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我認為大學語文該怎麼教與學

我認為大學語文該怎麼教與學

發布時間:2022-07-14 06:50:59

『壹』 大學語文應該怎麼學習才可以學好呢

你要是想應付大學語文考試的話呢,就多看看課本,要求記憶的文言文段落和一些詞語的解釋要能知道。在就是作文
「確實想要學到點語文」,其實我覺得這個就不是針對你的大學階段的事情了,應該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樓主如果對語文感興趣的話,可以試著去多看看書(像散文雜文短小精悍並不太花時間的)和一些好的人文雜志(這個根據個人喜好而定,但強調一個文化品味的問題),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和綜合氣質。

『貳』 對大學語文課的意見和建議

對大學語文教學的意見和建議

什麼是語文?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是語文。語文即是語言文章,語文課就是讓學生們學習語言的本領,讓學生會說會寫。而大學語文區別於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的語文,它不再是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它的綜合性更強,技能性更高。重在對學生進行就業前的語文適應能力教育和實用教育,側重在文章學、寫作學、閱讀學、演講學、思維學等方面的學習。

本學期我們通過課程教學對閱讀能力和日常書面表達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首先通過課前演講環節,學生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對於各種場合應變能力外,還與台下的聽眾進行了思想交流和互動,這是大學生必備的一項技能,在以後的職場上我們需要這種能力。接著老師通過教材講解和多媒體網站視頻音頻指導,不僅增加了學生學語文的興趣,也使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了作者傳達的思想和表達的情感。所以大學語文需要靈活運用,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它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注重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對於學生來說,我們不應該把大學語文僅僅看作一門課程,而是應該學會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例如我們本學期學的如何寫請假條、計劃、總結、述職報告等都會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品讀散文小說也會提高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增強我們邏輯思維能力。對於老師來說,不單單是傳授書本上的知識,還應向學生普及更多的課外知識,以學以致用為目的,增強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盡可能從一些當今熱點時事報刊中挑選作品,達到靈活性,多樣性和新穎性的統一。

當今應試教育存在許多局限性,而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學習才能更加有助於我們對於知識的靈活運用。大學語文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都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學生之間不同的思想進行交流,就會得出新的看法,而學習的效果遠遠大於老師單方面的傳授知識,學生被動的聽課。

以上是我對大學語文教學的見解,如有不周與疏漏,希望老師給予指教,希望語文能夠在教學之路上越走越好。

『叄』 什麼是大學語文。該怎樣學

傳統語文教學的套路,無非小學「音、形、義」,初中「字、詞、句」,高中「篇章、結構、段落、大意」,學校把大量的教學時間花在「聽、說、讀」上,學生把主要精力用在讀上,沒有最終落實到寫作上。目前,大學語文教學仍基本延續高中語文教學的套路,繼續搞文學藝術作品的「閱讀與欣賞」,而不是語文實踐技能——應用寫作能力的訓練。所以,許多大學生工作以後「寫不了材料」(特別是專業應用文),寫不好論文,看不懂專業技術工作需要的古文資料,有些善寫者的能力和成就並非大學教育所得,而是「業余愛好」煉成。毫無疑問,大學語文首先是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重點是專業應用文寫作。
「文以載道」,語文的功能在於表達、傳達、傳播、交流、溝通思想,因此,「載道」是語文教學的目的。許多大學生不會寫文章,寫不好文章,不是識字少、讀書少,關鍵是遇事心裡沒底,辦事心裡沒譜,缺思想,缺見解,缺主意,缺乏綜合分析、分類歸納、總結提煉的基本功。原因何在?就是我們的文化教育丟掉了「文史哲不分」的好傳統,這個傳統的核心是「傳道」與「解惑」,心中無「道」,大「惑」不解,何以落墨行文?也就是說,學生缺乏以哲學為「筋骨」,以歷史為「磚石」,以文學為「泥漿」,以文字為工具「建構」文章的能力。所以,大學語文教學要增加閱讀量,增加思想的厚度,鼓勵學生寫讀書心得,強化思辨能力和思想的力度,把學生培養成「真理在手,無所畏懼」的「思想者」。
語言能力的外在表現一是寫,二是講。不得不承認,現在能夠口若懸河、氣沖霄漢的大學生非常少,原因何在?在十幾年語文教學中,學生始終是聽眾、觀眾,而不是演講者,學生缺乏演講和辯論訓練的機會,發言一離開稿件就面臨「失語」。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大學語文教學要訓練學生的演講能力、辯論能力,特別要訓練學生脫稿講話能力,這種訓練中包括演講技巧和心理素質的訓練。
總而言之,大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只有兩個:一是下筆有神,二是口若懸河,讓大學生像個真正獲得「大學之道」者。我深信,為了兩個目標,教育專家們會拿出一整套詳盡的方案

『肆』 們請問大學語文要怎麼學

傳統語文教學的套路,無非小學「音、形、義」,初中「字、詞、句」,高中「篇章、結構、段落、大意」,學校把大量的教學時間花在「聽、說、讀」上,學生把主要精力用在讀上,沒有最終落實到寫作上,大學語文教學延續高中語文教學的套路,繼續搞文學藝術作品的「閱讀與欣賞」,而不是語文實踐技能——應用寫作能力的訓練。毫不客氣地說,20年來的大學語文簡直就是「高七」語文,所以,許多大學生工作以後「寫不了材料」(特別是專業應用文),寫不好論文,看不懂專業技術工作需要的古文資料,有些善寫者的能力和成就並非大學教育所得,而是「業余愛好」煉成。我在近20年的機關公文審核中最痛心疾首的就是大學生寫不好應用文。毫無疑問,大學語文首先是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重點是專業應用文寫作。
「文以載道」,語文的功能在於表達、傳達、傳播、交流、溝通思想,因此,「載道」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我發現許多大學生不會寫文章,寫不好文章,不是識字少,讀書少,關鍵是遇事心裡沒底,辦事心裡沒譜,「幼稚不懂事」(老同志的看法),缺思想,缺見解,缺主意,缺乏綜合分析、分類歸納、總結提煉的基本功,許多文科生甚至連「老八股」說套話廢話的功夫都沒有。原因何在?就是我們的文化教育丟掉了「文史哲不分」的好傳統,這個傳統的核心是「傳道」與「解惑」,心中無「道」,大「惑」不解,何以落墨行文?也就是說,學生缺乏以哲學為「筋骨」,以歷史為「磚石」,以文學為「泥漿」,以文字為工具「建構」文章的能力。所以,大學語文教學要增加閱讀量,增加思想的厚度,鼓勵學生寫讀書心得, 強化思辨能力和思想的力度,把學生培養成「真理在手,無所畏懼」的「思想者」,果如此,大學生則定能文思泉湧,下筆有神,揮灑自如。
語言能力的外在表現一是寫,二是講。不得不承認,現在能夠口若懸河、氣沖霄漢的大學生非常少,原因何在?在十幾年語文教學中,學生始終是聽眾、觀眾,而不是演講者,學生缺乏演講和辯論訓練的機會,發言一離開稿件就面臨「失語」。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大學語文教學要訓練學生的演講能力、辯論能力,特別要訓練學生脫稿講話能力,這種訓練中包括演講技巧和心理素質的訓練。
總而言之,大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只有兩個:一是「下筆有神」,二是「口若懸河」,讓大學生像個真正獲得「大學之道」者。我深信,為了兩個目標,教育專家們定會拿出一整套詳盡的方案。

『伍』 大學語文課如何上好

大學生把大學語文叫做:高四語文。這個評價精妙絕倫,把學生們對語文教育的厭倦和無奈說透了。全國高校上萬任課教師,腦袋每天埋在粉筆堆中灰頭土臉,腦子已經僵化了,遠不如這些學生聰明。有些人教一輩子大學語文,而根本看不出問題所在。 學生天性聰睿質朴,他們厭倦一門課程肯定是有道理的。我們都是這樣受教育過來的,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十多年來,每一名學生都曾為語文這門垃圾課程而頭大,學習毫無樂趣,基本毫無所得。我們帶著消化不良的腦袋擠進了大學,本想好好學習充實自己,放下包袱走進課堂,一眼看見腐朽夫子站在講台上,真是什麼興頭都煙消雲散了。 今日大學語文的編寫核心思想仍是政治教化。一名資深大學語文教師在文章里歸納大學語文核心目標:一是"利用大學語文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教育";二是"利用大學語文,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兩個"利用"准確地揭露了大學語文只不過是被"利用"的一門工具,是變味的四不像課程。"利用"完,這塊雞肋就該扔掉了。既然終歸要扔掉的,晚扔掉不如早扔掉。 大學語文的匯編思想看起來很宏偉博大,選擇的內容是上下五千年環球四萬里,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外國文學,什麼都有一點,什麼都有個"利用"思想。這跟中小學語文各個章節的編排模式幾乎沒有兩樣,稱為"高四語文"最合適不過了。我曾請教過教中文的學者,大學語文到底怎麼教,到底誰有資格教。中文系能找出一名知識博大到如維基網路般浩瀚的大師來授課嗎?哪位學者有這個膽量從先秦諸子直撲魯郭茅再從荷馬史詩一直講到歌德托爾斯泰?中文系外語系都沒教授有這個能力,但大學語文教師卻信心十足。要肯定大學語文這門課程的價值,起碼需要古典文學教師、現代文學教師和外國文學教師三位術業有專攻的學者來教授吧?在大學里,大學語文都是由普通基礎課教師來擔任的。中文系、外文系有成就的學者,幾乎沒有一個人上過這門課。大學語文這門課,不僅普通教師、青年教師上不好,資深教師以及學術精湛的教授也照樣上不好。因為這門課基本上就是一個垃圾桶大雜燴,裡面什麼都有,即使有些好菜混在這堆垃圾里也變了味。大學語文的問題不在任課教師身上,而是這門課程的目標,以及相關的編撰思想,本身就有致命問題,它是"文學教育"的異化,但很多學者自己,也把這兩者混為一談了。有人引用了幾位老科學家的話來證明大學語文的重要性。錢臨照先生說:"理工科大學開設文史課程,讓學生讀點中國文學,很有意義。"錢偉長先生說:"理工科學生也必須懂人文科學,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學藝術方面的修養。"兩位科學家說得沒錯,但是報道者卻混淆了概念,把"中國文學"、"文學藝術"等同於大學語文了。這就好比你點了一份雪花牛排,侍者給你端來了一塊死豬肉。大學語文的異化是我們這個國家教育異化的典型象徵。大學語文的主編徐中玉教授對此看得最清楚,他在一個訪談里說到:大學語文在建國前許多高校都已開設,名稱和叫法不全一樣,有叫"中國文學名著選讀",有叫"文選及習作",口頭統一名稱叫"大一國文".從徐中玉教授的回憶中可以看到,大學語文和"文學名著選讀"、"文選"完全不是一回事。《中華讀書周報》四月十三日陳潔報道:"朱自清、聞一多、陳夢家、許駿齋、劉文典、唐蘭、羅庸、浦江清、魏建功……這不是在列舉近代學術大腕,而僅僅是羅列一九三八年西南聯大大一課程的授課老師。授課內容分別是《古詩十九首》、《詩經》、《論語》、《左傳》、《文選》、《史通》、《唐詩》、《宋詞》和《狂人日記》。" 這些課程內容基本上都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作品,任課教師均是術業有專攻的一流學者。無論理工科文科的學生都可選修這些課程。相比之下,今日大學語文就是一個雜貨鋪,什麼都有一點,什麼都淺嘗輒止,而不能深入地學習、體會和研究。對於大學生來說,恰恰是這種有極深學術背景的專業課程,對他們最有價值。在中國的教育模式下,十幾年中小學畢業之後,無論升上大學哪個系,他們的基本文理科知識都差不多,理工科學生的語文水平也不比中文系歷史系外語系的學生差,都在一個起跑線上。有些理工科學生把唐詩三百首背得滾瓜爛熟,把四大名著反復看好多遍。他們進了大學,正是心智發育成長而向更高的自我探尋和自我培育過程轉型時期,這時如果在學校里碰見一名學者開了一門"李白詩歌研究",或"《紅樓夢》研究",或"英美幻想文學研究"之類的課程,報名聽課一個學期學下來,甚至一年學下來,真正所感所得,豈不比聽那枯燥乏味無所不包的大學語文多得多?我很欣賞主編了《大學人文讀本》的夏中義教授的一個觀點:"大學人文就是向大學生傳播人類普世價值體系的一門課程。"夏中義教授的觀點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核心教育思想,否定它,就是價值虛無。夏中義教授的《大學人文讀本》所倡導的三個核心概念,我也贊同,這就是:精神主體、現代國民、世界公民。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這樣評估大學生:"大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從教師的教誨中學習研究事物的態度,培養影響其一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大學生要帶有自我負責的觀念,並帶有批判的精神來學習。"懷特海說:"大學存在的理由在於,它聯合青年人和老人共同對學問進行富有想像力的研究,以保持知識和火熱的生活之間的聯系。……蠢人們憑想像行事而缺乏知識,學究們又憑知識行事而缺乏想像。大學的任務就是要將經驗和想像力融為一體。" 哈佛大學前校長查爾斯·艾略特說:"我認為有教養的青年男女唯一應該具有的必備素養,是精確而優雅地使用本國語言。" 怎樣做到?仍是要深入地閱讀經典,全本地而不是截肢地,深入地而不是淺嘗地,這才有所感,所得。

『陸』 如何教好大學語文這門課程

我幫你分析一下
你思考一下大學生的思維。他們為了什麼來聽課呢?
一是他們要考勤,他們為了加分不得不來
二是他們對課堂有期待。
三是他們來課堂有自己獨特的目的,比如約會或者討債。這是和各個同學打交道的平台。
第一個目的說明我們不必擔心他們會不會來,第二個目的我們就要好好側重分析。第三個我們如果能夠利用一下,也可以收獲他們的心,加大他們的忠誠度。比如誰生日,不要等到他們班長提出要佔用課上一點時間,而是事先和班長協商好這類事情,積極配合。
第二個目的,實際上是所有大學老師的共同困境。雖然我不是大學老師,但我的不少朋友就是。有個語文老師就對我總結他們大學教語文的困境:
是妥協在娛樂中,還是積極的以正統的語文知識來教導。然而前者是最受歡迎的,而後者大家齊呼無聊。大學語文備受爭議的地方就在這里。以學生為導向,則學生最終開心度過每節課,然最終和沒有學過一樣,因為他們只喜歡有趣的語言和小故事小笑話。然而以正統出發,則學生會感到難以接受,要識記許多的知識。
他最終的方法還是綜合考慮兩者,但是效果還是很差。因為兼顧兩者總是意味著兩者都喪失。
他現在決定還是回歸正統,這才是一個老師應該做的。

我的建議是注重第三個目的,和學生打成一片。然後貫徹第二個目的,讓他們知道自己是來學東西 。
這些都是我的想法,希望能夠給你些想法。

『柒』 身為大學語文老師,應該怎麼教課

大學語文的教案比較簡潔,主要是給學生開拓思路,指出讓學生們到哪裡、怎樣去搜集、梳理相關知識,不要像中學那麼詳細講解知識點。

『捌』 怎樣學好大學語文

怎樣才能學好這門課程?

第一,要努力培養對大學語文的學習興趣。

興趣,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就是渴望熟悉、了解、研究、領會某種對象的一種心理指向性,它在人的需要和實踐活動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的。人們常說:「興趣出勤奮,勤奮出天才。」如果廣大學員培養了對大學語文的濃厚興趣,那麼,就會激發出強烈的求知渴望和刻苦鑽研的精神,就會有一種昂揚、奮發、不怕任何困難的鬥志,就會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莫大的快樂。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到「樂之」,是治學過程中的三個台階,而興趣則是攀登這些台階的重要動力。
從某種角度講,興趣源於動機和理想,源於一個人的人生態度。開放學員一般都是有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和沉重的家庭負擔的成年人。很難設想,一個沒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追求真理的生活志趣的人,會把繁重的工作、家務之餘所剩下的一點極其有限的自由支配時間,全部花到看書學習上。荀子在《勸學篇》中說:「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在「文憑熱」已經悄悄而逝的今天,對廣大學員來說,學習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個人的功利,而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大學語文,對於培養和形成高尚的個人生活情趣、開闊的社會歷史眼界、豐富的人文科學知識、高雅的文化道德修養,以及提高表達、寫作、宣傳、交際、思維能力等等,都是十分適宜的。當我們在祖國文學的光輝寶庫中采擷奇珍異寶時,當我們在祖國語言的甘美源泉中痛飲瓊漿玉液時,那種巨大的樂趣和幸福,非身歷其境者是難以領略的。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鑽研下去,興趣就會越來越濃。
第二、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重點

大學語文的學習內容比較多,文體有議論文、記敘文、詩詞曲賦;從作品的時代看,有古代、現代、之分。對於利用業余時間學習來說,量是很大的。學習貴在得法。方法正確,可以事半功倍。當然,學習方法因人而異,我認為,可以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注意抓重點。重點如何抓?概括地說,每篇課文主要抓作者、作品(課文的出處)、字、詞、句、章等幾個方面。
作者,主要注意時代與國籍。主要代表作、藝術風格及生平大事。比如,屈原,是戰國時楚國人,代表作為《離騷》,藝術風格是「構思奇特,想像豐富,文采華麗,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其中的核心是「積極浪漫主義」。其他內容則可以一般了解。再如,郁達夫,他是現代文學史上很有影響的作家,曾經組織過創造社,參加過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其小說主要採用「自敘傳」的方式和第一人稱的寫法。代表作有《沉淪》、《薄奠》、《出奔》、《春風沉醉的晚上》、《他是一個弱女子》等。

作品,如《季氏將伐顓臾》出自《論語·季氏》篇(課文注釋1交代出處,每篇必看),《論語》是語錄體散文,內容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作者為孔子弟子和再傳弟子,是研究儒家思想的主要著作。《燈下漫筆》選自《墳》,

字詞,主要是文言詞語。文言文、詩詞曲賦中的難字和古今義不同的字詞,如 「非我愆期」的「愆」,文言文中單音詞居多,如「耶娘妻子走相送」,「妻子」指「妻」和「子」兩個概念,不能只解釋為「老婆」。 文言文中一字多義的現象非常普遍。比如「之」,可譯為代詞「這」、助詞「的」或不譯,還可譯為動詞「到」等等,應該嚴格加以區別。《季氏》中三個「過」,分別用作動詞、形容詞、名詞,詞義差別很大,值得重視。 文言文中實詞活用的現象比較多。動詞的使動用法:如「既來之,則安之」,其中的「來」「安」「會」「衣」均為使動。意動用法,如 「侶魚蝦而友糜鹿」,其中的「侶」,「友」均為意動。名詞用作動詞,如「順流而東也」, 「東」翻譯為「向東」,。解釋這些字詞時應堅持字不離句的原則,就是這個字要在句子中能說得通,否則便不對。
句,文言中的句式比較特殊,與現代漢語句式不同。判斷句,一般不用聯系動詞「是」,而用「××者,××也」表示判斷(也可省略「者」)。被動句,往往用「於」、「見」、「為」引出主動者,如「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就是典型的例子。倒裝句,有幾種情況,一是主謂倒置,多用在感嘆句中,如「異哉,馬伶之自得師也。」二是賓語前置,其一是在否定句中,如果出現否定副詞「不」、「莫」、「未」,那麼句中的賓語可提到動詞前面,如「莫己若」,「未之有」,「不我若」;其二是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一般可提到動詞或介詞前面,如「無乃爾是過與?」「何以伐為?」賓語「爾」,「何」都前置了。還有定語後置的情況。總之,翻譯句子應掌握句不離文的原則,即這句話要在全文中能結合上下文講通。
章,指文章的篇章結構,包括思想內容和藝術性兩方面。這是重中之重,也是學習的難點所在,更是考試的重點。
思想內容的掌握可以根據課本中的提示,先分段,歸納出段意,弄清楚一段中講了幾個層次,仔細劃分好層次,容易把握其內容。在歸納段意的基礎上,再總結全文的主題或中心。
藝術性主要從構思、寫作方法、修辭手法幾個方面去把握,比如《前赤壁賦》在構思上以清風、明月、流水為線索,結構文章;寫作方法是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結合為有機的整體,運用主客對話來說理;語言表達上注意駢散結合,穿插歌詞、對話,顯得生動活潑。
理解篇章結構,應學會分析文章。不僅要抓住幾條筋絡,幾個概念,而且要能舉例說明,有血有肉。如《張中丞傳後序》的夾敘夾議和場面描寫,必須進行分析加以理解。
這些做起來不太容易,又無捷徑可走。好在指導書上都有提示,認真閱讀教材和指導書,深入鑽研,掌握了基本方法以後,便可以舉一反三,化難為易了。
其次,運用巧妙的方法幫助記憶。比較法,如歷史散文中,《左傳》是編年體,《戰國策》是國別體,《史記》是傳記體。綜合法,如,教材中,北宋的作家有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柳永,南宋的作家有陸游、辛棄疾,而李清照是跨北宋、南宋兩期的作家。

掌握一些文學常識,這不單純為了應付考試,而且在生活中也常會用到。如古體詩與今體詩的區別,律詩與絕句的區別,詩、詞、曲、賦的形式特點,諸子散文與歷史散文的特徵,等等。有興趣的考生可以分別把散文、韻文分門別類用線索貫穿起來,或者瀏覽一下「附錄」中的「中國文學史概述」,對於各種文體的發展線索就清楚了。
最後,背誦一些詩詞名篇名句。中國文學源遠流長,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流傳了一千多年而歷久不衰,作為炎黃子孫,不能不了解。教材中選的詩、詞都是思想性與藝術性結合得最好的佳作,讀熟背誦應該是一種享受,而絕不是負擔,又何樂而不為呢?

『玖』 如何學好大學語文

第一,要努力培養對大學語文的學習興趣。

興趣,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就是渴望熟悉、了解、研究、領會某種對象的一種心理指向性,它在人的需要和實踐活動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的。人們常說:「興趣出勤奮,勤奮出天才。」如果廣大學員培養了對大學語文的濃厚興趣,那麼,就會激發出強烈的求知渴望和刻苦鑽研的精神,就會有一種昂揚、奮發、不怕任何困難的鬥志,就會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莫大的快樂。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到「樂之」,是治學過程中的三個台階,而興趣則是攀登這些台階的重要動力。
從某種角度講,興趣源於動機和理想,源於一個人的人生態度。開放學員一般都是有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和沉重的家庭負擔的成年人。很難設想,一個沒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追求真理的生活志趣的人,會把繁重的工作、家務之餘所剩下的一點極其有限的自由支配時間,全部花到看書學習上。荀子在《勸學篇》中說:「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在「文憑熱」已經悄悄而逝的今天,對廣大學員來說,學習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個人的功利,而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大學語文,對於培養和形成高尚的個人生活情趣、開闊的社會歷史眼界、豐富的人文科學知識、高雅的文化道德修養,以及提高表達、寫作、宣傳、交際、思維能力等等,都是十分適宜的。當我們在祖國文學的光輝寶庫中采擷奇珍異寶時,當我們在祖國語言的甘美源泉中痛飲瓊漿玉液時,那種巨大的樂趣和幸福,非身歷其境者是難以領略的。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鑽研下去,興趣就會越來越濃。
第二、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重點

大學語文的學習內容比較多,文體有議論文、記敘文、詩詞曲賦;從作品的時代看,有古代、現代、之分。對於利用業余時間學習來說,量是很大的。學習貴在得法。方法正確,可以事半功倍。當然,學習方法因人而異,我認為,可以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注意抓重點。重點如何抓?概括地說,每篇課文主要抓作者、作品(課文的出處)、字、詞、句、章等幾個方面。
作者,主要注意時代與國籍。主要代表作、藝術風格及生平大事。比如,屈原,是戰國時楚國人,代表作為《離騷》,藝術風格是「構思奇特,想像豐富,文采華麗,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其中的核心是「積極浪漫主義」。其他內容則可以一般了解。再如,郁達夫,他是現代文學史上很有影響的作家,曾經組織過創造社,參加過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其小說主要採用「自敘傳」的方式和第一人稱的寫法。代表作有《沉淪》、《薄奠》、《出奔》、《春風沉醉的晚上》、《他是一個弱女子》等。

作品,如《季氏將伐顓臾》出自《論語·季氏》篇(課文注釋1交代出處,每篇必看),《論語》是語錄體散文,內容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作者為孔子弟子和再傳弟子,是研究儒家思想的主要著作。《燈下漫筆》選自《墳》,

字詞,主要是文言詞語。文言文、詩詞曲賦中的難字和古今義不同的字詞,如 「非我愆期」的「愆」,文言文中單音詞居多,如「耶娘妻子走相送」,「妻子」指「妻」和「子」兩個概念,不能只解釋為「老婆」。 文言文中一字多義的現象非常普遍。比如「之」,可譯為代詞「這」、助詞「的」或不譯,還可譯為動詞「到」等等,應該嚴格加以區別。《季氏》中三個「過」,分別用作動詞、形容詞、名詞,詞義差別很大,值得重視。 文言文中實詞活用的現象比較多。動詞的使動用法:如「既來之,則安之」,其中的「來」「安」「會」「衣」均為使動。意動用法,如 「侶魚蝦而友糜鹿」,其中的「侶」,「友」均為意動。名詞用作動詞,如「順流而東也」, 「東」翻譯為「向東」,。解釋這些字詞時應堅持字不離句的原則,就是這個字要在句子中能說得通,否則便不對。
句,文言中的句式比較特殊,與現代漢語句式不同。判斷句,一般不用聯系動詞「是」,而用「××者,××也」表示判斷(也可省略「者」)。被動句,往往用「於」、「見」、「為」引出主動者,如「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就是典型的例子。倒裝句,有幾種情況,一是主謂倒置,多用在感嘆句中,如「異哉,馬伶之自得師也。」二是賓語前置,其一是在否定句中,如果出現否定副詞「不」、「莫」、「未」,那麼句中的賓語可提到動詞前面,如「莫己若」,「未之有」,「不我若」;其二是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一般可提到動詞或介詞前面,如「無乃爾是過與?」「何以伐為?」賓語「爾」,「何」都前置了。還有定語後置的情況。總之,翻譯句子應掌握句不離文的原則,即這句話要在全文中能結合上下文講通。
章,指文章的篇章結構,包括思想內容和藝術性兩方面。這是重中之重,也是學習的難點所在,更是考試的重點。
思想內容的掌握可以根據課本中的提示,先分段,歸納出段意,弄清楚一段中講了幾個層次,仔細劃分好層次,容易把握其內容。在歸納段意的基礎上,再總結全文的主題或中心。
藝術性主要從構思、寫作方法、修辭手法幾個方面去把握,比如《前赤壁賦》在構思上以清風、明月、流水為線索,結構文章;寫作方法是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結合為有機的整體,運用主客對話來說理;語言表達上注意駢散結合,穿插歌詞、對話,顯得生動活潑。
理解篇章結構,應學會分析文章。不僅要抓住幾條筋絡,幾個概念,而且要能舉例說明,有血有肉。如《張中丞傳後序》的夾敘夾議和場面描寫,必須進行分析加以理解。
這些做起來不太容易,又無捷徑可走。好在指導書上都有提示,認真閱讀教材和指導書,深入鑽研,掌握了基本方法以後,便可以舉一反三,化難為易了。
其次,運用巧妙的方法幫助記憶。比較法,如歷史散文中,《左傳》是編年體,《戰國策》是國別體,《史記》是傳記體。綜合法,如,教材中,北宋的作家有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柳永,南宋的作家有陸游、辛棄疾,而李清照是跨北宋、南宋兩期的作家。

掌握一些文學常識,這不單純為了應付考試,而且在生活中也常會用到。如古體詩與今體詩的區別,律詩與絕句的區別,詩、詞、曲、賦的形式特點,諸子散文與歷史散文的特徵,等等。有興趣的考生可以分別把散文、韻文分門別類用線索貫穿起來,或者瀏覽一下「附錄」中的「中國文學史概述」,對於各種文體的發展線索就清楚了。
最後,背誦一些詩詞名篇名句。中國文學源遠流長,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流傳了一千多年而歷久不衰,作為炎黃子孫,不能不了解。教材中選的詩、詞都是思想性與藝術性結合得最好的佳作,讀熟背誦應該是一種享受,而絕不是負擔,又何樂而不為呢?

『拾』 怎麼樣學好大學語文

第一、有興趣的學習。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確如此,沒有興趣,很難學好語文。所以,學習語文,不妨就從自己的興趣開始,喜歡什麼就讀什麼,多多的讀。歷史、小說、詩歌、傳記、哲學、天文、游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一種興趣,都將為人生開辟一片新的世界。然後把自己的感謝寫出來,積累起來。這就是最好、最有成效的語文學習了。
第二、有計劃的學習。除了自己的興趣以外,其它的方面也應該了解。平衡的知識結構是大多數成功者的重要素養。因此,不妨為自己作一個小小的計劃,其中開列上文學、文化、哲學、歷史的基本讀物,都讀一讀。然後,針對自己的弱項進行一些專項訓練。寫作不好的人,可以有計劃地多寫一些東西,嘗試著去報章投稿。口頭表達不好的人,也可以在讀書之外,試著去參加講演社團的活動,提高自己說話的技巧。
第三、休閑性的學習。這一點就不多說了。古人講「開卷有益」。具體到語文學習上,能將讀書、寫作當作自己的一種消遣和休閑,偷得浮生半日閑,以一盞清茶、一本好書相伴,在網路上、在媒體上,發表自己的看法、觀點、感受。

閱讀全文

與我認為大學語文該怎麼教與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