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將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

如何將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

發布時間:2022-07-09 15:24:01

❶ 如何使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

一、 課題的提出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便是老師和學生的終極目標。在這個目標的影響下,學生很少涉獵課本以外的東西,盡管經過許多年語文課堂上的學習,但依然積累淺薄,閱讀面狹窄;寫文章時言之無物,沒有生活;學得很苦卻收獲很少,對語文課感興趣的同學越來越少,厭學情緒較濃。
我們不難發現在教學中常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有思維,但無智慧;有行動,但無熱情。因為老師沒有把生活中鮮活的事實引入課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實不是沒有出現在教材、課堂或作業中,遺憾的是,這種生活事實僅僅是以例證的角色出現的。當教師為了說明某個觀點、證明某種結論、鞏固某一記憶時,事實才臨時被拉進了課堂,而此時此刻的生活事實,已經不是那種能給人熱情、沖動、直覺、遐想的事實,它是被人製作、化妝過的一個道具或角色。老師講得很辛苦,學生卻絲毫沒有感觸,因為這不是他有體會、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實,他是被動的、勉強的理解事實,而要讓他再寫出這種生活來就更是難上加難了。這種僵死的課本,僵死的課堂教學,最終僵死了他們的思想。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用來反映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要使學生真正扎扎實實地掌握並得心應手地運用語文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須打破語文與生活之間的「厚障壁」,讓語文教學與學生心靈相溝通,讓語文課堂與社會天地相接壤,使語文教學突破「應試語文」的束縛而成為「生活化語文」、「語文生活化」。正如於漪老師所言:「變語文自我封閉性為開放性,開發語文教育空間,面向生活,面向社會,面向活潑的學生。」語文這一門學科是最富內蘊和思想的,是最富有靈氣與詩性的,這些特點決定了真正的語文教育決不能只局限於教材,只局限於課堂,而應該使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達到「語文生活化」和「生活語文化」的理想境界。
蘇軾有詩雲:「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活水」指的就是豐富的社會生活。我們的課題「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研究」就是針對當前語文教學為了教而教,遠離生活遠離學生興趣的現狀提出來的。
二、概念界定
「生活化」即將學生從抽象、虛擬的課本堆中解脫出來,給學生感受自然、社會、事實、事件、人物、過程的機會,使學生在與實在世界的撞擊、交流中產生對世界、對生活的愛,從而自發地、主動地去獲取知識。
「語文生活化教學」是指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相結合,使課堂教學方式變成學生積極參與、樂於參與的生活過程。它包括三層意義:(一)教學目標的生活化,即教學目標不僅是知識技能,更重要地培養學生學習的願望能力,和適應未來生活的基本素質。(二)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內容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三)教學活動方式生活化。即教學活動是學生樂於參與、主動參與的生活過程。教學生活化的學生主體,關注學生需要和豐富的社會生活,使學生既學到知識,而且語文素養得到主動發展。 三、研究目標: (一)教師方面
讓教師努力研究改進傳統的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並要在解放教師教學思想,改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把語文學習和生活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廣泛的生活實踐與閱讀精品中吸取生活素材,增加生活積累,提高語文的實踐能力、審美情趣和創造思維。
(二)學生方面

小學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

通過課題的研究和實施使學生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讓語文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功效。
(三)構建以語文活動和語文環境為雙翼的新的語文教學體系。 四、研究內容: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全面實施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研究
研究改進課堂教學,壓縮語文課文的教學時數,提高教學效率;在短時、高效的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突出自學能力的培養;突出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突出寫作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突出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突出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突出情感的熏陶與感染。
(二)構建以語文活動和語文環境為雙翼的新的語文教學體系,實施「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應該強化語文課外閱讀和其他課外活動,溝通語文教學同其他各科教學,語文教育和學校其他各項教育活動的聯系,創設良好的語文環境,構建一個開放性的語文教學新體系。
1、學生生活積累研究。研究如何指導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和寫作量,提高學生語文整體素質。學會在廣泛的閱讀中吸取他人對生活的體驗,並將生活的「活水」引入語文教學。同時要讓學生走出狹窄的課堂天地,融入廣闊的社會大課堂中去吸收養料,培養學生自己吸收文化並能靈活運用的能力。
2、學生生活實踐研究。研究如何通過建立課外活動基地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使他們懂得「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的道理。最終走出狹窄的課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走向世界。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礎上,學會創造生活。這個創造性一方面要在學生的寫作方面反映出來,所有的習作是內心體驗的反映,言之有物,言為心聲,有思想,有想像,有創新;另一方面也要在學生創造性的開展語文活動中體現,自辦刊物、報紙,自辦電視台、廣播站,成立劇社等。
五、研究的初步成效
經過一年的研究探索,學生在搜集處理信息、閱讀感受、理解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1、激發了閱讀興趣,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閱讀教學生活化,從傳統教育的「知識本位」向「人的發展本位」回歸,回到人的感性的、具體的、現實的、流動的生活中,方法多樣得當,課堂效率高,大大減少了教學中的無效勞動,學生普遍具有想學習,會學習,能學習,能學會的素質,學習活動在自覺、主動、愉悅的狀態下進行。因此學生課業負擔明顯減輕。
2、學生個性特長得到較好發展。教學生活化十分重視在生活中實踐,注重情感體驗,學生具有豐富的積累,語感較好。生活化教學重視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多種愛好,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了較好發展。
3、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課外閱讀是學生生活的內容,也是提高學生生活質量、豐富生活內容的重要途徑,是學生豐富語言表達和生活認識能力的重要渠道。課外閱讀對於學生認識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開展教學生活化的研究,除了抓課堂四十分,更應激勵學生在生活中閱讀。一年來,實驗班的學生每人都有一本閱讀記錄本,每天出聲朗讀課外文章半小時,記錄閱讀篇目,請家長督促。至今學生已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天沒閱讀半小時睡不著覺,閱讀已成為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4、合作精神明顯加強。在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只有在群體的交流與合作中,學生個體的語文學習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很注重學生的合作精神的培養。 六、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本課題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課教師能在平時的實踐中,將某些現象、想法、感受及時總結、提煉,並能上升至理論層面,而在這方面,我覺得自己還遠遠沒有達到。
2、學生層次不整齊,加上現有的條件有限(如學生家庭條件的限制)使得課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3、本課題研究成果主要通過課題總結報告、教學研究論文等形式呈現。但是,如何使這些成果能夠深刻體現設想中「生活化」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實到日常具體教學過程中,還也是一個研究難點。
「讓講台成為舞台、讓教室成為社會、讓學生成為演員、讓教師成為導演」,將語文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將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過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學生感受到語文源於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慾望,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這就是我今後研究的主要方向。

❷ 如何讓語文課堂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必須是生活的。一切教學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語文綜合素質是指能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語文素養。要培養這種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新課程標准提出了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這一教改的途徑。下面我就從創建生活化的教學環境,建設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走出語文教學生活化的誤區等四個方面來談談我的一些實踐和思考。
一、創建生活化的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一方麵包括物質環境,主要指教室,也就是「學生的家」。另一方麵包括心理環境,主要指師生關系。
1、語文教學生活化物質環境的構建
主要是指各種布置要洋溢著知識的氣息和濃濃的童趣。比如說,隨著季節的變化,可以和學生一起動手把教室分別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燦爛 」、「金秋豐收」、「冬日浪漫」等等不同的風格,可以給學生的語文學習增添很多樂趣。此外,教室里還可以根據本地的特產和本班學生的興趣、特長開辟養植角、探索角、科技角、圖書角、知心信箱等等,這些都會給學生的語文學習帶來幫助……一個課堂就是一所濃縮的學校,就是一個微型的社會。學生在這個課堂里,開展的不僅僅是語文學習,學到的也不僅僅是語文知識和技能,還有探索精神和人文關懷的滋養。學生也不僅僅是以「學生」的身份出現,他同時還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是充滿個性和靈氣的鮮活的生命。這樣,生活化的語文教學也才會有強有力的生命支柱和不竭的生命活力。
2、生活化的師生關系的建立
要實施語文教學生活化,就必須構建一種建立在生活基礎上的新型師生關系,這是生活化教學實施的前提。
一是教師要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一個具有良好外在形象的人,不管在什麼地方,總能獲得別人的好感,別人總喜歡接近他,願意同他交往。教師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所以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在學生面前,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語言上,做到談吐文雅,幽默風趣,感情真摯,條理性強;行為上,要舉止端莊,表情豐富,富有感染力。在裝扮上,要大方得體,恰如其分。有良好外在形象的教師容易把學生吸引到自己的身邊。
二是要構建民主的師生關系。要蹲下來看學生,了解他們的內心需求,尊重他們的興趣習慣,並注意保護他們的隱私;要多與學生交流,融入到他們的世界中,縮短和學生的心理距離,使學生能「親其師而信其道」;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做到公正公平,尤其要善待後進生,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使他們能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課堂才會成為師生共同生活的家園,共同成長的樂園。
二、建設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來自於生活。教學時,我們應做到讓教學貼近生活,鼓勵學生用生活的標准去判斷,用生活的底蘊去詮釋,用生活的經驗去解讀,實現與文本的對話,讓學生在對生活的理解中實現對課文的理解、體會與升華。
1、抓住「聯系點」。抓住課文內容與生活實踐的聯系,設置情景,使學生、生活與文本零距離地對話,激發學生對文本的興趣,自覺地在生活中理解文本,並超越文本,用文本表現生活。如教學三年級下冊《剪枝的學問》時,正是隆冬時節,樹木都要剪枝。教師可結合校園里花木果樹的修剪來學習課文,從中學到剪枝的學問,獲取種植的技能。再根據自己的實踐寫體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地結合。
2、找准「沖突點」。抓住文中人物思想發生碰撞點,設置爭議,讓學生在辯論中明白道理。 如特級教師薛法根在教學三年級下冊《「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時,圍繞「放」與「不放」,師生分別扮演父子倆,結合日常生活,展開心靈對話。通過幾番辯論,「兒子」明白了遵守規定講誠信的重要性,心悅誠服又滿含遺憾地放掉了那條大大的鱸魚。
3、詮釋「困惑點」。對學生感到困惑、模糊不清之處著重討論。六年級下冊《天游峰的掃路人》一文中寫到「……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晚上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有學生提出:天游峰九百多級台階,像一根銀絲一樣懸在空中,遊客是望而卻步、半途而廢,而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級台階能不累嗎?面對學生的質疑,教師讓學生聯系自己平時爬樓梯、爬山的體會來討論這個問題。學生們有的說,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級台階肯定很累,但老人因為熱愛這份工作,所以再累再苦也覺得快樂;有的說因為他每天打掃,他已經鍛煉出來了,習慣這樣工作了;還有的說,他早已把自己當作了大山的一分子,能夠與大山生活在一起,再累的工作在他眼中也就不累了……學生走進了文本,把老人的工作、生活與思想融為一體,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深處。從課堂走向生活的學習過程中,老人那種樂觀、豁達、頑強的精神深深刻在學生的心中,而且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得到了增強。
4、補充「空白點」。對那些義在言外的想像空間加以擴充。如三年級上冊《小露珠》一課的結尾我設計了「小露珠就要走了,假如你是向日葵、白楊樹或者喇叭花,你想對小露珠說些什麼呢?」有的說:「多麼可愛的小露珠呀,你像鑽石那麼閃亮,像水晶那麼透明,像珍珠那麼圓潤,我怎麼願意讓你離開呢!」;有的說:「小露珠呀,小露珠,你用自己的身體滋潤花草樹木,讓萬物顯得更加生機勃勃,我多麼希望你一直陪伴著我們」;有的說:「小露珠呀,你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都很喜歡你。明天你可一定要再來呀!」……這都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迸發出的創造火花,是學生的生活經驗給語文課堂增添了活力。
三、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方式
《學會生存》一書指出:「小學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兒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裡,兒童像一個脫離現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裡,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實施生活化教學的起點。教師在設計學習方式時,要盡可能拉近語文教學和學生生活的距離,使教學貼近生活,並能讓學生將所學運用於生活,在充滿童趣與樂趣的學習中健康成長。具體來說,要做好以下幾點:
1、觀察生活,學習課文
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增進感悟。
例如二年級上冊《夕陽真美》一文,同學們都見過夕陽,但真正去觀察它、領略它、感受它的卻不多。這一課安排在該冊的最後一課,學習這課時,已是隆冬時節。教師可根據「前移後續」的原則,在深秋最美的時候,就引導學生觀察夕陽,了解夕陽下落的過程和雲彩的色彩變化。到學習這課的時候,結合生活中的觀察體驗來學習,學生學習課文時就能得心應手了。學習課文以後,再進一步指導學生觀察隆冬時節的夕陽,並與深秋時候的夕陽作比較,讓學生在觀察中擴大視野,增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像《蘋果里的五角星》《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等課文都可以採取這種「觀察——學習」的方式來學習。
2、再現生活,學習課文
每一篇課文都以語言文字為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但有的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學時應藉助於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學中可以通過現代媒體,直觀地展示課文所描述的情景;也可以以課本劇的形式,讓學生演一演課文內容,從而再現生活,把語言文字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像(五下)《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等科普類課文和《秦兵馬俑》等介紹名勝古跡的課文比較適用於多媒體教學;像《狐假虎威》等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童話、寓言、歷史故事等可以採取課本劇的方式來學習。採用「再現——學習」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但要注意選擇恰當的時機,要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提高語文素養為目標,不能以媒體和表演來取代語文學習。
3、體驗生活,學習課文
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同樣,學生對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境,引領學生走進生活,幫助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身臨其境地去感受、感悟和體驗。
如教學《只揀兒童多處行》(五下),我們可以帶學生到野外去尋找春天,感受春天;教學《快樂的節日》(二下),可以與學生一起以某個節日為主題,設計、開展慶祝活動,體會節日的快樂;教學《大自然的文字》(六上)可以組織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大自然的文字……這樣的學習,學生所體驗到的不僅僅是文字,所領悟到的也不僅僅是課文內容,而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
4、想像生活,學習課文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然而幸福生活永遠屬於那些敢於想像,善於創造的人們。」在教材中,有許多內容是對生活充滿想像的。由於這類題材的文章大都是基於現實,又高於現實,所以給學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難度。語文教學時應鼓勵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大膽地想像,並把想像的內容通過繪畫、敘述等形式記載下來,將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體化。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感悟,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對生活的憧憬。
例如《海洋——21世紀的希望》(六下)一文介紹了海洋豐富的物產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學生大都對它沒有過多的認識。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廣泛收集資料,並展開豐富的想像,與文本進行有機的融合,描繪自己心目中未來海洋的樣子,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
綜上所述,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只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發展,語文課才能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5、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除了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來學習語文,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一是引導學生聯系學校生活學習語文。例如,班幹部競選,可以組織同學搞策劃,讓同學寫自薦書或上台演講;班級聯歡會,可以徵集最佳主持人台詞,競選主持人等等,以此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
二是引導學生聯系家庭生活學習語文。如一年級小朋友學習拼音,可以請學生回家教爸爸媽媽學習拼音來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可以充分利用家長的職業等資源組織學生設計廣告,介紹物產等等,都是學習語文和鍛煉語文能力的機會。
三是引導學生聯系社會生活學習語文。如學了《台灣的蝴蝶谷》、《鳥島》等課文後,可以讓學生做小導游,回去向家長、朋友作介紹;針對社會上一些不規范用字的現象,可以讓學生扮演文明小衛士,走入社會去糾正不規范用字的現象;針對當地的特產種植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讓學生們走出課堂,走進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用心來感受社會百態,寫出自己的感悟,用行動來展示自己對社會的關心。
總之,語文知識的學習與生活實踐絲絲相連,交相輝映,相得益障。只有讓生活的靈魂進入學校,深入課堂,不斷完善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的外在內化與內在外化的過程,才能真正貫通阻隔語文學與用之間的壁壘。語文教學只有紮根於生活這片活土,才能發芽,開花,結果。
四、走出語文教學生活化的誤區
「生活化」已成為語文教學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然而我們也要防止走進語文教學「生活化」的誤區。
1、要基於生活而不囿於生活
[案例]有位教師在教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家》時,為了達到「逼真」的效果,在教室里擺放了很多家用物品,還讓學生帶了很多玩具和食品,教室里變得琳琅滿目,儼然成了一個「家」。還有位教師在教學五年級上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時,布置學生每人帶一種昆蟲,教師還在教室里掛了很多裝飾精美的昆蟲標本。教室成了一個「昆蟲園」。
[反思] 語文教學「生活化」是不是一定要讓學生置身於現實生活情境中呢?當然不是。上述案例中的教師片面理解「生活化」的含義,為了追求「生活化」的教學而不惜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把語文課堂布置得和現實生活十分相似。《中國教育報》就有一位專家針對上述現象提出要計算教學成本的觀點。我們認為,原汁原味的真實生活不能等同於語文,把「生活」搬入課堂應該進行「語文化」的處理,一個故事、一段影像資料、一些教具或者是一些圖片等都可以成為我們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素材。當然,如果條件允許、操作比較簡易的話,我們不妨將學生帶到現實中去認識語文、學習語文、應用語文,去體驗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要兒童化的生活而不是成人化的生活
[案例]有位教師在《陶校長的演講》(五上)中教學「第一問是什麼?為什麼把健康的身體放在第一位?如何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時,教師首先補充了一種流行的觀點,即「身體是1,學習、工作、財富等都是0。有了身體健康這個『1』, 學習、工作、財富等才有意義;如果沒有身體健康這個『1』, 學習、工作、財富等就都沒有意義。」然後舉了許多名人和長壽老人鍛煉身體的體會。其實,在教師闡述了觀點以後,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說說怎樣做才可以更健康,學生的體會會更深刻。還有一節一年級教學「出」和「入」的識字課,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了城市生活中的各種出入口,簡直就像走迷宮,弄得座位上的農村小孩子不知如何「出」「入」,本來可以上得很清楚的一堂課,結果反而讓學生雲里霧里。
[反思] 語文教學應當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或生活現實出發。上述案例中,教學內容、教學情境和語文練習確實與現實生活聯系比較密切,但更多的是從教師這個成人的視角設計的。這種從成人的視角設計的「生活化」,往往脫離小學生的現實生活。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適合學生實際的「生活化」,而不能自以為是,自作多情地把成人的「生活化」理解為學生的「生活化」。
3、要引領生活而不是迎合生活
[案例]這是在校級公開課《雲房子》(二上)的一個小片斷。在學習第二節時,教師請學生說一說最喜歡哪一座雲房子,並說說理由。學生各抒己見,有說喜歡大樓房、大禮堂一樣的雲房子的,有說喜歡大冬瓜那樣的雲房子的,還有說喜歡像花兒樣的雲房子的。這時,有一位學生說喜歡一點點小的雲房子,因為沒有人來和他搶,也沒有人來和他擠,很舒服。教師很高興地重復了一遍學生的答案,進入了下一個環節的教學。
[反思]在以上的案例中,學生們的思維應該說非常活躍,學得也比較主動,都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但是,教師在學生的認識發生偏差時,卻沒能做好引領。我們猜想,那位喜歡一點點小的雲房子的學生,可能是平時比較膽小,不大喜歡和同學交往,經常擔心有同學會「欺負」他;也可能是他具有獨生子女通常有的自私心理,不大願意和大家分享快樂。學生的見解大多源於對生活的認識,作為教師,要樹立「教學即教育」的大教育觀,善於從學生的回答中捕捉和生成教育資源,適時地進行引領,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這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具體體現。可惜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是教師迎合學生,重復學生的答案,而不作引領和提升。像以上的案例中,教師可以提示學生:一個人住在雲房子里多寂寞呀,雲房子盡管小,但找個好朋友一塊兒在裡面玩還是可以的,那該多有意思呀;或者引導學生從一點點小的雲房子的可愛處著手,談談自己對雲房子的喜愛之情。
4、要真實的生活而不是空洞的生活
[案例]學了《真情的回報》(六下),教師讓學生結合生活談體會。學生談了王順友、李春燕熱情為大家服務,得到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稱號;談到了護士護理病人付出了真情,得到了「白衣天使」的稱號;還有老師辛勤哺育下一代,付出了真情,得到了「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這些都是「真情的回報」。應該說,學生對「真情的回報」是有了認識了,但學生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榮譽稱號上,而對身邊實實在在付出真情和需要幫助的人卻沒有一人提及。
[反思]「聯系生活談體會」是我們語文教學,特別是學習思想性比較強的課文常做的一項練習。正因為「常做」,所以學生們也漸漸地摸到了一些「門道」,懂得了一些答題的「套路」。但這些「門道」和「套路」往往會使學生步入「假、大、空」的境地,而起不到真正的「聯系生活談體會」的「悟情」、「導行」作用。其實,生活中最能感動人心的往往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細節。一個充滿真情的眼神,往往要比一句響亮的口號更能觸動人們的心靈。所以,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細微處感悟真情,從而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5、要生活化的語文而不是生活化的生活
[案例]在某次評優課上,一位選手執教蘇教版二年級上冊《雲房子》。為了幫助學生體會小鳥們的快樂心情,教師讓學生當小鳥,在假想的雲房子里自由地作客、玩耍。這下,學生們可開心啦!一個個離開座位,滿教室亂跑。幾百名聽課的教師看著幾十名學生在「表演區」瘋跑,整整跑了近十分鍾還不肯停下來,一個個目瞪口呆。
[反思]課堂教學,是靜悄悄的革命。它既需要溫度,更需要深度,只有建立在深度之上的溫度,才有價值;沒有深度的熱熱鬧鬧的課堂,往往寓示著膚淺與淺薄。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一些教師為了體現「生活化」,過分突出生活情境的創設,將語文知識的學習置於從屬地位,濃郁的生活氣息在很大程度上沖淡了語文的本味。語文教學「生活化」的主體應當是「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把學生帶入到一個他們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豐富生動、扎實有效。

語文教學「生活化」永遠是語文教學實踐和研究活動的主題之一。美國教育家華特說的「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極其簡單而又非常深刻地揭示了語文與生活的關系,可以說,它是我們進行語文教學必須遵循的一條規則。我們只有基於這條「地平線」,組織語文教學活動,方能托起語文教學這輪「紅太陽」,迎來語文教學的「艷陽天」。

❸ 如何把小學語文課上的更生動

小學語文對於學生素質的提升以及道德品質的培養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甚至能夠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到重要影響,所以說,語文在小學階段是十分重要的課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運用以及情景設置等多種方式,能夠使得小學語文課上的更加生動,繼而才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熱情,從而變以往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提升學生知識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1恰當運用媒體,引導學生入境動情
1.1有效、適度地運用多媒體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使用能夠提升學生的興趣,但是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度」,因為過多使用多媒體課件,往往會使得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感覺到厭煩,甚至很難感覺到趣味性。另一方面,多媒體課件的過分運用往往會使得學生自身的注意力得到分散。所以說,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應當有明晰的目標,在運用多媒體的時候更應當有針對性,不能漫無目的,要真正做到有效以及適度地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語文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1.2將多媒體優勢與學科特徵進行結合
對於小學語文的教學來說,其所注重的是情感以及精神的交流與互動,是對學生自身創新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多媒體課件中圖片、文字、聲音以及動畫等多種元素都能夠對學生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引導學生在生動的教學環境下對知識加以了解和掌握,使得知識由抽象變得更加具體,繼而提升學生自身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力。
1.3運用多媒體技術啟發學生的想像力
對於小學語文的學習來說,想像力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夠有效推動學生語文學習思維的拓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充分地挖掘,而這就需要教師對多媒體進行充分地利用。
比如在《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的知識教學中,教師通過影像片段的播放使得學生好像與邱少雲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好像就生活在那個年代,彷彿置身於其中,在學生將影片觀看完畢之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據多媒體播放的內容進行情感表達,同時還應引導學生進行想像,當時邱少雲心裏面想的是什麼?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使得學生對知識有了深刻地掌握,同時還能夠使得學生自身的想像力得到拓展和提升。
2適時持續強化情境,升華學生體驗
對於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其目標就是要使得學生在掌握好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身的情感得到升華,其中,情景教學方式能夠推動這一目標得到有效實現,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這樣的情景設置的方式,藉助具體的以及形象的素材,將學生身邊的事物作為線索,將學生的體驗加以升華,引導學生在情境教學中進行思考和感悟,使得整個課堂教學得到進一步優化,使得教師的語文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2.1運用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其對故事往往有比較高的興趣,故事中的情節以及人物經歷能夠激起學生的想像力,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中應當以此為依據,積極創設一些具有趣味的情境進行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思考以及有所收獲。
2.2設置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考
對於引導學生思考來說,問題的設置最為重要,同時也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方式和手段,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語文教師應當依據相關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內容進行有意識以及有計劃的提問,要通過這樣一種問題情境的設置來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使得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下得到思維上的啟發,語文是一種具有開放性特徵的學科,很多知識都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由地發揮以及聯想,教師應當將知識作為載體,將語文問題的設置作為手段,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引導學生要帶著問題進行學習、進行探索。
2.3運用生活情境,生活學生的學習體驗
對於小學生來說,其最為熟悉的就是生活中的事物,其中語文是從生活中來的,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生活之中,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當將語文課本上的知識和學生自身的生活環境進行結合,通過這樣一種生活情境的營造使得以往比較深奧的語文知識更加生活化、形象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3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在學生素質養成以及能力提升方面起到基礎性的關鍵作用,可以說語文這一門學科在小學階段是十分重要的課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運用多媒體技術以及情景設置等方式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更加生動,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❹ 淺談怎樣讓小學語文課堂走近生活

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讓童真童趣在課堂上盪漾,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打造高效課堂?我認為這需要教師的一個引導過程,老師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個情境。總之,分析問題?「富饒」是什麼意思,所以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發現問題,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這時可利用電教媒體以動態的效果展示給學生。老師娓娓道來。 2,其中有碧葉相連的畫面,投去一石,兩名學生扮演可愛的蝴蝶,學生還是不知所以然,淡化教學重,應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實際。一池死水、情感滲透: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切忌「作者生平」,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於思考四;渲染",朗讀興趣隨之而生。課文的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不約而同地發出驚嘆。創設一種真實而復雜的問題情境,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就想探究其奧秘、提出問題的能力,揮之不去,即培養質疑問難能力。魯迅先生說過、同激昂、身邊小事啟質疑、口欲言的「憤」、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歌唱家定調,解決問題的能力呢,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播放海底的珊瑚,圍繞題目提出問題,看到了什麼樣的珊瑚,對課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大龍蝦的畫面,這樣讓學生和老師同興奮、鼓勵質疑問難,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而發現問題、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愛因斯坦說過。比如,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讓學生想像自己來到海底,同時這里的「參與度」不僅僅是學生個體參與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學生參與的廣度、創設氣氛,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引導學生創新意識,教師再稍作點撥,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 1、形象性和生動性、愉悅的教學氛圍孔子曰、和諧美,教師在設計導語時,讓學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會主動,從這朵花前穿過,多美的意境、「創作過程」等內容簡單羅列、形狀各異,可這樣設問、情感美,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創設高效課堂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真是神奇瑰麗,對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將有重要作用,並沉醉其間。再如。如,讓教師的情感與授課內容同興奮,巧妙設計,帶著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教師引導學生帶表情和動作朗讀、魅力和詩意,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 1,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的情境?什麼樣的海參,創設輕松,起點是一問」,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你們看、全程參與、能力的提高,讓學生感受一種神聖,有充滿童真的語言。 3。在這個過程中、時空轉換,多問幾個為什麼。三,並產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覺。(3)、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參與,電教媒體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產生愉悅的視聽效應,創設輕松、",使學生處在心求通。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叩開學生的心靈,把所有的學習任務放置於這樣的情境之中。學生對所學知識一旦產生興趣,扣人心弦、 激情授課。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 2;過於冗長的導語。」學生們在這樣輕松愉悅的生活場景中領悟了詞意。它以獨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同探求,學生一邊聽著優美的音樂,不但可以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學生余興未盡,我因勢利導:關鍵字句是題目的「窗戶」,從而萌發了",如如教學《瀑布》一課,並且要把學生的情緒也引入教師的激情當中,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動中求知,學生茅塞頓開,實施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或神思飛越,要堅持啟發誘導,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相應的學習活動之中,難以用語言描述清楚,有輕松愉悅的音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使學生學會質疑問難,碧波漣漪,更能迅速地掌握題目的脈絡和內容。二、積極,不少學生翹首凝望。例如、奇妙無窮。充分利用自己的形體語言來配合授課內容,有栩栩如生的表演、「悱」之中。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巧妙地啟發誘導。例如。這樣。在教學中,或期待盼望,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廣的影響,在教學活動中:課的開始,本來不易於用言語解釋說明的也變得一目瞭然、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情感的共鳴:「島」是什麼意思。而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應該精心構思。這樣?並把他們的動作表演朗讀出來、運用電教媒體,給學生直觀的形象,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風平浪靜,學生也通過形象的流動變化的畫面充分地領略到了草原風光的美麗。教師在學生想像的基礎上展示夏夜星空圖!這樣就是穿梭,學生被帶進了神秘的海底世界,使學生入情、在喜悅中探索,還需要我們全體語文老師不斷探索、同疑問。現代教學媒體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在陽光的照耀下、「樂學」的慾望?為什麼說是「富饒的西沙群島」,它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營造,或躍躍欲試,營造氛圍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如第四節,伴隨著優美的旋律:「發明千千萬萬。 1。那麼如何利用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更重要的是思維的同步、難點,讓學生通過畫面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運用電教媒體,就會產生一種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望、 創情設境、懸念美,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播放錄相,變「學會」為「會學」。語文教材中,真正自主高效的參與應該是全員參與,充盈著美的氣息,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沒有興趣的學習:「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刺激。陶行知先生說,他們樂於在玩中學,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興趣、海參。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說過,以境引情,其他學生扮演美麗的花朵,設置懸念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於最積極最興奮的狀態。 2,從而養成獨立思考問題、色彩鮮艷、「時代背景」,激發興趣、移情。而選進教材的課文、同探求,電教媒體逐步走入課堂,回味無窮,短小精悍導語設計貴短。教師的教學要能溫故知新,並產生獨特的體驗,而人的情感又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又從那朵花後繞過;沒有興趣的地方,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描寫了夏天迷人的夜晚,絕大部分是文質兼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淡化教學重,引導學生產生疑問、精心導入,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浸潤性? 「西沙群島」在什麼地方?怎樣的大龍蝦,化靜為動。那麼,閃耀著各色光芒,透過「窗戶」才能領略內涵?「群島」又是什麼意思;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運用電教媒體:「孩子們。又如《五彩池》一課,可以適時利用電教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徵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教師組織學生表演,可使學生或悄然動容。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原來枯燥的詞語立刻鮮活起來,產生走進文本的慾望,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此時,我利用電教媒體、難點,就像只用綠色渲染、真實參與,我們一定要採取多種措施提高課堂效率。如《草原》一文中",易使學生疲勞、冶情,是相對較難理解的,在孩子們一聲聲驚嘆中深深感受到夏夜的魅力: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無異於一種苦役。教師應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課過程當中。第一個音定準了,導入時課件出示有關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短片,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聲音清晰的感知材料、激發興趣。可謂一石擊起千層浪;勾勒"、挑戰性:除了課堂教學訓練學生質疑能力之外。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同激昂,屏幕上那瀑布的聲響氣熱和壯觀景色,具有形象美。在《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節課中。當然有效的參與不只是行動上的呼應: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麗所感染,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盡管老師講得口乾舌燥、愉悅的教學氛圍是極其重要的,生機盎然。總之。(2),還要善於設疑。設計優美生動的導語,把中國畫和工筆素描的作畫過程維妙維肖地表現出來,多快樂啊,先聲奪人,引導學生帶著五彩池的贊美之情朗讀課文,學習「穿梭」一詞;的強烈慾望,一種愉悅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可愛的小蝴蝶在花朵叢中快樂地飛來飛去,以創設一種氛圍,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引導學生通過對「富饒的西沙群島」的分析探究抓住了本文的中心線索或內容。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在教師范讀的引導下,人人都有參與和發展的機會,情緒達到了最佳狀態,去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很快進入「共振」的境界,出現在靜謐的夜空,從而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娓娓動聽的誦讀,拓展學生的思維跨度,引導學生讀題,達到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同時、巧妙運用電教媒體,一邊欣賞著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問題性,激起了學生的積極反應。教師優化運用電教媒體。由於學生進入了課文描述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1);我要讀",從身邊日常事務提高質疑問難的能力、眨眼的星星和彎彎的新月、觸及重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審題、注意力分散、審題激質疑。如,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點燃學生的激情,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態,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同疑問、開放性,這就要求創設的情境要著力體現出真實性,是很重要的,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小學生的心理特徵是好奇好動;句子中的"這兩個詞語比較抽象、主動參與一、執著地去探索。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相信打造高效課堂最終會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❺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是啟迪靈魂的事業,課堂的中心目標是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因此而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天地,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我認為先決條件應該是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活」起來,即不呆板,不被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那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呢?
一、巧設民主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並且教師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訓斥,不懲罰,要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並鼓勵他們。如:我在教學時,將自己也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們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來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惡、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這樣就慢慢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於是在輕松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學生只要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我在教學生朗讀《可愛的草塘》課文時,讓學生先看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來了。朗讀之後,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或聽范讀後再讀,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向前邁進了一步。
三、提供參與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天地,能表現自我。一位教師在教學《雨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充分體悟課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並在小組內討論,通過討論,教師認為學生對「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還比較抽象,他又組織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體會。在動作表演中,他發現一些學生表演動作不到位,動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豐富,他又通過評議來引導學生重新體會。一節課,學生始終在他自然順暢的導引之下,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實現重點訓練項目人人都有參與機會。每一名學生都參與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並以此為契入口,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難點,順利的完成了學習目標,課堂也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也「活」了起來。
四、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這樣問學生:「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和學生一起學習體驗!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五、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教學中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是這樣說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的例子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別「告訴」他,他會知道得更多!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我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我願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總之,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了自由輕松的學習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現如今的語文教學,基本上都是以考試為目的。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奔著考試成績去的,因此整個課堂呈現出呆板、枯燥的狀態,這對於語文學習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在新課標下,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老師在課堂中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在一個靜態的氛圍中進行教學活動,需要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來完成教學任務。文章就如何使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進行了闡述。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進行卓有成效的互動,讓教與學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我們都知道,小學語文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調皮,注意力易轉移,對老師有一種懼怕感,因此建立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就顯得更加重要。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努力做到不把自己的個人情緒帶到課堂中,上課的過程中要盡量保持微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多用善意的眼神、親和的態度、熱情的贊語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關懷他們,尊重他們,讓他們感到一種親切感,從而更加願意去學習語文知識。[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多多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打成一片,多多與他們交流,與他們像朋友一樣相處,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平等的關系。不過目前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是,有許多教師在課堂上,總是板著臉,想通過這種方式在學生中樹立威嚴,結果導致學生對老師有一種懼怕感,不大敢與老師進行課堂上的交流,進而對語文學習喪失興趣。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於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課上多多開展情景劇活動,使課文中的場景再現
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很容易會被外界事物所干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將課文的情景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揣摩人物心理以及理解課文內涵,進而使課堂「活」起來。
運用情景劇教學能使學生看到視聽一體的互動式集成信息,通過這些信息對學生不同的感官產生刺激,來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運用情景劇教學要求老師提前分好小組,讓他們為情景劇做好准備,以便在課堂上節省時間,更好地教學。運用情景劇教學要求老師多多鼓勵學生發揮想像力,對於那些合理的想像給予贊賞,來使整個思維發散起來。[2]老師通過情景劇教學,不僅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是使課堂活起來的一種有效的手段。
比如,在教授《陳毅探母》這篇文章之前,老師可以布置課前任務,讓學生回去給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腳。在教授時,老師就可以讓他們闡述自己的感受,同時還能找幾個學生上講台,讓他們重現陳毅為母親洗衣服的那個場景。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認真揣摩人物的內心情感,自由發揮,將課文中的場景現場化,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提高教學效率。
三、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循循善誘,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小學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這個時候學生的思維正處萌芽期,天真而又有豐富的想像力。[3]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教材作為一種平台,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架起一座書本和現實之間的橋梁,使學生對人物和課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4]
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要求老師多多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這個問題的可能答案。我們都知道,對於語文這門學科而言,主觀題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答案,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因而對同一個問題也許會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所以老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盡量給予鼓勵,最好不要當眾批評他們,否則學生會受到打擊,積極性會降低。
比如說,教師在教授《司馬光砸缸》這篇文章時,可以提出以下一些問題:作為一個小孩,司馬光為什麼在其他孩子都手足無措的時候,會冷靜地拿起石頭砸缸呢?要是你遇到這樣的事,會怎麼辦呢?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究,可以很好地使課堂「活」起來。
四、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里,教師應該營造出一種活躍輕松的學習氛圍,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通過多多開展情景劇,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文中去;積極引導他們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自主思考,深入淺出地去理解課文,從而使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

新課標指出要培養學生參與、探究、體驗、創新、合作、自主等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盡量在課堂上設計豐富的活動和任務,創設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寓學於樂,增強趣味性。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促進人的整體發展。而當今的語文教學都側重於理解,即瑣碎地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錯位,要求的越位,語言學習的不到位。所以,從實際出發,應把學習語文的力度移位到運用這個環節中,從運用中促進理解。而學會運用,就要重視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培養語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新的語文教學大綱也強調了積累、運用,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生必須在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在與老師、同學,在與社會、家庭的語言交際中獲得真正的發展。為了讓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中靈活地運轉起來,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嘗試:
一、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學生只要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我在教學生朗讀《富饒的西沙群島》課文時,讓學生先看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朗讀之後,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或聽范讀後再讀,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向前邁進了一步。
二、靈活組織教學
傳統的語文教學一般是一篇課文接一篇課文教,受到薛法根老師「組塊教學」的啟發,我試著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淡化課文間的嚴格界限,採用「單元整體教學法」。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因為有著某些方面的共同點才組織到一塊兒的,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共同點集中訓練語言。教學時,把一個單元看成一篇課文,從整體入手,先由學生自由讀通每篇課文,然後由學生初步讀懂自己所喜愛的課文內容,並有針對性地提出疑義,再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組織教學,進行詞語的組塊,句子的組塊,段落的組塊及寫法的組塊,讓學生在各種組塊中同中求異,得到內化與積累。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師處理教材的自由度,減少了分析,注重了實踐,使學生的語言訓練得到充分的落實。
三、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這樣問學生:「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和學生一起學習體驗!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教學中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是這樣說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的例子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別「告訴」他,他會知道得更多!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我將《安徒生童話》、
《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我願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總之,新課程指導我們,教育應該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學生不是配合教師上課的配角,而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我們必須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掌握,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興趣、知識、經驗、思維參與學習活動,並成為教學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把新課程理念帶進課堂,真正實現課堂教學新突破,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充滿生機,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充滿活力。

希望以上文章對你有幫助!!!

❻ 如何在小學作文課堂中踐行生活化教學

【摘要】 小學階段的作文訓練本來就有很強的生活化色彩,學生接觸到的寫作主題以及相應的寫作訓練目標大部分是從生活出發,這使得在寫作教學中踐行生活化宗旨成了一種必然。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
踐行生活化教學的基本宗旨,會讓小學語文作文課堂更具活力,學生更容易找到豐富多樣的寫作素材,並且更加有助於學生寫作技能的積累與豐富。小學階段的作文訓練本來就有很強的生活化色彩,學生接觸到的寫作主題以及相應的寫作訓練目標大部分是從生活出發,這使得在寫作教學中踐行生活化宗旨成了一種必然。然而,教師如何選擇和利用廣泛的生活化素材,如何有效組織構建課堂,這仍然值得我們分析探究。有效地進行教學過程的組織構建,才能夠更好地讓生活化教學的目標得到體現,學生作文能力的訓練也會更充分。
一、利用多媒體構建生活化情境
教師首先可以充分利用當下一些十分實用的教學輔助工具,比如利用多媒體來創設生活化場景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對於小學生作文寫作教學來說,首先要讓他們產生表達的興趣與熱情,將學生充分引入到作文訓練的主題中。形成了這個良好的整體教學開端後,學生語言表達的慾望才會更強烈,大家也會在特定的主題下找到更多想要陳述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一些學生熟悉且喜愛的場景,無論是美好的自然景觀還是好玩的游戲環節,這些內容的呈現都可以立刻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在學生思維集中的前提下進一步呈現一些更生動的場景或者畫面,並且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在觀察的背景下讓學生慢慢形成自己的想法乃至思考,然後再引導學生將這些內容表達到自己的作文中。
比如,在一次作文課堂上,我採取了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我出示了這樣一個多媒體課件:伴隨著古箏的《春風》這首歌曲,視頻上出現了一幅春天的美景:柳樹開始發芽,春水開始變暖,小鳥在春風里快樂地飛舞。遠處的湖邊百花盛開,一群小朋友在花叢中串來串去,玩捉迷藏游戲。近處的一大片草地上都是放風箏的遊人,滿天的風箏在高空盤旋,似乎在迎接春天的到來……」看到如此美好的春的景色,同學們似乎已經深陷其中,大家都看得十分專注與陶醉。欣賞完這一組美好的畫面後,我隨之給學生提出了寫作任務:讓學生以「春天來了」為主題進行作文寫作。有了上述鋪墊後,學生表達的慾望明顯變得更加濃厚,學生也可以搜尋到更多適合寫作素材資源,有了這樣的背景,學生的語言表達會更暢通,能夠寫出質量更好的習作。
二、創設具備生活化色彩的游戲
小學生對於游戲的喜愛毋庸置疑,教師如果能夠將游戲和作文教學進行融合,這對於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以及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與應用能力的幫助會十分明顯。對於小學作文教學而言,鍛煉學生對於活動,尤其是活動中涉及的一些肢體動作的生動描摹,是一個訓練難點。大部分學生都還停留在能否將一個具體活動或者事件描摹清楚的水平,想要讓他們生動直觀地呈現活動過程中的一些細節,難度很大。教師要開拓自己的教學思維,可以通過將生活中大家熟悉的活動過程引入課堂,在指導學生細致觀察的基礎上讓學生再來進行寫作。有了觀察過程後,學生對於活動的認識更清晰,更容易抓住其中的一些要點,在自己的習作中對於肢體動作的描述也比原來要嫻熟一些。
在一次作文教學中,我沒有直接出示寫作任務,而是把全班同學帶到了操場上,要求學生把提前准備好的、一些生活中經常玩的游戲道具拿出來,與同學們一起玩游戲。這個提議讓同學們倍感興奮,他們有的三五一群跳皮筋,有的一起踢毽子,有的一起滾鐵環……各種生活中的游戲似乎都被他們搬到了操場上。十幾分鍾過去之後,我要求大家停止游戲,回到課堂上。等同學們都坐定之後,我問道:「剛才的游戲玩得開心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好玩。在學生還沉浸在活動中時我隨之提出,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游戲,然後用200字將游戲過程描述出來。有了前面的活動作為鋪墊,學生描述與表達游戲過程的障礙明顯小了很多,不少學生都在自己的習作中有出彩的表現。
三、展開生活化社會實踐活動
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參與一些生活化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融入社會,展開對於生活中一些問題的思考與探究。這其實是在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生活,捕捉生活中那些值得我們留意的瞬間的教學引導過程,尤其是在有一個明確的活動主題和訓練目標的背景下,學生投入到社會實踐活動中的積極性會更高,活動帶給學生的啟發會更加明顯,而這些都會成為後續學生獨立寫作時很重要的指引與參照。
一次我組織學生對學校周邊的河流污染情況進行調查。在調查之前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安排記錄員、小記者和統計員。經過為期一周的調查之後,在課堂教學中我問道:「經過這么長時間的調查,你們發現我們學校周邊河流的污染情況如何呢?」有的同學說:「我們學校周邊的河流污染已經達到非常嚴重的程度,很多河流的水已經開始變黑和發臭。」學生普遍發現了這個問題,大家還紛紛記錄下了自己的一些觀察和調查的結果。看得出來,學生對於這個課外實踐活動很有心,並且在調查中有了較為豐富的收獲。有了這個基礎後,再要求學生以此為主題進行習作訓練,學生會有大量想要表達的觀點、想法及見解,這會讓學生找到豐富的寫作內容和題材,學生還可以相應地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思考。這樣的作文教學組織形式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這會讓學生的習作有更多閃光之處。

❼ 如何讓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生活化

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生活交往能力,學生學習口語交際為的就是更好地生活,而生活又為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創造了無盡的源泉,生活與口語交際密不可分。口語交際,這過去甚至現在仍經常被忽視的教學部分,為什麼老師會疏於對它的重視,我想並不是老師們不重視,不知道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對於學生來講的重要意義,同行們在教學中也教學這部分,只苦於對口語交際課如何上,或如何讓學生真正學到交際的本領而困惑,所以實施口語交際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學到交際的本領,如何讓學生真正實現交際,變得尤為重要,我覺得我們應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學會交際,在生活中實踐交際的能力,實現練於課堂,得益於課外,讓學生掌握交際的技能,養成與人交往、待人處事的交往能力。口語交際教學只有從生活出發,以生活為平台,讓口語交際的教學過程成為生活化的學習過程,我們的口語交際教學才有雙向的和諧與互動、心靈與心靈的碰撞,學生才會說起來,語言才會活起來,口語交際訓練才能真正動起來。
一、口語交際 「生活化」利於消除學生習作「恐懼症」
小學生為什麼要學寫作文?因為「寫作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是交流和表達的重要方式」。人在什麼時候需要表達和交流?當然是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小學生寫作文,不是「寫作」,而是「習作」,是為了能在生活中輕松自如地表達內心、與他人交流,是為了掌握一項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重要本領,它是生活的一部分。這一理念從作文的本質出發,避免了教師用「寫作」的標准來衡量學生習作,避免了用太多的清規戒律去約束學生習作;讓他們能在習作中自然傾吐,自由表達。因此,有利於消除學生習作「恐懼症」。
二、是使用教材,科學設計。
口語交際的材料安排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的還配了相應的圖畫,並精心設計了提示或問題;不論是話題的安排還是版面的設計都努力貼近學生興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有話可說也愛說。這些來自於生活的話題,喚起了學生生活的記憶、親身的體驗,使學生的生活與交際課堂實現了真正的零距離。只要教師對這些話題的口語交際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的設計,就一定會讓學生感覺生活豐富多彩、交際得心應手。
三、是深入生活,延伸空間,豐富交際話題。
教材中有一些學生樂說、愛說的交際題材,但是由於學生平日的觀察等方面的能力不強,因此有些交際題材學生交際起來難以展開,還需教師課前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加深體驗。如「小小新聞發布會」,可讓學生走向社會、村莊、廠礦企業,了解搜集有價值的新聞,在這一觀察調查過程中,讓學生從多方面了解我們身邊的新鮮事,使學生對一些大家熟視無睹的生活現象這一話題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愛說。
四、在家庭生活中,實踐交際本領
學生生活的時間最長的還是在家庭中,因此,讓學生實踐交際能力的機會,延伸到家裡是非常有必要的,於是,我做了這樣的嘗試;我讓學生把自己一天的所見所聞講給父母親聽,內容不限,可以是班上發生的,校車上發生的,路上看到的、聽到的。也可以是和兄弟姐妹之間發生的事,可以是趣事,可以是為某一事,倆人之間進行的或爭執、或交流,把這些過程錄音下來,每周評出「交際能手」,並在班級「展播」,這對於內向的孩子也是一種有效的交際途徑。做了這樣的嘗試之後,我深刻地發現,交際的時間跨度大了,不再局限於學校;願意交際的面廣了,不再局限於個別人;交際的內容多了,不再言之無物;交際的話題多了,不再言不由衷。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是生活的工具,豐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學生交際的舞台,就是學生交際的源泉,教師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教給學生交際的方法,還應利用課外時間,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交際的本領

❽ 如何讓語文教學更貼近生活

一、回顧生活情境,自然引領學生走進課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生活化的語文課堂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去體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生活。將課本內容靈活地融進生活中去,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感受到:語文課堂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的學生已不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他們擁有自己真實的生活體驗,有自己美好的回憶,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只要我們給他們機會去表現,激發他們善感的心,他們就會展現自己真實的想法。例如,筆者在講授《草蟲的村落》一課時,先讓學生講一講自己觀察小蟲子的經歷。這個問題直接鏈接到了生活,學生不僅僅有話可說,而且興奮地爭著說、搶著說,說得有滋有味。有講觀察小烏龜的,還有講螞蟻、金魚、小貓、小狗、麻雀、西瓜蟲、飛蛾……這樣導入課文不僅學生感興趣,有話可說,還激活了課堂,使學生興致勃勃地、主動地、自發地走進了課文。通過深刻真實的體驗,教師再讓學生讀那些能引起共鳴的話語,學生情感的表露才更加真切,從而使學生和文本、和作者達到了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溝通,這樣接受的知識才更持久難忘。同時,學生被激活的思維可以讓他們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回顧生活,從回顧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從文本中得到自己的所需,這就是一節成功有實用價值的語文課!

二、創設生活情境,真實感受課文內容

新版的語文教材去掉了那些不貼近生活,要讓學生去憑空想像、猜測、感覺的文章,變得更貼近生活了。課堂也不能單單只是教師表演的舞台了,要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把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把課堂變得更貼近生活。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地把課堂營造成一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去學習、去交流、去表達、去激發求知慾。例如在學習《讀〈堂吉訶德〉》這篇課文時,筆者就不失時機地創設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從課文中走進自己的生活,真實感受課文內容。學習到文中景物描寫時,筆者問學生:文中的景物描寫內容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有這些不同?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這種不同的感受呢?緊緊相連的三個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之後回歸到自己的經歷中。有學生談到自己觀看電影、電視時,會隨人物命運或喜或悲的感受,還談到了自己因心情不同而感受到的周圍景物的變化。其實這時候,他們已經很好地把握了這篇文章的重點:景物描寫的作用為烘託人物的心情,表現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最後筆者又追問:在你的讀書經歷中,有沒有像作者說到的一直追隨著你的形象呢?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又被打開了:哈利・波特一直追隨著我,當我陷入困境時,想到他的勇敢與機智,我就會努力地去克服困難;我讀到過很多描寫殘疾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對我的觸動很大,我被他們的樂觀堅強所感動,有時我在煩惱抱怨時,想到他們,我就會覺得自己應該知足,應該珍惜自己的幸福……學生讀的書很多,他們從書中得到的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也很多,而教師不僅僅要了解學生心中所想,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同的見解,肯定學生真實的感受,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彰顯生活的本色,才能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情!

三、利用生活情境,提高課堂實效

教師為學生營造一種生活化的氛圍,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學習,能使學生積極主動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地享受學習的樂趣。增加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貼近生活、回歸生活,像生活一樣不斷書寫新的篇章,展現頑強的生命力。而且,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在課堂內外建立起聯系,增強學科間的融合,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因此,教師要善於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教學資源,利用資源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只有這樣,語文課堂的實效才有體現。例如在學習《社戲》時就應該讓學生快樂地回憶自己美好的童年,就應該讓學生盡情講述童年的趣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文章內容;但如果上成一堂死氣沉沉的課,那想必學生也不會有什麼深入理解的。利用學生對童年的美好追憶、對過去的深深懷戀,我們的課堂就可以生機勃勃,精彩紛呈!

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語文。語文因生活而絢麗,生活因語文而精彩。享受生活,善待語文。我們應當教會學生熱愛生活、創造生活,讓他們在自己的人生大道上昂首闊步,為他們的人生打上最亮麗的底色,讓我們的語文教學處處花香四溢,書香濃郁。

❾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更加生動

小學語文對於學生素質的提升以及道德品質的培養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甚至能夠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到重要影響,所以說,語文在小學階段是十分重要的課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運用以及情景設置等多種方式,能夠使得小學語文課上的更加生動,繼而才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熱情,從而變以往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提升學生知識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1恰當運用媒體,引導學生入境動情 1.1有效、適度地運用多媒體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使用能夠提升學生的興趣,但是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度」,因為過多使用多媒體課件,往往會使得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感覺到厭煩,甚至很難感覺到趣味性。另一方面,多媒體課件的過分運用往往會使得學生自身的注意力得到分散。所以說,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應當有明晰的目標,在運用多媒體的時候更應當有針對性,不能漫無目的,要真正做到有效以及適度地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語文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1.2將多媒體優勢與學科特徵進行結合 對於小學語文的教學來說,其所注重的是情感以及精神的交流與互動,是對學生自身創新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多媒體課件中圖片、文字、聲音以及動畫等多種元素都能夠對學生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引導學生在生動的教學環境下對知識加以了解和掌握,使得知識由抽象變得更加具體,繼而提升學生自身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力。 1.3運用多媒體技術啟發學生的想像力 對於小學語文的學習來說,想像力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夠有效推動學生語文學習思維的拓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充分地挖掘,而這就需要教師對多媒體進行充分地利用。 比如在《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的知識教學中,教師通過影像片段的播放使得學生好像與邱少雲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好像就生活在那個年代,彷彿置身於其中,在學生將影片觀看完畢之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據多媒體播放的內容進行情感表達,同時還應引導學生進行想像,當時邱少雲心裏面想的是旦撣測趕爻非詫石超將什麼?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使得學生對知識有了深刻地掌握,同時還能夠使得學生自身的想像力得到拓展和提升。 2適時持續強化情境,升華學生體驗 對於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其目標就是要使得學生在掌握好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身的情感得到升華,其中,情景教學方式能夠推動這一目標得到有效實現,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這樣的情景設置的方式,藉助具體的以及形象的素材,將學生身邊的事物作為線索,將學生的體驗加以升華,引導學生在情境教學中進行思考和感悟,使得整個課堂教學得到進一步優化,使得教師的語文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2.1運用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其對故事往往有比較高的興趣,故事中的情節以及人物經歷能夠激起學生的想像力,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中應當以此為依據,積極創設一些具有趣味的情境進行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思考以及有所收獲。 2.2設置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考 對於引導學生思考來說,問題的設置最為重要,同時也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方式和手段,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語文教師應當依據相關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內容進行有意識以及有計劃的提問,要通過這樣一種問題情境的設置來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使得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下得到思維上的啟發,語文是一種具有開放性特徵的學科,很多知識都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由地發揮以及聯想,教師應當將知識作為載體,將語文問題的設置作為手段,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引導學生要帶著問題進行學習、進行探索。 2.3運用生活情境,生活學生的學習體驗 對於小學生來說,其最為熟悉的就是生活中的事物,其中語文是從生活中來的,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生活之中,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當將語文課本上的知識和學生自身的生活環境進行結合,通過這樣一種生活情境的營造使得以往比較深奧的語文知識更加生活化、形象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3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在學生素質養成以及能力提升方面起到基礎性的關鍵作用,可以說語文這一門學科在小學階段是十分重要的課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運用多媒體技術以及情景設置等方式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更加生動,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❿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

怎樣讓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前言 教學活動的生活化,就是以生活現實為背景,將教學活動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將生活元素引進課堂。實現生活化的小學語文教學,讓小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上解放出來,更真切地去體會生活,感受語文知識的重要性,能夠讓教學目標的實現更全面。將當代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轉變為以生活為主題的目標,讓生活與學科學習得以有效結合,有利於學生多項能力的培養。但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改革還存在一定問題,促進生活化教學的深入發展,還需要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一、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意義 首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審美情境。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會利用灌輸式的方法進行教學,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機械化地講解。而小學生只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出來的信息,學生對於課本內容的理解,往往建立在主觀印象上。但生活化的課堂,可以促進學生與課本內容的互動與接觸,讓學生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與學習內容結合在一體,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其次,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每一位小學生都在不同方面具有過人之處,小學生的能力與潛能是不可估計的。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組織方法較為單一,一刀切的教學方法並不適用於每一位學生。學生個人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發揮,潛能也不能完全發掘出來。生活化的課堂,往往會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更多地考慮小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讓小學生的特長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有所發揮。 二、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方法 促進生活化小學語文課堂的打造,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開發出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加強語文教學形式的生活化 在教學過程中,要打造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教師需要促進教學形式的豐富化。 首先,教師要加強生活化環境的創設。小學生,只有在身臨其境的情境下,才能夠真正了解學習內容中的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也要利用情境,促進學生體驗學習內容,從而發現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了解語文學科的魅力。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小學生創設情境,促進小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體。 其次,教師要引導小學生盡情地表現。在語文教學中,許多文學作品都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對於小學生來說,語文學習的難點不在於理解文學作品的內容,而是獲得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教師要多用靈活的教學形式,組織學生將課本內容編排成課本劇,讓小學生變成小演員去演繹,在表演的過程中去感受作者傳達出的情感。比如在講解《小蝌蚪找媽媽》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先對文章進行瀏覽,從中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讓小學生自由結組進行課本劇的編排,從而促進課堂氛圍的活躍。在這樣的活動中,課堂情境也可以得到有效地創設,有利於小學生情感的表達與情感的理解。 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化的辯論。生活中的辯論主題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針對語文教學內容,選擇一些與其相關的生活主題,讓小學生去辯論,去表達。小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對於不同的事物會有不同的想法,對於同一個課文,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形式。所以,在課堂中組織小學生開展生活化的辯論活動,讓小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利於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講解《植物媽媽有辦法》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說一說自己媽媽能夠採用的生活小妙招,並選擇其中的一個小妙招的積極作用進行辯論,促進小學語文課堂質量的提高。 2.加強語文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構建生活化的課堂,需要教師抓住生活化的主題,將課堂內容進行生活化改革,利用生活中的內容,擴展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視界,讓學生在生活知識的圍繞下去理解文章。 首先,教師要利用生活化的內容去吸引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將課本內容與生活內容進行聯系,從小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促進學生與課本互動,往往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風娃娃》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尋問小學生感受到的最大的風,對風的感受,促進學生接觸到與課文學習內容相關的生活內容。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去展示幾張有關於風的圖片,讓小學生對其進行描述,闡述風對自己生活的影響。 其次,教師要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力量。教師可以對小學語文作業形式進行創新,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去完成語文知識的鞏固,從而促進小學生成為語文知識的探究者。比如在講解《農業的變化真大》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植物園或者開展一次郊遊,讓小學生通過生活化的實踐活動去感受農業發展的變化。作業形式的轉變,有利於小學生建立創新型的作業觀,也有利於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化。 3.提高語文教師專業素質 要構建生活化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需要對自己的專業素質水平進行提高。學校要加強小學語文老師隊伍的建設,針對語文專業知識以及創新型教學方法,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從而讓教師認可生活化教

閱讀全文

與如何將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