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堂如何實現角色轉變

語文課堂如何實現角色轉變

發布時間:2022-07-22 17:57:26

Ⅰ 在教學中,如何做到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作用

一、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體現在在備課中。一節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備課。因此,教師在課前要反復認真地鑽研教材,進行嚴密的備課,教師的認識先於學生、高於學生。

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上起主導作用。沒有目標的學習是盲目的學習,目標不當的學習是低效的學習。教師在進行每一課教學時,都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制訂合適的教學目標。「和盤托出教學目標,凸顯活動的目的性。」

精彩的導入取決於教師的匠心獨具。導入是一堂課的關鍵,如果老師能設計出一個好的課堂導入先聲奪人,就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為整節課奠定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在課堂調控和組織上起主導作用。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採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設計的問題一定要有層次,要針對班級中學生的總體水平和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引導學生思維和話題的走向,使討論焦點化」使學生充分的參與課堂並深入課堂。

在精講教學環節中起主導作用。教師講解要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在學生有所理解的基礎上做些升華性的講述,以提高學生分析、概括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語文課堂上,學生的答案有時是豐富多彩的,但有時必須有教師的畫龍點睛、一錘定音!

教師在調動和激發學生上有主導作用。教師「融入血液的鼓勵性評價」對與學生有重要的激勵作用,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建立起一座通往師生彼此心靈的橋梁,讓學生認識你,了解你,從而選擇你,信任你,更積極主動地學習,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教師還要照顧好後進生,課堂不要有「被遺忘的角落」。教學中要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結構為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講教師聽和學生之間交流的三向結構,「充分關注差異,關鍵時刻給予特殊的幫助」使學生產生平和心理,從而形成一個無拘無束、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最佳氛圍。

二、讓學生主動學習

教師的教是外因,學生的學是內因,外因通過內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經驗的獲得,還是智力、能力的發展。

教師都既無法代替學生讀書,也無法代替學生分析思考,既不能把知識生硬地灌輸到學生的頭腦里,也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以學生為主體就要讓學生動起來,由學會到會學。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過去的語文課常常是學生被老師的一連串問題牽來扯去,完全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思維常常由疑問開始。課堂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和過程。

同樣問題,由教師提還是由學生自己提?絕不一樣,往往是學生提比教師提效果好。讓學生自已解決問題。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關鍵還在於提出問題後,引導學生自已解決問題。

這就需要教師多給學生自學時間,讓學生充分動口、動眼、動腦、動手,教師適時設疑激趣,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積極狀態。我認為, 「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其實就是讓學生從「要我學」 達到「我要學」的學習境界,——這並不容易。

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過分依賴教師,依賴課本,並以考試為最終目的,禁錮了學生的自主發展。而教師作為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開辟新路!特別是在以考試分數為主的評價體系下,課堂教學改革真的需要勇氣更需要水平!

(1)語文課堂如何實現角色轉變擴展閱讀:

以生為本概述:

以生為本:現代教育觀點認為:誰獲取知識誰就是課堂的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發展每一位學生的個性。語文課堂自然應將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出發點和歸宿。

它應該在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陣地,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語文學習中主動自覺,進入豐富多彩和語文天地,感受語文的魅力,享受語文的樂趣,體驗學習語文的成功,發展自己的個性,完善獨立的人格,提高語文素質和人文素養。

Ⅱ 怎樣實現大學文科教學角色轉變

各大高校教育以提倡大學生素質教育為前提,不少院校針對理工科大學生相繼開設了美術、聲樂、大學語文等課程,從而加強了他們的人文知識教育。而對於文科大學生科學素質的教育工作起步較晚,進展也相對緩慢。因此,有必要培養文科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針對文科生開設大學物理演示實驗教學有助於學生開拓思路、鍛煉能力,促進各學科之間的滲透和互補,對提高文科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工商大學於2009年春季首次向文科學生專門開設了「物理探索與實踐」大學物理演示實驗選修課,第一次開課限選人數為35人。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們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管理、實驗儀器維護等方面進行了探討,教學效果良好。在總結了第一次開課的教學經驗後改進和完善了教學課件,於2011年春季再次開設了該選修課,選課人數達到80人,分兩個小班授課。文科學生普遍反映本選修課使他們更好地理解了物理概念和規律,提高了實踐動手能力,開闊了學習視野,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於向文科學生新開設的大學物理演示實驗課程,教師們一致認為應以突出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獨立操作實驗為主、教師啟發式指導為輔的方式,實行「觀察實驗—理論解釋—動手實踐—演講總結」的分層次教學模式。第一,學生在演示實驗室先觀察實驗現象。例如,在講解「法拉弟籠」實驗時,先讓學生觀察50~100kV高壓電源向法拉第籠放電現象,因為籠體的屏蔽作用,籠內的同學安然無恙。學生對此驚訝不已,覺得不可思議,急切想知道其中緣由。第二,教師在課堂上用PPT課件詳細解釋了靜電屏蔽的電學原理,並啟發學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存在類似現象?學生想到了高壓線圈外的鐵架,還有些同學想到如果將易發生雷電地區的房屋裝上這些具有屏蔽作用的籠網,可以保護人身安全。這樣的演示實驗讓學生感覺到物理現象就在我們身邊,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第三,讓文科生參與到普通大學物理實驗中,講述實驗原理、實驗操作方法和數據處理過程,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第四,在每學期末,教師指導學生課後從網路收集課程相關信息,讓學生製作感興趣的實驗項目專題PPT,通過學生PPT演講的形式來討論。這種教學方式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設計製作PPT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文科學生與理工科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有著本質不同。首先,課時差距很大。該課程每學期共34學時,這要求教師要精選物理內容;其次,物理基礎的不同使得任課教師在教學深度和難度上要把握得當;另外,學習目的不一致,文科生大學生物理演示實驗課程旨在提高其綜合素質,而不是像理工科那樣與專業課程教學相結合。所以,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准備教學。 1.介紹物理學史,培養科學精神物理學史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界各種物理現象的認識過程,研究物理學發生和發展的基本規律,研究物理學概念的思想發展和變革過程。科學精神是指由科學性質所決定並貫穿於科學活動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狀態和思維方式,是體現在科學知識中的思想或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傳遞科學家所具有的探索精神、求真精神、創新精神和獻身精神以及科學家們所表現出的謙虛、誠實、合作、淡泊名利的優秀品質。例如,演示實驗室具有冰箱原理展示儀器,在講述與之相關的卡諾循環物理原理時介紹了法國青年工程師卡諾如何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找到了提高蒸汽機效率方法的研究過程,由此激勵學生在學習中應像卡諾那樣具備不斷探索的精神。 2.滲透物理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比單純傳授知識更重要。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掌握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生進行示波器實驗中,有些學生調不出李薩茹圖形,教師啟發學生從X/Y軸信號是否輸入正確、兩軸信號頻率比值是否合適、兩軸信號在示波器上顯示位置以及模式選擇等方面來進行分析,大部分學生最終解決了該問題,並加深了學生對該實驗物理原理的理解。雖然「物理探索與實踐」選修課針對北京工商大學文科專業學生開設,但因高考時分文、理科生源,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如何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從課堂中獲益,還有待進一步探索教學方法。

Ⅲ 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如何轉變

2001年,我國正式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育部頒發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構建了符合時代要求、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綱要》明確指出,「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1]顯而易見,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基於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轉型做出淺顯的思考。
1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轉型的必要性
本文所說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轉型是指,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師生的地位、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手段和方法的使用、教學評價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態度等方面,都發生根本性轉變的過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轉型順應了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和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有利於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創造性。新課程改革注重教學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語文是各科學習的基礎。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基本特點,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倡導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這些目標的達成需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加以轉型:教師由「控制者」轉變為「促進者」;課堂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評價由重「結論」轉變為重「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性、依賴性、統一性、虛擬性、認同性」轉變為「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與問題性」等。
2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轉型的現狀
新課程改革實施十幾年來,我國的基礎教育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模式、師生關系、學生的學習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觀。從整體上來看,部分地區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在前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學模式,引來眾多學校的觀摩和效仿,從而形成了全國大范圍的課程改革熱潮。但在發展過程中教學改革由於沒有新的突破使得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方法缺乏創新。而部分教師在組織和引導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重於形式也使得教學的實際效果遠遠不如新課改初期,師生表面上對話頻繁,氣氛熱鬧,細究之下許多對話是徒具形式,並未達到有效的交流目的。以杜郎口中學為例,杜郎口中學曾以導學案制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以學促教模式成為了新課改的一個典範,雖然杜郎口中學在2012年宣布取消導學案制,但是隨著課改熱潮的不斷推進,這種模式依舊存在在我國部分中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
在教育見習過程中,我們發現,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生搬硬套新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使課堂上呈現出開放學習、主動學習的假象,但實際上是學生不得不延時學習來達到所謂的新課改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式的理想課堂。為了進一步了解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轉型現狀,我們自編問卷,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對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第一小學、永順石堤鎮中心二完小進行了問卷調查。

Ⅳ 小學語文教師業務筆記內容新課程中教師角色的十大轉變

從傳統中走出來,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應該引導教師逐步實現下列轉變:

由「權威」向「非權威」轉變

我們應該允許在某些知識領域有不懂的問題而不是絕對的權威。教師可以向學生學習,可以向學生承認自己不懂的問題,可以請學生幫助老師解決教學中的疑難,讓學生消除學習的「神秘感」。教師不應該以「知識的權威」自居,而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平等的交流,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生命的呼喚。

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

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僅僅是指導者,要變「牽著學生走」為「推著學生走」,要變「給學生壓力」為「給學生動力」用鞭策、激勵、賞識等手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由「導師」向「學友」轉變

我們倡導專家型教師,但不提倡教師站在專家的高度去要求學生。教師要有甘當小學生的勇氣,與學生共建課堂,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快樂一起分享、一起成長。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的良師,更要成為學生的學友。

由「靈魂工程師」向「精神教練」轉變

長期以來,人們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實教師不應該作學生靈魂的設計者,而應該作學生靈魂的鑄造者、凈化者。教師要成為學生「心智的激勵喚醒者」而不是「靈魂的預設者」,要成為學生的「精神教練」。

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轉變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成為學生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缺乏師生互動,更缺乏生生互動。在新課程中,教師不僅要輸出信息,而且要交換信息,更要接受學生輸出的信息。教師要促成課堂中信息的雙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師要成為課堂中信息交換的平台。

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轉變

我們曾經認可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要有一桶水的觀點,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教師原來的一桶水可能已經過時,這就需要教師的知識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的更新,需要教師成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尋,以尋到知識的甘泉。

由「挑戰者」向「應戰者」轉變

新的課堂中不能僅僅是教師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它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因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便是對教師的挑戰。開放的課堂中教師隨時可能接受學生的挑戰,而成為應戰者。

由「蠟燭」向「果樹」轉變

中國的傳統文化把教師比作「春蠶」、「蠟燭」,不管是春蠶還是蠟燭總是在奉獻給客體的同時而毀滅掉主體。新時代的教師不能再作「春蠶」或「蠟燭」而應該在向社會奉獻的同時不斷的補充營養,成為常青的「果樹」,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盡了芳絲後就毀滅掉自己。

由「統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轉變

教師不能把課堂視為自己的課堂,而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不能作課堂的統治者,因為統治者總免不了令人「懼怕」。教師應該從統治的「神壇」上走下來,與學生融為一體。在新課程中教師不能再是居高臨下的,而是與學生站在同一個平台上互動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爭論中做「首席」。

由「園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轉變

「園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園丁」又是令人遺憾的,因為園丁把花木視作「另類生命」。園丁在給花木「澆水、施肥」的同時,還要給它們「修枝」、「造型」,他們是按照園丁自己的審美標准把花木塑造出來供人們欣賞。在園丁看來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殘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們可以隨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為美的「病梅」。

Ⅳ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轉變教師的角色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還學生以學習的自主權與主動權。在新課程下,我們必須要實現教師角色的徹底轉換,以更好地踐行新課改,激活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讓學生得到身心愉悅與能力全面的發展。

新課程為我們的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在語文教學改革歷程上具有真正地走進文本,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情感閱歷、知識基礎等來對文本進 劃時代的重要作用。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行個性化解讀,從而達到「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效果。在這為中心的轉變,還學生以學習的自主權與主動權,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 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是引導者與指導者的角色,他們在帶領著 時間與更大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得到能力與素養的全面提高。這就需要廣學生走進文本,使得學生由被動地接受轉為主動的構建,切身地去體驗、去大教師必須轉變自身角色。在以往的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獨占感悟,從而產生更多的獨特見解,讓課堂上擁有更多的學生的聲音。讓各種課堂,扮演的是傳聲筒、解剖師與保姆,這樣的教學抹殺了學生的個性,將思想進行交流,思維進行碰撞。
學生視為整齊劃~的標准器件,學生的學被限制,思維被禁錮,所培養出來 的只是解答問題的機器,語文教學也失去了生命的色彩與魅力。在新課程下,我們必須要實現教師角色的徹底轉換,以更好地踐行新課改,激活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讓學生得到身心愉悅與能力全面的發展。

二、由「保姆」型轉變為扶持者在具體的教學中許多教師不放心,事無巨細,將所有的知識詳細地逐進行解答,生怕有所遺漏。這樣的保姆型教師使得學生並沒有太多思考的時間與空間,時間長了會讓學生養成惰性思想,懶於思考,怠於思維,而只會接受,接受經教師咀嚼後的知識,而會喪失自主學習與思考能力。我們要由保姆轉變為扶持者,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與幫助,與學生成為共同的學習體。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勇於質疑,大膽地發表個人見解,針對學生存在的疑問鼓勵學生展開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的地位,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探究性活、由「解剖師」轉變為引路人
文字有著無窮的魅力,教材所選入的文章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但是許多教師卻成了解剖師,將一篇篇富有生命活力的文章生硬地進行分解, 把各個知識點分析得極為詳細,在學生眼中所見所感並不是作者濃厚的情感、文章優美的意境、富有魅力的文字,而是主題思想、段落大意、詞語的解析等。將一篇篇優美的文章分析得支離破碎。新課程提倡個性化閱讀,這 是新課改的重要閱讀理念,也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語文課程標准提動中來,展開獨立思考、主動探究與積極思維,在充分的交流與討論中讓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真正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探究中體會用詞的精煉, 等等。這樣的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是現代教學理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這樣的學習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會自主學習,掌握學習方 法。這正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閱讀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 踐。」文章不是文字的簡單堆砌,語言有著豐富的形式與內涵,是認知與情感符號的統一。任何作品都是作者對人生、對生活、對景物所產生的真實的情感與心理體驗。這些內容的把握需要抓住語言,這樣才能披文入情。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為文章的解剖者轉變為學生個性化閱讀的領路

總之,全新的教育形勢對我們的教學觀念、教學思想等提出了更多更我們要緊跟教育形勢的發展,認真學習新課程,實現教師角色的人。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提供時間與空間,通過聲情並茂的語言描述高的要求,為學生提供更為寬廣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來將學生帶入文本如詩如畫的意境,激起學生閱讀的激情與動力,讓學生徹底轉換

Ⅵ 師生角色是怎樣發生轉變的

1、 在新一輪課改的教學實踐中,在轉變師生關系的過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首先體現在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要加強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合作與交流,教師要為每個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提供廣泛的可能性,把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

2、「轉換教師角色」是教師繼續學習的必然,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師生互動,教學相長,通過平等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增加師生之間及生生之間多維有效的互動,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據專家分析,在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由三方面組成,即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新時期,如何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這是我們老師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努力的,適當轉變教師這個角色,由過去一廂情願式的好為人師,到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給學生自我反思的時間和空間。 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主成長的能力,是教師責任感的終極體現。一日為師,終生為友——我們一直在這樣做。師愛——心靈溝通的橋梁愛,作為人的普通情感,是與人的需要相聯系的,人與人的關系不同,愛的內涵也各不相同。例如:母愛的偉大在於深厚、細膩與無私;而師愛的偉大在於博大、理智與奉獻。師愛不僅蘊含著對社會的責任、更寄託著對未來的希望。教師是辛勤的園丁,在多彩的百花園中耕耘,尤其要關注「弱苗」的成長,因為他們更需要來自老師愛的呵護與培養,一、用愛的目光賞識孩子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教師的賞識是激勵孩子成才的動力;而教師愛的目光是孩子成長的營養。在一個集體中,孩子無論是聰明還是「愚笨」;無論是淘氣還是「溫順」,他們總有各自的閃光之處,他們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贊美與賞識,以體驗自身的價值。教師的賞識是學生走向成功的階梯。作為人師,應該學會賞識學生,做學生的賞識者。心理學認為:教師的期望會通過學生個體的認識活動,影響和改變學生的自我觀念,從而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是一種信任,一種鼓勵和一種愛,日積月累,學生就會產生力量和信心,就能自覺地實現教師所期望的目標。當然,教師的期望要適時適度,幫助學生建立起適宜的期望目標,猶如在學生心頭點燃了知識大廈階梯上的一盞盞閃亮的明燈,促使他們不斷前進,不斷攀登。二、用愛的渴望調動孩子人總是在得不到時最想得到,輕易得到的東西反而不珍惜。如果一個孩子總沒有渴望得到某個東西的機會,這該是多麼不幸呀!孩子們的渴望並非金銀財寶、山珍海味。有的想戴上一枚「雛鷹獎章」;有的想得到一張獎狀;有的想在光榮冊里記上自己的名字;有的只想佩戴胸卡當一天值日班長。面對孩子的渴望,老師切不可熟視無睹,更不可哧之以鼻,而要用心、用真摯的愛盡力滿足他們的渴望,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勵他們奮進。愛的渴望帶給孩子們的是快樂、是信心、是激勵,是進步。

Ⅶ 淺談新課程中語文教師角色如何轉變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角色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尊重學生的創新風格,關注個體差異,營造良好的學習課堂氛圍。

Ⅷ 教師怎樣轉變新課改下的角色

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性,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看書、思考、討論、質疑、練習、評價,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質,從而不斷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其次,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跟他們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和他們交流、談心、溝通,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更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的成長,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再次,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庫,提高自己的施教能力。同時要做到因材施教,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教育觀念 轉變 施教能力 提高 因材施教
唐代文學家韓愈曾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道出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人們把教師稱作知識的傳播者、文明的培育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些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但在新課程背景下,這些比喻彷彿不能完全說明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了,因為他們的角色已經發生了變化,成為學生有效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激勵者、合作者。那麼,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該如何轉變自己的角色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 教育觀念的轉變
(一)樹立現代教育理論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有的傳統教育觀念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因此轉變教育觀念已經成了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認為自己只是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這種教學模式中,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動學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長期以往,學生只會死讀書、讀死書,不僅學習成績提不上去,而且人也變得呆板、頑固,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能動性,更缺乏創新能力。
新課程標准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教師的教育觀念要轉變,在教學模式上要充分體現三為主:即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要轉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局面,教師要從幕前到幕後,成為學生有效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性,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在課堂上能獨立思考,說出自己的想法,並鼓勵學生開展小組討論,這樣可以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還要學會傾聽,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與知識相遇的情景,讓學生在與知識對話的過程中學習,並掌握方法。
(二)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傳統教育教學中,教師嚴肅地站在三尺講台上,高高在上,而學生坐在台下,敬畏教師,有疑難問題也不敢問,更不要說跟教師談心、交流、溝通了。
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新的教育理念的體現,因為這種師生關系有助於學生自主性和能動性的發揮,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活動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重視德育,放下師道尊嚴,和學生交流、談心、溝通,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更要走進他們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思想,關注他們的成長,做他們的良師益友。現在的高中生,生活安逸、平順,思維活躍、超前,沒經歷過什麼挫折、坎坷,一旦遇到困難,無疑是跌進生活的深淵。這時教師就要及時鼓勵、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讓他們放下思想包袱,重樹人生目標、理想,並為此努力、奮斗。
二、 教師施教能力的提高
(一)開闊視野,提高自我

教育界曾盛傳「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有一桶水」。如果教師始終固守著自己傳統的「一桶水」,面對知識豐富的高中生,夠用嗎?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並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
(二)藉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在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面對的是思維活躍、知識豐富的學生,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跟不上課堂發展的需要了。除了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的手段之外,教師還需藉助現代教育技術,如電腦、白板等輔助教學。尤其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與課文有關的視頻、音樂,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我在教授《孔雀東南飛》講到劉蘭芝和焦仲卿以身殉情時,通過多媒體播放了《化蝶》,學生聽著悠揚的小提琴曲,欣賞著優美的畫面,看著視頻中翩翩起舞兩只蝴蝶,形影相隨、不離不棄,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愛情的堅貞、偉大。這樣學生對文章的主題――封建家長制的冷酷無情有了更深刻的領會,也增強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因材施教
孔聖人曾提出教育學生要「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自身素質等來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長,來鼓勵和引導他們,讓他們能從自身的優點和長處出發,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奮斗。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長期堅持,結合學生的特點開展教學活動,這樣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堂如何實現角色轉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55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2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1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86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2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15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5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1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29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50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3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06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1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43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23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30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