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大學語文課程如何培養學生非常規能力

大學語文課程如何培養學生非常規能力

發布時間:2022-07-20 08:24:37

『壹』 對大學語文課的意見和建議

對大學語文教學的意見和建議

什麼是語文?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是語文。語文即是語言文章,語文課就是讓學生們學習語言的本領,讓學生會說會寫。而大學語文區別於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的語文,它不再是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它的綜合性更強,技能性更高。重在對學生進行就業前的語文適應能力教育和實用教育,側重在文章學、寫作學、閱讀學、演講學、思維學等方面的學習。

本學期我們通過課程教學對閱讀能力和日常書面表達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首先通過課前演講環節,學生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對於各種場合應變能力外,還與台下的聽眾進行了思想交流和互動,這是大學生必備的一項技能,在以後的職場上我們需要這種能力。接著老師通過教材講解和多媒體網站視頻音頻指導,不僅增加了學生學語文的興趣,也使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了作者傳達的思想和表達的情感。所以大學語文需要靈活運用,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它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注重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對於學生來說,我們不應該把大學語文僅僅看作一門課程,而是應該學會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例如我們本學期學的如何寫請假條、計劃、總結、述職報告等都會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品讀散文小說也會提高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增強我們邏輯思維能力。對於老師來說,不單單是傳授書本上的知識,還應向學生普及更多的課外知識,以學以致用為目的,增強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盡可能從一些當今熱點時事報刊中挑選作品,達到靈活性,多樣性和新穎性的統一。

當今應試教育存在許多局限性,而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學習才能更加有助於我們對於知識的靈活運用。大學語文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都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學生之間不同的思想進行交流,就會得出新的看法,而學習的效果遠遠大於老師單方面的傳授知識,學生被動的聽課。

以上是我對大學語文教學的見解,如有不周與疏漏,希望老師給予指教,希望語文能夠在教學之路上越走越好。

『貳』 給大學語文課的建議

(一)、明確「大學語文」的定位:大學語文不是一門給中學補課的課程,不是一門高四語文,它是一門文理科學生進大學後的第一門強化母語的人文素質教育課。
時下,我國的大學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一種大眾化教育。一名學生在進入大學後,要完成從學生到知識分子的轉變,就必須加強人文品格、人文素質的修養。大學生畢業之後,不僅應該成為技術類知識分子,更應該成為有文化良知的角色。而要讓學生成為一個純粹的、高尚的人,就需要通過人文學科教育來實現。
不得不承認,大學語文並不具有像英語那樣的「實用」,也不可能直接作為升學、出國、就業的敲門磚,但良好而准確的漢語表達在學習和工作中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並且是長久的。語文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軟指標」,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語文的運用。

(二)、學校應該重視人文學科的建設,重視大學語文這門課。
「大學語文」是一門面向全校的公共基礎課,要得到師生的重視,首先要得到學校領導人和決策人的重視,這是同一所大學的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緊密關聯的。
有的老師在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時看到自己的學生別字連篇,句子都寫不通就認為是《大學語文》或者《應用寫作》沒教好,一味要求增加相應課程課時量。實際上,「大學語文」的課時是有限制的。整個大學語文課程也就幾十個學時,而且由於教室或教師的種種原因經常上大課,開課時通常是幾個班一起上,100來個學生。一個學期下來,效果自然不明顯。這就要求高校教學管理部門在課程安排中應考慮《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特點,盡量開小課,上精品課。美需要在沉靜中欣賞,它不需要喧嘩,有時還不需要熱鬧,它需要在心與心的交流中才能完成,《大學語文》的教學安排應著眼於這一特點。
另外,目前有的學校中文教研室沒有獨立,而是歸屬到某一院系之下,整個中文教研室的十來個老師卻擔負著整個學校的幾萬名學生的語文教學任務,教學任務過於繁重。
對此,高校還要從機構設置上著手,切實增強「大學語文」在高校教學中的優勢。

(三)、豐富教學形式是提高大學語文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途徑。
中學語文教學在升學考試的指揮棒下側重於學生的應試能力,教學形式趨於單一化、模式化。鑒此,大學語文教學應側重於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而且沒有升學壓力的教學應該更有利於教師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經典影視作品賞析、情景模擬訓練有助於學生切身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小型辯論會、演講比賽等有助於學生認識到學以致用的妙處;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運用能直觀而有效地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興趣;甚至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領略自然美景的意境,而置身相關的社會實踐亦不失為有效的教學形式。
營造良好的課堂語文環境,對大學語文教學亦十分重要。學生受中學階段語文教學的影響,對大學語文課也往往少有興趣,因此,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是當務之急。營造一個良好的語文課堂環境是使學生樂於學習語文、學好語文的重要保證。為此在教學中應注重用新知識去啟發學生思考,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開展口頭討論、書面討論,把練習論辯口語和練習概括、品評、抒發感情的書面作業變成學生表達的需要,徹底改變中學既定框架的拘囿,讓學生不吐不快,喜歡寫,習慣寫。

(四)、在學校和社會上試行漢語能力等級考試,如同英語四、六級考試一樣,把「大學語文」的教學也納入考級制度,從而有助於大學生乃至整個社會的語文素質的提高。
試行漢語能力等級考試,這是從外在形式上督促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實施這種形式的好處一是有利於確定一種語文學習的統一標准,便於人們參照執行,一是從硬性條件上約束人們的母語學習行為,防止母語水平再度下滑局面的出現。當然,如何操作這項措施,也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2005年12月06日第11版)
2.《中國教育報》(2004年5月14日第4版)
2.《信息導刊》(2005年第50期)

『叄』 如何利用大學語文課程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論大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張紹紅張俊

[摘要]大學語文教學對於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高校應全方位加強和改進大學語文教學,更好地發揮這門課程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語文教學大學生人文素質
[作者簡介]張紹紅(1969-),女,江西南康人,宜春學院文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語文教學研究與高教管理;張俊(1969-),男,江西豐城人,宜春學院政法學院黨總支書記,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和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江西宜春336000)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06)35-0102-02

一、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
1.理想信念淡化。許多大學生沒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缺乏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思想嚴重。在專業選擇、課程學習和擇業目標上都不再有強烈的進取心和執著的信念,也不再以個人理想、趣味需求作為激勵成才的動力,而是將混張文憑謀生、求得豐厚的收入或爭取出國等作為人生追求的基本目標,不少人更把經濟尺度作為引導個人行為的唯一坐標,見利而動。還有一些人則渾渾噩噩,得過且過,沒有學習、生活的目標和方向。
2.民族精神流失。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悠久歷史、優良傳統、優秀文化、科技發展了解膚淺,對中國文化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的巨大貢獻知之甚少,許多學生沒有讀過四大古典名著,有些學生甚至連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都不知道,而對於西方文化卻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追捧。
3.人格心理不健全。傳統的美醜、善惡、雅俗的定義以及道德標准,在一些大學生身上發生了錯位。在大學校園里,有為數不少的學生行為不文明,生活品位低下;追求個性自由,紀律觀念淡薄;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以自我為中心,人際交往缺乏修養;對人生意義認識膚淺,對事物的美醜、善惡缺乏分辨力。近年來,有見諸報端的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事件、雲南大學學生馬加爵事件,還有大學生中的偷竊現象等。這些令人痛心的現象正是中國教育多年來過於忽視人文素質教育的結果,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和對「人才」標準的反思。
4.人文基礎常識缺乏。長期以來,我國中學階段實行的是應試教育,高中階段就開始分科,阻礙了人的全面發展。大學階段又存在專業劃分過細,專業口徑過窄,導致人文教育薄弱,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合理。正如華中理工大學校長楊叔子先生所說的:過弱的文化陶冶,使學生的人文素質不高;過窄的專業教學,使學生的學術視野與學術基礎不寬;過重的功利主義導向,使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與扎實的基礎訓練不夠;過強的共性制約,使學生的個性發展不足。不少學生文、史、哲和藝術方面的知識淺薄,連最基礎的文學常識、最基本的藝術欣賞能力都不具備;有的大學生寫論文文理不通,錯字連篇,甚至連請假條都寫不明白。錢偉長在任上海工業大學校長時指出,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有助於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強調「理工科學生也必須懂得人文科學,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學藝術方面的修養,否則他們就有可能給四化建設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二、大學語文教學人文素質培養功能
1.大學語文教學的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文化素質教育的主旋律,也是貫穿《大學語文》教材的一根紅線。屈原的《桔頌》寄託了他對故國鄉土的摯愛情懷,司馬遷的《蘇武傳》塑造了一個威武不屈的愛國者形象,文天祥的《正氣歌》表現出前代英烈們的浩然正氣,舒婷的《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將深厚真摯的情感與祖國的歷史命運緊密相連,等等,這些作品謳歌了歷代優秀人物熾熱的愛國情懷和崇高的民族氣節。教材中還選編了一部分贊美祖國壯麗山河的作品,如酈道元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黃河壯麗雄偉的磅礴氣勢,李白筆下蜀道的奇絕、廬山的壯美,杜甫筆下泰山的博大、長江的沉雄,無不給人以昂揚向上的力量;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賀敬之歌詠的桂林山水,無不給人以美的遐想……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都具有豐富的人文思想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可以使學生胸襟開闊,心靈凈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並將其轉化為學習上的動力,堅定理想和信念,發奮學習,報效祖國。
2.大學語文教學的健全人格培養。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面對多元利益的驅動,對尚顯稚嫩、一臉迷惑的大學生,教會他們怎樣做人、做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當代教育亟待解決的既敏感又現實的緊迫問題。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大學語文教學的優勢,緣文釋道,因道釋文。《大學語文》教材中「孔孟語錄」雖然文字不多,卻集中了儒家學說的精華,尤其是有關如何做人的論述,句句閃爍著真理的光芒:「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里強調誠信是每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這是告誡君子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離開美好的德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種「大丈夫」的高風亮節顯示了剛正不阿的人格理想。再如司馬遷因李陵之禍遭宮刑之辱,卻以頑強的意志完成了《史記》的寫作,他還用精闢的語言列舉了在磨難中奮起的歷史人物:「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梁啟超在《論毅力》中說:「蓋人生歷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如何面對挫折,在逆境中奮起,用這些事例對學生進行教育,說服力強,震撼力大。「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古人達觀心態的寫照。蘇軾是中國古代文藝才能最全面的一代文豪,我們在看到他榮耀和顯赫的同時,也看到他又是遭受磨難最多的人,可是面對人生的苦難,他卻能以一種超然的心態處之,如《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詞中表現的寬廣飄逸的情懷和對人生困境的正視,尤其啟人心智。教育學生以這樣的境界充實心胸,就能從容應對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增強心理素質,形成健全人格,樹立自尊、自強、達觀、進取的精神。
3.大學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審美能力是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要求。《大學語文》精選的優秀文學作品,熔自然美、藝術美和社會生活美於一爐,具有美的形象,美的語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一些人生感悟的短章、一篇小說、一首詩歌,就能激發起大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假、惡、丑的摒棄,從而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增強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如《詩經》、《楚辭》的古樸、俊雅;諸子百家的睿智、博大;秦漢時代的雄渾、豪壯;魏晉時期的自然風骨;唐詩的和諧典雅;宋詞的飄逸靈動……既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無我之境,又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空靈之美;既有「大江東去」的奔騰豪壯,又有「尋尋覓覓」的含蓄委婉;既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歌,又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熱情詠嘆。再如蘇軾的《前赤壁賦》,即景抒情,就事言理,情景交融,理趣相兼,意境自呈,將深刻的哲理寓於優美的形象之中;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選擇了幾個有代表性的意象,用巧妙貼切的比喻,使情與景水乳交融,意境豐富而優美動人。在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教學中,師生可以全身心地融入詩的境界,深深感受大自然中春的溫暖和煦、江的悠遠浩渺、花的清幽芳馨、月的皎潔嫵媚、夜的寥廓恬靜,沉浸在作者所創造的優美的藝術境界里,獲得美的享受。這些作品可使學生的審美情感油然而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從而激勵學生熱愛生活,去尋找美的靈感,發現美的真諦,創造美的生活。
4.大學語文教學幫助大學生完善知識結構。當今世界科學正朝著一體化方向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趨向於多元化、綜合化。錢臨照先生說:「理工科大學開設文史課程,讓學生讀點中國文學,很有意義。」我們勤勞智慧的祖先為後人留下了光輝燦爛的文學遺產。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元曲,匯聚了古典詩歌的條條巨流;從先秦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之作,架起了古代散文的道道彩虹;從《三國演義》到《紅樓夢》,形成了長篇小說的座座高峰;從《竇娥冤》到《桃花扇》,鋪就傳統劇目的塊塊基石,鴻篇巨制,美不勝收。理工科學生徜徉於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之中,可以豐富知識,調節興趣,擴大視野,開闊胸襟,提高修養,陶冶性情。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早已注意到文學藝術與科學的姻親關系,並率先垂範,在文學藝術方面具有極高的造詣,如錢學森、李四光、華羅庚、茅以升、蘇步青等老一輩科學家,他們國文功底之深厚,人文學養之完備,是後代的科學家難以望其項背的,可以說是文學藝術修養開啟了他們的創造靈感,為他們的理性思維和科學事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對理工類大學生實施文理交相滲透的培養模式,有利於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使之成為知識面寬廣、綜合能力強、素質全面的人才。
三、全方位加強和改進大學語文教學
1.選擇名師任教。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與教師的教學能力密切相關。《大學語文》課程因教學內容的特殊性,要求教師博學多才,具有很高的文學修養。同一篇文學作品,可以因大師的講演而精彩紛呈,也會因庸者的說教而味同嚼蠟。20世紀前期大學語文就有名師從教的優良傳統,在老清華、老北大,對《大學語文》這門課的教師要求很高,非一流名師不能任教之,如朱自清、沈從文、呂叔湘、聞一多等著名學者,都教過「大一國文」,他們引領學生翩翩遨遊於文海。因此,加強大學語文教學,培養一批高水平的大學語文教師並盡可能選擇名師任教是關鍵。
2.精選教學內容。大學語文教學存在豐富的教學內容與有限的課時之間的矛盾,因此必須對教材的內容作出取捨。在引導學生課外廣泛閱讀的基礎上,課堂教學要精選教學內容,按不同時代或不同內容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篇目精講,使學生領略到作品豐富的思想性、高妙的藝術性和高超的技巧性,進而以點帶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他們被領入文學殿堂、感受到這一廣闊世界的精彩時,他們的求知和參與的慾望就會大大增強。
3.改進教學方法。《大學語文》不是「高四語文」,很多大學語文教師教學方法、模式陳舊,常常把教學放在選文字、詞、句、段、文的一般性講解上,活生生把一篇充滿靈氣與美感的選文肢解得支離破碎,與中學教學如出一轍,毫無新意,讓學生聞而生厭。中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側重於它的工具性,大學語文教學應著重於作品的分析、欣賞,讓學生辨別出文學的趣味,領悟到人文的意蘊,盡情觀賞中國文學之美景。
4.改革考評辦法。教學改革,必須發揮考試與考核的激勵引導作用才能最終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很多高校《大學語文》考試還是沿用中小學的閉卷考試形式,注重對語文基本知識的考核,能夠讓學生表達自己思想的題目少,而且「一張考卷定終身」,這顯然不利於大學語文教學人文素質功能的全面培養,不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造力的發揮。可以考慮課程結束時的試卷考核與平時的考評相結合,各占約50%的比重;平時考核以聽課筆記、讀書心得、寫作實踐等作為考核內容,著重於學生理解和讀寫能力的培養,使考試、考核能為教學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
大學語文教學的人文素質教育功能,決定了它在全面開展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應充分發揮這門課程的功能和作用,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進而促進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肆』 大學語文課如何上好

大學生把大學語文叫做:高四語文。這個評價精妙絕倫,把學生們對語文教育的厭倦和無奈說透了。全國高校上萬任課教師,腦袋每天埋在粉筆堆中灰頭土臉,腦子已經僵化了,遠不如這些學生聰明。有些人教一輩子大學語文,而根本看不出問題所在。 學生天性聰睿質朴,他們厭倦一門課程肯定是有道理的。我們都是這樣受教育過來的,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十多年來,每一名學生都曾為語文這門垃圾課程而頭大,學習毫無樂趣,基本毫無所得。我們帶著消化不良的腦袋擠進了大學,本想好好學習充實自己,放下包袱走進課堂,一眼看見腐朽夫子站在講台上,真是什麼興頭都煙消雲散了。 今日大學語文的編寫核心思想仍是政治教化。一名資深大學語文教師在文章里歸納大學語文核心目標:一是"利用大學語文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教育";二是"利用大學語文,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兩個"利用"准確地揭露了大學語文只不過是被"利用"的一門工具,是變味的四不像課程。"利用"完,這塊雞肋就該扔掉了。既然終歸要扔掉的,晚扔掉不如早扔掉。 大學語文的匯編思想看起來很宏偉博大,選擇的內容是上下五千年環球四萬里,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外國文學,什麼都有一點,什麼都有個"利用"思想。這跟中小學語文各個章節的編排模式幾乎沒有兩樣,稱為"高四語文"最合適不過了。我曾請教過教中文的學者,大學語文到底怎麼教,到底誰有資格教。中文系能找出一名知識博大到如維基網路般浩瀚的大師來授課嗎?哪位學者有這個膽量從先秦諸子直撲魯郭茅再從荷馬史詩一直講到歌德托爾斯泰?中文系外語系都沒教授有這個能力,但大學語文教師卻信心十足。要肯定大學語文這門課程的價值,起碼需要古典文學教師、現代文學教師和外國文學教師三位術業有專攻的學者來教授吧?在大學里,大學語文都是由普通基礎課教師來擔任的。中文系、外文系有成就的學者,幾乎沒有一個人上過這門課。大學語文這門課,不僅普通教師、青年教師上不好,資深教師以及學術精湛的教授也照樣上不好。因為這門課基本上就是一個垃圾桶大雜燴,裡面什麼都有,即使有些好菜混在這堆垃圾里也變了味。大學語文的問題不在任課教師身上,而是這門課程的目標,以及相關的編撰思想,本身就有致命問題,它是"文學教育"的異化,但很多學者自己,也把這兩者混為一談了。有人引用了幾位老科學家的話來證明大學語文的重要性。錢臨照先生說:"理工科大學開設文史課程,讓學生讀點中國文學,很有意義。"錢偉長先生說:"理工科學生也必須懂人文科學,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學藝術方面的修養。"兩位科學家說得沒錯,但是報道者卻混淆了概念,把"中國文學"、"文學藝術"等同於大學語文了。這就好比你點了一份雪花牛排,侍者給你端來了一塊死豬肉。大學語文的異化是我們這個國家教育異化的典型象徵。大學語文的主編徐中玉教授對此看得最清楚,他在一個訪談里說到:大學語文在建國前許多高校都已開設,名稱和叫法不全一樣,有叫"中國文學名著選讀",有叫"文選及習作",口頭統一名稱叫"大一國文".從徐中玉教授的回憶中可以看到,大學語文和"文學名著選讀"、"文選"完全不是一回事。《中華讀書周報》四月十三日陳潔報道:"朱自清、聞一多、陳夢家、許駿齋、劉文典、唐蘭、羅庸、浦江清、魏建功……這不是在列舉近代學術大腕,而僅僅是羅列一九三八年西南聯大大一課程的授課老師。授課內容分別是《古詩十九首》、《詩經》、《論語》、《左傳》、《文選》、《史通》、《唐詩》、《宋詞》和《狂人日記》。" 這些課程內容基本上都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作品,任課教師均是術業有專攻的一流學者。無論理工科文科的學生都可選修這些課程。相比之下,今日大學語文就是一個雜貨鋪,什麼都有一點,什麼都淺嘗輒止,而不能深入地學習、體會和研究。對於大學生來說,恰恰是這種有極深學術背景的專業課程,對他們最有價值。在中國的教育模式下,十幾年中小學畢業之後,無論升上大學哪個系,他們的基本文理科知識都差不多,理工科學生的語文水平也不比中文系歷史系外語系的學生差,都在一個起跑線上。有些理工科學生把唐詩三百首背得滾瓜爛熟,把四大名著反復看好多遍。他們進了大學,正是心智發育成長而向更高的自我探尋和自我培育過程轉型時期,這時如果在學校里碰見一名學者開了一門"李白詩歌研究",或"《紅樓夢》研究",或"英美幻想文學研究"之類的課程,報名聽課一個學期學下來,甚至一年學下來,真正所感所得,豈不比聽那枯燥乏味無所不包的大學語文多得多?我很欣賞主編了《大學人文讀本》的夏中義教授的一個觀點:"大學人文就是向大學生傳播人類普世價值體系的一門課程。"夏中義教授的觀點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核心教育思想,否定它,就是價值虛無。夏中義教授的《大學人文讀本》所倡導的三個核心概念,我也贊同,這就是:精神主體、現代國民、世界公民。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這樣評估大學生:"大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從教師的教誨中學習研究事物的態度,培養影響其一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大學生要帶有自我負責的觀念,並帶有批判的精神來學習。"懷特海說:"大學存在的理由在於,它聯合青年人和老人共同對學問進行富有想像力的研究,以保持知識和火熱的生活之間的聯系。……蠢人們憑想像行事而缺乏知識,學究們又憑知識行事而缺乏想像。大學的任務就是要將經驗和想像力融為一體。" 哈佛大學前校長查爾斯·艾略特說:"我認為有教養的青年男女唯一應該具有的必備素養,是精確而優雅地使用本國語言。" 怎樣做到?仍是要深入地閱讀經典,全本地而不是截肢地,深入地而不是淺嘗地,這才有所感,所得。

『伍』 語文課內知識掌握的不夠靈活,怎樣提高

一,首先要知道語文學習需要積累,沒有積累就沒有語文水平的提高,厚積而薄發就是這個道理。分成以下幾大塊:
1,重點字詞,易錯字詞積累。2,名言警句、優美片段、古詩詞積累。3,名人故事、啟發心靈的益智故事積累。4,閱讀知識點和解題方法積累。5,平時看書讀報時所產生的思想火花積累。6,病句修改積累。7,文言實詞積累。8,平時對大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積累。9,名著閱讀積累。
我的這種做法,符合溫故知新的道理,可以防止小猴掰玉米的結果發生,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
二,如何識記字詞。
字詞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怎樣才能更好的識記字詞呢?大家不妨按以下程序進行:
1,識記詞的注音、字形、意義及生成義。
舉個例子,「莽」字,注音是莽(mǎng), 本意是一隻犬鑽到了草中間,上面是草,下面也是草,形容草木茂盛。後來,生成廣大,遼闊之意。還有粗魯,冒失之意如:~漢。
2,再看它在文中是如何運用的。
3,用字詞造句。
一定要在了解了詞的本義和引申義之後,進行造句,恰當的把這個字詞用上。
4,聯詞成篇。
一課的詞學完了,或一單元的詞學完了,把它們統統用一篇文章聯結起來,而且要想像合理,語句通順。
如果按這個程序走一遍,通過感受、領悟、積累和運用,這個字詞,你一定能夠掌握住。但別忘了及時復習。
三,要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
語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閱讀能力的提高,那麼怎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閱讀呢?閱讀是不是有規律可循呢?我認為閱讀是有規律可循的,下面就業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談一下。
一,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學會科學的思考。
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認真的讀一遍,按順序思考以下幾問題:
1,文章寫了什麼?2,怎樣去寫的?3,作者為什麼這樣寫?4,如何理解「為什麼這樣寫」?經過這四個程序足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理解文章。
二,要養成讀書批註的好習慣。
無論讀課內的還是課外的文章,都要學會批註,養成讀書就批註的好習慣。什麼是批註呢?舉幾個例子:1,當我們讀書遇到好的句子了,我們不妨把它圈住,寫出自己圈出它的理由。2,讀書時,如果你有不同於作者觀點的地方,不妨也圈住,寫出你的觀點,並寫明理由,為什麼和作者的觀點不相同。3,還有你讀了一篇好的文章後,一定有許多觸動你心弦的地方,許多感悟,這時你會有不吐而不快的感覺,那麼就及時的把它記下來。這些都是讀書批註。大家知道嗎,毛主席如何成為一代領袖和文豪,就是主席讀書的時候一定做批註,《二十四史》,毛主席,每一頁都批的密密麻麻,這樣知識才是自己的。
三,讀書時,大家還要做到,心中有編者,心中有作者。
大家讀文章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編者為什麼要把這篇文章編入課本,目的是什麼,想讓我們掌握什麼知識點,培養我們什麼精神,這就是心中有編者。在我們讀書的時候還要考慮作者,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要看作者想要懷念什麼,贊美什麼,批評什麼,表達什麼,諷刺什麼。如是議論文,看作者的觀點是什麼,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如果是說明文,作者想要說明的被說明對象的特徵是什麼,事理是什麼。這樣以來,只少說,我們做題的時候,大方向我們把握住了,答題時我們就不會跑題。這就是心中有作者。
四,大家讀書的時候一定要進入情境。
我們讀到的文章,大多都是極具真情實感的。都是作者發自心靈的呼喚,都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露,所以我們讀書的時候都進入作者的內心,和作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這樣才能和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我們要用心去讀文章,進入作者的內心,進入作者創設的情境,心隨文而喜而悲,以作者之心去體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的理解文章。比如,我們學習美國作家海倫凱勒的《重塑生命》這一課時,大家不妨蒙上自己的眼睛,去體驗一下盲人的痛苦,這樣我們才了解小海倫對光明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她為什麼會對培養她的莎莉文老師如此的感激和懷念。
五,學習語文要善於聯想,總結。
學習語文要做到「八方聯系,魚翔潛底」,舉一個例子,當我們學習《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一首詩的最後結尾一句:「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時,我們就要想起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最後一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兩句話有異曲同工之效。另外我們還要善於總結做題規律。
六,掌握一些語文術語和積累一些做題方法。
如表達方式包括: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修辭方法包括:比喻,誇張,擬人,排比等,說明方法包括: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等。論證方法包括: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雖然有些本質是相同的,但術語的說法不同。舉個例子:比喻在修辭方法里叫比喻,在說明方法里叫打比方,在說明方法里叫比喻論證。千萬不能混淆。

過渡照應銜接緊,線索清楚最要緊。

『陸』 淺談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指一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一個人傾向於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徵,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鑽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大膽質疑、勇於探索的強大動力。如果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那麼,他在學習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學習方面產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始至終主動參與學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培養大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在教學中,使學生了解學習目的和學習結果、製造懸念、注重創新教學及採用非常規的教學方式能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1了解學習目的和學習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有些課程本身就比較有味道,如大學語文、影視欣賞及小說欣賞等課程,也有許多課程本身比較枯燥,如英語、工程力學及計量經濟學等專業課程。

『柒』 大學語文素養包括哪些內容

第一,必要的語文知識。離開知識的能力是不可設想的,輕易否認語文知識對語文學習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容易使語文教學走向非理性主義的誤區。在小學階段,教學一定的漢字音形義的知識、基本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結構知識、基本閱讀和寫作方法知識等,是非常必要的。語文學習必定涉及語言知識學習,知識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麼知識,如何教知識,還有很多需要我們認真研究。
第二,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一篇篇具體的範文,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佔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掌握3500個左右常用字和漢語常用書面詞彙,背誦一定量的語段和優秀的詩文,閱讀一定量的課外書籍,是形成語文素養的基礎。
第三,熟練的語言技能。熟練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為一種能力。語文教學必須在大量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查字典、朗讀、默讀、說話、聽話、作文、寫字等基本技能;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和常見的語言表達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維方式,善於把自己獨特的思維結果用規范的語言進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備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據不同語言材料和不同交際場合適當地使用語言,最終形成良好的語感。
第四,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學必須牢記葉聖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如,勤查工具書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認真聽講的習慣,書寫整潔的習慣等。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學態度;欣賞漢字的形象美,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營養。
第六,高雅的言談舉止。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儒雅氣質和文明舉止。與人交往態度要大方,談吐要文雅,能根據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的措辭。要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他人的觀點。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欣賞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文明地和他人溝通和交際。

『捌』 怎樣理解大學語文的課程功能

目前大學語文在高校教學中的狀況不容樂觀。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大學在有些人心目中也成為學生就業的培訓機構,學生選課越來越注重實用性。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逃離大學語文課堂。愛因斯坦說過,「對世界名著、文學名著沒閱讀、不欣賞的人,等於高度近視的人不戴眼鏡。」毋庸諱言,我們的大學語文教學面臨著危機。所以,我們應當在認清形勢和現狀的基礎上,明確大學語文教學在高校教育中承擔的最為實際也是極其艱巨的任務,切實發揮大學語文教學的作用。

(一)提高大學生對中文的駕馭能力、對文學的品鑒水平

從當前大學課程的設置看,大學語文教學中漢語基礎知識逐漸淡化了。這導致了大學生基本漢語言能力的弱化:很多大學生只顧埋頭專業課,導致其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閱讀和理解能力差。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大學生連最基本的行政公文、法律文書和日常事務文書的寫作方法都不能掌握,很多畢業生在求職時不能獨立擬寫出規范的求職資料;更有甚者,參加工作後連述職報告為何物都不知道。這勢必對他們以後從事各種工作造成障礙。

因此,要想培養出真正的應用型人材,必須藉助大學語文這一工具。一方面,它可以幫助大學生在擁有專業技能的前提下,提高個人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增強在激烈競爭中的競爭力。例如,在工作中有好的創新意圖,得以實現的途徑就是用語言表達能力去說服、打動領導;日常工作中的調查報告、工作總結等,都需要一定的書面與口頭表達能力。在同等競爭條件下,誰對這兩項能力掌握得好、運用得好,誰發展的機會就比較多。另一方面,現代交際離不開漢語言的運用。現代社會是個開放型的社會,時時處處離不開交際,而交際要依靠語言作為載體存儲、傳遞信息(包括口頭的和書面的),語言的生成、表達、理解、處理能力,都依靠具備一定的漢語言運用的水平。因此,如果一個人不能正確掌握語文這一工具,其工作、學習、生活和個人發展都將受到嚴重影響。

(二)有益於對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

新時期最早倡導在高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教育界前輩匡亞明曾說過:「大學語文是門邊緣性學科,講授這門課不僅僅是為了讓大學生們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培養和提高他們對文藝作品的欣賞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而且在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鑄造『中國人為人的道德』(魯迅語),培養改革人才,激發愛國熱情等方面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可見,語文是學習文學的基礎,也是學習一切的根本,語文到了大學階段更應承擔起傳遞民族文化薪火的責任。

(三)具有對大學生的精神激勵和道德凈化作用

大學語文是用文學的藝術形式,以情感育人。這有助於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去體會文學中蘊涵的人生哲理,反省自我,從而凈化自己的靈魂,實現人生價值的重新思考和審視。這是任何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課程都無法取代的。近幾年,高校培養的一些專業性優秀人才,其個人私慾膨脹、使命感缺乏,在物慾膨脹、崇尚實用的現實情況下,強調大學語文的精神激勵作用和道德凈化作用,雖然會被有些大學生視為「空談」、「講大道理」,但這卻正好說明其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每一位語文教師在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語文技巧時,都不該忽視其育人功能。

(四)有助於進行素質教育

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學語文教學大綱》(徵求意見稿)中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設呈大學語文課程,其根本目的在於: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適應當代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日益交叉滲透的發展趨勢,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高質量人才。」[1]由此確定了大學語文教學對素質教育的遠期目標。

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通過科學的教育途徑,在人的天賦條件的基礎上,融進社會的因素,使人的自然素質得到改造,從而提升人的各種素質,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諧的發展,實現社會需要與個人價值的統一,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專門人才。大學語文的學習對提升大學生的各種素質提供了豐富多樣的人文滋養,是實現這一教育目的的最有效途徑。

『玖』 如何提高大學語文教學效果

大學語文PPT19-20-1.zip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https://pan..com/s/19ScgzH77kog2nM3Ujgv0eA

提取碼: rakf

『拾』 如何學好大學語文

第一,要努力培養對大學語文的學習興趣。

興趣,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就是渴望熟悉、了解、研究、領會某種對象的一種心理指向性,它在人的需要和實踐活動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的。人們常說:「興趣出勤奮,勤奮出天才。」如果廣大學員培養了對大學語文的濃厚興趣,那麼,就會激發出強烈的求知渴望和刻苦鑽研的精神,就會有一種昂揚、奮發、不怕任何困難的鬥志,就會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莫大的快樂。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到「樂之」,是治學過程中的三個台階,而興趣則是攀登這些台階的重要動力。
從某種角度講,興趣源於動機和理想,源於一個人的人生態度。開放學員一般都是有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和沉重的家庭負擔的成年人。很難設想,一個沒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追求真理的生活志趣的人,會把繁重的工作、家務之餘所剩下的一點極其有限的自由支配時間,全部花到看書學習上。荀子在《勸學篇》中說:「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在「文憑熱」已經悄悄而逝的今天,對廣大學員來說,學習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個人的功利,而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大學語文,對於培養和形成高尚的個人生活情趣、開闊的社會歷史眼界、豐富的人文科學知識、高雅的文化道德修養,以及提高表達、寫作、宣傳、交際、思維能力等等,都是十分適宜的。當我們在祖國文學的光輝寶庫中采擷奇珍異寶時,當我們在祖國語言的甘美源泉中痛飲瓊漿玉液時,那種巨大的樂趣和幸福,非身歷其境者是難以領略的。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鑽研下去,興趣就會越來越濃。
第二、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重點

大學語文的學習內容比較多,文體有議論文、記敘文、詩詞曲賦;從作品的時代看,有古代、現代、之分。對於利用業余時間學習來說,量是很大的。學習貴在得法。方法正確,可以事半功倍。當然,學習方法因人而異,我認為,可以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注意抓重點。重點如何抓?概括地說,每篇課文主要抓作者、作品(課文的出處)、字、詞、句、章等幾個方面。
作者,主要注意時代與國籍。主要代表作、藝術風格及生平大事。比如,屈原,是戰國時楚國人,代表作為《離騷》,藝術風格是「構思奇特,想像豐富,文采華麗,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其中的核心是「積極浪漫主義」。其他內容則可以一般了解。再如,郁達夫,他是現代文學史上很有影響的作家,曾經組織過創造社,參加過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其小說主要採用「自敘傳」的方式和第一人稱的寫法。代表作有《沉淪》、《薄奠》、《出奔》、《春風沉醉的晚上》、《他是一個弱女子》等。

作品,如《季氏將伐顓臾》出自《論語·季氏》篇(課文注釋1交代出處,每篇必看),《論語》是語錄體散文,內容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作者為孔子弟子和再傳弟子,是研究儒家思想的主要著作。《燈下漫筆》選自《墳》,

字詞,主要是文言詞語。文言文、詩詞曲賦中的難字和古今義不同的字詞,如 「非我愆期」的「愆」,文言文中單音詞居多,如「耶娘妻子走相送」,「妻子」指「妻」和「子」兩個概念,不能只解釋為「老婆」。 文言文中一字多義的現象非常普遍。比如「之」,可譯為代詞「這」、助詞「的」或不譯,還可譯為動詞「到」等等,應該嚴格加以區別。《季氏》中三個「過」,分別用作動詞、形容詞、名詞,詞義差別很大,值得重視。 文言文中實詞活用的現象比較多。動詞的使動用法:如「既來之,則安之」,其中的「來」「安」「會」「衣」均為使動。意動用法,如 「侶魚蝦而友糜鹿」,其中的「侶」,「友」均為意動。名詞用作動詞,如「順流而東也」, 「東」翻譯為「向東」,。解釋這些字詞時應堅持字不離句的原則,就是這個字要在句子中能說得通,否則便不對。
句,文言中的句式比較特殊,與現代漢語句式不同。判斷句,一般不用聯系動詞「是」,而用「××者,××也」表示判斷(也可省略「者」)。被動句,往往用「於」、「見」、「為」引出主動者,如「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就是典型的例子。倒裝句,有幾種情況,一是主謂倒置,多用在感嘆句中,如「異哉,馬伶之自得師也。」二是賓語前置,其一是在否定句中,如果出現否定副詞「不」、「莫」、「未」,那麼句中的賓語可提到動詞前面,如「莫己若」,「未之有」,「不我若」;其二是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一般可提到動詞或介詞前面,如「無乃爾是過與?」「何以伐為?」賓語「爾」,「何」都前置了。還有定語後置的情況。總之,翻譯句子應掌握句不離文的原則,即這句話要在全文中能結合上下文講通。
章,指文章的篇章結構,包括思想內容和藝術性兩方面。這是重中之重,也是學習的難點所在,更是考試的重點。
思想內容的掌握可以根據課本中的提示,先分段,歸納出段意,弄清楚一段中講了幾個層次,仔細劃分好層次,容易把握其內容。在歸納段意的基礎上,再總結全文的主題或中心。
藝術性主要從構思、寫作方法、修辭手法幾個方面去把握,比如《前赤壁賦》在構思上以清風、明月、流水為線索,結構文章;寫作方法是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結合為有機的整體,運用主客對話來說理;語言表達上注意駢散結合,穿插歌詞、對話,顯得生動活潑。
理解篇章結構,應學會分析文章。不僅要抓住幾條筋絡,幾個概念,而且要能舉例說明,有血有肉。如《張中丞傳後序》的夾敘夾議和場面描寫,必須進行分析加以理解。
這些做起來不太容易,又無捷徑可走。好在指導書上都有提示,認真閱讀教材和指導書,深入鑽研,掌握了基本方法以後,便可以舉一反三,化難為易了。
其次,運用巧妙的方法幫助記憶。比較法,如歷史散文中,《左傳》是編年體,《戰國策》是國別體,《史記》是傳記體。綜合法,如,教材中,北宋的作家有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柳永,南宋的作家有陸游、辛棄疾,而李清照是跨北宋、南宋兩期的作家。

掌握一些文學常識,這不單純為了應付考試,而且在生活中也常會用到。如古體詩與今體詩的區別,律詩與絕句的區別,詩、詞、曲、賦的形式特點,諸子散文與歷史散文的特徵,等等。有興趣的考生可以分別把散文、韻文分門別類用線索貫穿起來,或者瀏覽一下「附錄」中的「中國文學史概述」,對於各種文體的發展線索就清楚了。
最後,背誦一些詩詞名篇名句。中國文學源遠流長,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流傳了一千多年而歷久不衰,作為炎黃子孫,不能不了解。教材中選的詩、詞都是思想性與藝術性結合得最好的佳作,讀熟背誦應該是一種享受,而絕不是負擔,又何樂而不為呢?

閱讀全文

與大學語文課程如何培養學生非常規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55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2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1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86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2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15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5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1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29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50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3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06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1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43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23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30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