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高段如何開展閱讀教學

語文高段如何開展閱讀教學

發布時間:2022-07-24 15:18:33

㈠ 如何有效開展語文閱讀教學

一、營造氛圍,使學生「敢讀」
首先,教師與學生應角色平等,變「一言堂」為「群英會」.教師應把機會讓給每一位學生,使他們通過朗讀來盡情地訴說自己的心聲,表達內心的情懷.教師要在課堂上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引導他們一起進入「角色」和「狀態」,讓學生在聲情並茂、情景交融的藝術氛圍中去感受語言美.特別是對「雙差生」更應傾注以愛心和關注,從而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角色距離,建立朋友式的關系.這樣同學們才能在更廣闊的天地中積極地美化課堂.
其次,要允許學生閱讀「出錯」.這是學生敢於閱讀的前提.學生閱讀出錯是很常見的現象,教師要採用語言的激勵、手勢的肯定、眼神的默許等手段對學生的錯誤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勵.一個人如果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樂趣,就會勇氣倍增,激起無數次的追求.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畏懼錯誤、不敢表現自己就是放棄進步,學生一旦具有這樣的意識,就會消除自卑心理,毫無顧忌地勇於展示自己.
最後,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入手,精心設計閱讀導入環節.我們可以用有趣的謎語、故事、問題、一段談話、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畫、一段音樂、一段錄像、實物等導入,吸引學生注意,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
二、傳授方法,使學生「會讀」
1、 以讀為本.新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精讀課文,學習重點句、段—品讀課文,走出文本,擴展視野.從中可以看出,「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指的是學生情感體驗的個性化,更好地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意,讀中悟情.在整個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可採取不同形式的讀.如: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對比讀、默讀、小聲讀、大聲讀、誦讀、分角色讀、有感情地讀、表演地讀等.
2、以讀精講.
3、情景激讀.首先問題是閱讀教學的切入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導者,指引者.一堂富有生機活力的語文課,關鍵在於教師能否用充滿激情而又富有哲理的兒童化語言,創設出一定的語文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要讓學生產生讀的興趣,一個重點就是體現在教師是否具有引導的能力.引導得好與否,直接關繫到讀得是否成功,教學是否有達到預期目的.當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各年級閱讀的重點.
4、以寫促讀.新課程標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的特點.要讓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讀與寫,讀與說.」是一個相互統一的有機體.「讀寫結合遷移運用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和最後歸宿.」閱讀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體會一下,有什麼感想.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談談感想.或者寫出感想.比如:《有趣的漢字》一課,激趣: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對漢字說有哪些無窮的魅力?學生通過閱讀,眾說紛紜.學生在語言文字中不但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而且感悟到學習上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明確目標,使學生「會練」
1、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目標,進行朗讀指導和訓練重點進行基本功訓練.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調、語氣、停頓及表情等,開展個人朗讀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活動,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驗朗讀樂趣,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標准.利用抒情性課文,訓練學生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以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為目標,進行默讀、瀏覽訓練給學生充分讀文的時間和自主讀文的空間,以學生自讀自悟,生生交流,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反復的速讀,感悟訓練.教師在活動中要起到引導作用,使學生的閱讀活動緊貼主題.
3、在讀准、讀熟的基礎上進行自我陶醉式朗讀和欣賞活動.可以自由讀,同桌互讀,欣賞配樂朗讀.使閱讀水平升級,閱讀活動達到藝術升華.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
另外,還可以結合教材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書目,使閱讀更具有實踐性.我推薦讀物,書、報、課文,激發課外閱讀興趣,交流展示讀書成果,穩定課外閱讀興趣,加強課外閱讀興趣,變「老師要我讀書」為「我要讀書」而逐步提高閱讀的自覺性.通過班級評比「背誦大王」、「故事大王」、「朗讀之星」,開展朗讀競賽活動.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只有抓住以讀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才能達到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進入小學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真正興趣.

㈡ 人教版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什麼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讀課文數逐漸減少,略讀課文的數量則逐漸增加。五年級上學期是小學高年級的起始階段,教師要全面把握閱讀教學的要求,為學生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精讀課文的教學
1、指導朗讀、默讀。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本冊教學仍要重視朗讀訓練的要求,一般安排在課後練習第一題。教師可以根據要求,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在讀中理解內容,體悟感情,增強語感。重點是要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和知識積累,讓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上下工夫。另外,要注意不是所有課文、所有段落都適合有感情地朗讀,教師要抓住重點段,指導學生練讀。
本冊默讀的重點是加快默讀速度的訓練。默讀比朗讀語速快,更利於訓練思維,要培養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默讀能力的提高要有個訓練的過程,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默讀,循序漸進地提高默讀要求,把訓練落在實處,不能急於求成或流於形式。
2、精讀詞句,積累語言。詞句訓練是精讀課文的主要內容。本冊教學要繼續理解詞句的意思,結合聯想和想像,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同時積累詞句,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本冊課後練習中對詞句的學習和積累採用了靈活安排和指定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學習的指導性,也便於學生和教師操作。
3、精讀課文,領悟感情。理解課文內容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教學本冊教材,要根據課文的內容及文體特點,利用導語、課後習題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精讀課文可以採取多種方法:①要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②閱讀中聯系生活實際,深入思考並展開聯想和想像,還要對閱讀的內容加以分析和歸納,進一步理清課文的條理和思路,從而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③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把感情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中去,了解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教學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過程,通過自悟自得或交流討論得出結論,教師可做重點指導和點撥,不要用現成的結論代替學生的思考。同時,尊重學生的理解和獨特體驗,允許學生有其他合理的選擇。另外,教師還要教會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
4、精讀內容,領會方法。通過閱讀,既要理解內容,體會感情,還要領會作者表情達意和寫作的方法。
本冊要重點教會學生領會兩點:①學習基本的說明方法;②「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閱讀方法。前一項內容安在第三組,教師除了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基本的說明方法外,重點還要讓學生領會使用了這些說明方法後,文章有哪些不同。後一項內容安排在第四組,在「回顧拓展四」的「交流平台」中有所提示,教師重點是要教會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通過上下文,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相似文章的閱讀來體會等等。體會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中年級雖然訓練過,到了高年級還應予以重視。
二、略讀課文的教學
本冊安排了14篇略讀課文,根據葉聖陶提的「就教學而言,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略讀指導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讀教學要求與精讀要求不同,略讀課文的教學,一是內容上,理解內容的要求要低於精讀,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理解內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以後的大量閱讀中進一步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連接語中的提示,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具體的詞句學習上不必多作要求。
三、選讀課文的教學
本冊教材後面安排了8篇選讀課文,內容大都與單元對應,有少數是為了補充本冊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在某種類型上的缺乏。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自讀,教學上不作統一要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程度和個體情況,決定是否選用。選用時,可以按課文內容分別插入相關專題單元讓學生讀,也可以作為期末綜合復習材料,讓學生課外獨立完成,教師酌情檢查。對主動閱讀的學生,要予以鼓勵,激發學生更廣泛地去閱讀。
四、課外閱讀的指導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了課外閱讀的數量,教師不能將其作「軟任務」而忽略,因為沒有一定閱讀量的保障,學生是很難具備較強閱讀能力的。
教師一方面可以根據和教材配套的同步閱讀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另一方面教材特意安排了「課外書屋」這一欄目,配合單元專題,以重點推薦一本、順便推薦一批的方法,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外閱讀的書。「課外書屋」中推薦的書大都比較輕松活,重在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推薦的書,學生作讀書筆記,並在班上進行交流。當然,教師也並不一定只薦教材中提到的書籍,也可以配合課文的學習推薦其他書籍。

㈢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注重學生閱讀興趣和良好習慣的培養。聽、說、讀、寫,應該作為語文課堂上教師培養學生的最基本的能力。

1、新課標關於第三段「聽」的要求是: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所以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會傾聽並能作出相應的回饋;

2、新課標關於第三段 「讀」的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沒分賬不少於300字,學會瀏覽。教學中我提倡不拘一格的「讀」,重點詞句提倡共性指導,讓學生在讀中思考、感悟、品味。「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有時通過朗讀時可以達到以讀代講的; 「讀」和寫是要緊密結合的。徐特立老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不動筆墨不讀書。這句話實際上就是要求讀書人在讀書的過程中應該留下自己讀書的痕跡----做上批註,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批註式閱讀法。另外,這里的寫也指「作文教學」。閱讀教學是作文教學的有效鋪墊,閱讀教學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結合文本教學隨時進行寫作方法的滲透,二者不可脫節。

二、重視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師生的交流。

1、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學習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攏」。教師提出問題之後,對學生如何討論,如何合作要有必要的指導,切不可不管不問,也不能收得太緊,彈性教學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合作學習,以免流於形式,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甚至影響學習效率。

2、師生的交流要有深度並且實在。課堂上,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後,學生的討論要深入全面,交流不限於師生間的單項交流,同時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是否能說出自己心中的答案,還要關注學的表達是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從而使我們的課堂精彩不斷。

三、培養學生自主品讀,聯繫上文理解重點詞句的能力

1、重視有特點句子的品讀,感悟其表達效果。不同的語句我們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讓學生畫一畫講一講,可以先議一議再交流,或者對比感悟,並隨時進行寫作方法的滲透。

2、抓重點句或中心句,領會其深刻含義。學生自行找出這些句子,根據老師的核心問題思考寫出自己的感悟,也可討論交流,最終吃透句子。

3、重視文本中人物描寫詞句的品讀,感受人物獨特魅力。在閱讀教學中,對於文本中對人物描寫的語言文字,我們可以讓學生認真品讀,從人物的行為、動作、神態、語言與外貌描寫中,讓學生細細感受人物的品質,並能及時把自己的見解寫下來。

4、學會質疑,養成隨時寫下自己的疑問的習慣。「讀書貴在疑」。對於在閱讀中碰到的不懂的句子,我鼓勵學生做上記號,並在旁邊寫下自己的疑問。通過不斷地練習,漸漸的,很多同學能從一開始浮光掠影的簡單提問漸漸深入到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四、學會鑒賞、反思與評價,並寫下讀後感想。

五年級的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教學中在每學完一篇課文之後,把學習心得與感受收獲寫下來:可以寫對文章某一部分內容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也可以寫從課文中明白的道理,還可寫自己讀完後的心情,更可以寫自己從本文的學習中學到了什麼學習方法……及時進行學習總結與評價也有助於學生整體把握文本有助於學生的概括能力的提高。


資料拓展:

1、疏通讀,初讀課文──讀准字音,了解內容,整體感知

第一個教學基本環節,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對課文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從而使學生對課文產生整體認識,這個整體認識決定了在部分理解過程中的思維方向、思維方式和思維的准確度,學生根據自己的習慣與速度,邊讀邊感知語言,在讀中咬准字音,在讀中感知字形,在讀中也理解了詞義,在讀中了解課文大意,在讀中提出疑問。讀的方法:先讓學生自由讀,讀中自主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教師及時指點和幫助,也可穿插同桌或小組互讀,然後鼓勵學生自告奮勇當眾讀課文,教師及時點評。只要讀得充分,讀得流利,語言的整體感知就在其中了,就容易進入課文的情感中。

2、探究讀,細讀課文──直奔主旨,把握主線,理解內容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讓學生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讀讀、想想、畫畫、寫寫,運用多種感官,潛心體會語言的含義,與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然後談談自己的收獲:可以是讀懂了哪些詞句;也可以是哪一處寫得好,說說理由。教師指導的重點就放在「扣讀導悟,以讀見悟」上,引導學生對把握課文的主線或脈絡,理解課文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訓練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由於「多麼勞苦、多麼簡朴」是文章的中心句,是作者目睹周總理一夜工作感受最深的兩個方面,是串連內容的主線,又是作者表達情感的主線。因此,我採用了「中心突破法」進行教學。讓學生抓住中心再讀課文,找出體會周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朴的具體事例和有關詞句並談談自己的體會。又如教學《頤和園》一課,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受頤和園的大和美後,畫出作者的旅遊路線並找出文中體現頤和園大和美的句子進行朗讀。學生抓住課文主線二次讀課文,對課文內容有更深的把握,為品讀感悟打下堅實的基礎。

3、鞏固讀,悟讀感受──深化情感,啟迪思想,積累語言,內化轉換

第三個環節是使學生對每一部分的理解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統一體,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思考受到啟發,適度拓展讀活文本。此環節有兩個側重點:

1)重視積累內化訓練。

熟則能悟,悟則能化。內化不同於機械的積累,結合語境的積累,結合情感的積累才易於被內化。一是誦讀,誦讀於口,領悟於心。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斷,甚至默寫自己最喜歡的語句,釋放情感。在誦讀中明意,在誦讀中感悟,在誦讀中吸收。二是在學文的各個環節,把積累與讀中領悟、讀中品味、讀中運用結合起來,憑借互動共振的效應,促進語言材料的內化。

2)側重遷移運用訓練。

精心選擇聽與說、讀與寫的結合點,抒發情感,把從課文中學到的語言材料、表達方法、修辭手段等遷移運用於新的語境中,並轉化為自己的東西。當然,遷移運用不僅在這個階段進行,有時在精讀階段就可以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有機結合運用訓練,使理解與運用互相促進,只是在鞏固階段,對遷移運用有所側重而已。

以上無論在哪個環節,重點還是讓充足的時間給學生進行讀的訓練。

資料來源: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㈣ 如何進行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㈤ 如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理解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突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不僅影響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而且影響著學生一生的發展。長期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直存在著「走形式、輕感悟、少興趣、低效率」等問題。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教學觀念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的意識正在逐步得到認可和實踐。但要想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我們繼續潛心地研究。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體驗來說說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認真解讀文本,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教師在備課時的,如果對文本進行深入的鑽研,能夠真正的解讀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題思想和語言的運用等,那麼就可以輕松地駕馭課堂,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正是精心的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則不然。
我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時,仔細地研讀了作者季羨林的經歷及當時的心境,明白了他對外國人民的敬意和懷念。因而,教學時,很好的拓展了季羨林大師的寫作目的。當我把一首寫給季老的頒獎詞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他們邊讀邊悟,從心靈深處領會了這篇文章的深遠意義及作者的高尚人格。同時,學生的認知有限,不聯系背景的話,很難准確把握課文主旨。
二、激發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石
興趣在閱讀教學中本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問題。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針對語文課堂教學,尤其是我校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低,閱讀習慣不好這樣一種現狀,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從以下幾點嘗試:
(1)每天利用課前5分鍾的時間,讓學生講故事或背成語。
(2)課外閱讀課時幫學生選擇一些容易理解且感興趣的閱讀書籍。
(3)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在班內開展一些朗讀小競賽等。
(4)精心設計導入語
一段好的導語,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將他們不知不覺的帶入到教學中。
我教《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設下了疑問:你眼中的美麗是什麼樣的?文中又是什麼樣的美麗能跨越這么久?你想知道是誰能做到嗎?我們趕快投入到學習中去吧。學生帶著懸念走如了文本,傾心與文本對話.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入新課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開了好頭,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當然會得到提高。
三、提倡個性化閱讀,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核心
《語文課程標准》中特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目標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讀是語文教學的必經之法,沒有讀,就不能產生語感、不能理解主要內容、句子的含義、語言的運用方法等等。然而,現在的語文課,很難聽到學生用心去讀,學生讀的權利被教師剝奪了。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許多不同的體驗正是在多樣化的閱讀中得以生成的。
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學生自讀、互讀後進行交流。他們不但說出了侵略者的罪惡行徑,也體會出了當時統治者的無能,還了解了祖國有珍貴的文化遺產等。學生也按照自己的理解,採用不同的語氣去讀、去悟,課堂效果比預期的還好。
四、巧妙提問,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藝術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問,可以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思維能力,同時有利於師生間的交流增,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認為課堂上要巧妙提問,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科學有效。可以採用一些方法
1、觀察法
通過看圖或實驗來向學生質疑,讓學生通過觀察去尋求答案。一般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圖上畫了些什麼?你想到些什麼?有什麼感受?這類問題一提出,學生很容易結合畫面來回答,此法適合低年級教學用。
2、聯系實際法
學生的學習來源於課本知識,也來源於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學習語文時,許多問題的認識都可以結合實際來理解。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設計的問題: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會說些什麼?你想怎樣幫助她?她會凍死嗎?
3、抽絲法
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有些課題的題眼就適合提問,例如《童年的發現》。還有文中的一些重點句子,也可以提問。
如《草原》的最後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教學時可緊扣詩句,逆向尋因,將部分內容與結尾的詩句進行聯系,弄清作者布局謀篇的思路,體會其詩句「牽一發而動全篇」的妙用,從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4、環環相扣法
如:第十冊《宴子使楚》我設計了這幾個環環相扣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宴子到楚國去見誰?遭到了楚王的什麼?楚王幾次侮辱宴子,是怎樣侮辱的?宴子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國家的尊嚴

㈥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理解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突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不僅影響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而且影響著學生一生的發展。長期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直存在著「走形式、輕感悟、少興趣、低效率」等問題。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教學觀念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的意識正在逐步得到認可和實踐。但要想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我們繼續潛心地研究。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體驗來說說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認真解讀文本,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教師在備課時的,如果對文本進行深入的鑽研,能夠真正的解讀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題思想和語言的運用等,那麼就可以輕松地駕馭課堂,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正是精心的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則不然。
我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時,仔細地研讀了作者季羨林的經歷及當時的心境,明白了他對外國人民的敬意和懷念。因而,教學時,很好的拓展了季羨林大師的寫作目的。當我把一首寫給季老的頒獎詞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他們邊讀邊悟,從心靈深處領會了這篇文章的深遠意義及作者的高尚人格。同時,學生的認知有限,不聯系背景的話,很難准確把握課文主旨。
二、激發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石
興趣在閱讀教學中本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問題。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針對語文課堂教學,尤其是我校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低,閱讀習慣不好這樣一種現狀,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從以下幾點嘗試:
(1)每天利用課前5分鍾的時間,讓學生講故事或背成語。
(2)課外閱讀課時幫學生選擇一些容易理解且感興趣的閱讀書籍。
(3)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在班內開展一些朗讀小競賽等。
(4)精心設計導入語
一段好的導語,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將他們不知不覺的帶入到教學中。
我教《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設下了疑問:你眼中的美麗是什麼樣的?文中又是什麼樣的美麗能跨越這么久?你想知道是誰能做到嗎?我們趕快投入到學習中去吧。學生帶著懸念走如了文本,傾心與文本對話.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入新課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開了好頭,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當然會得到提高。
三、提倡個性化閱讀,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核心
《語文課程標准》中特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目標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讀是語文教學的必經之法,沒有讀,就不能產生語感、不能理解主要內容、句子的含義、語言的運用方法等等。然而,現在的語文課,很難聽到學生用心去讀,學生讀的權利被教師剝奪了。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許多不同的體驗正是在多樣化的閱讀中得以生成的。
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學生自讀、互讀後進行交流。他們不但說出了侵略者的罪惡行徑,也體會出了當時統治者的無能,還了解了祖國有珍貴的文化遺產等。學生也按照自己的理解,採用不同的語氣去讀、去悟,課堂效果比預期的還好。
四、巧妙提問,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藝術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問,可以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思維能力,同時有利於師生間的交流增,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認為課堂上要巧妙提問,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科學有效。可以採用一些方法
1、觀察法
通過看圖或實驗來向學生質疑,讓學生通過觀察去尋求答案。一般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圖上畫了些什麼?你想到些什麼?有什麼感受?這類問題一提出,學生很容易結合畫面來回答,此法適合低年級教學用。
2、聯系實際法
學生的學習來源於課本知識,也來源於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學習語文時,許多問題的認識都可以結合實際來理解。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設計的問題: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會說些什麼?你想怎樣幫助她?她會凍死嗎?
3、抽絲法
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有些課題的題眼就適合提問,例如《童年的發現》。還有文中的一些重點句子,也可以提問。
如《草原》的最後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教學時可緊扣詩句,逆向尋因,將部分內容與結尾的詩句進行聯系,弄清作者布局謀篇的思路,體會其詩句「牽一發而動全篇」的妙用,從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4、環環相扣法
如:第十冊《宴子使楚》我設計了這幾個環環相扣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宴子到楚國去見誰?遭到了楚王的什麼?楚王幾次侮辱宴子,是怎樣侮辱的?宴子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國家的尊嚴,是怎樣反駁的?結果怎樣?只要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學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學懂了全文。
5、橫向遷移法
找出文中的共同元素,提出一個問題,緊接著再提出相似的具有推理性質的問題。如《桂林山水》一文,灕江的水清得怎樣?綠得怎樣?靜的怎樣?
6、矛盾質疑法
利用文中的矛盾說法或與已知的知識產生不協調情況去提問,一石驚起千層浪。如《再見了,親人》中「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著」,此處就可做一做文章,引領學生體會當時人們的感情基調。
7、疏導式提問法
有的問題教師提出後學生答不上來,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教師可以改變角度,提出與之有關的其他問題,進行鋪墊。

五、讀悟結合,讀寫結合,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點,在閱讀教學中就必須處理好朗讀與感悟,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做到讀悟結合,讀寫結合。
1、讀中品悟,積累內化語言
讀即朗讀,悟即品悟,朗讀和品悟相輔相成。熟讀、精讀之後,方可在心中感悟到語言的藝術之魅力。在執教《匆匆》一課時,范讀之後,我讓學生進行大膽地朗讀,學生們反響很大。在抒情的朗讀時,不知不覺便感受到了時間易逝,人生短暫的內涵。也利於背誦優美的文字。
2、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執教《小草,向前走》一課時,學生們的積極性十分高漲,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在我的引領下,學生們積極發言,不僅心生對小草的愛意,也對地球的環境提出了許多的意見和建議。他們懂得自己小小的盈盈之軀承載的是未來的重任。這令我感動不已。同時布置一個作業:寫一寫你心中的地球應該是什麼樣的?
閱讀是寫作之母,寫作中大量的知識是通過閱讀來獲得。沒有知識的積累,就沒有寫作靈感。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從對課文的品讀上積累寫作素材,從教材中學會作文方法,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㈦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思路是什麼

關於「高年級閱讀教學基本思路」這一話題,相信,我們每一位高年級教師都非常熟悉,因為我們每天都在實際操作著這樣的思路,老師們是最有發言權的。
其實,就一篇高年級課文的教學來講,能突出體現以下幾個教學環節就可以了:(1)學生自己初讀課文,認讀生字,熟悉生詞,把課文讀正確,讀後有初步感受,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包括內容方面的、詞句方面的、表達方面的……;(2)教師引導學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培養分析、概括能力;(3)疏理學生提出的問題,結合教學設計中的預設,確定教學重難點;(4)以問題整合的形式引導學生針對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理解、品讀,體會關鍵語句在表達上的作用與效果,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可以側重培養某一方面的能力,掌握某一方面的學習方法;(5)回歸整體,對課文賞讀、積累語言、進行寫法遷移的小練筆。思路大體就是這樣一個思路。
實際教學中,「教無定法」,也使得我們更多的一線教師在教學實際中「因文定教」。這樣說來,有些老師可能認為我們拿出專門時間來談這個話題似乎沒有必要。但基於對高年級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基於高年級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基於新的《課程標准》將在2012年9月開始實施,我們覺得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高段教學思路,以保證我們能更好地完成課程標准對高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
我們先來看2011年版的《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4.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5.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追求美好的理想。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 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
6.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7.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8.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以上8條就是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准對高年級閱讀教學所提出的要求。與上一版本的11條標准相比變化不大。新版將過去的第2條「默讀有一定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與第8條的「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合在了一起。第4條「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改為了「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第5條是在原來的第6條,第7條合並的基礎上增加了「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第7條是在原來第10條的基礎上,將聲調改為了語調、韻律、節奏。第8條是在原來的第11條的基礎上將「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式閱讀。」合在一起。
從內容上來看,新的課程標准對高段的閱讀教學的要求幾乎沒有變,只是表達上更加精煉、更具條理性,要求上更貼近孩子的身心特點了。
當然,每一條課程標准並不需要我們教師在每一篇課文的教學中都要落實,但是,我們心裡必須時時刻刻裝著這些教學目標,敏感地抓住每一個典型文本、從篇章結構到具體表達,從句子到詞語、標點,細致而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和培養。
如何在一篇課文中最大限度地實現課程標准所提出的閱讀教學目標要求?這需要我們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以及各環節的相互聯系中扎扎實實地抓好落實。
基於高年級的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更強,教學任務也更加繁重,我們姑且將教學分為課前、課上、課後三個部分來談。
課前預習
為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課前我們要安排學生預習。養成預習習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確目的
高年級段的預習應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計劃性。
從長期來看,做好預習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從短期來看,預習是為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對話做好充分的准備。
關於預習習慣的培養。
學生進入高年級後,教師要專門拿出一段時間做集中訓練。首先要了解學生情況。如果學生在中年級就有了很好的預習意識和習慣,我們高年級的教師就可以把訓練重點放在對學生提出高段預習的具體要求,講清要做哪些方面的預習,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如果在中年級段學生的預習習慣缺失,學生進入高年級,教師則要在預習習慣的培養上做好重點的訓練,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條件。這一環節做得充分,將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但有的教師常常忽略預習環節,致使在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內教師只能和學生一起簡單地反復通讀文章,學習生字,糾正易錯讀音,理解一些詞語,解答一些課後問題,做一些本來學生自己也可以基本解決的問題,最終失去了師生在課堂上共同品讀、感悟、欣賞、積累、遷移的大好時機,大大削弱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久而久之,學生的基礎知識自然得不到扎實訓練,基本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最終,老師為了應對學生期中期末的考試,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多的課外閱讀。這樣做是得不償失的。我們教師一定要減少大量的重復抄寫作業,備課時做好學生預習的安排。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做好課前預習,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逐步提高要求。中年級預習的主要任務是反復讀幾遍課文,勾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認讀,力爭能夠讀正確;練習查字典,解決字義和詞義上的疑難困惑;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嘗試著找出自己讀不懂的詞語和句子等。高年級則要根據學習文本的實際需要搜集相關信息,並且在老師的反復引導培養下,基本掌握各種類型的文章應該從哪些方面收集資料。在反復自讀課文的情況下初步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並依據自己的實際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依據課後學習提示,獨立思考相關問題,提出自己在預習課文時的困惑。能依據文本的內容主動地拓展相關課外閱讀。也就是說學生在預習之後,要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大致的了解。這是實現課堂教學有效對話的基礎。
當然,高年級段的兩年時間里,為了保證預習效果,切實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教師要通過反復的引導、檢查督促讓學生明確預習目的,通過不斷強化訓練使學生養成預習習慣。這樣做,開始可能會多費一些功夫,但這種意識和習慣一旦形成,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並使學生受益一生

㈧ 中學語文應該如何進行閱讀教學

課程改革雖然已經進行了好幾年時間,然而我們的語文課堂還是屢屢出現這樣的現象:老師講的津津有味,頭頭是道,學生卻聽得一頭霧水,作業一片空白;教室里看似氣氛活躍,師生雙邊活動熱熱鬧鬧,配合默契,課後反饋學生卻所學甚少;忙忙碌碌一節課到底重點是什麼學生茫然不知,語文知識語文能力方面卻是一片空白。教師並沒有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可見。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對於閱讀教學,我們要讓學生領悟作品的思想情感,感受精妙的語言,學習多種寫作的技巧,提高駕馭語言的能力,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受到熏陶。 例如對於初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新課標作了明確要求,重在考察學生記誦積累淺顯文言文的過程,人教實驗版七年級上冊文字淺顯的傳統精品篇目,如《論語十二則》《智子疑臨》《塞翁失馬》,可以讓學生整篇背下來。另外,文言語法方面,例如詞法、句法等文言知識,新課程照顧到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初中階段不要求過多涉及,學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即可,教師不能像對高中學生那樣對詞法、句法作過高要求。 因此,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真正讓學生逐步學會閱讀、會學閱讀,這樣才可能讓師生從繁重的閱讀教學中脫離出來,輕松閱讀理解。
當然,要想使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教師的教學必須有方法。 「授人以色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愛閱讀.還要會閱讀、為此,教師要注重閱讀方法的教授.教給學生有所選擇,區別閱讀,使學生學以致用,根據不同的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讀,才能提高閱讀效果和培養閱讀能力。
閱讀的方法有:
默讀。可以加快閱讀速度;
預讀。適用於閱讀長篇文章,也就是先看開頭的兩段,接著僅看以下各段的第一句,然後將最後兩段逐字逐句讀完,這樣可以避免把時間花在不必要的文字上;
略讀,也叫泛讀.用最快的速度先瀏覽所選擇書目的前擊『和內容介紹等,了解其大概內容即可;
精讀,對一所學課本中的重點單元內容、範例、篇章或精彩語段須認真閱讀,反復留神研讀、品味;
對比讀.即閱讀時把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時期,或不同的地域,但是同一體裁,又是類似內容的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研讀,看有何異同點,有什麼創新,從中學到新的知識;
整體認知讀,就是瞬間辨認一個短語、甚至一個句子,整體理解它的意思,可以大大提高閱讀速度;搜索信急核心地讀,注意搜尋作者用來強調信息要點的標志,例如,搜尋段落之間承上啟下的過渡段和過渡句,搜尋在「綜上所述」、「總之」、「由此可見」等之後所作的簡單概括。
以下是本人的一些體會,可供大家參考。
一、做好範例,讓學生有樣可循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完成好這一過程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並對文章內容的准確理解起著一定的輔助作用。
指導學生學習朗讀不僅僅是聽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幾遍而已。教學中的重點應該是認真評價和指導學生的具體朗讀。在學生展示朗讀的過程中除對他們的音準、節奏、停頓、語氣舒緩等進行優劣評價外,更要指導其中朗讀不恰當、不合作者意圖的地方,並做好示範朗讀,讓學生知道該怎樣讀效果才更好。
二、.分層閱讀,讓學生對比。
閱讀目標確定了,課堂的教學內容也應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注意閱讀的難易度,以適應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在閱讀教學中,除了共同探究教本中的課文,我們還適時引入貼近學生生活,文字淺易的課外讀本,或學生的優秀作文。不同層次文本的共讀,各層次學生各得其所,各有所得。比如教學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由於文字艱深,理解力差的同學很難有什麼大的收獲。我們讀學生寫小學生活的優秀作文。課堂教學內容豐富了,優秀的學生經讀文本有了新知,一般同學也可借讀淺近的內容。加深對教本的理解,程度落後的同學也可在淺近文本的閱讀中有著不少的收獲。
三、閱讀輔導分層
我們在課堂上應該是盡量以發展「學困生」和中等生的閱讀能力為主,那些優等生剩餘的學力怎樣充分利用,讓他們也同樣盡其所能的發展呢?我們根據多年的經驗,讓優等生一對一的輔導學困生的閱讀。並且還在每周一設一節語言趣課,20分鍾,專門輔導閱讀和寫作。同時積極鼓勵他們參與作文競賽、語文基礎知識競猜。實踐證明,這確為他們找到用武之地。
四、資料類,盡量讓學生去找
閱讀文章中經常涉及作者、作品、時代背景等相關資料,這些東西要讓學生去找,教師的任務是要布置相應的要求,提供尋找資料的信息、渠道,並作必要的檢查。
有些資料可能學生難以找到,那就必須由教師提供。不少教師的做法是投影相關資料,讓學生過一遍。我總感覺這種效果不太好。我認為不如印發相關資料讓學生自己閱讀,這樣不僅積累了資料,也不至於象投影一樣過眼可能就忘了不少,效果會更好些。同時,教師應對資料中需要記憶的東西明確指出來,讓學生永久掌握。
五、基本的知識技能,放手讓學生去做
閱讀教學中一些基本知識。如字詞的注音、認讀、記憶,一些詞語的理解等,學生可以藉助工具書或參考資料也大多能完成。之後必須有檢查學生掌握程度的反饋方法,以便查漏補缺,完成教學目標。
「好習慣使人終身受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很關鍵。比如讀書時一定要「做筆記」,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具體來說,有圈點勾畫,寫讀書筆記,可作摘抄、編提綱、寫體會?作卡片,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斷、佳詞妙句等寫在卡片上,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背誦 。 「厚積而後薄發」,閱讀積累對於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因此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閱讀、善於積累的讀書習慣、積累的方法一是背記,多背些好詞好句好的語言片段,擴大詞彙量;二是摘記,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可以指導學生積累成語、名言 、警句、歇後語、好詞好句、優美片段、經典文段等。另外,教師還要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以身作則.帶頭讀書,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擴大讀書的范圍,使他們走進社會,養成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語文的習慣,從而提高語文能力。 閱讀教學是書籍、生活與心靈之間的一道橋梁,是學生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感受幸福、表達自我的過程。做到精讀與略讀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致力於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感受、體驗、實踐中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進一步發展。

㈨ 淺談如何上好高中閱讀課

高中語文閱讀課教學現狀分析:從當前高中語文閱讀課教學的現狀來看,高中語文閱讀課出現的普遍現象是,教師教得沒信心,學生學得沒樂趣。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還是教師和學生。就教師來說,部分教師對新課標理解不夠深,把握的不夠准,上課不是按新課標來上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感覺來上。就學生來說,部分學生對語閱讀重視的不夠,認識的不深。低效甚至無效課堂隨處可見,語文幾乎快成了可上可不上的科目。這種現狀急需改變,每一位在一線的語文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積極研究探索一種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高中語文閱讀課有效教學的內涵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序言中寫道:「新世紀的高中語文課程面臨著新的要求,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整課程內容和結構;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價值的同時,充分發揮語文課程促進學生發展的獨特功能;要使全體高中學生都獲得必須具有的語文素養,同時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探尋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給他們提供展示才華的舞台。」這就要求一線教師上課一定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力求有效、高效,避免低效甚至無效的課堂出現。有效的核心就是教學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進步和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交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二、高中語文閱讀課有效教學應如何開展
1、課前要做好充分有效的備課工作
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在過去教師備課就是寫教案,就是把教材變成講稿。備課時教師只考慮自己教什麼,而不考慮課堂上怎麼教,學生怎麼學。教師在上課時,往往是自己把教案讀完,這節課也就結束了。教師很少關注學生是否願意聽,學生的思維是否被調動起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參與進來等問題,導致很多課是低效的,甚至無效的。在素質教育下的今天,我們必須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目標。《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課程性質中明確規定「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和相關的課程資源還要備學法、教法、等,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立足學生學習的需要,關注學生的發展,以學論教,以學促教。常言道:「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站在教育崗位上的一線教師,一定要備好課,方能成竹在胸;才能上好每一節課;才能確保每一節課都是有效課堂;才能上出自己的風格。
2、課堂上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優化的環境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寫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作者)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熱愛生活、珍愛自然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的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陶冶情性,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教師既是學生的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優化的環境,提供良好的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來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應鼓勵學生敢於批判質疑,在討論中發表不同意見;要尊重學會表達個人的見解。」閱讀是一個人自我體驗的過程,是學生語文本交流的過程,每位學生的個性,認知水平,思維方式等都有各自的特點,任何人都無法替代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獨特的感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營造一個相對安靜的閱讀環境,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課文不是教師用來提問的,但目前大量的語文課堂中,「碎問碎答」式教學方法仍然積習難改。有些教師明明告訴學生開始自主閱讀課文了,可嘴裡仍在滔滔不絕的講著,或者在學生正聚精會神的閱讀期間又在講閱讀要領。因此,語文教師要學會充分運用課文,不要對課文內容進行無休止的散亂提問,而是要在細膩、多角度研讀課文的基礎上,提煉出字詞認讀、朗讀背誦、歸納概括、精段閱讀等不同類型的學習資源,並依託這些資源,組織學生參與課堂實踐活動。
3、課堂上要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對「閱讀與鑒賞」的要求是「發展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個性化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

閱讀全文

與語文高段如何開展閱讀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55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2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1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86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2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15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5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1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29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50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3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06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1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43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23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30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