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如何超越人生的苦難

語文如何超越人生的苦難

發布時間:2022-07-25 06:35:40

A. 語文對人生的影響

語文對人生的影響:

1、對學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理念的培養

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靈魂,語文課程博大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它將塑造學生一種人文理念和意識。語文課程的性質決定了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性。這種豐富的人文性必然會對學生的精神世界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2、對學生審美人格的熏陶

語文中一篇篇富含人生哲理與生存規律的經典之作,給學生描繪了一個又一個典範形象與思想境界。荀子說「人之於文學也,猶玉之與琢磨也……為天下烈士」《荀子、大略》正道出了文學對人之品格深遠的塑造,文學可以把一個人從平凡變成不平凡。因此,文學作品是培養中學生人格精神的春雨秋露,幫助學生熏陶起審美人格。、

3、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塑造

語文能直接對形成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揮重要作用。這種作用主要表現為教學過程對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師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解決教學問題對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示範作用。

(1)語文如何超越人生的苦難擴展閱讀:

語文課不僅僅是一門工具性學科,而是學生成熟的精神境界的塑造過程。

語文教育本身就是語言的教育,是「精神教育」,「文化本體教育」,形成個性自我的性格教育;它決不僅僅是一種如何使用工具簡單的字詞句篇的訓練;語文教育必須深刻地建築在「精神教育」「人格教育」「思維教育」這樣的基礎之上,並以語言的內在邏輯為准則。

否則,語文教育就貧血,就斷絕了人的精神血脈,就脫離了語文真正的精髓與內涵。

B. 語文對於人生的意義

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語文明白潛質不好,不會分析問題是學不精其他科目。自然也學不好英語,沒有語文學不好能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就像我們做工一樣,沒有工具是沒有效益的。所有學科都要靠語文為基礎。語文學不好不能成就大業。學好語文可能成為作家、歌唱家、自然科學家、帝王將相。一、小學小學語文,學習基礎之根。一位教育大家以前說過,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而語文則是這個基礎的基礎。愛國名句在九年制義務教育早已推廣的這天,我們認為小學語文更是學習基礎之根。學不好小學語文,就會連最基本的明白潛質都沒有,學好其他學科也就無從談起。教育研究機構發現,但凡語文學的好的孩子,成人後通常體現為情商高,邏輯潛質強,更有全局觀。進而成為人際關聯的焦點,更受他人的歡迎,也更能體現個人在社會中的價值。但是有一點需要指出,語文教育不該只停留在應試上。當今中小學,很多語文老師為貪圖一時的成績,而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育。這種做法雖然能短時提高學生的成績,但並不能提高學生真正的語文水平。卜組詞因此語文成績好並不等於語文水平高。很多時候,這樣的語文就代表了無聊無趣的應試,成了公眾的眾矢之的。更有甚者索性讓孩子放下了語文的學習,只讓孩子專注於數理化和外語。這不得不說是語文教育的悲哀。專家認為,只有既能夠應付語文的應試。

C. 如何將語文學好更好

學好語文不愁

金秋九月,同學們開始了嶄新的學習生活。生活離不開語文,高雅的心靈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語文的熏染。
然而,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其實,語文是容易的:母語習得,自然天成;語文又是艱難的:微言大義,弦外有音。語文是有趣的:唐詩宋詞,英雄美人:語文又是枯燥的:古文百篇,成語如山。語文是快樂的:風花雪月,刀槍劍戟:語文又是痛苦的:咬文嚼字,浩如煙海。
苦海無邊,何處是岸?勤奮是舟,規律做槳;老師導航,順利抵港!
首興趣:知而好,好而樂。
首先,我們要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個培養過程,古人分為三個階段:知之、好之、樂之。先說「知之」:走進語文,不抵觸,不反感,不因對以前的老師、教材和考試的印象而遷怒語文;能如此,方可初嘗語文的甘霖。再說「好之」:日日操習,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棄,不因外界干擾、其他學科和考試分數而離開語文;能如此,方可欣賞語文的漫天紅霞。後說「樂之」:處處留心,養成習慣,言談舉止,一笑一顰,莫非語文;能如此,方可進入語文的神仙洞天!
次自主:觀千劍,操千曲。
古人雲:「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強調的就有自主學習的重要。語文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圖靠老師講得好、深、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律。
必多寫:思欲麗,筆磨禿。
同學們學語文所為何事?我以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豐富心靈、明白事理、完美生活。這就是要鍛煉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簡化為「思欲麗」:情感思想要富贍犀利!現實中,我們許多同學只會作題,從來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鍛煉,其情思通常表現出兩個缺陷:一是「淺」:情感幼稚化,思維平面化,既無深情,也無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導致了關注的主題窄,既少閱歷,又缺大氣。要糾正這兩個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思欲麗」,必多寫!
堅持寫日記,這是許多偉大成功者的良好習慣;至少要堅持每周練習寫作兩次:生活札記一篇,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讀書筆記一篇,養成閱讀習慣,整理讀書收獲。三年裡,能寫到三至五萬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謂:「筆磨禿」。
定多讀:破三春,匯九流。
在你學習的這三年中,要下定決心廣泛而深入的閱讀,這就叫「勘破三春」。閱讀時,要涵蓋古今,包舉文理,融會中外,首重哲學,這就叫「融匯九流」。
舉凡人類心靈智慧的結晶,能開眼界、除迷狂、啟思維、美德行、富心靈者,均可大讀特讀。尤請注意:不要只讀文學作品,只讀中國作家。
強積累:有詩書,有成竹。
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樣(模板)應該是什麼呢?當然是前賢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紅樓夢》、蘇步青熟讀《古文觀止》的例證,當是大家熟知的。通過長期的艱苦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語言範式」,形成「興奮灶」,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腹有詩書」。
運用這些「範式」,模仿著「說」,模仿著「寫」,先求其「形似」,後求其「神似」,最後求其超越。這樣,就很容易有學習個充實感、成就感、條理感,就不會再感到語文學習空泛、無力、不可捉摸。這種狀態可以稱為「胸有成竹」。
重感悟:思千載,想萬物。
古詩雲:「心有靈犀一點通」。怎樣才能作到對語文學習「心有靈犀」呢?首先,要廣見博聞(多讀)、反復嘗試、積累範式,因為靈感總是出現在辛苦勞動之後的彩虹;其次,要養成聯想和想像的良好習慣,力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決不壓抑、束縛自己靈感的飛翔;再次,要努力營造平和清明而又躍躍欲試的心理狀態,沉浸其中,體驗品味,不急於求成;最後,要敢於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通過積累、模仿而形成的靈感思維的有效性。
經過多次成功的靈感閃現,就要總結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條件,把它變成自己進一步學好語文的利器。
細思考:學而思,思而得。
孔子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記》也強調:慎思、審問、明辨,就是要謹慎的思考,審慎的發問,,明確的分辨。在語文學習中,欲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先要多思:不論哪個學習環節、何種學習任務中,決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經自己思考的東西,這樣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學習的興趣,使多讀有味,多寫有效,積累有益;次求深思:決不淺嘗輒止,而要多方追問,務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畢露;後求善思:不鑽牛角尖,而是隨時以元認知策略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擾,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師的點撥、同學的幫助,方可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建立起融通、靈慧、深刻、嚴密的思維個性。
求精熟:啟而發,點而悟。
語文學習欲求「精熟」,貴在得名師「點撥」,因此學生必須懂得一點教師「點撥」的道理。
點撥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性格,教師會以相應的方法點撥他,或要言不繁,或鋪路架橋,或舉例引導,或反向激將,或重申基礎,不一而足;點撥之妙,次在得「時」:學生要積極思考,主動暴露自己,以便老師點撥在關鍵之時,教師則要善於觀察,了解學生思維狀態的外在表現,決不放過點撥良機;點撥之妙,還在得「度」:引而不發,導而不灌,開而不塞,撥而不代,只要學生有所感悟,明確了方向,就不再浪費其時間,不再代替你思考,讓學生真正去自主學習。
有個性:思結果,成一家。
語文是發展學生心靈的學科,語文學習的最終指歸是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養、鮮明的個性。當然,這里的「個性」,從狹義講,是指語文學習規律的系統化、個人化,也即形成有每個學生自身特色的語文學習理論,即所謂自成一家。
這就必須:首先建立元認知策略,形成監控自己思維、感悟流程的習慣。在長期的語文實踐中,不斷總結升華,強化有效的正確的習慣,糾正無效的錯誤的做法。其次是學會總結反思,通過計劃總結的方式,課堂筆記的方式、作文後記的方式、試卷分析的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理性思維的層次。其次是學會交流共享,通過課堂發言、同學交流師生討論的方式,吸收對自己學習經驗的有益的指點;還可以通過網路論壇發表,接收同好者的反饋,不斷完善自己經驗的表述方式及實質內容。最後學會實踐檢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恭行。通過實踐檢驗,我們可以收獲成功的喜悅,我們更應該善待失敗的苦澀,這是不可替代的人生經驗,也是形成個性化語文學習經驗的必然歷程。
要跳出:課內法,課外路。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學習語文最重遷移。因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的最終的成功,還在於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語文求生存、謀發展。為了實現語文學習的良好的正向的遷移,我們在學習中必須:①跳出語文課程學語文。從政治科學觀察思考問題的哲學方法,從歷史科學成功人物 的人生經驗,從地理科學各國各洲的風土人情,從數學科學嚴密的推理邏輯,從理化科學細致的觀察功夫,從美術音樂科學藝術鑒賞的規律和經驗。②跳出語文課本學語文。從《讀者》學人文關懷,從《南方周末》學政治敏感,從《奧秘》學科學幻想。③跳出時空環境學語文。這就是所謂的遠程學習、網路學習。舉凡「科教頻道」的《希望英語雜志》、《百家講壇》等欄目,還有大量的語文學習網站,給我們開辟了豐富多采、真正互動的全新的學習形式。你可以到「中青網」成長論壇激揚文字,可以到k12韓軍在線向全國最優秀的語文教師提問請教,還可以到「三槐居」「教育在線」語文沙龍學習高考復習指導文章,然後來一番在線測試!
同學諸君莫發愁,聽我語文三字經!

D. 如何超越人生的痛苦。

有痛則快 不痛苦怎麼快呀 呵呵開個玩笑 想超越人生的痛苦你就要吧痛苦當做你希望中的經驗和歷練來看待 當你真把他們當成你的希望的一部分 我想超越你的痛苦階段就要過去了

E. 如何戰勝苦難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透過約翰,上帝的回答清晰地告訴我們,苦難是人生的常態,但他賜給我們的心裡的平安和信心能超越和戰勝苦難。當我們遭遇苦難時,上帝教導我們說:「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我們盼望神將我們所當走的道路,指示給我們,我們心裡就喜樂了;而不是祈求說:「神啊,求你使我走上我想走的道路,使我走上事事通達的道路。」

F. 如何超越人生的困境

-命運的不公:相信並不是只有你才這樣覺得,你覺得你活在痛苦裡,比你痛苦的人又還有——·
-這是沒有人可以改變的——·
-看你自己怎麼看這個問題——·
-你計較得少就能多些快樂——·總是浪費時間去想無法改變的事實又有什麼意義——?
-不懂得換位思考:看你不是不懂,而是不願意——·
-這應該是你自身的問題,要考你自己克服——·
-當你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堅持下去就是了——·

G. 語文學習和人生作文800字

如果想為自己風風火火的都市生活或是疲倦重復的農家生活打開另一扇窗,徜徉在另一個世界中,那摸,讀書吧.當基辛格不再擔任美國國務卿時,他曾說過:「卸職以後最大的喜悅是不需要整天再看文件,可以讀自己喜愛的書.」想不到,書籍對他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在標新立異的現代生活中,與書本競爭的對手太多太強了.人們可以輕松地敲著電腦鍵盤,打出一行行大小均勻的文字,研讀詩書的人越來越少;人們可晝夜不停目不轉睛地關注股票的張跌,卻不愛翻閱唐詩宋詞元曲;人們有了痛苦煩悶寧願上麻將桌下舞池去發泄,卻不願靜下心來反思以尋求心靈的澄明……他們疏遠了讓他們返璞歸真的心靈殿堂——書籍.他們寧願用焦油和酒精來麻醉自己,卻不屑光顧這片樂土.他們的精神家園在何方?他們的理想、情感寄託在哪兒?隨著社會的發展,書的范圍也在日漸擴大,不僅指狹義的書報雜志,還包括教育性的電視和廣播等等.說真的,現在堅持日日讀書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其實,現代人類的生活離不開讀書.衣著能賦予你外在的美,讀書能給你氣質的美.人不能事事靠直接經驗來感知世界,讀書獲得的間接經驗能使你大大加快走向世界、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進程,讀書能使人心靈得到凈化與升華,能使人的心靈擺脫塵俗的紛擾,飛升到一個絢麗神奇的世界.只有在這個世界裡,你才能超越時間的限制,去感知、探求人類的一切.惟有讀書能夠讓我們在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兩極中保持寧靜與平衡.16世紀一位西方哲學家說:「當我有些錢的時候,我買書,剩下的錢再去買食物和衣服.」物慾就像茫茫沙漠,沒有一條路可以尋到綠洲,而精神的財富卻像曲徑通幽,妙趣通無窮.與其花錢買到名牌時裝美一時,不如投資書籍終生受益.清貧把持不當,就會變成寒傖;小康處理不妥,便會陷入俗氣.清貧而不寒傖,小康而不俗氣,關鍵是要有書卷氣,而不是市俗氣.如果你熱愛知識,即使失去財富,你還是富有的;如果你只愛財富,失去它你會一無所有.尼克松說:「所有我認識的偉大的領袖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他們都是偉大的讀書者.」有人說,一本好書是不會寂寞的.實際上,讀者更不會寂寞.一卷在手,神遊天地,俯視蒼穹,與那些偉大的心靈對話,和自然界的萬物溝通與交流,那才是世上最美的享受.讀書,是充實生命的有效途徑,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書中自有黃金屋」已不是對知識寶庫的科學估價.因為書籍不是名利場,所以在書海中漫遊,不用費心計算美鈔英鎊與法郎.因為書籍不是物慾角逐圈,所以,在書山上攀登,只有需盡心享受自然與恬靜即可.

H. 馬麗華告訴我們怎樣才能「超越苦難」

有夢的人都會有成功幾率 命運在於自己 年輕就是苦惱不是享福

I. 語文都學不好,還談什麼人生

學好語文的方法總結:

一、大量閱讀

博覽群書是培養孩子語文素養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說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孩子語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語文成績好的孩子幾乎都是特別喜歡課外書。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積累:語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情感的積累等。這樣的孩子在寫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構思、神奇的用詞,在閱讀理解方面有傑出的見地,在說話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見識等。總之,他們由於見多識廣而語文根底厚實。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低年級,推薦給他們一些民間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來讀;在中高年級,推薦一些兒童文學,雜文隨筆,報刊雜志,科幻漫畫,歷史名著,文學名著,名人傳記等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多種書籍來讀,並且取消種種人為的限制,允許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不同種類的書籍,從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

理解能力是一種語文素養,它不會像識記能力那樣易於形成,需要耐心長期積累。堅持閱讀是培養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多讀一些文辭優美、氣魄宏大的散文,對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幫助。

博覽群書的孩子在說話方面也有超出他人的見識等。總之,他們由於見多識廣而語文根底厚實。

博覽群書不但是孩子語文素養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個重要條件。因為豐富的知識是創造力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也是見識增長,智慧來源的途徑之一。

這里需要強調一點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遠離名著,培養孩子閱讀經典名著要從小引導,循序漸進。譬如,在小學階段可以讓孩子閱讀根據名著改編的連環畫,小學高年級可以讓孩子閱讀一些專門給少年兒童看的名著簡寫版。進入初中,就應該接觸原著。

大量閱讀,什麼叫大量,這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家長可以給孩子相對明確的要求,比如每天閱讀30分鍾,或者2個星期要看完一本書。

二、 背誦經典

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養孩子語言素養基本功之一,中學畢業孩子如果能背誦150首古今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現代白話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經典不是指《三字經》《弟子規》之類】那麼,他的語文功底應該是不錯的。如果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間——16歲之前,讓孩子記誦大量的語言精華,那麼,這個孩子從小就奠定了堅實的語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們閱讀背誦的「童子功」季節引導他們走向閱讀的海闊天空,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文學素養、人文素養的基礎,將來孩子就很難成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創造性的現代人。

三、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日記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

寫日記的好處大大超過了教育者的想像。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寫短些,每天一、兩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長。內容也不拘格,什麼都可以寫,想像的,現實的,國內的,國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國家大事,小到雞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聞必記,有為必記,有見必記,有感必記。但一定不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哪怕一兩句也要寫上,寫得荒誕一點,不合常規也行,但必須要寫下去,目的是為了習慣的養成,終止了,就前功盡棄了。

四、超越課堂,走進社會生活

要孩子懂得: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只靠課堂就能學好的,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去逛書店、旅遊、看展覽、做采訪、搞調查、看焦點訪談;討論下崗分流、西部開發、腐敗現象、庸俗文化……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世界裡,懂得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變的信息社會中,感受人世間的愛與恨,美與丑。

理科可能可以關起門來學習,語文(作文)需要超越課堂,走向社會生活。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有人說:作文是生命的表達與交流。生命要想有表達與交流的沖動,往往需要外在事物的影響、體驗與沖擊。不一定是長途旅行,去買菜、釣魚、登山、看紅楓……

五、能說出來就能寫出來

我口表我心,我手寫我口,就能打消孩子對寫作文的距離感和畏懼感。說的時候就是「話」,把它寫在紙上就是「文」,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寫;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說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說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說法,所以每個人寫出來的文章都不一樣,這就是寫作的秘訣。

六、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寫

所謂作文就是讓真摯的思想感情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不要給與過多的約束和限制,不要給予太多的標准,不能把大人自以為是更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強加在他們頭上,最需要的是寬容。忠實自己的心靈和生活,是打開作文大門的第一把鑰匙。要多用短句子,多用白話,多用具體事例,少用概括性句子,多採用描述性語言。做人要直,作文要曲。

七、模仿中創新

人類能藉助模仿而飛快地學習。特別是孩子,他們非常善於在模仿中學習,如果不許模仿,他們一定舉步維艱。剛開始的所謂臨摹,可以以記人家的結構為主,猶如偷學了幾招花拳綉腿,當然,臨摹「結構」學的是招式,偷的是初級功法。臨摹「構思」和「角度」,學的是配方,偷的是中級功法。

臨摹人家的「思維方式」,學的是精髓,偷的是高級功法。在模仿中要有創新,還應教會孩子像大師一樣思考。像大師一樣,並不困難,只要對生活的態度不粉飾、不矯情,坦誠地去表現、體味、感悟、剖析生活,特別是自己最熟悉和最有興趣表現的生活,就可以了。讓孩子學會把自己的觀察思考整理寫下來。看、想、寫,往復運動,盤旋上升,久而久之,就既有生活又有思想了,思考可以帶動對生活的構思和表達。

八、給孩子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

建議:對中小學生而言,在正式刊物雜志上發表習作,畢竟不易。但是世間總有路可走,既然不能發表,便自己創造機會發表木——因為,這是一個自媒體的時代。比如,為孩子建博客、發微信,甚至將孩子的作品印製成書,努力讓孩子過足作家癮。

九、多練多改

巴金說:「只有寫,才能寫出好文章。」魯迅說:「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修改是寫作文最後一個步驟,並且非常重要。文學巨匠托爾斯泰一部《復活》就改了六次之多。

十、素材積累

引導和促使孩子通過觀察、調查、訪談、上網、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讓孩子多體驗生活。寫作成功秘訣在於寫熟悉的事,寫具體的事,寫感動自己的事,寫自己喜歡的事,寫自己體驗嘗試實踐過的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多讀名家之言,多欣賞名篇做積累是根本。作文素材積累途徑概括為以下三點:A觀察,B閱讀,C體驗。

十一、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萬件事。

概括起來說,要寫好作文要做好以下四點:

A、玩中豐富自己的人生

實踐證明,會玩的人往往容易取得成功,科學史上許多重大的發明,都和玩有關系哦。愛玩瓶瓶罐罐的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終身玩炸葯的諾貝爾成了大化學家。而那些文學家、大詩人呢,似乎個個都是旅行家,遊山玩水,寫出了精美的散文、游記。

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一秘訣——會玩。玩的豐富多彩一些,自然比閉門不出好得多了。

B、讀中豐富自己的情感

立品同白玉,讀書上青雲。愛讀書的孩子,沒有壞孩子。

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二秘訣——多讀。精讀與泛讀像結合,深度與廣度相結合,變他人所知為自己所知,充實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情感。

C、思中激發創造的靈感

魯迅先生說過:「一味只讀,就變成了書櫥。」這就是孔子警示的「學而不思則罔」。只有在經歷了、閱讀了之後深入地思考,才會不斷激發創作的靈感,使自己文思泉湧。

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三秘訣——會思。

D、寫好表達自己的情感

「好腦子不如爛筆頭」。清朝唐彪寫過《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穩重強調了多做文章的妙處:「多讀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實求己功夫,其益相去遠矣。」由此可見,多寫,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才能鍛煉出良好的表達能力。

玩的、讀的、想的,如實地記下來,加以真情的抒發,就是好作文。

語文素養與能力的培養,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

J. 遭遇挫折 超越痛苦高中作文

人之一世,殊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滿了種種荊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於人,猶狂風之於陋屋,巨浪之於孤舟,水舌之於心臟。百世滄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狹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氣消沉;萬古曠世,又不知有多少內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於萬劫不復的深淵……面對挫折,我們不應放大痛苦,而應直面人生,縮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老當亦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卻能達人知命,笑看人生。試想,如果沒有王勃開朗闊達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絕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浪漫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順的挫折後,他沉寂了嗎?消沉了嗎?沒有。「長安市上酒家眠,」笑對痛苦,面對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訪名山,終於成就了他千古飄逸的浪漫情懷!
由此看來,面對挫折,我們不應過分地沉迷於痛苦失意的陰影中不能自拔;面對挫折,我們不應整日浸泡在悲傷痛苦的泥陷中越陷越深;面對挫折,我們不應長期頹廢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遭遇挫折,縮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選擇。相反,若一味沉迷於挫折的痛苦中,結果將不堪設想。
劉備面對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無法釋懷,放大痛苦,結果在痛苦中做出錯誤決定,貿然出兵伐吳,落得「白帝託孤」的千古悲劇。可悲可悲!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古人已經為我們做出了太多的榜樣,也留下了太多的遺恨。在現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社會里,挫折無處不在。若因一時受挫而放大痛苦,將會終身遺憾。遭遇挫折,就當它是一陣清風,讓它從你耳邊輕輕吹過;遭遇挫折,就當它為一陣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讓它在你心中擊起驚濤駭浪;遭遇挫折,就當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顆塵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淚,就足以將它淹沒。
遭遇挫折,不應放大痛苦。擦一擦額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淚,繼續前進吧!相信總有一天你會看見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青青的草,還有你嘴角邊的甜甜的笑……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京劇舞台上,白臉曹操冠帶輝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為人少機變,富貴怎雙全?」
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劇當中的白臉,《三國演義》里的無數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詐的化身。然而,即便是「親劉貶曹」的羅貫中,也不得不為曹的才情與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認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出身官宦,十六歲舉孝廉任城門典校衛。設十二色杖,不分貴賤一旦違犯出入城規,皆與杖責。這體現他的「忠信」。黃巾作亂,曹操任驃騎都尉奮力破敵也是「忠勇」表現。
董卓當權,敗壞綱紀。操夜帶七星寶刀隻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荊軻,行刺失敗,董卓懷疑他時他又隨機應變說是來獻寶刀,騙過董卓後星夜飛離京城。這一些不都說明他有勇有謀嗎?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個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當時的亂世註定他必須背負起「漢賊」的罵名來收拾分崩離析的漢家天下。漢朝的氣數已盡,朋黨、外戚、宦官爭權奪勢使它走向衰敗。這時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人出來撐住局面。孫權不行,他坐領江東六郡八十一州,歷得四世已屬僥幸;劉備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義」面具收羅諸葛、關張趙雲,占據荊州蜀中富饒之地,卻終是「生兒不像賢」,劉禪寵信宦官,難脫前朝桎梏。事實證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國具有統一天下的能力。「漢賊」「亂臣」的罵名只是用來套住對前朝愚忠的愚民的韁索。識得時務的人,誰說曹操不是英雄?
「破黃巾,滅袁紹,平袁術,誅呂布,敗張魯,收劉表。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切無不表現出曹傑出的軍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釃酒臨江,橫槊賦詩」,高唱「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更是表現出他廣闊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懷。
以當今全面發展的觀點看,縱觀整部《三國演義》,哪個人及得上曹操這樣軍事、政治、勇氣、謀略、才氣集於一身呢?諸葛也比不上,他沒有狠辣的手段,所以會有宦官黃皓壞計;沒有豪邁的詩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甫吟》抒志;沒有嚴格的懲罰制度,讓李嚴延誤的軍糧阻斷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個強人,有巧取豪奪的能力,橫沖直闖的勇氣,抑強扶弱的智慧。他的產生既是個人際遇,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曹公,生而不能與之交遊,真人生一大憾也

閱讀全文

與語文如何超越人生的苦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55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22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1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86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9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20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14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56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1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8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28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06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15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4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2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30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