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因人施教在語文學科如何落實

因人施教在語文學科如何落實

發布時間:2022-07-23 15:04:47

⑴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產物,它主張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順應人的稟賦,提升人的潛能,完整而全面地促進人的發展。而學校教育中的以人為本,簡單說就是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那麼,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如何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呢?筆者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選擇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將更加關注人的自由、人的情感,存在和價值,尊重、理解、溝通、信任等人文精神再次成為時代的呼喚。以人為本就是要從人的本位出發,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體現人性,要尊重人權,不能超越人的發展階段,不能忽視人的需要。以人為本是對人的基本權利的普遍尊重,是對自由、平等、法治等理想社會的價值訴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本目標,是實現和諧社會的根本途徑。
作為人的培養的主體,學校教育承擔起人本教育的理念,光大人的自由、創造與價值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教育要以人為本,是由教育的本質所決定的,眾所周知,教育一方面承擔著傳遞人類文明,發展人類文明的偉大使命,另一方面又肩負著開發個體潛能、擴大個體生命的內涵,為個體的發展奠基的重要任務。而以人為本的教育,正是開發潛能、革新天賦,擴大生命內涵,為人的發展奠礎的教育。因此,在學校教育中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就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的權利,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實施對策

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曾說:「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個待被點燃的火種。」這句話說明,以人為本的教育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充分發掘學生的智慧潛能。
第一,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以人為本,首先就要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服務的教育理念,就要教師立足於學生個體的現實發展情況和需要,著眼於學生未來的發展,通過各種具體措施,為學生排除通往未來的路障,盡可能地發展學生的各種潛能,使學生能在未來的道路上主動地、積極地完善和發展自己。我們平時所講的「甘為人梯」指的就是這種理念。而要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服務,就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培養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從尊重學生的人格做起。民主、自由、平等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反映到師生關繫上,就是要平等和相互尊重,不僅要學生尊重老師,更要教師尊重學生,這就要從尊重學生的人格做起。現代教育中的新思想、新方法,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等,無一不是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中派生出來的。總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完成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角色轉換,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全身心地為學生健康成長服務。
第二,重視學生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當前教育忽視個性,過分統一化的弊端,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對學生的成長十分不利。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以人為本,教師就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同的學生具有各自
生,尋找最適合其發展的教育方法和措施,盡可能地發掘學生的智慧和潛能,。
第三,構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積極倡導情感教學。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人們從事各項活動的強大動力。情感教學是指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保持師生間誠摯的感情,沒有任何不正常的心理狀態的干擾和破壞。它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礎。要使情感教學取得良好效果,要求教師做到:首先,教師要為人師表,躬親示範,在學生心目中有較高威信;其次,要增進師生間的相互理解。教師要經常深入學生當中,與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及性格特點,對於學生的良好表現要及時表揚,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四,實行鼓勵機制。林肯說:「人人都喜歡受人稱贊。」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說:「人類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小學生更是具有樂於被人稱贊的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對學生的回答應積極的給予肯定和幫助,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個鼓勵,一個表揚,都會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使他們感受到信任和尊重,由此產生學習的動力。尤其對一些基礎較差,不愛學習的學生來說,鼓勵尤為重要。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宜採取靈活的評價標准,即對不同學生在不同學習環境中的表現給予適時的評價鼓勵,從而在心理上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第五,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體現「以人為本「的愉快教學思想。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更易於接受知識。在語文教學中,嚴肅、緊張的課堂氛圍顯然是不適合語言教學中的交際性,實踐性等原
則的。相反,活潑輕松的教學氛圍,教師親切的語言、信任的目光等,綜合運用這些切實可行的方法,積極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可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恐懼感,消除學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勞,積極調動學生的想像思維和創造思維能力,達到學生對知識的自然接受和鞏固的目的。因此,在課堂上,我大多是走到學生中間,面對面的與學生交流,而不是在講台上高高在上,造成一種「緊張感」。
總之,在學校教育中,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現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內容,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這既有利於基礎教育的科學、均衡發展,也能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種基本的教學原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貫徹 因材施教的原則,就要在培養目標的預期標准下考察不同學生 的差異性,例如,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身體素質、性格特點、學 習基礎、家庭環境等各個方面,教師在以上眾多因素中要著重 注意學生的心理差異,根據受教育者的差異性制定相應的教學 方案。 1 小學語文因材施教的類型由於每個學生的遺傳基因不同,從而導致不同言語資質的 學生在今後走向不同的言語人生道路。而兒童大腦在第一信號 系統、第二信號系統、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四個方面的優劣勢 差別決定了思維特點上的差異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根 據興趣差異和能力差異進行因材施教。 1.1根據興趣差異因材施教形形色色的學生會有各種不同的興趣,比如有的學生喜歡 音樂課,熱愛鋼琴的美妙旋律,而有的學生熱衷於體育,喜歡各 類競技運動,有的學生沉迷於課外讀物,對枯燥的教材理論提 不起興趣。教師在面對這種情況時,不應採取「一刀切」的強行 壓制型措施,動輒下禁令向家長告狀,施以各種懲罰措施,而應 該鼓勵學生在學好階段性基礎知識上充分發展個人興趣,興趣 是最好的老師,使其發展成為一專多能的人才。 1.2根據能力差異因材施教在一個班級之中會出現好、中、差各類不同學習思維能力 特點的學生,教師應該根據「量力性原則」對不同的學生施以不 同廣度和深度的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照 顧大多數也要兼顧兩頭[1]。 2 小學語文因材施教的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使興趣迥異的學生在各自的 「最近發展區」得到充分發展,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學習任務, 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要特別注意因材施教,以下將具體敘述 如何運用因材施教策略。 2.3靈活地選擇指導方法既然學生具有學習層次的差異性,教師就應根據「提優補 差」的根本原則,面對全體的學生,通過選擇相應的學習指導方 法,尋求達到教學目標的最終途徑。因此,在面對學習基礎較差 的學生時,應當使其以模仿性學習為主要方法,通過舉一反三的 基本原則,讓學生在案例中總結此類題目的解決方法,尋求規 律;而在面對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時,應當對學生施以創造性的 學習方法,使其盡量獨立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散思維, 進一步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發展智力。

⑶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落實語文要素

⑷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做到因材施教

作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因材施教。
一、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徹底放棄自己的權威,建立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到師生平等,就要為學生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這樣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也可以讓學生敢於思考,敢於發言。哪怕是微不中道的見解,老師都要鼓勵,遠遠這樣能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學生會從中受到熏陶、感染、啟迪並有所感。
二、關愛後進生
在課堂這個情感交流的過程中,如果對後進生缺乏關愛或者他們得不到尊重,就無法達到共識。一次,我在 講課過程中涉及到環保問題,我隨就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現在人為破壞環境相當嚴重,許多動物瀕臨死亡。請你們設計一則廣告呼籲人類保護環境,保護動物,我表明沒有答案,也不止一個答案,並給他們5分鍾時間做准備。教室里沉默一陣後,同學們爭先恐後說出自己的廣告詞,突然,坐在最後一排的角 落里一位男生站起來,平靜而又膽怯地說了一句話:「愛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定睛一看,怎麼會是他?我知道他,因為各科任老師不止一次告他的狀。他在各科任老師的心目中早就被「判緩刑」的學生了,但這則廣告詞設計得非常好,能給人帶來餘味無窮的想像。他一講完,我叫同學們掌聲鼓勵,他臉 色通紅,不知所措。課後我找他談心,後來,他的性格開朗多了,課上也主動發言上,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對於其他的差生我也沒有放棄他們,逐 慚師生有了感情,教與學就產生互動了,我也從中找到了因材施教的依據。對他們進行輔導,組織教學事實上,後進生得到關愛和尊重,對學習就會產生興趣,使他們的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
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教學過程不但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還要將學生中的差異當作一種資源開發,因材施教。
三、要相信學生
在教學中,總認為學生的基礎不扎實,因而在課堂上對學生左不放心,右不放心,總覺得要講的東西太多,甚至怕學生不懂,講了一遍又一遍,結果學生仍茫然不知所 措,不是自己努力得來的,印象不深,效果甚差,因此,教師真正要做的事,是讓學生 成為學習的主人,對他們因材施教,引導學生自己全身心地去讀書,去思考,去探 究。這樣,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張揚,主體 作用得到發揮。
四、將機會留給學生
一個班級學生參差不齊,同一課書,其認識與感受也不會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有思考,發揮的空間,教師不應該追求統 一的所謂標準的答案,應讓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標准」答案, 盡量做到每位同學 都能發言。這樣,全班 同學互動起來,同學之間互相補充,彌補不足,互相促進。在練習時也可讓學生互相評論、互相討論了,不但使他們能知其然,還要之所以然。讓學生在這些鍛煉中,逐漸掌握學習的方法,在教 學中也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總之,因材施教在教學中不可忽視,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師生互動,能使教學過程,成為認知與情感統一的過程。認真地閱讀了《新課程教學設計》和《 新 課程教學法》兩本書。根據標准,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盡量做到一課一得。 同時,還根據學生的特點,靈活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因材施教在教學中更不可忽視,所以說,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隨時「充電」,增加閱讀量,使自身的知識結構豐厚博大,且能很快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當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

⑸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將學生的學習落到實處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將學生的學習落到實處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盡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亘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結合我校許多語文老師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種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做法:
1.走進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和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要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篇課文。教師應重視用文學性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聽、說、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
2.走出教材,讓學生擴展閱讀,多實踐。
從課內來說,每一節語文課留出3至5分鍾給學生擴展閱讀和本次課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體驗,語文素養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從課外來說,必須加強課外閱讀和實踐。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有得天獨厚的語文環境。班委選舉、課前一分鍾演講、評論班級生活……都會使學生在「語文化」的生活中,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這都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好方法。
二、注重學生的朗讀背誦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全國小語研究會理事長崔巒先生說過:「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們,朗讀是學生領略課文蘊涵情感的最佳途徑,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本身就是對語言文字有敏銳感覺的表現。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有感情地讀,讀出音韻,讀出意境,讀出情味。如教《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段,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句:天/灰濛蒙,又陰/又冷。指導學生用低沉、悲傷的語調朗讀,讓學生體會到環境描寫側面烘託了人民對總理的哀悼之情。
第二句: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擠滿」、「長」、「多」三個詞讀重音,使學生在朗讀中也和人們一樣沉浸在對總理的崇敬和愛戴中。如此引導,學生品出了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豐富了語言庫存,有陶冶了情操。
三、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余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像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即使是學生發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於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著智慧的火花。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⑹ 試談在語文教學中怎樣做到因材施教

在語文教學中怎樣做到因材施教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面向全體學生、促使學生全面發展、促使學生主動地發展等全新的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並體現在我們的教學行為、教學過程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重新受到人們的關注。因材施教,是教育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法則,而不是一般的可供隨意選擇運用的教育技巧或方法。它對教育行為的影響和作用,是帶有根本性的、普遍性的。
一、因材施教的概念與特徵
兩千多年前,中國偉大的思想教育家孔子,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創造出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
有一個流傳甚廣的經典故事,對孔子的「因材施教」作了生動有力的說明。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這段對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子路問孔子:「聽到您講的道理就應該付諸實踐嗎?」孔子說:「你有父親和兄長,(有事應該徵求他們的意見)怎麼能聽到我講的道理就付諸行動呢?」冉有問孔子:「聽到您講的道理就應該付諸實踐嗎?」孔子說:「應該馬上付諸行動。」公西華(弄不明白了),就問,他們問同樣的問題,您對一個說不行,對另一個說行,這是怎麼回事呢?孔子說:「冉有性情懦弱,所以要激勵他大膽去做;而子路勇武過人,所以不能讓他冒進。」)所以後人贊道:「夫子教人,各因其才。」 更令人贊嘆的是,孔子的因材施教造就了七十二「賢人」。可以說,孔子用驚人的教學成果,證明了因材施教的科學性和巨大的作用。
二、因材施教的理論基礎
(一)中國古代教育史上的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倡導者,是我國春秋時代偉大的教育家孔丘(前551~前479)。根據《論語》記載,孔子對不同的學生提出的同一個問題,總是針對學生材質稟賦的差異,或者根據自己對學生發展的預測和期望,給予不同的解答。如《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仲弓問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刃。」孔子時還沒有出現班級教學,雖有集體講習,卻重在個別教育。而個別教育,正是因材施教的最好形式。孔子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個別解答,從不給予唯一的答案,也不限於單一的形式。因此,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也孔子教育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據《論語·先進》記載:「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宋代學者朱熹在《論語集注》中,對這一則記載的注釋是:「弟子因孔子之言,記此十人,而並目其所長,分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於此可見。」這就是「因材施教」這一命題的出處。
「因材施教」雖不是孔子的原話,卻是對孔子教學實踐中一條基本原則的准確概括。這條教學原則,造就的不僅僅是上述四個學科、十個學生。正如程顥、程頤兄弟指出的那樣:「四科乃從夫子於陳、蔡者矣,門人之賢者固不止此。」 《史記·孔子世家》說:「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二。」這樣一批稟賦才能各有所長的學生,為當時的社會管理、經濟發展、道德進步和文化普及,提供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和豐富的人才資源。孔子之後的歷代教育家,不論是否儒家道統的傳人,都不乏堅持因材施教教學原則的案例。
(二)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的因材施教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曾經擔任過南京臨時政府的教育總長,後來又長期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對中國近現代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對於美育的提倡和實踐,都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不僅致力研究西方美學和教育,而且對中國傳統的教育遺產,也進行了認真的批判繼承。他同樣重視因材施教,曾經明確指出:「總須活用為妙。就是遇有特別的天才的,總宜施以特別的教練。在學生方面,也要自省,我於那幾科覺得很困難的,須格外用功些,那幾科覺得特別喜歡的,也不妨多學些。總之,教授求學,兩不可呆板便了。」蔡元培先生主張對「特別的」和「天才的」學生,都分別「施以特別的教練」,這就是因材施教原則的具體體現。現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在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方面,都做出了富有創造性的貢獻。他主張教師的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能力,「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反對不問實際的「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的陋習。如培養兒童創造力問題,他以形象的比喻,闡明了因材施教的原則:「需要因材施教。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並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於枯萎。」
(三)世界教育史上的因材施教
如果把視野擴展到國門之外,我們還可以發現:世界著名教育經典,同樣不乏因材施教的記錄。例如,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1592~1670),他在主張「一切青年男女都應該進學校」的同時,也承認青少年學生存在著「性格的區別」,「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遲鈍的,有些人是溫柔和順從的,有些人是強硬不屈的,有些人渴於求取知識,有些人較愛獲得機械技巧。」他的《大教學論》第12章從第18節到第31節,對這些不同性格的人如何實施不同的教育,作了生動而又具體的論述,體現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藝術。他確信幾乎沒有教不好的兒童,因為「我們差不多找不出一塊模糊的鏡子模糊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形象的地步,我們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塊粗糙的板子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麼東西的地步」。他舉例說,「我們有一些伶俐而且渴於求知,但同時又很倔強不易駕馭的人。這種人常常是使學校受到困難的大根源,他們大部分被絕望地放棄了。但是,如果正確地對待他們,他們常常可以成為最偉大的人。」他舉出具有說服力的例子:如希臘雅典的大將塞密斯托克利斯,年輕的時候野性難馴,得到正確的教育,終於成為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
蘇聯立國70多年裡,產生了不少著名的教育家。著名教育家凱洛夫(1893~1978)提出的一系列教學原則之中,就有一條「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的原則」,強調必須根據學生個體的特殊情況,給以具體的指導和有針對性的教育。這實際上就是「因材施教」的同義語。
三、因材施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今天我們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重新認識因材施教原則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充分發揮這一教學原則的積極作用。
那我們教師如何實施這一原則了?
更新教學觀念,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重要的一個觀念轉變,就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在知識、能力以及個性特長上,都能獲得他可能得到的最良好的發展。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同一個班的幾十名學生,他們的智力能力有高下強弱之分,學習態度有積極主動和消極被動之別,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也必然有相當的差異,幾乎每個學生都不盡相同。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使教學能為程度不同的每個學生所接受,也就必須真正從每一個或每一層次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
小學語文教學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須在備課、課堂教學、作業、考試各個環節以及教學組織形式上進行全面的改革。
(一)備課
備課要鑽研教材,更要了解學生。要依據上、中、下各層次學生的知識能力、個性特長確定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學法指導諸方面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努力做到群體目標和個體目標的有機結合。
如備《囚蟻》時,可分別給上、中、下程度學生確定以下三種教學目標。
程度差的:
①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掌握生字新詞。②了解作者在兩次囚蟻過程中的感受並感悟「沒有什麼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貴」的道理。
中等程度的:
①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掌握生字新詞。②了解作者在兩次囚蟻過程中的感受並深刻感悟「沒有什麼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貴」的道理。③領悟文章首尾呼應的表達方法。
上等程度的:
①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掌握生字新詞。②了解作者在兩次囚蟻過程中的感受並深刻感悟「沒有什麼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貴」的道理。③領悟文章首尾呼應的表達方法。④了解作者的寫作特點,感悟作者的寫作手法,體會作者的文心文脈。
在確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在了解並分析各種程度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的知識和心理障礙的基礎上,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並安排相應的教學步驟:或讀或議,或講或練;或重點講解,或放手自學;或班級授課或分組教學亦或個別點撥……從整體的角度對每個教學環節作精心設計和周密安排,這是因材施教的關鍵。
(二)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要給不同程度的學生安排不同的語文基本功訓練內容。對於程度差的,應以一般性的屬記憶和理解水平的訓練項目為主,而對於程度好的,除了一般性的項目之外,還可相機進行一些屬於運用水平的難度較大的項目的訓練。
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要有坡度,要通過課堂提問給不同程度的學生開辟通往教學目標的渠道。
如引導學生理解《囚蟻》的課文內容和思想,可分別給上、中、下程度學生設計以下三組思考題。
第一組:
① 「我」和妹妹為什麼想養螞蟻,兩次養螞蟻的結果如何?作者的感受又是什麼。② 「 沒有什麼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怎麼理解?
問題總括全文,跨度大,有相當的思維價值,有利於培養分析概括能力,適宜於無師自通的優等生。
第二組;
①「我」和妹妹為什麼想養螞蟻,兩次養螞蟻的結果如何?②養螞蟻是關愛他們,為什麼他們還逃了?③ 你怎樣理解「 沒有什麼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
化解了難點,放緩了坡度,適合中等程度學生思考。
第三組:①我」和妹妹兩次是怎樣養螞蟻的?②養螞蟻是關愛他們,為什麼他們還逃跑了?③你怎樣看待螞蟻的這種行為?④作者寫囚蟻的目的是為了說明什麼?
問題具體,答案明確,帶有較多的暗示,能較好地幫助程度差的學生「跳摘桃子」。
殊途同歸,這三組思考題,將有效地引導不同程度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課文內容和中心,並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相應的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從而使課堂教學真正面向全體,獲得較好的整體效益。
(三)作業
作業練習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遷移學法的重要教學環節,應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
作業內容要與教學目標相吻合,與教學內容相一致,難易有別,呈階梯式,可分為必做題、選做題和深化題,符合各層次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
如教學《囚蟻》,可分別給上、中、下程度的學生設計以下三組作業題。
容易的:
1.抄寫生字,擴詞。
2.抄寫詞。
3.填空:本文寫我」和妹妹────、────、──────────、──────,明白了───── ────────的道理。
適中的:
1.抄寫生字,擴詞。
2.分類抄寫詞。
3. 說說你對「 沒有什麼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的理解?
4. 復述課文內容。
較難的:
1.抄寫生字,擴詞。
2.分類抄寫詞。
3說說你對「 沒有什麼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的理解?
4. 復述課文內容。
5. 選讀趙麗宏的作品一部。
批改作業的要求應因人而異。擴詞,數量上應有區別;抄詞,程度差的,只要求寫正確,程度好的則要求分類抄寫;復述課文時,程度差的,只要內容差不多就可以了;程度好的,則要求自己組織語言生動復述。課外閱讀要每天有十五分鍾的時間,程度差的,多鼓勵;程度好的,則要求讀一些經典。
作業設計、批改和講評的分類要求,將使學生學以致用,各盡其能,可較好地促使優等生的發展和保持後進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教學真正面向全體,獲得較好的整體效益。
(四)考試
命題要面向全體,考核知識和考核能力的試題比例要相宜,既要有相當部分的基本題適合中下程度學生作答,又要有一定比例的難度較大的附加題拉開距離,可分必做題和選做題,也可分A、B卷,要使優等生得高分有難度,後進生得高分有可能,以便從多方面調動和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
(五)改革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實行因材施教,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實行班級授課和分組教學甚至個別教學相結合。在人數較多、兩極分化嚴重的班級,按成績編組,班級授課和分組復式教學有機結合頗為恰當。可分為上、中、下三個組或上中、下兩個組。分組復式教學,便於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安排不同的基本功訓練內容;分組復式教學,動靜搭配,有利於講練結合,精講多練,能更多地為學生提供閱讀實踐和動筆機會,更好地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教書育人為百年大計,做為教師任重道遠,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因材施教應是教學中顛撲不破的真理。

⑺ 如何因材施教進行小學語文教學

因材施教是一種基本的教學原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貫徹 因材施教的原則,就要在培養目標的預期標准下考察不同學生 的差異性,例如,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身體素質、性格特點、學 習基礎、家庭環境等各個方面,教師在以上眾多因素中要著重 注意學生的心理差異,根據受教育者的差異性制定相應的教學 方案。

1 小學語文因材施教的類型

由於每個學生的遺傳基因不同,從而導致不同言語資質的 學生在今後走向不同的言語人生道路。而兒童大腦在第一信號 系統、第二信號系統、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四個方面的優劣勢 差別決定了思維特點上的差異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根 據興趣差異和能力差異進行因材施教。

1.1根據興趣差異因材施教

形形色色的學生會有各種不同的興趣,比如有的學生喜歡 音樂課,熱愛鋼琴的美妙旋律,而有的學生熱衷於體育,喜歡各 類競技運動,有的學生沉迷於課外讀物,對枯燥的教材理論提 不起興趣。教師在面對這種情況時,不應採取「一刀切」的強行 壓制型措施,動輒下禁令向家長告狀,施以各種懲罰措施,而應 該鼓勵學生在學好階段性基礎知識上充分發展個人興趣,興趣 是最好的老師,使其發展成為一專多能的人才。

1.2根據能力差異因材施教

在一個班級之中會出現好、中、差各類不同學習思維能力 特點的學生,教師應該根據「量力性原則」對不同的學生施以不 同廣度和深度的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照 顧大多數也要兼顧兩頭[1]。

2 小學語文因材施教的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使興趣迥異的學生在各自的 「最近發展區」得到充分發展,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學習任務, 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要特別注意因材施教,以下將具體敘述 如何運用因材施教策略。

2.3靈活地選擇指導方法

既然學生具有學習層次的差異性,教師就應根據「提優補 差」的根本原則,面對全體的學生,通過選擇相應的學習指導方 法,尋求達到教學目標的最終途徑。因此,在面對學習基礎較差 的學生時,應當使其以模仿性學習為主要方法,通過舉一反三的 基本原則,讓學生在案例中總結此類題目的解決方法,尋求規 律;而在面對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時,應當對學生施以創造性的 學習方法,使其盡量獨立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散思維, 進一步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發展智力。

⑻ 在教學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1.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訓練的層次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非常注重分組討論和質疑問難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活他們的思維,展現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在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之後,分別給予積極的精當的評價,能構成師生的直接交流,因材施教就蘊含其中了。同時,在布置課堂練習時,我還經常設計幾道附加題,鼓勵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創新精神。比如在討論第15課《孔子語錄》中「溫故而知新,不亦說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兩句時,學生朱希就提出「孔子為什麼把這兩句話放在一起,作為一段獨立的語錄?」結果學生討論熱烈,各抒己見,有的說「孔子把學習中獲得新感受等同於老朋友從遠方來相會,都是令人愉快的。」有的說「孔子認為有朋友來與他一起分享獲得新知的快樂,這是一件愉快的事。」還有的說「孔子認為用新知識來結交新朋友,這是天下第一美事」,真是眾說紛紜,精彩粉呈。這時我就對這些見解分別作了點評,在求知、交友、修身養性等方面作了不同的闡述,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拓展了知識面,同時有效地進行了因材施教。 2.在班隊活動中注意分工的明確性。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在班隊工作中做到「人盡其才」,這是因材施教的最終目的。比如蔣斕同學學習成績不佳,可做事細心負責,我就委派她負責衛生角每天的清理工作,替換紙簍和垃圾袋,結果她做得盡心盡責,得到大家一致好評。又如馮琨同學熱情奔放,在校運動會時委任她做班級的「啦啦隊」隊長,結果她的加油聲感染了其他同學。至於根據學有所長,明確每位學生的工作職責,那更是責無旁貸的事。 3.在個別矯治中注意獎懲的針對性。學生難免犯錯,如何將不利的因素轉化為有利的因素,這又是因材施教的一大課題。恰當地處理好獎和懲,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比如我班的張思熠同學,是個才氣和心氣都很高的女孩子,可她由於受到「韓寒現象」的影響,待人處事往往比較偏激和苛刻,尤其是對她看不順眼的一位女同學,進行孤立,嘲諷和打擊,情節比較嚴重。如果按一般處罰的方法,撤了她的班長職務,這也不為過,可這又會更加加重她性格中的叛逆因素,使事情更為不利。所以,在進行嚴厲批評的同時,也疏導她清楚認識到對方的優秀之處,以及她的行為給對方所造成的危害,喚起她的良知,然後就要求她和我一起去登門道歉,並代表全班同學讓她送去一束鮮花。對方的感動的淚花也感動了張思熠同學,結果兩位女孩子的手緊緊拉在了一起。但事後也明確地告訴她,要扣她的操行分,她還是十分樂意地接受了。這樣,因材施教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⑼ 談語文課堂如何落實素質教育

當前,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而語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學科,語文課堂 教學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所以搞好語文課堂教學就顯得愈來愈重要。那麼,如何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 中實施素質教育呢?我認為應著眼於以下兩個「突出」。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也必須做到「目中有人」。就課堂教學而言,這個 「人」無疑就是全體學生。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在授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 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盡其能。然而應試教育的誤區就在於,一方面,施教者未能 完全明白這一點,只強調了自己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教學方法,是滿堂灌、一家言,久 而久之,學生只是接收器、盲從者,談不上應用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體」意識 ,注意的只是幾個學習尖子。圍繞尖子施教,針對好生發問,冷落了其它學生。這種做法,大大挫傷了學習困 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一改應試教育 的弊端,做到如原國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講的那樣: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這就要求老 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創設和諧的氛圍,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使學生在愉悅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其具體施行 辦法如下:
1.形式靈活,發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表現是,面對全體學生,選擇靈活的教學 形式,動員全體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要認真設計和安排活動形式。教師應按 照聽說讀寫的要求,安排好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設疑點,激發學生靈感,促使人人思考,個個踴 躍發言。集體活動、個體發言交替進行,要切實避免老師和幾個尖子學生反復「表演」的現象。對能力差的學 生先讓他們回答淺而易懂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優秀生則讓他們回答難度大一點的問題。為了促使學 生人人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老師也可採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後桌討論,選一代表發言。如 復述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章節、默寫詞語、討論疑點等教學內容。
2.依據教材、設置活動。要讓學生有充分活動的機會,就必須多設置課堂活動內容,老師可根據教材的具 體情況製作安排。如講授魯迅先生的小說《葯》時,第三部分可改編成課本劇片斷讓學生表演,因為這部分集 中了小說的全部人物和矛盾沖突,且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展示得淋漓盡致。讓學生改編、演好這場戲,既能加深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表演、交際的能力。又如講授《崇高的理想》一文時,就可由「金 榜題名」這個成語生發開去,設置成語接龍的活動。這不僅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們 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3.分層設置活動,保證活動質量。安排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如同對教材的處理一樣,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 則。這就要求老師在安排活動時應考慮教材難易和學生程度,以保證活動質量。首先,學生活動的起點要適當 ,因為活動目標定的低了,就會影響優生水平的發揮,使他們覺得有勁無處使;高了就會影響中下水平學生的 情緒,使他們望而生畏。活動要定在全體學生都敢於、樂於參與的形式上,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各個活動層面 上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二、突出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說到教學的終極目的時,葉聖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話:「教是為了不教。」特級教師陶伯英先生 說:「語文課應以實踐為主,認真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我以為他們談的應都是素質教育的真諦,值 得我們深思。然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卻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唯考而教,單純進行知識的傳授,扼殺了學生的 個性,抑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是高分低能,或只能起到留聲機的作用。語文課堂教學要實 施素質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就要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就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個性,培養能力。 培養學生能力,應著眼於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及書寫的能力。聽、說、讀、寫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會說、會寫是學生最起碼 的素質,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不說深層次的說、寫,單就淺層次的口頭表達及寫字來說,問題已夠大的了 。拿農村中學的學生為例,能講普通話的不足一半,能講比較純正普通話的更是鳳毛鱗角。這就在很大程度上 影響了社會交往,影響了信息的攝取。再說寫的方面,不少學生寫字潦草,模糊難辨,有人戲之為「芳草萎萎 」,這種惡習甚至帶入了高考試卷。在江蘇省歷年的語文高考試卷中,錯別字、不規范的簡化字隨處可見。由 此表明,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及書寫能力並非小題大作,而是當務之急。語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嚴 格要求他們講普通話,寫規範字,並輔之以方法技巧的傳授。如練慣用普通話朗

⑽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抓落實

一、課堂落實要從課前預習開始
對於新授課,課前鋪墊很關鍵。小學語文課中的前後兩節之間往往都有聯系,復習好上一節的學習內容往往有助於下一節的學習,這就是「溫故知新」。在小學的高年級,學生可以在課前預習本節課的內容,而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等方式來落實學生的預習情況。當然,教師也可以提問上一節的內容。但是,對上一節內容的提問不能僅僅是上一節知識的回顧,而應該多一些深化和應用,讓學生感到有梯度、有挑戰。提問不是落實的唯一方式,教師也可以用一些選擇題、填空題、回答題等代替提問,甚至可以用等級來評價學生的答題情況。
二、課堂新授如何抓好落實
課堂新授落實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教師在新授課中可採用以下三種方法來加強落實。
(一)落實方法提前准備
落實方法不是教師在課堂上臨時起意,而是在備課的時候就應該深入思考,並形成方案。落實方法無須花樣繁多,但也不能單調乏味。我常採用的方法有提問落實、巡視落實、小檢測落實、同學之間互相落實。這些方法我提前就會准備好,授課時只需按照順序來操作。當然,有時候我也會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每一種落實方法都有優點和缺點,所以落實方法要有多樣性。例如,提問落實面向的是點,而小檢測落實面向的是面。當教師想要對某個學生進行落實時,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如果想對全班學生進行集體落實,則可以用小檢測落實。
(二)加強同學之間的相互落實
一個教師在課堂上要面對幾十個學生,教師若對學生逐一落實,可能會在時間和精力上捉襟見肘。但是,讓學生之間相互落實,效果就大不相同。學生們會在相互落實中體驗到快樂,極大提升課堂效率。同學之間互相提問,相對教師提問而言,可以減少提問本身帶來的壓力。因為教師提問時,學生如果回答不好,則會擔心受到教師的批評。而同學之間相互提問,學生之間形成的壓力小得多,學生回答更容易發揮出真實水平。當然,同學之間互相提問時,教師要進行監督。
(三)課堂落實要藉助多媒體的力量
多媒體中的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既形象又直觀,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把多媒體當作落實的載體,無疑是事半功倍的。現在的多媒體功能日漸強大,對課堂情況的反饋高效、精確。例如,學生可以使用平板電腦來答題,教師可以用軟體來批閱和統計。當然,使用多媒體也有一些困難,但是使用多媒體是一種趨勢,當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教師不應該抵觸多媒體,而是應該多接觸、多使用,久而久之就會熟能生巧。
(四)知識和能力的落實同等重要
知識的落實容易量化和評價,而能力的落實則不同。所以,不少教師只注重對知識的落實,而忽視對能力的落實。對於學生而言,能力的提升更為重要,教師對學生能力的落實應更多關注。我在授課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主預習和思考,回答問題時,讓學生各抒己見。對於那些內向的學生,我會進行激勵,讓他們活躍起來。時間一久,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等就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三、做好課堂落實的反思
無論教師事先做的准備多麼充分,課堂落實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遺憾。這些遺憾其實也是教師的寶貴財富。教師應該在課後記錄、分析、反思這些遺憾,並做好在下一輪授課中不再重復相同遺憾的准備。
課堂落實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課堂落實尤為重要。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只有教師主導得好,才能更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所有這一切的基礎,都有待於課堂落實。落實是根基,不容小覷。

閱讀全文

與因人施教在語文學科如何落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55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22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15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86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9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21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15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5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1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2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9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3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06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15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43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23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30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