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如何精準施教

小學語文如何精準施教

發布時間:2022-07-24 13:19:51

『壹』 小學語文教學應當如何因材施教

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特別突出情況的家庭成長環境,必要時進行心理輔導,定期了解學生需求,意見,不斷改進教學。

『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種基本的教學原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貫徹 因材施教的原則,就要在培養目標的預期標准下考察不同學生 的差異性,例如,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身體素質、性格特點、學 習基礎、家庭環境等各個方面,教師在以上眾多因素中要著重 注意學生的心理差異,根據受教育者的差異性制定相應的教學 方案。 1 小學語文因材施教的類型由於每個學生的遺傳基因不同,從而導致不同言語資質的 學生在今後走向不同的言語人生道路。而兒童大腦在第一信號 系統、第二信號系統、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四個方面的優劣勢 差別決定了思維特點上的差異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根 據興趣差異和能力差異進行因材施教。 1.1根據興趣差異因材施教形形色色的學生會有各種不同的興趣,比如有的學生喜歡 音樂課,熱愛鋼琴的美妙旋律,而有的學生熱衷於體育,喜歡各 類競技運動,有的學生沉迷於課外讀物,對枯燥的教材理論提 不起興趣。教師在面對這種情況時,不應採取「一刀切」的強行 壓制型措施,動輒下禁令向家長告狀,施以各種懲罰措施,而應 該鼓勵學生在學好階段性基礎知識上充分發展個人興趣,興趣 是最好的老師,使其發展成為一專多能的人才。 1.2根據能力差異因材施教在一個班級之中會出現好、中、差各類不同學習思維能力 特點的學生,教師應該根據「量力性原則」對不同的學生施以不 同廣度和深度的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照 顧大多數也要兼顧兩頭[1]。 2 小學語文因材施教的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使興趣迥異的學生在各自的 「最近發展區」得到充分發展,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學習任務, 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要特別注意因材施教,以下將具體敘述 如何運用因材施教策略。 2.3靈活地選擇指導方法既然學生具有學習層次的差異性,教師就應根據「提優補 差」的根本原則,面對全體的學生,通過選擇相應的學習指導方 法,尋求達到教學目標的最終途徑。因此,在面對學習基礎較差 的學生時,應當使其以模仿性學習為主要方法,通過舉一反三的 基本原則,讓學生在案例中總結此類題目的解決方法,尋求規 律;而在面對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時,應當對學生施以創造性的 學習方法,使其盡量獨立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散思維, 進一步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發展智力。

『叄』 如何才能教好小學語文課程

從培養孩子的閱讀(包括看圖)理解能力出發,實施興趣教學,找到每節要講的課對於你所教的孩子能產生的興趣點(這要用心備課,備課不只是單獨地去看一篇文字,而是要研究這段文字與孩子們思維的交會點),因人、因時、因環境施教。另外,必須備有一定的教具。

『肆』 教好小學語文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

整體而言應做到:
1.了解小孩子的想法,盡量做到與他們打成一片,交朋友式的方式最受學生歡迎,為你今後教學奠定順利的基礎;
2.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理念。注意此處要做到實踐的落實。理論實踐相結合;
部分而言應做到:
1.針對語文而言,上課前幾分鍾可以念幾篇小學生可以聽懂的且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或寫作素材。語文從小就要注重積累,這樣日益積累下來,你教會學生的就不只是小學語文了,對學生今後的發展更有價值。
2課上盡量讓學生自主思考問題,養成這個習慣,對各科都有益;
3.作業量要適當,多布置積累性的作業,如成語積累,佳句積累等,此外日記也是相當重要的。
總而言之,你要了解盡管你教的是小學語文,可是卻是責任最重,也最累的。在人的一生中是起關鍵作用的。所以你一定要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努力去教,相信你會教得很好,加油!等待你的「桃李滿天下」!

『伍』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進行深度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專業的語文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提高他們的各種能力,使他們獲得全面的發展。由於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的不同,學生的原有知識、理解能力以及個性等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對他們進行深入和全面的了解,進而根據他們的特點進行教學,這樣才可以使他們獲得發展和提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以下的方法深入進行因材施教。

一、從生活到課堂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其涉及各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有些內容是比較抽象的,對於部分學生來說是很難理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進行教學。為了使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深入地了解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運用生活情境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將抽象教學內容進行轉化,進而可以降低課堂教學的難度,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發展特點,同時要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這樣可以將生活實際與課堂教學相融合,進而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例如,在講解《觸摸春天》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運用生活情境進行教學。本文描寫了一個安靜的盲童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到了一隻蝴蝶,並將蝴蝶放飛的故事,表達了盲童對生命的熱愛。對於部分學生來說,本文是比較難理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認知特點,運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與春天相關的視頻和圖片。為了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展示的生活情境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樣可以使他們在小組的交流中獲得成長和提高。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進行教學不僅可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且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差異化的教學目標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何況是具有一定思維能力的學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進行教學。每個班級中都會有學困生,一般情況下教師很少會將精力和時間花費在他們身上,這就使得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進而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為了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長和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差異化的教學目標,這樣可以使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學習,進而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夜鶯的歌聲》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差異化的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認識生字、生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理解文章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對於優等生,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讓他們對蘇聯衛國戰爭進行深入的了解,並對文章的主旨進行探究;對於學困生,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讓他們對文章進行朗讀,並對其中的陌生字詞進行理解。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長和發展。

三、差異化的學習方法

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習成功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他們的特點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幫助,進而可以使他們形成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課前預習為例進行講解。有的學生認為:通過預習他們不僅可以了解教學內容,而且可以找到自己不會的知識點,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有的學生認為:通過預習他們可以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因此課堂教學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沒有了吸引力。雖然不同的學生對預習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預習還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教師可以讓他們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預習。對於認同預習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根據導學案的內容預習;對於不認同預習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從其他的方面進行預習,如作者的生平經歷、寫作風格,文章的寫作背景、寫作手法、文章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等。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進而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例如,在講解《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一篇文章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預習。對於認同預習的學生,教師可以將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教學目標等告訴他們,並讓他們進行預習;對於不認同預習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對訪談的方法和技巧、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寫作背景等進行了解。

結合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要深入理解因材施教的內涵。

參考文獻:

[1]袁敏.獨辟蹊徑注重遷移:小學語文課堂在因材施教中取得高效[J].校園英語,2014(3):89.

[2]李曉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因材施教[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8):200.

[3]楊月華.因材施教從這里開始: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學生分層、目標分層[J].新課程導學,2014(3):48.

『陸』 小學語文如何對學生進行科學立體化施教

小學語文教學首先應該要求學生端正正寫好字。把字寫好,其實也是一種良好習慣,端正態度的養成。其次,要求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月租大量的書籍,包括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書籍。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柒』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的精細化教育教學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從字詞句到段落篇章,從小學到中學,十幾年的語文教學給了我們什麼?如果是愈教愈困惑、愈教愈不會教,那才說明我們是在用「仰」視的態度「鑽」研語文及語文教學;但倘若只是自信,那在說明你對語文用心之外也反映出你水平與能力處於停滯狀態;而那種拿著「教案書」照本宣科的,可能一輩子也品不出語文的真味、看不清語文的真面、演繹不出自己在語文上精彩。
繼「有效教學」口號之後今年上級教學主管部門又拋出了「高效課堂」這樣一個更顯光鮮亮麗的詞彙。很明顯,有人發現了前者表述不嚴謹,體現不出其對教育效率不斷追求的初衷——跟當年的周扒皮半夜趴到雞窩學公雞叫的目的差不多,也像當年「大躍進」時農業追求高產一樣。可是教育者不是當年那些可以榨出「剩餘價值」的工人和農民,我們可是「幹部」身份,接近於「公務員」;教育也不同於農業生產,且一味追求「高」就不怕催生出類似當年害人不淺的「浮誇風」來嗎?
放下時髦的「高效」,我們不妨先聯系實際談談語文的「精細化」問題。
其實,並非精細的就好、粗放的就差強人意——相反,「精細」倒常與「便秘」「痤瘡」「肥胖」等有染,而「粗放」到能教人想到「五穀雜糧」「營養均衡」「綠色健康」等。在「精細」與「粗放」之間應該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應辯證的認識這一對矛盾,尋找「粗」與「細」之間的巧妙組合與轉化。因此,我這里要說的「精細」不是所謂要「抓字詞句」或「設計好主幹問題」等類似的細節問題,它是立足「有效」、瞄準「高效」、兼顧教育規律和語文學科特點而做出的一個較系統的思考。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內容的精細化。
1、尊重統一的教材,保持語文的本色。
課程改革已多次,教材也在不斷更迭,而且還會繼續,這是正常的。無論哪種版本的教材,都應當而且都可以使學生學好語文。因為我們遵循著統一的教育方針和課程標准。現就以我們當前使用的「蘇教版」語文教材為例談談如何使用才能實現所謂精細化。
首先,要抓住「經典」篇目。這些往往也是課標中要求或推薦到的。前幾年不就有高中語文老師用自己多年「編寫」的一套教材教出了好成績的傳言嗎?這位老師肯定抓住了經典。這不僅僅是考試會考經典,更重要的是通過經典的東西學生掌握了技巧、養成了習慣、勾起閱讀更多經典的慾望。
其次,要用好語文教材角落裡的東西。新課程理念中的許多東西既打亂了既有的一些習慣和方法,也使新教材發生了諸多變化,比如「淡化語法」體現在教材編排上就是將「詞的分類」「短語類型」「句子類型」「修辭」等逐一分解到了各冊教材後的「附錄」中,取消了以往「劃分句子成分」的內容。同樣被「附錄」了的還有「應用文寫作」「字詞表」等。其實,「附錄」的都是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因為「課標」中的一個「淡化」就不重視各冊教材後的「語法表」。眼下許多學生朗讀不懂句讀、作文病句不會改等,病根就在語法知識缺失所致——人家讓我們「淡化」,我們卻從讓其缺失——改革經常使我們在兩個極端之間跳躍。這樣分析,我們對學生經常拿著格式錯誤的請假條給老師這種現象也就能理解了——不是學生出了問題,是我們長期忽視了這些「附錄」里的東西,舍棄了語文最基本的東西,迷離的雙眼只疲於對琳琅滿目的課文的所謂學習。除了「附錄」,蘇教版中還有「名著推薦」「文筆精華」「口語交際」都繁華的設計,我們都不可小覷其設計意圖。
2、創作自己的、不斷「進化」的教案。
老師依賴市場上的《教案書》或「無憂無慮中學語文網」、學生靠一本《字詞句篇》這種做法是後患無窮的,它會讓我們只習慣於抄襲而不習慣於思考、讓我們忘記查閱資料和工具書應成為人一輩子的習慣、忘記教和學都是創造性的工作------許多老師電腦里都保存著各級各類從網上免費復制或下載的「計劃」「總結」「教案」「論文」等;許多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就堅持每學期都買《字詞句篇》,到中學畢業卻連本《現代漢語詞典》都沒有。我們和學生許多時候不是在思考、在表達,而是在抄寫、在「下載」、在「復制」、在「粘貼」。難道不是嗎?
誠然,抄來的教案往往要比自己編的成熟和精細,但我們用起來也往往不得勁、不順手——除過那些習慣於照本宣科的人。真正的教案應該是自己課堂上的「演講稿」,是可以隨時修改的「草稿本」,應該體現著自己的思路和觀點,顯示出清晰的、從粗糙到不斷精細化的進化痕跡。特別是從初中階段開始,語文教學就不應再過多被「字詞句」所牽掣,不能再滿足於分段、找中心句、明確總分結構這類手段性做法上,領悟主旨、學習技法應成為主要任務。因此,語文老師應更多帶給學生一些新穎的觀點和視角,但不是預設太多的預期或所謂的「目標」「要求」之類,從而使學生學會自主鑒賞、獨立思辨和表達,使每個學生的思想都能成為放盪不羈的駿馬。從這個角度看,昔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狹隘地套用所謂「目標教學」該有多麼的蹩腳和愚蠢。
要想讓學生獲得感動和啟示,我們首先要靜心去閱讀並從中獲得感動和啟示——越是精彩的、典範的東西,我們越要這樣做,否則我們就是在糟蹋美,是對經典的褻瀆,是語文的悲劇。
在此基礎上編寫自己的教案,這才是得心應手的教案、紮根實際的教案、有生機活力的教案,更是有自己專利的「獨創」。
莫言在談文學創作時說:「重復自己比重復別人更可恥。」對於自己的創作的教案也應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刪改、替換和增補,從而做到與時俱進、不斷修完善。
由此看,教學管理者亟需改變評價教師教學的理念,讓大腦盡快能越過慣常的表象的迷惑和制約,最便捷的方法是:誰的教案改的越多越真實且越有價值,反之則反;誰的課暴露的問題越多越真實且越有增值空間,反之亦反。惟其如此,我們的語文、我們的教育才會是貨真價實、沾泥帶水的「常青藤」,而非飄著油花和熱鬧的舞台秀。
二、教學手段的精細化。
1、「搞笑」的設計。
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它經常要與「思想」和「感情」兩個詞遭遇,這也就決定了語文的本面應當是靜默的、冷峻的、厚重的。但是,社會的紛繁與喧鬧卻很難再讓我們保持住對語文、對母語的那份敬畏和熱愛——影視、游戲成了時尚,讀書、看報倒成了另類;聊天、罵娘口若懸河,寫文章、打字卻總難產;下課活蹦亂跳,上課卻形同開追悼會------語言文字的美被冷落、被扼殺、被邊緣化,語文課堂要想提高和保持「參與率」「收視率」必須增添必要的「搞笑」,如周立波式的滑稽與刻薄,崔永元式的冷幽默等——今天的我們更像販賣知識的商人,也得學會包裝和營銷。
適度的搞笑也是為了「高效」,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2、現代教學媒體的設計。

比如《背影》一課,用歌曲《父親》導入或導出,再聽配樂朗誦都會收到良好效果。小米加步槍式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愈來愈高的審美品位。
3、跨學科內容的設計

如前所述,語文會用到音樂創設氛圍,而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也會經常涉及到。比如介紹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那篇說明文就可以用畫平面圖的方式進一步理清說明順序。還有眾多古詩文教學更離不開歷史知識的加盟。
4、課外作業的設計

生活有多大,語文就要多大。課堂僅僅是學語文的開始。因此語文應當有課外作業,且以背誦積累、查閱資料、拓展閱讀、寫讀書筆記、寫日記等為主,以廣泛涉獵求得厚積薄發。不應總把機械重復的「字詞句」方面的作業才當作業——這類無效的作業只能加大學生課業負擔,使學生學習的勁頭越來越疲、書寫越來越潦草。
三、教學對象認知的精細化。
1、重視群體性差異
北方與南方、農村與城市、學優生與學困生、男生與女生等都可以算作群體性差異,都需要在教學中予以考慮。比如「荷」專題的處理:北方學生就只能從網上查閱圖片資料,而南方就可以實地觀察、訪問、體驗。
2、關注個體性差異。

學生的個體差異既是課題也是資源,這也體現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比如教《甜甜的泥土》,班裡的單親學生、父母離異的學生等就需要提前了解,從而使其在教學獲得更多的積極影響,並為其他同學的學習發揮積極的作用。
四、教學評價的精細化。
1、科學分類。

除了慣常的以成績區分出「優」「中」「差」外,更應嘗試以性格分類或以思想水平分類等,從而讓每個同學在不同的活動中都有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要知道許多學生的自信心正是被我們用單一的成績給砸掉的。
2、動態評價。

路遙在談自己小說中的人物時說:「人不是一個固定的常數。」現實中每個學生的發展變化更是不可斷言的——矮的可以長高,壞的可以變好------有點半年就換一個樣。因此,我們應看好每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
3、減小考試成績的區分度,杜絕「以成績論英雄」。不要用成績使大面積的學生成為校園里的「窮人」,要盡可能讓每個學生在每次考試中都能獲得成功或保持著繼續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我們的考試應成為激勵的手段而不是傷害的武器。
總而言之,教育不是政治,不需要一天一個口號、一張嘴一個精神;教學是一種藝術,過多的指手畫腳只能讓那些僅有的藝術細胞無所適從,而試圖讓教學「模式化」就無異於痴人說夢。
言而總之,語文太大,從里到外都大。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你可能一輩子都讀不完,而教語文的方法和套路又千差萬別。「是人不是人,都能教語文」——就看誰教得更教學生愛語文。在語文面前不應當有權威。拋掉「文人相輕」的陋習學會欣賞吧!就像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每個學生一樣。摘下自信的眼罩不斷審視和修改自己的教學吧!面對浩瀚的語文和多變的學生,我們語文教學的精細化、高效化應是一個永恆的命題。

『捌』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備好語文課

小學語文教師怎樣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只有認真全身心地去備課,你才能游刃有餘地上好課,才能自如地引導學生去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反之,你的課會上得一沓糊塗,學生所獲無幾,久而久之,又從何談起教學質量呢?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曾經說過:世界上最遼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要遼闊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加浩瀚的,是人的心靈。語言文字不僅能記錄廣闊無邊、綿延無窮的事物,也能微妙地表達人的豐富的心靈。語文教師則是語言文字的傳播者。怎樣用心培育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怎樣用語文中蘊含的豐富情感打動學生,使他們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為語文教師提出的新的課題。新課程形勢下的備課,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

教師備課中研究教材要從知識性和人文性兩個方面來考慮。知識性包括語文內含的知識和課外延伸的知識。語文內含的知識即:字、詞、句、段、篇、文體、修辭等。課外延伸的知識即:社會的、自然的、倫理的、道德的等。人文性是從大語文觀來講的,即:教材中所滲透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等,即對科學、民主、平等以及對生命的關愛等價值觀的追求。

一、整體備課

整體備課就是新學期拿到新書以後,教師要及時閱讀全冊教材,目的是對全冊教材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把握全冊教材訓練的序列及訓練的重點、人文教育及課外實踐的相關內容等,做到心中有數,便於整體安排教學、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這個環節可以是粗線條的,但它是必不可少的,用最少的時間,追求最大的效果。

二、單元備課

單元備課就是對單元內的一組課文進行集中備課,尋找共性與個性。因為每組課文無論從人文的角度和知識的角度都有共性,這是編者遵循學習的規律、知識內在的規律、學生成長的規律精心編排的。因此。我們在單元備課時就要認真閱讀,發現這一共性,合理安排這一單元的教學、學習、訓練,不平均使用力量,使每一篇文章各盡其用。善於發現與之相關的課外資源,實現課內與課外的互補,最終達到發展學生的語感、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完善學生的人格魅力,從而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三、課時備課。

課時備課是具體進入對一篇文章的備課。首先要考慮每篇文章在本單元所承載的任務,它處在什麼位置,然後才是進入對一篇文章的備課。研讀教材,把握編者意圖。教材是教師教學的憑借,是學生學習的範本。因此教師要想教好學生,研讀教材是關鍵。我們可以遵循下面的步驟:第一,讀懂文本;第二,細品課後思考題;第三,確立授課思路;第四,確定教學重點;第五,對照教參、學生實際定奪講課思路;第六,合理確定教學內容,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實施。

目前對於學生的學習常規也要特別給予關注,基本的規律要讓學生了解。譬如:答題的基本形式,訓練學生說完整話等,教師要加以引導,特別是教師要率先垂範,說標准話,寫規範字,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的氛圍,讓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反思:備課確實是一個技術活,好的備課,上課時用的時間少,收到的效果卻很大。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我們在單元備課時就要認真閱讀,發現這一共性,合理安排這一單元的教學、學習、訓練,不平均使用力量,使每一篇文章各盡其用。善於發現與之相關的課外資源,實現課內與課外的互補,最終達到發展學生的語感、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完善學生的人格魅力,從而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如何精準施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55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22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15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86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9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21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15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5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1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2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9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3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06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15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43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23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30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