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什麼是語文教育觀

什麼是語文教育觀

發布時間:2022-02-07 06:30:02

1. 語文教育有什麼意義

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就接受語文教育,語文更是我們從小到大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並且未來國家還要加強語文教育的影響力。那麼語文教育到底有什麼意義,到底能讓我們獲得些什麼?


基本的溝通交流
語文教育可以說從小時候說話的時候,父母就開始言傳身教。並且我們可以發現,文盲和念過書(學過語文)的人言談舉止都會不一樣。學過語文的人,會更具有溝通能力。所以說,學語文,其實就是學最基本的語言素養,讓我們對於中文的聽說讀寫都能基本掌握。


總而言之,語文教育既然那麼受重視,就證明它具有深遠,重大的意義,我們每個人的所受到的語文教育,都是對我們的熏陶和提高。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為自己學好啦語文而感到自豪!

2. 語文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語文教育 是我國5千年文化的一個交流平台 也是一個輸出器!它傳授給人類知識 同時也孕育一個人的思想!每個人能得以生存 跟語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3. 什麼是語文教學

真正的語文教學就是把「培養和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作為根本任務的課堂;真正的語文教學就是緊扣文本、穩扎穩打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教學。

換言之,也就是「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返樸歸真,自然天成,這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它本應是少急切多從容的,是少外表多內涵的。

語文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

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語文》也是中國的學校等教育機構開設的一門主要學科,中國語文教科書一般講授的是中國通用語言文字(即漢語文)。

語文學是偏重從文獻角度研究語言和文字的學科總稱,一般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等。中國由於古代文獻豐富,文字比較特殊,語文比較發達,廣義的語文也應該包括語言學,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總稱,但由於國際學術分科中語言學是一大類,所以反而是語文學從屬於語言學,成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

4. 論述怎樣理解語文教育的基本理念

「語文素養」是整個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整個課標的「文眼」,在語文課改實驗中有非常特殊的意義,課標強調的是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這里體現了義務教育對語文課程的兩點要求,一是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不是少數尖子學生,而是每一個學生;二是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該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不是全部的語文素養。那麼,什麼是語文素養呢? 巢宗祺 教授明確說明,是指「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內容,能力包含其中。」課標在總目標中所列的10條要求,就是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每一個學生在語文素養方面的基本要求。

5. 什麼是教育觀

葛紅兵:我做過小學教師、中學教師,現在做大學教師。我今天主要不是想談自己,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我想借這個機會主要談談教育問題,新浪是一個強勢媒體,我今天在這里說說我最近特別想說的話。多年前我曾經著力於研究中國戶口問題,寫過大量的文章,在中國高層的內部論壇發布,也參加過全國婦聯、公安部等等搞的戶口問題的座談會。那個時候我認為中國社會的戶口問題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導致中國社會城鄉的割裂,構成城鄉的二元結構。它是導致中國社會不同的人有不同命運的一個重要根源。最近我們看到中國戶口問題已經有所改變了,在浙江和江蘇的蘇南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甚至於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已經不成為一個限制了,有的地方已經取消城鄉戶口的差別。 現在我感覺到我們的不公平是什麼呢?主要一個是在教育方面,這是我今天想談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城鄉教育這種結構上的不平衡,不對等。比如說在我的故鄉,一個城市裡面,城裡的孩子和與他咫尺之遙的孩子辦學的條件相差很大。我父母所在的農場有上萬的職工,每年有幾十人初中高中畢業,但是能夠正常升學和升入大學的屈指可數。不是這些孩子智力上跟不上,而是這些孩子沒有獲得平等的教育條件。我今天來第一個想在這里做一個重要的呼籲,就是可以控制城鄉的差別。城裡人應該有義務和責任幫助鄉村的孩子們,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提高他們的辦學條件,也提高他們的師資水平。如果說「人生而平等」的話,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內涵現在在中國現在已經不是戶口問題了,而是城鄉二元結構導致了一個教育不平等的問題。我今天想為農村的孩子做一個呼籲,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我們大家都關心孩子,最需要關心的是那些農村的孩子們。我希望新浪能夠允許我有這樣一個機會,對社會發出一個呼籲。
葛紅兵:我今天想談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現在的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我覺得教育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教孩子共性,比如說教給他社會的普遍倫理,普遍的知識,普遍的機能。比如說一個技工的才能,一個工程師的才能,一個科學家的才能,一個藝術家的才能,然後交給他普遍的人倫,孝敬父母等等,這是教育的一個目的,讓他能在社會立足。
第二個是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教孩子個性。我們都知道人在啟蒙時期接受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個科學家說過,所謂啟蒙就是教人自我決斷,自己決定自己要做什麼,自己決定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現在無論是家長還是社會氛圍、還是學校里的老師,整個社會都重視孩子的共性培養,比如說他的知識,他求生技能等等,對他們個性東西卻很少培養。有時我們甚至害怕他們的個性,當孩子說一個不一樣的觀點、跟我們日常生活不同的見解的時候,我們是感到害怕的。我們害怕孩子提出跟我們教材不同的觀念,我們害怕我們的孩子跟我們歷史觀、社會觀、道德觀、審美觀有差異,害怕孩子跟主流有距離,這正是我們教育一個很大的弊端。在我看來,教育最重要的、也是根本性的目的,是孩子的自我決斷,就是培養孩子的個性。我看來,一個孩子有自我意識、有自己個別性的觀點、個人性的觀點,我是一個獨立的人,我要有自我,我要有自己的看法這是最好的事情,說明這個孩子的培養已經到位了,這個應該是家長為之感到高興的事情。一個特立獨行的孩子,在啟蒙階段也需要成年人對他進行引導,就是要教給他普遍的原則,在此基礎上,99%的事情還應該給孩子自覺權。我們都知道,求知是人的本能。人在什麼時候感覺最為恐懼,最為不安,最為焦慮?就是未知的情況下。比如今天我在路上堵車,我不知道前面堵了多少車,我就感到非常不安,如果有人打電話給我說,說前面有五輛車,有三個紅燈,我知道了就不會有這種恐懼感。也就是說在未知的情況下,人最有本能的反應。 但是,恰恰是現在我們的孩子喪失了這種對未知的興趣,關鍵在什麼呢?還是要回到共性和個性的培養目標上。我們絕大多數的老師和家長都試圖給孩子一個普遍共性的東西,卻沒有照顧到孩子個性的需求。比如說小孩子在做完這道數學題以後,他希望把自己的興趣轉移到他自己感興趣的那些方面,比如說3D動畫設計——我有一個同事的孩子已經考取3D動畫學院,如果我們老師壓抑了這個,一定要他把數學題反復的操練,這樣這個孩子就會對數學失去興趣,對語文失去興趣。然後又不能發現3D的興趣——表面上好象他是沒有興趣的。這樣就使我們孩子失去了本能的、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慾望、對於未知世界的焦慮。所以說,我覺得更多的情況還是要從我們的教育體制、我們目前教育的觀念、包括家長的觀念來著手。 我們總強調「一律」,就是所有孩子要遵守同一個紀律、做同一種習題、達到一個目標、做一類孩子,我們給孩子施加的目標太統一了。什麼叫做統一呢?我參加過一個中學的觀摩,有一個教育課,初一的孩子,班上所有孩子都想說我想作科學家,我想做學者,我想作什麼,沒有一個孩子說我想做技術工人,我想做一個農民,我想種菜、看上去又美、吃上去味道鮮美的菜,沒有!為什麼?我們整個社會都給所有的孩子設計了一個5%的孩子才能達到的目標,使100%的孩子沿著那5%的路走,這樣扼殺了孩子多樣發展的可能性。這種扼殺使我們人才的標准和人的發展變成統一化,不利於我們社會多元文化的發展、多樣性的發展,使我們整個社會也趨於單調,知識結構一致、行為模式一致、倫理價值原則一致、一切都很一致。所以我們整個社會變成了一個趨同性的社會——我們的教育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根源。
整體上這種全社會對孩子水平理想要求過高,使我們教育看起來變成了對孩子的折磨。因為我們設計的目標模式實際上只有5%的人才能達到,95%達不到,是這個狀態鍛造了我們整體的社會氛圍。新加坡社會經濟條件比我們好很多,他完全可以普及大學,但是恰恰相反,新加坡一個大城市只有兩所大學,它只有一部分的同學能夠進入大學,絕大多數進入的是技術教育學院。為什麼呢?新加坡社會對孩子這種教育是非常可取的,他知道每一個孩子有每一個孩子自己的道路,每一個孩子應該有適合他自己的理想和前途,他應該在社會上找到個性化的地位和生活姿態。所以,它沒有鼓勵每一個孩子都做科學家,都去讀大學,都成為精英。
第一個,我們的全球意識沒有深入人心。我們知道我們的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但是我們的地球教育根本沒有跟上,我們的愛只是教到愛你的祖國為止,從愛親人開始,愛故鄉到愛你的祖國就為止了,沒有教到愛地球、愛人類這樣的地球意識。 第二個,我們是從東西對立這樣一個觀念發展而來的,從兩大陣營對立意識發展而來的,對帝國主義我們要痛恨,比如說對日本,對美國人。那麼我們看到,我在新加坡也待過,在泰國也待過,在印度尼西亞待過,這些國家在二戰中也受過嚴重的侵害,他們的侵害不低於中國,但是中國人對日本的痛恨遠遠深於他們,我們受到的是仇恨的教育。第三個,我覺得我們是以階級斗爭立國的。1949年革命以後,強調人與人的斗爭,而不是普遍的愛。由此我想到顧准給孩子寫信,因為顧准當時是受到鎮壓的,妻子跟他劃清界限,他說「你們給我造成的痛苦我原諒你們,我給你們造成的痛苦也希望你們原諒。在我離開世界的時候,我希望你們能見我最後一面。」顧准也有存款給孩子,但是顧准自己的孩子全部拒絕。這種情況跟俄羅斯發生的完全不一樣,我們對恨的教育是很嚴肅的,但是對愛的教育卻往往是模糊的。恰恰是在我們這個時代,社會和解,階級的和解也好、國家的和解也好,比階級對立,國家對立更加重要。這個時代我們更需要寬容意識、和解意識、普遍的人類意識。這個方面我們教育是最欠缺的。回到我們剛才的話題上來,我希望我們家長給孩子去讀更多這方面的書。如果從這方面來出發,我希望我們家長可以給我們孩子讀一些傳統的典籍,岳簏書社的古典名著普及文庫。我們是非常強調「仁」的,這個是一個抽象的愛,是一個大愛。我們一個期間批判過的,但是現在我們孩子可以去讀它。我們也不願意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宗教教徒或者什麼,但是這不等於說我們不能從宗教當中汲取愛的力量,愛的精神養料。比如說聖經新約這樣的書,我們可以當做知識養料的書讓孩子讀,這一系列的書也是我們更加需要的。
葛紅兵:這個也是我今天來之前想的一個重要題目,就是我們對孩子應該怎樣的看待。在我們中學的課本里有一個引文,就是引用愛迪生的那句話,「對一個成功的人而言99%是汗水,1%是靈感。」實際上後半句給省略掉了:「恰恰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教育研究的成果告訴我們,這個社會可以從事創造性工作,比如說科學家、藝術家這種工作的人,只有5%左右。95%的人能夠從事機械工程等等這樣的工作。他也告訴我們,人的確存在著重大先天區別,我們要承認這個先天區別。但是我們這個社會強調的是理想主義教育,我寫過一篇文章,就是說中小學教育面臨危機,其中有一個危機就是理想主義教育危機,我們所有人都想作5%的人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我們實際上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我覺得這個中學老師說的很好,不能夠要求所有人都做第一名,應該給每個孩子確立一個他能達到的目標。中學的老師應該有能力幫助孩子確立自己的目標,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所以,我每年招研究生以後,招進來第一句話,我不是說你們一定要在我這里做什麼,比如說我給你布置一個學術課題,你一定要把它做的多好,或者過幾年你讀博士等等這些目標。是你到這里以後,我能夠幫助你找到自己,你在本科階段沒有找到自己,你不知道你想做什麼,你能做什麼,你不知道你人生能夠寄託在什麼上面,你做這個事情感到快樂,也許你未來可以成功,甚至於不成功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是快樂的,你覺得過程已經有價值了。到我這里來,我希望這三年,在我們一起討論、研究、閱讀等等這些過程讓你找到你的人生定位,幫助你完成對自我的認識,形成對自我的要求,當然是跳一跳才能達到那個要求,我就感到很滿足了。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應該把整個的教育觀念顛過來,我們現在是設立一個目標,讓所有的孩子都去達到,所有孩子去做同一類的事。我現在要說的是反過來,我們的教育應該幫助孩子自己確立億億萬萬不同的目標,每個人都有一個目標,每個人都有一個自我認識,教育應該幫助他形成這種自我決斷、自我認識,幫助他完善自我個性。如果教育觀念做了這樣一個轉變,我們這個社會感覺自我不成功的、感覺人生失敗的人就會少很多。
我有一個很好的初中老師,他教會我怎麼觀察一個杯子,一棵樹,而且你還要看到他是個活的生命。你看這個茶杯立在那裡還不對,你要看到他裡面還有半杯水,他裡面還有熱氣,這個光半部是亮的,半部是暗的,你要看到這些東西。他給我介紹很多童話,我看了《快樂王子》,因為我在初中里學的,有一個很差的雕塑,就是為了幾頭羊獻身的兩個女孩子,我就把他想成我的快樂王子,就是為人類獻身的,我想我將來可以寫這樣的東西就好了。後來我就漸漸寫小說和散文,後來也不斷的發表。但是我中間也有曲折,我上大學的時候看到我的一個同學,他只比我大一歲,他的詩歌寫得太好了,簡直是高不可及的範本。我想他比我只大一歲,我都比不上他,我想我還有什麼出息呢。後來我就轉向文藝理論研究,後來就成了一個批評家。但是當我成了一個批評家以後,我對我們當代小說散文詩歌的狀況又開始不滿起來,對整個20世紀中國小說詩歌創作、散文創作也開始不滿起來。大家都知道我些過那個「悼詞」了,我覺得我自己還是可以繼續寫下來。所以95、96年我又發表短篇小說,中篇小說,99年我就完成了大家認為是我的成名作《我的N種生活》。之前我還些過兩個科幻長篇,當時印了9萬多套,如果說我是一個暢銷書作家,96年我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暢銷書作家了。後來還有一個科幻長篇《未來戰士三部曲》。2003年我又出了《沙床》這樣的書。實際上我也在漸漸跟自己搏鬥,如果我寫散文、寫小說是跟自己進行心靈的對話,安慰自己情緒的過程。比如說我的N種生活對我精神狀況的一次超脫了,寫沙床也是這樣的,是我碰到生活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說碰到親人的病,我自我說服,和自己談心的。寫哲學專著是為了思考一個問題,把一個問題想清楚。所以,很多人看起來我好象在創作和理論研究之間是搖擺的,實際上對我來說這兩者都是為了解決人生的困惑。也有很多人看到我在學術研究上也是搖擺的,比如說多年前我是以一個批評家的身份面世的,後來我又變成了一個文藝理論家,好象是從批評轉向了文藝理論。實際上批評和文藝理論是一塊的。近年我又轉向哲學人類學,但是哲學人類學與文藝理論研究這是一個自然的發展,文藝學到了高端,實際上他對人審美性超越的研究,人在這個世界上有限的生活里,如何追求無限永恆的世界,這個就帶來人類的思考。這種道路在我們古往今來的哲學家都可以看到,比如說康德,他的研究最後導致是人類學,海德格爾都有這種階段的。最典型的是尼采,他從審美研究語言形容到最後成了一個哲學家,這些都是不矛盾的。
葛紅兵:我一直有這個沖動,就是前年我跟我的朋友幾個人設計一套叢書,就是寫給自己孩子的,因為我真是有很多的體驗,也試圖搞一個對話、把我們的教育想法都結合起來。但是我們現在有的人在國外,有的在國內,有的在歐洲,有的在亞洲其他國家,很難聚到一起。我自己也一直有這樣一個沖動。這次我出一個對話集叫做《直來直去》的時候,就是想把自己的觀念更多的容納進去。一個是通過我自己的經歷來談,第二個直接談我教育觀念,第三通過我對一些文化名人的解構做一個「去神」的工作,最後談談整體我對中國思想史、就是國家觀念等等這樣一些的看法。當然你們看的時候有的地方需要這樣那樣切,切成現在這樣的規模,這個也是迫不得已的。
葛紅兵:他們都是不錯的作家,石康是不錯的。安尼有幾部城市女性題材的小說,我覺得都不錯。也寫過關於石康批評的意見,我覺得整體中國作家缺乏一個第三維,就是超越人類意識、地球意識、宇宙意識這一維,這種普遍愛的一維。為什麼我們讀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可以反復讀反復感動?他們的作品有這種精神的力量,陀斯妥耶夫斯基有人道主義廣泛的同情,有這種意識,有超越國家、超越有限生活,去尋求永恆的意味願望在裡面。我就覺得中國當代作家,在這方面還是非常欠缺的。那麼魯迅我覺得他是中國少有、對人生活做出決絕批判的作家,所以我們看到魯迅是非常悲觀的,為什麼。他看到人世生活的有限性,看到人性上的有限性,看到了這些東西。但是,魯迅依然沒有完成一個「陀斯妥耶夫斯基式」的超越,他晚年寫到過他,我覺得魯迅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人的生活是無望的、人的生活是陰暗的,但在另外一條線還有一個陽光的東西在那裡,作家可以揭示出來,魯迅意識到了,但是生命沒有給他時間。我覺得在中國的詩人當中穆旦、海子是比較少有的有超越意識的作家,這也是諸多讀者讀《沙床》時誤解我的原因。我們是一個無神論的國度,所以我們很難理解那種超越性的追求。事實上我並不是一個基督徒,我是追求以靈魂給人安慰這樣的精神世界,我追求的是這樣一個東西,無神論者認為這個是虛偽的,有神論者認為這個還不夠。中國作家在這個一維度里探索還不夠,整體是不夠的。
葛紅兵:還是最開始的話,我希望能夠呼籲大家重視農村教育的問題、重視教育資源不平等的配置的問題。我希望我們社會在這一方面做一些工作。比如說在同一個城市裡面,比如在上海這樣一個城市裡面,城裡面的小學跟鄉下的小學是不是可以搞更多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比如說結對性的教師之間互派,通過這種方法不僅僅在硬體方面幫助鄉下小學提高,也在軟體上幫助鄉下小學提高。這個可以給我們孩子以更多的出路。我覺得當下的知識分子,應該在此負有更多的責任,應該站出來在這些方面做出一些呼籲。我覺得許多的人都看到這個問題,但是他們就像錢鍾書說的那樣,躲起來像鴕鳥一樣,對呼籲那些人覺得他們是作秀、無聊,我覺得對這種事情我感到非常傷感。如果所有人都不來說這個事情,那麼誰會做這個事情。我覺得社會整體性對這個不平等的麻木、視而不見,這是我們這個時代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第二個我想談教育觀念整體上的突破。我覺得我們功利教育太多,非功利人道主義的教育、人類意識的教育、地球意識的教育太少。 最後我們教育觀念要回到對孩子個性的尊重、個性的培養,培養千差萬別的孩子,不是把孩子造成統一的一個模式,往模式里套,也希望這個社會的教育觀念有一些變化。最後我想孩子們。實際上我一直在教育的領域里工作,關於911那次的現場社會調查給我的打擊非常沉重,我一點都沒有誇張這個說法。他也使我開始把我自己的重心也慢慢轉移到這裡面。以前中學請我演講我是拒絕的,大學請我演講我也拒絕,後來所有中學邀請我都接受,大學我也大部分都是接受的,還出了一本演講集。我覺得知識分子應該在這方面做出一點貢獻,這個就是知識分子的責任,如果我們孩子有欠缺,這是知識分子的欠缺,他們沒有把孩子教好,我希望大家都應該來做這個事情。

6. 什麼是好的語文教育

到時候他就會發現,歷史上的孔融根本不是課本上說的那種乖乖孩,而是非常另類的,非主流的,很有獨立精神的。 他從小就能說會道,大人也辯論不過他。九歲時,他去拜訪一位姓李的官,人家不見,說我們之間沒來往過。孔融說:我的祖先是孔子,你的祖先是老子,我們早就有交情了。那官員不得不接見了他。孔融長大之後更是了不得,曹操一出台什麼政策,他都要作對。曹操下禁酒令,他說天上有酒星,地上有酒泉,喝酒怎麼怎麼好。孔融甚至質疑過那時候最大的主旋律孝,後來被曹操殺掉了。如果道德教育必須以四歲的孔融為准繩,那麼長大了的知識分子孔融,無疑是道德教育失敗的典型了。 其實,這個事件之所以會引來沸沸揚揚的探討,顯然不僅僅是該不該讓梨的問題,還因為這件小事折射出我們教育中存在的痼疾。 網上轉載的那張微博照片中,除了那道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麼做的問題之外,還能看到卷子上面其他幾道題,雖然拍得不全,但已經可見大概。在孔融讓梨的材料之後,第一題問的是:這講的是誰的故事?答案:孔融。第二題是選擇題:這故事體現了什麼美德?二選一。只要選謙讓而不是勤勞即可。這些問題,只要智商沒有問題的孩子,都不會答錯。最後就是那道受爭議的問題,孩子答我不會讓梨,被打了叉。 這就是一張典型的語文試卷。其中包含兩類問題:一是低級得根本不需要思考的,一是強迫你接受權威觀點的。就是這樣的試題充斥著我們的語文考試,浪費了孩子們的大好時光。 我可以隨便舉例:某年高考語文試題問,某首詩的作者王維的字是什麼?答:摩詰。這屬於第一種,低級題。某年題目要學生讀蘇轍的《巢谷傳》,文章大意是說,蘇轍和哥哥蘇軾都被貶了官,老朋友巢谷不辭年高路遠,千里迢迢來探望他們。末了問題毫無懸念地問:這個事情反映出巢谷的什麼高尚品格?標准答案是:古道熱腸。凡答成執著、友愛、鄉情、友情等都算錯。這就屬於第二種,專制題。 在我看來,語文教學之所以走入這樣的死胡同,就是因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從一開始就脫離了語文學習的正道。從小就沒有引導學生大量閱讀積累,學會自己讀書,而是整天要他們做關於分析、理解、創造、運用的閱讀作業,美其名曰培養能力。 其實古今中外經典的教育學理論早就指出,教育的認知目標是有階層性的,按照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的順序,逐層而上。而這種好高騖遠的空洞分析創造、選擇理解、價值判斷,浪費學生的大量光陰,抹殺他們的興趣。 語言的學習,必須是要通過讀書來積累,才能比較分析,舉一反三;思想道德觀念的培養,也應該是通過大量的積累,然後在這基礎上再形成和發表自己的觀點。這種硬性規定標准答案的做法,看上去是在進行道德教育,其實是教育的專制主義。 我在上世紀90年代初在《語文學習》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還我朗朗書聲》,其中有這樣的一段:這就好比吃飯,整整十二年,可憐我們的孩子天天在分析如何‘吃’,分析‘飯’里有什麼成分,可就是沒有真的吃上幾口,無怪乎到頭來個個面黃肌瘦,營養不良。二十多年過去了,語文教育一切還是照舊!真是可悲! 孩子天性是非常真實的,他們喜歡聽故事,喜歡了解事實,不喜歡被灌輸道理。小學階段孩子好奇心旺盛,記憶力強,可以給孩子講各種各樣的故事,記誦各種各樣的好文章,追求量的擴大。一邊夯實基礎,一邊說自己的真話。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然會迸發出靈性的火花、各種奇思妙想,根本毋須躍進式的培養。 (作者系復旦附中特級語文教師)錄入編輯:陳曉靜

7. 於漪語文教育觀

淺談於漪的語文教育思想 於漪老師是我國語文界一位資深教師,多年來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線,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著述了許多教育界頗有影響的著作。於漪老師的教學有她自身的一套理論方法,尤其是於漪老師的情感教育方法對語文教育有深遠影響。她關於語文教育的著述,多達一百多萬字。她的語文教育思想對我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中學語文教學有著較大的影響。 於漪語文教育思想的內容,涉及語文教育的方方面面。最主要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閱讀於漪的語文教育論著,我們會發現其中最鮮明的一個觀點就是「教文育人」。教育的職責就是教文育人。教文,即教會學生文化知識;育人,即培養人高尚的道德品質。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都肩負著這樣的職責,但是於老師的教文育人卻獨樹一幟。於老師堅決反對把教文和育人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的做法,主張必須在語文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於老師多次講到:要善於緣文釋道,因道解文,既廢除離開字詞句篇的架空分析,又力戒置思想內容於一旁的支離破碎的詞句詮釋,力求把思想教育與語文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水乳交融,使學生思想上受教育,感情上受熏陶,語文能力獲得有效的提高。在這方面,於老師有很多具體的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比如,她在語文教學的實踐中,充分發揮教材本身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陶冶他們的情操,常常採用「娛目」、「動情」、「激思」、「勵志」的方式;採用「挖掘文章內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變換提問的角度,帶領學生置身於情境之中,使他們耳濡目染,受到熏陶」,「聯系擴展,增添情感濃度,形成餘音繚繞的氣氛」等做法。這些都是教文和育人相統一的好方法。 她的這種教文育人的思想來源大致有三個方面:第一、這是正確認識教育本質和教育使命的必然結果。她曾這樣說:「國家把青春年少、風華正茂的學生交給我們教師培養,這意味著對教師極大的信任,我們如果不盡心盡力,豈不是浪費學生的青春,對國家、對人民的大不敬?為此,我經常警戒自己、鞭策自己兢兢業業,考慮任何工作都不能忘記培養學生的大目標。」第二、這是正確認識語文學科性質的必然結果。對語文學科的認識,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末,作為對文革期間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的一種否定,語文教育界出現了一種純工具論的傾向,於漪老師對此不以為然,她指出:「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思想性。語言文字是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既然要表情達意,那麼用它組成的作品都離不開一定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為里,語言文字為表。語文是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統一體,內容決定形式,形式表現內容。教學中完全可以發揮語文本身所固有的德育、智育兩種作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進一步提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認為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第三、這是研究傳統語文教育經驗得出的必然的結論。於老師認為,傳統語文教育值得借鑒的方面,例如:傳統語文教育既教書又育人,且重視愛國主義教育,還有很重視學養等。於老師對傳統語文教育經驗中這些精華的認識,自然會影響到她的「教文育人」觀。 教文育人是於漪老師語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她多年來從事語文教育工作得到的寶貴經驗,也是她對教育本質的深刻認識。 而全面、有序、科學地培養語文能力又是於老師特別強調的一個語文教育思想。她指出,有一點必須十分明確:語文教師教學生學語文,引導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的訓練,這是語文教學的主旋律,須牢牢抓住不放。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哪些方面的語文能力,這是於老師幾十年來一直在關注、思考和探索的一個問題,她在這方面的主張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全面訓練,循序漸進,突出「內核」,語、思結合。 她把語文能力的培養分成了三個層次:一是學習和應用能力,這是語文能力培養的基礎;二是具體的語言能力,會讀會寫會聽會交際,這是語文能力培養的核心部分;三是對生活的認識能力,思考和感受力等,這是語文能力培養的延伸和拓展部分,是語文能力的「內核」。大而言之,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應該是內核。正是基於於老師對語文能力本質的深刻認識,所以於老師提出,「語文教學應以語言和思維訓練為核心」。 語文教學就是要通過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知識和能力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柱,這是反映我們學科特點的,是語文學科的基本任務,但是我們對知識和能力的認識,應該是與時俱進的。中學語文就是中學語文,不是以學科為本,不是以某知識為本,而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是一個很大的變革。學生今後不管從事怎麼樣的工作,都要有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真本領,即正確理解和正確運用的能力。這樣定位,就要淡化原來的很多知識體系,要「擇其要而學習」。所以正確的、科學的、有序的培養語文能力才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全面訓練。於老師認為,訓練能力要樹立全面培養的觀念,不能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整體。就語言訓練而言,聽、說、讀、寫都很重要,不能重讀寫,輕聽說。不能只注重學習的近期效果,輕視適應社會的長遠需要。 循序漸進。於老師很重視能力訓練的序列,主張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他們的知識、能力、智力,來安排科學的序列。例如,她說:「不探討科學的序列,教學中有些十分突出的問題很難解決。比如重復勞動的問題,對某一語文知識小學教,初中教,高中還教。……」突出「內核」。 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雖然以全面為好,但是語文訓練又不能過於繁雜瑣碎,得有個重點。哪些應該是語文能力的「內核」呢?大而言之,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應該是內核。在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於老師關於語文教學要突出內核和她的全面培養語文能力的觀點並不矛盾。全面培養是為了防止「以偏概全」,突出內核是為了防止「喧賓奪主」。二者是辯證統一的。 語、思結合。於老師最反對進行單純的語言技術訓練,她既主張語文形式和思想內容不可分割,又主張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相結合,主張把思維訓練貫穿於整個語言訓練的全過程。 注重學習興趣,突出情感教育是於漪的又一個重要的語文教育思想。她滿懷激情的一句話就是「丹心一片是關鍵」。她說老師心中要有一團火,這團火是愛祖國、愛學生的激情。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激情是教師的基本素質。在五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於漪老師一次次超越自我,她不顧自己身體健康,背學生上醫院;接手亂班,把學生一個個找回來課……而支撐她的始終是充滿胸膛的師愛。她說:「你對孩子是全心全意,還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孩子心中清清楚楚,只有把愛播撒到孩子心中,他們心中才有你的位置。」 激發興趣也是於老師教學的藝術特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創新的源泉,於老師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於老師培養學生興趣有四點經驗:一是課要有新鮮感;二是課要有趣味性,使學生迷戀;三是要重視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四是增強教學過程中的智力因素,用學生的智力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於老師的這些經驗是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積累得來的,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興趣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徵,取長補短,博採眾長,尋找適當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 在新課標地指揮下,倡導情感教育。情感熏陶是教學環節中較難的一部分,教師要做到「融情於景」「寓情於景」是比較難的,最重要地是一定要有真情感。如果矯揉造作,虛情假意,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地情感,反而會令人生厭。那麼怎樣才能憑借語文教材進行情感教育呢?於老師提出了許多情感熏陶的方法,歸納起來有如下三點:第一、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披文入情」,即通過認真研讀教材,發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在,做到「文脈、情脈雙理清」。第二、發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後,自己必須進入角色,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所傳遞地情和意。第 三、教學時,教師要帶著感情教,要選准動情點,滿懷感情地啟發、提問、講述、剖析、朗誦,以情激情。 「立體化,多功能」的課堂教學效率觀是於漪的最後一個重要的語文教育思想。「有效教學」現在被國內外眾多學者所關注,「有效」不僅指「效率」還指「效果」,只有保證「效率」和「效果」才能真正實現「有效教學」。在於漪看來,語文學科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學生生活在母語環境之中,母語的學習與運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如果教師眼睛只盯著一本教科書加一本教參,思路打不開,教起來就會捉襟見肘,學起來就會索然無味。其次要開發與利用語文課外的學習資源,分清別類,擇優而用,講求實際效果。於老師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出了總的要求,就是課要上的「立體化,發揮多功能的作用」。在談到語文教學效率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忽視語文學科的綜合性特點,只看一堂課學生學到了幾條知識,或掌握了幾種技能,用單一的、而且是單純量化的觀點看語文教學的效率。這實際上是一種片面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把課堂教學在單位時間內的綜合效益作為衡量課堂教學效率的標准,這才是抓住了根本。於漪老師針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出了幾點具體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課前精心設計,選擇好思想、知識、能力、智力的最佳結合點。所選的知識點或訓練點應是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方面閃光的,或輻射,或折射,使課堂教學充滿明亮。 第二、課堂教學要有鮮明的節奏。為使課堂教學有鮮明的節奏,於老師還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措施,如:剪裁教學內容,突出重點,主次分明,詳略得當;教學過程要疏密相間,有起有伏,形成循序漸進的坡度;多種教學方法穿插運用,相得益彰,渾然一體。 第三、適當充實課堂教學的容量。課堂的容量怎樣才能得到適當的充實呢?於老師總結出了兩條措施:一是從廣度上開拓,擴大知識的覆蓋面;一是從深度上探討,加強學生理解力。

8. 過去和現在的語文教育觀念分別是什麼

以前的語文學科,只要把書本上的知識學好,就能考得好的分數。現在的語文學科,學好書本上的知識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博覽群書,多學習課外的知識,特別重視一個人的閱讀能力。

9. 葉聖陶語文觀是什麼理解語文觀對語文教學的影響有哪些

葉聖陶熱切的主張規范現代漢語包含規范的語法、修辭、詞彙、標點、簡化字和除去異體漢字。他又編纂和規范了出版物的漢字並且規定了漢語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進了編輯工作的質量與組織結構。

最重要的是,葉聖陶在出版領域提倡使用白話文。他的雜志和報紙大多使用白話文,這極大地方便了記者和讀者的閱讀,所有的這些貢獻促進了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



教育貢獻

葉聖陶教育思想對中國特色現代教育理論作出了具有獨創性、系統性的重要貢獻。

這一教育思想,以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為邏輯起點,形成了唯物辯證的中國教育改革之學;在探索和回答中國教育改革實際問題中,精闢、獨到地揭示了中國現代教育基本原理;在總結和提煉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經驗中,發展、創新了中國現代教育教學理論。

葉聖陶的第一篇關於兒童文學的學術論文題作《兒童之觀念》,批評了中國兒童受到的壞影響。

事實上,葉聖陶是20世紀20年代第一位寫童話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於1923年出版。 這部兒童讀物在許多青少年當中極受歡迎。另一個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講述了一塊石頭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這個簡單易讀的故事背後的寓意是嘲笑專家的傲慢自大與人們的麻木。

10. 談語文教師要確立哪些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

教師是教育變革的主要行為主體。教師教育觀念支配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於教師教育觀念的改善、優化。教師教育觀念是教師專業素質的核心,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建設性工具。
教育觀念有三種存在形態包括理論形態的教育觀念、制度形態的教育觀念、社會心理形態的教育觀念。教師個人教育觀念是屬於社會心理層面的教育觀念。它主要形成於個人的受教育、教育實踐的親身經歷,同時直接體現在教師個人的教育教學實踐當中,是教師個人對於教育教學問題的一些感性的、樸素的認識。這些認識具有個體性、主觀性、緘默性、情境性,相對穩定性,帶有個人的價值取向,是一種「個人實踐知識」和「運用的理論」。「關注每一位教師獨特的生存境遇和生活世界,並加以深入描述與剖析,以真正洞悉教師教育實踐行為背後所內隱的教育思想」是教師教育觀念研究的應有之域。
本文結合具體的學科——語文,用教師自傳敘事的方法,研究了本人(一位初中語文教師)的個人語文教育觀念,或者說研究了本人對語文教育目的、語文教師角色的一些個人教育觀念。
以個人的生活史為線索,文章的主體部分先回顧了自己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故事」,以及我在這些「故事」當中的感悟和啟示,在此基礎上用隱喻的方式概括了個人語文教育觀念的具體內涵,然後分析了其價值取向;文章接著又回顧了自己的專業成長經歷,受教育經歷中的故事,以此還原個人語文教育觀念形成的全過程,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個人語文教育觀念的建構方式,探查了個人語文教育觀念的影響因素。通過自傳敘事的研究發現:教師專業成長的歷史就是教師個人教育觀念生成、發展的歷史,教師應該主動尋求個人教育觀念的發展,促進個人的專業成長。
本文是對自己個人語文教育觀念的反思,期待在反思中將個人緘默性的的語文教育觀念外顯化,促進個人的專業成長,以豐富「教育文化」;同時希望能以個案的形式豐富教師教育觀念的研究,喚起更多的人對自己的個人教育經驗的反思。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語文教育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