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如何上好新教材

小學語文如何上好新教材

發布時間:2022-07-06 04:42:40

❶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語文

一節好課是將簡單發揮到極致的課。一節好課是將教師的個性與自身特點盡情展示的課。 一節好課是平實中閃爍著亮點的課。一節好課是學生經歷了真實的發展變化的課。一節好課是動靜相宜,靜中生慧的課。一節好課將教學為中心,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的教學目標高度整和的課。
要如何上好語文課,如何使學生健康成長?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兒童,我就從五個方面對此談談我的一些認識:
一、面對兒童,我們要深入淺出
盡管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可以非常深刻和獨特,但時刻不能忘記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他們有自己認識世界的方法。我們不能把成人的認識強加給孩子,或牽引他們向前。好的教學貴在深入淺出,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二、課堂閱讀要放鬆
首先正確深入的文本解讀是上好一堂課基礎和關鍵,只有在正確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才有好的教學設計,才有好的教學實施。那麼如何正確深入的解讀文本呢?我國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說過這樣一句話:慢慢走,欣賞啊!他說人生是一道風景,我們要慢慢地欣賞,慢慢地品味,讀書更是一道風景,優秀作品值得我們慢慢走,欣賞啊!讓我們暫時忘卻教師的身份、教學的任務,以一個普通讀者的放鬆心態來欣賞作品,獲得自然的閱讀體驗和真實的審美直覺。這是一種非功利的閱讀,是一種以感性為主的閱讀。這種閱讀是文學作品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最能打動自己是什麼地方,產生第一感覺。一句話,就是我們在閱讀文本時是一種放鬆的心態閱讀。
三、課堂教學要務實
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它強調教育要實實在在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品行和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所謂務實,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應採用探究、體驗、交流等創新的教育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成為強大學習動力,以此提高教學效率。課堂上教師要善待每一個學生,營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與學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把知識性、人文性、審美性巧妙地融合起來,給學生體驗真情實。
四、課堂上必須有情感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一堂能感動人的課,感動學生,感動自己,感動聽課者。充滿情感的語文課,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能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使學生熱愛語文,喜歡語文,那麼,如何使語文課充滿激情呢?
1.要使學生在上課之初就要入情。
這要求教師要准備一個好的導語,好的導語是一節課上好的前提,有了好的導語就為以後課程的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而使得學生在以後的課程中步步深入。例如:我在講授《長城》一課時,我先給同學們講授了有關長城的故事如:定城磚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學生聽完了,開始對學習這篇課文充滿了慾望。這也為上好這節課做好了准備。
2.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學生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沒有形象的感受,就沒有情感的產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通過不同的手段向學生們展示課文中的形象,比如說可以通過音樂的形式,例如,我在授《觀潮》一課時,我通過播放聲音,讓學生有了形象的感受。就這樣讓學生去認識,去感受教材中寓寄情感的形象。兒童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沒有形象的感受,就沒有情感的產生。所以教師在展示課文的意境,可以通過圖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現課文中的形象,以及其它多種形式。
3.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移情」
通過自己的感受來理解課文中蘊含的情。「移情」要通過讀來實現,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就是這個道理。而「精讀」是必經之途,所謂「精讀」即是讀課文精彩片斷、詞句,讀出其神韻。學生在前階段的細讀中,往往顧及情節的發展變化,顧及不到語言較深的內涵,所以我們應該認識課文語言不僅是承載著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形象寄託作者的情感、意願,及至整個心靈。因此在精讀時,要引導學生更深地理解語言,從而使激起的情感深化,在學生動情之時,隨即導入課文中的傳神之筆。
在教學中教師適時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有時更能激發學生的熱情。用自己的情感溶化學生、用自己的心喚醒學生的心。
五、課堂中要關愛學生
1、愛的平等
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把精力放在成績好的同學身上,特別是公開課,為了追求良好的效果,忽視了對後進生、調皮鬼、不舉手學生的關心。其實,每個學生都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老師的關心和呵護是心靈中寶貴的陽光。不僅如此,後進生、調皮鬼更需要給予他們關愛。當他們被老師關愛後就會激起他們學習的熱情。
2、愛的巧妙
愛是無聲的語言,尤其是課堂上,我們老師的每個眼神,每個動作都是表情達意的方式。學生有著敏銳的感覺力。只要我們在一些細節上給予修飾和強化,我們就能讓這些巧妙的「愛」發揮它們的作用。
總之,我希望上好每一節語文課,每節課都能驗證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足跡,給孩子們留下一個美好的童年。而不是鑽進應試教育里,每一堂課都是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可以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靈活運用。

❷ 如何用好「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

一、一年級為何要改為完認字,再學拼音
過去的教學都是學生一年級剛上學就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認字。這回改了:把拼音學習推後個把月,先認一些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這個改變體現一種更切實的教學理念。其實,傳統的語文教育都是從認字開始,是在沒有注音幫助的情況下進行的。以前的蒙學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反復誦讀,慢慢就會認字了。「統編本」多少有點回歸傳統。入學教育以後,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個大的楷體字撲面而來,會給剛上學的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這個印象可能是一輩子的印象。接下來是「金、木、水、火、土」「雲對雨,雪對風」等,很傳統,也很有趣。為什麼這樣安排?要的是孩子們對漢字的原初感覺,留給孩子們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漢字「天地人」。這個順序的改變是別有意味的: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認字後學拼音,還有一個考慮,那就是幼小銜接,放緩坡度。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學生而言,一上來就學拼音,比較難,等於給了一個「下馬威」,不利於培養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現在把拼音學習推後一點,能減少他們的畏難情緒。我看拼音學習再往後推一兩個星期也無妨,總之是要想辦法讓小學生覺得語文學習挺有意思的。一開始就要注意培養學生認字讀書的興趣,這比什麼都重要。
二、對剛上學的孩子而言,漢語拼音學習比較難,教學有何建議
老師們要明確,學拼音是為了識字,當然,還有普通話正音。拼音是認字的工具,但別當作閱讀的工具。漢語拼音只是拐杖,學會認字就可以不要這個拐杖了。所以,拼音教學要實事求是,降低難度。
例如,發音是比較難學的。學拼音當然要教發音的方法,但也不要過分要求。一年級能拼讀音節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能直呼音節。拼音字母表是要熟記的,但不強求背誦默寫。聲母、韻母的音節能夠書寫即可,是否工整不必講究。大致說來,就是一年級要求拼讀准確,二年級要求再熟練一點兒,也就可以了,別為學生增加額外的負擔。有許多學校一年級還學英語,英文字母和漢語拼音混淆在一起,老師教學的壓力是很大的。還有就是南方方言區的老師,為了訓練一個發音,可費老勁了,效果還不好。如果認識到漢語拼音就是一個認字的「拐杖」,普通話正音無非是為了溝通,那老師的壓力會小一點,輻射到學生那裡的負擔也會輕一點,教學效果不見得就差。
其實,《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已經降低了難度,有些學校可能不注意。說到普通話的學習,也要實事求是,方言區的學生會用普通話溝通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說得多麼標准、漂亮。如果方言區的老師能結合所在地區學習普通話時的發音難點,來補充設計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那就更好了。總之,學拼音就是幫助認字,不能代替認字。拼音對學普通話有正音作用,但不要把讀拼音當作學普通話的辦法。
另外,「統編本」語文教材的拼音教學內容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將拼音教學與認字教學結合起來,學拼音結合認字,彼此融通。對此,老師們也要重視。
三、《和大人一起讀》是什麼欄目?要列入教學計劃嗎
《和大人一起讀》是新教材的亮點之一。大人指父母、老師或其他家庭成員與親友。一般而言,一年級剛上學的學生自己還不會讀書,所以需要大人和他們一起讀。這個欄目的用意是激發讀書的興趣,讓孩子剛上學就喜歡語文,喜歡讀書。這也是幼小銜接的學習方式。幼兒園主要是無紙化教學,聽故事多,到了小學就開始使用紙質的閱讀材料包括書本了。讓孩子先和大人一起讀,慢慢過渡到自己讀,這個過程需要大人的引導。因為以前的教材中沒有這個欄目,所以大家不知道在教學中如何處理。我建議教師把這個欄目納入教學計劃,但不要處理成一般的課,要把它看作課堂教學的延伸,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家庭。讓家長少看電視、少打麻將、少上微信,多和孩子一起讀書,這也等於創造了語文學習的良好氛圍。教師可以適當給家長布置「作業」,讓他們配合做好「和大人一起讀」。現在許多家長沒有和孩子一起讀書的習慣,教師可以先在教室里和學生一起讀,然後,通過家長會、家長課堂等形式,示範怎麼實施一起讀。
「一起讀」可以是朗讀,也可以是講讀,或者是對話式閱讀,形式不拘,但要注意都是在讀書,是書面語言的閱讀。「一起讀」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也不必布置作業,因為附加的任務多了,壓力大了,興趣就少了。應當讓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進行無壓力的自由輕松的閱讀。教師如果覺得教材中的一起讀的課文比較淺,也可以換,另外找一些作品來讀。《和大人一起讀》的教學目標,就是激發學生讀書和學語文的興趣。
四、「統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有哪些變化
一個變化就是課文數量減少了,教學類型增加了。如一年級上冊,人教版原來有41課,現在減少為32課,漢語拼音的課量也減少了,識字課卻增加了;一年級下冊,人教版原有39課,現在也減少了,減少為29課。
將課文數量減少,對此,教師不要簡單地理解為「減負」(孩子們負擔重,往往不是教材、老師加重的,而是社會、家長加重的),而是教學內容與方式的調整,使教材所呈現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如重視口語、讀書等方面的內容,也更有利於語文素養的提升。
新教材對優秀的傳統文化格外重視,這方面選文的比重大大增加,一年級就選了許多古詩。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整個課文的變化很大。課文的選篇標准強調了以下四點,即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同時要適當兼顧時代性。
大家會發現,有些經典的老課文又回來啦,沒經過沉澱的「時文」少了。
五、識字、寫字教學如何做到更有科學性
首先是實行「認寫分流,多認少寫」。這是「統編本」低年級語文教材的編寫原則。這樣做,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盡快過渡到獨立閱讀階段創造條件。認識字和學會寫,是兩個不同的目標,小學要求低年級認識常用字1600個左右(以前是要求1800個),其中800字左右會寫,教師在教學中注意不要加碼。不要回到過去那種「四會」的要求,因為認、講、用、寫是很難齊頭並進的,那樣做效果可能欲速則不達。
新教材在識字教學的安排上是有講究的,大家在教學中要認真體會。一般而言,只要按現教材設定的各個階段目標推進,學生到二年級下學期大致可以實現獨立閱讀。大家要注意,一年級上冊後面附了一個《識字表》和《寫字表》,這是一個「識字寫字基本字表」,要求會認300個字(這300個宇應當是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點),lOO個會寫的字;一年級下冊附400個會認的字,200個會寫的字。有的老師會問:這些字是怎麼來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讀課文,才安排學的嗎?不是的,它們是依據對小學生閱讀的字頻調查來確定的。先認這些字,才可能盡快過渡到獨立的閱讀。而且從字理、字結構來看,先認識這些字,也有助於學生舉一反三,認識更多的字。
新教材有意安排了「多元認字」內容,就是說,不完全依賴拼音認字,還要多通過字形、結構、偏旁等去認字。如果單純依賴拼音識字,可能會拖累識字的效率,不利於盡快進入無拼音的實際閱讀階段。在教學中,老師們要重視范讀、熟字帶生字、盡量勾連口語詞等。在教第二、三單元時,要鞏固和復現之前認識的漢字,避免回生。一年級要盡量照顧到多元識字,到二年級下學期,一般就掌握多元認字方法了。那時,學生不僅會拼音識字,還會根據上下文猜讀、根據形聲字構字規律猜讀等方法了。新教材「多元認字」的教學思路,老師們應當多加關注,加強研究。
六、如何上好古詩詞的課
「統編本」語文教材的古詩文篇目增加了。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有古詩文129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占課文總數的30%左右,比原人教版教材增加很多,增幅達80%左右。初中6冊教材中用古詩文的分量也加重了。
怎樣教好古詩文的課?最好的辦法就是反復誦讀,讀得滾瓜爛熟,不用進行過多的闡釋,也不要太多活動,寧可多讀幾遍、多讀幾篇。比如,給一年級學生講《春曉》,講春天到來的感覺以及那種發現,讓孩子大致懂得寫了什麼,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就可以了,不要讓孩子去記什麼「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類,因為「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類,不是一年級孩子能理解的。
講王維的山水詩,也不一定非得往「熱愛大自然」上面靠,讓小學生安靜下來,體會一下詩中表達的那種「靜」,我看就可以了,不必添加許多成年人理解的內容。
古詩詞教學要注重讓學生感受詩詞音韻之美、漢語之美,也許學生一時說不清美在哪裡,總之是積淀下來,有所感覺了。現在有些古詩詞教學過於煩瑣,像做外科手術,把那種「美」都給弄跑了。比如,有一些老師教《靜夜思》,教案設計的程序就很煩瑣。首先放一個視頻,視頻中有月亮,老師問學生:「你想到了什麼呀?」有的還讓學生發表一個感慨,說:「月兒圓啦,人團聚了,多美好啊!可是偉大的詩人李白卻無法回家。他隻身離家在外,看到圓圓的月亮,想起他的故鄉,想起他的親人。在深深的思念中,他通過寫詩排走心中的寂寞。」這就有點「繞」,還有點「酸」,小學生怎麼會有興趣?有的老師還逐字逐句地講解,安排各種活動.什麼李白的詩中有幾個動作呀,分解一下,讓孩子們演示一下什麼叫舉頭望明月。這多累贅呀,於是靜夜思中的「靜」跑了。
小學生學古詩文,是比較難的,要求別過高,不必在所謂主題思想、意義價值、藝術手法等方面講太多。有的教案總喜歡來個三段論——「知作者,解詩意,想畫面」,未免太死板,也不得要領。
要不要把「國學」當作課程?我在這里非常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沒有必要。「國學」這個概念很復雜,在晚清是為了抵禦「西學」、拯救國粹而提出的,當時是「國將不國」之學,帶有保守主義的意味。這些年有些人張揚「國學」,也許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什麼是「國學」?我們會發現范圍太大,很籠統,而且精華與糟粕糾纏,又很復雜。我看還是提「優秀傳統文化」為好,這是中央的提法。至於「國學」不「國學」,學界都還弄不清楚、有爭議,我們中小學不要去套用。
社會上有人開設了讀「三百千」的班,說那是「讀經」。這就誇張了。「三百千」是古代開蒙的讀物,主要是認字用的,小學生讀一讀也無妨,但要注意「三百千」並不是「經」,里邊也有許多不適合現代人格發展的糟粕。小學不要開設什麼「讀經」班,多讀點優秀的古詩文就挺好。
七、「統編本」語文為何要強調課型的區分
課型的區分在一年級還不太能看出來,到了三年級,課文就分為兩種類型,或者兩種課型,一是精讀課,二是略讀課。初中教材將「精讀」乾脆改為「教讀」,「略讀」改為「自讀」,加上課外閱讀,就建構了「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精讀課主要是老師教,一般要求講得比較細、比較精,就是舉例子、給方法、激發讀書的興味;而略讀課主要讓學生自己讀,把精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略讀課中,自己去試驗、體會,很多情況下,略讀課就是自主性的泛讀。課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進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
那麼小學怎麼上好精讀課?一是要安排好預習,不要布置太多作業,主要就是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作鋪墊和引導,激發閱讀的興趣。教讀的重點是教閱讀的方法,同時也適時教一些寫作方法,兩者結合起來。略讀課是把教讀課的方法沉澱運用。老師不要多講,就讓學生自己去讀。有些老師可能不放心,還要為略讀課安排討論或者作業,這是不必要的。
我特別要說說另一種課型的混淆,那就是不管教學什麼文體,無論小說、散文、詩歌、童話、議論文、科技文,全都用差不多的教學程序和講法。有的上詩詞課,也要分析主題意義;上童話課,就和教學小說差不多,還是人物性格、藝術手法分析;等等。不同的文體課型應當有變化。何況課型不變化,沒有節奏,老是那一套,學生能不膩味?
「統編本」教材在課型問題上有許多探索,比如對文體特點的提示,以及對不同文體閱讀方法的要求,等等,都是有用意的,老師們要重視。
八、為何要提倡閱讀教學的「1+X」
現在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病就是學生讀書少、不讀書。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課文,如果光是教課文、讀課文,不拓展閱讀量,那麼無論怎麼用力,語文素養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統編本」語文教材比起以往的教材,更加註意往課外閱讀延伸了,但閱讀量還是不夠。所以我主張加大課外閱讀,鼓勵「海量閱讀」,鼓勵學生讀一些「閑書」,也就是和考試甚至和寫作並不一定「掛鉤」的書,鼓勵讀一些「深」一點的書,可以「似懂非懂」地讀,「連滾帶爬」地讀。只有這樣,才能培養起讀書的興趣。當然,我們的語文課要改一改,不能滿足於精讀精講,不能要求閱讀全都圍繞寫作,還要在精讀精講之外,交給學生各種實用的讀書方法,比如快讀、瀏覽、跳讀、猜讀、群讀,還有非連續文本閱讀、檢索閱讀,等等。「統編本」語文教材在不同文體的閱讀以及多種讀書方法的教學方面,開始做一些嘗試。這是新課題,希望老師們也支持。
所謂「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讓學生自己讀,讀不懂也沒關系,慢慢就弄懂了。這就是為了增加閱讀量,改變全是精讀精講而且處處指向寫作的那種教學習慣。
一、二年級的新教材就有延伸閱讀,高年級會更多些。小學中高年級以及初中教材,幾乎每個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新教材實際上已經把「延伸閱讀」部分納入教學體制,並嘗試設置一些檢測評價。一線老師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發揮各自的主動性,去探索、研究適合自己教學的可行的辦法。這肯定是一個教學的創新點。
老師們也想實施「1+X」,可是拓展閱讀的課文到哪裡去找?這里介紹一種,那就是由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組織編寫、人教社出版的《語文素養讀本》。其選文的經典性、可讀性都比較好,能大致配合新教材各個年級、學段的教學目標,從小學到高中共24冊,每學年2冊,大家可以參考選用。
九、怎麼設計「快樂讀書吧」課
「快樂讀書吧」課,每學期一兩次,每次安排某種閱讀類型,比如,兒童故事、童話、寓言、民間傳說、科普讀物,等等。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接觸各種文體類型,有基本的文體知識,激發他們閱讀各種類型讀物的興趣,有意識地讓他們去掌握一些讀書方法。不要將這種課處理成一般的課文學習,老師可以舉一反三,講一點相關的讀書常識,包括書的類型和閱讀方法,主要是引發興趣,讓學生自己找書來讀。
十、如何在教學中處理語文知識的講授?新教材有無語文知識體系
為了防止應試式的反復操練,這些年的課改提出語法修辭和語文知識的教學不要體系化,要「隨文學習」。這個出發點是好的。問題是,如今的語文教學又出現另一趨向,就是知識體系被弱化。很多老師不敢理直氣壯地講語文知識,不敢放手設置基本能力的訓練,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不突出,也不成系列。結果教學梯度被打亂,必要的語文知識學習和能力訓練得不到落實。有時課上得滿天飛,可就是沒有把得住的「干貨」。
針對這種偏向,「統編本」語文教材做了一些改進。一是每個年級和各個單元的課程內容目標力圖更清晰,教學的要點也更清晰,要讓一線老師備課時了解應當有哪些「干貨」,做到「一課一得」。
「統編本」語文教材已經在努力重建中小學的語文核心素養的體系,這是「隱在」的體系,不是「顯在」的。不刻意強調體系化,還是要防止過度的操練。老師們了解這一點,教學中就要胸有成竹,知道每個年級的語文學習大致達到什麼要求,通過哪些線索去逐步實現,每單元甚至每課的知識點、能力點在哪裡,等等。在教學實施中不去追求「體系化」,但還是要有體系的。怎麼去掌握新教材的知識體系,又怎麼在教學中落實那些知識點和能力點呢?我這里給大家一些建議,也許備課時用得上。
一是參照教師用書。教師用書會有知識點、訓練點的提示。
二是看單元導語。每個單元都會提出教學的要點。
三是研究思考題和各個欄目的要求。思考題往往體現對知識點或語文能力訓練的要求。語文知識的教學必須加強,但還是以「隨文學習」為主,不要從概念到概念地講解。
十一、不要濫用多媒體,祛除語文的煩瑣病
老師上語文課時,在低年級可以用一點多媒體,但越往高年級走,越要減少。濫用多媒體,是一種流行的「煩瑣病」,是一種災難。多媒體給學生提供了各種畫面、音響與文字,目迷五色,課堂好像是活躍了,可是學生的閱讀與思考被擠壓了,對文字的感受與想像被干擾了,語文課非常看重的語感也被放逐了。大家想想看,在講王維的詩時,老師還沒有講,先把一個山水畫在PPT上放出來……如果是讓孩子們自己讀、自己想該多好啊!因為每個人的體會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要定格學生的思維。建議老師們的語文課不用或少用多媒體,讓語文課重新回到樸素本真的狀態中來。少用多媒體,祛除煩瑣病,這也是在新教材使用中給大家的建議。
有些老師過多依賴多媒體,有的老師得了「網路依賴症」,整個備課教學離不開網路,什麼都依賴網上給結論,可是網上往往只有結論,沒有過程,容易讓人的思想碎片化、拼貼化。如果老師不讀書,只讀一點備課用的簡單材料,日子久了,專業能力就會曰漸退化。
現在許多老師都不會用筆記筆記,也不會板書啦,真是可惜!其實板書的過程多美呀,那感覺和放果是PPT代替不了的。奇怪的是,一方面我們的老師不板書了,另一方面又要增加書法課。我主張語文老師還是要把字寫好一點,要有板書。
還有就是讀書問題,如果老師不怎麼讀書,那怎麼能讓你的學生多讀書呀!有的家長在那裡打麻將,打得天昏地暗,卻不斷地回過頭來吆喝他的孩子好好做作業。這可能嗎?老師們很忙,抱怨沒有時間讀書,可是每天看手機、微信的時間有多少呢?語文老師要博雅一點,給學生做個榜樣——少看微信,多看書。

❸ 如何教好小學語文

❹ 如何上好一堂小學語文課

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的確是這樣的,面對今天的教育環境,絕對是有改革的必要。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可以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靈活運用。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與傳統和語文教學存在很大的差異,以往的語文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知識為本位,以考試為目標。

教學結構是表現教學內容、顯示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組織教學環節,設計教學結構時,必須明確一個目的,體現一個觀點,堅持一個原則。

在語文教學中,課程設置要符合孩子的特點,讓他們在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學到課本外的做人知識。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下面作具體的探討,希望給廣大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帶來啟示。

一、 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

語文教師是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是學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學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這就更要求語文教師博覽群書,不斷地豐富、充實和發展自己,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無所不通、無所不曉,進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和神聖的形象。

教師要深入探究教材,善於濃縮課文內容,通過活生生的語言因素,來達到使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發展思維的教學目的。有的課文比較淺顯,中心較明確,教師可充分利用幻燈、錄音等教學手段編制信息傳遞程度,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在引導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反饋信息。在學生理解課文之後,用省下的時間指導學生練習,培養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二、 課堂上必須有情感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孩子們課堂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教師的手來翻閱,我們的語文課堂空間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命。一堂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激情來自本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

三、 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情境教學,對於小學生而言,不但能夠激發興趣,並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果都是把握好這一環節,教學效果將會不錯。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為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像、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的情感。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形成印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華,必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導和啟發,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風是一位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體會到一年四季風的特徵,理解了這些風伯伯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四、 要善於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課堂提問適中,如果太容易,學生不需要動什麼腦筋就會覺得沒意思,如果太難,學生會感到摸不著邊際,失去信心。提問要緊扣課文,有一定的深度,能使學生抓住要害,想一想就能說出一二。學生有好勝心理,是願意思考問題的,關鍵在於都是要善於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學生。

五、 走下講台,充當學生

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越融洽,教學效果就越好。根據我們的教育對象――小學生的特點,我們應該思考哪種教學方法,更容易被他們接受,盡量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努力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差距。教師可以走下講台,讓學生充當都是,比如在生字教學中,鼓勵學生上台,識字,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不但課堂氣氛活躍,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有成功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讓他們也認識到,只要努力,我們也可以做一個老師。

六、 充分利用多媒體

現在,多媒體普遍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它以圖文並茂,直觀的聲像、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有助於學生合作、主動地學習,達到開啟學生思維,陶冶學生情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境界。

總之,我真誠地希望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讓學生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最大程度地學到應知應會的知識!實實在在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從從容容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華的教學狀態。我在路上,我在努力!

❺ 結合課程標准談一談如何正確使用小學語文教材

一、注重研讀《課程標准》,准確把握駕馭教材

《課程標准》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新課程改革的大門。深入地研讀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駕馭教材,發揮教材的優勢,領悟編者的意圖。《新課程標准》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向未來,培養適應未來競爭的人才。所以,我們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態度上都應當改變。由原來的教教材到現在的用教材教;由原來的教師是中心到現在以學生學習和發展為中心;由原來的單一知識灌輸型教學到現在的「三維目標」的統一。所有的變化都使我們能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更好地扎扎實實地使用教材。

二、利用教材文本,提供學生感悟、體驗的空間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教材是教學的一種重要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語文教育應該成為學生生命世界的一片綠洲,成為學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風景,成為學生心靈世界中的一股甘泉。應利用教材,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感悟、體驗的空間,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熏染學生的情感。

三、注重教材整合,深化情感目標

人教版教材按主題單元安排教學內容,這種理念突破了傳統方式對語文教學的束縛,有利於組織學生開展集中性、拓展性、綜合性的語文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和保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從而全面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❻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難不難需要怎麼樣吃透教材、明確學習目標呢

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已經全部使用統編教材,全國統編教材該如何使用,教師和學生又該如何「教」與「學」?語文的學習成績,決定一個人的綜合能力。我們需要學好語文。

先學漢字再學拼音、增選古詩文、增加衍生閱讀量……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初步印象。

在統編新教材進入教學之後,高考命題也在慢慢發生著變化,其中閱讀能力的提高、閱讀速度的提升、閱讀量的加大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

❼ 小學語文怎麼上課好

你可以自己先找你個內容練習一下。不管講什麼,方法都是一樣的。一般試講都是講一篇課文,生詞、分析一段內容之類的。 一、認真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備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教師要牢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知道學生的頭腦不是容器,而是需要點燃的火把;要教會他們如何去掌握知識,獨立獲取知識的本領。在備課時,首先要領會教學大綱的精神,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這樣才不會偏離方向。才能把准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才能把准教學內容的實質、重點、難點,才講得准、講得透。其次,要根據學生實際,巧妙設計教學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深入探索,利用原有的知識對新知識進行思維加工以滿足學習上的需要。再次,要備教法。在一堂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考慮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如何創造條件去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其學到該學的知識以提高綜合能力。 二、精心組織教學 良好的教學秩序和高 質量的教學水平最終是通過課堂教學體現出來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創設教學氛圍。 1、導入。好在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開始一項新的工作或進入新的學習狀態時充滿熱情和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導語的設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的干勁,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2、設疑、導思、點拔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大進」。疑能使學生心理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突動進而拔動思維之弦,以求個「水落石出」。教師在導入新課後把素先設計好的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深入閱讀,尋求答案。「牽一發而動全身」只有讓學生的思維真的活動起來,才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三、注意展示情感魅力 俗話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表揚、鼓勵、信任可以激發一個人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肯定,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學生創設了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從成功的喜悅中發現自我,肯定自我,悅納自我,為下一步的成功增強了信心。其次用良好情緒,營造課堂氣氛。教師要把高漲、積極的情緒,慈善、微笑的面孔,剛毅、自信的眼神帶入課堂,讓學生大感到致教師的熱情、和藹可親。這樣,學生學起來才輕松自由,思維才異常活躍;才敢大膽地想像,深究課文中的問題;對某些問題才敢於質疑,敢於評論,課堂氣氛才顯得活躍、熱烈。反之,就讓學生產生壓抑感,甚至產生失望、驚恐、緊張等情緒,從而扼殺了學生探究討論問題的慾望,窒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此外,教學還要注意課堂語言、板書的精練、簡潔。

❽ 新教師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

首先,提高教師個人語文素養是上好語文課的前提。
「給人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對教師知識擁有量的一個比喻,可以看出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具備很多知識,尤其是語文教師甚至應該是一個「雜家」。要求語文教師應該具備中外文學史方面的知識、文學理論知識、文學創作知識、文學批評知識等。教師文學素養高,文學知識深厚,語文課就會上得生動活潑,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就會很快地提高。相反,教師文學素養低,文學知識淺薄,學生就很難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應有的教育。一節上得好的課不是因為處理教學的技巧,而是由任教老師的學識、思想、境界決定的。你對課文的理解有多深,你對語言文字的挖掘就有多深。而對課文的理解能力直接取決於老師的文學修養。沒有深厚的文學修養,沒有過人的理解能力,沒有博覽群書的「厚積薄發」,是教不出精美絕倫的語文課的。
因此,每個語文老師都應該博覽群書,涉獵到各個領域,讀文學大家的文學作品,讀兒童文學作品,讀古代的文學經典,讀教育經典。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放思想、充實自我、教好語文。其次要具備豐富的語文專業知識,即語言應用學方面的知識。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即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對語言發生的規律、語言學的理論、現代漢語聽說讀寫知識、邏輯學知識等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教師還必須隨著時代的需要,隨著教材的更新,不斷學習,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惟有這樣,才能具備比語文教材更精深和更為廣闊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的意義、地位和作用,才能居高臨下,正確地處理教材,深入淺出,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才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能力,開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真正上好語文課。
其次,充分備好課是上好語文課的保障。
俗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活動也是如此。充分的備課對於課堂教學來說猶如枕木之如鐵軌,基石之於高樓,它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讓教師對於課堂教學有一種清晰、理性的思考和整體安排,這是課堂教學取得實效的保障。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包括鑽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這就要求教師肯花時間去鑽研。
首先教師要備好教材。文本教學,要求我們首先要吃透文本,所以每次上課前,對於所要教學的內容都要熟稔於胸,絕對不打無准備之仗。
除去充分准備所要教學的內容之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因素。
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他們的年齡和知識水平,對於所要學習的文本學生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以學生的生活經歷會不會對所教學的內容產生共鳴。尤其是我們務工子弟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對而言就不高,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戲、競賽、分組、才藝比拼等,知識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會問怎樣的問題,怎樣分層次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賞,去感悟,哪一類問題由什麼水平的學生解決。全面地,深層次地站在學生的出發點上對所學進行預設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成竹在胸,也為良好的課堂教學作了好的鋪墊。
再次,靈活駕馭課堂是上好語文課的關鍵
無論是平時的積累,還是課前的准備,一切都將服務於課堂這一重要的教學活動。首先,找准一堂課的切入點。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要講求藝術,根據不同類型體裁的課文,在深入把握其思想內涵,藝術特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的目的要求的基礎上,立足開課的形式新穎,做到在開課的過程中創設激情,激發學生求知的熱望,啟點給學生思維求異的方法,用生動有趣的情境或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吸引住學生,緩緩進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為重要。如我在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時,開課時我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談談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有關昆蟲的知識。學生興趣盎然,發言積極,為學習課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感悟。課文中有著生動活潑的語氣、節奏、句式、格調,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意旨。只有在教師層次清晰、條理明了的引導下,反復有表情、有節奏地朗讀重點詞語和句子,深入作者情感地變化和語言的音韻變化中,悟出僅憑語言分析難以真切理解地內涵,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通過朗讀,學生能體味到課文形象生動的語言,課文描寫的場面、人物語言在學生的頭腦中鮮活起來。在讀中既培養了讀書能力,也為語言表達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如何上好新教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