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中考語文如何提升學生應變能力

中考語文如何提升學生應變能力

發布時間:2022-07-09 19:54:32

⑴ 如何培養考試作文的應變能力

考場如戰場,年復一年,語文教師和父母為了指導學生的作文備考絞盡腦汁,而命題專家們則為了保持試題的公平性,千方百計地避免命題形式、內容被猜中。因而,中高考作文命題的形式、內容經常翻新。這樣一來,考生要想中考高考作文得高分,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而應變能力的培養,則重在平時。要想學生在考場上游刃有餘,我們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 一、掌握基本功,不變應萬變任何一門學科,基本功十分重要。基本功扎實,就能夠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以不變應萬變,寫作也是如此。掌握作文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並且有一定的生活(材料)積累,在考場上才能應變自如。作文無論是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還是自命題作文,無論是材料作文,還是想像作文、話題作文,只是微觀上的變化。學生如果體裁、結構、語言方面等的基本功扎實,就會考場不慌。因為上述這些作文只是形式上的變化而已。猶如一個人,本身沒變,只是穿著不同罷了。我們不主張作文練習一味跟著上年高考作文的形式後面跑。如前些年,考話題作文,就一味寫話題作文。一旦高考題變為材料作文,許多學生反而手足無措。其實,在練話題作文時,不妨也練一練材料作文。實事求是地說,二者不僅無夷夏之別,反而是近親。話題作文可以說是寬泛的材料作文。只是材料作文在審題、體裁、取材等方面限制可能要嚴一些罷了。 二、變換立足點,成嶺或成峰 蘇軾詩雲:「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兩句詩頗有哲理性,不僅適用對自然景物的觀察描述,也適用於對其他事物的分析。考生平時應該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僅就寫作而言,同一則材料,我們可以隨機應變,從不同角度分析,用來證明不同的觀點。例如:「濫竽充數」這個故事,可以用來證明「不學無術有可能混一時,但不可能混一世」的觀點。也可以用來證明「『大鍋飯』要不得,大鍋飯會給沒有本領的人以可趁之機」的觀點。有些材料被人們視為「報廢材料」,然而,我們只要轉換一下角度,便會使材料「舊貌換新顏」,證明新觀點。就拿「孟母三遷」的故事來說吧,古往今來,不知多少人用以說明「環境影響人成長」的觀點。在人們眼中,可以算是老掉牙的材料了,但是,前幾年《光明日報》上的一篇文章活用了這則材料,令人耳目一新。作者用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對問題孩子,只要耐心教育,最終也會轉化成好孩子,甚至成就天才。 下一頁>>>

⑵ 備戰中考,初三學生提升語文成績,需要怎麼樣加強積累呢

初三學生要學好語文,就必須養成善於積累的習慣,凡是有疑惑的、把握不準的,都應當全面積累。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並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初三學生提升語文成績,需要從這四方面加強積累。

初中生有了良好的語文知識積累習慣,才能為學好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學好語文的關鍵。

⑶ 論初中語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是其語文思維能力的基礎,積極思維的前提條件是營造良好的思維環境,對學生的培養也必須貫穿在這一過程中,並力爭讓學生理解語文的思維方法。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展開探討。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生的主體活動,給學生充分的思維訓練、技能訓練和展示自我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產生與發展的過程,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表演、表現自己,變學生被動為主動,變接受者為參與者,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課堂上的角色定位,採取民主、寬容、理解的態度,支持學生發表不同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參與。對於學生的回答,我們應當學會傾聽,學會傾聽,可以幫助教師抓住啟迪學生思維的契機,引導學生的思維走進一個體驗、探究、發展的世界。老師不能怕學生回答不對,應多給學生鼓勵,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以確保,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必然能得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只有興趣為前提,大腦才能處於極度的興奮之中,才能更好地挖掘人的思維潛能。因此,我們要重視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參加知識的獲取過程。我認為激發學生興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精心設計導入
上課伊始,教師要實施導學,將學生散放的心吸引到課堂學習目標上來。成功的導入,能夠使學生盡快進入愉悅的情緒狀態,激活學生的思維,為教學過程創造最佳的時機。課堂上導入的方法有很多,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導入方法,如故事導入、歌曲導入、實物導入、圖片導入等等。比如,我在《怎樣寫好細節描寫》的作文課上是這樣導入的:東晉畫家顧愷之為裴楷畫像。裴楷臉上有三根又長又黑並且還很粗的毫毛,一般畫家為他畫像時,誰也不曾畫上。顧愷之則不然,他不但畫上了這三根毫毛,而且畫得異常突出,使裴楷粗獷豪爽的神情躍然紙上。裴楷臉上的那三根毫毛是別人所沒有的。顧愷之正是抓住對象形體上的特點,畫出了人物的神態、性格.這恰恰是他繪畫的高明之處。這種畫法實質上就是抓住典型細節描繪人物。寫作也是這個道理,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這樣自然的引入課題,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單一的教學形式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師應多動腦筋使教學形式多樣化,讓學生感到每節語文課都有新鮮感。比如,自讀課可以讓學生扮演老師的角色,讓學生提前備課,然後安排一名學生講課,這樣既開發了學生的思維潛能,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還可以開展競賽的形式。如:朗讀比賽、演講比賽、故事大賽、知識競賽等,獲勝的同學給予獎勵。語文學科體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特點,比其他學科更有利於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教師要有「大語文」的意識,多想辦法,豐富課堂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多媒體的使用
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時代已經過去,觀在已經進入網路時代,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網路資源的優勢進行教學,依據教學內容,藉助幻燈、錄音、錄像、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音樂、影視、圖片等藝術資料,創造一個寬松、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不僅可以豐富和深化教學內容,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引發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在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的奧秘」這節課中,我利用電腦下載了許多月球的圖片讓學生看,還給學生播放《水調歌頭》的多媒體視頻文件,讓學生輕松愉悅的掌握了月球知識並積累了許多關於月亮的古詩詞。
4.學會賞識教育
賞識是興趣的最佳養料。老師對每個大膽的質疑,每個新穎的發現大加贊賞,對學生思維、語言的獨特性給予熱情的肯定,盡量讓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因得到老師的肯定,往往會情緒高漲,興趣盎然,這樣會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大大增強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宋代大學者朱熹曾說過:「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教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這些都有力地說明了「疑」的重要性。而實際上很多老師剝奪了學生質疑問難的權利,只是老師把一個問題又一個問題拋向學生。久而久之,學生缺乏自主探究意識,更不用說創新意識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質疑問難,要努力培養學生敢於提出問題,會提問題,提出與他人不同的新問題的能力。如開始學生質疑往往只能在文章字詞的表面,這時教師要引導他們把文章的前後文、不同段落聯系起來思考,提出一些深層次的疑問,然後,再拓開思路,要求把課外閱讀、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思考,步步引導,最後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分析,並根據自己的見解進行有創意的發言和敘述。因此,教師要把學生的質疑問難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和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課內必須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質疑,無論在講課

⑷ 怎樣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

其實,一個人的隨機應變的能力,跟情商,知識,閱歷,經驗,思維能力,都有一定的關系。

1 善於觀察


想要讓自己快速反應,首先要培養自己善於觀察的能力。包括對身邊環境的敏銳觀察力,對人的情緒的觀察力,以及對對方需求的觀察力。


2 冷靜分析,平和應對


遇到突發情況,最不能要的就是慌亂和急躁,深呼吸,強迫自己的冷靜下來。


盡量心態平和地找出問題的原因,以及可能會產生的後果。冷靜平和,這樣才會有一個好的判斷力,才能迅速想出應對的方法。


3 培養自己快速反應,思考的能力


多做一些快速聯想的練習,比如,通過某個東西快速想到另外一個東西。


經常對一件剛發生的事情,快速說出自己的三個觀點。平時多參加一些有挑戰性的活動和游戲。


4 做好預案


平時做事的時候,要對一些可能發生的事情,提前想好應對方法,如果發生了怎麼樣,即使這件事情發生的概率都很低,也要讓自己有所防範,這樣等到事情發生的時候,你才能更加從容不迫,快速應對。


5 多經歷,多迎接挑戰


經歷的多了,對於很多事情有了經驗,到了後面就自然條件反射般的快速反應出來了。


6 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識領域


平時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相關知識面,讓你的腦子里有東西可以說,有東西可以用。


7 擴大自己的社交范圍


不要讓自己一直呆在一個固有的小圈子裡,多參加一些社團,多參加一些活動,多交一些各行各業的新朋友。


這樣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而經過多次的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的應變能力也會不斷得到提升。


8 練習說話的技巧


在公眾場合有機會就多發言, 鍛煉自己,剛開始可以說的簡短一些,等到你能力提升的時候,可以嘗試說更多的話,說話會帶動你的思考。


說話前一定要先快速的理清思路,然後再去表達,遇到問題,心理要有一個底稿,這樣才不至於讓自己的思想跑偏。

⑸ 初三學生中考語文要想取得高分,需要怎麼樣進行學習呢

中考語文取得高分,需要掌握學習方法,關鍵一步是明白怎麼學

語文是基礎學科,語文學習成績怎麼樣,往往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學習語文不僅僅是背文識字,還涉及到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知識內涵、創造思維、審美修養等的學習。初三學生即將進入復習沖刺階段,認真地回顧和思索一下自己以往的語文學習情況,掌握中考語文得高分的方法。

學習語文靠的是日積月累和逐漸的積淀,每天固定地拿出一些時間進行閱讀和寫作十分重要,漸漸的,文化底蘊就會越來越深。

⑹ 如何提高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

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活動。對它的作用不可輕估。人的天性對思維能力具有影響力,但後天的教育與訓練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更大、更深。許多研究成果表明,後天環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個新人。 思維能力的訓練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只要能實際訓練中把握住思維品質,進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順利地卓有成效地堅持下去。思維並非神秘之物,盡管看不見,摸不著,來無影,去無蹤,但它卻是實實在在,有特點、有品質的普遍心理現象。 (1) 推陳出新訓練法 當看到、聽到或者接觸到一件事情、一種事物時,應當盡可能賦予它們的新的性質,擺脫舊有方法束縛,運用新觀點、新方法、新結論,反映出獨創性,按照這個思路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訓練,往往能收到推陳出新的結果。 (2) 聚合抽象訓練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對象依據一定的標准「聚合」起來,顯示出它們的共性和本質,這能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這個訓練方法首先要對感知材料形成總體輪廓認識,從感覺上發現十分突出的特點;其次要從感覺到共性問題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進而抽象出本質特徵;再次,要對抽象出來的事物本質進行概括性描述,最後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理性成果。 (3) 循序漸進訓練法 這個訓練法對學生的思維很有裨益,能增強領導者的分析思維能力和預見能力,能夠保證領導者事先對某個設想進行嚴密的思考,在思維上藉助於邏輯推理的形式,把結果推導出來。 (4) 生疑提問訓練法 此訓練法是對事物或過去一直被人認為是正確的東西或某種固定的思考模式敢於並且善於或提出新觀點和新建議,並能運用各種證據,證明新結論的正確性。這也標志著一個學生創新能力的高低。訓練方法是:首先,每當觀察到一件事物或現象時,無論是初次還是多次接觸,都要問「為什麼」,並且養成習慣;其次,每當遇到工作中的問題時,盡可能地尋求自身運動的規律性,或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變換觀察同一問題,以免被知覺假象所迷惑。 (5) 集思廣益訓練法 此訓練法是一個組織起來的團體中,藉助思維大家彼此交流,集中眾多人的集體智慧,廣泛吸收有益意見,從而達到思維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於研究成果的形成,還具有潛在的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為,當一些富個性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由於各人的起點、觀察問題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問題的水平的不同,產生種種不同觀點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比較、對照、切磋,這之間就會有意無意地學習到對方思考問題的方法,從而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改進。 提高應變能力 應變能力是當代人應當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在當今社會中,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面對比過去成倍增長的信息,如何迅速地分析這些信息,是人們把握時代脈搏、跟上時代潮流的關鍵。它需要我們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人們所面臨的變化和壓力與日俱增,每個人都可能面臨擇業,下崗等方面的困擾。努力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對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況是很有幫助的。 我們每個人的應變能力可能不盡相同,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可能有先天的因素,如多血質的人比粘液質的人應變能力高些。也可能有先天的因素,如長期從事緊張工作的人比工作安逸的人應變能力高些。因此應變能力也是可能通過某種方法加以培養的。 對於應變能力高的人,要正確地選擇職業,將自己的能力服務於社會;而對於應變能力低的人,在注意選擇適合自己職業的同時,還要努力進行應變能力的培養。下面,我們就從選擇和培養兩個方面談談這個問題。 人在選擇職業和進行人生的其他選擇時,除了考慮客觀條件和個人的興趣外,還應做到「知已知彼」,考慮一下自己的應變能力是否適合於進行這樣的選擇。一般來講,應變能力高的人可以選擇需要靈活反應的工作,如運動員、推銷員、調度員等等。這些工作需要人們在外界環境或條件有較大變化時,具有良好的調節能力。相反,應變能力低的人可心選擇一些要求持久、細致的工作,如氣象、財會、精密儀器等。在這些工作中,外界環境或條件的變化不是很大,對人們應變能力的要求也相對低些。 當然,應變能力還是可以通過實踐來逐步和提高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多參加富有挑戰性的活動 在實踐活動中,我們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實際的困難,努力去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的過程,就是增強人的應變能力的過程。 擴大個人的交往范圍 無論家庭、學校還是小團體,都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在這些相對較小的范圍內,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需要應變能力才能解決的問題。因此,只有首先學會應變各種各樣的人,才能推而廣之,應付各種復雜環境。只有提高自己在較小范圍內的應變能力,才能推而廣之,應付更為復雜的社會問題。實際上,擴大自己的變化范圍,也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 加強自身的修養 應變能力高的人往往能夠在復雜的環境中沉著應戰,而不是緊張和莽撞從事。在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遇事沒著冷靜,學會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我鼓勵,有助於培養良好的應變能力。 注意改變不良的習慣和惰性 假如我們遇事總是遲疑不決、優柔寡斷,就要主動地鍛煉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迅速作出決。假如我們總是因循守舊,半途而廢,那就要從小事做起,努力控制自己,不達目標不罷休。只要下決心鍛煉,人的應變能力是會不斷增強的

⑺ 如何培養中考語文滿分學生

這里發多了有限制。你告訴我你的郵箱,記敘文閱讀題我發給你。祝你考上重點高中!

怎樣快速提高初三語文成績
首先,你得明白,中考語文難度並不高,所以,10個月時間來改變足矣。
1.你得背,這是必過鬼門關。其實,要是把背東西看成負擔的話,那你大概也學不好的了,我背東西的時候,都是字字看,字字推,覺得它好,就拍案叫好!然後就記住了。那次看「本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一看就喜歡得出奇,就「過目不忘」。也不是說這有什麼了不起,只是想提醒各位想提高語文成績的人,體驗語文學習的過程,這一點很重要。怎麼背的問題,網上一大堆方法,你「擇其善者而從之」吧。我就不詳講了。
2.基礎部分對於一個正常的中國人來說,做到不丟分是很容易的。至少我就很少丟分,幾乎不丟分。如果想考好,從搞定基礎部分開始。所以,每次復習的時候,我都會先看課後生字詞。而病句就靠語感和方法,仿句靠積累。至於一些拓展性的東西,強背下來你也用不了,所以,建議你每天看看課外書,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習慣。我從沒有很集中地學習語文,但是我的語文成績在年級數一數二,壟斷第一。(不是炫耀)如果問有什麼方法的話,那我只能說是每天只讀十五分鍾的習慣。信不信由你,試試吧,我就是試驗品。
3.其實閱讀對於能力的提高作用是很大的。我總是「怨」自己的答案跟老師的答案或者說是標准答案相似程度太高了,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做到的。其實,我覺很有可能就是閱讀,不斷地讀書給我帶來的好書。你得明白,語文絕不是《語文》,這二者不等同。語文是一個大世界!所以,享受其中。
4.作文應該是很多的頭痛的問題吧。其實我覺得寫好一篇高分作文並不難!你要明白,考場作文不是文學作品,講究沒那麼多,也沒有人會願意花那麼多時間來看。而閱卷老師朱筆一批,那就是決定前程的分數呀。(那麼有志於走文學道路的人除外)有人會怕,沒有必要。要寫好考場作文:
a。買本滿分作文,把它當成你的最愛來讀。這樣潛移默化地學習到那些精髓。
b。學著寫,如果有必要,你可以背下來,但千千萬不要套作!否則你的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信我一句,我有切身體驗。對於中學生來說,仿好就不錯了!你記住這句話,等你能力進步之後,再嘗試獨樹一幟。
c。對於新文體之類的滿分作分,我個人不太認可。因為我覺得那就是倒不出貨來,那就是無話可說。就好像嘩然取寵。不過,你把握一個原則:寫作文恨與戰友同。哈哈~我就是這樣,從不寫別人有一樣的思路的作文。
其它的細節,你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補充一點:想要快速提高,那最好的途徑就是培養興趣。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你可以試著去誇獎語文,甚至於去誇獎你的語文老師。我覺得會有所幫助的,因為想要持續進步,你就得給自己一個持續的動力。
以上就是框架,具體做法就得看你了。

中考閱讀題答題技巧
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

1. 文章體裁?此文是一篇 。
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 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 找主題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4. 文章內容?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答: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6. 劃分層次?
(1) 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 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 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 總分總(掐頭去尾)
7. 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時間(5)地點(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8. 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 填寫讀書卡片。
按各項要求上原文尋找,再填寫。注意原文的標題、作者、出版社等項(有時在括弧內)。
10. 記敘順序及作用?
(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 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敘(略)
11. 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
註: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12. 寫作手法及作用?
(1) 擬人手法
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 誇張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象徵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 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 襯托(側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諷刺手法
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 欲揚先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後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3. 修辭方法及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2) 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 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
(5) 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 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 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註: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14. 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含義?
抓住關鍵詞,分析它的特點及含義,聯繫上下文再解釋。
16. 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
(2) 開啟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啟下(過渡)
(4) 為後文作鋪墊
17. 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18. 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9. 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20.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種類:
(1)肖像描寫(2)外貌描寫(3)神態描寫(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7)心理描寫(8)景物描寫
(9)場景描寫(10)環境描寫(11)細節描寫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21.散文特點?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種類?
(1)敘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說種類?
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
24.小說三要素?
人物、環境、情節
25.環境的種類及作用?
(1)自然環境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襯託人物的心情。
(2)社會環境
交代事件發生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徵,襯託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揭示文章主題。
26.情節由哪幾部分構成?
(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
27.續寫小說結尾。
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議論文閱讀技巧
一論點(證明什麼)
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句子。論點一般是用判斷句的形式表達的。
1. 中心論點 1個(統帥分論點)
⑴明確:
分論點 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
①從位置上找:Ⅰ標題;Ⅱ開篇;Ⅲ中間;Ⅳ結尾。
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2.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二論據(用什麼證明)
⑴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
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
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三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 事實論據 記敘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 道理論據 議論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④喻證法 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
① 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
③聯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議論文的結構
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類型
①並列式:Ⅰ總分總;Ⅱ總分;Ⅲ分總。
②遞進式。
五議論文的語言
⑴嚴密(修飾性、限制性的語言的運用);
⑵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⑶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
⑷句序(關聯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系)。
六駁論文的閱讀
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麼?
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論據;
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麼?
中考說明文閱讀指導
一、掌握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一)、把握說明對象,分清說明對象是事物還是事理。
明確被說明事物的特徵: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標志。
(二)、為了說明事物特徵或說明事理,需要採用恰當的
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類別: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
2.下定義:使讀者對概念有確切的了解。
3.作比較:用人們熟知的與所要說明的事物作比較,從而突出被說明事物的特徵。
4.舉例子:可使讀者對說明對象的特徵獲得具體認識。
5.打比方:可達到形象地說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數字:可以准確地說明事物。
7.配圖表: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地理解被說明的事物。
8.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
(三)、說明要有順序: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程序順序是時間順序的一種)、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文的順序,根據說明的目的和對象,可以以一種順序為主,兼用其他順序。
(四)、說明文的閱讀還要注意結構。
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概說)——分(具體)」式、「總——分——總」式、「分——總」式、並列式、遞進式等。
(五)、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
准確性和多樣性、靈活性並不矛盾,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由於說明對象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練、或詳盡;或平易朴實,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一格

全國各省市中考記敘文閱讀集錦
一、閱讀《又臨黃河岸》,完成第13—15題。(共13分)
又臨黃河岸
高纓
①不知為什麼,每當我看到黃河,眼中常滲出熱淚。
②大約是少年時候的記憶老盤旋在我心裡吧!那時,日寇的鐵蹄踐踏著中華大地,俯沖的敵機,飛落的炮彈,爬滿火車頂的難民……我被大人們塞進悶死人的車廂,暗夜中逃過黃河。在渭水之濱的山村裡,我捏緊小拳頭,眼裡閃著淚星兒,跟流亡的大學生們學唱那首悲憤的歌:「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
③直到建國後,我才第二次看見黃河。火車北上,歡騰地駛過新生的中原。當列車員告訴乘客們,火車就要跨過偉大的黃河的時候,我急忙把前額貼在車窗上,看浩盪的濁流沉著而有力地漫過大地。一瞬間,我的眼睛潤濕了,我胸中湧出了那首崇高的歌:「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④大前年的秋天,我去訪問呼和浩特。好友邀我一道去登大青山。汽車盤旋而上,窗外掠過如花的紅葉和挺秀的白樺林。一路上,好友給我說了好些抗日戰爭時期蒙、漢人民並肩戰斗的故事,那昔日的廝殺聲和馬蹄聲,猶在耳邊。車停在山巔,他遙指蒼莽的土默特平川,深情地說:「看,黃河!」可不,遠處不就是我久違的黃河嗎?像一根不見首尾的絲帶,雲中而來,霧中而去,千回萬轉,把我的無盡思緒纏入過去,引向未來。
⑤去年夏天,我又臨黃河岸。不是在北方,而是在四川的若爾蓋大草原。
⑥誰都知道,四川省屬於長江流域。可粗心的人們不曾留意,這巴山蜀水,卻也屬黃河的版圖。黃河,這萬水之父,來自巴顏喀拉山,奔過青海高地,急轉直下,輕輕地、輕輕地擦過川西北的邊緣。
⑦我來到若爾蓋的轄曼牧場,一下車,就央告牧場的同志,快帶我去看看黃河。於是備馬置鞍,牧場的副場長求吉同志,熱心地伴我同行。
⑧馬蹄濺濺,踩過一條小溪。前面是一大片數千畝的人工草場,種植著披鹼草、燕麥和紫花苜蓿。求吉告訴我,眼下這寂靜的草原,也曾有過一番沸騰的景象:為建設美好家園所激奮的牧民們,用拖拉機的隊列翻起了亘古沉睡的處女地,播下優良草種,造就了這草原上的草原。正是由於近年來他們狠抓草原建設,牲畜才擺脫了靠天吃草、夏足冬欠的困窘,更快地繁衍起來。
⑨看四處,牧草高及馬胸,繁花美似彩氈。這是草原牧民用辛勤的汗水描繪出來的美景。肥美的牧草,讓馬兒走到這里,也只戀著埋頭吃草,卻把我們擱在馬鞍上。我想著心中的黃河,於是揚起馬鞭,馬兒躍過溝渠,直奔一帶淺山。
⑩求吉先登上山頭,他翻身下馬,歡叫著對我招手:「快,快來看!」
⑾啊,黃河,我又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你!
⑿千里草原上,從天地相接的遠方,迂迴曲折,慢慢悠悠地走來了黃河。沒有奔騰的激浪,沒有嘯叫的怒濤,安詳、舒展而從容不迫。這里河面不過百十來米,兩岸像刀削般整齊;那深沉的河水,呈現著淡淡的綠色,清晰地映出白雲的影子。黃河,似乎在沉思,在暫時地歇息,在默默地積蓄力量,在期待著明天的奔騰……
⒀是這樣的嗎?黃河!此時此地,你多像我們中華民族的今天。我們黃河的子孫們,經歷了多少苦難和歡欣,黑暗和光明,失敗和勝利……空前浩劫的十年,把我們民族的元氣幾乎耗盡,留下了貧窮、迷惑、創傷和艱辛。哀嘆嗎?不!那是弱者的聲音。我們需要的是智慧的目光,是積淀的力量,是航機起飛前的滑行,是健將跳高前的一頓……正如這黃河的沉思、歇息、積蓄和期待!
⒁沿著黃河岸,我和求吉並轡而行。黃河在草原上流,也在我的心上流著。這沉著而有力的洪流,沖去我胸中的痛苦和哀傷。我不由得昂奮而自豪了。啊,我們偉大的、多難卻不敗的中華民族呀,縱然是身負貧窮落後的重荷,縱然是一步一個艱辛,但卻更加緊密地團結著,凝聚著無盡的力量,堅韌頑強地向著光明、富足,向著最美好的未來走去!
⒂哦,我眼中又滲出了熱淚。我心中顫動著昔日和今日的頌歌:啊,黃河,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偉大堅強! (選自《改革開放30年散文選》,有刪改)
13.文中寫了作者的三次流淚,表達了不同的情感。閱讀文章,填寫表格。(4分)
地點 流淚原因 內心情感
第一次 山村裡 ① 悲憤痛苦
第二次 火車上 想到祖國獲得新生 ②
第三次 黃河岸 ③ ④
14.第⑨段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承接了上文所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了下文所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15.文章中有許多句子寫得很精彩,請你從文中自選一句,作簡要賞析。(不超過150個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 年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
參考答案: 13.答案示例:
①想到國土遭到日寇踐踏(人民顛沛流離)②興奮激動③想到歷經磨難的祖國正走向美好未來④昂奮自豪
14.答案:①草原建設取得的可喜成果②看到黃河的情景
15.答案示例:
(黃河)像一根不見首尾的絲帶,雲中而來,霧中而去,千回萬轉,把我的無盡思緒纏入過去,引向未來。」作者把黃河比作「不見首尾的絲帶」,形象地寫出了黃河蜿蜒綿長的流動之形;又用「纏」和「引」將黃河「雲中而來,霧中而去,千回萬轉」之態與對往昔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暢想巧妙地結合,表達出作者的無限感慨
二 閱讀下面選文,然後回答12-18題。(23分)
迷霧燈塔之光
【英】拉夫特里•芭芭拉 龐啟帆譯
(1)科林慢騰騰地從學校往家走。不遠處是一個坐落在山上的愛爾蘭小漁村,他的家就在那裡。今天是聖誕節的前一天,但科林一點也感覺不到聖誕的氣氛,也許是因為沒有下雪。但科林知道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使他產生了這種感覺,這是一個他甚至不敢去想的原因。
(2)他看著遠處灰色的大海,地平線上一艘船的影子也沒有。七天前他的父親出海捕魚,至今沒有回來。
(3)「我會從設德蘭群島帶一條牧羊犬來給你。」科林的父親在出海的那天早上這樣對兒子說,「在聖誕節前你就會得到它,我保證。」
(4)但現在已經是聖誕節前夜。科林朝山上的燈塔看去,一場暴風雨已摧毀燈塔的電線。明亮的燈塔之光已經熄滅。七天了,沒有燈光指引他的父親的漁船。
(5)科林推開家門。「科林,我們需要泥炭來生火。」科林一進門,母親就對他說,「家裡的泥炭已經燒完,並且快到點亮聖誕蠟燭的時間了。」
(6)「我不太關心點亮蠟燭的事,媽媽。」科林回答母親。「是,我也不想關心。」母親答道,「但是每一個愛爾蘭人在平安夜都會點亮蠟燭,即使在最傷心的時候。我知道現在家裡充滿了悲傷,但明亮的蠟燭表示我們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開。去吧,孩子。我有兩根蠟燭,我們一人一根。如果你撿一些泥炭回來,我們待會兒就做晚飯。」科林點點頭,走出了家門。
(7)他牽著馱泥炭的驢子來到山上。誰會關心一根蠟燭?他看著燈塔說:「什麼時候才能重新點亮燈光,指引漁船回家?」驢子搖搖頭,悲傷地叫了幾聲,似乎它能聽懂科林的話。
(8)科林凝望燈塔,嘆了一口氣。忽然,他的腦袋靈光一閃。「對,就這樣。」他狂喜著向山頂跑去。到達燈塔,科林使勁地敲門。
(9)看守人達非先生打開門,「你來干什麼,年輕人?你嚇了我一大跳。要知道,平安夜就要降臨了。」
(10)「達非先生,」科林喘著氣說道,「您以前是如何讓燈塔亮起來的?」
(11)「嗯,用電池,但它們現在已經沒有電了。孩子。新年後才有新電池。」
(12)「不,我的意思是,在使用電池這種東西之前,如何點亮燈塔?」
(13)「用汽油燈。這盞燈現在放在地下室里。但我們現在沒有汽油,孩子。」
(14)「用煤油行嗎?」科林屏住呼吸問。「我想可以,」達非先生若有所思地說,「但是,我們最好不要採用這種愚蠢的方法。在這個村莊你不會找到一丁點多餘的煤油。今年大家都沒什麼錢……」
(15)達非先生還沒說完,科林已經跑出很遠。回到家裡,科林從廚房裡拿了幾個桶,然後又跑出了家門。
(16)這時,幾乎每一家都已經點亮了蠟燭。在平安夜,一盞燭光意味著一個陌生人會受到歡迎,無論他要求什麼,都會得到滿足。科林加快腳步,飛奔到第一間亮著燭光的房子前。
(17)「你可以從你的煤油燈里分給我半杯煤油嗎?」他問。科林去了每一間有燭光從窗口透出的房子。
(18)在一小時內,他討到了兩桶煤油。他費力地把兩桶煤油提到了燈塔門前,然後又使勁地敲門。(19)看到煤油,達非先生非常驚訝,但是他搖著頭說道:「這點煤油最多能讓燈塔的燈燃燒一個
小時。」
(20)「我會帶跟多煤油來,時間還早呢!」話沒說完,科林又向山下飛奔。
(21)三個多小時後,科林已經收集了五桶煤油。在他往山上運送第六桶煤油的時候,燈塔上突然亮起了火光。火光迅速在整個山谷擴散開來。同時,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臟處延伸,彷彿在召喚者迷航的人回家。達非先生重新點亮了燈塔上的燈!
(22)科林回到家時已經很晚了。他母親從火爐旁的椅子上跳起來:「科林,你去哪裡了?你沒吃晚飯。也沒點亮你的蠟燭!」
(23)「哦,媽媽。我已經點亮了一根蠟燭,並且是一根大蠟燭!這是一個秘密,我還不能告訴你。但它的確是一根很大的蠟燭。」
(24)那晚,科林睡得很香,夢里有蠟燭亮著。突然,一聲驚叫吵醒了他。「船!船回來了!」
(25)然後,科林聽到了:「燈光!他們說是燈光,燈塔上的燈光。他們其實只在十英里外,船在迷霧中迷失了方向。燈塔上的燈光讓他們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26)曙光從窗口射進來。科林躥到窗口,他的母親和鄰居正沖向碼頭。是真的!在灰色的海面上,他父親的雙桅帆船正徐徐駛進碼頭。
(27)科林跑出家門,也向碼頭飛奔。他感到一股潮濕的風吹在臉上,就要下雪了。這才是真正的聖誕節早晨。
12.選文標題「迷霧燈塔之光」中的「光」有什麼含義?(4分)

13.請你分析選文第①段中加點詞語「慢騰騰」的表達效果。(3分)

14.為什麼「每一個愛爾蘭人在平安夜都會點亮蠟燭」?請結合選文回答。(3分)

15.為重新點亮燈塔,科林做了那些事?(3分)

16.請結合選文內容,賞析下面的句子。(3分)
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臟處延伸,彷彿在召喚者迷航的人回家

17.閱讀選文後,請簡要概括科林是一個怎樣的男孩?(至少答出三點)(3分)

18.選文最後一段在內容上和結構上有什麼作用?(4分)

(2009年沈陽市)
參考答案:12.燈塔再次亮起的火光,也指人的愛心、真情所閃爍的人性之光。
13.寫出了科林心事重重,或答但有父親。
14.「明亮的蠟燭表示我們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開」,或答「在平安夜,一盞燭光意味著一個陌生人後受到歡迎」。
15.詢問達非重新點亮燈塔的方法;得到答案後,挨家挨戶收集煤油;不斷地向燈塔運送煤油;
16.這句話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或答環境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火光照向大海的深處,給大海上迷航的船隻指明方向。
17.聰明、懂事、能幹、有主見、做事執著、果斷、關心親人、愛父親。
18. 結構上,照應開頭;內容上深化中心,表達了科林通過自己的努力,並在大家的幫助下,終於迎回父親的喜悅、興奮之情。
......
還有好多,你告訴我郵箱,我給你發到你的郵箱里。

⑻ 如何有效提高語文能力

提高語文能力的一個有效徑
——淺談說話能力的訓練及檢測

說話是人們交流思想的一種主要形式,說話能力是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初中階段要「繼續培養聽說讀寫的良好習慣」,「能用普通話發言和交談」;高中階段要「進一步提高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說話能力」。《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也指出,「聽說能力在現代生活中日益需要,也應加強訓練」。兩套大綱對說話能力都作了明確要求,在沖破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和檢測說話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本文試圖對說話訓練的有關問題作些探討,以期有助於中學階段說話能力訓練的開展。
一、 說話訓練的目的和任務
說話訓練能促進思維發展、提高語文能力。從現代語文能力結構看,聽、說、讀、寫這四種能力相互聯系,互相促進,四頭並舉,不可偏廢。葉聖陶先生說:「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都有兩方面的本領要學習,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領,聽別人說的話,讀別人寫的東西;另一方面是表達的本領,說給別人聽,寫給別人看。」
語文能力系統由聽、說、讀、寫四要素綜合而成。這四要素並不是像玩具積木一樣隨意的堆砌或湊合,它們是所以能「綜合」,是因為有關鍵性的因素——思維在起作用。思維能力在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中居於基礎地位,如果說聽、讀、看是輸入信息,說與寫是輸出信息,那麼思維就是控制它們出入的中心樞紐。心理實驗表明,「說」的思維效率是最高的。語言學告訴我們:「演員又說出聲來的語言和只有發音動作而不說出生的言語的區別。前一種語言叫做外部言語,後一種語言叫做內部言語……從內部言語到外部言語還有一段距離。內部言語轉化為外部言語過程同時也就是一種整理思想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把想到的東西說出來,不但思想比原來更條理化、更清楚,同時,語言表達能力必須會得到增強。所以說,說話訓練是一種很有智力價值的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它對提高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非常有益。在語文教學中,通過說話訓練,可以使學生從中學到好的思維模式,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發展是相互制約、互相促進的有機整體。加強說話訓練,既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又能促進聽、讀、寫能力的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說哈訓練是面向21世紀語文教育的重要任務。「說話」作為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在現代社會顯得尤為重要,社會成員之間的交際,主要靠「說」。因此,重視並加強說話訓練,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需要。張志公先生說:「語文教學,讀寫重要,聽說也重要,不能只重視讀寫,而忽視聽說,在現代社會口語交際空前重要。」面向21世紀的語文素質教育,必須大力發展學生的說話能力,因為21世紀傳聲技術的發展將突飛猛進,語言輸入、文字自動輸出的智能化電腦工程將有更大發展,有聲語言將利用高新聲控技術來傳遞信息、服務生產、指揮工作。時代對人們的說話能力提出的要求是顯而易見的。因而,訓練學生使用規范化的、邏輯性強標准口語——普通話,學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恰當得體地進行口語表達,用清晰的語音、適當的音量、簡潔的詞句、完整的意思進行人機對話,使口頭信息的傳遞進入非人工的智能化實用階段,這將是面向21世紀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
二、當前說話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長期以來,高考、中考只重視讀寫而輕視聽說,選拔人才基本上是一張試卷定終身。分分分,是學生的命根。也是教師和學校的命根。分數不僅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准,而且也成了衡量教師和學校的唯一標准。因此,盡管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在現代生活中有同樣重要的意義,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教材作為知識點也專題介紹了聽說訓練的內容和要求,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習慣於重應試教育,輕素質教育,往往是「考什麼,教什麼;考什麼,學什麼。」由於中考、高考不考聽說能力,教師和學生也就自覺或不自覺地忽視說話的教學和訓練。即使部分教師認識到說話訓練的重要性,並能身體力行,但終因不成氣候而淺談輒止,說話能力訓練目前在中學語文教育中,正處於一種無目標性、無恆性和隨意性的無序狀態中。
當然今年來中考和高考試題中,聽說能力的考查也得到了一些體現,比如考查句子中某些字詞的重音、同義的選擇、語句的停頓、語氣的連貫、語音的得體、表達的建明等,但口語能力在中、高考中還是受到了以書面表達為主的檢測形式的極大限制,以至於學校在教學和訓練中,仍然是重讀寫、輕聽說。然而這種教學和訓練是跛足的,它不符合語文教學的整體目標和要求,背離了語文素質教育的全面性原則。
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人們接受信息的頻率,聽,明顯高於讀,輸出信息的頻率,說,明顯高於寫。時代已把注重口頭表達推向人們的社會生活,但多數人對此還是漠然處之。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不少人對能說會道、能言善變不以為然,相反認為沉默寡言才是謙虛謹慎、沉穩持重的表現,勇於陳述己見與「出風頭」往往被混為一談。在這些傳統意識的影響下,說話能力的訓練就很難得到應有的重視。
目前,中學語文教育特別在農村中學的語文教育中,說話的訓練滯後狀態嚴重,以致不少學生的說話水平極低,詞彙貧乏,語調生硬,說話時或重復或脫節,還摻雜毫無意義的口頭禪,語音不分高低長短,話題錯亂,語脈割裂,忽視說話的禮儀、態勢,語言修養欠缺。
時代呼喚語文素質教育必須加強說話訓練,而現實的應試教育又嚴重地阻礙著說話訓練的充分發展,這就構成了當今語文教育的一個尖銳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我們除了要大力推進語文考試制度的進一步改革外,更要重的還是從我們每位語文教師做起,從現在抓起,在語文教育中加強說話的訓練和檢驗。
三、關於說話能力的訓練
1、訓練目標
關於說話能力的目標,教學大綱對初一到高三的六個年級分別作了明確的規定。根據各年級的特點,可將其分解為層次不同的目標,分步實施。
第一層次是說話的基本功訓練。這是說話能力的起點,是以培養語音鑒別和運用能力為主的訓練層次。主要包括(1)正確使用普通話;(2)掌握朗誦技巧,並養成注意語氣、語速、語調等的說話習慣;(3)掌握說話禮儀,不造作,准確使用態勢等輔助手段;(4)養成訓練口頭表達的勇氣和養成主動表達習慣。如剛入校的初一年級學生,適合採用「自我介紹」的練習方式。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請每位學生上台向同學介紹自己或跟自己密切相關的一些情況,內容包括姓名、年齡、小學所在的校名、家庭情況、興趣愛好、性格特長,甚至今後的打算等。在讓學生訓練前,教師可先做示範,講清要領。對這一訓練的要求不宜過高,只要說話者能大聲地把話說清楚,就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以培養他們說話的勇氣和主動表達的習慣。
第二層次是復述說話訓練。它是以語言的思維和組織能力為主,突出內部語音的外化。主要包括:(1)重視現有的語言材料(介紹事物、復述課文、講故事等);(2)說話有條理,語脈連貫;(3)根據目的,對象和場合轉換語言形式;(4)復述有詳有略,主次分明。根據大綱的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事物介紹」這一訓練適用於初二年級。如以「我家的房前屋後」為題,向大家介紹自己家的環境特點,要求介紹時講清具體方位,要選用諸如「前後」、「左右」等方位詞進行講述,能運用最常見的列數字、作比較等方法進行准確而形象的介紹。以「怎樣進行╳╳游戲」為題,向同學介紹自己所喜愛的某項游戲的玩法。最後介紹進行游戲活動的種種規則和方法,要求語氣連貫,說話有條理。至於初三學生,則適用「情景對話」、「一事一議」等訓練方式。如「給╳╳打電話,」要求根據目的、對象、場合選擇恰當得體的語言設計對話:「受到教師批評後,」要求能簡述事情的經過,並指出自己明確的看法。要做到儀態自然大方、口語連貫有條理、語氣語調有變化,從而養成正確表達自己思想的良好的習慣。
第三層是創造說話訓練。它是說話訓練的終極目標,以培養判斷評價、定向表達和應變能力為主。主要包括:(1)說話扣准話題,觀點清楚;(2)在特定情況下能即興發表講話;(3)根據不同場合、對象、目的進行交談;(4)具有一定的演講與論辯能力。這個層次的說話訓練,要求學生能就某些問題進行探討研究、交換意見、發表看法。如對某篇作品的評說,能對某個問題展開針鋒相對的爭論;培養在不同場合、不同情景中說話的應變能力。通過評說、論辯、演說訓練,培養學生大膽講話、陳述己見的勇氣,跳學生的認識能力、應變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這三個層次的目標是本著由易到難、由低到高,有「的」、有「序」的原則,結合教學大綱對各年級說話能力的要求確定的。三個層次既有互補效應又有同步效應,為加強說話訓練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實踐保證。
2、訓練方法
①開設說話課,將說話可列入教學計劃中,每周定一節課。主要對學生進行普通話訓練、介紹說話的有關知識。正確使用普通話,是說話能力訓練的起點,除了平時上課嚴格要求學生使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和回答問題外,還須單獨進行專項訓練。對此可參考普通話測試的有關知識進行訓練,使學生了解方言和普通話的區別,掌握語氣、語調、語速、重音、停頓等朗讀常識,介紹說話的有關知識:如說話的禮儀、態勢語、中心和主旨,條理及准確、連貫、得體等,從而進行專項訓練。如對說話重音的訓練。一句話,由於重音不同,表義也不同。以「我知道她會唱歌」一句為例,要求學生分別回答以下幾個問句:a、誰知道她會唱歌?b、你知不知道她會唱歌?c、你知道誰會唱歌?d、你知道她會不會唱歌?e、你知道她會什麼?在搞清楚各句的句意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准確掌握運用重音,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利用說話課組織並指導學生講故事、朗誦、講演、辯論等,以激活學生的說話興趣,達到提高說話能力的目的。
②結合語文教學,這是說話細能力的主課堂,其訓練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每堂語文課進行「三分鍾說話」的訓練,利用課文詞語聯詞說話、答問、討論、復述、朗讀等,來充分調動學生說話細能力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活躍的思維能力和勇於開口說話的良好習慣。
③開展語文活動課,這是說話訓練的大課堂,開展語文活動,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說話的興趣。如果說課堂上的說話訓練,由於范圍和時間的限制,使學生感到拘束,那麼,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則是說話訓練的大課堂。除利用課外語文活動經常舉行朗誦、書評、影評、演評、辯論以外,還可採取和社會實踐、文娛活動結合起來的形式。開展各種活動,如讓學生圍繞學校和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調查、采訪、討論,在實踐中提高觀察事物現象和說話的能力;組織學生排演課本劇,既激發學生訓練說話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豐富了課餘生活組織學生搜集日常生活中的諺語、俗語、歇後語等,向人民大眾學習生動活潑的語言形式,這些無疑都是學生說話訓練的廣闊天地。
3、注意訓練的宏觀把握
①訓練要有計劃、有體系、循序漸進。說話能力的構成因素復雜,訓練內容多樣,途經也多,有計劃方能克服訓練的隨意性;有體系才能克服訓練的無恆性;只有明確階段目標和各目標之間的聯系,並遵循能力發展有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使說話訓練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並保證訓練的有效性。
②訓練要把握好「度」。說話是一種智力活動,與讀寫一樣是綜合能力的體現。課堂訓練往往受教育任務的限制而不易調控。比如討論,過多了局面難控制,過少了又沒有輻射面,教師要把握好適量的「度」:放得開(有一定的輻射面),收得攏(不是信馬由韁)。而且,目前在應試教育還佔主導地位的情況下,考分還是學生的命根,因此說話訓練應掌握在一個既可提高說話能力,又不影響考分的「度」上。要把握好這個「度」,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說話訓練必須與整個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緊密結合,通過讀背課文,使學生受到規范的書面語言的熏陶,培養學生的語感;通過復述、評說教材、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帶動閱讀能力的提高。二是說寫結合,以寫助說,以說促寫,使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得以提高。三是根據各年級的不同情況安排訓練;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因不參加升學考,說話訓練的量可多一些,處三、高三的說話訓練量則適當減少。
③建立激勵機制,張揚個性。第一次說話是關鍵,第一個說話也是關鍵,一個站起來,帶動一大片。在訓練過程中要善於激勵,使學生性格內向、怕羞、不愛說話,為了鼓勵他們說話,可以組織學生經常開展小組討論,給他們創造在眾人面前講話的有利條件。人人說話,暢所欲言,既壯了膽,練了口,又激發了說話興趣。要構建一個熱烈而寬松的說話環境,以教學的民主化,來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
四、說話能力的監測
說話的能力是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如何對學生說話能力訓練進行督促和檢查,則是擺在語文教學中的又一個新課題。從《大綱》和教材對說話能力的要求和目前語文考試的實際出發,對說話能力進行監測是很有必要的,把說話測試納入學年末的語文統測,以測促學,是完全可行的,同時也是較科學的。
1、測試的形式
根據《大綱》和教材對「說」的教學要求及語文考試的現狀,校內的常規考試應採取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法。而說話能力的測試形式可定為:初一年級,朗讀、講見聞;初二年級,朗讀、介紹事物;高一、高二年級,朗讀、即興演講。初三和高三因為要參加升學考,可不參加口試。具體的測試題目在考前10分鍾由學生抽簽決定。
2、測試的標准及比重
說話測試標準的制定要從學生語文能力的實際出發。如果把說話評分標準定得太高,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定得太低,又不利於充分發揮激勵學生「說」的導向作用。索賄的測試標准可以拒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標準的標准分為三個等級,並適當降低要求。即:普通話標准,儀態大方,語調自然,層次清楚,表達流暢,得分在90分以上,為一級;能說普通話,聲音響亮,表達基本流暢,得分在80—89分,為二級;基本能說普通話,能根據題目組織簡單的話進行表達,得分60—79分,為三級。
說話測試的成績,在語文綜合考試成績中,可佔10%的比重,這個分值,既能引起學生對「說」的興趣,又能促進語文能力的全面均衡的發展,一二是比較適宜的。
3、測試的內容
說話測試內容的選定,要從教材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測試題目的設計,要緊扣學校教育和學生的生活,這樣才能使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比如「說說我自己」、「如果我是班長」、「中學生可否戴首飾」、「賀卡現象剖析」等話題,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在考題設計中,可讓學生參與。廣泛地向學生征題,一是能收集很多貼近學生思想、生活的題目,便於建立題庫;二是容易激發學生「說」的熱情,並達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4、測試的操作
中學生說話能力的測試操作過程,可參考普通話水平的測試方法,如考生抽題、准備,裁判聽音、打分等。但它跟普通話水平測試又不能完全等同,因為普通話水平測試是比較正規的、嚴密的、專業的考試,是監測被測試者的「准確」程度,學生的說話測試是檢測說話的「能力」,側重點並不一致。在測試評分的操作過程中,可讓學生直接參與評定;讓每個學生既當被測試者,又當評分員。這樣做,既可打破測試評分標准,向學生具體分析每位被測試者的得分被測試者的得分原因和結果,讓學生心裡都有一把評分的尺子,然後再進行全班范圍內評分,讓每個學生都當評委,最後將全班同學的平均分和老式的平房相加除以2即是被測者的說話得分。這樣做既可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題意識,又極大地激活了學生說話的熱情,更有利於學校良好的說話風氣的形成。
綜上所述,在中學語文教育中強化說話訓練,並把說話能力的測試納入語文考試內容,是語文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時代對語文教育的要求,怎樣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總之,只要真正使學生說話能力的訓練經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堅持不懈的抓下去,學生的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一定能產生一個質的飛躍。

⑼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對於學生學好其他學科、今後工作和繼續學習,對於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提高國民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語文教學大綱》)。因此,語文教學中,應努力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訓練,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從我校語文教學的實際看,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語文教學的時效性不高,課堂教學中對時間的利用以及學生當堂掌握知識的效率不高,制約了語文教學成績的提高。
2、學生閱讀量相對較少,知識面狹窄,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保證學生的閱讀。
3、落實知識的方法過於陳舊,基礎知識的掌握,知識的落實方法,還有待於改進。
4、作文教學流於形式,沒有真正把作文教學落到實處,作文課堂只是讓學生去寫,沒有具體的指導,有的甚至上其他內容,
作文課外寫,本子交上就行。
存在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要是,語文閱讀的時間分配較少,作文教學還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還不夠科學,一節課的內容分作兩節,甚至三節來上,時間不夠就擠占其他時間,或省略其他教學內容。導致語文基礎知識抓的不緊,教學不夠全面。本人認為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提高語文教學成績,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落實知識要點,理清知識線索。語文知識相對於其它學科來說,比較零碎、散落、龐雜,給人的感覺是抓不住頭腦。事實上,作為一門基礎工具學科,語文有著它自己的特點、規律,有一定的結構框架體系,知識間有著必然與內在的聯系。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首先夯實基礎,不折不扣地落實每一個知識點,一個字怎麼讀寫,一個詞怎樣運用,都要一絲不苟清清楚楚,使學生牢固地掌握,這是提高語文水平的基礎。其次,注意把知識進行歸類,理出線索,弄清脈絡,把零碎的知識連成串,結成網,構建知識樹,了解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倉庫就不會雜亂無章,檢索使用時就能有條不紊,井然有序。特別要指出的是,這項工作不要等到所有的知識都學完,該進行總復習時才做,那已經晚了,因為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把大量的知識系統都掌握,這近乎苛求。所以,我們應立足於平時的教學,化整為零,化難為易。第三,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不斷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辨析、比較,通過這樣的工作使他們不僅能很好地掌握有關知識,而且可以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區別各知識要素、知識系統的異同,那麼,就可以避免混淆、雜糅的現象發生。
2.
加強變式訓練,增強應變能力。靈活地運用知識,巧妙地解決問題,其根本不在於大量地做題目。把所有可能考到的題目都碰上,這是一廂情願的妙想,許多師生為此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可收效甚微。我們不能指望以撒大網捉小魚的題海辦法來提高學生答題的質量,這只會事倍功半,加重學生負擔。而應該更多地遵循認知的規律,先走好學懂知識—記住知識—運用知識這樣一個學習過程,然後再學會分類、比較、辨析、綜合等等,加強變式訓練,一題多變,幾題互變,使學生從中悟出變與不變的道理,把握變的形式和不變的真諦,也就是既能看清題目的表象,更能剔除所設的各種假象,把握實質,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應變能力,少做練習而解題能力較高。
3.
擴大認知范圍,加強語言訓練。語文試題的一大特點是所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古今中外、天上地下、科學人文,無所不包。有一些題目由於學生對某些知識不了解,甚至毫無所知,導致答題時受到影響。鑒於此,我們在**常教學中,除教好課本之外,還要不斷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生活、學習、接人待物等常識,懂得起碼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了解當今社會出現的新事物、新熱點、新問題,練好「詩外功夫」
,這才不至於答題盲目出錯,鬧笑話。此外,必須持之以恆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學會恰到好處地遣詞造句、構段組文,把學科教學的這一最基本的任務落到實處。還要專門進行必要的答題語言訓練,做到簡明扼要、明白如話、准確無誤、絲絲入扣。堅決消除繁瑣、故弄玄虛、模糊不清等現象,以此來保證答題的質量。
4、做好檢查完善工作:(1)優化小組檢查機制,凡重要知識點必查,多設小組,縮小小組規模,用最節省的時間查出最佳的效果;(2)通過默寫加深學生實際效果,
更准確的掌握學生實際學習的效果,並堅持好默寫錯誤再檢查工作;(3)通過檢測、做題指導過程中出現的情況,隨時注重知識的檢查補救工作。
5、加強作文教學,切實提高學生作文的水平。作文是中考試題中分值比最大的一道題,因此提高語文成績最主要的環節就是如何提高作文成績。提高作文成績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方法得當,訓練到位,就一定能夠收到預期的效果。我認為要提高作文成績,首先必須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作文書面表達的基礎是口語表達,如果口語表達不過關,寫作就無從談起,我們現行進行的課前五分鍾演講,讓學生自由評論,就是訓練口語表達的一條最簡潔的道路。讓學生演講,聽、評、論,各種感官都得到了運用,只要組織得當,收效比較明顯。其次在這方面的另一條途徑,就是多讀,多練。讓學生多讀一些優秀作文,在讀中學習感悟寫作的方法,積累寫作的素材;在寫中加以運用,教師及時點評,加以指導,隨時更正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同題作文一次不行,可以寫兩遍,甚至三遍,直至滿意為止,這樣訓練比寫上幾篇不同題作文而不加以更正指導訓練要強的多,效果也明顯的多。訓練的多,但不加以更正指導,等同於沒有訓練,即使教師進行了批閱,但學生重視不夠,不予理睬,效果為零,工作徒勞,所以我們必須改革作文訓練的模式,把讓學生掌握一種寫作手法,運用一定的寫作知識,寫一篇作文,就要有一定的收獲當作是作文訓練的終極目標;而不是這篇作文我寫過了,批閱過了就行了,不顧學生掌握的效果。
總之,要提高語文成績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教師堅持不懈的努力,同備課組的精誠協作,才能取得更佳的效果。

⑽ 應變能力太差,如何提高

如何提高應變能力

在社會交際中,常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或意外變故,必須迅速適應,並快速說出適合於新情況下的得體的話。這就要求每個人在日常口才訓練中進行必要的「應變」訓練。這種「應變」,有時將關系著一個人的命運或一項事業的成敗。
語言應變是如此重要,這就要求在平時的口才訓練當中,要進行一些必要的心理訓練和應變語言的訓練,以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語言應變能力。那麼,怎麼樣提高自己的語言應變能力呢?
冷靜自信
一個人的應變能力反映著他的機智和聰明,一旦碰到意外的變故,要能表現出高度的冷靜和強烈的自信,甚至伴以適當的微笑,這是一種強者姿態。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在冷靜中產生急智,發揮自己敏捷的思維能力和語言應變能力。也只有這樣,才能擺脫困境,化險為夷,化拙為巧,收到理想的意外的效果。如果情緒過分激動或緊張,只會抑制自己的思維活動,使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

注意積累
語言應變要求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較強的語言駕馭能力。一個人如果文化修養好,對各種事物都有所了解和掌握,再加上語言表達方式靈活,詞彙豐富,那麼他講起話來一定會得心應手,應對時就能做了到游刃有餘,應付自如。
轉換話題
日常用語中,許多詞語表達的概念沒有明確的界限,常常存在一定的多義性和模糊性,利用詞語的這一特性,就可以把話題中的某些要領轉換成與它相近的另一個概念,避開原先的話題,也可以避免尷尬。例如「老」,《現代漢語詞典》中注釋就有17種念義,以「老」字打頭的片語148個,這就給這方面的話題轉換提供了廣闊的餘地。
詼諧幽默
應變的語言最好能詼諧幽默一些,因為這樣的語言能使局促、尷尬的場面變得輕松、緩和,避免正面沖突,也能使自己和對方的緊張情緒得到緩解,甚至可以消除對方敵對情緒,「相逢一笑泯恩仇」。
提高應變能力 Part.2 應變能力是當代人應當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在當今社會中,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面對比過去成倍增長的信息,如何迅速地分析這些信息,是人們把握時代脈搏、跟上時代潮流的關鍵。它需要我們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人們所面臨的變化和壓力與日俱增,每個人都可能面臨擇業,下崗等方面的困擾。努力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對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況是很有幫助的。
我們每個人的應變能力可能不盡相同,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可能有先天的因素,如多血質的人比粘液質的人應變能力高些。也可能有先天的因素,如長期從事緊張工作的人比工作安逸的人應變能力高些。因此應變能力也是可能通過某種方法加以培養的。
對於應變能力高的人,要正確地選擇職業,將自己的能力服務於社會;而對於應變能力低的人,在注意選擇適合自己職業的同時,還要努力進行應變能力的培養。下面,我們就從選擇和培養兩個方面談談這個問題。
人在選擇職業和進行人生的其他選擇時,除了考慮客觀條件和個人的興趣外,還應做到「知已知彼」,考慮一下自己的應變能力是否適合於進行這樣的選擇。一般來講,應變能力高的人可以選擇需要靈活反應的工作,如運動員、推銷員、調度員等等。這些工作需要人們在外界環境或條件有較大變化時,具有良好的調節能力。相反,應變能力低的人可心選擇一些要求持久、細致的工作,如氣象、財會、精密儀器等。在這些工作中,外界環境或條件的變化不是很大,對人們應變能力的要求也相對低些。
當然,應變能力還是可以通過實踐來逐步和提高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多參加富有挑戰性的活動

閱讀全文

與中考語文如何提升學生應變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