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中學語文教案怎麼寫

中學語文教案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7-05 13:00:14

❶ 怎麼寫語文教案

篇一
課題名稱
設計者(姓名、通訊地址)

一、概述

·說明學科(數學、語言藝術等)和年級(中學、小學、學前等)

·簡要描述課題來源和所需課時

·概述學習內容

·概述這節課的價值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

二、教學目標分析

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該課題預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個整體描述。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准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要注意結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徵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採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資源與工具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為支持教師教的資源;二是支持學生學習的資源和工具,包括學習的環境、多媒體教學資源、特定的參考資料、參考網址、認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別說明的傳統媒體。

如果是其他專題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方面的課程,可能還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獲得情況。

❷ 怎麼寫中學語文教案

1、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
2、重點難點
3、教學方法
4、教學准備
5、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6、課堂小結

❸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的設計思路怎麼寫

[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
所謂「教學思路」,是對如何展開教學內容的「想法」,是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所規劃的、所要實施的教學流程,
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
。它或明或暗地被劃分成若干個教學步驟 ,以便在課堂上有序地向前推進。
但從中學語文大面積上的閱讀教學來看,科學地、藝術地設計教學思路的意識比較淡漠。教學模式普遍地表現為「導入 課文——熟悉課文——課堂討論——收束教學」這樣一個俗套的流程。由於在「課堂討論」中提問過多或講析過多,這里往往形成一個內容繁雜時間冗長的「不歇氣」的教學「大板塊」,從而使課堂教學缺少節奏。因此我們應該進行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讓課堂教學的步驟明朗起來,生動起來,藝術起來。可進行如下方面的一些創新嘗試。
1.從「思路清晰」的角度進行創新。
如孟浩然《過故人庄》教學中的提問設計: 1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看見了什麼? 2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聽見了什麼? 3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聞到了什麼? 4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感受到什麼樣的情感?
這個微型教例的思路表現在哪裡 表現在4個提問之上。教師每一次的提問都組織起一次學生的品讀活動,四個提問彼此並列而又有一定的從易到難的層進關系,教學過程 由於這4個提問的出現而分成幾個教學板塊,讓人明顯地感覺到教師引導著學生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整首詩的教學顯現出了明晰可見的思路。
2.從「重點突出」的角度進行創新。
如蒲松齡《狼》的教學設計,其教學的主體內容就品析得相當精彩:
一讀,從「屠戶」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二讀,從「狼」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三讀,從「故事情節」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四讀,從「敘議結合」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五讀,從「段內層次」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❹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准》是語文教學的准繩,其中規定的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要落實到各冊教材、各個單元及各篇課文之中.每篇課文要教給學生什麼,須認真仔細地推敲.任何體裁的課文都是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統一體,從語文知識的傳授到語文能力的培養,可教的東西很多,教師備課時要勤加鑽研,盡量做到全面透徹地理解課文.但要注意,千萬不能把自己的鑽研所得傾囊相授給學生,應有盡有,西瓜芝麻一把抓,課不然是模糊一片,重點消失,學生難以掌握.每篇課文的教學,每堂課的教學,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教學內容應根據教學目的作一番認真的剪裁、取捨,要確定重點,突出重點,把握難點,分解疏導.

❺ 怎樣進行初中語文課程設計

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做好教學設計需要有正確的教學理念,如以學生為本、語文學習本質是一個言語實踐活動等;還需要學科的基本知識,如排比這種修辭是怎麼回事,其結構有哪些類型,又如散文有哪些類型,不同類型的散文該用怎樣的方式閱讀等;更需要一些基本的設計技能與方法,如學情分析、教材分析、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流程、設計教學反饋等。下面就選擇其中幾個關鍵點來談談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要領。
一、以課程觀統領一節課的教學設計
以往,教學設計常常是教師對某一篇獨立的文章教學點和教學流程的理解。近年來,有關教學設計的討論有了新變化,許多研究者和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不應該只是針對一篇文章或一次作文的教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走向課程化,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至少要考慮並能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教師是否知道這個階段(如初中階段、高中階段,或一個學年、一個學期、一個單元)的語文課程目標由哪些關鍵點構成?這些關鍵點是如何排列的?這堂課的學習目標是什麼?我選擇的目標相對集中嗎?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教什麼」的問題。
教師想通過哪些學習活動來落實這個關鍵點,使學生獲得這些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達成設定的某個目標?這些學習活動之間、這些活動與學習目標之間有內在的邏輯關系嗎?學習目標的達成是不是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過程自然而然地得到實現?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怎麼教」的問題。
學生的言語技能、思維等是否受到這節課的影響,在這堂課上可能有哪些收獲?這些收獲與教材所隱含的主要價值與教師課堂設計的出發點是否一致?學生獲得這些知識是不是有較高的效率?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教得怎麼樣」的問題。
如果一個教師在上課之前仔細考慮了這些問題,並有了自己的初步答案,上課過程中能緊緊圍繞這些問題展開,在課後反思中,能經得起這些問題的檢核,這說明他基本上具有了課程意識,已經達到了在課程層面上的專業自覺。對於一個語文教師來說,達到專業自覺不是指一般的教師素養有多高,如對學生有愛心,掌握了豐富的語言文學知識,能背得出教育學、心理學的概念,對各類文章有敏感的判斷力,有出色的表達能力以及對課堂的控制能力等。而是應該對語文課程內容和實施過程具有理解、判斷和把握的能力。唯其如此,他那些語文知識表達能力才會有用武之地。反之,如果沒有一個課程層面的自覺,他熟記的那些理論、概念、語文知識提問技巧,可能就是一些華麗的碎片,單看起來炫人眼目,放在一堂課中則可能暗淡無光,有時還會互相沖突,起到相反的作用。
課標、教材、學生、教師等諸因素應該在我們的教學設計中成為一個支撐整體。
二、以實實在在的學情分析作為起點
其實,人們都知道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的實施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教學設計以教學過程為其研究對象,用系統方法分析參與教學過程的各個要素,尤其著重分析學習需要、學習內容和學習者的特徵等方面的內容。」但是分析學生情況是一個復雜的課題,首先,學情內容比較龐雜,涉及許多方面,而了解分析學情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很難落實為常規的具體的做法。其次,學情是課堂效果的影響因素之一,但並不是全部。也就是說,有時候,學情對教學效果的好壞有直接的關系,有時候又看不出直接關系,不能作為課堂的評價依據,正因為如此,雖然大家都知道掌握學生情況的重要性,但在備課中,這一問題卻常常被部分教師所忽略。
下面就「學情」的內涵展開一些討論,大體說來,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學生情況:
(1)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這屆學生整體的代際特點以及這個班級的基本風格。如這一年齡段學生的知識結構、閱讀狀況、思維方式、情感表達方式、個性心理特徵、學習需求、認知風格、興趣愛好、對社會問題的關注熱點。總體上說,是社會、時代的特點投注於年輕人、通過「這一群」人反映出來、又與學習活動有關的特質。
(2)與該單元教學內容有關的信息,包括學生對課文所涉及的年代、社會背景的了解程度,對課文體現的價值觀、情感色彩及審美傾向的認同程度,對該話題的熟悉與敏感程度,對該教材語言習慣的接受程度。例如,學習《背影》,是否熟悉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社會背景甚至交通條件,就直接關繫到對課文的理解;與該單元學習內容相關的學科知識、基本技能的准備情況等。例如,若是散文的教學設計,教師須知道學生以前學過哪些著名散文,他們可能了解哪些關於散文的知識等。這些信息都是很重要的。
(3)用於課堂教學組織的學習信息,大的方麵包括班級常用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班級風格;小的方面諸如班級學生名單、座次、學習小組情況、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在不同學科的表現、學生的個性特徵等。這類信息,可以供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活動,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完成課堂組織和調動。例如,某校有個很有個性的學生,他讀書較多,善於思考,但好發奇談異議,原來的一位語文教師怪他上課總喜歡打岔,便不太理睬他,他在課堂上也就越來越冷漠。後來換的一位教師,了解了他的情況,在討論時,教師有意識地讓他做總結發言,不僅調動了他本人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又常常能提升課堂討論的層次,這樣,上課的阻力變成了動力。這就是根據學情來優化教學組織的成功例子。
學情有許多內涵,在針對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的設計中,教師不可能把所有情況都當作考慮重點,因此,判斷學生哪方面的情況可能會對這節課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就顯得至關緊要。
三、確定具體明確、相對集中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定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教什麼」,這是保障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元素。也正是在這點上許多教師無所適從,導致語文課「少慢差費」的現象依舊嚴重存在著。總的說來,當前語文教學目標的錯位,甚至目標的錯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還是存在的。例如有教師教魯迅的《風箏》,開個「何為好的教育」的辯論會,或者展示一些工藝精美的風箏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放風箏、看風箏的情景,這顯然更是遠離了文本。更有甚者,教《愚公移山》要來個愚公很愚的批鬥會,全然不管這是一篇寓言故事。
教學目標大而空,也是教學目標設計的一大問題。華東師大教育系曾對一所重點中學所展出的35份教案作過一次統計:「發現5份無目標陳述,其餘30份陳述目標常使用的詞語是『掌握』『了解』『培養』『理解』,這些詞語所表達的教學意圖是含糊的。」
教學目標多而雜,是教學目標設計中的另一個問題。一般來說,一堂課最好有一個集中的教學目標,便於教師組織教學,也利於學生集中學習和掌握。有老師從三個維度來撰寫教學目標,每一個維度寫3~4點,合計下來超過十點,試想,一節課40~45分鍾,做一個簡單的除法就知道這些目標是否能夠實現。目標多了固然不行,目標雜了更不可能實現,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教學思路容易亂,學生也無所適從。當然,每一個教學板塊可以設一個分目標,但這些小目標、分目標,都要圍繞全課統一明確的貫穿線索,指向總的目標,共同形成一個清晰的認知結構。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很大份額,閱讀教學目標的選擇目前大概有以下三種基本做法:
(1)重在理解課文介紹的內容,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教『教材』」。這種設計以課文內容為教學內容,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課文「說了什麼」為主要目的。例如課文是議論文的,教學內容就是「理解題目含義,概括段落大意,領會文章的主旨」;課文是記敘文的,教學內容就是「梳理文章寫了什麼人、記了什麼事、描寫了什麼景物、抒發了什麼情,體會這些景物有多麼美、人物有什麼品德」;課文是說明文的,教學內容就是「介紹了對象的哪些方面,突出了什麼特點」。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觀的接受過程,「教『教材』」式的教學設計已經受到了普遍的質疑。但辯證地看,「教『教材』」其實是一種接近於傳統教學方法的設計,它本身具有兩面性,不可一概而論。因為語文學習具有價值多重性,有的課文(教材)內容不僅有價值,還可能是核心價值。至少,具有思想文化內涵的經典,思想價值突出而文體與表達特點不突出的,如《論語》等,就不妨把其「內容」列為主要學習對象;另外,以介紹語文知識和表達技能的課文如朱自清的《經典常談》,也不妨主要學其內容。
當然,有些課文的內容,只要學生有基本的識字理解能力,他們一看就能明白,這一類文章的教學目標,如果僅僅定位在「明白文章說了什麼」,教學價值就很有限。因此,不管什麼類型的課文,最好還是能兼顧「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在了解「寫了什麼」的同時,還能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寫」以及「怎樣寫的」。
(2)通過一篇課文,學習讀文章、揣摩思考問題的路徑,領會文章的寫法,也就是「用教材『教』」。經過多年的浸染,今天,「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的觀念差不多已經被絕大多數語文教師所接受,但在日常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實施中,能自覺做到「用教材『教』」的教師並不多見。可以說,「用教材『教』」的難度不在觀念,而在於具體操作,即如何藉助一系列教學活動,把「用教材『教』」的理念落到實處。我們不妨依據下面幾點來嘗試:
教材、教參里明示過的特點或知識;
屬於某類文體中公認的典型的語言表達方面的知識,不能是自己杜撰的知識;
在這篇課文里屬於比較突出的核心性的表達特點,不能牽強和湊數;
以前的語文課中沒有學過、或值得重新認識的表達方面的知識,一般不要作簡單重復。
值得注意的是,語言特點有整體的、宏觀的,有中觀的,也有微觀的。一般來說,宏觀的容易空,微觀的容易瑣碎,對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的設計來說,以取中觀的特點作為教學內容為宜。
三種層次教學內容的差異面的例子:

不過,需要強調兩點,三種層次的大小是相對的,不要拘泥於概念;微觀特點雖然不宜作為主要內容,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隨手提醒學生注意這些微觀的語言特點。
(3)以課文作為引子,借題發揮,討論社會問題。語文教學的主要教材是一篇篇課文,這些課文涉及的內容豐富多彩,如歷史、哲學、政治、藝術、自然,幾乎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閱讀這些文章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感想和議論。如有的教師可能本來敏於思考、長於議論,自然也會把這種習慣帶到課堂教學中,以課文所涉及到的某個問題為焦點進行設計,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歷史或當下的每個問題。
四、設計合乎學的邏輯的教學過程
「怎樣教」涉及到教學過程的設計、學習活動的選擇、教學技巧的運用等諸多問題。這里重點談談「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過程就是一堂課的邏輯結構,由一系列教學活動組成,就是將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教法與學法、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教學目的與教學手段等各組成要素整合為一個以時間為維度的呈現順序,使得一節課中一連串的行為具有課程意義。
教學過程設計涉及哪些要素呢?在一節課的有限時間內,應該達到什麼目標?主要通過什麼途徑?以怎樣的步驟達成這些目標?這是教學過程設計要回答的核心問題,從不同角度分析教學過程可以有不同的區分:
從時間流程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導入、學習准備、學習主活動、總結鞏固等階段;
從活動主體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教師活動、學生個體活動、學生互動、師生互動等;
從教學行為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教師講授、讀書、問答、小組討論、評價等;
從課堂節奏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節奏的快、慢,鋪墊、高潮、調整、結束等;
從達成的目標來分,教學過程要考慮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匹配;
從教學質量和效益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還要考慮「哪些學生在哪些問題上應做多少事情、可能做成多少事情」等不同的可能與相應的活動流程。
教學過程設計,就是將上述各要素整合為一個有機的、以一節課時間為單位的教學流程圖。這個教學流程,應具有一定的結構,體現一定的節奏,符合學生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結構」就是「把一堂課分成幾個不同的板塊或環節,主要板塊的學習目標相對集中,板塊之間有清晰的內在邏輯」;「節奏」主要是指板塊或活動之間應體現輕重緩急、高低起伏的變化,以適應學生注意力和情緒上的變化。
按照這個規律,設計一堂課,也應該把它分成前後幾個部分或板塊,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一步。一般來說,劃分教學板塊應考慮如下幾方面:
活動板塊不宜太多;
每個板塊的功能明確、指向集中;
不同板塊之間邏輯關系清晰,指向這節課總的教學目標;
設計貫穿全課的主問題,使教學活動形成一條主線。
一節課一般在40~45分鍾左右,從上課伊始到下課鈴響起整節課上,學生的注意力難以一直保持高參與度,學習的內容之間也有一些區別。這些特點都要求我們一定要把一節課劃分成許多段落,但一節課的時間總體又有限,不能切割太碎,否則也沒有相對獨立的時間完成某些教學任務。一般來說。一堂課以分為2~4個板塊為宜。
從許多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出,有兩種傾向是比較普遍的,一是教學過程不分板塊,一口氣到底,學生沒有喘息的機會;二是時間分割太碎,活動太多,學習任務太雜,沒有停下來集中學習的時間。尤其以後一類為多。許多教師總認為,教學若不涵蓋該課文里的所有內容、不涉及有關知識,心裡就不踏實。實際上,教學活動彼此之間的關聯性很低,很難形成清晰有效的學習脈絡,而游離狀態的破碎信息穩定性比較差,很容易被遺忘。
每個活動板塊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二步,但僅僅如此還不夠,為了增加教學活動的關聯性,還應做到環環相扣,即前一個活動是後一個活動的基礎或前提,後一個活動是前一個活動的深入與發展,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三步。
設計主要活動板塊是教學設計的核心,也是完成一堂課任務學習的主要保證,如何保證這個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可以設計一組相關聯的問題,形成活動主線。這是教學設計的第四步。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再根據各種因素判斷各個環節可能遇到的具體情況,去豐富教學設計的細節,使一堂課的教學過程由宏觀框架到具體細節、由模糊到清晰,一步步趨於成熟。
五、設計合宜的作業,落實學習反饋
作業設計是教學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因素,但是,不少老師對作業的教學價值認識不足,在作業的設計與布置上比較隨意,往往形式大於內容,對作業量的要求考慮大於對質的追求,缺少有效設計作業的意識,這是不利於提高教學成效的。作業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作業內容需要指向教學目標
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它首要的作用就是促進學習內容的保持與遷移,所以,教師設計作業時,第一個關注點就是作業內容與教學內容是否一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否一致,學生的學與對學生的評價是否一致,這是考量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標准之一。
2.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
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全體的學生,這是新課程的基本指導思想。作業設計也應該考慮到全體學生的不同層次需求。作業的難易度、作業量,乃至作業的形式,教師都應該精心設計。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家庭作業的個別化應當予以特別的重視。如果教師不給某些學生布置一些個別性的作業,那就說明他沒有研究過每一個學生的力量、可能性和能力」。魏書生在《教師課上「十條」》中的第八條強調:「一堂課要留有三種不同類型的作業題,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完成。」這兩位教育專家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作業的難度等作業設計的針對性問題。
3.作業形式最好能豐富一些
學生的情況是不一樣的,這種種的差異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材料、學習活動形式等都有不同的偏好。不同形式的作業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認知風格學生的學習需求。
4.要求具體、表述明確
作業是布置給學生做的,很容易因為理解障礙而影響學生對作業的感情色彩與投入。在內容上,作業應向學生提出指向明確、要求具體的任務,不要出現籠統、空泛的要求。具體說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明確作業涉及的范圍,如讀一段、讀一篇、讀一冊,還是做其他事情;
規定或建議採用的方法,如上網查閱資料,向父母做調查、小組討論、做批註等;
作業過程具有可操作性,如布置小組討論,應要求幾人一組,是否選出討論主持、記錄人、匯報人等;
作業質與量的要求,如完成時間、作業的字數,應盡量有明確要求;
發布、交流的方式,如網上發布,還是口頭交流等;
評價的依據,大體給出評價標准,以便學生按要求做得更好;
激勵的辦法,告訴學生可能獲得何種獎勵,會激發學生作業的積極性;
在語言表述上,作業要盡量做到句式簡短,表意明確,不能出現含糊不清甚至有歧義的詞句,否則,會讓學生無所適從。
5.適合教師檢查批閱
一般情況下,一位語文教師總是需要教授兩個班級的語文教學,不少語文教師還要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加上備課、改作業、與學生談心、家訪等日常事務,工作量都不小,如果作業很難批改,勢必會影響教師的工作狀態,甚至會影響教師的日常生活。實際教學中,也有教師面對沒有設計好的難改的作業敷衍了事的現象。例如,不少教師會布置「名著閱讀」的作業,可學生一旦寫好讀後感交上來之後,老師往往只給了一個「閱」字,或者含糊其辭地給出「優」「良」「中」一類的等第,缺少翔實的批改。幾次之後,學生得不到有效反饋,做起這樣的作業來往往敷衍了事。反思這一現象的出現,很大原因是教師對作業批改的工作量、批改方式等沒有進行設計,教師布置的作業很難批改,這樣的作業是起不到什麼訓練效果的。與其學生做起來沒勁,教師改起來馬虎,不如選擇有代表性的章節請學生摘錄點評,既有針對性,有利於批改,作業也就起到相應的作用了。
以上談的五點只是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這個復雜系統中的幾個方面,做好一節語文課的教學設計,還需要作好教材分析、設計好學習環境、學習媒體等,在這里就不一一展開了。當然,除了系統性之外,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還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隨著對學生學習反饋的了解,教學設計會在反復修改中更適合教學的實際。

❻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

1讓學生多背多記,抓緊早晚自習的時間。(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基礎是關鍵)
2閱讀,注重方法,答題的方法,看分答題,抓住主幹。原文中有答案的最好用原文。
比如一些常考題,環境描寫有什麼種用,加點字在句子中的好處,等等。按格式答題,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題可以不用講太多,關鍵是讓學生會做。這些平常歸納的方法技巧可以叫學生找筆記本抄下來,考前看一看加深印象。
3作文,當然讓學生平常多看一些課外書是可以的。最好平常練習,比如寫周記(裡麵包括字詞,摘抄,作文)然後評講佳作。教學生如何看清題意,等等。
4最最重要的是課堂,不要講得像催眠曲,要幽默風趣,特別是講說明文和議論文。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5-pExiopURQ6AK16Kktrjw

?pwd=sttu 提取碼: sttu

❼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如何寫

一般要有四個部分:
一、教學目標
二、難點重點
三、課時安排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2、教學內容
3、課堂小結
4、作業布置

❽ 寫一個初中語文課的教案,要有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內容,課後練習等。

《春》教案 朱自清 教學目標 1. 通過反復、有感情的朗讀,從而感知課文內容,總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清思路,尤其要能理解作者在觀察中的思維活動。 3.學習作者抓特點,多角度,按順序的景物描寫方法,並運用於練筆中,使景物描寫的能力能夠有所提高。 4. 對文中精彩的句段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以鼓勵為主,但要注意引導 的方向性。) 5. 在語法上,要掌握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6. 從本文的學習中,初步學會閱讀文章和欣賞文章的方法。 教學重點 1. 從作者的觀察思維中學習描寫景物的一般方法。 2. 掌握閱讀和欣賞優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學這類文章的能力。 3. 掌握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並能夠充分運用聯想和想像運用這兩種修辭方法。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重點切入法教學設想多媒體教學,通過賞析該文,學習散文的寫作方法課型新授課預習指導朗誦課時安排兩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9 1』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滿生機,春天如詩情如畫意,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春光中,讓我們的心靈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可記得孟浩然的《春曉》,可記得杜甫的《春夜喜雨》。在多少作家的筆下曾這樣深情地描繪過春天,今天讓我們再讀一篇描畫春天的優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課文題目及學習目標)。 二、作者簡介 1』 朱自清,字佩弦,是著名詩人和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樸素,描寫細膩,感情真切,富有自然美,讀後令人回味無窮。他熱愛自然,觀察自然,描繪自然,他的寫景散文,無不寄託著對大自然的無限深情。 他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後來在英國留學一年,回國後,在清華大學任教授。他於1948年去世,享年50歲。他留下來的著名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和《綠》,這些文章我們在中學里都會學習到。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他的《春》這篇文章。 三、 朗讀16』 1、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大家要用你的心去領略春的風光,春的氣息。在讀的過程中有遇到好的詞和句,就用筆把它劃下來,這不僅是我們學會欣賞,提高鑒賞能力的第一步,而且也是閱讀課外文章,積累詞彙的一種常見方法。 正音正字:「水漲起來了」的「漲」,「漲」是多音多義字。 散(sǎn)在草叢里 ,醞釀(yùn niàng),巢(cháo) 應和(hè), 暈(yùn),蓑(suō), 水漲(zhǎng),剿(cháo) 迷藏(cáng), 水漲(zhǎng) 捉迷藏(cáng), 籠(lǒng)著一層(céng)薄(bó)煙 散:散(sǎn)在草叢里 散(sàn)會 四、 分析精彩句段 1、從對春天的盼望開始。3』 現在請同學們整齊的朗讀第一段,注意讀出作者期盼的語氣。想一想,這一段哪裡寫得好? (1)為什麼要連用兩個「盼望著」,用一個不也同樣可以表達作者期盼的心情? 明確:這種疊用,一方面表達了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如我們在叫喚朋友或者父母親的時候,叫兩聲往往要比叫一聲更加急切一些。)另一方面,也把讀者的心懸起來了。(盼望著,盼望著什麼?心往上提了一級, 沒寫,還是一個盼望著,急了,心情又提了一級, 到底盼望著什麼?東風來了,為什麼東風來了會讓作者如此興奮?答案還沒出來,心又上了一個台階, 最後作者才寫道,「春天的腳步近了」,原來作者是在盼望春天。這就給我們讀者一種渴望讀下去,探究他後面到底寫什麼的願望,從而引起共鳴。) 通過這樣一種疊用,作者在文章一開頭不僅表達了自己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而且將讀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讀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為什麼只是春天的腳步近了,而不直接寫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明確:此時春天還沒有到,所以一個「近」字非常准確。把春天擬人化,寫它的腳步,彷彿一個你最喜歡的人在遠處向你招手,緩緩地向你走來,一種欣喜之感油然而生,讓人倍感親切。 (3)一句很朴實很平凡的語言,為什麼我們能體會出這么多的東西呢?這就涉及到我們閱讀文章的一種能力:品味和欣賞。(課本P51) 引出第三單元提示,聯繫到本單元的四篇課文,有春天,有冬天,有秋天。春風秋雨冬雪,大自然是美的。但是朱自清筆下的春最美,最需要我們來品味和欣賞。 如何品味和欣賞呢?方法之一就是體會文章中的修辭。在第一段中作者運用了哪兩種修辭?(擬人和反復),通過兩種修辭手法,表現了對春天的盼望,這是文章的總起。此時春天還沒到,只是近了。接下來呢,春天來了,…… 2、繪春:接下來呢,春天來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麼?請同學們朗讀第二段。8』 (1)看到了山,水,太陽。(可以看出這是對春天的——描繪) (2)從這一段開始,作者已經開始在描繪春天了,既然它已經來到了作者的面前,為什麼他不開始從最細小的一草一木寫起呢? 明確:這一段是對春天的一個整體的描繪。為什麼會先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呢?因為這是一種視覺的規律。假如現在來了一個新同學,他就站在門口,我們先會看他的什麼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後我們才會去看他穿著什麼樣的衣服,什麼樣的鞋子,什麼樣的發型,等等,再接下來,我們將會看到他衣服的顏色,鞋子的顏色,甚至是品牌等等。(或者以自己第一天見面為例。) 所以,在這一段里,作者描寫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生動景象。 景象:一切,山,水,太陽。 知識點:一切,說明了沒有一個例外,眼睛所看到之處都是。 然:「的樣子」,表示一種狀態。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張開了眼。」是擬人寫法,很形象很具體地寫出了春天剛到時的特點。 「朗潤」表示明朗、潤澤。因為春天到了,山草變綠,林木抽芽,色彩變得非常鮮明,山色由暗淡漸漸明朗,樹木由枯萎轉為潤澤。給人一種清晰明亮的感覺。(點擊朗潤的山的圖片。) 水漲是因為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冬去春回) 寫太陽,擬人。用「紅」來描繪,表現了春日融融的暖意。不會給你一種烈日的刺通感。 (3)這一段運用的修辭手法有擬人和排比。 排比:「山郎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作用:使句子整齊和諧,有氣勢,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情感。 朱自清在其他文章中的精綵排比還有:「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是,便從凝然的雙眼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朱自清《匆匆》) 學生優秀習作:「在上課的時候,日子從讀書聲中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寫作業 時,便從舞動的筆尖上過去。每天都重復著這些,沒有什麼改變。」 過渡:這一段是作者在描繪春天中的總寫,他用非常概括的語言勾畫出了春天的整體景觀。那麼接下來作者就要對春天進行仔細地觀察,用他細膩的筆觸去描繪春天的美,為我們展現一幅幅春的畫面。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第3到第7段,思考一個問題,作者為我們展現了幾幅畫,分別以哪一種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你能否為這些畫起一個漂亮的名字? 明確:展現了五幅圖畫,分別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 3、春草圖,請同學朗讀第3段。11』 (1)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春草圖的? 明確: 質感:嫩嫩的。寫出小草柔嫩的特點。 顏色:綠綠的。有了綠色就等於有了綠色,這里同樣也是用綠色來象徵著春天裡生機勃勃的景象。 生命力:首先,用「鑽」字寫出了小草頑強的生命力,這種鑽不是一下子鑽上來的,而是偷偷的鑽上來,寫出了小草在春的催發下不聲不響的長出來的樣子。 「鑽」和「偷偷」兩個字用語非常准確,作者用擬人的手法使草具有了了人堅強的性格,顯示了春早旺盛的生命力,展現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從而使得語言更加的生動形象,同時也使沒有感情的小草變得像人那樣,有感情了。 其次,「園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廣闊,綠滿大地。剛才是從一顆小草寫它旺盛的生命力,現在又從整片的小草寫它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看出作者對事物的觀察和描寫是多角度的,這樣子寫出來的文章就會讓人感到更加的形象具體。 再次,「坐著,躺著,打兩個滾,……捉幾回迷藏。」這一組短語作者連用了六個動詞,寫了一群天真活潑小孩子。語言是非常口語化的,就像在和一個小孩子說話一樣,非常親切,彷彿就發生在身邊一樣。 (2)那麼為什麼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要穿插這些小孩的畫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點呢?(小,說明他們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為旺盛。) 在春草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面和小孩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3)這些景象也正映現出了作者春天的一股強烈的熱愛之情。這種用景物的描寫來寄託作者感情的寫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可以葉子、風、草為例作對比。) 如:葉子,心情好的時候是嫩嫩的,綠綠的,心情不好的時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乾的,或者…… 風,心情好的時候是輕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時候是凜冽的,刺骨的。 模仿:草,心情好的時候是軟綿綿的,更好的時候,甚至是散發著陣陣清香。 心情不好的時候是——硬梆梆的,針刺般的,甚至是惡臭。 這種情景交融的寫法也是我們進行品味和欣賞文章的另一種重要方法。同時這種方法放在我們的作文中也同樣會為我們的作文增色不少。 展示優秀習作: 「望著天空,看著白雲,又遠又近,有一種刺眼的感覺。……一個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陽光照射在路旁的樹上,像被擊碎的玻璃落在地上。風輕輕吹過,我多想將我現在所有的感覺都寄託在風身上,讓它隨風遠去,隨風消失。呼,一天又過去了。」 評價習作: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景物當中。 因此,學會在文章中欣賞它情景交融的地方,學會在作文中運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精髓之一。因此,今天的第一個作業 就是要來運用這個精髓:在接下來的四段中,自己學著欣賞這四幅畫面,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主要抓住兩個點:第一,描寫過程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起到了什麼作用。第二,哪些地方是屬於情景交融的,有什麼效果?在學習運用這兩種方法的同時,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認真的閱讀文章,帶著問題去思考。 五、作業 1、背誦第2-7段。 2、掌握字詞及課下註解,准備小測。 3、完成練習冊。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鞏固對課文中生疏字詞的掌握。 2、讓學生嘗試用所學的方法自己欣賞文章,領會作者思想感情。(需要老師的適當引導和評價) 3、掌握多種景物描寫的方法,並努力通過聯想和想像充分地運用。 二、教學過程 (一)檢測字詞5』 (二)導入 5』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朱自清先生在春面前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又學習了他描繪下的第一幅畫春草圖,這幅春草圖是怎樣的呢?現在請一位同學來背誦一下這一段。 作者並不單純用春草圖來表現春天,他還描寫了春天的花,那麼春天的花是怎樣的呢?請一位同學來背誦這一段。 (三)春花圖8』 1、假如現在你手中還握著一架攝像機,按照課文的描寫,你將如何進行拍攝? 明確:從樹上似錦的繁花移到花間喧鬧的蜜蜂,最後移到地上草叢中爛漫的野花。 從高到低 作者在進行景物描寫中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這是值得我們在在作文時學習的。 2、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幅畫美不美? 誰能具體說說朱自清筆下的春花為什麼能夠寫得這么美? 預計有如下幾種答案:因為朱自清喜愛春花,在描寫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知識廣博,語言美,在描寫中使用了修辭手法。(引出修辭) 3、這段話共有幾句話?想想每句話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寫出了春花的什麼特點? 明確:(1)擬人,寫春花報春的氣勢。 (2)比喻,寫春花色彩的艷麗。 (3)通感,寫春花氣味的甜香。 (4)襯托,寫春花數量的巨大。 (5)比喻,寫春花種類的繁多。 總的特點:春花萬紫千紅,爭芳奪艷。 (附:用擬入,寫桃樹、杏樹、梨樹;不簡單地說花朵開得茂盛,而以「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描述,寓樹以人的情態、動作,「趕趟兒」,表明爭先恐後地,要趕上這一趟兒,趕春天,趕春光,百花爭春,這就把是寫活了。用比喻,1,寫花色的艷麗,不直接說出紅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來比喻,不僅使色彩更鮮明,而且激起讀者豐富的想像。2,為什麼要把遍地的野花比喻成眼睛、星星?沒有直接寫到太陽,但卻能夠讓人感受到一股明媚的陽光,沒有直接寫到風,但卻能夠讓人明顯地感到一股習習的春風。) 從中,我們看到,五句話,寫了五層意思,層次極為分明,都圍繞著春花寫,中心十分突出。從中我們是不是能獲得一些對作文很有幫助的啟示呢?——寫文章要圍繞中心寫。在圍繞中心寫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讓文章更加的精彩,讓你所描繪的事物更加的形象可感,這就非常需要修辭的運用。就像作者把野花比喻成眨呀眨的星星,很含蓄的寫到了風,寫到了太陽,使整個畫面充滿了動感。同時他也將這段對春花的描寫引到了下一段對春風的描寫。現在請全班同學朗讀第5段。 (四)春風圖10』 請一位同學起來背誦這一段。 春草和春花,都是具體的、形象、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寫,我們也容易讀。而春風是一個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作者怎樣去寫呢? 1、作者寫春風的基本思路是怎樣的? 先寫風的溫和,再寫風的香氣,後寫風的和悅。 2、這三個方面分別是從人的哪些感覺來寫的? 觸覺、嗅覺、聽覺。 3、作者從觸覺寫春風,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比喻,把春風比成母親的手)為什麼要把春風比成母親的手,而不比成父親的手,或者其他什麼人的手呢? 明確:母親手的普遍特點是溫順柔和,而父親的手的特點是粗廣剛毅。因此,這一比喻從觸覺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寫出了春風的溫暖和柔情,把本來看不到摸不著的風形象化了。同時這個比喻也印證了前面古人所講的「吹面不寒楊柳風」。因為對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會因為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不同而不同,但是春風卻不一樣,古往今來,人們對春風的感受卻是一致的,像母親的手和吹面不寒都具有共同的特點。 4、才說了,風本來是沒有味道的,這里哪來的香味? 這是因為作者通過嗅覺感受到了春風帶來的各種氣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有青草味兒,也有花的香,寫出了春風的香甜和醉人。 5、作者還藉助聽覺寫出了風的和悅,請問他聽到了什麼? 鳥兒「清脆」、「宛轉」的叫聲,牧童「嘹亮」的短笛聲,和輕風流水應和,這是多麼動聽的音樂。 6、以上我們看到作者從觸覺、嗅覺和聽覺三個方面,把無形無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圖,作者也同樣運用了這三種感覺,還有視覺。從中,我們看到,文章對春景寫得如此具體生動,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覺和深切地感受分不開的。這里我們又獲得了一種啟示:要獲得實際感受,就耍仔細觀察,觀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齊開放,使大腦同時通過五條渠道去認識和表現事物。這也是我們經常說的要在實踐中提高觀察能力的一種途徑。 (五) 春雨圖5』 那麼春天的雨又是如何的呢。請同學們朗讀第6段。讀完後思考或者自由討論兩分鍾,讓學生上台填寫表格。(目的是讓學生試著用自學或探討學習的方式欣賞文章。)要說出體現在哪裡。 明確: 順序,由物及人,由近及遠。 修辭,排比,比喻。 特點,細密,輕盈。 (六) 迎春圖5』 以同樣的方法學習這一段。 (七) 贊春4』 請同學朗讀8—10段。說說這三段贊頌了春天的什麼特點:生機勃勃,千姿百態,充滿活力。 (八) 活動3』 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為什麼?甚至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個字或詞談談體會。 (九)總結1』 評價同學的談話。從文章中作者體現出來的感情,到從作者景物描寫的方法給讀者的啟示,要求學生能夠運用這種寫作方法進行作文。 三、作業 1、背誦全文 2、預習並讀熟《古代詩詞五首》 四、板書設計 春一、 盼春。 盼、來、近(總領 全文,開啟下文) 二、 描春 一春的總的輪廓: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水(漲)太陽(紅) 二細致描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 圖、迎春圖) 春草圖(草報春):偷、鑽、嫩、綠、滿——草 坐、躺、打、踢、賽、捉——人 春花圖(花爭春):態——桃、杏、梨,趕趟兒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風圖(風唱春):觸:撫摸 味:泥土的氣息、草味、花香 聲:鳥聲清脆宛轉,笛聲嘹亮 春雨圖(雨潤春):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狀:密密地斜織、屋頂上籠著層薄煙 景:樹葉綠得發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燈、人、房屋 迎春圖(歡迎春):城鄉、老小、舒活、拌擻、一年之計在於春 三、頌春:三個比喻句(春天像……) 五、教學反思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教學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詩意盎然、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滔滔不絕地講授,機械地、繁瑣地逐一分析五幅圖畫,學生在下面認真地作筆記,盡管學生把筆記寫得密密麻麻,我想,這也無疑是對新教材的一種背叛,是與新課標的要求背道而馳的,結果肯定收效甚微。 因此,我教學本課時將課文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以朗讀為主,用30分鍾聽讀、齊讀、自讀,然後用15分鍾進行了分組朗讀比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讀,同學們不僅提高了朗讀能力,而且把握了課文的思想感情,深入到作品的意境當中,細細地涵泳品味,進一步領會了作品的意境、風格與美觀。第二課時,我將品位語言作為本課的學習重點,採用「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的方式,讓學生對本課的優美語言有真切的體會。起先20分鍾,老師檢查字詞,介紹作者和背景,然後幫學生理清思路,進行整體感知,尤其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授生以「漁」)。在這個基礎上,品位語言也就水到渠成了。接著,我布置同學們圍繞兩個題目(如前)分小組討論5分鍾,讓同學們大膽發掘文章語言精彩之處,尤其是動詞的運用、句式的變化、口語的穿插、修辭的妙用、各種感觀的調動等。除此之外,還要求同學們進行聯想拓展,把課內外所積累的古詩文寫春的名句進行一次大整合。 最後20分鍾,就是這堂課最出彩的地方。同學們踴躍發言,這是出乎我預料的,連平時最膽小、對語文沒有興趣的幾位同學都發了言,教室里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他們都說出了對課文的自己的理解,正所謂「一千位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勿庸置疑,這些回答雖然顯得還有些幼稚或不完善,但是,這畢竟是同學們自己自由探討得來的,比起老師越俎代庖的「灌輸」或許更有效果,更符合現代語文教學觀。

❾ 怎樣才能寫好語文教案

要充分地了解學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教案的書寫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進而提高課堂效率性,最終達到教學成果的提高。教師要想獲得高效率的教學效果,就要了解學生的喜好、性格、參與度等各個方面,然後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採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比如針對哪些學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可以使課堂氣氛更融洽,讓知識掌握更好哦。

❿ 初中語文課文教案怎麼寫

教案(教學方案)即預設的教學實施計劃。編寫教案必須以鑽研教材、充分備課為基礎。教案的構成包括總案(也叫做「總貌」)和分案(分課時教案)兩部分。總案是一個課題的總的教學計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時數、預習內容和要求」等項內容;分案指每一課時的教學實施方案,主要有「教學要點、教學過程和內容、板書設計」等項目。

按詳略程度的不同,教案有詳案、簡案之分。詳案接近於講稿,不僅寫出問題解析的內容要點,還寫出講解、分析部分的表述語言。簡案只列明各環節、具體步驟及其內容要點,講述語言則從略。

教案的寫法有基本的格式,但實際工作中的教案可以有種種的便於施教的寫法。新教師宜按規范格式寫詳案。教案的呈現形式有文本式和表格式兩種,但內容是一樣的。

按照教學規范,不論什麼課型,上課前都應編寫教案。下面主要介紹閱讀課教案的基本項目和寫法(作文課教案主要在「教學過程和內容」部分有區別)。

課題(居中書寫)

——即所教課文的題目,如「社戲」。一般不須註明課文作者姓名。

教學目標:

——即通過本篇課文教學,期望學生達到的語文知識能力、語文學習方法、情感態度方面的具體結果。教學目標要具體,忌浮泛。一般說來,語文教學目標的陳述有四個基本要素:行為主體(可省略)、行為動詞、行為條件、表現程度。如某教師擬設的《背影》閱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抒發的深沉的父子之情。

2、體會本文樸素真摯的語言特色。

3、學習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

教學目標通常以省略主語的無主句表述。但是,省去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非教師。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針對不同情況,重、難點可分述亦可合一;與教學目標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同,但往往與目標有較密切的聯系。重、難點的陳述角度(隱含的主語)也因具體內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教學方法:

——本課題教學所用的主要方法。宜用規范表述,如「講讀法」。運用多種方法的,列述其主要者,如「講讀法,輔以討論法」。不必展開說明。

教學時數:

——本課題教學的計劃時數。如「2課時」。

預習內容和要求:

——對學生課前預習的具體要求,未安排預習則無此項目。

根據實際情況,還可在「預習內容」前增列「教具」等項目。

接下去是分案。分案部分的頁面可分為兩個區域:在右側留出1/3寬的縱向空間,作為「板書內容」欄,列出伴隨教學進程出現的板書內容。

第×課時

教學要點:

——指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主要內容,其實質是本課時的「總案」。教學要點的表述應具體、切實、扼要。如教學僅1課時,則無須標注「第×課時」,「教學要點」也可省略。

根據需要,這里還可增列「教學設想」、「多媒體手段」等項目。

教學過程和內容:

——也稱「教學內容和步驟」。按預設的教學進程,依次列述教學各環節、步驟及其具體內容。總案所設的目標、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等預想,應在分課時教案中加以落實。分課時教學過程和內容的安排的時間長度應在45分鍾內。

各步驟中包括具體的教學內容和選用的教學方法。具體的步驟大體有:一、檢查預習或復習舊課;二、導入新課,導入語應精心擬制,能較好起到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的作用;三、學習新課(或講讀新課),此部分應按實際環節實寫詳列,如介紹時代背景、朗讀全文、齊讀第×段、討論××問題、講解或分析××部分(或問題);如有討論或提問,除列出所提問題外,還應寫上執教者預設的講述內容。四、小結。五、課堂練習。六、布置作業。以上環節可有所變通。「學習新課」部分應做到綱目清楚,條理分明。尤應注意正確使用層次序號。

附:板書設計

——即關於預設的板書內容在黑板上最終形成的結構狀態。通常指主體板書,有時也包括預設的輔助板書(如語文知識要點、作家作品常識等),但不包括教學中的臨時板書。

板書內容應揭示出課文精要所在,體現教學基本思路,能幫助學生理清教學內容、把握重點,便於記錄、利於記憶。

板書設計講究直觀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美感效果),以簡潔為上。主體板書安排在黑板中間的主要區域,左右兩端安排輔助板書或臨時板書。

一般情況下,板書按課時設計。如果有課題的統一板書設計,也可附列於最後課時的末尾。

下面是我院某學生實習時實際執教的教案及課堂簡要實錄,含總案和第一課時分案。附上供參考。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教學目標:

1、了解全文氣勢雄渾的特點,學習本文敘事簡潔、語言洗煉、詳略得當、夾敘夾議的寫法。

2、了解新聞的文體特徵及結構特點。

教學重點:

1、氣勢雄渾特點;

2、新聞的結構特點。

教學方法:

講讀法、提問法

教學時數:

2課時

預習要求:

熟讀全文,感受它的氣勢,查詢生字詞。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點

1、檢查預習作業。

2、提問法導入。

3、介紹新聞的有關知識(定義;四個特點;結構五部分;消息六要素)。

4、解題(氣勢)。

5、背景介紹。

6、課文講讀(電頭、導語、氣勢)。

7、小結。

8、布置作業。

(按:此為備忘式要點。)

二、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預習:

1、請同學上台給生字詞注音:

荻、銳不可當、殲滅、要塞、阻塞、堵塞

2、正音、正字、正義

荻港 dí 銳不可當dāng

獲得 huò 當真dàng

殲滅jiān 要塞sài

阡陌 qiān 阻塞sāi

纖維 xiān 堵塞sāi

敷衍塞責sè

(二)講讀新課

1、導入:

同學們,一個星期前我給大家朗讀了關於美國9·11事件的報道,這一個多星期來,同學們一定又看了不少新聞,下面請幾位同學談一談,這一個星期來他看過哪些新聞,看誰知道的事件最多!

(按:從近期重大新聞入手,導入簡潔。)

2、介紹新聞的有關知識:

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進入一個新的單元——新聞單元了,我們所說的「新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不同的概念。廣義的「新聞」泛指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關於現實情況的報道文章,包括消息、新聞評論、通訊、社論、典型報告等;狹義的新聞指簡要、迅速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的事實的一種新聞文體,又稱「消息」,下面,請同學們翻到課本P165,把消息的定義劃下來,通過這個「消息」的定義並結合大家所看過的新聞,大家想一想,新聞(消息)有哪幾個特點?(按:實際授課還引入「街談巷義」對比,並由學生議論、歸納)

明確:1、內容真實 2、迅速及時 3、有價值 4、簡明扼要(板書)

通過預習,我們知道消息的結構有五個部分,都是哪五部分呢?(學生回答)不清楚的同學請看課後練習題第二題。那消息的六要素又是什麼呢?(學生回答)(人物、時間、地點、事件)這同時也是?(記敘文的六要素)。

3、解題

現在開始講讀課文。這則消息的標題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是一個什麼句子?(主謂句)主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謂語?(橫渡長江)說明的對象?(人民解放軍)數量?(百萬)地點?(長江)標題中最有氣勢的兩個詞是?(百萬、橫渡)這個標題准確、簡煉地概括了內容,可謂「點晴之筆」或者說是整篇文章的「眼睛」。(按:提出氣勢提問,抓到本篇要妙。當堂學生齊聲回答:橫渡,百萬;執教者還臨場發揮,板書兩行字: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標題是文章的眼睛。)

4、電頭及導語講讀(插入時代背景、朗讀全文,感受全文氣勢、情感):

(1)下面請大家注意注釋①,再看看課文的第一行「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這叫「電頭」,說明了消息的來源地點?(新華社)時間?(22日22時),體現了消息的什麼特點?(迅速及時)

(2)大家知不知道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淮海、遼沈、平津)1949年初三大戰役結束,我人民解放軍殲敵一百多萬,取得全國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政府依然垂死掙扎,在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半月的苦心經營之後,於4月20日,悍然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總司令立即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我人民解放軍於該日凌晨發起了渡江戰役。22日2時,新華社播發了毛澤東同志撰寫的消息《我三十萬大軍勝利渡過長江》,報道了中路軍萬船齊發、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的戰況。22日夜,毛主席又撰寫了這一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況的新聞稿。(按:此處插入時代背景,設計得好。實際授課改為提問,學生爭先恐後回答,末了,又引導學生用「勝利在望,勢如破竹」八字歸納。)

(3)下面請一位同學充當我新華社的播音員,為我們朗讀一下課文,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表現出對我解放軍取得碩碩戰果的喜悅之情和我軍勝利在望、勢如破竹的昂揚風貌。其他同學注意思考一下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按:朗讀與文章特點「氣勢」結合,與情感體驗結合,好。當時一生讀後,全場鼓掌。)

(4)請一位同學回答課文的劃分。(導語、主體)

導語:第①、②句。主體:第③句到完。

(5)導語中,哪一句話表現了參加戰役的人數之多?(「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說明戰線之長的是?(「從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表現了攻勢之凌厲的是?(「沖破敵陣」)寫出了渡江范圍之廣的是?(「西起」「東至」)。短短兩句話,概括了報道的全部內容,展現了文章的氣勢,語言簡潔流煉,體現了新聞簡明扼要的特點。(按:此設計最好,再談氣勢,卻非簡單重復,而是進入分析,分析遺詞造句如何表現出了氣勢雄渾、勢如破竹。執教育還將「人數之多」「戰線之長」「攻勢之凌厲」「范圍之廣」寫到黑板上,每寫一句,學生齊聲回答文中相應句子,真有點群情激動。)

(6)齊讀導語,加深體會(按:(6)緊接(5)而來,再次感受文章的特點和用筆的要妙。當時朗讀效果甚佳,教學達到一個高潮。)

5、歸納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新聞的相關知識,有新聞的四個特點,消息結構的五部分,消息的六要素(集體回答),我們還學習了課文的電頭和導語,了解了消息「迅速及時」和「簡明扼要」兩個特點是如何體現在具體的作品中,文章的雄渾氣勢如何體現在標題和導語中。

6、布置作業:

①把生字詞注音一遍,抄五遍;②做課後練習三、四;③體會主體部分「勢如破竹」「氣勢磅礴」的特點,以便第二課的討論。

(三)板書設計

(此從略)

(按:「氣勢磅礴」或「氣勢雄渾」,是這篇新聞的主要特點。授課者自始至終注意把握這一點,處處呼應。這就是 「美」在此處,「美」的發現。授課者還不自覺運用了文體學的文本分析理論。知識、能力、情感也都有體現。教學內容重點突出,簡明得當,教學活動豐富,「朗讀」處理得好,「問題」設計得好,教師解讀點撥的語言也准備得好。教學環節完整,教案內容條理很清楚,操作性強。)

閱讀全文

與中學語文教案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