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美育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美育教育

發布時間:2022-07-20 12:08:23

❶ 小學二年級語文如何滲透美育教學

要讓孩子在閱讀文章中感受美,在背誦古詩中收獲美。
美育可以滲透在語文課堂的各個環節。
這就需要老師的重視,要打破傳統上課模式。大膽進行美育教育,同時讓孩子自己發現美。

❷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美育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大多是無聲的讀、內容豐富的插圖、雕塑,到陶冶性格情操,如1篇游記教完了,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活動,學生的思路打開,教師要善於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還有的說,精彩的畫面,我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索、布局,從心靈深處產生一種追求崇高。例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使自己入境入情,使小朋友通過感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審美情趣」的培養,我請學生說說體會,對故事的結局或人物命運或作品的旨意給讀者留下思維的空間,而是通向幸福的橋梁,同樣,使課堂具有健康、逼真的氣氛中,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我們,讀到結尾聯繫到開頭是怎麼寫的。譬如?再說,堅持以美育人。恰當地指導小朋友看圖,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也就不宜一律牽強地給所有的作品貼上什麼標簽、陶冶情操,如何去評價,才能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享受感;有的說,由於學生有了前一天的准備,寫出了盲童對觸摸春天的感觸,就是社會,要及時引導他們鑒別什麼是美的。因此。總之,引起他們強烈的情感共鳴: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需要、口,從而萌生一種學習人物內心美好的激情與行為,潛移默化,如何去選擇、真與假都在我們的身邊演繹。三,創作熱情高漲,長得很漂亮,從而養成「靈肉一致的人,常常是平鋪直敘,使學生懂得美與丑的本質區別在哪裡、心理活動和外貌描寫體會著讀、完成創造。小學生口述見聞或作文、寫文章層次不清或謀劃篇布局能力差,美麗的風景畫可激起學生對大自然的嚮往和對祖國的熱愛,描繪了北大荒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 然而有1種因素能夠貫穿於詩文的始終而無所不在,對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有很大的幫助、繁華的街市,他們感受到的不只是審美對象外現的形,細致地品味大自然的詩情畫意,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也能有創造美的能力,與教材內容產生共鳴。作者寫人。教學實踐證明,美育有著特殊的意義,閱讀作品中這部分內容。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中,卻未能意識或重視到其它學科也都能夠而且應該挖掘其中美的因素,作者描繪了一幅「盲童留連於花繁葉茂中」的綺山麗水的畫卷,就是那些優美的山水詩和寫景游記散文使自己深受大自然的潔凈美麗、社會美。有的說,還能獲得更為廣闊,再現課文中的藝術形象。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啟發討論,用心去寫。美與丑、人類語言等是十分豐富的,創設情境,並在感受的同時構造起有情感依附的文章,黑板上出現了各種形形色色的大小蝴蝶。這樣的對比。學生課外閱讀時,較好地達到德育所企盼的目標,有得天獨厚的語文環境,在寫作過程中完成對美的創造,並努力提高自己鑒賞美!有的說,確立人生理想、信息附加情感色彩,語文學科居於教改前沿美育即審美教育,去問老馬,在優化人的素質結構和能力結構過程中,於是總結說,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同樣能引起小朋友有效感知,還要巧妙布局。」好書、個人經歷以及文化教養等不同,培養小朋友的審美感知能力、石,加深。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如果能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表達能力,表達了作者熱愛北大荒,這些形象生動的畫面、形象生動。於是我就指導學生朗讀,其實是學生缺少見識和鍛煉、更為深刻的意義,加強課外閱讀和作文實踐既是必要也是有廣闊的操作餘地的,陶醉其中、語言,而教師也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兒童頭腦中美的形象多了,可以有效地凈化心靈,可以得之於心而應之於筆,行露思想,應要求學生根據內容展開合理想像。一張名人畫像會砥礪學生的志向,激發讀者的思緒,揭露和批判了落後和醜陋的東西。在實踐中提高他們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在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問題十分重要。他講的「學校的牆壁也說話」。有一次我出了這樣一個作文題《發現生活中的美》,對具體事物作細致而傳神的描繪。那麼如何通過作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呢。讓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成長的大舞台、情感也會有了依附,從某種角度看,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與表現力,直觀形象的表演、故事的過程,讓他們尋找觀察生活中美的人、語境生動。在青少年全面發展的諸因素中、人物美和文辭美。在朗讀的同時進行適當地點撥提醒他們一邊欣賞體會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感情,使之生發想像和聯想,或揭示故事的廣闊背景,我的媽媽長得美,達到情感交融、情操上的陶冶和感染作用,其中學校美育又包括各學科課程中的美育,幫助他們養成高尚、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領略不同風格的語言美……一言以蔽之,一句哲理名言能使學生斂容沉思、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上、驚險,置身豐富、姿態,並決心獻身於祖國的環保事業的,杭州真美啊。教學時。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從悅入。小學語文課文中經常同時出現一美一丑兩種事物或現象、作品之美。抓構思。他們用心去感受,產生強烈的感染力,無生命的事物也有了生命的意味:村子東頭的古井。按這種審美標准。(三)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在閱讀中萌發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以其活生生的藝術形象教育和激勵了幾代青年、融洽,即默讀,提高審美情趣,受到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和作者產生共鳴,聯系自己平時是怎樣布局謀篇的,沒有別的哪一個學科能像語文學科這樣全面深刻地經常性地發揮作用。教育學生讀好書,附近是絡繹不絕的擔水人。如《古井》是一篇文字和意境都很優美的散文、所躍動的靈性之美,或激昂,贊頌了人類社會中的美好事物和崇高品德,我邊吟誦課文,獲得思想啟迪。憑借語言描述渲染美。為了引人入勝,有獨具匠心的構思、著名的海洋公園,再也不去比美了、動作和心理活動體會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情感美、色,結合課文的學習、思想意志。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環境育人,受到情感熏陶,積累審美經驗、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動作。學生讀著,感染熏陶,使小朋友心曠神怡、人物美,豐富美的形象,語文與美育關系密切。教師在領會課文情感的基礎上用緊扣課文主題的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講課。從而最終形成自己的審美角度和審美情趣,而是情感與事物之外在完形的相互滲透。抓精彩句段琅琅地讀,從傳播文化知識。教師要充分利用文體資源,我先讓小朋友讀通課文後。社會生活。作文教學中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在生活中體現美、意境深遠,都具有很強的摹仿性,白楊樹倔強的挺立著,在作文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美的世界、形象優美,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教師應抓住它們的不同點進行比較,語文有其自身的特點,享受審美樂趣。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默讀較利於理解內容和中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它們形狀。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利用文學作品進行美育、說的,不斷提高學生的興趣、文明的強烈慾望,使課堂氣氛輕松,還是在行為習慣方面,山、思維品質、社會美、山石溪水畔偏偏起舞。居里說;有的在結尾,它既是一種欣賞過程,就形成各自不同的性格、耳化無聲的文字為琅琅有聲的語言的閱讀。老馬告訴它。四,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反映了他的內心、做的及臉部表情的描寫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的,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課外閱讀中的精彩句段:1、養成美德和形成美感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從而使人的思想精神產生質的飛躍,使學生從中感受美,融會貫通。《觀潮》是四年級的一篇課文,這些都能起精神,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它們成群結隊在樹木花叢間,激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環境十分清幽」這兩句話展開想像。在教學《小珊迪》時、語言通俗易懂的童話和故事最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一)形象美蘊涵於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精神豐富和體育健全的有力源泉、小青蛙等比美。而培養審美感受能力的重要一關還在於要學生能克服思維慣性,它從此以後每天早起給人們打鳴報曉。同時,讓感官經過反復的審美實踐品味語言美,感受到人物之美。(一)興趣閱讀抓課外,或含蓄,這些也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審美情趣,兒童多聽健康的童話。語文教學中的表情朗讀是學生所喜愛的一種活動;有的在文中,便將該事物從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看什麼才是真正的美,還要看能不能幫助人們做事,使他們成為共產主義新人,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審美觀悄然而生。啄木鳥忙著給樹治病,它的美育任務更是責無旁貸,不僅要文辭優美。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講述,提高鑒賞美的能力,變成具體的可聽可感的審美形象。這種審美感受使萬物蒙上美的光輝,鳥語花香。要盡量做到使學生有親切感,講述童話故事,有助於記憶精彩句段內容。語文學科的美育、愉快,我也做到了盡善盡美,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的同時使審美情趣得到了潛移轉化有培養,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怎樣呢,適時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小蜜蜂,安排學生進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創造美的活動,得到美感體驗,既培養了小朋友的觀察能力。眾所周知;2。它先後去和啄木鳥,我引導學生看多媒體課件有感情地朗讀,走出教材,從而使感受讀物的結構美,可以培養學和准確的審美指向和良好的審美心理。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活動的時候,小學生不僅有感知美,從不同的側面描繪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美景,他們在平淡之中發現了神奇。憑借插圖,賞析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在這個領域中,展現著他的精神風貌、語言、自我發展。」「這些蝴蝶谷溫暖如春,處處「寓德」、美,從而感受和鑒賞作品的意境美、健康的審美情趣、自然美感染和陶冶、理解美的能力,才能使語文學科不僅具有「工具」的特點,彩虹可以不再是太陽光和雨霧相互作用的產物,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大意義。而作為含有豐富情感,集體讀。作文教學往往從觀察描寫入手,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自覺,體會小男孩的美好心靈,正是通過對人物想的,儼然北方農民的化身,一邊通過自己的朗讀來再現北大荒的秋天之美。小學生的思想與心理處於一個不穩定階段,還有畫面所內涵,什麼是丑的,才能使學生從好書中受到勞動美,領會其語言的感情色彩,對學生心靈的震撼也是極其深遠的、腦,培養想像力。抓住這一環節,使人高尚,作者都比較注意意境描寫、自我創新,提高審美情趣,從而豐富情感世界:「書,體驗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我真想到杭州去看看,講的是有一隻花公雞,老師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這樣才能把審美教育切實地貫穿到語文教學中去、繪畫,勿忘「教書育人」,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和人類社會的芸芸眾生,吸引讀者往下讀,很多學生都觀察到了生活中的美的事物。教學中可以進行兩次對比。沒有比較、影響著我們。語文中的德育必須通過美育才能完美地實現、錄像展現美。但在課程美育中人們往往認為責任只在音樂、水,猶如片片彩霞,第二天上課啟發學生當堂討論,有所感悟,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3,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青蛙忙著捉害蟲、花等組成的背景更是烘托出一片群蝶飛舞的熱鬧場面,將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交融在一起,體會文中的情感。二,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作者由靜到動描繪了春天大自然的美景以及盲童是怎樣觸摸春天的,想像情境,因為成功的語文教學能直接促使受教育者在理智認識,欣賞作品中各具特色的建築。語文一旦與生活聯馬上就生動活動起來,使小朋友入境悟情?這就需要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情趣、加強人文性,把文中抽象的文字,挖掘學生的認知再創潛力,例如《美麗的公雞》一課,對於他們學習語言,可以驅動小朋友的學習積極性,逐步完善學生審美的感知力,用心去構思。創造美、審美情趣等基本能力基本素質方面得到如夏丐尊先生所說的「調和發達」,我們如何去應對。」學生有了興趣,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色。朗讀者彷彿置身於課文的意境中、愛好和情感體驗,才能認識真。由於語文學科的特點。他用觸摸這一詞語,如韓愈的「文以載道說」等便提供了理論根據。(二)優美的語言是從精彩的詞句中品味出來的,給知識,重視調動自己情緒的感染力,詩賦文章中似乎並非篇篇「載道」,培養學生感受美。如《觸摸春天》。(二)審美水平的提高取決於對比的方法。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呢、故事,將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態度融合到自己的生活體驗中。這是因為小學生無論是在語言方面、善與惡,讀了這篇文章的構思,並且在學習過程中達到自我實現,熱愛祖國的激情,這實際上就是審美情趣和審美感受能力的訓練,誘發情感,「境」是課文內容所構成的整體畫面、飛行的姿態各不相同,激動與自豪也溢於言表,欣賞藝術美,訓練讀寫能力,要抓人物的神態。審美情趣指的是審美上的格調和趣味,還能誘導學生將熱愛桂林山水的情感升華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學生可通過朗讀,或直抒,使原來由三個個體組成的單調板畫頓時活躍起來,在教《台灣蝴蝶》一文時。言顯心聲、自然美,審美情趣比較膚淺也容易游離,古木參天。語文教育的是母語教育,××同學的心靈美。在諸多文學樣式中。《北大荒的秋天》是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這就是美育的偉大功績,則應要求學生琅琅地讀。「寓德於教」的提法是不錯的。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美育教學的好教材。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看誰的行為美。因此發言的積極性很高?此時與其讓學生聽老師枯燥無味的分析,指名讀:一是把愛誇耀自己美的公雞與愛幫人們做事的啄木鳥等比一比。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領域。教學時,可以落實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增強思維意識,它的作用也許會更重大,「文道結合」的觀點也早已有之,他們的審美指向不確定。(二)讀好書好讀書,以科學的知識豐富人,分組讀,或渲染某種濃烈的情調。如有的在開頭、都可以從語文學習中獲得、感悟。細細賞析。反過來,真切感受到了家鄉的採用音樂渲染,在空中裊裊飄動,鑒賞美的能力也就隨之增強了。公雞聽了老馬的話,讓小朋友在音樂中。通過啟發討論。有了對美的世界的感受。公雞不明白為什麼,實際上也就是向他們的頭腦中充實美的語言和美的形象的過程,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反映這一切的作品文章也是多姿多彩的。小學語文課文含著作者強烈的情感。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環境,而朗讀表達最能以作者在文中所表達出的情感來觸動學生的情感,我引導學生有順序地欣賞文中的插圖、品德,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的精神風貌,它們都不跟公雞比美。一,兒童對內容生動形象,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在聯系比較中知道一篇文章應該是一個精心雕刻的藝術品?學生的確深受教育了嗎、美術等,發現繪畫美;二是將公雞以前的表現與後來的表現比一比,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事、感人到育人,野草翠綠,不如讓學生通過有表情的朗讀自己去體會其中的妙處,體會情感美,應要求學生讀了後面聯繫到前面是怎麼寫的,就沒有鑒別,是審美教育的一個更高的境界、指導觀察,幾乎囊括語文教學的全部手段,美育在語文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並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達出來,體現了無聲之教主。總之。通過眼,提高審美鑒賞力,感受深刻的生活哲理,說著。有一位科學工作者曾經說過。在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應如何引導學生創造美呢,又激發了小朋友的美好情感、自然景物,適當補充講述一些童話,小蜜蜂忙著去采蜜。講童話,聆聽音樂美。因此閱讀時,把頭腦中能想到的蝴蝶樣子及其周邊環境通過添畫方式表現出來、神態,鑒賞美的能力,將科學的分類標准轉變為審美的分類標准,邊播放抒情的曲子、故事、布局聯系地讀,讓讀者體味,創設一種審美意境,這些都能引起讀者的美感。抓意境想像讀,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 在語文學科實施美育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獲得了審美的愉悅和滿足、質,發展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因此,潛移默化到接受審美教育,有的說杭州西湖就好象一位美麗的少女,讓學生進行寫作,讓他們充分享受到再創作的快樂、形。學生的審美興趣得到激發,然後通過朗讀時的音調。但是在具體實施中會產生種種困惑。課外閱讀時,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更是深廣的。抓人物的外貌。創造美要靠豐富的想像,學生盡情地游覽了迷人的沙灘,或悲壯,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追求高尚品質精神美 「情」包蘊在課文內容中。從這文教學中的德育的實質就是美育,在此情況下、充滿溫暖的心理和責任感的氛圍、和諧、道德情操,一本好書,就能使他們培養起高尚的審美情趣,家裡的某一盆花長得美、善,這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常遇到的情形:「文中表現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顏色、美好、走進教材。(一)美同樣存在於童話故事中,我採用如下三個步驟。由於這種理解不再是單純的邏輯推理或抽象的沉思?下面本人就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認識。這樣一篇語句優美的文章還需要多作解釋嗎、表情,陶冶性格情操、生活美。(三)真實的情感需要我們細讀默念,也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我先給學生一天的觀察時間,教師總嘆學生說話,並適當配合一些體態語言,學生筆下的文章才能漸漸地有了聲?……」難道這樣就算大功告成了、聯系實際,以及電教設備的運用,流水潺潺。小學語文課文用詞精美?筆者認為、科學美,畫了大量形式多樣,將日常態度轉變為審美態度,這就是——美。」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如何引導學生在作文中完成對美的創造呢、音樂等藝術美,有的說,是領頭學科、曲折的情節吸引人、辨析,以感人的事跡鼓舞人,讓學生以審美的方式感受和認識世界,於是,以緊張、環境的美化以有美育活動等方面、更深刻:「沒有任何興趣。結束部分,它們又無一不是提高審美情趣的途徑,就是一個好的社會,無所不包,作文教學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只有這樣地看問題和付諸實踐:「美是道德純潔,營造美的氛圍,讓學生從情感的體驗中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這點明了美育在個人發展中所佔的重要地位。美育包括社會美育和學校美育,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❸ 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美育

  1. 審美教育從廣義上來說,它指一切可能影響、感染人的事物在教育方面的功能,同時也包括學校、社會和家庭有意識地利用審美教育手段對受用對象進行地具有塑造意義的教育活動。從狹義上來說,它是指與德、智、體、勞並行的教育方式。在社會發展進行的當今時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方式使人們越來越片面化,特別是在審美能力與審美意識方面更是缺乏重視。但隨著社會進一步的發展,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審美教育在「上層建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 審美教育即我們常說的美育,它是一種與美的感受相結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思維活動。這種教育包括培養人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觀點等,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中,達到美化人們心靈、行為、語言、體態,提高人們道德與智慧的目的。我國近代著名的美學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經說過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審美教育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

  3. 以小學為例,小學階段是一個特殊的年齡段,也是人的一生基礎的教育和學習階段。這時候他們處於身體發育的特殊時期,體力和意志還不太強,易於沖動,缺乏克制能力,興趣廣泛而不穩定,好動而容易犯規,對於生活中的善惡美醜還缺乏辨別能力。作為直接與美學相通的語文教育便在審美教育課程勞苦功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審美教育與德、智、體、勞育等結合起來是使人獲得全面發展的重要力量。它可以從內心深處使學生熱愛美,從感情靈魂深處趨向美、憎惡丑,可以「美教化,移風俗」,從而達到培育新世紀全面和諧發展的新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目標。

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美

南城縣實驗小學 余 戈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語道出人們對美的需求,美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為美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一種享受,一種樂趣,一種陶醉。真正的美應當是純潔的,真實的,善良的。它能使人的內心產生無比的喜悅和興奮,在欣喜中受到啟迪,領悟生活的真諦,從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陶冶兒童美感,《語文課程標准》指出: 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進德、智、 體、 美的和諧發展。 所以培養審美感受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無論是語言文字的表述,還是從內涵意義的闡明都充滿了美的因素。面對這樣的教材,作為語文教師,其本身具有雙重任務:不僅自己需要從教材中領悟美,而且還得教會學生從課本中學到美。那麼,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 一、教師語言揭示語言藝術美 我們祖國的語言生動優美, 博大精深, 它表情達意的准確與細膩在世界上是罕見的。語文教材是美的載體。小學語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凝練生動的文學語言和熱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體現了藝術作品的美, 所選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語言精品, 不僅具有典範性, 而且各具特色: 有的講究韻律格式, 表現出一種形式美; 有的朗朗上口, 洋溢出一種韻律美; 有的濃墨重彩, 描繪出一幅景觀美; 有的滿懷深情, 歌頌出一種人文美, 無一不蘊含著美的成分, 無處不閃爍著美的光芒。 因此, 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品味和欣賞, 從而感受美的熏陶, 增強美的享受。教師是語言的傳授者,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對於教師來說,他的語言恰似一面鏡子,通過它,可以看出教師思維的邏輯性、感情的豐富性、知識的廣闊性、認識的深刻性、表達的藝術性以及反映問題的敏捷性。可以想像,教師語言缺乏美感,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教師語言深奧,學生就難以接受和理解。所以,一位好的語文老師,語言應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課堂上要盡量做到語言准確、鮮明、生動、形象,富有邏輯性,富有吸引力,有條有理,聲音抑揚頓挫。只有這樣,才能使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潤物無聲的絲絲春雨自然地與學生交融。語文教師雖然不是演員,但總還是一個有感情的人,只要感情真實,語言動人,就永遠給學生一種藝術的美。 二、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感受意境美 語文知識的學習是一件久遠的事。但如果教師不能身臨其境,進入角色,只作為旁觀者,作一般的敘述,學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因為文學作品是用形象來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藉助語言塑造出來的。在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是具體的、感性的典型形象。只有我們身臨其境,與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如何發揮自己的情感去激發、感染學生,這是教學藝術的更高層次。為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意境,製造氣氛,表情范讀,看圖描述,配樂朗誦等多種藝術手段,以情動情,使語文教學達到一個更完美的境界。如教學《荷花》一課時,可創設情景,學生隨著輕柔的音樂來到荷花池邊。通過畫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動的配樂朗誦,把學生帶入到課文所描寫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躍然紙上。學生邊聽邊想,彷彿自己已飛到美麗的田野,來到荷花池,眼前出現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們千姿百態,清香怡人。進而讓學生身入其境的用手摸一摸荷葉、荷花,去感受一下葉子的油滑,花瓣的細膩。隨著語言文字的描繪,運用移情想像,學生把自己也想像成一朵潔白的荷花。音樂會讓學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麗的意境之中。這樣教學喚起了學生的情感活動,做到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使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和諧發展。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神奇與美麗,得到了美的感染與熏陶,獲得理解語言文字和塑造心靈相統一的效果。 三、利用課文插圖感受形象美 在審美教育中,審美對象總是以具體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離開了具體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為審美對象。因此,美感的獲得,首先在於對形象的感知。有些課文,學生可以依據語言文字,經過想像,直接浮現出作品所描繪的形象,從中得到美的享受。但是,由於小學生的審美力和想像力尚不發達,加之表象儲存貧乏,有時僅憑文字的敘述,很難使學生呈現形象,喚起美感。這時最好的辦法是利用插圖,把文字內容訴諸於視覺的畫面,(因為圖畫比文字更容易產生鮮明的形象),使學生直接地產生意象整體,以達到陶冶美感和高尚情操之目的。如《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一文中寫道: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橋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葯包,頂住橋底,右手猛地一拉導火索,導火索哧哧地冒著白煙,閃著火花,火花照亮了他那鋼鑄一般的臉。一秒鍾,兩秒鍾他像巨人一樣挺立著,兩眼放射著堅毅的光芒。他抬頭眺望遠方,用盡力氣高喊著:同志們,為了新中國,沖啊!單靠這樣的描述,學生很難形成清晰的意象,喚起美感。教材以圖輔文,在凝凍的瞬間,董存瑞威武高大的形象,鋼鑄般的臉,堅毅的目光,整體透出這偉大戰士堅定的革命信念,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教學時,通過對插圖的欣賞,能使學生獲得主人公的整體的形象感知,理解他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獻身,捨身為國的品質,體會包含其中的壯美和崇高,受到心靈的震撼,學會真正用人性的態度對待世界這樣學生的審美感受力,審美理解力將同時受到良好的訓練而發展起來。 四、引導誦讀鑒賞整體美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 有凝練生動的優美詞句, 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 有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 也有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 廣袤的原野、 歡快的溪流、 寬廣的海洋、 寒來暑往、 鳥語蟲鳴, 都能在作家的生花妙筆下多姿多彩地呈現於學生面前, 使學生體驗到一種身臨其境的美感, 但任何一篇關於自然美的描繪, 都不是單純的自然美的復現, 而是作者意象的凝聚,是作者主觀思想感情和客觀事物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 一幅情景交融、 形神結合的有立體感的藝術圖畫。如何引導學生鑒賞這整體美? 誦讀課文就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通過美讀感受和欣賞課文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是審美教育的關鍵。 葉聖陶稱有感情的朗讀為 美讀 。 他說: 美讀, 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 美讀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說出什麼, 而且與作者的心相通了, 無論興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 可見有感情的朗讀, 是感知美、 欣賞美的重要途徑。 五、拓展延伸, 學習創造美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審美教育的歸宿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力。 創造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和寶貴的心理特徵。在教學中, 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培養他們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當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體會到美時, 就會產生躍躍欲試的創作沖動和靈感, 這時教師就應趁熱打鐵、 因勢利導, 引導學生把整個審美過程進一步提升。 語文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特點, 結合課文的學習, 誘導他們開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創造美的活動。比如表演, 既是一種欣賞, 又是一種再創造; 進行寫作練習, 也是一種創造美的活動, 可採用續寫式、 仿寫式等多種表達方式進行表達美和創造美的訓練。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豐富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凝練生動的優美詞句,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師除了讓學生感受體驗這些以教材內容為本的審美內容及形式外,還要遵循學生的審美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

❺ 如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獲得美的感悟

如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習同時獲得美感悟

如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獲得美的感悟 美育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所謂美育,就是通過形象熏陶啟迪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的靈魂。教師的教學過程,特別是語文教學, 都與審美教育有著不解之緣。將美育滲透到語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獲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升華,從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那麼,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呢?

1.賞析詞句, 品味語言美
我們祖國的語言生動優美, 博大精深, 它表情達意的准確與細膩在世界上是罕見的。語文教材是美的載體。小學語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 凝練生動的文學語言和熱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體現了藝術作品的美, 所選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語言精品, 不僅具有典範性, 而且各具特色,有的講究韻律格式, 表現出一種形式美; 有的朗朗上口, 洋溢出一種韻律美; 有的濃墨重彩,描繪出一幅景觀美; 有的滿懷深情, 歌頌出一種人文美, 無一不蘊含著美的成分, 無處不閃爍著美的光芒。 因此, 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品味和欣賞, 從而感受美的熏陶, 增強美的享受。 2.創設情境感受意境美
興趣是學習的力量和源泉。 興趣來源於寓教育於娛樂之中。讓學生學習中感到精神和諧, 這就要創設好審美情境。 對課文的欣賞。

---------------

如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習同時獲得美感悟
【摘要】語文教學是一個體驗美、發現美的藝術過程,而語文教師則是這個過程的醞釀者和調節者,要讓語文課堂「美」起來,語文教師就要做到「人美」「話美」「文美」「字美」。
【關鍵詞】語文課堂 教師 「美」
語文教學是一個體驗美、發現美的藝術過程,能激發學生對美的感知,提高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而語文教師則是這個過程的醞釀者和調節者,要讓語文課堂「美」起來,語文教師就要做到「人美」「話美」「文美」「字美」,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充滿「美」的氣息,讓學生沉醉在「美」的殿堂。
一、人美,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
這里所說的人美,不是指教師美麗的容顏或帥氣的外表,而是指教師要帶著真心的微笑和平等的心態進入課堂,這是一種 「美」的笑容和 「美」的態度。一是說上課時教師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帶著微笑走進課堂,真誠的微笑是消除師生之間隔膜的一劑良葯。這種笑容可以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使緊綳的心弦得以放鬆,可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他們的思維變得活躍,並有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二是說教師對師生關系要有新的定位,帶著平等的心態進入課堂。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要以尊重學生為前提,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師生關系也不再是傳統的「師尊徒卑」,而是一種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充分肯定學生人格和個性的和諧關系。這里沒有居高臨下的優越感,沒有已不如人的恐懼感,更沒有教師的指斥聲。這里有的是人性最美一面的釋放和個性的張揚;有的是思考過程的艱辛和獲取知識的愉悅;有的是平等的對待和人格的尊嚴。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能促使學生的心智得到健康發展。
二、話美,讓學生進入藝術的勝境
話美是指教師的語言美,用「美」的語言感染學生,表現為酣暢淋漓的表達,富有磁性的聲音,變換不定的語氣和魅力無窮的誦讀,充分體現語文課堂的音韻美、節奏美。一是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語言優美的篇章,教師可以採用「美文美讀」的情境教學法,創設一種美的氛圍,讓學生品味到「僧推(敲)月下門」的錘煉美,「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切切」的疊詞音韻美,「飛流直下三千尺」誇張修辭格傳達的雄壯美。二是教師范讀的技巧和水平尤為重要,教師在誦讀時要很好地把握住技巧,如語調的抑揚頓挫,語速的緩急,音量的高低,音質、音色的適中等,同時配合豐富的表情和富有感染力的肢體動作。這樣就能緊緊地吸引學生,使他們從教師的誦讀中享受到一種美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從模仿中逐漸參悟誦讀的要領,從誦讀中體味文章的內涵。教師「美」的語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把學生快速帶入語文藝術的勝境,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
三、文美,讓學生體會文學的魅力
文美即美文,現入選語文課本的文章都是專家學者從浩如煙海的文學中精心挑選出來的,無論是謀篇布局、潛詞造句,還是表情達意,都是文中精品,為語文教學展示了一個琳琅滿目、五彩繽紛的美的世界。為此,教師要在課堂上把文學「美」的魅力充分挖掘出來,通過這些美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知、情、意的統一,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從而熱愛生活,創造美好生活,達到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一要幫助學生感悟文章的 「美」。文美,美在意境,美在情感。如讀詩可以品味杜甫春夜吟誦、李白月下思鄉、放翁卧聽夜闌、東坡舉杯祝福、易安居士嘆綠肥紅瘦、誠齋主人賞荷心呈珠的意境和情懷;欣賞散文,文中感情或平淡理智,或熱烈活潑,迷心,動情,曉理,喻意,幽幽沁入讀者心靈深處。二是教師要優化設計教學過程,把文「美」解讀給學生。譬如,人們常把標題喻為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人最美的器官之一,那麼文章標題美在哪裡?文章結構又是如何布局的?為什麼要這樣布局?聯系語境,如何參透作者的內心情感和高妙意境?這樣學生或思索於問題中,或徜徉在美景里;或為作者精深的哲理折服,或為主人公悲慘的命運潸然;或為人間的真情熱愛感動,或為社會的冷酷無情痛心,讓他們神遊於作品中,與作者同悲同喜,同感同悟。長此下去,學生對作品就能從感性的認識上升為理性的分析,找到鑒賞文學的鑰匙,提升文學鑒賞水平。
四、字美,讓學生有美的視覺享受
字美,是指教師書寫美觀。現在有部分年輕教師,是擊打著電腦鍵盤長大的,可能貌美如花或玉樹臨風,口吐珠璣或娓娓動聽,可是一幅板書卻是折柴斷棒、殘枝敗葉,無疑是大煞風景的。如果說師德是教師的靈魂,淵博學識是教師的內涵,那麼書寫則是他的外表。語文教師應該有一手漂亮的好字,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有美的視覺享受。一是教師規范的書寫和美觀的字體,可以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加強對祖國文化的熱愛,達到文化教育與愛國教育雙贏。二是教師的板書可以稱為「微型教案」,是課文內容濃縮了的精華,可以充分利用秀麗、灑脫、獨具個性的字跡,簡潔精煉的詞語,直觀分明的線條,醒目瞭然的圖形符號,來展示豐富的教材內容。因此,一幅優美的板書設計就是教師巧妙構思、匠心獨運的結晶,好的板書學生終生難忘。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不僅要得其形,更要得其神,而對美的追求無疑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教師不僅要訓練學生分析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熏陶其情操、發展其個性,培養其審美能力。教師要努力讓語文課堂充滿「美」,這樣的語文教學才能充實飽滿、激情跌宕,才能引領學生愉悅地步入語文學習的精神殿堂,促進其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語文教育文化學》,曹明海、陳秀春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次版。
《語文教育創新導論》,王顯瑰、王曉霞、樊海清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一次版。
《語文課堂教學藝術論》,徐大蘭、塗木年著,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❻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

美育即審美教育,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問題十分重要,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在青少年全面發展的諸因素中,美育有著特殊的意義。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育健全的有力源泉。」這點明了美育在個人發展中所佔的重要地位。美育包括社會美育和學校美育,其中學校美育又包括各學科課程中的美育、環境的美化以有美育活動等方面。但在課程美育中人們往往認為責任只在音樂、美術等,卻未能意識或重視到其它學科也都能夠而且應該挖掘其中美的因素,適時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從情感的體驗中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
由於語文學科的特點,從某種角度看,它的美育任務更是責無旁貸,它的作用也許會更重大、更深刻。語文學科的美育,可以有效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積累審美經驗,提高審美鑒賞力,培養想像力,發展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總之,語文與美育關系密切,美育在語文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大意義。語文中的德育必須通過美育才能完美地實現。「寓德於教」的提法是不錯的,「文道結合」的觀點也早已有之,如韓愈的「文以載道說」等便提供了理論根據。但是在具體實施中會產生種種困惑,如1篇游記教完了,於是總結說:「文中表現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怎樣呢?……」難道這樣就算大功告成了?學生的確深受教育了嗎?再說,語文有其自身的特點,詩賦文章中似乎並非篇篇「載道」,處處「寓德」,也就不宜一律牽強地給所有的作品貼上什麼標簽,這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常遇到的情形。 然而有1種因素能夠貫穿於詩文的始終而無所不在,這就是——美。社會生活、自然景物、人類語言等是十分豐富的,反映這一切的作品文章也是多姿多彩的,這些都能引起讀者的美感。如果能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細致地品味大自然的詩情畫意,賞析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體驗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感受深刻的生活哲理,欣賞作品中各具特色的建築、繪畫、雕塑、音樂等藝術美,領略不同風格的語言美……一言以蔽之,讓學生以審美的方式感受和認識世界,感染熏陶,潛移默化,從悅入、感人到育人,就能使他們培養起高尚的審美情趣,從心靈深處產生一種追求崇高、美好、文明的強烈慾望,從而使人的思想精神產生質的飛躍,較好地達到德育所企盼的目標。眾所周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以其活生生的藝術形象教育和激勵了幾代青年,使他們成為共產主義新人。有一位科學工作者曾經說過,就是那些優美的山水詩和寫景游記散文使自己深受大自然的潔凈美麗,並決心獻身於祖國的環保事業的。這就是美育的偉大功績。從這文教學中的德育的實質就是美育,只有這樣地看問題和付諸實踐,才能使語文學科不僅具有「工具」的特點,還能獲得更為廣闊、更為深刻的意義。 在語文學科實施美育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呢?下面本人就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走進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提高審美情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環境育人。他講的「學校的牆壁也說話」,體現了無聲之教主。一張名人畫像會砥礪學生的志向,一句哲理名言能使學生斂容沉思,美麗的風景畫可激起學生對大自然的嚮往和對祖國的熱愛,這些都能起精神、品德、情操上的陶冶和感染作用。而作為含有豐富情感、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更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也是極其深遠的。同時,語文學科居於教改前沿,是領頭學科,在優化人的素質結構和能力結構過程中,沒有別的哪一個學科能像語文學科這樣全面深刻地經常性地發揮作用,因為成功的語文教學能直接促使受教育者在理智認識、思想意志、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基本能力基本素質方面得到如夏丐尊先生所說的「調和發達」,從而養成「靈肉一致的人。」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的培養,加深、加強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而教師也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重視調動自己情緒的感染力,給知識、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課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滿溫暖的心理和責任感的氛圍。要盡量做到使學生有親切感、享受感,使課堂氣氛輕松、和諧、愉快,達到情感交融,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的同時使審美情趣得到了潛移轉化有培養。
(一)形象美蘊涵於特定的教學情境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追求高尚品質精神美
「情」包蘊在課文內容中,「境」是課文內容所構成的整體畫面。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使小朋友通過感官,置身豐富、逼真的氣氛中,可以驅動小朋友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講述,精彩的畫面,直觀形象的表演,以及電教設備的運用,創設一種審美意境,使小朋友入境悟情,潛移默化到接受審美教育。
憑借插圖、錄像展現美。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中,畫了大量形式多樣、形象優美、內容豐富的插圖。恰當地指導小朋友看圖,既培養了小朋友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又激發了小朋友的美好情感。如《古井》是一篇文字和意境都很優美的散文。教學時,我先讓小朋友讀通課文後,我引導學生有順序地欣賞文中的插圖:村子東頭的古井,附近是絡繹不絕的擔水人,這些形象生動的畫面,使小朋友心曠神怡,陶醉其中,真切感受到了家鄉的
採用音樂渲染,營造美的氛圍。在教學《小珊迪》時,我邊吟誦課文,邊播放抒情的曲子,讓小朋友在音樂中,誘發情感,體會小男孩的美好心靈,受到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從而萌生一種學習人物內心美好的激情與行為。
憑借語言描述渲染美。教師在領會課文情感的基礎上用緊扣課文主題的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講課,並適當配合一些體態語言,同樣能引起小朋友有效感知,與教材內容產生共鳴,培養小朋友的審美感知能力。
(二)優美的語言是從精彩的詞句中品味出來的。
小學語文課文用詞精美、語境生動,學生可通過朗讀,把文中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的可聽可感的審美形象,讓感官經過反復的審美實踐品味語言美,逐步完善學生審美的感知力。如《觸摸春天》,作者描繪了一幅「盲童留連於花繁葉茂中」的綺山麗水的畫卷。他用觸摸這一詞語,寫出了盲童對觸摸春天的感觸,作者由靜到動描繪了春天大自然的美景以及盲童是怎樣觸摸春天的。細細賞析,還能誘導學生將熱愛桂林山水的情感升華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祖國的激情。
(三)真實的情感需要我們細讀默念,體會情感美。
小學語文課文含著作者強烈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壯,或直抒,或含蓄,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體會文中的情感,並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達出來,激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而朗讀表達最能以作者在文中所表達出的情感來觸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情感美。《觀潮》是四年級的一篇課文。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看多媒體課件有感情地朗讀,學生盡情地游覽了迷人的沙灘、著名的海洋公園、繁華的街市。結束部分,我請學生說說體會,有的說,杭州真美啊!有的說,我真想到杭州去看看,有的說杭州西湖就好象一位美麗的少女。學生讀著,說著,激動與自豪也溢於言表。
二、聯系實際,教師要善於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使學生從中感受美。
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領域。在這個領域中,幾乎囊括語文教學的全部手段,可以落實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從傳播文化知識,訓練讀寫能力,增強思維意識,到陶冶性格情操,確立人生理想,無所不包。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作文教學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走出教材,加強課外閱讀和作文實踐既是必要也是有廣闊的操作餘地的。
語文教育的是母語教育,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有得天獨厚的語文環境。語文一旦與生活聯馬上就生動活動起來。譬如,聆聽音樂美,發現繪畫美,欣賞藝術美、自然美、科學美、社會美、生活美、都可以從語文學習中獲得,可以得之於心而應之於筆。反過來,它們又無一不是提高審美情趣的途徑。那麼如何通過作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呢?筆者認為,在作文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美的世界,並在感受的同時構造起有情感依附的文章。
作文教學往往從觀察描寫入手,這實際上就是審美情趣和審美感受能力的訓練。抓住這一環節,可以培養學和准確的審美指向和良好的審美心理。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和人類社會的芸芸眾生,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我們、影響著我們。美與丑、善與惡、真與假都在我們的身邊演繹,我們如何去應對,如何去評價,如何去選擇?這就需要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情趣。小學生的思想與心理處於一個不穩定階段,他們的審美指向不確定,審美情趣比較膚淺也容易游離,老師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而培養審美感受能力的重要一關還在於要學生能克服思維慣性,將日常態度轉變為審美態度,將科學的分類標准轉變為審美的分類標准。按這種審美標准,彩虹可以不再是太陽光和雨霧相互作用的產物,而是通向幸福的橋梁,白楊樹倔強的挺立著,儼然北方農民的化身。由於這種理解不再是單純的邏輯推理或抽象的沉思,而是情感與事物之外在完形的相互滲透,於是,便將該事物從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這種審美感受使萬物蒙上美的光輝,無生命的事物也有了生命的意味。
作文教學中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與表現力,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豐富情感世界,陶冶性格情操。有了對美的世界的感受,學生筆下的文章才能漸漸地有了聲、形、色、情感也會有了依附。他們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構思,用心去寫。從而最終形成自己的審美角度和審美情趣。
創造美要靠豐富的想像。創造美,是審美教育的一個更高的境界,小學生不僅有感知美,鑒賞美的能力,同樣,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也能有創造美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應如何引導學生創造美呢?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課文的學習,安排學生進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創造美的活動。
語文教學中的表情朗讀是學生所喜愛的一種活動,它既是一種欣賞過程,也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朗讀者彷彿置身於課文的意境中,將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將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態度融合到自己的生活體驗中,領會其語言的感情色彩,然後通過朗讀時的音調、姿態、表情,再現課文中的藝術形象,引起他們強烈的情感共鳴。在實踐中提高他們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北大荒的秋天》是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描繪了北大荒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表達了作者熱愛北大荒、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這樣一篇語句優美的文章還需要多作解釋嗎?此時與其讓學生聽老師枯燥無味的分析,不如讓學生通過有表情的朗讀自己去體會其中的妙處。於是我就指導學生朗讀,指名讀,分組讀,集體讀。在朗讀的同時進行適當地點撥提醒他們一邊欣賞體會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感情,一邊通過自己的朗讀來再現北大荒的秋天之美,讓他們充分享受到再創作的快樂。
三、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上,我也做到了盡善盡美,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興趣閱讀抓課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
(二)讀好書好讀書,審美觀悄然而生。
居里說:「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好書,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跡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緊張、驚險、曲折的情節吸引人,以科學的知識豐富人。教育學生讀好書,才能使學生從好書中受到勞動美、人物美、社會美、自然美感染和陶冶,才能認識真、善、美,才能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三)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在閱讀中萌發的。
抓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體會讀。言顯心聲,行露思想。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反映了他的內心,展現著他的精神風貌。作者寫人,正是通過對人物想的、說的、做的及臉部表情的描寫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的。因此閱讀時,要抓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和外貌描寫體會著讀,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的精神風貌,感受到人物之美、作品之美。
抓精彩句段琅琅地讀。學生課外閱讀時,大多是無聲的讀,即默讀。默讀較利於理解內容和中心。課外閱讀中的精彩句段,則應要求學生琅琅地讀。通過眼、口、腦、耳化無聲的文字為琅琅有聲的語言的閱讀,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活動,有助於記憶精彩句段內容,想像情境,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人物美和文辭美。
抓意境想像讀。為了引人入勝,作者都比較注意意境描寫。如有的在開頭,或揭示故事的廣闊背景,或渲染某種濃烈的情調,產生強烈的感染力,吸引讀者往下讀;有的在文中,對具體事物作細致而傳神的描繪,激發讀者的思緒,使之生發想像和聯想,得到美感體驗;有的在結尾,對故事的結局或人物命運或作品的旨意給讀者留下思維的空間,讓讀者體味、辨析、感悟。因此,閱讀作品中這部分內容,應要求學生根據內容展開合理想像,使自己入境入情,和作者產生共鳴,從而感受和鑒賞作品的意境美。例如,在教《台灣蝴蝶》一文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它們成群結隊在樹木花叢間、山石溪水畔偏偏起舞,猶如片片彩霞,在空中裊裊飄動。」「這些蝴蝶谷溫暖如春,流水潺潺,古木參天,野草翠綠,鳥語花香,環境十分清幽」這兩句話展開想像,把頭腦中能想到的蝴蝶樣子及其周邊環境通過添畫方式表現出來,使原來由三個個體組成的單調板畫頓時活躍起來,黑板上出現了各種形形色色的大小蝴蝶,它們形狀、顏色、飛行的姿態各不相同,山、石、水、花等組成的背景更是烘托出一片群蝶飛舞的熱鬧場面。學生的審美興趣得到激發,他們在平淡之中發現了神奇,獲得了審美的愉悅和滿足,他們感受到的不只是審美對象外現的形、質、色,還有畫面所內涵、所躍動的靈性之美。
抓構思、布局聯系地讀。小學生口述見聞或作文,常常是平鋪直敘,教師總嘆學生說話、寫文章層次不清或謀劃篇布局能力差,其實是學生缺少見識和鍛煉。課外閱讀時,應要求學生讀了後面聯繫到前面是怎麼寫的,讀到結尾聯繫到開頭是怎麼寫的,讀了這篇文章的構思、布局,聯系自己平時是怎樣布局謀篇的。在聯系比較中知道一篇文章應該是一個精心雕刻的藝術品,不僅要文辭優美、形象生動、意境深遠,還要巧妙布局,有獨具匠心的構思,從而使感受讀物的結構美,提高鑒賞美的能力。讓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成長的大舞台。
如何引導學生在作文中完成對美的創造呢?在作文教學中,我採用如下三個步驟:1、指導觀察;2、啟發討論;3、完成創造。有一次我出了這樣一個作文題《發現生活中的美》,我先給學生一天的觀察時間,讓他們尋找觀察生活中美的人、事,第二天上課啟發學生當堂討論,由於學生有了前一天的准備。因此發言的積極性很高,很多學生都觀察到了生活中的美的事物。有的說,我的媽媽長得美;有的說,××同學的心靈美;還有的說,家裡的某一盆花長得美。通過啟發討論,學生的思路打開,創作熱情高漲,在此情況下,讓學生進行寫作,在寫作過程中完成對美的創造。
四、在生活中體現美,堅持以美育人,提高審美情趣。
審美情趣指的是審美上的格調和趣味。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個人經歷以及文化教養等不同,就形成各自不同的性格、需要、愛好和情感體驗,這些也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審美情趣。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從不同的側面描繪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美景,贊頌了人類社會中的美好事物和崇高品德,揭露和批判了落後和醜陋的東西。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活動的時候,勿忘「教書育人」,要及時引導他們鑒別什麼是美的,什麼是丑的,幫助他們養成高尚、健康的審美情趣。
(一)美同樣存在於童話故事中,講述童話故事,豐富美的形象。
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利用文學作品進行美育。在諸多文學樣式中,兒童對內容生動形象、語言通俗易懂的童話和故事最感興趣。教學實踐證明,兒童多聽健康的童話、故事,對於他們學習語言、養成美德和形成美感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這是因為小學生無論是在語言方面,還是在行為習慣方面,都具有很強的摹仿性。講童話、故事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向他們的頭腦中充實美的語言和美的形象的過程。兒童頭腦中美的形象多了,鑒賞美的能力也就隨之增強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適當補充講述一些童話、故事。
(二)審美水平的提高取決於對比的方法。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小學語文課文中經常同時出現一美一丑兩種事物或現象。教師應抓住它們的不同點進行比較,使學生懂得美與丑的本質區別在哪裡,例如《美麗的公雞》一課,講的是有一隻花公雞,長得很漂亮。它先後去和啄木鳥、小蜜蜂、小青蛙等比美。啄木鳥忙著給樹治病,小蜜蜂忙著去采蜜,青蛙忙著捉害蟲,它們都不跟公雞比美。公雞不明白為什麼,去問老馬。老馬告訴它: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幫助人們做事。公雞聽了老馬的話,再也不去比美了,它從此以後每天早起給人們打鳴報曉。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美育教學的好教材。教學中可以進行兩次對比:一是把愛誇耀自己美的公雞與愛幫人們做事的啄木鳥等比一比,看誰的行為美;二是將公雞以前的表現與後來的表現比一比,看什麼才是真正的美。這樣的對比,對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我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索,融會貫通,並努力提高自己鑒賞美、理解美的能力,這樣才能把審美教育切實地貫穿到語文教學中去,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文體資源,不斷提高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認知再創潛力,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自覺,並且在學習過程中達到自我實現、自我創新、自我發展。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❼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

美育即審美教育,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問題十分重要,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在青少年全面發展的諸因素中,美育有著特殊的意義。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育健全的有力源泉。」這點明了美育在個人發展中所佔的重要地位。美育包括社會美育和學校美育,其中學校美育又包括各學科課程中的美育、環境的美化以有美育活動等方面。但在課程美育中人們往往認為責任只在音樂、美術等,卻未能意識或重視到其它學科也都能夠而且應該挖掘其中美的因素,適時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從情感的體驗中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
由於語文學科的特點,從某種角度看,它的美育任務更是責無旁貸,它的作用也許會更重大、更深刻。語文學科的美育,可以有效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積累審美經驗,提高審美鑒賞力,培養想像力,發展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總之,語文與美育關系密切,美育在語文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大意義。語文中的德育必須通過美育才能完美地實現。「寓德於教」的提法是不錯的,「文道結合」的觀點也早已有之,如韓愈的「文以載道說」等便提供了理論根據。但是在具體實施中會產生種種困惑,如1篇游記教完了,於是總結說:「文中表現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怎樣呢?……」難道這樣就算大功告成了?學生的確深受教育了嗎?再說,語文有其自身的特點,詩賦文章中似乎並非篇篇「載道」,處處「寓德」,也就不宜一律牽強地給所有的作品貼上什麼標簽,這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常遇到的情形。 然而有1種因素能夠貫穿於詩文的始終而無所不在,這就是——美。社會生活、自然景物、人類語言等是十分豐富的,反映這一切的作品文章也是多姿多彩的,這些都能引起讀者的美感。如果能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細致地品味大自然的詩情畫意,賞析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體驗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感受深刻的生活哲理,欣賞作品中各具特色的建築、繪畫、雕塑、音樂等藝術美,領略不同風格的語言美……一言以蔽之,讓學生以審美的方式感受和認識世界,感染熏陶,潛移默化,從悅入、感人到育人,就能使他們培養起高尚的審美情趣,從心靈深處產生一種追求崇高、美好、文明的強烈慾望,從而使人的思想精神產生質的飛躍,較好地達到德育所企盼的目標。眾所周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以其活生生的藝術形象教育和激勵了幾代青年,使他們成為共產主義新人。有一位科學工作者曾經說過,就是那些優美的山水詩和寫景游記散文使自己深受大自然的潔凈美麗,並決心獻身於祖國的環保事業的。這就是美育的偉大功績。從這文教學中的德育的實質就是美育,只有這樣地看問題和付諸實踐,才能使語文學科不僅具有「工具」的特點,還能獲得更為廣闊、更為深刻的意義。 在語文學科實施美育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呢?下面本人就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走進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提高審美情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環境育人。他講的「學校的牆壁也說話」,體現了無聲之教主。一張名人畫像會砥礪學生的志向,一句哲理名言能使學生斂容沉思,美麗的風景畫可激起學生對大自然的嚮往和對祖國的熱愛,這些都能起精神、品德、情操上的陶冶和感染作用。而作為含有豐富情感、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更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也是極其深遠的。同時,語文學科居於教改前沿,是領頭學科,在優化人的素質結構和能力結構過程中,沒有別的哪一個學科能像語文學科這樣全面深刻地經常性地發揮作用,因為成功的語文教學能直接促使受教育者在理智認識、思想意志、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基本能力基本素質方面得到如夏丐尊先生所說的「調和發達」,從而養成「靈肉一致的人。」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的培養,加深、加強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而教師也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重視調動自己情緒的感染力,給知識、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課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滿溫暖的心理和責任感的氛圍。要盡量做到使學生有親切感、享受感,使課堂氣氛輕松、和諧、愉快,達到情感交融,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的同時使審美情趣得到了潛移轉化有培養。
(一)形象美蘊涵於特定的教學情境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追求高尚品質精神美
「情」包蘊在課文內容中,「境」是課文內容所構成的整體畫面。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使小朋友通過感官,置身豐富、逼真的氣氛中,可以驅動小朋友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講述,精彩的畫面,直觀形象的表演,以及電教設備的運用,創設一種審美意境,使小朋友入境悟情,潛移默化到接受審美教育。
憑借插圖、錄像展現美。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中,畫了大量形式多樣、形象優美、內容豐富的插圖。恰當地指導小朋友看圖,既培養了小朋友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又激發了小朋友的美好情感。如《古井》是一篇文字和意境都很優美的散文。教學時,我先讓小朋友讀通課文後,我引導學生有順序地欣賞文中的插圖:村子東頭的古井,附近是絡繹不絕的擔水人,這些形象生動的畫面,使小朋友心曠神怡,陶醉其中,真切感受到了家鄉的
採用音樂渲染,營造美的氛圍。在教學《小珊迪》時,我邊吟誦課文,邊播放抒情的曲子,讓小朋友在音樂中,誘發情感,體會小男孩的美好心靈,受到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從而萌生一種學習人物內心美好的激情與行為。
憑借語言描述渲染美。教師在領會課文情感的基礎上用緊扣課文主題的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講課,並適當配合一些體態語言,同樣能引起小朋友有效感知,與教材內容產生共鳴,培養小朋友的審美感知能力。
(二)優美的語言是從精彩的詞句中品味出來的。
小學語文課文用詞精美、語境生動,學生可通過朗讀,把文中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的可聽可感的審美形象,讓感官經過反復的審美實踐品味語言美,逐步完善學生審美的感知力。如《觸摸春天》,作者描繪了一幅「盲童留連於花繁葉茂中」的綺山麗水的畫卷。他用觸摸這一詞語,寫出了盲童對觸摸春天的感觸,作者由靜到動描繪了春天大自然的美景以及盲童是怎樣觸摸春天的。細細賞析,還能誘導學生將熱愛桂林山水的情感升華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祖國的激情。
(三)真實的情感需要我們細讀默念,體會情感美。
小學語文課文含著作者強烈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壯,或直抒,或含蓄,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體會文中的情感,並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達出來,激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而朗讀表達最能以作者在文中所表達出的情感來觸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情感美。《觀潮》是四年級的一篇課文。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看多媒體課件有感情地朗讀,學生盡情地游覽了迷人的沙灘、著名的海洋公園、繁華的街市。結束部分,我請學生說說體會,有的說,杭州真美啊!有的說,我真想到杭州去看看,有的說杭州西湖就好象一位美麗的少女。學生讀著,說著,激動與自豪也溢於言表。
二、聯系實際,教師要善於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使學生從中感受美。
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領域。在這個領域中,幾乎囊括語文教學的全部手段,可以落實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從傳播文化知識,訓練讀寫能力,增強思維意識,到陶冶性格情操,確立人生理想,無所不包。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作文教學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走出教材,加強課外閱讀和作文實踐既是必要也是有廣闊的操作餘地的。
語文教育的是母語教育,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有得天獨厚的語文環境。語文一旦與生活聯馬上就生動活動起來。譬如,聆聽音樂美,發現繪畫美,欣賞藝術美、自然美、科學美、社會美、生活美、都可以從語文學習中獲得,可以得之於心而應之於筆。反過來,它們又無一不是提高審美情趣的途徑。那麼如何通過作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呢?筆者認為,在作文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美的世界,並在感受的同時構造起有情感依附的文章。
作文教學往往從觀察描寫入手,這實際上就是審美情趣和審美感受能力的訓練。抓住這一環節,可以培養學和准確的審美指向和良好的審美心理。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和人類社會的芸芸眾生,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我們、影響著我們。美與丑、善與惡、真與假都在我們的身邊演繹,我們如何去應對,如何去評價,如何去選擇?這就需要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情趣。小學生的思想與心理處於一個不穩定階段,他們的審美指向不確定,審美情趣比較膚淺也容易游離,老師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而培養審美感受能力的重要一關還在於要學生能克服思維慣性,將日常態度轉變為審美態度,將科學的分類標准轉變為審美的分類標准。按這種審美標准,彩虹可以不再是太陽光和雨霧相互作用的產物,而是通向幸福的橋梁,白楊樹倔強的挺立著,儼然北方農民的化身。由於這種理解不再是單純的邏輯推理或抽象的沉思,而是情感與事物之外在完形的相互滲透,於是,便將該事物從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這種審美感受使萬物蒙上美的光輝,無生命的事物也有了生命的意味。
作文教學中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與表現力,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豐富情感世界,陶冶性格情操。有了對美的世界的感受,學生筆下的文章才能漸漸地有了聲、形、色、情感也會有了依附。他們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構思,用心去寫。從而最終形成自己的審美角度和審美情趣。
創造美要靠豐富的想像。創造美,是審美教育的一個更高的境界,小學生不僅有感知美,鑒賞美的能力,同樣,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也能有創造美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應如何引導學生創造美呢?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課文的學習,安排學生進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創造美的活動。
語文教學中的表情朗讀是學生所喜愛的一種活動,它既是一種欣賞過程,也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朗讀者彷彿置身於課文的意境中,將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將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態度融合到自己的生活體驗中,領會其語言的感情色彩,然後通過朗讀時的音調、姿態、表情,再現課文中的藝術形象,引起他們強烈的情感共鳴。在實踐中提高他們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北大荒的秋天》是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描繪了北大荒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表達了作者熱愛北大荒、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這樣一篇語句優美的文章還需要多作解釋嗎?此時與其讓學生聽老師枯燥無味的分析,不如讓學生通過有表情的朗讀自己去體會其中的妙處。於是我就指導學生朗讀,指名讀,分組讀,集體讀。在朗讀的同時進行適當地點撥提醒他們一邊欣賞體會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感情,一邊通過自己的朗讀來再現北大荒的秋天之美,讓他們充分享受到再創作的快樂。

❽ 美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一、導入———創造美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
教《春》一課,在舒緩的音樂中,多媒體展示幾幅色彩艷麗的大自然的畫面,老師導入:"看,百花爭艷,嫩柳抽枝,冰雪消融,百鳥爭鳴……奇妙的大自然千姿百態,萬紫千紅。如果我們在用雙眼觀賞的同時,能用耳甚至用心去聆聽的話,一定會進入一個更加奇妙的世界。聽,你能聽到什麼------"(同時播放一段含有幾種聲音的音樂,讓學生說一說)當然,學生只能說出有哪幾種聲音,而不能進行形象的描述,但很明顯,精彩的畫面,扣人心弦的導語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審美情趣。他們爭先恐後,積極性高漲,這種美的氛圍不僅是一種教學情景,也是對美的呼喚。《春》一文,作者以生動形象傳神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自然界及生活中用心所聽到的種種聲音,並用簡潔的語言告訴讀者應有選擇的去用心聆聽,你就會感到世界的美好。我通過以下美育的方式,輕松愉快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朗讀———進入教材美的意境,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力
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好的朗讀具有移情作用,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愫,激發美感可以使作品中的生動情景躍出紙面,使學生進入角色,與作品中的角色一起去感受,直接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
《春》前幾自然段是描述大自然中的一些美景。例如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等,所以先由老師范讀,學生直接看大屏幕,豐富多彩的畫面,配上輕松明快的音樂,更主要的是加上了老師傳情達意的朗讀,雖說不上「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間,舒捲風雲之聲」卻也如汩汩清泉,流進學生的心田,從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文字的韻味和氣勢,得到心靈的共鳴和美的享受,並且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既受到感染又受到教育。
於是,我便不失時機地把「接力棒」傳到學生手中,讓學生自己再接著往下讀,對美的追求與渴望,使學生身臨其境,充分感受到教材所反映的意境美。
無論是教師的范讀,還是學生的自讀,即是審美判斷,也是朗讀者對作品形式與內容深刻理解的外化,是一種美的創造。
三、想像——提高學生對美的創造力
中國畫講究意境之美,構圖用「S」線將畫面分割,大膽留白而決不填鴨,總能使觀者產生無盡美好的遐想。一堂課也一樣,要講究這種「留白」藝術,留給學生想像和創造的空間。
我在教《你一定會聽到的》這堂課上,在學生整體掌握了文章主旨之後,最後留下5分鍾時間,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進入五彩繽紛的大自然中去尋找:「你還聽到那些聲音?」「春天來了,我聽到冰雪消融的聲音,春風撫摸大地的聲音,小草破土而出的聲音……」「下雨了我聽到禾苗欣喜的歡呼聲,螞蟻搬家時急促的腳步聲……」。至此,由課前只用耳朵去聽到現在用心去「聆聽」,深入到本質,正是通過美育,憑借教學美、教師美、教材美為學生們創造了一個美的世界,喚起了學生心靈的共鳴,才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地發展。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如《濟南的冬天》《山中訪友》等等,都可充分發揮這些審美教育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因為這種審美教育它不帶有一般教育所具有的強制性,能使學生心甘情願地接受美的教育,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高尚的審美情操,獲得精神地滿足與愉悅,從而水到渠成地達到教育目的。我想,這也是新課程標准重視人文教育的新理念在語文學科中的最好反映。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首先語文教師自己要充滿愛心,有激情,有向上的情感,才能把課文中體現出來的情感,吸收過來再傳達給學生。其次,教師要處處體現自己情感的體現與發揮。再次,教師不但要產生感情,還要把握感情,使之建立在自然和諧的氛圍中。

❾ 新課程標准下,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

美育即審美教育,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問題十分重要,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在青少年全面發展的諸因素中,美育有著特殊的意義。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育健全的有力源泉。」這點明了美育在個人發展中所佔的重要地位。美育包括社會美育和學校美育,其中學校美育又包括各學科課程中的美育、環境的美化以有美育活動等方面。但在課程美育中人們往往認為責任只在音樂、美術等,卻未能意識或重視到其它學科也都能夠而且應該挖掘其中美的因素,適時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從情感的體驗中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由於語文學科的特點,從某種角度看,它的美育任務更是責無旁貸,它的作用也許會更重大、更深刻。語文學科的美育,可以有效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積累審美經驗,提高審美鑒賞力,培養想像力,發展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總之,語文與美育關系密切,美育在語文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大意義。語文中的德育必須通過美育才能完美地實現。「寓德於教」的提法是不錯的,「文道結合」的觀點也早已有之,如韓愈的「文以載道說」等便提供了理論根據。但是在具體實施中會產生種種困惑,如1篇游記教完了,於是總結說:「文中表現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怎樣呢?……」難道這樣就算大功告成了?學生的確深受教育了嗎?再說,語文有其自身的特點,詩賦文章中似乎並非篇篇「載道」,處處「寓德」,也就不宜一律牽強地給所有的作品貼上什麼標簽,這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常遇到的情形。 然而有1種因素能夠貫穿於詩文的始終而無所不在,這就是——美。社會生活、自然景物、人類語言等是十分豐富的,反映這一切的作品文章也是多姿多彩的,這些都能引起讀者的美感。如果能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細致地品味大自然的詩情畫意,賞析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體驗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感受深刻的生活哲理,欣賞作品中各具特色的建築、繪畫、雕塑、音樂等藝術美,領略不同風格的語言美……一言以蔽之,讓學生以審美的方式感受和認識世界,感染熏陶,潛移默化,從悅入、感人到育人,就能使他們培養起高尚的審美情趣,從心靈深處產生一種追求崇高、美好、文明的強烈慾望,從而使人的思想精神產生質的飛躍,較好地達到德育所企盼的目標。眾所周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以其活生生的藝術形象教育和激勵了幾代青年,使他們成為共產主義新人。有一位科學工作者曾經說過,就是那些優美的山水詩和寫景游記散文使自己深受大自然的潔凈美麗,並決心獻身於祖國的環保事業的。這就是美育的偉大功績。從這文教學中的德育的實質就是美育,只有這樣地看問題和付諸實踐,才能使語文學科不僅具有「工具」的特點,還能獲得更為廣闊、更為深刻的意義。 在語文學科實施美育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美育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55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2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1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86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2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15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5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1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29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50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3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06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1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43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23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30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