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英語文獻應該怎麼看

英語文獻應該怎麼看

發布時間:2022-07-21 00:13:48

① 如何才能使自己看懂英文文獻

多積累自己學科方面的單詞
可以藉助翻譯軟體翻譯
也可以多背背單詞
這樣就可以看懂了
積累就好

② 如何快速閱讀英文文獻

對於大部分書籍,重要的內容只佔全書的20%左右,所以學會高效閱讀很重要。閱讀中,最好能練成一邊閱讀一邊在腦海中簡單構架思維導圖的習慣和能力,這樣可以大大的提升閱讀效率。現在,我已經養成了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這樣可以使我在閱讀中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這樣既有助於提升閱讀速度,同時也能提升閱讀理解和記憶效率。當然了,這需要自己在平時的閱讀中有意識的培養。

如果閱讀效率低的話,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法。快速閱讀是一種眼腦直映式的高效閱讀學習方法,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和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掌握不是一句兩句話就可以做到的,想學習的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主要就是訓練快速閱讀的,裡面也有「思維導圖」的訓練,如果你的閱讀效率低,可以好好的去練習提高一下。

讀書的過程中以及讀完一本書後,要學會做讀書筆記。讀書過程中:①遇到重要的、有趣的、有疑問的等的內容就記錄下來,以備份查閱。②做好讀書批註。也就是記錄閱讀過程中的閱讀感受或感悟,比如你對某一句話、某一觀點的理解、聯想、靈感等方面,都要及時的記錄下來。讀完之後:①以知識框架或思維導圖的形式來來整理書籍,主要是書本的重要內容提煉,也包括自己在讀的過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知識框架,特備是思維導圖形式的筆記,有一個好處就是方便添加新內容,當我在後期的學習或閱讀中有相關的新知識點、新體會,都可以加進去,促進知識的銜接,方便掌握和運用。②針對一部分書,比如看了之後很有感觸的那種,我也會寫一寫讀書感悟。

③ 如何很好的看英文文獻

如果你時間有限,建議讀懂 Abstract, 在此基礎上注重看結論(Result)和 討論「Discussion」 (有些文獻中稱為 Conclusion)。在寫綜述時,有很多語句可以從這些段落中借鑒。你文獻一多,總結自然也就出來了。不會太難。

如果文獻看得不是很懂,可以稍微看一下它的「材料和方法」(Material and Methods)章節,但這章節一般不是很重要。

④ 怎樣看英語文獻,才能做到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我老婆是無機化學的碩士生,經常要看一些文獻來做實驗。但是她外語不太有興趣,所以我會偶爾幫忙。
看專業文獻,第一重要的是,專業詞彙。把常用的專業詞彙先背下來,然後再圖進步。
可以由淺入深,先找那些師兄師姐已經整理好了的文獻讀一讀,看看自己的理解和正確理解有什麼出入,然後再一步一步的獨立去閱讀文獻。
持之以恆最重要。

⑤ 怎麼看英文文獻最快還有效呢

多看標題,多看小段章節,這樣你可以提前知道大段內容。

⑥ 如何才能看懂英文文獻

首先解題。「如何才能使自己看懂英文文獻」,其實在這里「看懂」並不是問題的症結,看什麼——幾十篇文獻應該從哪一篇看起,幾十頁的文獻應該重點看哪裡;怎麼看——怎麼能夠從幾十頁的文獻中高效快速地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怎麼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盡可能地囊括課題相關的文獻內容才是問題的所在。最近在填我前段時間埋的兩個大坑,正好要重新翻閱大量文獻,就把回答這個題目當作熱身運動吧。
就拿這個問題來說:我們剛出生不久可以根據聽到的語言來學習我們的母語,可是長大以後為什麼喪失了這種技能?-語言學我需要查閱有關Language Input/Output(語言輸入/輸出)和Explicit/Implicit Learning Mechanism(顯性和隱性學習機制)相關的內容。
首先我翻閱教科書式的文獻Gass(2003) [1]這樣的文獻的特點是:覆蓋面廣,時間跨度大,概括性強,指導性強。通過這樣的文獻綜述,我可以鎖定我需要特別關注的區域。
法則一:
從文獻綜述或綜述類文獻開始,概覽全局,縮小范圍
好了,現在我們知道從何下手了,解決了「應該從哪一篇看起」的問題;緊接著要解決的是「一篇文獻應該重點看哪裡」的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了解手中文獻的結構,通過我後文的討論,大家會發現,這也是文獻的一般結構。
第一段是這樣的: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there have been many ways that scholars have approached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book, and hence this chapter on input and interaction, takes a cognitive science perspective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input and interaction approach takes as its starting point the assumption that language learning is stimulated by communicative pressure, and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on and acquisition and the mechanisms (e.g., noticing, attention) that mediate between them. We begin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evidence requirements for learning. We then take an historical look at the study of input/interaction, and from there move to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followed by a consideration of how learning is fostered through interaction.
這么一大段英文!別急,接下來我會向大家展示這一大段篇首語在我腦海中是什麼樣子: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在過去的幾十年本領域中有哪些新鮮事). This book, and hence this chapter on input and interaction...(這一章節的主要內容是,以什麼樣的視角/研究方法探索了...內容). The input and interaction approach takes as its starting point the assumption that ... (大家公認的大前提是什麼), and examines... (探究了...和...的關系/機制). We begin with... (我們首先會講到). We then... (其次會講到), and from there move to... (隨後/在此基礎上又會講到) , followed by... (最後會談到).
Piu! 處理的信息量瞬間縮水。在這些關鍵詞的指引下,就能迅速縮小這一段內容的信息熵:
領域近況(研究背景)
主要課題/視角/研究方法(鎖定研究范圍)
討論的前提(保證論證的嚴密性,同時有自報家門的作用,因為不同的派別遵循的大前提多不同)
研究目的(明確自己要達到的目標)
篇章結構(明確研究步驟)
剛剛我們閱讀的第一段,在一般期刊論文中多處於摘要(Abstract) 的位置,統領全文,同時相當於閱讀索引,告訴讀者主要信息的分布情況,便於讀者采擷自己需要的內容。這一段當然不得不讀。
現在我們知道了摘要的重要性和一般結構,我覺得還不夠。我們還能做的就是,反過來想一想,為什麼論文摘要多採取這樣的結構?它有什麼樣的必然性,或者說優越性?
我的導師,相信很多人的導師,在學生問到如何擺布論文結構的時候,都會說這么一段話:
你設想一下,如果現在需要你把你的研究成果向一群具備基本常識的門外漢宣講,你會採取什麼樣的順序?想清楚這樣一個問題,你就知道你的篇章結構應該怎麼安排了。
法則二:
閱讀論文的過程逆向思考就是寫論文的過程,互為逆過程的兩件事如果能同時進行,一邊讀一邊想,將事半功倍。
好,回到剛剛提出的問題,向門外漢宣講自己的研究成果應該怎麼做?
首先,我們要告訴他們這是怎樣的一個領域,主要研究的對象是什麼,研究方法是什麼,近些年取得了怎樣的發展;簡稱為:做什麼+怎麼做+新鮮事
其次,我們要告訴他們這樣一個領域它的研究目的是什麼;簡稱為:什麼用
再次,我們要告訴他們,我的研究在這樣一個研究背景下著重那一部分,以及我選擇這樣一個研究重點有什麼意義/原因,而研究的意義多跟研究現狀的不足相關;簡稱為:著重點+為什麼
最後,我們要告訴他們,接下來我會跟大家以什麼樣的順序講哪些內容。讓讀者有一個鮮明的預期;簡稱為:列目錄
同一篇論文,隔夜看會有恍若隔世的感覺!具體來說就是,辣莫簡單的內容怎麼我昨天就是攪不明白!所以,有的時候在長久地糾結一個問題不得解的時候,不妨暫時放一放,睡一覺,第二天再看時往往有奇效!
我們昨天完成了對首段(摘要)的閱讀,其實已經成功了一半。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接下來我們要閱讀的正文長達25頁,分為6個章節,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利用摘要給我們提供的有關文獻內容和結構的信息的話,這25頁的閱讀將漫長、痛苦且低效。
我最開始說什麼來著?我需要了解有關語言輸入和輸出(Language Input/Output),以及顯性和隱性學習機制(Explicit/Implicit Learning Mechanism)的相關內容。Wait,別急著去尋找關鍵字,這樣做最後獲得的信息跟搜索維基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We begin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evidence requirements for learning. We then take an historical look at the study of input/interaction, and from there move to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followed by a consideration of how learning is fostered through interaction.
黑體字部分告訴了我們文章將依次介紹:語言學習所必需的信息(輸入和輸出);從古到今學術界對這一部分的研究有怎樣的發展;最近的研究是一個怎樣的態勢;Interaction(語言交流)對語言學習有怎樣的裨益。
請問我需要閱讀那幾個部分的信息?
三個?
錯。四個都要。看上去第四部分——研究語言交流對語言學系的影響,和我們的關鍵字「語言輸入和輸出」以及「顯性和隱性學習機制」一點都不匹配,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深刻的內在聯系:在語言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會有語言輸入(聽對方講話),還將會有語言輸出(自己講話);且在自然的、對話的環境中,語言學習將會較多地牽扯「隱性學習機制」。當然,顯性學習機制也會偶爾來打打醬油,比如說被別人糾正的時候,改錯的過程將涉及「顯性學習機制」。
法則三:
永遠不要放棄尋找聯系,聯系越多越強越復雜,我們捕捉信息的網就越大越密越嚴謹。不斷構建新的聯系,更新/更正已有的聯系本來就是科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
既然四個部分都要看,我們似乎又回到了原點:任務一點都沒有減輕!其實不然。稍微回想一下,從最初拿到30頁文獻的茫然,到現在對文章內容的基本把握和結構的條分縷析,我們已經把看似雜亂無章的信息有序地整理、收納到我們的大腦中,等待進一步的處理。
好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快速瀏覽一下標題,並按照摘要中的索引把他們分為四大部分:
Chapter 1 Evidence requirements for learning
1. Evidence required for language learning:
1.1 Nature & nurture
1.2 Evidence types
1.2.1 Positive evidence
1.2.2 Negative evidence
1.2.3 Significance of evidence types
1.3 Output
Chapter 2 Take a historical look at the study of input/interaction
2. The role of input in early language learning studies
Chapter 3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3. The role of input in later views of language learning
3.1 The nature of input
3.2 The usefulness of modified input
3.3 Input processing
Chapter 4 How learning is fostered through interaction
4. Interaction
4.1 Descriptions of interaction
4.2 Function of interaction: the Interaction Hypothesis
5. Data as evidence for the interactionist position
5.1 Difficulty in determining learning
5.2 Linking interaction to learning
5.3 What kind of interaction: negotiation and recasts
5.4 The progression of research within the interactionist tradition: Two examples
5.5 Conversation and learning requirements
6 Attention
7 The theory of contrast
給大家講一個小竅門:通過瀏覽標題,我們可以從一個大標題下小標題層級的多少來斷定這部分信息的重要與否。並不是說論文中會放大量不重要的廢話(雖然很多人都這樣感覺),但是為了保證行文的嚴密和邏輯的通順,像定義definition, 背景background, 前提premises, 預設presumptions這樣的鋪墊內容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這些內容對於學科的內行來說是不需要每一次都仔仔細細看過去的。
所以根據我已有的專業知識我知道在第一章節中的第一小節是可以略過的,先天和後天(nature and nurture)無非是在向喬爺的先天派表忠心,自報家門,表明研究是建立在承認語言學習有專門的機制(language-specific mechanism)的大前提下的。
第一章節中的第二小節講Evidence types,即語言輸入的種類,正面證據(positive evidence)和反面證據(negative evidence)。首先這一小節是我需要重點閱讀的,其次第一和第二部分我大可以略過,因為我非常清楚正面證據和反面證據的定義,我也非常清楚在關鍵時期以前的語言學習過程中,正面證據起著主導者作用,而在關鍵時期以後的語言學習過程中,正面證據和反面證據各占據著一定的分量。在完成了這些分析以後,我不僅把我已經掌握的知識又復習了一遍,而且把火力鎖定在第二小節的第三部分:The significance of evidence types,不同種類的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分別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以上過程,就是把自己的知識體系帶入作者的理論體系之中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提升我們閱讀速度的最後一環。
法則四:
閱讀文獻的時候要不時地帶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幫助甄別信息的優先順序,同時也有助於理解性地記憶文獻的大致結構和主要內容。最終達到在合上書本的時候,腦海中畫樹形圖的境界。
先說到這里,以後有更具體的問題我們再來談文獻閱讀。大家要認真領會好好學習喲!
[1] Gass, S. (2003) Input and Interaction. In 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y Catherine J. Doughty and Michael H. Long, 2005, London: Blackwell

閱讀全文

與英語文獻應該怎麼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55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2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1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86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2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15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5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1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29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50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3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06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1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43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23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30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