體驗,但只要把道理講透,學生還是能理解接受的。教師可用形象的比喻方式,不僅能吸引學生,引起興趣,還能增加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受到教育。
六、爆炸式教育法
爆炸式教育主要針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嚴重破壞性行為,採用大刀闊斧的處理方式。例如:在一節體育課上,兩個學生為爭籃球打起來,一個騎在另一個學生卡他脖子時,教師就應該趕到現場,命令其住手!一邊拉開他們,一邊義正嚴辭地批評他們,平息風波。像學生中的這類矛盾激化,已經危及學生的生命安全的行為,不容教師慢聲細語,該有張飛喝斷長坡水倒流的氣勢,勇武果斷地命令其住手,讓學生絕對服從,沒有任何解釋的餘地,一旦學生態度老實再循循善誘,進行心平氣和的說服教育。這種爆炸式教育法不可不用,但不可多用,不可濫用,教師要從實際出發,用得恰到好處。

閱讀全文

與如何應對語文教學中的突發狀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