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如何培養創新思維

語文如何培養創新思維

發布時間:2022-07-17 03:33:25

『壹』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愛因斯坦曾說:「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有創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像。」
1 發揮語文學科的教育功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驅動學生的創新動機
創新意識是一種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超常規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意願。激發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創新意識強的學生總是能夠從超出常規的獨特視角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具有強烈的創新慾望和創新勇氣。創新意識來自質疑。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學生,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
強烈的創新意識直接轉化為創新動機,成為直接激勵和推動人們從事創新活動的內在驅動力。它對學生的創新行為起著導向、激發和催化作用。創新動機來自學生的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是由人們內部需要而引發的動機,如由於學生認識到創新活動的意義或對之產生興趣而積極參與創新性的活動。外在動機則是來自外部的肯定和獎勵而產生的動機,它激勵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抓住語文教材中許多介紹名人名家成功的故事,如童第周、愛迪生、李時珍、詹天佑的故事,激發他們的成就感,並通過學習上的成功,強化他們在學習中勇於創新的動機。
2 善教善放,引導學生創新
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問題產生疑問時,往往急於了解其中的答案,這時教師能採用的最便捷的、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將自己了解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學生佩服,同時讓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但這樣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思想。若教師為了讓學生「創新」,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放任自由,那麼就容易使學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亂想」,達不到真正的創新,同時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善於教導學生,同時也必須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像。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然後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時做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疑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於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以促進學生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次發現。我們必須改變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學習,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夠漸漸養成敢於除舊、敢於布新、敢於用多種思維方式探討所學知識的習慣。
事實證明,從教導學生創新,到放手讓學生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
3 營造氛圍,在想像中培養創新思維
想像,特指在閱讀某作品時,對作品沒寫到的內容作合理想像。從而培養創造新思維,即創新能力。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和諧、活潑的氣氛有助於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發展。
3.1 豐富學生表象,積累想像的素材。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在教學圖片、實物以及學生的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在教學中以觀察為基礎,引導學生在觀察中審美,在觀察中發現,在觀察中探究。不僅在課堂中通過實物演示,圖畫以及電視屏幕的再現指導學生觀察,而且在課外引導學生進行大量觀察,讓他們體驗,認識周圍世界。在有指導的觀察中,優選鮮明的觀察目標。安排合理的觀察順序,設計啟發性導語,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觀察中想像,在觀察中表述。把現場中兒童的想像、思維、語言活動結合起來。
3.2 發展學生思維,提供想像的基礎。思維是想像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創新性思維因素,著重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從而為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3.3 陶冶學生情感,激發想像的動力。當今科學的發展日益綜合化,集體的創造取代了手工業式的個人創造。因此,當個人的創新置身於創新群體中時,群體的環境就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個人的創新活動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因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使學生之間在情境中產生互動,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補充、相互幫助的良好氣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共鳴,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十分必要。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因此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探索和積累教學經驗,通過轉變自身教育思想,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加強創造思維訓練,來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通過對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指引和誘導,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讓今天的孩子的潛能得到更好的開發和發展,培養出更多的創新人才,創造更多的人間奇跡。使語文教學真正成為一片培植孩子創造思維的沃土、一塊培養孩子創新能力的天地。

『貳』 如何培養語文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是一個時代的主旋律,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思維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創新教育與培養學生的能力是時代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一、改變教師課堂角色意識,創設學生創新思維環境。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建立民主、平等、對話、合作的師生關系,改變教師知識權威的角色意識,倡導師生間的互動、協商、合作和對話,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多向思維中依據自己的不同想法自覺地進入探索新知的實踐活動中去,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提高。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思維意識。
伽利略說過:「你不能教人什麼,你只能幫助他們去發現。」教會學生質疑,探理求源,不僅要「知其然」,更應追求「知其所以然」,使學生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因此語文教學應注重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意識,使學生進入問題探索者的角色。問題提得好,猶如一顆石子投向平靜的水面,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例如教《祝福》時要讓學生討論:祥林嫂是怎樣死去的?是餓死、凍死還是病死的?到底是誰害死了祥林嫂?這些問題的提出,引起了學生的激烈討論,學生的思維逐漸走向深入。
三、開拓想像能力,培養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教學中應激發學生從新的角度大膽想像,善於把自己已經佔有的知識重新組合,進行廣泛的聯想,創造出種種新形象,以達到「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激發他們神思飛躍,享受豐富的精神生活。如教王維的詩,其詩歌特點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何將詩歌轉換成一幅幅優美的圖畫,沒有豐富的聯想、想像能力是不行的。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景物描繪的虛與實、動與靜、遠與近、明與暗、幽靜與喧鬧相互映襯,只有憑借豐富的聯想、想像能力才能構成一幅既清幽又流動的藝術圖畫。
四、銜接課內課外,拓展教學創新空間。
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僅立足於課內遠遠不夠,必須向課外延伸。因此,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從而積累豐富的知識、多彩的社會生活,激發其求知慾望,鍛煉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達到培養創新思維品質的目的。
總之,通過以上途徑,只要教師培養目標明確,指導到位,學生配合默契,相信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一定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

『叄』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文章主要從五方面來討論,即更新教育觀念,解放教育思想,指出如何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如何營造創新環境,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逐漸更新學生的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創新已無可厚非地成為時代主題的社會背景下,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已經成為各類教育和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課題。作為長期從事小學教育的工作者,我們深知小學教育對學生形成創新思維的關鍵性和重要性。下面就我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些嘗試,與大家共同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生、創新意識 一、更新教育觀念,解放教育思想,樹立創新榜樣。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點,因此,我們必須重新認識教師的職責和作用,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心中有學生,要堅持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來創設教學情境,設計教學流程,考慮教學環節,運用教學手段,從而真正做到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的講解為學生的活動服務,教學的過程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同時,我們還要解放教育思想,開放教學空間,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開放學生的思維空間,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開放課堂的教學空間,因為「創造力是沒法教的,所謂創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展開並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此才能發展他們富於創造的才能。」(貝爾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淡化教師的表演,強化學生的表現,讓學生盡展其能而不是教師獨霸講台進行單獨表演,要通過學生的成功來展示教師的成功。作為教師,還應以創新者的形象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因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言談舉止、學習態度、工作方法、思維方式等,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所以,教師自己要有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教師要以更新的觀念和知識技術武裝自己, 不斷的獲取新知識,接收新理念,學習新經驗,以新的思想和學識啟迪學生。這樣,在語文教學中就能藉助教材這個載體,精心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構思教學流程,循循善誘,點燃學生的創新火花,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營造創新環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努力將自己的心理調適到符合兒童特點,符合教學內容需要的狀態,將激情和微笑、趣味和愛心帶進課堂,這樣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減少學生因學習緊張引起的心理壓力,而且還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激發了學習興趣。學生敢於說話,敢於爭辯,無所顧忌,往往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創造的萌芽。如在教學《荷花》第二段時,引導學生背誦:「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背著背著,一個學生問:「老師,我向編書的老師提個意見!你看這一段後三句,寫得多沒順序呀!……像課本上這樣寫,我們很容易背錯。我不按課本寫的順序背行不行?算不算錯?」「對課本能提出不同意見,這很好!你也說得很有道理,至於說怎樣背,那看老師怎麼要求了,要求按課文背你就按課文背,要求創造性復述,那就可以按你的想法發揮了……」我們不僅為學生的大膽「質疑」和創新意識鼓掌喝彩,而且為教師以平等的態度、友善的語氣和學生討論問題的民主精神所感動。又如上《威尼斯小艇》時,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縱橫交錯」一詞後,隨手在黑板上勾了縱橫交錯的威尼斯河道簡筆畫;接著讓學生把課前製作的、想像中的威尼斯小艇貼到黑板上的「河道」上來,一時間黑板成了五光十色的紙船世界;然後老師就讓學生手拿小艇模型在紙船世界中表演船夫駕駛自如、穿梭自由的絕技,要求這名「船夫」一邊表演一邊說怎樣駕駛。扮演船夫的學生猶如身臨其竟,使出渾身解數誇自己的駕駛技術如何之好,從他們身上所展露出的自信、從容、幽默,不正是新型人才所要求的素質嗎?教師與學生平等、和諧的地相處,感情上會更融洽,心裡上會更溝通,氣氛會更寬松,也就會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師生共同思考研究的合作中,學生主動地探求知識,獲得知識,運用知識,讓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將進一步得到培養。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潛能,是創新意識的萌芽。瓦特由水開時壺蓋掀動而成功的發明了蒸汽機;阿基米德洗澡時因身體感到水的浮力而發現了阿基米德定律;牛頓看到蘋果落地而發現了地球有引力等等,舉不勝舉。這些發明和發現無不與他們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有關。「好奇」是學生的天性。好奇心可以說是與生俱來。一個嬰兒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便對周圍的一切事物產生了好奇。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隨著他們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不斷增加,他們一定想去了解更多的事物及問題。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該經常的去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多給他們創造想像的空間,不要破壞和打消他們的好奇心。比如:在上《月光曲》這一課時,我在課堂上問:「小女孩聽了一曲後,站起身來問,『您就是貝多芬吧?』而貝多分沒有說,而是繼續彈呢?」讓學生來回答,而這個學生卻反問了老師一個與此無關的問題,如果我說:「答非所問,你到底聽講了沒有?」這樣一來,學生的好奇心也就被破壞了。那時我是這樣回答的:「你的答案很好,不過不是這個問題的答案,課後你想想該回答那個問題更合適。」以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就更高。現在的課堂教學時常被大量的知識灌輸擠得滿滿的,很少留有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和想像的機會和餘地;師生的問答往往沿著預定的路線進行。教學內容的規定過於詳細瑣碎,而且把重點放在講解、說明基本事實上;學生的好奇心以及一些體現創造性的個性行為往往遭到壓抑,被老師的講解破壞,無法正常發揮,因此,也就未能形成有利於創新培養的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如在學習《祝福》時,有學生提了一個「如何看待祥林嫂抗婚」的問題。我按照一般書上說法,不假思索地說受了封建禮教的「烈女不嫁二夫」思想的毒害。有的同學當即站起來:」反對:「老師這是牽強附會!難道對愛情的忠貞就一定是封建禮教嗎?更何況祥林嫂還沉浸在剛剛失去丈夫的悲痛之中呢?」如果當時老師不作肯定,學生的思維就得不到發散,而我,肯定這位同學的獨特見解,同時闡明了我們分歧的原因是對祥林嫂的感情立場不同:他是站在尊敬的立場,而我是站在同情的立場。同學門熱情高漲起來,形成兩派,經過爭論,基本同意我的看法。我又趁機解決了幾個問題,一堂課就這樣地完成了。因此,教師應當盡可能的保護學生的好奇心並激發起創新思維,盡快把他們引上創新之路。 四、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我會學」。 創新意識,確切地說不是在「學會」中形成的,而是在「會學」的基礎上形成的。「學會」是學生側重於接受知識,積累知識,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會學」是學生側重於掌握學法,主動探 求知識,目的在於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學會」是「會學」的前提,「會學」是「學會」的創造。因此,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堅持把教師的「教」變成教師的「引」,把學生被動地「學」變成主動地「學」。教師的「引」是前提,學生的「會學」是升華,是創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十分注意「引」的設計。一是引要奇異,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有趣,從而創設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二是引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並不深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引要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容易受到啟發,創設學生勤於動腦,富於想像的氛圍;四是引的深度,廣度、坡度要適宜,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喜歡從問題相關的各個方面去積極思考,尋根挖底等等。 在設計好教師「引」的前提下,我還十分注意學生「學」的設計;一是讓學生帶著教師「引」的問題自學,其目的是使學生對新知識達到懂和會,即求「會」,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礎;二是帶著「為什麼」去自學,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不同的理解,達到對新知識解決問題辦法的認同,即求「同」,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渡;三是帶著「這是唯一的嗎?」質疑去自學,其目的是培養學生於無疑處見有疑,從而激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其它途徑和辦法,即求「新」,這是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當然,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不是一題一課所能完成的,只有堅持持久,正 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學生創新意識是會逐步形成的。如在教學《小珊迪》一課,從小利比的話中「我」得知:小珊迪沒有及時把零錢送到「我」手中,是因為被馬車撞倒,腿也斷了,說不定會死的……時,「我」聽後心裡是怎樣想的?請學生自由讀第二段,盡可能多給學生時間去邊讀邊思考。有的說:「我錯怪了他。」有的說:「我很著急,很想去看看他。」我對學生的答案不滿意,請學生再讀這一段,接著我又引導:從我自身去考慮,會怎樣想呢?讀後,有一個學生回答:「我可能會自責,如果我當時自己去換零錢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這個學生的回答正是後文我願意永遠照顧小利比的一個原因。說明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 五、更新學生的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心理學研究認為:「創造過程是一個自我控制的自發的釋放過程,適宜創造力發展和表現的條件是要實現和保障學生的心理環境。」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明確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開發人礦中之創造力這樣的大事。」但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已習慣了「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心理上也存在著很大的依賴性。教師無形中也忽略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事實,往往還採用「填鴨式」教學。學生也就習慣了當消極的聽眾,這就更不利於其創新思維的產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更新觀念,積極思考,勇於探索,敢於提問,不怕犯錯,形成一種積極參與、熱烈討論、民主寬松的良好的課堂環境。首先,學生應該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創新的基礎是理解。教學中最大的弊病是「學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當學生在思考時,教師不要急於給學生提供答案,要有意給他們造成暫時的失敗感和短時焦慮,使學生的心理處於不平衡狀態。這種不平衡狀態會促使其注意力更集中,思維也更加活躍,這將激勵其運用內在的潛能去自主探索、自主解決。尤其是在「解難」中,教師不要詳述解題的過程,不要急於把答案公布,學生要把握時機,自由發表觀點 和看法,試著從不同角度去思考,隨時發問,在問中學,在學中思考,這有利於學生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教師應及時對那些敢於標新立異的學生提出肯定和表揚,使其創新思維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善於提問的同學也要積極帶動那些不善於提問的同學一起進步成長。李政道教授對學生說過:「最重要的是要會提出問題,否則將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一時機,科學處理教育學的關系,善於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也要及時更新觀念,把握住機會,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並敢於接受挑戰,做深層次的討論和研究,以便為今後的創造作鋪墊。那麼,當你在不斷的鑽研和提問中獲得了新知識的同時, 你也親身體會到了敢於思考和求新實踐所給你帶來的新感覺,你的另闢蹊徑,嘗試新思路也帶給了你收獲成功的喜悅。因此,作為教師,我會這樣對學生說:「把握時機,努力嘗試,標新立異也會讓人感覺不錯,相信自己,你會成功的!」如在教學老舍《養花》時,先讓學生讀幾次題目,再問學生:你們讀了題目會提些什麼問題?這時學生就活躍起來,一個學生:誰養花?為什麼要養花?另一個:他養什麼花?怎樣養花?養花有什麼用?是拿去買嗎?……這時老師就接著說:「你們認真讀課文就知道啦!」這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高漲起來。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發散。他們一邊讀課文一邊提出問題,不知不覺中就學懂了課文,教師就不用費太多的口舌,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也得到了提高。 l、聞小寶 《創新,必須加強創造性思維訓練》(網路) 2.《語文創新教育探索》,蘇盛葵,四川教育出版社。 3.《當代語文教育學》,劉淼,高等教育出版社。 4.《語文課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楊再隋,語文出版社。

『肆』 淺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1、指導閱讀,進行訓練。例如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提問「最嚴厲的『三味書屋』有值得歌頌的嗎?」大多學生表示不值得。理由是「三味書屋」是封建教育制度的象徵,不值得歌頌,應該批判。這時,我就讓學生閱讀從「第二次行禮時」到「博學的人」這段文字並思考:這段話是褒還是貶。有的學生馬上醒悟這段是贊揚先生的。於是我又因勢誘導:「先生是封建制度的宣傳者,但是他在執教中有值得贊揚的一面,例如『有戒尺不常用』,就表現了他的進步與開明,可以贊揚。」學生恍然大悟,紛紛舉手,要求發言。如此一來,將學生的注意力導向於分析事物兩重性的逆向思維訓練,有利於形成創新思維能力。 2、指導寫作,進行訓練。例如上完《皇帝的新裝》時,我要求學生把皇帝在大臣們簇擁下遊行之後的情況,寫一篇續文。並要求學生把皇帝寫成更加殘酷的人物形象或者表現皇帝有所悔悟。結果有一部分學生寫出皇帝由於此次所受欺騙及羞辱,回宮後,痛定思痛,勵精圖治,變成了一個令人敬重的皇帝。這是逆向思維的一大成效,有利於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和開拓精神的發揮。 二、通過提出問題,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語文教學中通過提出問題,可以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學生思考。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決的問題而引發的,提出問題不是單向的,不僅教師要有目的性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而且教師提問如果能夠讓學生產生思維上的矛盾,往往會使學生得到超常發揮。例如上《變色龍》一文教師提問:「血淋淋的指頭」的細節描寫是否多餘。有的學生認為,其描寫是赫留金被狗咬傷的見證,也是要求狗主人賠償的有力證據,並不多餘。有的則認為這樣的描寫會成為赫留金冒犯名狗的充分罪證,這是不該寫的。學生在這種矛盾的爭論中,思維大大激活,教師在此基礎上再給他們以肯定和贊許,激發更多學生進行創新思維活動。如此提問,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並且有深度,有靈活感,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更應鼓勵學生走進文本,深入思考,自主質疑,大膽發問。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能包辦,甚至代替解答,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給學生營造創新的條件、機遇和氛圍,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通過知識遷移,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知識是思維賴以活動的基礎,各種知識之間必然存在某種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應讓學生去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系,將學科知識從教材中延伸出去,或將其他知識切入進來,使教材內容與課外知識有機嫁接,架設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橋梁。這就要求教師注意知識的遷移,即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靈活、綜合運用。例如在學習張志和的《漁歌子》①這首詞以後,將蘇軾根據《漁歌子》改寫成的《浣溪沙》②一詞的內容打亂順序:A、自庇一身青箬笠,B、西塞山前白鷺飛,C、相隨到處綠蓑衣,D、桃花流水鱖魚肥,E、斜風細雨不須歸,F、散花洲外片帆微。要求學生理清蘇詞的順序。蘇詞是對張詞的改寫,用的詞牌名是「浣溪沙」,共六句,其中有三句與張詞相同,有兩句與張詞相近,對照張詞,這五句的順序基本上可以排列出來。但還剩一句,無法安插,這就要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來揣摩。從內容上看,這句寫的是背景,應在前面交待,可以斷定屬上闕;再從形式上看,學生學過用「浣溪沙」詞牌填的詞,應知道「浣溪沙」上闕是三個七字句,這句放在上闕是沒有問題的。那麼,該放在什麼位置呢?從意義上來看,作者的視覺是由上而下的,景物順序應是山、鷺、洲、帆、水、魚;另外,這句與「西塞山前白鷺飛」對偶,可以確定,它應該放在第二句的位置。通過遷移,學生就清楚地了解了蘇詞的順序,從而實現遷移的目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同時,在實現遷移教學時,不僅要注意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更要重視不同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的其它學科知識,理解語文學科的知識,並通過知識的遷移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的創新體驗。 四、通過比較分析,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只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的過程是事物間同中辨異,異中求同的過程,也是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的過程。在比較分辨時,或溫故知新,新舊知識相互滲透,融會貫通;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斷拓寬知識領域,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擴展思維空間,把語文教材中一個個知識點連接起來,逐步構建合乎邏輯的知識體系,促使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順利發展。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比較分析,訓練創新思維能力,有兩種途徑:一是多採用一些比較閱讀訓練,讓學生在對照當中,從內容到形式上比較。或從寫作意圖上比較,或從思想主旨上比較,或從寫作手法上比較,或從語言風格上比較……二是在具體的試題中,要盡量考查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特別是客觀性試題中的辨別題,所列干擾支一定要「似是而非」,讓學生通過比較鑒別,透過其表象,發現其實質。通過同中辨異,異中求同,進行多側面、多角度的比較分析,將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巧妙結合起來。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五、通過整理知識,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教材是依據課程標准編寫的,每一段教材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教師在講解過程中,由於時間有限只能分節授課,不可能一次講完。每講一段課文之後,讓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整理,使之條理化、系統化。整理知識的過程,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在讓學生整理知識,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時,應注意下列問題: 1、要求學生整理的知識,一定要有恰當的數量,最好以一個單元為標准,不宜過多或過少。因為太多,學生整理困難,會產生厭倦;過少,則達不到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2、學生整理知識要以質量為主,鼓勵創新,允許出差錯,教師不能因其有差錯就橫加指責,如果這樣,創新便永遠不會出現。教師一定要注意給予適當評價,對其缺點要曉之以理,細心糾正,對其創新要及時鼓勵。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激活其思維,開發其深藏的創造力。 3、對於中學生,教師可以嘗試,未授完課之前,讓學生整理知識,邊整理邊思索,教師再找機會讓學生進行交流,通過交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六、通過變化題型,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習題訓練是一切學科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只有通過問題的訓練,才可以使所學知識得以鞏固和強化,語文學科也同樣如此。只有採取一題多變和多題歸一的方式,對知識進行深化並提高分析能力和解答技巧,提高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創新性。一題多變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有效方法。在一個知識點的基礎上,改變問法、改變材料或改變因果關系,使之變為更多的有價值的有新意的問題,可以使更多的知識得到應用,從而獲得一題多解的效果,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隨問題的不斷變換而得以提高。在許多問題當中,進行分類分析,抓住問題的共同特徵,掌握解答相同問題的規律,達到解答一題則弄通一片的效果,從而總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這樣通過變化題型,能夠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良好的訓練與提高。

『伍』 爭鳴探索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是語文教學中的靈魂。創造力的培養首先應表現為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發揮其主陣地作用,也必然地擺到了我們每一個教學工作者的面前,可謂是任重道遠,責任重大。
一、運用背景語言,培養學生多向思維
培養思維的多向性,應做好以下幾點。一是要發揮語文學科的學科優勢,為學生提供發散思維的時空。所謂四維時空,即是指思維能夠順向、逆向、縱向、橫向及立體向多方面展開。語文的主要任務是為了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國民的漢語言素質,為我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新大綱》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的練習。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創見要充分鼓勵,對學生的意見要尊重理解,對學生的誤見要寬容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善於發現,樂於發現,並嘗試自己解決遇到的問題,使他們能夠體驗成功的喜悅。而不是由教師單方面出一個「標准答案」來框住學生,一味滿足於師雲亦雲、師教生背、師做生襲,捆住學生手腳,不能進行創造性思維,使其不敢越雷池半步。簡言之,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有一種「只要是有利於學生的創造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就應該鼓勵」的大度和睿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力,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是在教學中要善於創設啟蒙性問題情景,進行擴散思維。古人雲「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人的創造性思維的產生,往往藉助於一定問題的刺激。對於啟疑性問題的情景設置,應是學生思維達不到課文中隱含的疑點時,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的進程。這個過程也就是不協調—探究—深思—發現—解決問題過程,「不協調」必須要有設疑,使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敢於向權威挑戰,善於發現和分析解決問題,標新立異,進行發散性思維。
三是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在語文實踐中去創造性解決課本中乃至生活中的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選擇性。學以致用,方顯其本。正如《新大綱》所要求的: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藉助於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對小學生而言,只要不是照搬別人的結果,而是運用現有的知識經驗,經過獨立思考,自我選擇,提出自己的思路,新的見解,以至不同於教師,不同於書本的新觀點、新知識、新方法,均是創造性思維的成果,均應予以肯定和表揚。即對他人來講未必是新的,而對自己來說卻是從所未有的新思維、新認識。這就足以提高學生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切忌求全責備,貪大求多。
二、學會創造,學會想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漢語具有較強的形象性,其字、詞、句、篇本身即構成了一幅令人遐想萬千的美麗圖畫,語文教學過程也就是一個極有利、極豐富的創造想像培養求異思維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在引導學生透過對語言的感悟、體會,對語文內容的理解、把握的同時,給他們提供大膽想像、自由發揮的情景條件,引導他們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生動靈活的具體形象,觸發情感,啟迪思維,拓展創造的空間,進行創造性思維。如此,則不僅有益於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有助於達到《新大綱》要求的: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達方法可謂一舉數得。如《狼和小羊》一文的最後一句話:「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按常理推斷,小羊肯定成了狼的腹中之物。在學習此文時,我沒有簡單地給出結論,而是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羊有沒有被吃掉呢?請你來續編一下。」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紛紛把自己的想像和除惡保善相聯系,給小羊創設了種種化險為夷、勇斗惡狼的情景,既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收到了教育,有拓寬了思維,發展了求異思維,達到了一石二鳥之功。
三、創設自由、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首先,要鼓勵學生勤思,提倡好問,激發思維的主動性、能動性。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又說:「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問一人不得,不妨問數十人。」陶行知先生說得好:「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這些都從不同角度說明了勤思好問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為學生創設思考、提問的良好氛圍,啟迪並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自我解決問題,不能予以責備和譏諷,對問題的解疑可採取同學相互質疑解答、自我解答、教師解疑、實踐解除疑等方式,以養成勤於鑽研和自由思考的品質,提高思維的獨創性。
其次是要在教學中教會學生以科學的思考方法,促進獨創性思維能力的發展。眾所周知,學生自由思考的養成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也非舉手之勞,必須經過長期訓練,耐心引導,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方能奏效。在實踐教學中,我們要在字詞篇的學習,聽說讀寫的訓練中,逐漸交給學生想像、推理、比較、求異等基本的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和創新的技巧,以「法」促「思」,以「巧」促「新」,使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逐步養成習慣,形成創造性思維的能力,達到獨立學習、靈活學習、創新學習的目的,讓學生快樂地遨遊於語文學習和創造性思維的廣闊海洋中,增智益思,振翅高飛。

『陸』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語言是人們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人們用這套符號系統進行交際,交流思想,達到互相了解,同時也用它來進行各種思維活動。但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人們往往較多地把語文課當作交際工具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被忽略了。人類社會發展史表明,思維的訓練主要是通過語言訓練進行,語言訓練過程中伴隨著思維訓練。思維的發展和語言的發展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對學生來說,思維的發展對語言的發展,影響是很大的。因此,必須革除當前語文教學的弊端,通過語文教學達到加強青少年思維能力訓練的目的。筆者在從事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深感語文知識多而雜,在教學中偏重於單純傳授語文知識。許多教師唯恐灌輸少了,努力多塞一些東西給學生,長期存在著重講輕練,以講代練的問題。在學生學習中,則是以聽代練,忙於機械化的記憶和背誦。而多種形式地運用語文知識的反復練習,正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條件。這個環節不扣住,學生得到的是一堆死知識,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是一句空話。本文重點談談初中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一、立足於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語文教學是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主陣地, 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設計好導語,以激發學生的想像;講課用啟發式,以啟動學生的想像;設疑問難,以誘發學生的想像;布置作業,以開拓學生的想像;拓展延伸富有創造性的課外活動,以發展學生的想像等。特別是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如果教師引導得當,可以更有效地啟迪學生的創造想像能力。如:學完《向沙漠進軍》後,布置學生思考:假設派你去大西北改治沙漠,請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再查閱有關資料,設計出數種治沙方案。學生除詳細地列出課本上已有的植樹種草等方法外,還有的學生提出引天山雪水、運冰塊等辦法,甚至還有的學生想像出大規模克隆耐旱植物等方法。隨著一個個方案的提出,學生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鍛煉了閱讀寫作的技能,培養了創新想像的能力。
二、創設思維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情境是指問題情境,它能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創造力的形成。創設思維的情境就必須倡導質疑。亞理斯多德曾經說過:「人的思維是從質疑開始的。」「質」是激發思維的起點;「疑」是推動思維發展的開始。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明代陳獻章說:「前輩謂學貴質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愛因斯坦對牛頓定理產生懷疑建立了狹義相對論。由此可見「以科學批判力為根據的質疑精神,是科學發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我們培養虛偽上最可貴的思維品質」。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有意識地誘發學生發現疑難,提出問題。正如科學家所說「最重要的是提出問題,否則將來就做不到第一流的工作」。英國哲學家培根也說過一段富有哲理的話:「如果你從肯定開始,必將以問題告終;如果從問題開始,則將以肯定結束。」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有目的的設問,創造性地解疑。
三、訓練發散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也叫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從已知信息中產生大量的變化的獨特的新信息的思維方式。其特點是思維無一定向,在頭腦里是發散型,發散思維是一種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思維方法,具有大膽獨創、不受現有知識和傳統觀念局限、束縛的特性,因此很有可能從已知導向未知,獲得創造結果。不少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與創新能力有直接關系,是創新思維的核心。因此,老師就要給學生提供鍛煉發散思維的機會,安排刺激發散思維的環境。語文教學中發散思維的訓練主要是讓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思維向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全方位輻射。如採用啟發式教學,少用「是」、「非」、「對」、「錯」回答問題。以作文一題多做為例:拿到一個作文題,學生往往囿於習慣思維,只能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即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那個方面,以致落入窠臼。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論,深入挖掘題目的含義,從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如學完《扁鵲見蔡桓公》後的多角度作文,大多數學生能從五六個角度立意。這些從不同角度提出的獨到見解,就是創新能力的表現。一個問題、一種事物換一個角度,往往會出現不同的結果,讓學生找出盡可能多的答案,能使其思維更縝密更靈活,從而鍛煉創新能力。再如:學完《愚公移山》後,學生寫讀後感,有寫愚公挖山不止精神可佳,有寫京城氏遺男助人為樂,也有反其道而行之,指出愚公工作方法不對頭,挖山之苦完全可以換為搬家之樂,還有寫智叟善於發現問題等等。
巴西教育家弗萊雷說:「教育既有培養創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壓抑創造精神的力量」,語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否則,不僅影響教學質量,而且影響學生自身的發展,更會影響我們社會的發展,妨礙素質教育的實施。

『柒』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
作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我們不應該居高臨下,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應該民主、平等、真誠地對待每位學生,使學生感到親切可信。從而營造一種自由、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創新意識。
上課時,我盡量以朋友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當中,讓學生輕松進入角色,如:在學習《荔枝蜜》一文時,老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對蜜蜂的感情由討厭到喜歡,最後希望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作者的感情為什麼發生了那麼大的變化,我們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好嗎?」「我們大家」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讓學生覺得老師和他們彼此之間是平等的,消除了學生「唯師是尊」的觀念。「討論」一詞激活了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調動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好嗎」使學生完全處於一種寬松沒有壓力的狀態。在這樣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不用擔心自己說錯而遭到嘲笑和批評。這樣學生會全身心的投入,各抒己見,自覺的互相討論。找到答案後,學生會感受到成功的愉悅。
總之,學生能力的增長是他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中不斷發展起來的。教師要做的就是為他們能力的發展培育適宜的土壤,為他們創造寬松、平等、和諧的環境。
(二) 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或趨近的傾向,它是學習積極性
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在學習活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布魯納也說:「學生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⑵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⑶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首當其沖要注重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創新的導向,是創新的動力。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產生好奇心,求知慾,才想學,才愛學,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渠道、多途徑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而積極性、主動性的激活,又是思維啟動的前提,只要思維活動起來,就一定會有創新。如:我在每上一節課之前,讓學生先自備內容,然後登上講台進行五分鍾的說話訓練。學生一聽說自己可當上小老師,都異常的興奮,動手准備了豐富多彩的說話內容,並且在說話時,每位學生都努力把話說得得體,並富有吸引力。每位學生講完後,我都能給予充分的肯定,並且巧妙的把其注意力引到了上課的內容上。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有了登台亮相的機會;讓他們的綜合分析能力、口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如有哪節課前不進行說話訓練的話學生會覺得心裡少了些什麼。
再如,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認識了解魯迅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於是我設計了「走進魯迅」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一聽說要去了解自己所崇拜的大文豪魯迅,好奇心被激活了,興趣來了,熱情非常的高漲。有的馬上翻閱有關魯迅的材料,有的去網上查尋……學生興致勃勃地把自己獲得的勞動成果拿到班上來交流,加深了對魯迅的理解。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了,就會愛追究、愛探索,這樣他們的創新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三)培養質疑精神,啟迪學生的思維
人與生俱來就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這就是「思」的開端。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如果沒有疑問,就不會有新見解,一切都以書本為經典,以教師的講課為准繩,人雲亦雲,就不可能有創造,那麼社會就會得不到發展。愛因斯坦認為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培養創新精神,應始於問題意識,但問題意識不是與生俱有的,而是靠我們後天的培養。學生能發現,提出問題,是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表現,是他們積極思維的結果。那作為教師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我們應該把提問的機會還給學生,在課堂上盡量創造更多的機會給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里,學生就會積極思索,敢於提出自己的疑問,向別人的思想、見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在學習《向沙漠進軍》一文時,有的學生一看到這題目,馬上提出了這樣的疑問:①是誰在向沙漠進軍?②為什麼要向沙漠進軍?③又怎樣向沙漠進軍?面對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我鼓勵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朗讀課文,然後再討論這些問題。在這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可以暢所欲言。這樣在問題中成長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創作活動。
(四)啟發想像力
記得有一位偉人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
的,它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是創新的先導,沒有想像便沒有創新。康德也曾經說過「想像力是一種創造性的認知功能。」想像是對頭腦中接收和存貯的各種信息,進行加工、排列、重組、創造出來的感知過甚至未曾存在過的事物的過程。想像是創造思維的重要方法。人類歷史上的一切發明創造都是科學幻想和創造想像的產物。沒有想像,也就不會有日益發達的科技現代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做到調動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大膽想像,直接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如:學習《刻舟記》一文時,為了讓學生真切感受雕刻者技藝的高超,我讓學生對課文
內容認真朗誦、揣摩、理解,然後憑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的技能模擬文中進行雕刻,之後拿到課堂上加以展示,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傑作向大家介紹。從而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想像中得到了鍛煉。
又如:在學習《斑羚飛渡》一文時,我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出斑羚飛渡的示意
圖。這就要求學生透徹地理解課文,並發揮自己的想像,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表述出來。這類練習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形成創新能力大有裨益。
(五)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創新能力與個性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個性的發展,往往蘊涵創造力的幼芽和基礎。培養
學生的創造精神、創造能力,必然不可忽視其個性特徵。但傳統的教育教學把極富個性特徵的學生塑造成了同一個模子里出來的學生。而未來社會各條戰線上要求的人才是具有獨特性、和諧性和主體性的個性化的人才。而不是「模子式」的人。所以我們必須摒棄「一言堂」「唯師獨尊」「唯書獨尊「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要充分相信學生,並鼓勵其自發行為,使學生在我們面前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幹表現自我。對學生好奇、求知、探索的慾望,教師要給予極大的扶持鼓勵。挖掘每個學生的最大潛能,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培養其個性全面和諧發展。
如:學習《愚公移山》一文時,在討論該文的思想意義時,有的認為愚公移山的這種堅
忍不拔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有的認為把家搬走更劃算,可以節約很多物力、財力、人力。並且能保持了生態平衡,有的認為視具體情況而定,不能以現在的標准來要求古人。對學生的這種獨到見解,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這樣更促進了學生大膽的表述自己的觀點,他們的創新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發展。
又如:在學習《我的叔叔於勒》一文時,我讓學生就於勒個性這一問題進行思考,並展
開討論。學生憑著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有的說他是流氓無賴,有的說他是有點良心,有的說他兩者兼而有之。每位學生都把自己的觀點淋漓盡致地表述出來。學生在言論的交鋒中加深了對於勒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他們的創新能力也在言論的交鋒中得到了發展。
(六)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
恩格斯說:「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造自然而發展的。」⑷能力是人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實踐對各種特殊能力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創新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推進教育創新,靠的還是實踐。創新人才的培養也離不開實踐這一環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同樣,實踐也是檢驗創新的主要標准。思維與行為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思維轉化為行為,才以體現思維的價值,而行為的發展又進一步推動思維的創新和發展。人的行動動作往往是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而實踐又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搖籃。
如:學習了消息的有關知識後,我啟發學生:在我們的周圍,你有什麼新聞想告訴大家
嗎?結果學生分頭行動,深入社會調查,寫出了一篇篇有價值的新聞拿到班上來展示。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得到了發展。
又如:學習《變色龍》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認真的理解,揣摩人物的性格特點,然後
上台扮演角色,有的同學把變了六次的警官演得惟妙惟肖……結果引起全班同學鬨堂大笑,在笑聲中,不僅使學生發現、感受了作品所蘊含的深層含義,而且讓學生在演的過程中滲透了創造性勞動。
又如:學習《死海不死》一文後,我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報刊、圖書或網頁上收集有
關死海的資料,了解死海的現狀和未來,並在班上交流。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能力,長此以往,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很大的裨益。
(七)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面臨著信息爆炸年代的「人生有涯而學海無涯」的矛盾,「如何學習」比「學習什麼」顯得更為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往往比「授人以魚」重要得多。同樣培養人的能力,教人學習、研究的方法比只灌輸書本知識重要得多。而培養人的能力,教人學習、研究的方法是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學生學會思考是很重要的。養成良好的思維方法,學生將會終生受益。考試時常會有這么一些題型:「風沙的進攻主要有兩種方式。」(選自《向沙漠進軍》)該句中去掉「主要」行不行,為什麼?要做好這類題型的題目,只要理清思路,做好版塊組合,答題時便會有話可說了:首先這類語句摘自課本原文,因此對於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否定的,接著對「主要」進行本義解釋,然後結合語境進行分析,最後,反歸題旨便完成答題的過程了。這種解題的方法在考試中運用效果很好,因此它調動了若干個思維點,條理清晰,學生易接受,在閱讀分析此類解題中顯示了優越性。我們要教學生一些思考的策略。這樣學生會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
總之,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從我們的語文課堂抓起,這樣既有利於學生掌握文化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在當前強調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更有深遠的意義。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培養創新人才的偉大事業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我們一定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創造性人才,以適應知識經濟的挑戰。

『捌』 如何培養小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思維

目前,語文教學中強調「以讀為本」,但在實際教學中一部分教師只是一味強調讀,甚至讓一些無目的的閱讀佔去了大量的時間,讀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讀,恰恰忽視創造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創造力呢?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學習動機
以往的教學一般從學科知識開始,認為知識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順序,這樣做遵循了學習應該循序漸進的原則,能使學生平穩地由已知向未知、由舊知向新知過渡,顯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這僅僅是教師單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設計的教學開端,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認為語文課應該以學生感興趣的語言問題或是極富感染力的話語入手,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例如在講解《十里長街送總理》前,我是這樣開始的:「歲月的風雨,可以洗去我們許多的記憶,歷史的車輪,可以磨掉我們許多的往事。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1976年1月8日,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了。億萬人民悲痛欲絕,淚水灑遍祖國大地。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下午,百萬群眾雲集在長安街的兩旁,在淚雨和哀哭聲中,向徐徐而去的總理的靈車沉痛地告別。這是歷史上空前的送葬禮。一直到今天,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感人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盡管我們沒有親眼見到那動人的感人情景,但今天我們要學的《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卻可以把我們帶進那催人淚下的場面中去。」我懷著滿腔激情,以低沉的語調,稍微慢一點的節奏朗誦著。學生凝視雙眸聽著,想著……就是這種激情的語言導入,那堂課我的學生在整節課中精力旺盛,可想而知這樣做比起照本宣科的講解,無論如何,其收效都是明顯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語文課的問題與杜威的興趣觀不同,不是以學生一時一事的個人興趣為基礎的,而是以語文知識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問題"作為活動的開始,因而不僅學生具有濃厚的探索興趣,而且使之與系統語文知識的掌握相聯系,從而使由興趣而來的學習動機變成為穩定的、持久的探索動機。
二、擴展延伸,培養思維的敏銳
思維的敏銳力,指敏於覺察事物,具有發現缺漏、需求,不尋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對問題的敏感度。教材是為學生學習提供的例子,教學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這樣才能發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例如:我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學習了7、8 自然段後,我問同學們有什麼不懂的問題時,有同學問:「『那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中的『有一個新的生命』指的是什麼?為什麼說『在顫動』?」按以往的要求只讓學生理解是指「榕樹的生命力強」就行,可我感覺這么說很抽象,要讓學生明白什麼是生命力很難,所以我在教學時,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生活實際,以及平時的積累,說說自己的理解。結果,學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極了:有的說是風吹,有的說是鳥動,有的說是太陽的照射,有的說是樹葉綠得可愛,讓作者看花了眼,產生了錯覺,有的說是因為榕樹很大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幾點,不難看出學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縛,找到了新的生長點。這說明學生思維的敏銳力大大提高了。
三、善教善放,引導學生創新
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問題產生疑問時,往往急於了解其中的答案,這時教師能採用的最便捷的、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將自己了解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學生佩服,同時讓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但這樣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思想。但是若教師為了讓學生「創新」,又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放任自由,那麼就容易使學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亂想」,達不到真正的創新,同時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學《春天來了》一文時,我讓學生觀察了解大體內容後,提問學生:「從圖上哪兒可以看出春天來了」後,接著加以點撥,拓寬學生思路,「粉紅的桃花開了,白色的梨花開了,除了文中我們身邊春天還有哪些各式各樣的花也開了呀?」孩子們大聲地爭先恐後地搶著說,只要是自己知道的不管什麼季節開的花都說出來了,整個教室一下子就亂了!我趕緊制止了學生,及時插入了四季之分,並重點提了開在各個季節的一些典型的花(如荷花是夏季開,菊花秋天開,梅花冬天開),這樣一來,學生不僅開動腦筋想問題,而且也能使他們說出具體、連貫的內容。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善於教導學生,同時也必須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像。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然後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時做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疑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於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以促進學生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次發現。我們必須改變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學習,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夠漸漸養成敢於除舊、敢於布新、敢於用多種思維方式探討所學知識的習慣。事實證明:「從教導學生創新,到放手讓學生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
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培養創造能力
我在教學畫面感強的課文時,就讓學生讀讀畫畫;碰上詩歌,就讓他們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就讓學生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會,而且發展了自身的語言,激發了想像力和創造力。
我原來喜歡採用問答式教學方法,但是使用過分了也不好。每個詞語怎麼解釋,每個句子怎樣理解,每個段落怎麼朗讀,全都由教師提問學生作答。這樣的教學只會使學生的思維僵化。現在我覺得語文教學應當重視探究、發現的環節。一方面我重視讀書思考的環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他們人人都能從頭到尾讀上幾遍書,有時間從容地想一想自己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視合作學習。利用小組學習和師生交流的機會,互相啟發,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從別人的思路中得到啟示。
五、把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和實踐的機會。我經常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有的同學吃甘蔗時把甘蔗渣亂丟,我引導他們寫倡議書。我還讓學生圍繞「愛護益鳥」、「保護環境」等主題,搜集資料寫成文章。我也讓學生調查「農村國土整治以及人畜飲水工程」對我們這里有哪些好處,並要求寫成簡單的調查報告。學生的寫作興趣一下子就提起來了,每天一下課就忙著到正在國土整治的田邊采訪老百姓,也到村子裡問一些老人沒有自來水之前的情況,全班同學的學習調查積極性都很濃,一個星期後的報告會上,全班所有人都發言了!就連平時最不愛說話的王明也說了!學生們在語文實踐中,把課內所學用於生活之中,既提高了語文能力,又增長了許多知識和才幹。
六、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滿足他們的表現欲。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做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贊揚聲中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總而言之,創新精神的培養,需要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改變觀念,發揮學科優勢,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實踐,注重創新精神的教育,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跨世紀人才奠定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在語文教學中,要以課文為切入點,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生動發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以此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有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意識,並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學生的創新意識一定會激活,創新能力一定會得到發展。

『玖』 語文學科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本文立足於語文課堂教學,從創新精神、發散思維、課堂氛圍、聯想和想像能力等方面闡明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 創造性思維 培養
恩格斯說:「科學的教育的任務是教學生去探新、創造」。創造力的發現、培養和整合,離不開教育手段的完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等,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產生直接具體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應該致力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放在首位。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知識積累和生活實踐是創新的前提。
知識積累和生活實踐是密切聯系的。通過生活實踐獲取知識經驗和方法,就是積累。積累之後,又把知識、經驗和方法運用於生活實踐從而產生新的思考、新的見解、新的方法,就是創造。豐富的知識、經驗積累和深厚的生活實踐基礎,是創造之源,創造之本。語文教學的基礎性就在於通過語文應用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經驗積累,為學生的創新精神打下基礎,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增強創新意識,自主吸納知識,積極思考,探索和實踐。這樣,知識豐富了,實踐能力提高了,就會有所創新,有所創造。
二、激發求知興趣,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創新精神。
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以激發求知興趣為前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啟發性原則,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產生積極的求知慾望。「疑」是探求新知的起點,也是激發學生的支點。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從「疑」入手,巧設懸念,啟發思維,引導學生質疑、解疑,鼓勵學生敢於吹毛求疵,發現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習《孔乙己》一課時,可設計這樣一段導語:「過去有人說,希臘悲劇是命運的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是性格的悲劇,而易卜生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悲劇往往催人淚下,但孔乙己的悲劇呢?人們讀後眼淚卻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受到內心的刺痛,可以說是往內流,那麼,孔乙己究竟是怎樣的悲劇呢?學習這篇課文,從其含蓄深沉的描寫中,細細咀嚼,深入體會,我們可以獲得答案。」這樣一個導語,激發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目的單一,導向明確,富有啟發性,激發了學生思維,使學生能在閱讀中發揮想像,探求孔乙己悲劇的原因。
三、開展創造性活動,培養發散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多種思維的綜合效應,而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因素。發散思維即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主要是教會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以求得多種設想、方案或結論。例如舉行一次繪畫比賽,教師可給學生一個題目《春天》,然後讓學生自由想像發揮,每個同學都能畫出一幅畫,除了都有春天的主要景物外,每個學生所突出的重點都不一樣。這樣的活動,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都在創造著自己大腦中的關於春天的圖畫。在作文中,許多題目都能運用求異思維,變單向思維為多向性思維,從而打破思維定勢,靈活地思考問題,抒寫自己的獨特感受。如《「旁觀者」未必清》、《「開卷」並非有益》、《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都是培養求異思維的好題目。
四、營造創造性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目標的主陣地,也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創新教育要逐步增強課堂教學的選擇性和開放性,構建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教育過程,大力推進教學活動由教向學轉變,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這樣,就需要努力創設一個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思維和參與教學活動,並樂於、勇於表現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新型教學氛圍,以利於師生共同進行知識的發現、創造和成果分享。
(1) 給學生以充分的思維空間,不把學生的思維局限在設置好的教案框架裡面,讓學生始終處於獨立探索、主動積極地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狀態中,使學生不斷地處在熱情、活躍、關注等積極的情緒體驗中。
(2) 善於捕捉新的或突發信息,及時判斷其價值,並創造性地將其轉化為新的教學情景,不斷為學生提供新的學習良機。尤其是要敏銳地發現學生中閃耀的具有獨特性和新穎性的思想,並努力促進、及時鼓勵那些「標新立異」、「異想天開」的行為,盡可能給以全體同學表現的機會。
(3) 要放手讓學生自己組織教學,自己制定方案計劃,自行探索和研討問題,使學生真正處在自主學習、創造學習和積極交流與合作中。同時教師要花大力氣研究如何提出問題和提什麼問題,在關鍵時刻不斷地提出具有爭論價值的問題,以維持學生學習的適當難度,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欲,並努力引導到更高水平。任何教學活動,都是在特定的心理氛圍中進行的,開展創新教育,就要形成促進創新的心理氛圍。只有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真正的創新教育

『拾』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採用多種教學手段,積極改進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打破思維定勢,激勵創新意識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中,教師對學生來說,是神聖的權威,真理的化身和絕對的評判者,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駕馭,在這種教學思想的壓制下,學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無創造力可言。我們老師應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對於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能以自己的思維方式或唯一的標准答案捆住學生。我們要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的羈絆,在評估學生非基礎知識方面的答案時,要把有無創造性擺在首位。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訓練場。教師在閱讀教學設計中,就應首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前提,注重學習情境的創設;其次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設計中抓住「情景激趣」、「自學質疑」、「協作學習」、「會話表達」四個重要環節。另外充分利用課內課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觀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充分利用課件里貯備的課文朗讀,生字詞庫,課文動畫,有關資料,實踐錄像等,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自由徜徉。例如上二年級語文《看月食》一課,我通過創設情景來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在設計月食這一動畫課件時,有意識地把月亮變化過程集中化、明晰化,使情景既富有科學性,也具有啟發性。
(三)培養發散思維能力,鼓勵多角度思考問題
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思維,發散思維的培養,主要是教會學生去多角度思考問題求得多種設想和答案。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針對某個問題進行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如上《烏鴉喝水》一課時,我找准切入點,讓生續編故事,訓練學生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我用「烏鴉把一個一個石子丟進瓶子里,讓水位升高,才喝到水的」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想像:「如果沒有小石子,烏鴉又該用什麼辦法才能喝到水?」讓每個學生把想法都寫在卡片上,避免了只有少數優生得到訓練的現象。這樣,學生的辦法可多了。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增加了思維的多維性,減少了思維的單向性,發展了思維的流暢性。
(四)積極開展創造性活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續編故事,課堂辯論、智力競賽、即席講演、口頭作文、即興詠物、編輯班報等活動來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各種創造能力。如我讓學生續編《狐狸和烏鴉》,學生通過想像就編出了不同的故事。如:《烏鴉又上當了》:這次狐狸知道烏鴉不會再聽他的花言巧語,就想了一個說烏鴉壞話的辦法,激起烏鴉的怒火,烏鴉破口大罵,結果他嘴裡的肉掉下來又被狐狸叨走了……,從這個故事中揭示了一個她從生活中領悟的道理: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聽了不好聽的話,不冷靜對待也容易上當。所以通過多開展這樣的創造性活動,鼓勵學生的創新思想,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一個學生如果自己學習也不會,就更不可能單獨去創造,因此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便成了學生創造能力培養的迫切需要。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目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①對語言好的文章要熟讀成誦,形成規范的語感。②善摘取書中精彩之筆,為已所用。③經常看書讀報,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並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④要勤於觀察,善於動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例如指導學生自學《動手做做看》,可以先設計自讀提綱。①小說有哪兩位主人公?②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③從這件事中你喜歡誰?為什麼?④你從中學到了什麼道理?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逐漸引導他們歸納出學習課文的方法。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進而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創造的個性
青少年學生創造能力的高低不僅跟一個人的知識、智力有關,而且和一個人的個性品質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勇敢、勤奮、謙虛、韌性等均有利於創造性的發展。值得我們去培養。例如韌性,這是創造能力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是任何進取創造的必備素質。語文教學有著韌性培養的最佳素材,為了發明的成功,愛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堅持不懈。我們解析這些範例,在訓練學生閱讀的同時,應不斷引導他們努力把模範人物的堅韌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迎戰挫折,拼搏進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創造個性,學生創造能力的提高才會有可能。
四、尋找寫作的激趣點
所謂激趣點,就是學生最關注、最感興趣或者印象最深的方面。上次在才溪參加的習作指導和講評課比賽,才溪的余佛英老師指導的主題和我一樣,都是「寫寫父母對自己的愛」,相比之下,她更善於發現激趣點。我們都是播放學生愛聽而熟悉的兩首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和《好爸爸壞爸爸》引入,然後我是引導學生圍繞「從小到大,爸爸媽媽為我做了哪些事」進行交流,而余老師是繼續播放音畫文都很美的多媒體課件,有的是父母給孩子過生日,有的是父母冒著大雨給孩子送傘,有的

閱讀全文

與語文如何培養創新思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