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中職語文課堂如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中職語文課堂如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發布時間:2022-07-08 21:48:48

① 如何在語文課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語文學科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正如教書育人一樣,是一個統一的過程,兩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語文課程在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因為語文是生命之聲,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園,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那麼,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現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幾點感受、做法總結如下:
一、抓住課前三分鍾演講
在每節語文課上正課之前,都會讓學生進行三分鍾演講的說話訓練。
有時讓學生講述成語故事。
成語是民族文化的結晶,蘊涵了豐富的哲理,是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教育的極佳的教材。
學生講完故事後,並沒有簡單的一帶而過,走過場了事,而是讓其他學生評論該成語講述的道理或對自己的啟發。
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
如「孟母三遷」、「水滴石穿」、「自食其言」等成語教會了學生不要受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做事要持之以恆、做人要重誠信等做人的道理。
有時讓學生評述社會生活中的事件。
抓住這個時機,啟發引導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看待這個世界。
二、研究教材,創造學生情感投入的時機
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有不少進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動的圖畫和有說服力的教學材料。
因此將小學語文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品質教育的因素,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
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鑽研教材,明確教育目的,抓住結合點,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寓德育於語文課堂教學之中。
1、結合教材內容,陶冶愛國情操
江澤民在200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重要講話指出:「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
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
」凡是有利於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助於學生學習怎樣做人的,且教學內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語文學科思想教育的內容,加強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已迫在眉睫。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每篇課文都體現了文以載道,道以文蓋的原則。
小學語文課的課文所涉及的德育滲透內容,方方面面無所不有,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科學思想、審美情操……,但每篇都有其側重點。
教師只要通過字、詞、句輻射,深究課文的內在思想性,使學生由技能的學習提高,直至思想的升華。
如教學《頤和園》一課時,上課伊始,通過頤和園的全景圖投影,配以錄音機播放的柔和優美的曲子,學生們的情感被牽動了,隨即揭示課題。
指導學生邊聽朗讀,同時重點思考作者從幾方面觀察頤和園美麗景色,要求學生從文章中找出有關詞句。
課文的朗讀在音樂的伴奏中進行,學生們的情感已完全融合在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當學生們對「美麗」有了身臨其境的認識後,又進一步問學生:「喜歡頤和園。
為什麼。
」並結合彩圖組織學生討論。
學生們此刻已經產生對頤和園景緻的嚮往和對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性才能的熱愛。
藉此時機,介紹了頤和園遭八國聯軍破壞的歷史。
簡單介紹了北京還有一座比頤和園規模更大,景色更加瑰麗的圓明園,遭到八國聯軍的毀滅性破壞,這既激起學生強烈的愛國意識,又使沉浸在「的祖國多麼壯麗」的遐想之中。
2、體會故事之美,激發英雄主義
古人雲:「文章不是無情物」、「凡為文以意為主」。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滲透在語言文字教學過程中的。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憂國愛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許多革命先烈、革命領袖人物前赴後繼、視死如歸的動人故事,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義詩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們。
如《狼牙山五壯士》、《戰友邱少雲》、《豐碑》、《再見了,親人》等。
學習這些課文時,可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等語句,讓學生細心品詞賞句,用心靈感悟英雄人物的愛國激情和高尚的愛國情操,在故事情節中升華的英雄主義。
學習此類課文時,教師通過查閱資料,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讓學生自主討論、交流,加上點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人物高尚情操,從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
三、精心設計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1、創設教學情境,滲透德育教育
情境教學是教師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而創設的能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常見的教學形式。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
有時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學生由於入不了「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
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用各種方法創設一種符合課文內容的情境,使學生似親眼所見,親身經歷,好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一樣。
讓學生與作者能夠產生在情感上的「親」,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做到入境悟情。
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動展現情境,有音樂渲染情境,有畫面再現情境,有感人故事喚起情境……但必須注意到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認識水平去考慮創設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如在上《小珊迪》這節課時,教師先播放一首符合課文情調的歌曲,在課堂上製造出一種「十分悲慘」的氣氛。
然後教師再用語言導入正課。
這樣就很容易喚起了學生對同齡人——小珊迪的美好情感,引起深入學習課文的興趣。
在講課文時,教師可以作兩個「情境」設計:用語言配合課文插圖描繪出在小利比中,小珊迪被馬車撞傷,車夫揚長而去的驚心動魄場面和小珊迪臨死前的悲慘情景。
向學生再現這些感人的場面後,讓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美好的品質和資本主義社會的人情冷暖,並認清資本主義社會吃人的、黑暗的本質,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巧妙設計問題,滲透德育教育
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教學中,教師的問題設計得好,有啟發性就能引起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深化學生的認識。
亞里斯多德曾有句著名的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
」 所以教師在講授課文的同時,巧妙地設計問題抓住課文中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因素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提問就可以起到深化學生對課文認識的作用。
如在教學《戰友邱少雲》一課時,當學生學到邱少雲被熊熊烈火包圍這一段時,思緒就會如海水一樣翻滾的。
這時候教師就要抓緊時機,巧妙地設計問題:「邱少雲為什麼一動也不動。
」,「他怎麼能做到一動也不動的。
」,「假如他動了後果會怎麼樣。
」等等。
面對這一個個問題,學生就對問題的答案產生興趣,這樣就要積極地開動腦筋。
從而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到邱少雲是為了朝鮮人民的解放,為了戰友的生命安全,為了戰斗的勝利才會自覺嚴格遵守紀律並英勇獻身的。
由此可見,巧妙地設計問題就能揭示蘊含在課文深層次德育因素的內涵。
四、充分利用各類語文活動
語文課外活動是對學生產生道德影響的途徑之一,也是養成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途徑之一。
行為習慣需要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訓練。
比如在上閱讀課時,以「最喜歡看的一本書」為主題,要求學生進行分組交流,然後全班舉行讀書報告會,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
這既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又讓學生受到了課外書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響與熏陶。
總之,語文教師只有善於捕捉和創造各種時機,將德育從課前到課內再到課外,滲透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才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很好地促進語文知識的學習,使語文學科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的水乳交融,齊頭並進。

②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摘要:在學校教育中,德育主要是靠思想品德課來完成的,再就是班主任的平常教育工作中也在進行德育教育。其實,德育貫穿於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德育在學校教育幾乎無處不在。本文僅就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何滲透德育,略談一些體會。關鍵詞:語文教學
德育滲透
方法途徑語文是傳情達意的工具,語文是生命之聲,是文化之根,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剩餘1768字)

③ 怎樣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有:
1、結合教材內容德育教育滲透。教材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載體,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點進行直接或間接的德育教育,在學科中進行德育滲透的主要方式。
2、結合訓練內容透,德育教育。學生在學科學習中要接觸大量的作業,這是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教師在編選作業時,要注意增強思想性,發揮其教育功能。
3、創設和諧課堂氛圍實施德育教育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辨認自己的價值觀念。
4、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具科學地滲透德育教。課堂教學採用老師先講解,然後示範性的操作,最後學生按照老師的方法去實踐這一過程。
5、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表率作用。教師是受教育者最直接的榜樣。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育者的示範作用,作為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質尤為重要。
為培養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國在《教育法》、《教師法》和《義務教育法》上體現了德育的內容,在各學科教學大綱中都滲透了德育教育:熱愛祖國、人類文明、傳統美德、山河壯麗、人民勤勞智慧等等方面,明確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內容和任務。各科教學內容中,都有它內在的德育教育因素,教育工作者只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站在力求把學生培育成具有完善人格、品德高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適應人才的角度,就一定能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情感因素,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賦予靈魂和魅力,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只要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特別是要注重教學設計中的情感目標設計,把德育內容科學地,靈活生動地融會於教學過程中,就能把德育教育作為課堂教學中一個任務來完成。其次,教師要結合班級和學生的實際,結合課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詞句,深挖其思想精華,科學地滲透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於有趣的教學活動之中,使學生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受到教育,規范行為,形成良好習慣。
那麼英語學課如何進行德育教育呢?大家知道英語學科授課時主要使用的語言不是母語而是英語,而且也不可能像思品課那樣擺事實、講道理,讓學生接受教育。我的做法是適時地、自然地、潛移默化地進行。在日常的.教學中,結合一個個教學常規,培養學生有禮貌、互相關心、謙虛等好品質。如在課堂組織教學中,每節課前的師生問好就在無形中增進了感情,Glad to meet you! Nice to see you,boys and girls!等語句的使用更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也告訴了學生見面應打招呼,有禮貌。在Daily talk中,採用的對話也是很貼近學生生活的,如Is everyone here? How are you today? 通過回答,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和同學的關心,同時也明白了應該關心、善待他人,這就是學科德育的一種方式。
再者,我認為激勵和表揚對學生的觸動是很大的,因此我常常用榜樣的作用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當同學表現好,老師發獎券或獎品鼓勵時,要求全班都表揚Good! Very good!得獎同學應回答:Thank you,teacher.對於受表揚的同學來說,是種鼓勵,下次會爭取更好,培養了學習興趣,調動了積極性。對於其他同學來說,這就是個榜樣,通過表揚學習榜樣,勉勵自己要向好同學一樣,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通過鼓勵和表揚這種形式,進行了德育滲透。尤其是對於那些基礎差、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來說,老師鼓勵性的言語,對他的正面評價,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樹立自信心的因素。
當然,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不僅在於教材,還在於教者的思想、行為的影響和感化。教學中長期創設情境隨機滲透德育教育,能陶冶和熏陶學生,使其通文悟道,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識,准確表達和靈活運用知識並發展智能,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和道德,促進學生學習動力的形成,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總之,德育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它需要長期積累,潛移默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的師德、情操、教學素質、能力及人格魅力等隱形教育的影響,是保證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要有良好的事業心、責任感以及過硬的教學本領和基本功,才能使教書育人達到最佳的統一,使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④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一、精心設計,使課堂教學閃現思想的火花
學科教學體現德育,課堂是主要陣地。語文教學在授課時應力求熔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發展和思想情操陶冶於一爐,力求課上得立體化,發揮多功能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挖掘課文內在的思想性,揭示其中寓含的深意
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絕非強加於學科,游離於學科之外,而是由學科本身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問題在於教師是否洞悉所教學科的性質,做有心人,全面理解和落實教學大綱。一篇好的課文必然是作者情動手中,言溢於表的產物。既然是佳作,總離不開思想深邃,見解精闢,感情真摯,語言優美,富於表現力。鑽研教材時要從語言入手,仔細琢磨,反復推敲,真正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中所寓含的思想的高度、深度、廣度,把思想精華所在牢牢抓住,揭示闡發,啟發學生深思。
2、重錘敲打關鍵詞句,使它們濺出耀眼的火花
一篇好的課文總有一些言簡意深、言簡意豐的重點詞句、關鍵詞句。教學時要注意把握這些詞句,引導學生用重錘敲打,使其中所飽含的思想情操濺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學生的心靈,引起他們的共鳴。《荔枝蜜》中有這樣一句話:老梁說:『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個月。』我不禁一顫:多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卻是極好的東西。教學時我抓住顫字要學生推敲:顫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作者會顫又為什麼不禁一『顫』?顫以後流入筆端的是怎樣的思想,怎樣的感情?經過思索、推敲,學生懂得了:顫是抖動、振動,因外因而產生的抖動。工蜂最多活六個月,整日整月採花釀蜜,不辭勞苦。生命卻如此短暫,作者意想不到,心顫動了。這一節課通過對關鍵詞的重錘敲打,使小蜜蜂對人無所求,給人卻是極好的東西的高尚情操閃發出耀眼的火花,從而打動學生的心。
3、創設情境,帶領學生置身於情境之中,使他們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產生的,或歡樂,或悲哀,或崇敬,或憎惡,語文教學中要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創造和渲染氣氛,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創設情境的關鍵在於能否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情感。教學時如採用錄音、朗誦、配樂朗誦、口頭描述等方法,引導學生眼看文字,耳聽音響,口述佳景,心游四方,學生就會進入文中的意境,賞心悅目,受到感受。
二、課外延伸,在美的氛圍中徜徉
學科教學有兩個陣地,一課內,二課外。課外是課內的延伸。學科德育既要落實在課內,又要延伸到課外。
課外是個非常廣闊的世界,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光要關注課堂更要關注學生課外的學習,我經常用這兩種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1、用書來引導、教育學生。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高尚的人進行交談。可想而知,書的作用多麼巨大!所以我經常推薦好作品,給學生提供精神食糧,定期組織讀書會,交流讀書心得,評述作品優劣,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真正愛讀書,提高學生的識別能力,用書籍來引導學生走向成熟,走向自強。
2、組織健康的課外活動,開拓學語文的廣闊天地。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方面從報刊雜志中獲得知識,一方面從生活中吸取知識養料。所以我在教語文時千方百計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多看、多聽、多接觸大自然、多接觸社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郊遊、野炊、元旦晚會、演講比賽、辯論賽、參觀、訪問、游覽、佳作欣賞、配樂朗誦等等活動。這些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又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感染。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在興味盎然地參加種種活動的同時,心田受到美的事物、美的思想情操的滋潤,久而久之,身心獲得了健康的發展。
三、積極引導,思想、文字雙錘煉
作文是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體現,它不僅反映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而且顯示學生的語文根基和智能水平。在作文訓練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滲透,與閱讀教學中的教育一樣,至為重要。
1、引導學生多練筆,學會觀察,學會思考,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並把它稱作道德長跑,就是發揮了寫作的功能,把教書和育人巧妙地結合起來。
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學生寫作,就必須觀察生活、捕捉形象,習作指導的過程就是指導學習運用馬列主義基本觀點的過程,進行審美教育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過程。
2、透過習作窺探學生心靈,發揮講評的育人作用
學生習作是學生思想、情操、品格、意志的反映,是學生自己生活和周圍情況的部分寫照。言為心聲,透過習作窺見學生的心靈,摸到他們思想深處的脈搏。教師要善於察微見幽,把習作中所反映出來的活思想、活情況,及時地加以分析,進行引導,在帶領學生推敲如何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同時,啟發他們明辨是非,區分美醜,褒善貶惡,奮發向上。

⑤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

教材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載體,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點進行直接或間接的德育教育,這是在學科中進行德育滲透的主要方式。尋找德育教育的契機進行德育滲透。對學生進行適時教育,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我們家鄉取得的輝煌成就,從中體會自豪感。在教學中適時地、自然地利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結同時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勵起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把德育滲透到具體學科中,使傳授科學知識與育人有機的結合起來具有較強的可接受性。同時,教學中滲透德育方式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容易做到扎實有效。但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一定要抓住有機的聯系,要找准教材中知識教學與德育的「結合點」,適宜、適時、適度地進行,做到水乳交融,不要硬灌,勉強,否則,便會顧此失彼,達不到預期的綜合效果。
二、結合訓練內容透、德育教育
學生在學科學習中要接觸大量的作業、練習、試題,這是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師在編選作業、練習和命題時,要注意增強思想性,發揮其教育功能。如語文課在選取閱讀練習的文章,給作文的材料、試題素材時,必須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選取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或片斷,使學生在訓練中受到思想教育。樹立「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堅持在教好專業知識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教專業知識與進行德育滲透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二者是辯證統一的。因為學生學好專業知識,必須有正確的學習目的和認真的學習態度。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和認真刻苦的學習態度,使他們自覺地把個人學習與國家的前途、社會主義事業聯系起來,因此,對於一個專業課教師來說,專業知識教的越好就越容易在學生中建立較高的威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結合起來,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越有利於對學生德育的培養。職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思想品德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後如何做一個盡心盡責的人。作為專業課教師,。要注意和防止學生出現單純追求專業知識的思想,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思想狀況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幫助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明辨是非,尤其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有的人說專業課中沒有那麼多的德育工作可做,其實只要你認真去想,去琢磨,是完全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三、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實施德育教育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辨認自己的價值觀念,揭示並解決自己的價值沖突,將自己的價值觀念與別人交流,並根據自己的價值選擇來行事。教師通過誘導,反對呆板的說教和僵硬的灌輸式教育;用小組討論模式,啟發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或辯論,作出判斷,尋找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答案。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討論中考慮他人的觀點和意識,協調與他人的分歧。允許學生犯錯誤,並改正錯誤。面向全體學生,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創造條件,給後進生以更多的成功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斷增強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正確並合理使用獎勵和懲罰,在教師期望的良好行為出現後,就要立即給予獎勵,不要耽擱太長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會充分得到實現。
四、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具科學地滲透德育教育
課堂教學如果一味地採用老師先講解,然後示範性的操作,最後學生按照老師的方法去實踐這一過程來學習,學生會感到乏味,更談不上德育滲透。例如在信息技術課中,使用多媒體,把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圖像等信息集於一體,使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這樣能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只要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寓德育於教學之中,多媒體課件就會煥發出無限生機,不但從感官方面直接刺激了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業滲透了德育教育。
五、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表率作用
教師是受教育者最直接的榜樣。可以說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育者的示範作用,所以作為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質尤為重要。人常說:言傳不如身教。教師的品質、儀表、言談舉止及學識都對受教育者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這些因素都將使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大增,對受教育者有一種無形的感召力。另外,教師的情感也是德育滲透的特殊載體,對感化人的心靈有一種特殊力量。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若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便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一個會意眼神、一個表情達意的手勢,都會牽動學生的思緒,一切都在無聲無息中給學生以高尚情感的熏陶。
總之,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每個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的。滲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才是目的。作為一名教師,要真正使德育落到實處,使德育溶於教材,教師除了有極大的熱情,廣博的知識,高超的藝術,較強的德育能力,還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在教學中,既要強調語言知識的講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機滲透。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好知識的同時,提高思想素質。

⑥ 課堂如何滲透德育

學校的德育工作是教育教育的前沿陣地,各地也是吧的與駕馭作為學校最基本的常規來實現,以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如何學校的德育教育定位,擺在主要的位置首位,尤其是在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則顯得更加重要。因為隨著商品的流通,人們原有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受到了沖擊,產生了變化。這種沖擊與變化也直接影響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擺在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務是如何搞好學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為明顯的成效。
小學的德育主要是養成教育。即讓小學生從小養成懂得守紀律、關心他人、尊敬師長、愛護公 物、勤儉節約、不怕困難。勇於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一步樹立熱愛特區、熱愛祖國的思想,並願意為特區和祖國的建設努力學習,貢獻自己的一切。而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靠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筆者認為,課堂教學既是學校傳授文化知識和技能的陣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陣地,應該在這個陣地上充分傳授知識和技能,積極滲透品德教育,充分發揮每一學科的德育功能。

⑦ 如何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語文課堂

如何把思想教育融入到語文課堂?在課堂上的話,交一些思想上的東西,讓孩子們的話的思想得到提高。這個跟就可以融合在一起。

⑧ 如何利用語文學科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或真實生動地展現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或熱情漚歌我們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繪美麗多嬌的祖國山河,或深刻闡述生命意義,因此,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智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1、結合教材,有目的、有重點地引導學生熟讀課文,並從中理解課文所反映的時代精神,盡量開拓學生的視野,開啟他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閘門.
2、學生需要具有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教材也正好有相應的課文,充分利用教材,向學生傳輸這方面的教育.比如學習《荷花澱》這篇課文時,我就有意讓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贊頌那些敵後方的以水生嫂為代表的一群勞動婦女,她們不爭榮譽,無怨無悔,甘在最底層支持抗日這項人類最偉大的事業,頌揚她們勇敢機智,無私奉獻的精神.
3、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德育滲透的形式更加生動,內容更加豐富,效果更明顯.現行教材十分重視教育性、直觀性,教材圖文並茂.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組織教學,形象更為生動,內容更加豐富.一堂好的課,其教育教學的效果,遠遠超出教材的期望值.?
4、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不要讓時間白白流逝.通過讓學生寫讀後感等形式,讓他們充分認識時間的可貴與不可挽回.教育學生要善於發現信息,收集信息,並為我所用.通過學習課文,我讓學生都明確到信息的重要性,平時要注意收集,要廣泛閱讀,不斷積累.
5、培養教育學生善於思考、勇於創造的精神.結合學習,讓學生學習通過對事物的分析,從而獲取新的認識、新的思路,不斷地提高其分析的能力,對於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發明創造的能力都起著重要的促進的作用.
6、結合課文的思想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會學生做人,並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展現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動人.通過錄音、感情范讀、學生誦讀,師生共同接受作品薰陶感染,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來調動學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蘊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潛化在學生的心裡.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無比熱愛贊美的感情.對赤壁江山的贊美,對當年在此麈戰的英雄豪傑如孫權、劉備、周瑜的贊美,讓學生變此情此景為我情我學.這種感情實際上就是愛國之情,報國之情.這感情震撼之心.古人尚且有這美的情感,現代化更應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氣魄.語文教學應用感情這根主線,把教材的情、教師的情、學生的情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達到教育後代的良好效果.?
此外,處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作用,進而使他們能認真學習,提高自身的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加強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我還不斷豐富德育教育內容,搜集了很多有教育意義的語言材料進行教學,對學生的演講、論辯能力進行著意培養,且讓學生從中得到思想教育,在課後進行小辯論,針對當前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辯駁,從中分辨是非,辨明真偽,糾正了錯誤認識,從而樹立起正確的思想道德觀.這些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應.學生逐步形成了正確的思想認識,解答了頭腦中的疑惑,養成了辯證深入地分析問題的習慣.

⑨ 淺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淺談在語文教學中怎樣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明確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義榮辱觀,培養良好思想道德風尚。」
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那麼,如何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呢?
一、鑽研教材,深入備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
蘇教版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築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朴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忌空泛、枯燥地說教,人為地撥高。教師要避免在教學中走極端:既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只強調思想教育。教師要深入備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情,寓教於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如《三亞落日》這篇課文,讓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色彩美、形態美、意境美,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盧溝橋的烽火》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認清日寇侵略罪行,激發他們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這首詩,讓學生懂得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高尚品質。
二、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准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而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肩負「教書」和「育人」這兩大重任。因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又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1、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有明確的主題思想,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不採取直接表達方式。因此,欣賞文章時,應該由文入情,觀於目,動於心。教學中,抓住字、詞、句,結合聽說讀寫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地語言文字訓練,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教學《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我抓住「拉、撐、護」三個動作,突出「撐」,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這是怎樣的撐啊」。撐在桌上,弓著身子,意味著譚老師將用他的血肉之軀去擋住紛紛砸下的一切;撐在桌上,譚老師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撐在桌上,他要保護課桌下的那四個學生呀。再結合下面一節,反復讀這個動作,讓譚老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高大起來。這一個「撐」,讓學生深深感動,永生難忘,並對譚老師產生崇高的敬意。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作者流露於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對學生產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師要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段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如教學《船長》這篇課文,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黑暗中,哈爾威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奧克勒大副的對話,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
2、語文課堂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深化德育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發,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學《學會合作》這一課時,除了課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學校里進行的各項集體評比活動、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體會合作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在作文教學中,抓住契機,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
作文是學生接觸體驗生活,創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

⑩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素質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等素質.學生學會做人為,求知、勞動、生活、健體、審美打下扎實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德育在其中處於首要地位.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進行思想教育,要著重於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質的培養,使學生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這段話的精髓是語文課中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德育在語文課中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語文教學既是知識的傳授,同時又是品德的教育.在新形勢下任何寓德育於語文學科教學之中,是每個語文教師面臨的新課題.在語文教學中,筆者注重抓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用形象感染學生,激發其道德感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道德感,必須以完整而鮮明的形象去感染學生,以「形」誘情,使形象完整鮮明地展現出來,通過形象的感染作用來陶冶學生的感情.我根據不同的教材科目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以敘述典型事例為主的,就以生動的講述為主.如:《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一篇文情並茂、感人至深的通訊.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生動講述三個典型事例,突出志願軍的群體英雄形象,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在學生心目中再塑「新一代最可愛的人」的形象,激發學生熱愛革命英雄的情感.以說理為主的議論文就以說理為主.如:《工作的大小》是一篇思想短評.通過本文教育學生,要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學習白求恩、雷風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另外,通過表情朗讀和生動的講述或描繪、背誦的教學手段,使形象完整鮮明的展現出來,既發揮了形象的感染作用,同時有能夠達到提高朗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教學目的.
二、情理結合,使學生在動心動情中受到教育.
語文課的品德教育既要訴諸感情,也要訴諸理智,將以情動人和以理服人結合起來,使學生受到感染熏陶,潛移默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對語文課的德育教育尤其重要.由於語文課具有豐富的感情因素,因而教師的思想感情應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再現課文情境,對學生動之以情,使學生在動心動情學習課文.特級教師於漪認為:「教師要努力運用語文佳作中所飽含的真摯感情,扣擊學生的心弦,激起他們的感情上的共鳴.教師鑽研教材時必須沉進去,披文以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脈絡,體會作者的感情波瀾.教學時教師要緊扣作品的文字,用准確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使他們胸中或泛起漣漪,或掀起波瀾,激發起他們愛憎分明的感情.這種情應當是高尚的、健康的、向上的、火熱的,能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激發學生憎恨敵人,憎恨剝削,憎恨侵略.」這些經驗之談道出了語文課中的德育必須訴諸感情的真諦:教師必須動情,真正融及學生的感情深處,才能豐富學生的感情體驗,使他們在人類的高級感情,道德感、美感上受到深切影響.為此,我在語文教學中,根據所編教材課文的思想內容,積極貫徹德育教育思想,對學生進行不同內容的思想教育,寓情感於教學之中,力求做到「潤物細無聲」例如:在教讀經典散文——朱自清的《背影》中,讓同學們依據該文所凝聚的感人肺腑的至真至情,從課堂情境設置內容分析,情感體驗,去感受那種深沉的文字間的相連相愛,這對於家庭成員間的親情培養,無疑起到了潛移默化、鞏固、發展、提高的作用,效果顯著.
語文課的德育不僅僅停留在感情激發上,還必須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在理性上有比較深刻的認識.這就要把情和理結合起來,既強化學生的道德感情,又加深其道德認識,幫助他們形成革命的信念和理想.語文課的德育,不僅要動之以情,還要曉之以理,真正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如教學《孔乙己》這篇課文,就可從課文的字詞句入手,喚起學生再造性想像,使學生在頭腦中再現孔乙己迂腐、可笑的形象,再現舊社會涼薄苦人兒的種種情景,對孔乙己的悲慘處境、悲劇命運產生同情;進一步則要通過分析具體的情節、場面,把孔乙己的遭遇同科舉制度聯系起來,同冷漠的社會聯系起來,揭示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達到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再如,我在執教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時,由於學生對該小說寫作的背景知之不多,甚至一無所知.於是,我將當時「普法戰爭」的社會背景在教學中作了特別介紹,讓學生認識到戰爭的動因、性質,這對小說主題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自然不可缺少.同事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心理品德的養成,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法國雖然是異國,同學們對其遭受的侵略,或許沒有感同身受.但是,為了喚起大家對遭欺壓、蹂躪異民族的同情,我將中國近代、現代史上的有關事實融入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落後將意味著挨打的道理,從而,將個人與國家利益聯系起來,熱愛祖國,肩負責任,去發奮學習,努力工作.
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寓德育教育於語文訓練,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後,必須落實到學生的自我教育上.
人和動物不同,具有自我感覺、自我意識,能認識自己,進行自我教育,使個性品質得到完善.也就是說,自我教育就是自己努力獲得良好的思想品質,它以自我意識為條件,通過自我努力來實現.
中學語文課具有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條件.在文學課文里,描寫了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表達了人們不同的願望、追求和理想.學生閱讀課文,就能夠間接地洞察社會,洞察歷史,領會做人的道理,思索人生的道路,在道德上進行自我認識,受到自我教育.
學生的自我教育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由語文課的特點可以從四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一)自我積累.
古人雲:「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道德品質的培養,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的課文,其思想教育也有所不同,或公德、或積德、或法紀,不一而足,零零總總.為此,我在教學中,研究教材,本著方向性原則,將正面的乃至方面的材料或個案,當作一面面鏡子,讓學生朗照自己,形成一條主線延伸到內心深處,從而積善成德.
(二)自我傾吐
言為心聲.在教學中,我除在課堂上運用教材作道德教育依託外,還充分開拓其他途徑,如,數年來,我一直要求所教學生堅持寫日記、周記,把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種種感受記下來,定期收交,從中來窺探此時彼刻的心理,「善」則倡,「惡」則改.和風細雨,因人施教.這不僅提高了同學們的寫作能力,而且也凈化了靈魂.至於作文教學,我除了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單元的教學目標布置練習外,還有意識地布置一些課外練筆,如,《我好後悔》、《我真不該》、《我錯了》等可寫性很強的作文,讓學生去解剖自己,則善而從.
(三)自我比較
有比較才有鑒別.語文課上,有許多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值得學生借鑒,如果教師運用發揮的好,對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培養不失寶貴作用.例如,我在教《樂羊子妻》一文中,運用文中的「樂羊子」與其妻比較外,還讓學生設身處地橫著比,豎著比.於情於理,充分認識到「拾金不昧」的「益」,「半途而廢」的「害」,從而見賢思齊.
(四)自我實踐
實踐出真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乃至一時難以收效的東西,我在語文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到社會上體驗.為此,我利用自己身為團總支,負責學校德育工作之便,利用節假日,倡導學生到敬老院送溫暖;教師節向老師送賀卡;向貧困學生獻愛心,讓他們把活動中的感受、認識寫成材料,用作文形式反饋到教學中,通過評比表彰,這對中學生的身心衛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和教育也起到了自省、自重、自我挑戰、自我完善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中職語文課堂如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