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中相互轉化是什麼意思

語文中相互轉化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7-13 07:49:54

Ⅰ 內容和形式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是什麼意思

你就記著 所有辯證的成對的范疇都可以互相轉化就是了
紅寶書根本沒提到互相轉化 而且你生活中很難舉例內容形式如何轉化的
但是作為辯證的成對范疇 就這么記

Ⅱ 各種教學問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相互轉化嗎

目前 ,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主是 :
一、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仍沿襲傳統的「教師中心論」,不太注意發揮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觀能動性,不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來看,採取填鴨式的「滿堂灌」,使得學生只能消極、被動地接受語文知識。
很多語文教師抱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每天又是翻閱參考書,又是從網上下載資料,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備好每一課。到了課堂上總是希望充分利用 45 分鍾,多講一些內容,於是把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在課堂上做一番感情充沛的演說,語文課成了老師的演講課。開始學生還能勉強聽一聽,可是後來老師即使講得唇乾舌燥,學生也是天馬行空,一言不發,或做其它事,甚至打瞌睡,整個課堂沒有一絲的生氣和樂趣。教師成了每堂語文課的「導演」同時又兼「主角」,而學生只是充當「配角」、或「群眾演員」,甚至只能充當「觀眾」或「聽眾」。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很少,到頭來,老師所講的也不過是瓢潑的大雨下到了水泥地面上,水勢不小,但終歸只濕了地表,滲不下去,流跑了。這樣的教學 , 到了期終考試 , 成績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的了。所以這種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必須得到根本性的轉變,不然怎麼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呢 ?
二、課堂教學急功近利,舍本求末。由於中考、高考的「指揮棒」仍在,「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家長與社會給學校教育施加了很大的壓力,以至於不少語文教師把語文課做為應付中考或高考的訓練課。考試的內容就是課堂教學內容取捨的唯一依據。要考的內容就大講特講,不考的內容就略講甚至不講。重書本知識的傳授,輕實踐能力的培養:重抽象思辯能力的訓練,輕形象感悟素質的提高;重學習結果,輕學習過程。重應試,輕應用;重讀寫,輕聽說;重記敘文、議論文,輕說明文、應用文;重間接知識的學習,輕直接經驗的獲得;重視考試成績,忽視整體素質發展等,沒有完全落實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結果造成了學生語文知識懂與會的分離,學與用的脫節,高分低能,不少學生還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從而不能完成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而「考試指揮棒」成了教師與學生河流道上的唯一「航標」。
三、課堂教學的模式與方法比較呆板,陳舊單調,不夠「活」。
多少年來 , 不少語文教師上課的教學步驟總是: 1 、生字生詞教學; 2 、作者簡介; 3 、段落劃分、分析、歸納; 4 、概括中心思想; 5 、歸納寫作特點。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始終是一張老面孔。所有的課文都被強行納入一整套不容置疑的「規則」中了。比如,運用了何種寫作技巧、表達方式?選材、布局、語言有何特色?重點語段、重點詞句有哪些?這些「規則」幾乎成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學問」。為了獲得這種「學問」,語文老師們不得不把一篇篇課文當成闡釋「規則」的「例子」。為了說明這些「規則」運用得何其高妙,甚至不惜把文章拆成散裝的「零件」,供學生細細把玩。一篇流光溢彩的文章也會被肢解得慘不忍睹 , 最終使得學生也能操著這套「規則」去對付天下其他的文章。事實上,學生這樣學完一篇文章之後,得到的是什麼呢?他們會熟知諸如「小中見大」、「情景交融」等「寫作術語」,或者用一種近乎思想品德課上的話語復述文章的主題意義,通過敘述什麼事情或現象,反映了什麼,贊揚了什麼,揭露了什麼,批判了什麼等等,但對文章內容永遠都是「夾生飯」。這種教學的弊端顯而易見:理性知識多而濫,感性積累少而薄。結果是,學生得到了無用武之地的讀寫之「技」,丟棄的是影響終身的讀寫之「道」,得到的是漂亮的皮毛,失去的是質朴的本體。

Ⅲ 語聲中的哪兩類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有什麼作用

沒有可以相互轉換的。有聲語言是獨立的標志。
人聲語言,除了表達羅輯思維,傳遞各種信息的功能之外,尚有因其音調,音色,力度,節奏等因素的不同,因而具有情緒性格氣質等形象方面的表現力。

Ⅳ 什麼是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

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所謂「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個體學習、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作用,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一種培養能力與情感體驗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相互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優化「學習方式」,即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境的交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新的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倡導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為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新課程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合作學習中有明確的責任分工,促進學生之間能有效地溝通,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
因此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Ⅳ 語文的句式與句式之間的轉換有哪些

陳述句,疑問句,肯定句,否定句,反問句等都可相互轉化

Ⅵ 幫忙!語文中的問題

修 辭
1.比喻(即"打比方"):用一種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種事物或情境。
<1>明喻(甲象乙):例:共產黨象太陽。
<2>暗喻(甲是乙):例:我們是祖國的花朵。
<3>借喻(甲不出現,直接把甲說成乙,也不用喻詞)
例:在稿紙上踩幾朵小梅花。(喻"貓爪子印")

2.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或者把人當作物來描寫。
<1>擬人:把事物當作人,寫出和人一樣的感情和動作。
例:花喜鵲格格地笑起來。
<2>擬物:把人當作物來寫,使人具有物的動作或情態。
例: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
(人是沒有尾巴的,這里把帝國主義寫成獸類了)

3.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的兩句(或短語)組成一對句子,把兩方面的意思突現出來。
例:橫眉冷對千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4.排比: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語氣一致的三個(或三個以上)句子或短語接連起來用。
例:狂風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沒它,嚴寒凍不死它,乾旱旱不壞它。

5.對比: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並舉出來,相對比較描述。
例:
有的人
騎在人民的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6.反復:為了強調某事物或感情,使同一詞語或句子再次出現
(可連續,也可以間隔出現)
例:無恥啊!無恥啊!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

7.誇張: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徵,有意擴大或縮小的描述。
例一:我摸摸那條棉被……,簡直象紙一樣單薄。
例二:就是我活到八十歲,鬍子三尺長……

8.借代:不直接說出要描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與人或事物有關的東西來代替。
例:先生,給現洋錢,袁世凱,不行么?

9.反語:實際上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強幽默諷刺的表達效果。
例:幾個女人有點失望,也有些傷心,各人在心裡罵著自己的狠心賊。

10.引用:把別人的話或大家熟悉的成語典故等有選擇地組織到自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棟"之類的成語形容藏書的豐富。

11.設問:先提出問題,接著說出自己的看法(自問自答)。
例:是誰創造了世界,是我們勞動群眾。

12.反問:即反詰。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
(問而不答,讓讀者從話中找到答案)
例:克服困難不也是一種享受嗎?

13.頂真:用上一句的結尾的詞語做下一句的起頭。
例: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14.通感:五官功能能出現互相補充,互相轉化的彼此溝通現象。
例: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表達方式: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

體裁:詩歌,散文,小說,戲劇(這是四大文學體裁)

Ⅶ 語文舉一個例子,說明好事和壞事可以互相轉換的道理

成語。 塞翁失馬。
「塞翁失馬」是一則寓言故事,語出《淮南子•人間訓》。

原文
塞翁失馬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敵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塞翁失馬譯文
靠近邊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長推測吉凶掌握術數的人。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麼就不會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種災禍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變為一件福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的佔了十分之九。這個人惟獨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塞翁失馬」是一則寓言故事,語出《淮南子•人間訓》。它是為闡述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禍福倚伏觀服務的。
東漢班固的《通幽賦》,有一句「北叟頗知其倚伏」的話,即提示了它的寓意。靠近邊塞的地方,住著一位老翁。老翁精通術數,善於算卜過去未來。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馬,無緣無故(大概是雌馬發情罷)掙脫羈絆,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鄰居都來安慰他,他心中有數,平靜地說:「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幾個月後,那匹丟失的馬突然又跑回家來了,還領著一匹胡人的駿馬一起回來。鄰居們得知,都前來向他家表示祝賀。老翁無動於衷,坦然道:「這樣的事,難道不是禍嗎?」老翁家畜養了許多良馬,他的兒子生性好武,喜歡騎術。有一天,他兒子騎著烈馬到野外練習騎射,烈馬脫韁,把他兒子重重地甩了個仰面朝天,摔斷了大腿,成了終身殘疾。鄰居們聽說後,紛紛前來慰問。老翁不動聲色,淡然道:「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又過了一年,胡人侵犯邊境,大舉入塞。四鄉八鄰的精壯男子都被徵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參戰,死傷不可勝計。靠近邊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戰爭中喪生。惟獨老翁的兒子因跛腳殘疾,沒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殘年餘生。所以福可以轉化為禍,禍也可變化成福。這種變化深不可測,誰也難以預料。
宋魏泰《東軒筆錄•失馬斷蛇》:「曾布為三司使,論市易被黜,魯公有柬別之,曰:『塞翁失馬,今未足悲,楚相斷蛇,後必有福。』」陸游《長安道》詩:「士師分鹿真是夢,塞翁失馬猶為福。」後又發展成為「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頻頻出現於文學作品或日常口語中,或用來說明世事變幻無常,或比喻因禍可以得福,壞事可以變為好事。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好事與壞事,這矛盾的對立雙方,無不在一定的條件下,向各自的相反方向轉化。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3511822.html?si=2

Ⅷ 矛盾雙方相互轉化指什麼

在某種特定條件下,二者矛盾,但改變一下外在條件。原來的矛盾有可能變成促進。改變條件矛盾就不存在甚至轉化成互相促進的

Ⅸ 矛盾同一性的相互轉化如何理解

矛盾雙方相互貫通,既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舉個例子「禍兮福之所倚,富兮禍之所伏」、、、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也就是說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和壞事可以互相轉化的。慢慢體會哈

Ⅹ 矛盾著的對立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轉化指什麼

矛盾雙方之所以相互轉化,就是因為對立的雙方之間包含、存在著由此達彼的橋梁。例如遺傳中包含著變異,變異中包含著遺傳。矛盾的雙方經過斗爭,在一定條件下走向自己的反面,事物內部矛盾的雙方由於相互斗爭,一方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導致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發生變化,使事物的性質發生變化。

閱讀全文

與語文中相互轉化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