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大小多少說課稿語文

大小多少說課稿語文

發布時間:2022-07-24 13:25:17

㈠ 一年級語文上冊大小多少說課稿

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畫》說課稿
發布時間:2014-09-26 編輯:1041 手機版
一、說教材
《畫》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第一篇課文。課文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山水相映,鳥語花香的美感。課文以「畫」這個謎底為中心,抓住山水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妙趣橫生。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通過誦讀詩歌,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說設計理念
《課程標准》強調:「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低年級閱讀教學是母語教育起步階段的一項重要內容,她要求:「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因此我把 「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力爭讓課堂充滿情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發展的主人。
三、說教法
《課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主體性和自主性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是衡量語文活動效果的重要標志。語文中的閱讀教學要以讀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認真鑽研文本,誦讀文本,觸摸語言,達到「言皆若出於吾之口,意皆若出於吾之心」。在讀中體悟語言之精妙,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全身心地沉浸在語言環境中,「眼觀其文,口誦其聲,心唯其意」,從而知其味,得其趣,悟其神。並樹立「生活即語文」的理念。因此,在教學中,我還主體地位於學生,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自主學習,積極思考,合作探究,討論交流。抓住父親的話聯系實際進行的重點品悟,少講精讀,讀中感悟,課中明理,情感熏陶,感悟人生。
四、說學法
「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為了給學生的「點金術」授人以漁。我著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精讀領悟,討論理解及運用,讀、思、議、說、悟的方法學習。這樣喚醒學生的主動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真正使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五、說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根據剛入學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本課時,要教學生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漢字,了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 「去」是意思相反的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我認為一年級識字教學應該讓學生先認字,然後在認識字的基礎上學會寫字。因此,我將本課教學分為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重在引導學生熟讀古詩,理解古詩詩意,認識11個生字,而將會寫4個漢字,了解「遠」和 「近」、「有」和「無」 「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作為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教學時,我採取以下步驟:
首先由學生已知的謎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課文,同時又為本課猜出謎底作了鋪墊。再藉助多媒體課件映出山水畫,引導學生引導整體觀察圖畫,再由遠到近地觀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然後教師播放優雅的古典音樂,范讀課文,讓學生很快進入古詩描繪的優美的情境中。在學習生字這一環節中,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要求讀准每一個字的字音,遇上不認識的字就請拼音朋友幫忙拼一拼,多讀幾遍。在此基礎上,用同位互讀,分組讀讀,開火車讀等多種方法鞏固讀音。既鞏固了生字的認讀,又膠片給學生學習和記憶生字的方法。第三個環節是誦讀古詩,理解詩意這一步是教學的重點,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及動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詩的內容,想像詩中描繪的美好畫面,感受畫的美,語言文字的美。
六、說教後反思
認真反思本節課,還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由於學生年齡小,課堂上不時地亂動、坐不住,而我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緊緊停留在表面,缺乏實效性和趣味性。
2.由於時間的限制,對個別學困生關注不夠,他們參與還不夠積極、主動。
3.課上對學生的即時性評價,僅停留在口頭褒揚階段,實效性不強:
4.時間把握欠妥當,前松後緊,使得後面的教學草草了事,自己也臨時對預設的教案進行了調整,連板書設計也未能按計劃完成。
5.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唱讀的糾正:

㈡ 小學語文8分鍾的說課稿怎麼說

《匆匆》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語文教材第十二冊的第16課《匆匆》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和學法、設計理念、教學流程以及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當代聞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生齒的散文,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詳細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浩嘆息。牢牢圍繞「急忙」二字,精緻地描畫了時間流失的蹤跡。

這篇文章很細致修辭,文中用是非同等,節拍劃一,對仗工緻的排比句,形貌了表現季候更替的詩意化風景;又用一組是非紛歧,節拍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嘆息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和散句的聯合,不光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並且顯得既典雅又樸素。文中多處運用比喻,相比性形貌使時間變得可以覺得,形象而又真實。

本文是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要求在門生讀通、讀懂課文的底子上,開導門生睜開遐想。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初步感受作品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而本文語言優美、文辭雋永,優美的語言中包含著作者濃郁的情感。這對於心理方面還不夠成熟的六年級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根據課文的類型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六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了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體會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朗讀品味時間是怎樣匆匆而逝的,感受語言美。

難點是讓學生在讀中體味作者濃郁的情感,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

五、教法和學法:

為了擺正教學中教師「導」的位置,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採用朗讀探究法、品詞析句法。

「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

六、設計理念:

學習語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取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內容,也不僅是引起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七、教學准備:

(一)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課前准備:

1、搜集關於朱自清的資料。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八、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激趣導入-初讀課文-品讀感悟-誦讀積累-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第一步、激趣導入,引出「時光匆匆」

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課的開始我注意營造氛圍,播放「冬去春來」的輕音樂,圍繞中心,以漢樂府民歌《長歌行》導入,直奔主題,明確學習的方向,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再而創設機會讓學生匯報關於朱自清的資料,給學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激發學生收集材料的興趣,從而有效地落實了這學期的一項重點訓練——注意收集有關資料的同時,使全體學生對朱自清生平有個初步認識,這為學習課文,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墊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步、初讀課文,感知「時光匆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採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問自答,引導學生運用「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習方法;然後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麼?」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最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

學生通過初讀,整體感知內容,知道課文主要圍繞「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這個問題展開敘述。這樣為感悟、品評做准備。

第三步、品讀感悟,體會「時光匆匆」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地方寫了「時光一去不復返」?找出相關的語句深入體會。

2、根據學生匯報,順學而導,品讀「時光一去不復返」內容。下面從五個環節引導學生學習

㈢ 麻煩幫忙提供一個小學語文說課稿吧~要模板!

去「精品教師」上邊找,
(網路搜下「精品教師」四字,第一個就是)
裡面有全冊語文的
如何改版了--看右邊--他的文檔(4444) -- 查看全部
很多,去抄吧

㈣ 大小多少說課稿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大小多少》是誦讀識字第三單元14課,一篇有趣的韻文,雖然篇幅不長,但所含的知識點不少,為此,我安排一些教學情景,同時也得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圍繞題目,創設情境。教學時,我結合課文的內容,說到「小動物們要比一比,我們小朋友也要來比一比,看看那列火車開得最快?」「 我們再來比一比,看誰能幫助小鴨子走迷宮?」「蘋果和棗比一比,那小朋友也來比一比,看看誰讀得最棒。」 「小組也來比一比!」「小朋友比一比,看誰說得最正確」「老師和你們比一比」「我們來比一比誰最會寫字了!」等,有效地創設了情境,不僅讓學生有了競爭意識,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地融入到課堂中。

㈤ 說課稿大概多少字數就可以了

一般2000字左右,但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如果過渡語都非常熟悉就不用寫了,只大概寫一下思路就可以。

㈥ 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

語文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
《 》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語文()版四年級上冊第 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 ,寫的是 。本文通過 (表達思想感情)
(二)三維目標析學情
學生經過前()年的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並且初步掌握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在讀中能夠初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學生對本課的內容很感興趣,並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資料搜集能力,這些為本課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情感的升華奠定了基礎。
新課標對第二學段的閱讀要求是: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體會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動形象和語言優美;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根據以上要求和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思考、交流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和了解(課文主題思想) 。
能力目標:以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為主線,在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多讀多想,讀懂課文,讀中感悟」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 的興趣,培養學生 的情感。
教學重點:(單元重點)
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習語文,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所以教法採用設境激趣法、品讀探究法。
說學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為忠告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學習方法,由此採用朗讀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學法。
三、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復習舊知
1、創設語境導入: (板書課題),創設這樣的情境,可以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使學生能夠積極地進入課堂。
由於上節課學習了生詞,檢查的目的是看同學們是否掃清生字障礙。(舉實例,查字典,聯系生活實際,聯繫上下文理解的方法指導)
(落實單元重點)

(二)細讀課文,品讀感悟
新課程倡導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在學習 這部分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
(1)自由讀讀課文第 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2)交流:
(3)帶感悟讀
(4)
(三)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結尾引導學生 ,突破了難點。
(四)課外延伸,能力遷移
文中描寫生動形象的語句很多,讓學生積累為以後習作打下基礎。另外我讓學生發揮想像,續編故事。我們將課堂上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

㈦ 七年級下冊語文標准說課稿

給你找了篇範例,你可以模仿它。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

教材分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是作者少年時代生活戀歌。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狀況,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愛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表示不滿。學習本課,要讓學生能理解作者的這一思想感情,從而珍惜今天自由、愉快的學習環境。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從知識、能力二個方面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知識方面:

學習作者在描寫時以准確的詞語來表現景物特徵的方法。

能力方面:

觀察能力: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百草園景物的方法及描寫的方法。

寫作能力:指導習作《美麗的邢中校園》,進一步理解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活是最好的素材。這篇課文,不像鏡子那樣,只是原封不動的把原物照下來,而是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先讓學生學習習作《這里有我的歡樂》,而後與20年代作者的歡樂比較。在今昔的對比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學習作者在語言運用方面的精練、雋永。古人雲:「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學習作者的語言的同時還要教學生如何觀察。常言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引導學生觀察,從生活中搜尋寫作的素材,把所學的方法用到實踐中來,讓學生學會「開車」》

在本課中,課前,我先讓學生自己寫生活感受《這里有我的歡樂》,以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把握教學重點。一則學習作者的語言,二則傳授觀察方法,三則練習所學的新知,讓學生在練中學,在學中練,以便鞏固。

教學程序

(一)、本課教學的整堂安排

根據課文內容和講練結合的原則,我設計了兩個教學環節。即:第一環節:講授新知,大約用30分鍾;第二環節:練習鞏固,大約用15分鍾。

(二)、第一環節的具體安排

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我採用練習式導入法。課前,先讓學生准備一篇100字的小文章《這里有我的歡樂》。教師批閱以後,選出兩篇短文:一篇較好的,一篇較差的。一開始上課,先投影兩篇文字,評析其詞語的運用。肯定好的,同時也要指出不足。同時指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對景物的仔細觀察;准確的語言運用;練習寫作《美麗的邢中校園》。

教授新知

(1)、指導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前8段,並思考這部分內容中主要記敘了哪三個令作者難以忘懷的內容。

明確: 景物(美好)

百草園 故事(神奇) 樂園

捕鳥(有趣)

(2)、重點研讀第二段,放錄音。

學生思考:課文寫了百草園的哪些美好的景物?它們各抓住了靜物的動物的什麼特點來寫?

明確:作者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一組詞語就寫出了十五種景物。寫靜物,作者分別抓住了形態和色彩。寫動物,則分別抓住形態、聲音和動態;另外抓住動作寫出四件趣事。

(3)、學生齊讀第七段,以捕鳥為例,進一步理解觀察和描寫的方法:抓住關鍵的詞語(特別是動詞)。

掃開、露出、撒、系、牽、看、拉、罩

小結:從這段描寫我們可以看出,觀察需要從事物的形、色、聲、態等幾個方面入手,把事物看仔細,然後才能把這些感覺具體的寫到文章里。

概括起來說: 觀察:看仔細

描寫:寫具體

(三)、練習運用

指導寫作:《美麗的邢中校園》

A、寫作手法採用「移步換景」法。

B、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美麗」。

C、注意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描寫抒情等表達手法的運用。

這既是本課的結尾,又是本課的高潮。它使學生從課堂的理論學習,走到實踐觀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上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一課時的教學設想。整堂教學緊緊教學目標展開,並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力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學以致用」.

㈧ 一年級大還是小說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部編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10課《大還是小》。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板書六個方面作簡單的說明。
一、說教材
《大還是小》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文章,內容淺顯易懂,同時富有教育意義。課文用簡潔平實的語言寫了「我」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大,有時候又覺得自己很小,並舉了一些具體的事例,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二、說學情
一年級的小朋友對「長大」非常嚮往,但是有時候又有一些力不從心的事情,讓他們意識到自己還沒有長大。這篇課文能讓他們對「長大」有更確切的認識,能夠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和學情,我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驗長大的快樂。
本課的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驗長大的快樂。
四、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所以本節課主要採用媒體演示、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合作學習、合作解疑的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五、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因此,上課伊始,我先出示「大」和「小」兩個字,讓孩子們說說覺得自己是大還是小,為什麼?順勢引出課題,激發學生探究課文的興趣。
(二) 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老師先范讀課文。
2、孩子們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向小組內其他的同學請教後,多讀幾遍。
3、學習生字詞。首先,課件出示詞語,再出示生字進行認讀,接著讓學生先小組合作交流識記方法,再全班交流,認識雙人旁,豎心旁。並利用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然後,把生字詞放到句中讀,再放到文中分段朗讀課文。這樣,一層層的推進,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相結合,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只有將漢字及時納入詞中、句中,並在語言環境中會認、會讀,才算真正「會認」,這樣的識字也才是有意義。
4、指導寫字。出示生字,讓學生先自己觀察,說說書寫時要注意什麼,強調筆畫順序。然後老師范寫,學生在練習。
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一年級學生是訓練寫字的關鍵時期,上課時有選擇地滲透一些書法知識可為學生以後的書寫奠定良好的基礎。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我從學生實際出發,以「扎實、朴實」為目標,利用課件,認讀字詞,努力在字詞上抓落實,為深入學習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合作探究,細讀體悟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學法的指導和滲透。
1、自由朗讀課文,勾畫語句,思考: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很大」, 用「____」畫出來;「我」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很小」,用「﹏」畫出來。在小組內交流,想一想為什麼。在匯報交流中,課件相機出示句子引導理解,並進行朗讀指導。
2、仿照課文的句式說一說:你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很大?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很小?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一環節,讓學生自己探究並找到答案。,以「畫一畫」 「說一說」「讀一讀」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合作學習的方式,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四)聯系生活,拓展升華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教學要結合課內外資源,多途徑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說一說,你是盼望長大,還是希望一直這樣小小的?為什麼。在全班交流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體驗長大的快樂。
2、出示兒歌《別說我小》,齊讀。
教師總結:我們覺得有時候很大,有時候很小。這是一種正常的想法。因為在我們的力量范圍內有些事能做到,有些事做不到。但是我們能做到的事,我們要盡量去做,不給長輩增麻煩。課下做一些事證明自己長大了。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與生活相聯系,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觀,拓展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概括性強,條理清楚,突出重點,起到一種畫龍點睛的作用。這一課我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對比的方式來設計板書的,這樣可以使學生一目瞭然。

㈨ 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

去「精品教師」上邊看,
(網路搜下「精品教師」四字,第一個就是)
很多語文說課,也有全冊
如果改版了--看右邊--他的文檔(4444) -- 查看全部
中意就抄下來

閱讀全文

與大小多少說課稿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55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22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15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86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9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21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15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5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1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2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9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3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06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15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43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23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30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