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哪裡有初中語文課文分析

哪裡有初中語文課文分析

發布時間:2022-07-07 09:48:25

A. 初中語文閱讀題分析方法

說明文比較簡單 所有的答案基本可以從原文中找到
首先找到題目中的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 答案基本就在句子的周圍 前幾句或後幾句
記敘文就比較考驗你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了
一般來說 首先你要找到文章要表達的中心 這個中心往往都是廣義的 比如 寫景的文章一般都是表達自己對祖國壯美河山的熱愛 每到題都扣住這個中心答分數就會很高的
最重要的還是積累 平時多閱讀一些讀物 增強你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學習沒有什麼捷徑 重要的事正確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
最保險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原文中找答案,把問題代入文章中去,這樣就不容易錯,但是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概括水平比較好的話,就把句子概括出來,否則,就照上面的方法去做.
切記,如果不是回答開放性題目時,千萬不能加入自己的感情,如果你加入了自己的感情,無論你回答得多麼好,評卷老師是絕對不會給同情分你的!!

B. 語文版初中文言文重點課文分析考點歸納是什麼

中學生平時學慣用時最多的是文言文,化工夫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頭腦發漲的是文言文,可考試時出錯最多的仍是文言文,應用起來最難的是文言文,足見文言文學習的效率之低。一年一年的文言文的考試越來越重要,分值越來越大,面對文言文的學習,學生有點望而卻步,搖頭嘆息,不知如何是好。 《語文課程標准》中談到: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在教學實踐中,以《課程》為藍本,以考試為綱,以自主學習為經線,以誦讀拓展激趣為緯線,竟然收到良好的效果。激趣的方法如下: 一、誦讀琅琅上口 提高記憶效率 誦讀即有聲之讀,誦讀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種手段,朱自清說:「吟誦,對於探究所得的,不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親切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和理法就化為自己的東西。」實踐證明,誦讀可以讓學生領悟到文言文的豐富的內涵,體味到其韻外之致,得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語言不是靜寂的字元,學語文就要誦讀。充滿朗朗的悅耳讀書聲,在讀中還文言文以生命、活力。方法多種多樣:配樂朗讀、集體朗讀、個別朗讀、兩人對讀、男女對讀、分小組讀、表演朗讀、多人交替讀、常速讀、快讀、慢讀、輕聲讀、高聲讀、競賽讀、接力讀、模仿讀、限時讀、自選讀等,學生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搖頭晃腦、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讀之以情、讀之以趣、讀之以理、讀之以思、讀之以法,在讀中領悟文言文學習的樂趣,還了學習語文的真正魅力。很多時候,我和學生都陶醉在書聲中,忘記了是晦澀難懂的文言文。那優美旋律的朗讀聲,構成校園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嘗試斷句分段 學習其樂無窮 文言文離我們現在的環境相去甚遠,古人當時又未斷句分段。這幾年考試,對文言文的標點又相當重視,我在課堂上加大了這方面能力的訓練。在學生初讀幾遍的基礎上,就把無標點、無分段標志的原文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礎上,試著標點、分段,然後與課文的標點分段比較異同,並且只要言之成理,學生自己的思維成果可以保留。如在給《桃花源記》標點時,有學生對「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斷句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和課文的斷句比較,這位學生的斷句有道理,也合理,並可見學生在用腦思考,自己在琢磨,讀懂了文言文。我大力表揚了這位學生的思考獨立性,不迷信書本、不迷信老師、不迷信權威,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這種學習方法避免了老師的全堂硬灌,學生的死記硬背,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自主閱讀交流 加強鑒賞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人行為,只有以學生為中心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讀書的主人,才能形成「獨立閱讀的能力」。交流是學生的思維在碰撞、發散,在交流中問題越辯越明,學習積極性也高漲。老師的條分屢析應該由學生的自主閱讀所代替。讓學生具備整體感知、體會感情、把握思路等正確並有創見的解讀文本的能力。文言文的學習尤其需要學生的自主閱讀,我教給學生學習的步驟:結合資料的解說,逐字逐句弄懂語句,勾畫出不能理解的詞和句,在課上留出時間讓學生交流,互相解決問題,然後提出疑難點,在課堂上公開提出,學生可以回答的盡量讓學生表現,確實不能解決的,我加以點撥和指導,學生的收獲特大,改變了過去由老師一人講得口乾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師生都覺得枯燥無味的單向活動的教學局面。老師傳授的是學生想獲得的知識,學生的學習轉化為為自己而學,在學習中學會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在交流中也鍛煉了膽識,展示了自己的風采。 三、輔助以多媒體 拓展學習環境 在文言文的學習中,輔以畫面想像,拓寬形象空間;輔以音樂品味,美化內容意境;輔以聲色影,開拓想像的空間。我常自製教學課件、在網上下載課件,讓學生在優美的畫面上、悅耳的音樂中,開動感官盡情享受,用美熏陶、感染學生,從而快速理解內容,加深記憶,提升認識,帶動學習的積極性。如《狼》一課,課文本很長,但是學生學完就能背誦,我播放自製的配樂朗讀加畫面的課件,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興趣高漲,背誦的任務輕而易舉就完成了。文言文教學中輔以多媒體,能夠化文字為形象,化機械為生動,化困難為容易,化繁為簡。 四、比較鑒賞閱讀 增強理解功能 有比較才有鑒別,在比中學習,在比中思考,在比中理解。在學習《愛蓮說》時,為了更好理解蓮的形象,我就引用李漁《閑情寄趣·芙蕖》,兩文並讀,學生易於理解。學《山市》時,我就引進現代的海市蜃樓的科學知識做比較,學生很快就理解了《山市》中的情景。 五、學習方法匯報 示範力量無窮 在文言文教學中我更注重方法的引導,並且方法的介紹不只由我越俎代庖,我讓學習有方法的學生交流心得體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些方法是學生的實踐中來,切實可行,很有示範性。學習的方法列舉:有歸納總結法:學過一個單元後就應該對文言文的知識作小結,按照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重點實詞,重點虛詞(之、者、於、以、而)概括,把鬆散的知識加以梳理,知識就系統化、科學化,便於復習、應考。有自出試題法:把文言文的知識用習題加以整理,編成一道一道的題,清晰、醒目, 在編制試題的過程中,就可以對學過的知識再一次鞏固、復習,並通過試題提煉出重點、難點、考點,對知識的梳理更有條理。大致的題型是:字音字形字義、句子的翻譯、大意的理解、人物的性格分析、朗讀的節奏把握等方面,多角度理解課文。出好試題後,全班交換做題,起到了知識的補充、交流作用。積累名句法: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學到優美的句子,有警示意義的句子就摘抄,積累寫作素才,這樣一讀多得,其樂無窮。如《論語》、《勸學》、《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與朱元思書》、《出師表》等都有流傳千古的名句:「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反」、「親賢臣,遠小人」…… 六、競賽機制促進 學習效果喜人 沒有競賽機制,就沒有學習的動力、效果。抓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的慾望,我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來促進文言文的學習。開展配樂朗誦活動、文言文抽背比賽、文言文故事大賽、文言文知識競猜、文言文書畫展覽等一系列活動,發動全班學生參與,積極投入學習之中,增強了學習的凝聚力,先進帶動後進,開闊了視野,拓寬了知識面,每一次活動都給學生以震撼力,在比賽中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弱點,為以後的學習吸取經驗和教訓。

http://www.808yw.com/ywzl/bkzl/200606/2393.html
參考資料:四川省渠縣中學 張開英

C. 初中語文課文《觀潮》課文講解,急急急急急急急

不知道LZ說的是什麼版本。。
找幾篇 自己挑一下。。(是不是文言文?)

課文簡說。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遊人看客。本文記敘的就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課文結構清楚,層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讀後不禁發出由衷的贊嘆: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課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寫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寫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其生動優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氣勢非凡,使我們眼前彷彿浮現出大潮的畫面,感受到大潮的響聲越來越大,大潮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讀來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深受震撼。

教材中配了兩幅緊扣課文內容的圖片。第一幅圖片,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水面上的那條白線正向我們移來;第二幅圖片,則是另一番態勢,我們看到的是「兩丈多高的水牆」浩浩盪盪飛奔而來的壯觀景象。這兩幅圖片為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提供了憑借。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通過閱讀感受錢塘潮之「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像畫面,並通過品味重點詞句、重點語段,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有文獻記載的就有兩千多年,為宋朝時最盛。現在觀潮在浙江海寧,但在宋代,觀潮勝地卻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臨安,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都要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 錢塘江大潮已是天下奇觀,而精彩的水軍演習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作者以驚濤駭浪烘托水軍演習武藝高強,水軍與巨潮大浪鬥智斗勇著實讓觀潮人捏出一把汗,不過有驚無險,宋軍勝利了,:「敵船」灰飛煙滅,隨波消逝。當然,這里描寫的只是寄託作者故國之思而已,他寫這篇文章時,南宋早已滅亡。作者未能認識到南宋皇帝偏安於江南一隅,直把杭州當汴州,聲色犬馬,縱情游樂,當時水軍演習只是為了觀賞,並沒有從實戰出發。後來元軍南犯,宋軍戰船數千,舳艫相接,但不堪一擊。這是作者的局限。 「錢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頭看不足。」沿岸十餘里,人頭攢動,車馬塞途,江潮人潮,連成一片。文章以人潮湧動反襯江潮奇美,真是言此意彼的精妙之筆。 二、亮點探究 第一句用渲染手法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了題旨,提示了中心,可以說集全文要義於首句。古人稱錢塘江大潮「壯觀天下無」符合實際,不是誇張,因為這一奇觀舉世無雙。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點。其一,錢塘江的江口在杭州灣的人海處呈喇叭狀,向內逐漸淺狹,海潮倒灌,潮波傳播又受到內江狹窄江面的約束,這就形成了波瀾壯闊的涌潮。每年農歷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大潮最盛。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攔門沙坎,潮水涌進遇到強大阻力,潮頭當然會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後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自然奔騰咆哮,排山倒海般洶涌而來。潮頭高度可達3.5米以上,潮差可達10米。其三,大潮與月亮和太陽引力有關。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發生的周期性漲落現象,錢塘江大潮主要是由海潮倒灌引起的,所以,它也與月亮和太陽引力有關。 2.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形、繪色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探究學習: 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潮來之狀,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作者由遠而近寫「潮來之狀」,當它遠遠地從海口那兒漲起來時,僅僅像一條銀白色的橫線。後來,越涌越近,像玉雕的城牆、雪堆的山嶺,潮頭之高能吞天沐日。「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文章首先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數百條戰船擺開的陣勢方面,以顯示演練水軍場面的宏偉,又通過描寫水軍演練過程的一舉一動,表現他們武藝高強。「弄潮之技」更讓觀眾大開眼界,「披發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於鯨波萬仞」寫弄潮兒的矯健;「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幹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作者以「十餘里」的路途之長表現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閑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3.渲染、烘托和對比是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三種寫作手法,請各找一個例句,並說說它的作用。 探究學習: 「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是渲染錢塘江大潮的「偉觀」,增強了藝術效果。烘托又稱「襯托」、「映襯」,女口「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是烘托觀潮人極多和觀潮盛況。「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是對比,突出了吳中健兒弄潮表演技藝超凡。 4.寫作貴奇,奇能引起讀者的注意,滿足其好奇心。《觀潮》「奇」在何處? 探究學習: 文章以奇取勝,主要是形奇、神奇、意思奇、文字也奇。作者寫江潮湧動時,抓住了形、色、聲、力四個特點;寫水軍演習則主要表現他們武藝高強和動作迅速;寫弄潮兒踏潮走浪彩旗不濕,奇在他們個個身懷絕技。至於寫觀潮場面,側重寫觀潮人多得出奇。 5.古人說:「富於萬篇,貧於一字。」這說明寫文章選詞煉字是多麼重要。試從課文中找一些精彩恰當的詞語,說說它們的妙處。 探究學習: 「吞天沃日」,動詞「吞」「沃」極有氣勢。「倏爾」一詞表現了水軍動作神速。動詞「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變」「沾」的連用,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了動態美。「雖席地不容閑也」的「也」,是用來加強肯定語氣的助詞,強調觀潮人特別多。 6.《觀潮》既描繪了一幅風景畫,又描繪了一幅風俗畫。找出與其對應的段落。 探究學習: 第1、2段描繪的是風景畫;第3、4段描繪的是風俗畫。風景畫和風俗畫相互交融,豐富了讀者的欣賞趣味。風景因風俗而增色,風俗賴風景而添輝,增添了人文內涵和民族特色。

文言文翻譯:

初二文言文翻譯:《觀潮》課文翻譯

譯文:錢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間最壯觀的。從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這期間海潮最盛大。當海潮從遠方海口出現的時候,只像一條白色的銀線一般,過了一會兒慢慢逼近,白浪高聳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嶺一般,波濤好像從天上堆壓下來,發出很大的聲音,就像震耳的雷聲一般。波濤洶涌澎湃,猶如吞沒了藍天、沖洗了太陽,非常雄壯豪邁。楊誠齋曾在詩中說:「海水湧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市;錢塘江橫著,潮水給繫上一條白玉的腰帶。」就像這樣一般。

每年臨安府的長官到浙江庭外檢閱水軍,巨大的戰艦數百艘分別排列於江的兩岸,一會兒全部的戰艦都往前疾駛,一會兒分開;一會兒聚合,形成五種陣勢,並有人騎著馬匹耍弄旗幟標槍,舞弄大刀於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間黃色的煙霧四處竄起,人物一點點都看不見,水中的爆破聲轟然震動,就像高山崩塌一般。過一會兒煙霧消散,水波平靜,看不見任何一條大船,只有演習中充當敵軍戰船的軍艦被火焚燒,隨著水波而沉於海底。

浙江一帶善於游泳的健兒數百人,每個人都披散著頭發,身上滿是刺青,手裡拿著十幅長的大彩旗。大家奮勇爭先逆著水流踏浪而上在極高的波濤之中,忽隱忽現騰越著身子,姿勢變化萬千,然而旗尾一點點也沒有被水沾濕,以此來誇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錢的巨富、尊貴的官吏,爭先賞賜銀色的綵綢。在江岸南北上下十餘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手飾與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價格高出一倍。而遊客租借觀賞的帳篷,即使容納一席之地的空間也沒有,非常擁擠。

第一段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為盛。方其遠出海門④,僅如銀線⑤;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⑥,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釋:
①節選自《武林舊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刪改。周密(1232—1298),字公謹,宋代湖州(現在浙江湖州)人。
②〔浙江〕就是錢塘江。
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農歷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④〔方其遠出海門〕當潮遠遠地從浙江入海口湧起的時候。方,當……時。其,指潮。出,發、起。海門,浙江入海口,那裡兩邊的山對峙著。
⑤〔僅如銀線〕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僅,幾乎,將近。
⑥〔玉城雪嶺際天而來〕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涌來。玉城雪嶺,形容泛著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牆和大雪覆蓋的山嶺。際天,連接著天。
⑦〔沃日〕沖盪太陽。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⑧〔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楊萬里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就是指這樣的景象。這兩句詩是《浙江觀潮》一詩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湧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橫著,潮水給繫上一條白玉的腰帶。「……是也」的意思是:「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第二段
每歲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閱水軍②,艨艟③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④,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⑤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⑧,僅有「敵船⑨」為火所焚,隨波而逝。⑩
注釋:
①②〔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閱水軍〕每年(農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教閱水軍。京尹,京都臨安府(現在浙江杭州)的長官。浙江亭,館驛名,在城南錢塘江岸。
③〔艨艟(méngchōng)〕戰船。
④〔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意思是,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盡,窮盡。五陣,指兩、伍、專、參、偏五種陣法。
⑤〔乘騎(jì)弄旗標槍舞刀〕乘馬、舞旗、舉槍、揮刀。騎,馬。弄,舞動。標,樹立、舉。
⑥〔略不相睹〕彼此一點兒也看不見。
⑦〔水爆〕水軍用的一種爆炸武器。
⑧〔一舸(gě)無跡〕一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舸,船。
⑨〔敵船〕指假設的敵方戰船。
⑩〔逝〕去,往。
第三段
吳兒善泅者數百①,皆披發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③,出沒於鯨波萬仞④中,騰身百變⑤,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注釋:
①〔吳兒善泅(qiú)者數百〕幾百個善於游泳的吳中健兒。
②〔披發文身〕披散著頭發,身上畫著文彩。文,動詞,畫著花紋。
③〔溯迎而上〕逆流迎著潮水而上。
④〔鯨波萬仞〕萬仞高的巨浪。鯨波,巨浪。鯨所到之處,波濤洶涌,所以稱巨浪為鯨波。萬仞,形容浪頭極高,不是實指。
⑤〔騰身百變〕翻騰著身子變換盡各種姿態。
第四段
江干①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②,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④。
注釋:
①〔江干〕江岸。
②〔珠翠羅綺溢目〕滿眼都是華麗的服飾。珠翠羅綺,泛指婦女的首飾和遊人的華麗衣服。溢目,滿眼。
③〔倍穹〕(價錢)加倍的高。穹,高。
④〔僦(jiù)賃(lìn)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僦、賃,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為觀潮而特意搭的帳棚。席地,一席之地,僅容一個座位的地方。容,許,使。[2]

一詞多義
方:方其遠出海門 。當……時
方出神。 正
方七百里。 面積
觀:觀潮。觀看(動詞)。
天下之偉觀也。景象(名詞)。
僅:僅有「敵船」為火所焚。僅僅。
僅如銀線。幾乎,將近。
為:僅有「敵船」為火所焚。被。
海涌銀為郭。成為。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算是。
以:以此誇能。憑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和時間詞等連用,表示時間。(助詞)
勢:勢極雄豪。氣勢。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陣勢。
能:以此誇能。本領。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能夠。
重點虛詞
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連詞,相當於「而」。
以此誇能。介詞,憑借。
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是。
海涌銀為郭。成為。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被。
而: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表修飾。
而旗尾略不沾濕。表轉折。
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表承接。
詞類活用
①天下之偉觀也(觀:動詞作名詞,景觀,景象)
②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盡:形容詞作動詞,窮盡。)
③皆披發文身。(文,名詞作動詞,畫著紋身;刺著花紋。 「文」通「紋」,原指花紋,這里做動詞。)
④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標:名詞作動詞,樹立,舉)
古今異義
①方其遠出海門(方 古義:當……時。 今義:方形等)
②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際 古義:接近、連接。 今義:邊際)
③吞天沃日(沃 古義:用水淋洗。 今義:肥沃)
④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奔騰 古義:兩個詞,意為疾駛和騰起。 今義:跳躍著奔跑)
⑤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標槍 古義:舉槍。 今義:一種體育器械)
⑥人物略不相睹(人物 古義:人和物。 今義:特指人)
⑦皆披發文身(文 古義:畫花紋。 今義:文字、文章等)
⑧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尹 古義:名詞,長官,官名。 今義:一般作姓氏)
⑨江幹上下十餘里間(上下 古義:上游到下游,指地域,區域,名詞。 今義:用來表示大約數目)
句式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判斷句 )
②方其遠出(於)海門(省略句)
③(潮)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省略句)
④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倒裝句)
⑤僅有「敵船」為火所焚(被動句)
⑥出沒於鯨波萬仞中(倒裝句)
⑦(潮水)震撼激射(省略句)

錢塘江資料
錢塘江(又稱新安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長四百多公里,流經杭州,在杭州灣入海,由於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錢塘潮這一自然奇
[濁浪排空]

濁浪排空
觀,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錢塘觀潮也成為古今盛事,天下奇觀。
主題分析
本文作者以十分精練,簡潔的語言,寫出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吳中健兒高超的游泳技術和觀潮的盛況。
分段賞析
第1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開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先聲奪人。接著交代海潮最盛的時間,然後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行正面描繪,由遠及近地寫出了海潮的雄奇壯觀。描繪又以比喻、誇張的手法出之,簡短的「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把海潮從遠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狀、顏色、聲勢都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出來。最後用楊萬里的詩句對上文進行形象概括,呼應了首句。
第1段寫潮來之狀。運用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分別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進行了描寫。最後一句引用了著名詩人的詩句,有力的烘託了潮之壯。
第2段寫演軍之威。開頭仍是一句總述,說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時候教練水軍。然後描寫了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參加演習的船隻眾多,演習中陣勢變化多樣,水兵作戰技藝嫻熟,演習中戰斗激烈,聲勢浩大,演習結束後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卻生動描繪了一場復雜的演習活動,而結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上,不僅是一種動靜相襯的寫法,也為下文別開生面的另一場水上表演作了鋪墊。
第3段寫弄潮之勇。這時潮水已經來到,眾多的吳中健兒在驚濤駭浪中作精彩表演,同時也從側面寫出了潮的雄偉壯觀。
第4段寫觀潮之盛。觀潮人群如此密集,說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麼具有吸引力,所以寫觀潮之盛,是為了從側面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本文是一篇在藝術上很有特點的寫景記事佳作。
首先,本文結構得當,語言精練。錢塘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眾多,觀潮者人數眾多,但在這篇短文中,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這一方面是由於作者結構精巧,以海潮為線索,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另一方面也由於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簡練的結果。其次,本文描寫十分生動。不僅用了比喻、誇張等描寫手法,而且即便是簡潔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動。
寫作特點
1.結構得當,語言精練。
寫景與記事相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使本文的描寫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而且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簡練。
2.描寫生動。
本文運用了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白描部分,語言也十分簡潔生動。
3.渲染和烘托手法的運用。
如:「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是渲染錢塘江大潮的「偉觀」,增強了藝術效果。烘托又稱「襯托」「相襯」,江幹上下「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是烘托觀潮人極多和觀潮盛況。
補充注釋
潘閬宋人,生年不詳,卒於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遙,大名(今屬河北省)人。曾在洛陽賣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詩受薦舉。自製《憶餘杭》多首,一時盛傳,曾得蘇東坡的欣賞,把它寫在玉屏風上,石曼卿還使人照詞意作過畫。
《酒泉子》原詞共十首,都是對杭州名勝的回憶。它們和唐五代詞人所填的《酒泉子》不同,是潘閬的自製曲。錢塘,今杭州市。
萬面鼓聲中江潮來時,潮聲像萬面金鼓,一時齊發,聲勢震人。
弄潮兒指錢塘江畔觀潮時踏潮獻技的人,他們都年輕力壯,善於泅水。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周密(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又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華不注山人,南宋詞人、文學家。祖籍濟南,流寓吳興(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間為義烏縣(今年內屬浙江)令。入元隱居不仕。自號四水潛夫。他的詩文都有成就,又能詩畫音律,尤好藏棄校書,一生著述較豐。著有《齊東野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志雅堂要雜鈔》等雜著數十種。其詞遠祖清真,近法姜夔(kuí),風格清雅秀潤,與吳文英並稱「二窗」,詞集名《頻洲漁笛譜》、《草窗詞》。存詞150餘首。
能詩善文,著述頗豐其詞講究格律,文字精美,詞風與吳文英(夢窗)齊名,並稱「二窗」。為宋末格律詞派的代表作家。早期多惆悵之作,如〔木蘭花慢〕《西湖十景》,韻美聲諧,中期以後轉為憂傷凄楚,多抒發思國懷鄉之情,如〔拜星月慢〕「膩葉陰清」、〔秋霽〕「重到西泠」、〔玉京秋〕「煙水闊」、〔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等。他善自度曲,也有過分追求形式美的傾向。著述頗豐。《齊東野語》可補史傳闕文,《武林舊事》掌故見聞廣博。另有《癸辛雜識》、《浩然齋雅談》。詞集《蘋洲漁笛譜》,入《強邨叢書》。《草窗詞》2 卷。又編有南宋詞集《絕妙好詞》,輯132家作品,有《四部備要》本、中華書局排印本。《武林舊事》中《觀潮》被選入初中課文。
錢塘觀潮:錢塘江涌潮為世界一大自然奇觀,錢塘觀潮始於漢魏,已成為當地的習俗。中秋佳節前後為觀潮最佳時節。錢塘潮分為交叉潮,一線潮,回頭潮
交叉潮
距杭州灣55 千米有一個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觀看十字交叉潮的絕佳地點。由於長期的泥沙淤積,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將從杭州灣傳來的潮波分成兩股,即東潮和南潮,兩股潮頭在繞過沙洲後,就像兩兄弟一樣交叉相抱,形成變化多端、壯觀異常的交叉潮,呈現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的壯觀景象。兩股潮在相碰的瞬間,激起一股水柱,高達數丈,浪花飛濺,驚心動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兩股潮頭已經呈十字形展現在江面上,並迅速向西賓士。同時交叉點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轉移,撞在順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團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頂上,嚇得觀潮人紛紛尖叫著避開。
一線潮
看過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後,建議您趕快驅車到鹽官,等待觀看一線潮。未見潮影,先聞潮聲。耳邊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江面仍是風平浪靜。響聲越來越大,猶如擂起萬面戰鼓,震耳欲聾。遠處,霧蒙蒙的江面出現一條白線,迅速西移,猶如「素練橫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線變成了一堵水牆,逐漸升高,「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橫在浪花中」。隨著一堵白牆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來到眼前,有萬馬奔騰之勢,雷霆萬鈞之力,銳不可當。
一線潮並非只有鹽官才有。凡江道順直,沒有沙州的地方,潮頭均呈一線,但都不如鹽官好看。原因是鹽官位與河槽寬度向上游急劇收縮之後的不遠處,東、南兩股潮交會後剛好成一直線,潮能集中,潮頭特別高,通常為1—2米,有時可達3米以上。氣勢磅礴,潮景壯觀。
回頭潮
從鹽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將到達下一個觀潮景點老鹽倉。老鹽倉的地理環境不同干鹽官,鹽官河道順直,涌潮毫無阻擋向西挺進,而老鹽倉的河道上,出於圍墾和保護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條長達660米的攔河丁壩,咆哮而來的潮水遇到障礙後將被反射折回,在那裡它猛烈撞擊對面的堤壩,然後以泰山壓頂之勢翻卷回頭,落到西進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風馳電掣地向東回奔,聲如獅吼,驚天動地,這就是回頭潮。
錢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瀾壯闊的氣勢,晚上有晚上的詩情畫意;看潮是一種樂趣,聽潮是一種遐想。難怪有人說「錢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頭看不足。」

D. 有木有初中語文課文教案範文,最好是有篇具體課文的

《唐宋大詩人詩中的物候》 教案

●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讀起來比較枯燥,因此在設計本課時著重放在引起學生興趣上。特設置兩組競爭回答問題以及男女生合作回答問題等環節,讓學生達到既學到知識又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地目的。
●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積累詞語,掌握重點字詞。
2.摘抄課文中出現的詩句,並熟讀成誦。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品味,了解物候現象的變化
2.理清課文條理,培養學生獲取、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應用能力。
3.學習本文的說明順序及舉例子、作引用等說明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掌握科學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激發探索科學奧秘的志趣。
●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積累詞語、詩句,了解物候變化。
(二)教學難點
閱讀品味,了解物候現象的變化,掌握科學知識,提高自身素質。
●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品味,了解物候現象的變化
2.理清課文條理,培養學生獲取、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應用能力。

● 教學過程
(課堂導入)
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可以學到知識。我們以前學過很多詩歌,除了品味詩歌的美之外,大家有沒有發現別的特點或者知識?比如我們以前學過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還告訴我們什麼?好,現在大家先不用急著回答,打開課本99頁《唐宋大詩人詩中的物候》,從課文中找一找答案,看看和大家想的是不是一樣呢?(板書課題)
(講授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上節課讓大家預習課文,並查找一些關於作者的資料,現在有那位同學想和大家一塊分享勞動成果?(找2-3人)教師總結。
竺可楨,中國氣象學家、地理學家,中國近代氣象事業主要奠基人。字藕舫,1890年3月7日生於浙江紹興東關鎮(今上虞縣),1974年2月7日卒於北京。1910年赴美,入伊利諾大學農學院學習,1913年畢業,轉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地學系研究氣象學,1918年以論文《關於台風中心的幾個新事實》獲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歷任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東南大學等校教授,中央大學教授兼地學系主任,浙江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評議員、院士、氣象研究所所長。1929年起連續當選人中國氣象學會會長、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華全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生物學、地學學部主任。中國科學院綜合考察委員會主任,自然科學史委員會主任等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20世紀20年代,他創建氣象研究所,推進中國氣象科學的研究。
竺可楨共發表論著270餘篇,其中屬於氣象方面的重要論著還有:《中國氣候區域論》(1930)、《中國氣流之運行》(1933)、《東南季風與中國之雨量》(1934)、《中國氣候溉論》(1935)、《歷史時代世界氣候的波動》(1961)、《論我國氣候的幾個特點及其與糧食作物生產的關系》(1964)、《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1966、1972)、《物候學》(和宛敏渭合著,1963、1973)等。
2.用三分鍾的時間通讀課文,然後找同學簡述所講主要內容。(注意字詞)
卉(huì)勰(xié)瀛(yíng)滹沱(hū tuó)蕃(fān)瀼(ràng) 涪(fú)
二、再讀課文,理解體會
1.整體把握,理清課文條理
全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主要介紹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能暗示出一些自然規律,花香鳥語是大自然的語言。
第二部分(第2到第7自然段)。主要是介紹唐宋詩中揭示出的一些物候現象和一些規律。其中,第二段寫唐宋詩人為什麼能在詩歌中再現物候現象,就因為詩人能敏銳地感知景物的變化,以詩歌揭示自然規律。3、4、5自然段舉例說明唐宋詩中對植物性物候的關注。6、7自然段舉例說明唐宋詩對候鳥的關注。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總寫從唐宋詩人所吟詠的物候中看出物候的一些特點:物候變化因地而異,因時而異,同時也點出了研究唐宋詩中物候的意義。
2.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包含物候現象的主要詩句,並說明包含了那些物候現象?(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個性,達到提高積極性的作用)
提示:本文由兩句古詩引出了「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繼而引出本文說明的內容及目的——唐宋大詩人的作品中包含著許多物候知識;我們要了解這些知識,使之服務於人類。為了說明這個問題,作者列舉了很多例子: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指出了物候學上的兩個重要規律。芳草的枯榮,有一年一度的循環;這循環隨著氣候轉移,:春天到,芳草就蘇醒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東風已綠瀛州草,紫殿紅樓覺春好」和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告訴了人們春天到來的標志。唐代詩人李益的「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馬多」,劉禹錫的《竹枝詞》:「江上朱樓新雨晴,滾西春水觳文生。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指出楊柳抽青,表示初春季節的到來。以上是說明詩中植物的變化所昭示的物候學知識。除此,作者還舉例說明詩中關於候鳥的詩句也表現了這一點。唐代詩人杜甫「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涪萬無杜鵑,雲碉杜鵑。我昔游錦城,結廬錦水邊。有竹一頃余,喬木上參天。咽暮春至,哀哀叫其間……」,告訴了我們杜鵑的分布;南宋陸游的《初冬》詩:「平生詩句領流光,絕愛初冬萬瓦霜。楓葉欲殘看愈好,梅花未動意先香……」不僅證明詩人是留心物候的,而且還用以預報農時等等。
3.課文第二段引用了黃宗羲的一段話,仔細閱讀,說說他的含意及其在課文中所起的作用。
提示:這段話是說大詩人能夠真切地感受著大自然的變化,並將自然萬物及其變化凝於筆端,故其作品中包含著豐富的物候知識。
三、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從整體上把握,主要內容是介紹物候的有關知識,只是選取了一個比較獨特的角度,就是唐宋詩中的物候。作為一篇說明性文章,內容比較單一。介紹了物候的一些知識,說明了唐宋詩中藉助月、露、風、雲、花、鳥之詠,揭示大自然的本質這一事實,進一步分析了唐宋詩中描寫出植物和候鳥等物候特點及其反映出的物候規律。
四、布置作業
除了作者所舉的例子之外,還有很多詩句包含物候學的知識,請同學們搜集幾句,並適當分析。(不少於三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的說明順序及舉例子、作引用等說明方法。
2.掌握科學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激發探索科學奧秘的志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檢查作業導入
將自己搜集到的包含物候學知識的詩句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增加知識的積累。
二、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找出本文的說明方法
請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上黑板,分別寫出他(她)所找出的說明方法,然後請其他男女生上來補充。寫完以後再分別請男女生找出每種說明方法的依據,其他人補充。這樣一來,使學生在一種游戲式的情境中通過自己的思考、討論甚至「辯論」獲得了說明文的相關知識。
(提示:說明方法主要有分類別、舉事例、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畫圖表等。學生只要說出課文運用的主要方法就可以。)
三. 難點探究:
1. 作者舉唐宋詩中的詠物詩為例時,為什麼不根據朝代分開來舉例呢?以時間為順序,不更有利於讀者理解嗎?
作者雖然沒有分唐、宋舉例,時代界限不清,但文章的思路還是十分清晰。文章從第3自然段到第7自然段都是以實例來說明唐宋詩中的物候,這幾段是以物候為類別說明的,沒有把唐代和宋代的詩分開而是將其結合起來,表明他們相似或相同的景物描寫,相同的語言。
2. 「樹木抽青是初春最重要的標志」一段中引用了大量的材料,目的何在?
這就要同學們在讀文章時要注意材料之間的關系,關注這些詩句中涉及的地點變化,你會發現樹木抽青是隨地點變化的,從而表明楊柳抽青因地點不同,在時間上也有早晚。
3. 抽青和綠是相同的,為什麼要分兩段來寫?
第4、5段各有側重,第四段側重表達綠就是一種標志,第五段側重於以楊柳這一事物為例來談春天到來的早晚。從第四段到第五段是由面到點,由抽象到具體。
四、課堂總結
作者採用舉例子、分類別等方法,准確分析了唐宋大詩人作品中的物候現象,山川鳥獸,月露風光,無所不及。內容豐富而不雜亂。這一課一方面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科普知識,另一方面還可以讓我們欣賞到很多名作佳作,把科學與文學結合在一起,使文章不僅有很強的知識性,也具有很強的文學性。
五、作業
1、說出下列詩所反映的季節或物候特徵。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春)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秋)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夏)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冬)
2、說出下列詩詞所反映的時令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 登高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除夕)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節)

● 板書設計
唐宋大詩人詩中的物候
詩句物候現象
說明方法:舉例子、分類別

E. 論證方法 初中語文哪些課文具體解析

1.舉例論證:所舉的能證明論點的具體事例、概括事實、各種現象、統計數據,及作者對此所做的分析,合為舉例論證。(擺事實、事例論證)
作用:說理更具體、觀點更鮮明,說服力更強。
答題思路:用什麼典型事例論證什麼論點,論證十分具體,使作者的觀點表達得更鮮明,說服力更強。
2.道理論證:作者引用的能證明論點的名人名言、為人們承認的理論,作者針對論點所做的分析等。
作用:觀點更鮮明,說服力更強。
答題思路:用什麼道理論證什麼論點,使作者的觀點表達得更鮮明,說服力更強,讓人信服。
3.比喻論證:能直接證明觀點的比喻句。
作用:說理更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答題思路:把什麼比喻成什麼進行論證,使論證生動形象,更容易讓讀者接受和理解。
4.對比論證: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或道理論證論點。對比的可以是兩個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對比的雙方要屬於同一范疇,在某些方面表現出相反或相對的性質。
作用: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

F.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案例分析,誰能提供一份範文呢

初中語文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初中語文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人教、新東方)合集。適合各階段學生日常輔導,中考沖刺,技能提升的學習。

G. (懸賞100!!)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 如何分析出文章主題 如何找到中心思想 如何快速從文章中

1、基本要領:整體把握, 抓住關鍵語句, 在文中找答案 2、步驟:(讀文章共兩遍)

第一遍:通讀全篇,大致了解。先整體粗略閱讀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閱讀時憑感覺劃出自認為重點的詞語、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審清題意,回讀原文。看一遍題目,確定回答問題的閱讀范圍,再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段、句,截取關鍵性文字;找出或歸納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細,並回讀檢查]

最後:理清要點,認真答題。根據答題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煉。(盡可能利用原文中的關鍵性文字答題) 一解答現代文閱讀題應分的三個步驟詳解:

第一步,通讀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體粗略閱讀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數。那麼我們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東西呢?

1、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哪些人?什麼事?什麼景?什麼物?什麼話題?怎麼寫的?為什麼要這樣寫?你是怎麼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結構,主要思路。了解文章敘述的基本要素是什麼( 記敘的人物、事情、時間、地點是什麼)? 作者的情感變化是怎樣的? 材料有哪些?是怎樣安排的? 文章是怎樣過渡的?弄清文章的線索、順序、層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項:用以下幾種方法可以達到上面的目的:

一、抓住文章中關鍵的詞句。文章中關鍵的詞句:標題、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句、議論句、反復出現的詞句、重點關聯詞(如段落開頭的詞:不但……而且…… 因為 何況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應特別注意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為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隱藏在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採用托物言志、象徵等手法,相當隱晦,我們也能從這些詞句中找到蛛絲馬跡。

二、弄清文章的結構。

從結構形式入手比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就是說,把結構層次弄清了,也就比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從這一點來講,弄清結構是記敘文閱讀的基礎。

弄清記敘文的結構,可從下面幾方面進行。

( l )找出文章的線索。記敘文的線索形式有:以時空轉移為線索,以一人、一事、一物為線索。

閱讀文章要設法找出文章的線索,就能沿著它弄清段落層次結構。

( 2 )明確文章的順序。記敘的順序,要求我們掌握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順序方法。

順敘,指記敘的時候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如《皇帝的新裝》。倒敘,指記敘的時候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後面。插敘:如《羚羊木雕》

閱讀時,注意倒敘、插敘的起止點,對找出記敘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結構將有所幫助。

( 3 )理清文章的層次。理清文章的層次是弄清文章結構的重要一環。

( 4 )把握文章的詳略。文章在選擇和使用材料時要有主有次,有詳有略。

第二步,審清題意,回讀原文。

在對文章有了整體把握後,我們再仔細閱讀題干,找出每一題的出題點,回讀原文,將題乾和文章對應起來,那麼回讀原文的方法和步驟是什麼呢?

1、找准了原文中對應題目的相關區域。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2、聯繫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確抓住關鍵詞句,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綜合,順藤摘瓜。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關鍵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綜合,歸納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點,認真答題。

1、引用原文。題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題的,直接找出答案認真的寫上。

2、抓住對應的關鍵詞句。沒有明確要求引用原文答題的,不能機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來說,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關鍵詞語、句子就在原文中,我們應抓住這些重要的詞句,進行有效的提取、剪輯、概括、重組、歸納。

3、組織好語言作答。先根據分值理清好答幾個要點,再作答。答題時要緊扣題意,盡量包含文中對應的關鍵詞句,選用恰當的句式,選取適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問就如何答,按照題干要求將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進行排列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確、有條理。但還有一些題目無法用簡單的重組文章語言的方法來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起來進行表述。

4、還有一些題目是以選擇題形式出現,所以我們要了解這類題錯誤選項設置的規律(如斷章取義、偷換概念、范圍不清、無中生有、強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選項和原文中的相關語句進行一對一的比較,做出准確的判斷和選擇即可。

H. 初中語文課文《狼》 的所有注釋

初中語文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初中語文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人教、新東方)合集。適合各階段學生日常輔導,中考沖刺,技能提升的學習。


閱讀全文

與哪裡有初中語文課文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