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七年級語文上冊如何備課方法

七年級語文上冊如何備課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8 07:09:17

❶ 如何抓好初中語文的課前備課環節

首先,要認識到備課是一門藝術.科學備課是一種充滿激情和活力 地創造性勞動
1、教師備課要備教學內容.盡管在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下, 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甚至教學參 考書都是固定了的,但是並不等於教師只要對上述教學內容按圖索驥、照本宣科就行了,相反要求教師在這 種固定的模式下,對各種教學因素,科學地選擇,巧妙地組合,有輕有重,有主有次地進行程序,隨機應變 調整和最佳最好的教學效果等等,這既表現了教師的科學頭腦,也體現了教師的藝術風格,是教師心靈的一 種創造.
2、教師備課要備學生.語文教師的教學活動,面對的不是物, 而是人,是一群活生生、有血有肉、豐 富多彩的青少年個性.要教育他們,就必須充分了解他們.從他們的年齡、個性、心理和原有知識的特點出 發,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得到全面發展.這就為教師備課提供了一個任你馳騁的藝術天地 ,有許多工作需要去做,單單學法上的指導,也就夠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創造性地勞動了.
3、教師備課還要備自己.備自己, 有兩層含義:一是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進行教學,才能揚長避短,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二是教師備課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變,要有隨機應變的 能力.比如在教學中,教學內容、學生、教師三者要做到有機結合,和諧搭配,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這就要靠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如何發揮主動性、靈活性和創造性了.
其次,還要認識到備課藝術從根本上來講,乃是一種課堂教學設計的藝術.課堂教學設計藝術和其它的 設計藝術一樣,除具有創新、求美、靈活等特點外,還有獨特性、科學性等方面的要求.這就是說作為一種 設計的藝術,將對上述「五性」展開自己的追求.
1、創新性及其要求.所謂創新性, 就是指語文教師在備課時要發揮自己創造性的才能,使自己的備課 ,既不同過去的備課,也不同於別人的備課,突出一個「新」字,創新是追求備課藝術的首選目標,因此, 許多有經驗的優秀的語文教師都十分重視備課的這個特點.然而要做到「創新」,卻是非常辛苦和艱難的. 因為它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擺脫舊思想,探索新的途徑,這種開先河的工作要求語文教師付出比平時更 多,更為艱辛地勞動,甚至要到廢寢忘食,嘔心瀝血的地步,才能做到超凡脫俗,令人耳目為之一新.
2、求美性及其要求.所謂求美性是指在備課活動中, 始終要「美」進行不懈地追求.不僅要追求內 容的美,而且還要追求形式的美;不僅要追求環節上的美,而且還要追求整體美;不僅要追求教師個性風格 美,而且還要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按照美的規律得到全面發展.要使備課具有美的特性,需 要教師進行多個方面的努力,比如備課要有新意,教案要合理搭配,講課要生動有趣,板書要美觀大方等, 使美的旋律流淌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3、靈活性及其要求.所謂靈活性是指備課時要多設計幾套方案,多考慮一些應該注意的問題.這樣做: 一是便於選擇最佳設計方案,用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效果來推進語文教學之車順利前進.二是一旦發生突發 事件時,備有應急方案和挽救措施,不至於驚慌失措.把握備課藝術的靈活性,還要求教師備課時既要准確 又要敏銳,不能太離譜,也不能太呆板,要根據教材、學生和自己的特長來靈活備課.
4、獨特性及其要求.所謂獨特性, 是指在備課過程中所形成不同於他人的「個性風格」.盡管在統一 的教育制度下,許多語文教師都在同一教學內容進行著預先設計,但是每一位教師都有著自己的認識特點、 情感特點、意志特點,有著不同的教育觀、學生觀、質量觀以及不同等層次的能力特點,這一切都必須要在 備課過程中表現出來,而且以獨特的方式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這就是備課的獨特性.可以說沒有了獨特性, 就不能構成備課的藝術性.備課的藝術性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教師的「精神個性」和工作個性上.獨特就是不 同,不同便包含著個性藝術.
5、科學性及其要求.所謂科學性是指備課不能馬虎了事, 隨心所欲.要具有目標的無誤性,內容的准 確性,程序的合理性和效果的最佳性.比如備課前要知曉備課的目標是什麼,做到有的放矢,在分析歸納教 學內容時要注意知識語意的准確性,不能出現常規性的錯誤.另外還要合理設計教學程序,先上什麼,後上 什麼,什麼時候板書,什麼時候演示,什麼時候講課,都要有一種合理地安排,才能使教學過程和諧有序地 進行.最後備課的好壞還要經得起教學實踐地檢驗,教學效果好,證明備課是成功的,為今後繼續提高備課 的藝術性,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有益經驗.教學效果不好,證明備課失敗,也為今後備課提供了改正的方向 和有益教訓.備課藝術就是這樣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證明,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更新而逐漸完美起來的.
最後,教師要掌握實現備課藝術的一些方法和技術.由於備課藝術實質上是一種課堂教學的設計藝術, 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可按下列步驟和方法來進行.

❷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上新,2021年秋季部編(統編)人教版:

2021年秋季部編(統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一、指導思想

以中央教育改革指示精神以及語文新課標為指導,按照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的要求,創造性地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著重培養他們的語文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學生為主體,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打造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同時,在教學中落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的要求,實現由「數量」到「質量」的轉變。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特製訂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二、班級學情分析

在我所任教的七年級1班,共有學生44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1人。告別6年的小學生活,孩子們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一方面,6年的小學學習為他們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都具備了初步的能力。另一方面,進入初中,教材難度加大,各方面要求也更高,他們面臨從過去「接受式」的教育,轉向更多自覺、自主和探究式的學習。

本學期是進入初中的第一學期,重要任務:一方面,要打開他們的視野,繼續培養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意志力,建立學習語文、提升語文素養的長久動力;另一方面,繼續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為孩子們打開語文學習的大門。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

2021秋季部編(統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編排,注重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結合,按照人文主題的形式,共編排六個單元,每單元一個主題,依次為:「四季如歌」「至愛親情」「學習生活」「人生感悟」「走近動物」「想像世界」。全冊共有課文22篇,其中,教讀課文16篇、自讀課文6篇,包含了「散文」、「詩歌」「童話」等多種體裁。

教材淡化了以前按照文體來劃分單元的形式,更加註重學生的人文體驗。按照按人與自我(人類、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與社會(社區、群體、家庭、民族、國家等)、人與自然(自然環境、生態等)三大板塊組織教材,每個板塊分若干單元(主題),每個單元包括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力圖構建語文綜合實踐體系。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教材各個環節的設計兼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力圖在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同時,豐富人文素養,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教科書內容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培養扎實的語文基本功與開發潛力、創新能力的統一。

教材在內容和設計上,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進取精神,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各自的發展空間。

教材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這套教科書力圖使學生學習的過程,變成讀寫聽說的不斷實踐的過程,在語文實踐中受到熏陶感染的過程。

(三)單元分析及課文內容分析

第一單元的主題為「四季如歌」,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發了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春》是朱自清寫的一篇寫景散文,文章描繪了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老舍的寫景散文《濟南的冬天》描繪了一幅山清水秀、天藍地暖的濟南冬景圖。《雨的四季》是當代詩人劉湛秋的一篇抒情散文,描繪了美麗而令人愛戀的四季之雨。《古代詩歌四首》中的四首詩歌,都採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詩人不同的情懷。《觀滄海》描寫滄海的宏偉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借描寫暮春景色,敘述好友被貶之事,表達對友人的關切、同情;《次北固山下》描寫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表達思鄉之情;《天凈沙·秋思》描繪深秋晚景圖,抒發長期漂泊異鄉的遊子之悲。寫作「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強調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的源泉,引導我們熱愛自然,關注自然,學習借鑒寫作方法。

……

更多詳細內容word列印版,請見網路文庫:2021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含教學進度表)

碼字不易,如有幫助請採納。

❸ 初一語文如何教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告別相處六年的小學,懷著激動的心情,踏入這個所學校。我所教的兩個班級,從他們的小學畢業考試的情況來看。學生的語文優秀率不到10%,而且學生的口頭表到和書面表達的能力都不是很高。《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明顯的不夠好,大多數學生在小學都是接受式學習。綜合以上情況來看,這個學期的語文教學,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包括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課堂上聽講要記筆記,要積極發言提問等等,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全面提要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社會主建設培養有用的人才。

二、教材分析

採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本冊教材共分為六個單元。

第一單元

新學期了,每一位學生都將展開心的人生,所以這個單元的課文寫的是作者對於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在閱讀這些課文的時候,將會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在學習這個單元時,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並且提高朗讀的能力,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本單元的選文,注意題材、體裁、風格的多樣性。《在山的那一邊》是一首抒情詩,《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美國作家的作品,《生命 生命》是台灣女作家杏林子的散文名篇,《紫藤蘿瀑布》是一篇語言十分精美的散文,《童趣》是古代散文。這五篇課文,既涉及理想,有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揚奮斗精神,又有個人的經驗之談;既說到事業上的困難,有講到命運的遭遇;既講苦鬥,又講樂趣,給人多方面的啟示,為我們日後的人生之路點亮了一盞心燈。

根據本單元的情況,要求在學習中:
1、掌握這個單元需要識記的生字。
2、學習朗讀方法,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3、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的寫作的意圖。
4、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學會思考人生。

第二單元

這個單元是繼續上個單元的人生課題,交我們怎麼樹立理想,實現理想。在這個單元中,有的課文謳歌理想(《理想》),有的闡述信念(《我的信念》),有的論說人生修養(《論語十則》)等。這些課文從不同側面給我們以啟迪,引領我們去實現理想,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為漫長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色。

根據本單元的情況,要求在學習中:
1、繼續上一個單元的朗讀訓練,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明理。
2、要聯系自己的人生體驗,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
3、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准確把握文章中敘述與議論之間的關系。

第三單元

這個單元,重新開啟一個新的篇章,為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們愛美 的心靈,鍛煉了人們發現美的眼力。這里描寫了美的的景物(《春》、《濟南的冬天》),描寫了美的情感(《山中訪友》)……

本單元要求學生在學習中,首先要學會品味優美的語言,其次要反復朗讀,在整體感知內容大意的基礎上,揣摩、欣賞精彩句段和詞語。而且要學習細致觀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第四單元

在講完了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之後,本單元開啟科學的大門。在這個單元的幾篇課文,都與科學密切相關。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我們的求知慾,培養我們的科學精神。五篇課文分別是《化石吟》、《看雲識天氣》、《綠色蟈蟈》、《月亮上的足跡》、《山市》。這些課文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話,詩歌散文,內容豐富多彩,都與自然?科學?人文密切相關。

本單元的特點是科學知識的普及,因此,在學習中要求學生能夠藉助圖書館或者互聯網,搜集、查閱相關資料,培養科學精神,激發求知慾。再者,在學習中,要練習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要練慣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記住主要內容,提高現代文閱讀的能力。

第五單元

這個單元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濃濃的親情,是那麼的動人心弦。親情是人世間最真摯而美好的感情,這樣的文章往往最能打動人心,也最能引起感情共鳴。單元整體精心構建,選文兼顧詩文,兼顧古今,兼顧中外。所選的五篇課文,作者努力用心靈捕捉生命的靈感,捕捉對親情的體會與贊美,讓讀者產生感情的共鳴。

學習本單元,要抓住幾個要點:
1、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口齒清楚,語言連貫;注意字詞句的積累,掌握圈點勾畫的精讀方法。
2、在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體味不同文體的語言特色的基礎上,整體感悟課文內容,歸納課文主旨,體會、珍惜家庭親情。
3、倡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培養和訓練對文章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第六單元

這個單元的課文主要以想像豐富的奇妙世界為主,體裁多樣,有童話、神話、寓言和詩歌。它們都藉助豐富的聯想和想像,虛構形象、故事情節及景象,曲折地反映現實,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在這些由想像創造出來的世界中,體味世界別樣的魅力。

在學習這個單元的時候,要激活自己的想像力,並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理解課文。在學習課文當中,要繼續練習朗讀和默讀;了解童話、神話、寓言的基本特點; 體會聯想和想像的作用,並藉助復述、改寫、擴寫等方式,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這套教材的主要的特點,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構建具有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的教科書體系,關注人類,關注自然。

第一單元是人與自我之一(生命體驗),第二單元是人與自我之二(理想信念),第三單元是人與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單元是人與自然之二(科學世界),第五單元是人與社會之一(家庭親情),第六單元是人與社會之二(想像世界)。而且為了增強教材的實踐性,在每單元的後面都添加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板塊。這樣就能使語文的學習始終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突出教材的綜合性,減少知識的生搬硬套,突出重點,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整合在一起,語文基本功的培養與個性發展、人格養成就整合在了一起。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新世紀需要復合型的人才,要求能獨立解決問題,具有創新精神,因此教科書在內容設計上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練習上,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且注重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要求學生在互助中展開學習活動。

(三)、設計了比較完整的助學系統,促進學生德智體三方面的全面發展。

(四)、教材選的課文體裁、風格多樣化,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

三、教學目標

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的目標:
(一)、掌握語文七年級上冊所要識記的生字的字音、字型、字義。
(二)、學習朗讀方法,注意語氣的停頓、轉折,感情的轉化,為培養學生語文的語感打下基礎。
(三)、了解寫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並且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對文本理解的深度,體會其情感。
(四)、培養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養成邊讀邊圈點,敢於提問,敢於發言。

思想品德目標: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進步的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積極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人文素質目標: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能夠較完整的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數,完整准確、突出重點。把課本上學習到的東西,活用到生活當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四、教學資源開發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其次,「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同時還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開展各種活動。因此,教師要開發並好好利用語文教材,創造生動活潑的自主學習方式,改變單一的講授式的教學方法。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開發生活資源,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的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2、營造輕松、活潑的自主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學知識,在生活中學道理,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

3、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教學,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並進行反思。

4、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要求學生能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可以在課外組織朗讀比賽或者是演講比賽,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組,加強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語文研究性小組,創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另一種是學習互助小組,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對落後同學的幫助。營造出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

6、督促學生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寫讀書筆記,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進行交流。背誦名篇名句,並進行默寫。

六、教學總結及反思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及時的總結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學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每堂課結束後,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對於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改正。對於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要認真的加以分析,並且積極尋求方法解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多維度的思考問題。在教學的總結與反思中,促進教學的不斷進步。

七、教學進度

根據教育局統一安排,第一周——期中考試,完整第一、二、三和第四單元的開始, 期中考試——期末,完成剩餘單元課文及表達的教學。

❹ 如何做好初中語文備課工作

其一、怎樣備課.首先要明確教什麼,達到怎樣的目的.《語文課程標准》是語文教學的准繩,其中規定的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要落實到各冊教材、各個單元及各篇課文之中.每篇課文要教給學生什麼,須認真仔細地推敲.任何體裁的課文都是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統一體,從語文知識的傳授到語文能力的培養,可教的東西很多,教師備課時要勤加鑽研,盡量做到全面透徹地理解課文.但要注意,千萬不能把自己的鑽研所得傾囊相授給學生,應有盡有,西瓜芝麻一把抓,課不然是模糊一片,重點消失,學生難以掌握.每篇課文的教學,每堂課的教學,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教學內容應根據教學目的作一番認真的剪裁、取捨,要確定重點,突出重點,把握難點,分解疏導.如魯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可教的內容、寫法、語言十分豐富,但放在初中教,重點在理清作者的思路,找出文章的線索,對一些關鍵句子的深意能理解和感悟,至於怎樣選材、怎樣剪裁、語言的風格等等,就不作探討了.有所為,才能有所不為,語文教師在備課時要有自己的判斷取捨.一個單元,一篇課文取什麼,舍什麼,教師不能主觀臆斷,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來作決斷.教材特點不是一般性的說說,而是要深入研究,掌握它不同於類似文體、類似題材的個性.學生已經掌握哪些語文基礎知識,語文能力具備得如何,教師心中要有底.在同一水平上重復教學,學生是絕對不歡迎的.比如景物描寫,從小學到初中,如果只是一般化地教,說要抓住特點,要仔細觀察,學生就味同嚼蠟.如果深入研究,找出景物描寫的個性——如有的是勾勒,氣氛悲涼;有的是工筆細描,細膩入微;有的是油畫,光感、質感清晰,等等,學生就會興奮,感到求知的愉快.教師不能被教材牽著鼻子走.在備課時要弄清文本的來龍去脈,深究底里.准確深入的掌握教材,目的不在於教學時循著文章的寫作思路走,亦步亦趨,而是要根據所制定的 教學目的進行創造性的設計.要明白:教材要拿來為我所用,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恰當的方法,啟發、引導、組織學生開展語文活動.教有法而無定法.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可以匠心獨運,但前提必須建立在把握教材個性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不能憑主觀想像,違背語文教學規律,要把實際效果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搞形式,或異想天開.第一、從宏觀到微觀——系統備課的幾種方法所謂由宏觀到微觀,就是教師備課從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細」.所謂「由大到小」是指備課的范圍,要按照全冊教材→單元教材→課時教材的程序來備課.「由粗到細」是指備課的深度,即教師對所教課程,要反復推敲,深入鑽研.宏觀備課有方向性、計劃性、超前性,是微觀備課的指南.而微觀備課是對每一課時,從知識到方法的逐一設計,是對宏觀備課的具體落實.從宏觀到微觀,教師備課應掌握以下幾種方法.1、常年備課.也就說教師備課不能局限課前的幾個小時,他應包括教師平時的對現實生活素材的留心地觀察,包括教師對各種教學資料的積累.這就是說的常年備課.2、學期備課.學期備課是指教師在課程標准指導下對整冊書的鑽研,學期備課可粗一些.學期備課後可編出《學期教學進度計劃表》.3、單元備課.單元備課是在一個單元或一個課題的教學之前進行備課,單元備課擬出單元的教學計劃.4、課時備課.課時備課是根據單元明確的教學目的、任務、要求、重點、難點及其相應教學方法,進一步從每節課的實際出發,認真研究和解決單元備課各項計劃的具體落實.5、課前復案.這是在上課前教師對教案內容再揣摩構思,默記熟練的過程.6、課後備課(課後反思).這是教者課後回顧,反思總結的過程,可以寫教學後記.第二、從感性到理性——課時備課的三個階段課時備課就是以課時為單位、設計出具體的教學方案.顯然,要完成單元的學期的教學任務就是要靠每一個課時教學計劃逐一落實.所以課時備課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全單元和全學期教學任務的完成的好與壞.那麼,怎樣才能搞好課時備課呢?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劃分為:吸納(收集備課信息)——構思(設計教學方案)——輸出(編寫教案)三個階段,分三個步驟來操作.通常教師備課之初不應急於編寫教案.一要認真學習課程標准、鑽研教材、翻閱教學參考資料,深入了解學生.努力從方方面面搜集吸納備課信息.因為理性認識是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備課信息吸納的愈多,愈有助於對備課內容和方法的理性認識,愈有助於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二是對備課信息進行構思加工,設計教學方案,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敢於大膽地對教材進行處理,以便以簡駕繁,化難為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三是編寫教案.教案編寫應詳略得當,言簡意賅有操作性.一份好教案總是反復修改得以完善的.當然,以上三個階段的劃分是相對的,不是截然分開的.如吸納備課信息中有對信息的加工,在加工信息中也常會伴隨著對備課信息的吸納.尤其是在編寫教案過程中,有時既是設計教學方案的信息的加工,又是信息輸出的物化過程.不過,教師按三個步驟三個階段來考慮備課將會更有效提高備課的層次和質量.第三、從網路到課堂——知識信息的取捨過濾網路世界中繽紛蕪雜的信息就像「三千弱水」,如何備課,重點就是在這「三千弱水」中,「取哪一瓢」給學生「飲」的問題. 學生們雖然通過網路搜索與瀏覽,可以獲得和教師相同的信息,但他們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展開閱讀,並且也缺乏在這眾多信息源中及時捕捉住那些最具導向意義的主流信息的能力.因此,這項提前閱讀、合理篩選、優質供給的任務,就成了教師備課的首要任務.那麼,哪一瓢「弱水」,才是學生最需要「飲」的呢?最能適應學生的知識積累需要、能力培養需要和身心發展需要的就是教師備課中需要准備的那「一瓢」.從知識積累的需要出發,網路環境下的備課,勢必要摒棄那些單純識記類的簡單信息,而代之以 「路標」性的信息資源.網路時代的課堂教學,將是由未知走向已知,由已知走向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的未知,由知識走向能力、由現象走向思考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同一文本的不同解讀,就如同知識旅程中的無數的岔路,每個岔路都通向著不同的目的地.備課的作用,就是要在這旅途的每一個岔道口處設置一個有價值的路標,然後用這路標引領著學生沿著教師提供的最有價值的那條路繼續行走下去.只有如此,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信息利用的最大化,才能在此後的教學中辨偽去妄、直達目標.從能力培養需要出發,網路環境下的備課,勢必要依照欣賞思維發展的需求,適當提供用作比較、拓展、批判的信息,這是備課中必須要取的「一瓢水」.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置於學生的理解力所能夠達到的程度,過分艱深或過分淺易都沒有價值.因此,備課中,精心挑選這些材料,十分重要.從身心發展需要出發,網路環境下的備課,要求教師必須要能夠吃透文本,解讀文本的深義.這就迫使教師在備課中要在閱讀借鑒他人的同時,在信息資源中納入自己的價值取捨.也就是說,教師對於各種信息的把握,不僅要「廣積糧」,還要「深挖洞」.並把「深挖洞」之所得,轉換成淺易的、形象的、可感知的材料,教師「深入淺出」,才能學生「淺入深得」. 其二、備課還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一、備教材——做到五個弄清.課本,課本,一課之本.實踐證明:大凡成功的教學都與教師深刻理解和恰當處理教材有關.為此教師在課時備課時,必須要認真鑽研教材.1.弄清《課程標准》精神.各科的課程標準是國家根據培養目標制定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它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確定了教學實施的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指導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教學的方式、課內與課外如何配合等,它對教學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2.弄清教材體系.教師要通過研讀教材,明確本學科教學任務,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及編寫意圖,透徹理解教材的精神實質、內在聯系、縱向關系及廣度深度.最終明確教學的目的和要求.3.弄清教學重點、難點.我們知道,在任何一本教材里,都有一些同類知識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內容,這就構成了課堂教學的重點;也有一些學生難懂、費解和不易掌握的內容,這就構成課堂教學的難點,教師備課時就要找出這些重點和難點.例如有一位老師說:「每個假期我總把課文通讀二至三遍,了解重點難點.備重點時,我要反復細細體味,記下許多零散筆記,然後歸納總結,再去琢磨教法.有時,一課書在我頭腦中孕育許多天,設計多種教案,我總是要反復推敲才定下教案.」這種精神是很值得學習的.教學難點與教學重點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重點是對教材而言的,是知識的關節點,在知識結構中起著紐帶作用.它具有基礎性、規律性、全局性,因而占教材知識總量的比例較大.教學難點是對學生而言的,多數處在教學重點之中,少數處於教學重點之外,它們占教材知識總量比例較少.教學重點容易被確定,而教學難點不易被發現.教師在教學中不應把重點與難點混淆起來.教學難點具有有限性、差異性、局部性的特點.4.弄清教材特點.教師在研讀教材時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注意分析教材的特點.如小學數學有的內容偏重於數量關系的分析;有的內容偏重於演算;有的內容則偏重於聯系實際等等.從中學語文來看,對記敘文的分析,要從人物事件入手,挖掘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散文則要抓住境和意的血緣文脈,洞察作者心頭的感情;而議論文則要抓住事與理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找出作者的論點及其論證方法.由於教材的特點不同,選擇的教法就不同.教材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教法的選擇.教師在研讀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點則有助於有的放矢地去選擇恰當的方法.5.弄清教材疑點.所謂疑點,就是課堂上學生混淆不清,容易誤解且產生疑惑的地方.語文的同音字、形近字,如「胄」字,胄與胃的不同這就是疑點;數學的除法性質、分數性質和分式性質,除數和被除數、分母和分子同乘或同除一個數,其大小不變,這個數必須強調「零除外」等.教師在備課中,要去分析教材,充分考慮學生可能在哪些問題上質疑,以便給以釋疑解惑.二、備學生——做到六個了解.教師在課堂上講什麼當然是重要的,然而學生想的是什麼更是千百倍重要.一位老師就有這樣的體會: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辛辛苦苦地備了課,教案寫得詳,課講得細,可學生聽了感煩生怨.這是怎麼回事呢?一了解,是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從這位教師的體會可以看到,教師要上好課既鑽研教材,又必須去了解學生,掌握學牛的學習情況,做到目中有人.否則,對學生的基礎、學習態度、需要等情況若明若暗,一無所知.即使教材備得滾瓜爛熟,也容易因為脫離學生實際,而造成教學的失敗.教師備學生應做到以下六個了解.1.了解班級基本情況.教學班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教師應該對班級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級的學生構成、特點、風氣、智能結構、學習情況、學習興趣,以及多數學生對自己教學所持的態度,班級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意見,班級中各正式閉體和非正式團體的構成等.2.了解學生個體自然情況.一個班級是由每一個學生個體組成的.教師要對全班學生做到了解,還應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體自然情況.個體自然情況包括:學生姓名、年齡、視力、聽力、身體狀況,同學和老師關系,家庭教育環境等.3.了解學生學習基礎.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包括班級的整體的學習基礎,學生個人的學習基礎.優中差生的比例等.而在講授新課前,教師又要了解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1.了解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新知識的准備知識;2.新課可能產生的困難和障礙;3.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4.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意見.教學的科學與藝術,既體現在教學內容上,又體現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必須要經常了解學生對自己教學方式方法的意見.要了解學生對哪些方法適應,哪些方法不適應,喜歡什麼樣的方法,不喜歡什麼樣的方法等.5.了解學生個性品質差異.個性品質包括學生的觀察山、記憶山、想像山、思維力等智力因素,還包括學生的動機、興趣、能力、氣質、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學生是有很大個性差異的:教師要從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力式來了解學生興趣愛好、氣質類型、性格特點、智力差異,從而為因材施教提供依據.6.了解學生的變化與進步.要全面准確地了解學生,教師不僅要從靜態上了解學生,還要從動態上了解學生;即及時了解學生的變化和進步.例如學習情緒、學習積極性的變化,組織紀律、興趣愛好的變化,作業情況、課堂表現等:還了解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表揚產生的變化,同學之間鬧糾紛吵架後的變化,在家裡受到叱責或打罵後的情緒變化,考試成績下降後的情緒變化等,針對這些變化,教師要及時了解和發現,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尤其在教學中,教師特別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地強化引導,使之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產生鞏固自己成績的力量和繼續前進的願望.三、備資料——掌握四項原則.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根本,教師必須吃透,但是,如果教師上課只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這勢必就像清水煮白菜一樣,讓學生感到一點油、鹽、醬、醋的味道也沒有.怎樣才能把課上「活」呢?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學參考的恰當利用,教學參考資料的學習吸收,生活經驗的觀察積累.給教材「添油」」加醋」,讓教學內容豐富起來,這就會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合理取捨,死課活教.那麼教師怎樣去學習和吸收各種教學資料呢?應掌握這樣幾項原則.1.博覽精選,厚積薄發.作為語文教師應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他不僅要精通本學科的知識,同時對教育學、心理學、天文、地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識都略知一些.2.消化吸收,貴在創新.對學習積累的各種教學資料要科學取捨,不能機械照搬照抄,更不能喧賓奪主,重在消化吸收,貴在創新運用.如對教學參考書不能照搬,而作為開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礎上去發揮,去創造.3.凡引入教學內的資料中的觀點和事例必須科學可靠,要避免錯誤.4.引入教學的資料應盡可能是新鮮的,要避免陳糠爛穀子.四、備教法——掌握教改動態.備教學方法是教師備課的又一項重要任務.什麼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採取的一種活動方式.教學方法具有多層次、多形式.但總體上可分為單一性和綜合性兩大類.1.單一性教學方法.單一性教學方法是狹義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問、或用演示、或讓學生自學、討論、練習等單一活動的方法所進行的教學.2.綜合性教學方法.這是一種廣義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把教學原則、教學形式,課堂結構,教學手段,單一的教學方法等都包括在內.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如魏書生創造的「定向→自學→時論→設疑→自測→自結」六步教學法.上海育才中學總結的「讀讀、議議、練練、講講?」教學法等都屬於綜合性教學法,教師備方法,一方面要熟悉掌握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教師在備課中應重點學習掌握教學改革中優秀教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創造出來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這多半是綜合性教學方法.五、備學法---掌握學法指導內容與方法.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僅讓學生「學」,而且要讓學生「愛學」「會學」,這是當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實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此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法,更要備學法.教師備學法指導應包括以下幾個內容:(一)學法指導的內容.通常教師指導學法應包括以下幾個內容.1、制訂學習計劃的方法(確定學習目標,分配學習時間,選擇學習方法)2、五環節常規學習方法(預習方法、聽課方法、復習方法、作業方法、小結方法)3、學科學習方法(以各科教師特點為內容的學習方法.如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習數學的方法,學習外語的方法等)(二)學法指導的原則.教師的學法指導要想卓有成效應遵從以下幾項原則: (1)體現自主性(不強制灌輸,而重在引導點悟) (2)體現針對性(不主觀臆想,掌握學情,有的放矢) (3)體現操作性(不繁瑣籠統抽象,操作方法具體明確) (4)體現差異性(不搞一刀切,區分對象分類指導) (5)體現鞏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復強化,長期訓練)(三)學法指導方法.學法指導應體現多層次多形式;通常有這樣幾種形式. (l)滲透指導.這是教師在課堂上見縫插針,隨時滲透. (2)講授指導.這是開設學法指導課,向學生直接講授學法知識. (3)交流指導.這是教師組織學生總結交流學習經驗,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4)點撥指導.這是學生在學習迷茫時,教師給以恰當點撥提示.(5)示範指導.有些方法僅靠教師講解是不夠的,必要時教師要做示範,讓學生效仿.課堂的主角是學生,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安排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最忌諱把課堂變成教師演講的講台,學生無須動腦筋,無事可做,處於被動狀態,學習潛能受到抑制,就不可能精神振奮的學.
語言不是無情物,詩和文都是情鑄成的.教師備課時要深味文中情意,受熏陶感染,有真切體會.文字不是無生命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能給人以啟示、以鼓舞、以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教師先被文本感動,領悟、品味文中深邃的思想、精闢的見解、高尚的情操,才能帶著感情教,領著學生閱讀、思考、咀嚼、體會,學生心田得到滋潤,主動學習語文的勁頭就會倍增.
學習是十分艱苦的事,尤其是語文學習,不可能立竿見影,靠的是持之以恆的日積月累.因此,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十分必要.青少年學生好奇、好勝,對新異的刺激物特別有興趣,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心理特點,千方百計的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要精心安排整堂課的總體布局,每個教學環節的內容;要精心設計導入課文的語言以知識吸引學生,尋找探討問題的切入口,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訓練語文能力.同樣的內容,不同的組織,不同的設計,效果會大相徑庭.心中有學生,處處從學生的學考慮,就會找到適合學生的教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備課,在某種意義上和作文一樣.詳細解讀文本以後,要確定教學的方向,然後把細讀中呈現出來的的琳琅滿目的素材依據確定的中心進行取捨.與主題相關聯的留下,相距較遠的舍棄.教師在備課中只有敢於取捨、善於取捨才能讓教學不至於成為一棵掛滿鈴鐺的聖誕樹,體態臃腫不堪.也才能達到線條明晰,結構干靜,簡約而豐滿的境界.

❺ 初中語文如何備課

一、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往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因而備課的重點往往放在知識的習得,技能的訓練上。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我認為備課的重點應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來。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麼,怎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什麼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習;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教學過程有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等。總之,要從學生的發展著眼,真正在備課的每一環節都想著學生的發展,想著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那麼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在真情的涌動下,回歸教育的真實,回歸生命發展的自然。二、解讀並超越教材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這說明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教師是教材的理解者、參與者、實踐者。備課時,教師要鑽進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鑽研、解讀和思考,否則,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師就只是充當教科書的「傳聲筒」、知識的「販賣者」角色,而沒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難將課上出新意和深意。長此以往,教師的思想必然僵化,學生必然厭學。另一方面,教師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聖陶語)。既然是例子,說明教材並非是教學的全部,教師要擯棄那種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義,靈活變通教材中與學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滯後於學生發展的內容,及時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總之,教師在備課時,既要鑽進教材之中仰視解讀,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審視並超越教材。只有這樣,把自己變成教材的主人,教師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三、設計彈性化教學方案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有效互動的生成過程。強調課堂教學的生成並不是說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僵式地展開教學,而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有教學方案的設計,還要在教學方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時間和空間,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教師可以設定教學目標,但目標不僅僅局限於認知,還應該涉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其他維度;目標要有彈性,要顧及學生之間的差異,堅持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原則;教學設計重全程關聯式策劃,重從何處開始,如何推進,怎樣轉折等。這樣的設計,較以往精細的提問、預定的標准答案,寫下教師上課的每一句話,計算好教學過程每一環節所需時間的教學方案來說,留下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和可變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和可變性,才使教學貼近每一個學生的實際,使師生積極互動,發揮出創造性來。

❻ 七年級語文上冊整體備課的教學設計

第三單元整體教學(第1課時)
一、單元教學目標設定
1、會寫34個生字、會認20個生字、正確讀寫29個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部分課文
3、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像,充分利用生活積累,體會秋天的風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學本組教材用10課時。
二、單元內容分析
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秋天給人帶來美的感受,秋天給人以豐收的快樂。本組以秋天為專題,由4篇課文組成。《古詩兩首》《風箏》《秋天的雨》是精讀課文,《聽聽,秋的聲音》是略讀課文。課文從多角度描寫秋天,有的表達了在秋天裡人們對家鄉、對親人的懷念;有的記敘了孩子們在秋天裡活動的歡樂;有的描寫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聲音,都會使人們心中產生不同於對其他季節的感受。
本組課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點,將秋天的特色描寫出來,教學中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像,充分利用生活積累,體會秋天的風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組教學的一個重點。
第二,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適於朗讀的訓練,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秋天的韻味,讀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讀、背誦中,積累語言;
第三,本組教材無論是導語、課文,還是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習作、日積月累,都是緊緊圍繞有關秋天這個專題編排設計的,教學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學相互關連,緊密配合,使本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如,導語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筆,描繪我們心中的秋天」,是為語文園地中的習作提出了學習的准備。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秋天,畫一幅秋天的圖畫。
三、重難點分析
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秋天給人帶來美的感受,秋天給人以豐收的快樂。本組以秋天為專題,由4篇課文組成。《古詩兩首》《風箏》《秋天的雨》是精讀課文,《聽聽,秋的聲音》是略讀課文。課文從多角度描寫秋天。
本組課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點,將秋天的特色描寫出來,教學中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像,充分利用生活積累,體會秋天的風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組教學的一個重點。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適於朗讀的訓練,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秋天的韻味,讀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讀、背誦中,積累語言。
四、課文內容預習
10風箏
教材簡說
這篇精讀課文是賈平凹的作品,文章既寫了「我們」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寫了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終,充滿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如可觸摸。
本文敘述層次清晰,依照做風箏、放風箏和找風箏的次序把事件的過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細致的心理描寫是這篇課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們心情的變化是隨著事件的發展而自然變化的。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夥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並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難點是在引導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的。
設計思路
童心童趣是這篇課文的鮮明特色,也是需要重點引導學生細心感受的內容。課文開門見山點明,做風箏和放風箏是「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風箏顯然給童年的「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樂趣可以從文中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看出來,這些心情變化是通過具體事例及一些動作、神態的描寫來表現的。
11秋天的雨
教材簡說
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准備過冬的情景。
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編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這也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
設計思路
1.課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前四個自然段分述秋雨,最後一個自然段概括總結;前四個自然段的每一段的第一句話又是這一段的總啟,下面分別進行分述,課文的結構非常整齊。
2.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涉及到一些詞語的理解。多數詞語可以聯系語言環境來理解。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比較抽象,但是當我們讀完了這一段,眼前浮現出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和美麗的菊花時,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繽紛指的是什麼意思了。12聽聽,秋的聲音
教材簡說
本課是一首現代詩,是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裡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教學重點是:從秋天的音響中,想像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
設計思路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要求與精讀課文有著明顯的不同。課文前面有一段連接語,課文學習之前要先引導學生閱讀這段連接語,以明確學習要求。
2.初讀詩歌。應著重解決兩方面的問題:(1)運用前面幾篇課文里學過的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2)了解詩中講了哪些事物的聲音。詩中從兩方面寫了秋天的聲音,一種是具體可感的聲音。像一、二、三、四節中寫的,落葉、昆蟲、大雁、唱歌等聲音;另一種是可心領神會而不可聞的無聲的聲音,其實是秋景給人的感受。像最後兩節中寫的秋天的聲音。
2.這首詩歌就是通過秋天的聲音來體現秋天的景象,所以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留意秋天更多事物和景象,搜集描寫秋天的詩歌,舉行贊美秋天的詩歌朗誦會。
五、小組交流、讀書、提問題
小結:

反思:

第三單元基礎知識訓練(第2課時)
學習目標:
一、掌握本單元重要字詞,會說會寫。
二、學習古詩的讀法,要讀出感情。
三、學習本單元遣詞造句的寫法,體會文章中作者感情。
教學流程:
一、掌握字詞
第九課:促、深、憶、異、逢、佳、倍、遙、遍、插
第十課:精、希、卻、依、拼、命、奔、村、抖喪、磨、坊
精心、希望、依然、飛舞、拚命、奔跑、抖動、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尋找、
磨坊、繼續、垂頭喪氣、村子
第十一課:扇、枚、郵、爽、柿、仙、梨、菠、蘿、糧、緊、楊
清涼、留意、扇子、炎熱、郵票、涼爽、柿子、仙子、菠蘿、氣味、香甜、糧食、加緊、油亮亮、楊樹、豐收
二、古詩讀法訓練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成員互相補充。(要發散學生的思維)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根據課堂情況可讓學生寫一寫)
5、感情朗讀: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三、重點研討
1、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2、能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體會本單元文章作者在譴詞造句方面的特點。
4、邊讀邊想,能交流體會,自己創作詩歌。
5、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
6、搜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四、學生提問題,師生交流解決。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語文上冊如何備課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