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閱讀什麼時候有鋪墊

語文閱讀什麼時候有鋪墊

發布時間:2022-07-15 17:02:21

1. 語文閱讀中的做鋪墊和設置懸念

鋪墊和設置懸念都是寫作技巧之一
鋪墊:襯托,陪襯。為文章後來的發展作襯托。
設置懸念:文藝作品對故事情節發展和人物今後命運的伏筆。
可以同時用到,設計懸念雖然有某些方面是想通,但是可以同時用到。
推動情節發展和引起下文,可以用他們兩種寫作技巧,但是不一定規定絕對只能用這兩個技巧。畢竟作業的技巧很多!只能那兩個比較吸引人!

2. 語文當中什麼是做鋪墊

意思差不多,叫法不同。鋪墊的主體文章已經給出,而埋的伏筆是為下文才出現的主體做的。

3. 高中語文閱讀分析中的鋪墊。

鋪墊:行將來臨的事物的襯托。例如,魯迅在《孔乙己》中寫道:「中秋過後,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文中這里通過自然環境的描寫,暗示當時天氣已經很冷了(秋風越來越涼,初冬,靠著火,穿棉襖),為下文寫孔乙己的悲慘遭遇作了鋪墊。再如,王周生的作品《這不是一顆流星》開頭寫「我」和孩子在體育館看戲熊,熊的出現,孩子異常激動,「我」奇怪,讀者也好奇:孩子見了熟悉的熊為什麼會如此激動呢?接著孩子希望熊死,更是使人大吃一驚,「我」對孩子的訓斥使孩子感到委屈,才吐露了深埋在孩子內心深處的隱情:要給阿婆做熊皮手套。讀者這時才恍然大悟,為孩子純朴天真的心靈由衷地激動。「熊」這個物件,為故事情節的發展作了絕妙的鋪墊。

作鋪墊是為下文的出現而打下的基礎,如果沒有了它,後文會顯得很突然;
而埋伏筆不同。它是可以控制文章的結局的,沒有了它,想達到的效果和結局將會差之甚遠,甚至大相徑庭。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埋伏筆比作鋪墊更重要一些。

鋪墊、設伏筆,都是解釋某句或某段話結構上的作用。
鋪墊常用於結尾和中間,為下文…作鋪墊.
伏筆常用於中間,為下文…埋下伏筆.一般可以互換.

鋪墊一般用於文章開頭,一般說前後有聯系,並且前面的主題思想較淺,而後面較深。埋下伏筆是說一件與後面內容無關緊要的事件,而一件簡單的事,可以簡單訴說文章中心。如果你還比較小,可以把二者想成一樣的。

鋪墊:故事情節的發展,一層層推進,一層層深入,演進變化,層次分明,前因後果,順理成章.
伏筆:既有一條主線,又使這條主線只是隱約可見,具體展開時,預先對讀者作些暗示,使情節漸漸隱隱而起,讓讀者從表面看來無任何直接的聯系中發現其中存在著各種襯托和烘托

襯托前面已經介紹。不論哪種襯托,強調的都是兩個事物通過比較而使其中一個更加凸顯。落腳在一個「襯」,特別強調由相近或相對的事物進行對照。如前面舉過的崔護《題都城南庄》,詩人把「人面桃花相映紅」與「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兩種相對的情景進行對照,表達內心的悵然落寞。通過這兩種同「質」的事物的對照,用去年今日的歡愉來襯托凸顯出今年今日的感傷。

烘托前面也已經作了介紹,它強調的是對一種事物從側面著意進行描述或鋪排,來使該事物形象更突出。落腳不一定是由相近或相對的事物進行對照,而強調側面地對該事物進行「烘」。如前面所舉的孟浩然《早寒有懷》,前兩聯描寫景物,渲染出一種意境氛圍;後兩聯抒發自己那種思鄉的愁緒和前途渺茫的愁苦。雖然意境格調和心情有一種內在的相似性,但兩者不是同「質」的相近或相對的事物,不存在通過對照凸顯一方的關系,所以不是襯托。寒冷凄颯的意境氛圍,對於作者的心緒情感而言就好像一種外在的側面修飾裝點,這種意境氛圍就散發著作者心中的憂思和迷茫,雖然看似寫景,但實是在從側面從外沿描寫作者情感。所以景物描寫意境渲染對於作者的情感表達是一種烘托。

襯托和烘托都是著眼於「托」,即使某種事物某個形象某中情感得到凸顯。但是兩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襯托主要通過對該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與其相似或相對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對照映襯來完成;烘托主要通過對該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側面的描寫來實現。

襯托,就是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別的東西來陪襯和對照的修辭手法。襯托,若就襯體與主體的性質與關系而言,可分為正襯與反襯這兩種。

正襯,即是用一與本體事物一致的觀點或景物,從正面去陪襯、烘托本體事物的格式。
例如「古人尚能」頭懸梁,錐刺股「孜孜不倦的學習,你們為了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一定會天加專心致志,廢寢忘食,刻苦攻關。(郭沫若《科學的春天》)
該例拿古人「頭懸梁,錐刺股」的勁頭,來襯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會更加「刻苦攻關」的鑽研精神。這是「正襯」。

反襯,即是把一種與本體事物相反或對立的觀點、事物從反面去陪襯烘托本體事物的格式。
例如「當你下馬坐在一塊岩石上吸煙體息時,雖然林外是陽光燦爛,而在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卻閃著煙頭的紅火光。(碧野《天山景物記》)
該例以作者騎馬進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閃著煙頭的紅火光,突出森林成長茂密、林子陰暗,這是「反襯」。
常言道:「紅花雖好,也要靠綠葉扶持。」這句話很能說明襯托的道理。寫文章亦如此,運用襯托這一技巧,會把所描寫的對象表現得更加鮮明突出。而襯托在其體運用中,主要又有兩種類型。

以景襯情,即通過具體生動的景物的描寫,來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
例如:
①時候既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縫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魯迅《故鄉》)
這段文字描寫了故鄉荒涼、冷落、窒息的景象,襯託了「我」的悲涼心情。這里是以景襯情。
②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孫犁《荷花澱》)
該例通過對水生嫂編織蘆席的景物描寫,渲染了一種清新寧靜的氛圍,烘託了水生嫂勤勞純朴、溫順善良的形象,這里是以景襯人。

以動襯靜,即通過具體的聲音或行動的描寫,來烘托渲染幽靜的自然環境或恬靜的內心世界。
①騎馬穿行林中,只聽見馬蹄濺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聲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靜。(碧野《天山景物記》)
該例用騎馬穿行林間能聽到蹄濺起的水聲,來襯托天山

在分析記敘性作品中,經常會遇到伏筆和鋪墊.但是在具體教學中,如何區別開伏筆與鋪墊呢?我認為,所謂伏筆,就是寫作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它可以理解為前段文章為後段文章埋伏線索,也可以理解為上文對下文的暗示。它的好處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讀者讀到下文內容時,不至於產生突兀懷疑之感。
使用伏筆應注意:
(1)有伏必應,如果你在開頭提到了槍,那麼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開槍,不伏不應是敗筆,只伏不應同樣也是敗筆。
(2)伏筆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顯露。伏筆一般做到別人無法輕易覺察到,要做到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筆要有照應,前後不宜緊貼。如果伏筆前後貼得過近,反而會使文章顯得呆板,讀起來反而顯得枯燥。

鋪墊是為主要人物出場或主要事件發生創造條件而著重描述渲染、進行陪襯襯托的一種表現手法。
(1)鋪墊的特點:是為主要情節蓄積醞釀的過程。
(2)鋪墊的作用:鋪墊是主要情節的基石,能增加情節張力,製造懸念使情節具有合理性。
(3)鋪墊的原則:要引而不發、自然合理。
(4)鋪墊的種類:①從情節發展的方向來分,有正鋪、反鋪。正鋪是鋪墊方向與情節發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又叫做正面鋪墊。反鋪是鋪墊的方向與情節發展的方向完全相反,出乎意料之外,又叫反面鋪墊。②從鋪墊的手法來分,又有伏筆鋪墊、懸念鋪墊(又叫墊襯)、鋪陳鋪墊(用鋪陳事物的方法,渲染氣氛,製造聲勢)之別。寶玉挨打是伏筆鋪墊,紅樓夢序曲是懸念鋪墊。
伏筆與鋪墊的區別是很明顯的。從目的和作用上看,鋪墊是襯托。作者盡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著眼點卻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伏筆是「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後呼應」。它常常與「照應」配合使用,即所謂前有伏筆,後有照應。
從形態上看,為了達到襯托的目的,鋪墊對起陪襯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讀者不見,因此,鋪墊可以說是「顯性」的;而伏筆呢,一般說來,貴在一個「伏」字,通常比較隱蔽,所謂埋下伏筆,即指這一點。因而,伏筆是「隱性」的。巧妙的伏筆,在沒有看到「照應」之前,貌似「閑筆」。
鋪墊所使用的筆墨往往較多,可謂濃墨重彩(當然,其程度不及對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寫);而伏筆通常只是一兩筆,點到為止,否則就失去了「伏」的意義。

比如目前四川衛視正在熱播的<天高地厚>有這樣的兩個情節:"在鮑真和梁雙牙和好的時候,鮑真的好朋友容容卻來到了鮑真和梁雙牙交流談心的屋子的外面,並且看見他們和好的場面有些不自然",是後面"容容和梁雙牙好起來的伏筆.因為,如何沒有這一暗示,後面容鵝絨和梁雙牙的好就很突然,就顯得出忽意料.同樣,電視劇中,梁雙牙在從城裡買東西回來,路過他父親開墾的地而進被作為開發區而荒蕪著的土地的時候,梁雙牙驚奇的在這里發現一 棵穀苗,而捧回家在在花盆裡"是後面"梁雙牙想辦法,找關系租種閑棄的荒地"的鋪墊,正是這樣,充分展示梁雙牙酷愛土地的性格.沒有他在那裡看到穀苗高而愛惜的鏡頭,那後面的租種土地就有些基礎不牢.
http://hi..com/%BE%FE%C1%EB%C9%CF%B5%C4%C7%E0%CB%C9/blog/item/37d7abf21b4a8217b07ec590.html

4. 語文閱讀中「為下文作鋪墊」的「為下文埋下伏筆」的區別

鋪墊是 寫前文寫的很明顯的一個東西,它的的存在就是為了下文的引發,為下文的出現而打下的基礎,如果沒有了它,後文會顯得很突然,所謂承上啟下,是一連貫的動作完成。 而伏筆,是不經意的一個東西,你看到了不會注意到這個細節,但是到文章的後邊部分,就會和他連貫到一起了,會很突然感覺到,前文這個東西的妙處和必要性 ,它是可以控制文章的結局的,沒有了它,想達到的效果和結局將會差之甚遠,甚至大相徑庭。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埋伏筆比作鋪墊更重要一些。

5. 中考語文的閱讀.(句子的表達,什麼是首尾呼應,什麼是鋪墊)

1.文章體裁?此文是一篇_________。

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找主題句?

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4.文章內容?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答: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

5.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6.劃分層次?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4)總分總(掐頭去尾)

7.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時間(5)地點(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8.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9.填寫讀書卡片。

按各項要求上原文尋找,再填寫。注意原文的標題、作者、出版社等項(有時在括弧內)。

10.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代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4)平敘(略)

11.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註: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12.寫作手法及作用?

(1)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3)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4)象徵手法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5)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7)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8)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3.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3)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註: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14.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答:「××」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義?

抓住關鍵詞,分析它的特點及含義,聯繫上下文再解釋。

16.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開啟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啟下(過渡)(4)為後文作鋪墊

17.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18.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9.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20.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種類:(1)肖像描寫(2)外貌描寫(3)神態描寫(4)動作描寫(5)語言(對話)描寫(6)心理描寫(7)景物描寫(8)場景描寫(9)環境描寫(10)細節描寫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21.散文特點?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種類?

(1)敘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說種類?

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

24.小說三要素?

人物、環境、情節

25.環境的種類及作用?

(1)自然環境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襯託人物的心情。(2)社會環境交代事件發生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徵,襯託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26.情節由哪幾部分構成?

(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27.續寫小說結尾。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議論文閱讀技巧一、論點(證明什麼)

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句子。論點一般是用判斷句的形式表達的。

1.中心論點1個(統帥分論點)

⑴明確:

分論點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

①從位置上找:Ⅰ標題;Ⅱ開篇;Ⅲ中間;Ⅳ結尾。

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2.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二、論據(用什麼證明)

⑴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

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

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三、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事實論據記敘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道理論據議論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④喻證法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

①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③聯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四、議論文的結構

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類型

①並列式:Ⅰ總分總;Ⅱ總分;Ⅲ分總。

②遞進式。

五、議論文的語言

⑴嚴密(修飾性、限制性的語言的運用);

⑵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⑶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

⑷句序(關聯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系)。

六、駁論文的閱讀

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麼?

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論據;

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麼?

中考說明文閱讀指導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一)、把握說明對象,分清說明對象是事物還是事理。

明確被說明事物的特徵: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志。(二)、為了說明事物特徵或說明事理,需要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

1.分類別: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

2.下定義:使讀者對概念有確切的了解。

3.作比較:用人們熟知的與所要說明的事物作比較,從而突出被說明事物的特徵。

4.舉例子:可使讀者對說明對象的特徵獲得具體認識。

5.打比方:可達到形象地說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數字:可以准確地說明事物。

7.配圖表: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地理解被說明的事物。

8.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

(三)、說明要有順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程序順序是時間順序的一種)、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文的順序,根據說明的目的和對象,可以以一種順序為主,兼用其他順序。

(四)、說明文的閱讀還要注意結構。

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概說)——分(具體)」式、「總——分——總」式、「分——總」式、並列式、遞進式等。

(五)、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

准確性和多樣性、靈活性並不矛盾,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由於說明對象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煉、或詳盡,或平易朴實,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一格。(

6. 答閱讀題時是寫做鋪墊還是作鋪墊。。。

答閱讀題時,作為答題術語,一般寫成「作鋪墊」,即「當作鋪墊」「作為鋪墊」的意思。

鋪墊是一個漢語詞語,一般情況下,「做鋪墊」和「作鋪墊」是可以相通的。兩者有些微的區別,「做鋪墊」更強調「做」這個行為。「作鋪墊」更強調「做」的目的性,隱含有「把這個用來當作」的意思。

拼音:pū diàn

釋義:

1、鋪放襯墊。

2、指鋪襯坐卧之具的墊子。

3、指打通宮廷關節的財物。

4、商店﹑作坊在營業﹑生產上應用的器具雜物的總稱。

5、也可指寫作手法中的烘托手法,為了表現主要寫作對象而提前做的基礎性描寫。為後文埋下伏筆。

(6)語文閱讀什麼時候有鋪墊擴展閱讀:

鋪墊的作用

行將來臨的事物的襯托。例如,魯迅在《孔乙己》中寫道:「中秋過後,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文中這里通過自然環境的描寫,暗示當時天氣已經很冷了(秋風越來越涼,初冬,靠著火,穿棉襖),為下文寫孔乙己的悲慘遭遇作了鋪墊。

通過鋪墊,可以渲染氣氛,形成「山雨欲來」的情勢,促使讀者產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這樣就大大增強了作品的吸引力。

閱讀全文

與語文閱讀什麼時候有鋪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