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確定語文課程目標

如何確定語文課程目標

發布時間:2022-02-06 05:47:44

① 如何確定單篇課文語文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是教與學雙方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奮力達到的目標,同時也是檢查、評定教學活動效果的參照物。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對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如同羅盤對於茫茫大海中的航船,如果羅盤偏離了航向,航船就很難准確抵達目的地。然而,在語文教學中,由於種種原因,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常常違背了教學目標設計的一般原則,致使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出現了嚴重的隨意性和難以操作的缺陷;語文教學目標的闡述也主賓混淆,用語含混,在現實教學中難以切實執行。目標的設定既然已經缺乏科學的根據,目標的闡述又含混不清,這樣的教學在一開始就註定了其失敗的命運。因此,非常有必要反思一下我們的工作狀態,理清語文教學目標設計與闡述中存在的問題,再依據科學的教學設計模式,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當前語文教學界在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和闡述中主要存在三個問題:
(一)缺乏嚴格的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和學生特徵分析,使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出現了嚴重的盲目性。當代教育技術學認為,教學設計首先應從學習需要的分析開始,解決「為什麼教」的問題;接著去調查學生的初始能力、一般特徵和學習風格,進行學生特徵分析,解決「怎麼教」的問題;最後再以學生為行為的主體,闡述教學目標,並付之教與學的實踐。整個教學設計的過程應該呈現如下模式:(本文只涉及目標的設定和闡述)學習需要指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與期望他們達到的學習狀況之間的差距。這個差距就是教學的總目標。學習內容,就是為了實現這個總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系統學習的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的總和。學生特徵指影響學生完成學習內容的知識准備,生理、心理准備,以及諸如智力才能、學習動機、生活經驗、文化、社會、經濟等背景因素。嚴密、完整的教學目標設計,必須以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和學生特徵分析為前提和基礎。由於語文教學的范圍廣泛,知識系統較散,致使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出現了嚴重的盲目性。下面是初中語文教案中的一個案例。(本文所用教學目標的例子均選自《新課程教學設計語文》,王德俊主編 ,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敬畏生命》的教學目標1、 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整體感知課文;2、 理清文章思路,歸納中心思想;3、 品位含義深刻的語句;4、 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這個教學目標,如果抽去第四條內容,剩下的幾乎可以適用於任何課文。千篇一律的教學目標反映著千篇一律的課堂教學模式。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缺乏對學生學習需要、學習內容和學生特徵的認真分析。首先,教案所設定的總的教學目標,沒有衡量學生現有知識狀況與期望狀況之間的差距,僅僅依一種課堂模式來進行課文內容的教學,忽略了學生已有的諸如默讀習慣、歸納中心的原有能力。不分析學習需要,就難免在課堂上做重復工作,甚至抑制學生的積極性。其次,既然理清思路、歸納中心是初一學生必須掌握的閱讀能力,就應該認真分析掌握這些能力還需要哪些先決技能,切實進行學習內容分析,授人以漁。最後,《敬畏生命》中有些語句談到了深刻的生命體驗,初一學生的生活經驗、反觀自身的能力等一系列學生特徵,能否幫助他們理解這些語句,恐怕需要教師做一些鋪墊和引導,籠統地說一句「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在實際中很難操作,必然使教學目標落空。
(二)、缺乏當代學習論的理論指導,使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難以實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當代認知派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Piaget)認為學習是認知結構的獲得和建構的過程,學習者並不是把知識從外部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認知結構;決定學習的因素,既不是外部因素,也不是內部因素,而是主體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學習理論自20世紀60年代之後在眾多的學習論流派中逐步取得了主導地位,進而又發展為現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指導當代語文教學的強大武器。它要求我們在教學中,無論是傳授知識,培養技能,還是養成情感、態度,都要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注重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結合去建構學生的認知結構。目前語文教學界的確也非常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注重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通過教師引導下的提問、討論和學生動手檢索資料進行教學。但由於缺乏對這一建構過程的理論認識,常常使教學誤入「滿堂問」的境地。有時候則是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得很熱烈,客觀上卻無的放失,教學效果貧乏。究其根源是教師缺乏對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認真分析,更談不上發揮外部環境、設備、信息等因素的輔助功能,在客觀上不是去建構學生的認知結構,而是走了形式。更壞的情況則是有些教師從經驗出發,完全走向了演繹結論、灌輸觀念的「填鴨式」教學境地。例如:例1、《大自然的語言》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說明文的一些基礎知識,學習本文運用事例說明問題的方法;2學習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的一般規律來安排文章順序的方法;例2、《最後一課》教學目標之一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教育學生自覺地抓緊時間學好功課。《大自然的語言》是初中第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在表達方式上與學生所學過的課文有明顯不同,完全可以讓學生去嘗試找出此文在表達方式上的特點。由此可見,對於目標,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述,也可以通過學生的探究去實現。目標雖一樣,但實現的途徑卻大相徑庭。前者是不注重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的「填鴨」,後者則是學生自己參與和建構知識的過程。例2的情感目標,實為教師灌輸的內容,而非學生學習此文產生的情感升華。因而也不是建構,而只是「填鴨」。由此可見,真正的以學生為主體,應該是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執導下,以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注重內外因素的結合去設計教學目標,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知識。缺乏理論指導的學生活動往往會走向形式主義,不注重學生活動就只能局限在灌輸教學的低級狀態。
(三)、教學目標的闡述主賓混淆、用語含混,使語文教學目標難以付之課堂實踐,並在客觀上導致了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和教學檢測的盲目性。為了強調「教是為了學、一切從學生出發」的宗旨,教學目標闡述中必須用學習目標代替教學目標。學習目標是對學生通過教學以後應該達到的行為狀態(變化)的一種明確而具體的表述。在這里,我們要注意兩點:首先,「學生通過教學以後應該達到的行為狀態」是指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並沒有規定教師在教學過程應該做些什麼;其次,「明確而具體的表述」要求對於學習目標的表述應達到可以觀察和測量的程度,盡量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不切實際的語言。下面分析兩例不當的闡述方法;例1、《春》的教學目標設計1領會課文准確生動的語言,學習抓住景物特徵細致描寫的方法;2培養准確、生動地用詞造句能力,引導學生劃分文章的結構,用兩個字的詞語概括每部分大意; 3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懷,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刻苦學習。例2、《中國石拱橋》的教學目標設計1學習生字詞,理解部分詞語的含義;2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3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徵。案例1的第一條目標行為主體是學生,主賓清晰,後兩條的行為主題全是教師,而不是學生,它們只表明了教師的教育意圖,而不是對「學生通過教學應該達到的行為狀態」的表述。案理在闡述目標時所使用的是一般籠統的語言,「理解部分詞語的含義」中的「理解」可能是指:(1)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詞語的含義;(2)能根據課文的語境解釋詞語的含義;(3)能正確地使用這些詞語來造句。還有「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怎樣才算是「整體感知」而非「部分感知」?還有「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徵」,如何知道學生是否「了解」?這些都是模糊不清、無法測定的,因此也難以在課堂教學中落實。 教學目標的闡述主賓清晰,才利於課堂落實,課後檢測;用語明確,易於把握,才有利於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否則只能流於形式,給課堂帶來隨意性,給學習和檢測帶來盲目性。針對以上提到的語文教學目標設計和闡述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簡要提出解決問題的幾點途徑,供同行參考:(一)、切實進行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和學生特徵分析,依此制定教學目標,反對經驗主義。1學習需要即學生已有的知識狀態與期望他們達到的學習狀態之間的差距,這個差距,構成了總的教學目標。2學習內容即為了實現總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系統學習的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的總和。這里要特別注意分析學生的先決技能和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操作過程。這樣才有利於避免教學起點過高,補足知識結構,適應建構知識的心理機制。3認真分析學生的知識准備、初始技能、學習興趣及相關的經驗、動機、文化、社會等背景因素,切實進行學生特徵分析。做到以上三點,就可以使教學目標的設計在理論的指導下嚴密地進行,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起點。(二)、教師應認真學習和鑽研流派眾多的學習理論,用理論武器指導自己的實踐,這樣才利於避免課堂教學的形式主義,避免使課堂教學走入灌輸或發問的極端。(三)、用abcd法編寫教學目標④,使教學目標的闡述利於教師的授課和檢測,利於學生的學習和自測。 現代教育技術學認為,教學設計是以獲得優化的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及傳播理論為理論基礎,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修改方案的過程。它第一次把教學設計上升到了技術的高度,是指導我們進行教學設計的有力武器。教育作為一種極其復雜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門藝術,但首先應該是一種技術。只有把教學的設計、教學的實施和教學的評價納入科學的軌道,才有可能在規律中尋求藝術,最大可能地提高教學質量。任何理論只有付之實踐才有可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但願筆者以此理論為依據分析教學現狀的嘗試對人對己能有一點啟發。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如何確立

教學目標的確立,要牢牢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還應針對所教年
段學生

認知水平
來確立。

③ 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如何確定的,主要維度有那些

語文課程人文性的實現1.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方面要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在課程目標上,應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行為目標和表現性目標、結果目標和生成性目標同時並重。既應注重系統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等目標的達成,更應注重高尚的情操、個性、價值觀等目標的達成。偏廢了語文課程的隱性目標、表現性目標和生成性目標,實施人文性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在語文課程內容的選擇上,首先應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使語文教材人文化,教材內容應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應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精神。其次是要充分利用多種課程資源,如報刊、影視、廣播、網路、廣告、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民俗風情、全球事件等都可作為課程內容,成為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良好素材。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教育者,在對上述人文資源的利用過程中,應切忌形式化、模式化、機械化,最重要的是應真正落到實處,以人為本,成為課程資源的組織者,成為學生人文精神的喚起者。2.在語文課程教學方面要在語文課程方面體現人文性,我們認為,應在教學中完成三個轉變一是由教師強加體驗轉變為學生親歷體驗。傳統語文教學以灌輸為主,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常常是鸚鵡學舌,以教師的講授為准繩。此種教學雖也強調學生「揣摩」「領會」「體驗」,但其實質是一種「假」體驗,是教師強加的體驗。實施人文性教學,勢必轉變這種局面,鼓勵學生自主體驗,認可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多元化反應。二是由講授式教學轉變為研究性教學。在講授式教學中,教師被視為知識的源流,學生則是知識的容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基本是「授」與「受」的關系,學生的能動性和創新精神被扼殺。提倡人文性,就是要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體,把教師看作課程的組織者,變授受式教學為商討、合作、研究式教學,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由「課堂權威」「話語霸權」轉變為「課堂民主」「心靈溝通」。應在課程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師生平等,營造和諧的師生對話氛圍。說什麼話?說自己讀書的心得,說肺腑之言,不要說參考書上的陳言套話,更不要說輔導材料上的標准答案,只有教師自己心裡的真話,才能換得學生的心裡話。這樣才能實現師生間心靈的溝通,充分體現課堂民主和人文關懷。3.在學習方式方面學生的學習如果不具有感情色彩,將會是空虛、無意義的學習,是失去人文性的學習,羅傑斯稱其為現代教育的悲劇。要體現語文學習的人文性,使悲劇不再重演,筆者認為,主要應從學習的三個維度入手。首先,應在學習時間上倡導人文性,改變過去單一、固定的時間制度,體現學習時間的多樣化和靈活性,如可根據具體教學情形設置長課和短課。同時還應注意在語文課程中合理把握師生時間比,多一些時間給學生,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合作、多探究。其次,應在學習空間上體現人文性,改變以往以課堂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空間,拓寬課堂空間視野,構建開放、鮮活和充滿人文氣息、富於生命力的語文課程空間,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進多元復雜的生活,利用綜合性語文教學活動和一切社會現象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最後,應在學習程序上倡導人文性。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程序,變教師強制下的被動學習程序為學生自主基礎上的主動學習程序,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基本理念。4.在教學評價方面評價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環節。在語文課程中體現人文性,首先應堅持正確的評價價值取向,在評價過程中,應當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應將語文教學的長遠效果和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置於重要評價地位。在注重考察學生達到具體學習目標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具體而論,應掌握如下評價規范。一是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的主體不僅僅是教師,還應包括學生本人、同學和家長。評價不僅僅是師生評價,還應有自我評價、學生評價和家長評價,從而使評價更加全面、公正。二是評價方式多樣化。應改變以往單一的終結性評價體系,注重多種評價方式的運用,尤其要加強形成性評價,糾正單一的終結性評價的偏差,加強對學生發展過程的評價,提倡採用成長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三是評價內容全人化。《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引導。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積極性評價過程中,還要有全人觀念,評價的內容應具有廣泛性,使評價從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學生在某一方面有所發展即應給以進步性評價,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促使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④ 怎麼理解語文課程的基本標准與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指向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學生在品德、才智、審美等方面的成長。三維目標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素質教育在學科課程中培養的基本途徑,集中體現了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客觀規律。
知識與技能這個目標與我們以前的課堂教學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上課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學生傳遞人類文明的結晶,同時發展學生的能力。我個人認為知識與技能是不能獨立,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知識能促進技能的發展,技能上來了也能幫助人們吸收理解掌握新的知識。
過程與方法這一維目標我認為因該更加重要,其實在傳授知識得同時,我們總在進行著過程與方法得習得。有時我們說過程與方法可能比知識更加得重要,因為我們學習得知識是靜態得知識,是人類文明得積累,是過去得東西,是人們在經歷過的過程中保留下來得文化遺產,這樣總是跟在時代的後面。隨著時代的進步,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沒有沒有精力也沒有必要學習所有得知識,同時也不可能學習所有得知識,但是人們掌握了學習知識得過程和方法那樣就好了,那樣就會一通百通。因此我們有時候說經歷對一個人的得成長太重要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維得目標是教師在教學中寫教案非常困難得,其實沒有什麼必要那麼為難,我們學習知識得最終得目的是什麼,不就是改變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嗎,理解世界的本質是什麼得問題。如果看周圍得事物的變化和發展,這不就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嗎。
其實我們學習知識得同時,經歷了過程與方法,當學習了知識的同時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同時也經歷得過程與方法,在這樣的經歷過程中情感態度和世界觀就發生了變化。所以不是很難得事情。大家不要把三維目標想的那麼復雜。其實就在你的身邊,也就是你本人經常那樣做的。

⑤ 語文課程目標定義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目標分為三個學段,可以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來看——「就目標設計的架構框架說,縱向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這三個維度」,而「橫向則是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⑥ 如何確定教學目標1.確定語文教學目標要以學生為主體標

新課改模式下,我們語文的課堂學習目標既指老師的教學目標,也指課文的學習目標,還指學生的課堂學習目標。在初中語文教學目標體系中,課堂學習目標是語文教育目標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在語文教育教學全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對上,它要體現國家語文教育的總體目標;對下,它又是教師選擇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課堂教學的准繩,還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確定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目標。
初中語文課堂學習目標的確定必須以語文課程標准為准繩,在制定課堂學習目標時,還必須參照單元及學期目標,以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包括知識准備水平和心理發展水平為依據。
初中語文課堂學習目標的制定,應依據學生的語文認知、情感發展水平,根據課文課堂教學內容,體現新課標的新理念、新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的角度,注重方法和過程,力圖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在制定具體的初中語文課堂學習目標時,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1、落實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布盧姆說:「目標是描述要學生達到的行為。」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改變過去語文教學忽視學生的個性、情感,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任由教師灌輸的做法,制定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時,必須還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著眼於學生人格與價值觀的完善。
2、培養、發展學生正確、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從此可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新課程中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必須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作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重點組成部分。
3、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不僅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還包括方法習慣、思維品質、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內容。語文學科教學目標屬於「素養目標」,素養目標的各組成部分互相依存,互相影響,語文素養的提高有賴於各要素的全面提高,我們所制定的語文課堂學習目標必須為達成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這一終極目標服務。
4、以「學」為核心
注重學習方法和過程,新課標提倡以「學」來組織教學,強調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學生語感的形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語文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學習方法和過程。語文課堂學習目標必須包含體現學習方法和過程目標。
5、貫徹「准備性」原則和「最近發展區」原則,目標難易適度
我們制定語文課堂學習目標,必須依據學生現有的認知和情感發展水平,學生要經過很大努力才能達到,即跳起來才能摘到果實。
6、目標具有彈性
為課堂教學創造寬松環境語文學科教學過程的變異性較大,所以,課堂教學目標不宜定得太細太實,要給課堂教學留下足夠寬松的環境。
7、統籌安排,螺旋上升
語文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聽、說、讀、寫年年一樣,又年年不同。語文教學目標必須統籌安排。整體推進。逐步提升。課文內容是制定具體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根本出發點。是實施教學和完成教學目標的憑借。只有正確地理解和領悟了課文的內容。深入了解每篇課文的突出、特殊之處。才能制定出恰當的語文課堂教學目標。
8、目標的制定還必須具有可操作性、可檢測性。
現在的新課改模式下,要求五步三查,步步落實。那麼課堂學習目標的確定還必須具有可檢測性。可操作性,整個課堂就圍繞目標來開展。既讓學生有可學,也讓老師知道該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靈魂,學習目標對於課堂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們可以讓課代表在每一堂課之前把我們本堂課的學習目標提前寫在黑板上,方便我們這節課完之後回顧自己的學習目標是否達成。這樣既有利於學生的聽課的質量,也便於老師檢測自己是否完成教學任務。

⑦ 如何確定語文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是一堂可亟待完成的任務,也可說是一堂課的上課目的。根據三個目標維度系統,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每項的目標中,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些內容合起來加於制定

⑧ 如何確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一直以來,語文都是備受社會關注的一門課程,也是所受非議最多的一門課程。回望過去,肩負著傳承祖國母語教育任務的語文教學,雖歷經多次改革,卻始終難以擺脫高耗低效的困境,甚至落得個「誤盡蒼生是語文」的罵名。沉思現在,面對著轟轟烈烈、方興未艾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語文教學雖或多或少或濃或淡地抹上了新課程的色彩,可依然徘徊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展望未來,我們祈盼語文能成為學生的最愛,每一個生命會因語文而流光溢彩;語文課程開放而有活力,能應和時代的脈動、順應社會的需求、浸潤生活的芬芳……下面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確立的策略簡單地談談。
一、凸顯目標的學科性
閱讀教學目標的確立,應充分反映語文學科的性質、閱讀教學的任務及閱讀教學的特點。語文學科是融工具性和人文性於一體的基礎學科,作為小學語文學科,首先要體現工具性。浙師大 王尚文教授在《語文是什麼》這一報告中呼籲廣大語文教師必須緊緊抓住語言文字這條韁繩。他提出構成語文的核心要素是語言文字,憑借字、詞、句、段、篇,培養聽、說、讀、寫、書(書寫)的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天職。葉聖陶先生在《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觀點》一文中指出:國文教學自有它獨當其任的「任」,那就是閱讀與寫作的訓練。這充分說明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語文學科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有屬性,這也理所當然地應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標志性、根本性目標。確立閱讀教學目標,我們的著力點應該從閱讀教學承擔的任務上進行概括。吃透課標,深鑽教材,結合單元提示,課後練習以及語文園地,並聯系單元和整冊教材進行整體思考,既考慮通過閱讀教學目標的落實,實現教學目標在三個維度上的達成,又著重考慮在閱讀訓練上使每一課時的教與學活動,都能讓學生得到些什麼。當然,鑒於閱讀教學的特殊地位與作用,在目標的文字表述上應該更加准確,更合乎語言規范,切勿模稜兩可。目標的表述不僅要反映出「語文閱讀課」的特點,而且也要力求反映出「小學」的特點。如人教版四(上)《頤和園》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有個老師這樣設計了其中一項教學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的大致內容」,我本人覺得這一目標的表述語言不夠准確。試問,「怎樣才算是『整體感知』而非『部分感知』」?「感知課文的大致內容」不就意味著「整體感知」?我覺得不如用「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顯得貼切,明了。這樣既體現出語文學習的特點,又符合第二學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
二、體現目標的層次性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學科教學的總目標與各層次目標之間,既有統一性,又有相對的特殊性,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充分體現這種層次性。通過閱讀教學各課時教學目標的實現與累積,最終達成語文學科教學的總目標。閱讀教學目標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是學習內容的層次性。在學習內容上,不同學科是有其內在的特殊性的。有道是「數學清清楚楚一條線,語文模模糊糊一大片」,作為「文選型」的語文教材,同一篇課文在不同的版本中安排在不同的年級,它就承載了不同的教學要求。同一知識點的教學或相應能力的培養,在不同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目標要求也是不同的;同一篇課文在不同的課時教學中也有著循序漸進的教學要求,體現著層次性。以人教版三(下)《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為例,這篇課文可分兩課時完成。兩個課時的教學目標的設計就有著鮮明的課時特徵,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①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鬱郁蔥蔥、湛藍、甜潤、裸露、各式各樣」等詞語。②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③摘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②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③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二是學生的層次性。學生認知結構、學習水平、動機意志等是有差異的,教學目標應自然而然地體現出這種差異,作為教師則需要制定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教學目標,做到共同性目標和個性化目標的有機結合。而共同性目標是為所有學生預設的,是基本的教學標准,要求全體學生都要達到,個性化目標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而預設的。如一個老師設計的人教版四(上)《觀潮》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①學會本課生字,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②理解「潮來前」的景色特點,積累描寫潮水的句子;學有餘力的學生仿寫片段「雷雨前」。其中的第二項教學目標:「理解『潮來前』的景色特點,積累描寫潮水的句子」是共同性的目標,是要求全班學生都要達到的。而讓學生仿寫片斷「雷雨前」,則是為學有餘力的學生預設的個性化的目標。
三、突出目標與教學的一致性
當閱讀教學目標確定以後,課堂教學就應該環環緊扣教學目標進行落實。由於一些教師獨立設計閱讀教學目標的能力較弱,加上文本蘊涵的多元性,教材知識體系較散,尤其是人教版的閱讀教材是以文化主題來構建單元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的「兩張皮」現象,既有目標定位的盲目性問題,也有教學活動過程的隨意性的問題。因此,制定閱讀教學目標,首先要研究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已有的「知識、能力」水平,仔細斟酌目標的數量與難易度,防止目標脫離了學生實際;其次要研究學習內容。依據《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確定既適應學生學習又能與教學內容「合拍」的教學目標。然後,圍繞目標處理教材,整合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不可僅有預設的目標而無具體落實教學目標的相應活動內容。最後,要研究教與學的方式方法。教學的方式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途徑,一定的課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無疑需要採用相應的教學組織形式,以及教學手段的正確選擇與有效運用。當然,課堂教學「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要求。」隨著課堂情景的變化,教學目標也要隨時做必要的調整,教學活動內容也要做相應的變換處置,促使課堂教學活動的動態生成,始終保持課堂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
四、把握目標的發展性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弘揚學生個性,促進每一個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是素質教育追求的目標。課堂教學的關鍵是要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展。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對所教的每一個學生的已有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水平,以及興趣、愛好、特長等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實施目標的過程與採用的方法具有激勵性,能有促使學生獲得自主發展的更為廣闊的空間,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的理論,教師需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所謂適合學生的教學,就是在學生原有基礎上提出新的可以預期達到的學習目標的教學,如果不針對學生基礎,教學目標不是太高就是太低,那麼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時,一定要以《語文課程標准》為依據,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以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動作技能與情感態度為基礎,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去設計教學目標,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不增加學生過重負擔,又能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知識,不斷發展新能力,不斷豐富情感,不斷完善人格。確定了具有發展性的閱讀教學目標,再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媒體,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結構,那麼,扎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最終必將實現。
五、增強目標的可操作性
在實現目標的整個教學過程中,目標內容應是可操作的,在目標的達成與否,達成到何種程度上又是可檢測的,這樣的課時目標才是有意義的。首先,目標表述應該是具體明確的,目標指向清晰、主次分明、聯系緊密。如用詞過於抽象概括或中心目標不突出或目標條目過多等等,是不利於操作的。課堂教學時間是個常數,一篇課文或一堂課的教學目標不宜過多,一兩個就可以了。核心的目標完成了,其他目標也會在實現核心目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落實。其次,目標表述的內容是集中精細的,目標要求學生了解什麼、理解什麼、掌握什麼、識記什麼一目瞭然,甚至有必要直截了當點明什麼字、什麼詞、什麼句,怎樣的人、事、物等。如「引導學生認識潮汐的成因及其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等目標行為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而教師怎樣「引導」,怎樣「培養」,用什麼手段,那是不具體的,無可操作的。教學目標的表述越清晰明白,在課堂教學中也越容易把握,教學目標的達成率也就越高。
當然,在設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時候,除可以採用以上這些策略以外,還應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去及時調整與動態生成目標。總之,我認為,當前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和研究,我們應投入更多的關注。作為語文教教師只有了解基礎、實用而又具體、明確的小學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發展的體系,才能提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只有使設定的教學目標更合理,更科學,更精細,更適應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才能使作為課堂教學坐標和靈魂的教學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出應有功能,從而為徹底改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長期存在的「高耗低效」現象提供現實的可能。

⑨ 如何確定小學語文課的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學生識字、寫字、詞語這些最基礎的知識需要日積月累,閱讀和寫作更需要一點一點地提高,這就需要教師既要有所教學年段的總目標,還要有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並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落實好教學目標。

一、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

1、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它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

二、教師要制定好每個單元和課時目標

小學語文教材安排非常合理,教材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和不同的內容構建單元,每個學期課本有八個單元。前五個單元都有不同的綜合學習內容,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四個部分。

教師要根據單元的這一設計安排好課堂活動,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單元目標成為課時目標的指導。課時目標要權衡所教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來制定。單元和單元之間的知識聯系要突出出來,課時之間的承上啟下要做好,教師還要注意知識的適當擴展。

(9)如何確定語文課程目標擴展閱讀:

教學目標是關於教學將使學生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課程目標;二是課堂教學目標;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⑩ 確定語文課程三維目標的依據是什麼

一篇課文的三維目標必須立足於課本或所講內容,必須是與課文內容相關聯,脫離於課文內容或所講內容的目標就會象空中樓閣一樣,無據可依。

閱讀全文

與如何確定語文課程目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