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教師備課難在哪裡

語文教師備課難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2-07 14:49:34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備課

一、認真研究教材,吃透其核心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深入研究教材,這是必備的內容。在每講一篇課文之前,教師必須根據新課改標准反復閱讀課文,深入領會,弄清字、詞、句、段、篇,指導學生識生字,弄清漢字的基本要素。

語文有效備課方法

比如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等;掌握文章的層次脈絡、寫作技巧及文章的結構等方面;緊接著,要更進一步分析各自然段之間的聯系,將內在的聯系的段落歸為一類。在搞清文中的字、詞、句、篇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恰當預設情境,引領精彩生成

語文課堂教學注重生成性已成為教師的共識。為了追求生成性的課堂教學,有些老師認為課前的斟酌推敲的做法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有的甚至認為翻翻教參就可以上課,教案留在課後再寫,無須把課堂思路圈起來,但卻往往由於缺乏充分的預設,弄巧成拙,甚至迷失方向。

三、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落實合作學習

要保證學習活動不流於形式,保證課堂學習交流的效率,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工作非常重要,要合理分工,以實現合作,尤其是學習內容較豐富的學習活動,如字詞復習課,三四節課(三四天內)要完成搜集整理工作,必要講分工合作,經分析。

課本八個單元,一個班四十幾個學生,可安排指定一人歸納整理一個單元的生難字詞、詞語,然後拿到班上來合作交流,進而形成每個學生的語文生難字詞庫。活動安排要有層次,傳統課堂也有師生交流,課堂上教師也提問了大約五、七個或八、九個學生,參與交流的學生太少了,活動層次少,不能讓每一個學生參與,滿足不了每一個學生的交流需求,因,新課程小組學習的學習形式應運而生。

四、加強文本的解讀,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文本解讀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合理、深入的文本解讀不僅是有效進行教學設計的基礎,更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條件。

❷ 教師備課要從哪幾方面入手

1、在「備教材」上下功夫。教師在「備教材」過程中要著重解決好這樣幾個問題:確定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明確教材的體系和內容的主次;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要注重研究和解決教材中的難點,在突破難點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知識結構、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 2、在「備學生」方面做文章。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鑽研教材,更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教師要對所教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學生的特點要了如指掌,從而使教材的處理和教法的選擇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師在「備學生」的過程中應突出地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二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備教法」上努力尋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學方法種類很多,如講授法、發現法、問題法、討論法、觀察法、實驗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各有各的優點和長處,但誰也不能絕對地說哪一種方法好,哪一種方法不好。某節課可能只運用一種方法即可達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節課就可能需要運用多種方法。只有從教學內容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才能真正設計出靈活適用奏效的優良教法,才能真正體現出每個教師自身的教學特色,否則,即使已被眾多教師公認的教法,如孤立地運用,或機械地運用也都難以奏效,甚至適得其反。 4、在「備練習」方面精心設計,有的放矢。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緊密圍繞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靈活多樣。目前在課堂練習中主要存在這樣幾個問題:一是重講輕練,教師的主導作用「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學生的主體作用(當然不只限於以課堂練習來體現)顯得薄弱;二是練習題設計的盲目性很大,缺乏較強的針對性;三是課堂練習的量偏大,學生手忙腳亂,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時間;四是課堂練習題單調,無層次和坡度;五是教師在學生練習中忽視矯正錯誤這一環節,不利於知識的消化和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5、在「備作業」上要做到精心挑選,適量適度。布置課外作業的目的在於使學生進一步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備作業」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內在邏輯體系來確定課外作業;二是在內容上要做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獨創,由典型以變式,充分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識與訓練技能相結合,做到通過作業掌握知識,通過作業訓練技能;四是注意適量。作業的布置要少而精,作業的重點應針對學生易混淆、易忽視的教學重點內容;五是要注意適度。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層次性,要做到難易適度,要體現出梯度,並提倡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業。

❸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備課的體會

一、備課標,把握教學理念
課程標准、教材以及教學參考書是教師備課前必讀的資料。一些教師在備課時,往往只讀教材和參考書,忽視了課程標準的指導作用,讓人有種照本宣科的感覺。這種備課是很膚淺的,也是極不專業的。教師在備課時應認真研讀課程標准,了解階段教學的目標,然後要整體地、系統地梳理教學內容,明確本次教學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做到心中有數,有利於把握教學節奏。例如:在備課時,我會通過研讀新課程標准,明確教學目標,了解學生要掌握的知識,確定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然後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實際情況,尋求教學突破口,全面立足學生的身心發展,優化教學效果。
二、備教材,梳理教學內容
教材是語文教學專家花費無數精力和心血編寫而成的,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教師如果不能對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就不能正確把握教學方向,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拿到教材後,應先對本冊教材的編寫理念、特點及內容有所認識,理清教材的基本結構、編寫意圖、指導思想、教學目的等內容,進而能夠明確教學任務和要求,優化課堂教學。
例如:在教學《七顆鑽石》時,我首先鑽研文字,畫出文章中的生字、詞以及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如鑽石、焦渴、乾涸、匆匆忙忙、忍不住咽唾沫等,在教學時我會重點講解這些詞彙的讀音和用法。然後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三遍以上,以便能夠在課堂上感染學生,渲染充滿生機的課堂氣氛。我會深入了解文章內容,掌握文章的主旨,以便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理解水的重要性,讓學生從水罐的一次又一次的變化中,感受到愛心的神奇力量,讓學生能夠懂得關心別人、理解別人,懂得珍惜生活。
三、備學生,做好因材施教
「備學生」是指教師應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應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投入。據調查,現在很多小學生不情願在雙休日的時候寫家庭作業,很多教師也都能夠察覺問題的存在,但是很少有教師能夠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那麼,教師該如何「備學生」呢?例如: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刻理解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語文思維的培養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因此,在臨近考試時,我沒有用題海戰術搞得學生筋疲力盡,而是帶著學生鞏固基礎知識,並且通過談心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掌握學生不願意寫作的原因,最終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更好地參加到教學活動中去。
四、備過程,完善教學設計
首先,備課的目的是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規劃課堂教學,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小學語文教師備課時應嚴格把握三維目標,即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師應注重整合這個三維目標,逐步提高學生的素質和素養。
第二,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教師在設計教學流程時應重點突出以下特點:要有利於創設教學情境;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體驗學習;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等。
第三,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問題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核心,教師只有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才能引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重點設計有效問題,讓學生主動探索,多設計話題性、開放性的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學習的能力。
第四,教師應精心設計作業。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把作業的作用定位於鞏固知識和強化技能上,經常陷入題海戰術的誤區中,作業的形式呆板枯燥,內容單一,嚴重禁錮了學生的思維。

❹ 語文如何備課

語文備課很重要,一定要有以足夠的知識儲備量,而且還要關注學生,看一看你的課,與學生相不相符?

❺ 談談初中語文備課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語文教學中常見這樣的情況:辛辛苦苦准備了一堂課,滿腔熱忱進課堂,但學生聽課時卻提不起精神,甚至有厭倦感。備課時花了大氣力,應該是種瓜能得瓜,種豆能得豆,為什麼在實際教學中卻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呢?其中原因很多,但最為重要的可能是教師備課時沒能真正吃透教材,吃透學生,對所教的內容、所採用的方法等心中無譜,取捨不當,實際教學時自然就會無的放矢、效果不佳了。為此,我結合自己的從教實踐淺談怎樣做好初中語文備課。其一、怎樣備課。首先要明確教什麼,達到怎樣的目的。《語文課程標准》是語文教學的准繩,其中規定的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要落實到各冊教材、各個單元及各篇課文之中。每篇課文要教給學生什麼,須認真仔細地推敲。任何體裁的課文都是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統一體,從語文知識的傳授到語文能力的培養,可教的東西很多,教師備課時要勤加鑽研,盡量做到全面透徹地理解課文。但要注意,千萬不能把自己的鑽研所得傾囊相授給學生,應有盡有,西瓜芝麻一把抓,課不然是模糊一片,重點消失,學生難以掌握。每篇課文的教學,每堂課的教學,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教學內容應根據教學目的作一番認真的剪裁、取捨,要確定重點,突出重點,把握難點,分解疏導。如魯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可教的內容、寫法、語言十分豐富,但放在初中教,重點在理清作者的思路,找出文章的線索,對一些關鍵句子的深意能理解和感悟,至於怎樣選材、怎樣剪裁、語言的風格等等,就不作探討了。有所為,才能有所不為,語文教師在備課時要有自己的判斷取捨。一個單元,一篇課文取什麼,舍什麼,教師不能主觀臆斷,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來作決斷。教材特點不是一般性的說說,而是要深入研究,掌握它不同於類似文體、類似題材的個性。學生已經掌握哪些語文基礎知識,語文能力具備得如何,教師心中要有底。在同一水平上重復教學,學生是絕對不歡迎的。比如景物描寫,從小學到初中,如果只是一般化地教,說要抓住特點,要仔細觀察,學生就味同嚼蠟。如果深入研究,找出景物描寫的個性——如有的是勾勒,氣氛悲涼;有的是工筆細描,細膩入微;有的是油畫,光感、質感清晰,等等,學生就會興奮,感到求知的愉快。教師不能被教材牽著鼻子走。在備課時要弄清文本的來龍去脈,深究底里。准確深入的掌握教材,目的不在於教學時循著文章的寫作思路走,亦步亦趨,而是要根據所制定的 教學目的進行創造性的設計。要明白:教材要拿來為我所用,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恰當的方法,啟發、引導、組織學生開展語文活動。教有法而無定法。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可以匠心獨運,但前提必須建立在把握教材個性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不能憑主觀想像,違背語文教學規律,要把實際效果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搞形式,或異想天開。第一、從宏觀到微觀——系統備課的幾種方法所謂由宏觀到微觀,就是教師備課從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細」。所謂「由大到小」是指備課的范圍,要按照全冊教材→單元教材→課時教材的程序來備課。「由粗到細」是指備課的深度,即教師對所教課程,要反復推敲,深入鑽研。宏觀備課有方向性、計劃性、超前性,是微觀備課的指南。而微觀備課是對每一課時,從知識到方法的逐一設計,是對宏觀備課的具體落實。從宏觀到微觀,教師備課應掌握以下幾種方法。1、常年備課。也就說教師備課不能局限課前的幾個小時,他應包括教師平時的對現實生活素材的留心地觀察,包括教師對各種教學資料的積累。這就是說的常年備課。2、學期備課。學期備課是指教師在課程標准指導下對整冊書的鑽研,學期備課可粗一些。學期備課後可編出《學期教學進度計劃表》.3、單元備課。單元備課是在一個單元或一個課題的教學之前進行備課,單元備課擬出單元的教學計劃.4、課時備課。課時備課是根據單元明確的教學目的、任務、要求、重點、難點及其相應教學方法,進一步從每節課的實際出發,認真研究和解決單元備課各項計劃的具體落實。5、課前復案。這是在上課前教師對教案內容再揣摩構思,默記熟練的過程。6、課後備課(課後反思)。這是教者課後回顧,反思總結的過程,可以寫教學後記。第二、從感性到理性——課時備課的三個階段課時備課就是以課時為單位、設計出具體的教學方案。顯然,要完成單元的學期的教學任務就是要靠每一個課時教學計劃逐一落實。所以課時備課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全單元和全學期教學任務的完成的好與壞。那麼,怎樣才能搞好課時備課呢?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劃分為:吸納(收集備課信息)——構思(設計教學方案)——輸出(編寫教案)三個階段,分三個步驟來操作。通常教師備課之初不應急於編寫教案。一要認真學習課程標准、鑽研教材、翻閱教學參考資料,深入了解學生。努力從方方面面搜集吸納備課信息。因為理性認識是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備課信息吸納的愈多,愈有助於對備課內容和方法的理性認識,愈有助於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二是對備課信息進行構思加工,設計教學方案,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敢於大膽地對教材進行處理,以便以簡駕繁,化難為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三是編寫教案。教案編寫應詳略得當,言簡意賅有操作性。一份好教案總是反復修改得以完善的。當然,以上三個階段的劃分是相對的,不是截然分開的。如吸納備課信息中有對信息的加工,在加工信息中也常會伴隨著對備課信息的吸納。尤其是在編寫教案過程中,有時既是設計教學方案的信息的加工,又是信息輸出的物化過程。不過,教師按三個步驟三個階段來考慮備課將會更有效提高備課的層次和質量。第三、從網路到課堂——知識信息的取捨過濾網路世界中繽紛蕪雜的信息就像「三千弱水」,如何備課,重點就是在這「三千弱水」中,「取哪一瓢」給學生「飲」的問題。 學生們雖然通過網路搜索與瀏覽,可以獲得和教師相同的信息,但他們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展開閱讀,並且也缺乏在這眾多信息源中及時捕捉住那些最具導向意義的主流信息的能力。因此,這項提前閱讀、合理篩選、優質供給的任務,就成了教師備課的首要任務。那麼,哪一瓢「弱水」,才是學生最需要「飲」的呢?最能適應學生的知識積累需要、能力培養需要和身心發展需要的就是教師備課中需要准備的那「一瓢」。從知識積累的需要出發,網路環境下的備課,勢必要摒棄那些單純識記類的簡單信息,而代之以 「路標」性的信息資源。網路時代的課堂教學,將是由未知走向已知,由已知走向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的未知,由知識走向能力、由現象走向思考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同一文本的不同解讀,就如同知識旅程中的無數的岔路,每個岔路都通向著不同的目的地。備課的作用,就是要在這旅途的每一個岔道口處設置一個有價值的路標,然後用這路標引領著學生沿著教師提供的最有價值的那條路繼續行走下去。只有如此,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信息利用的最大化,才能在此後的教學中辨偽去妄、直達目標。從能力培養需要出發,網路環境下的備課,勢必要依照欣賞思維發展的需求,適當提供用作比較、拓展、批判的信息,這是備課中必須要取的「一瓢水」。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置於學生的理解力所能夠達到的程度,過分艱深或過分淺易都沒有價值。因此,備課中,精心挑選這些材料,十分重要。從身心發展需要出發,網路環境下的備課,要求教師必須要能夠吃透文本,解讀文本的深義。這就迫使教師在備課中要在閱讀借鑒他人的同時,在信息資源中納入自己的價值取捨。也就是說,教師對於各種信息的把握,不僅要「廣積糧」,還要「深挖洞」。並把「深挖洞」之所得,轉換成淺易的、形象的、可感知的材料,教師「深入淺出」,才能學生「淺入深得」。 其二、備課還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一、備教材——做到五個弄清。課本,課本,一課之本。實踐證明:大凡成功的教學都與教師深刻理解和恰當處理教材有關。為此教師在課時備課時,必須要認真鑽研教材。1.弄清《課程標准》精神。各科的課程標準是國家根據培養目標制定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它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確定了教學實施的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指導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教學的方式、課內與課外如何配合等,它對教學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2.弄清教材體系。教師要通過研讀教材,明確本學科教學任務,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及編寫意圖,透徹理解教材的精神實質、內在聯系、縱向關系及廣度深度。最終明確教學的目的和要求。3.弄清教學重點、難點。我們知道,在任何一本教材里,都有一些同類知識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內容,這就構成了課堂教學的重點;也有一些學生難懂、費解和不易掌握的內容,這就構成課堂教學的難點,教師備課時就要找出這些重點和難點。例如有一位老師說:「每個假期我總把課文通讀二至三遍,了解重點難點。備重點時,我要反復細細體味,記下許多零散筆記,然後歸納總結,再去琢磨教法。有時,一課書在我頭腦中孕育許多天,設計多種教案,我總是要反復推敲才定下教案。」這種精神是很值得學習的。教學難點與教學重點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重點是對教材而言的,是知識的關節點,在知識結構中起著紐帶作用。它具有基礎性、規律性、全局性,因而占教材知識總量的比例較大。教學難點是對學生而言的,多數處在教學重點之中,少數處於教學重點之外,它們占教材知識總量比例較少。教學重點容易被確定,而教學難點不易被發現。教師在教學中不應把重點與難點混淆起來。教學難點具有有限性、差異性、局部性的特點。4.弄清教材特點。教師在研讀教材時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注意分析教材的特點。如小學數學有的內容偏重於數量關系的分析;有的內容偏重於演算;有的內容則偏重於聯系實際等等。從中學語文來看,對記敘文的分析,要從人物事件入手,挖掘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散文則要抓住境和意的血緣文脈,洞察作者心頭的感情;而議論文則要抓住事與理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找出作者的論點及其論證方法。由於教材的特點不同,選擇的教法就不同。教材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教法的選擇。教師在研讀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點則有助於有的放矢地去選擇恰當的方法。5.弄清教材疑點。所謂疑點,就是課堂上學生混淆不清,容易誤解且產生疑惑的地方。語文的同音字、形近字,如「胄」字,胄與胃的不同這就是疑點;數學的除法性質、分數性質和分式性質,除數和被除數、分母和分子同乘或同除一個數,其大小不變,這個數必須強調「零除外」等。教師在備課中,要去分析教材,充分考慮學生可能在哪些問題上質疑,以便給以釋疑解惑。二、備學生——做到六個了解。教師在課堂上講什麼當然是重要的,然而學生想的是什麼更是千百倍重要。一位老師就有這樣的體會: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辛辛苦苦地備了課,教案寫得詳,課講得細,可學生聽了感煩生怨。這是怎麼回事呢?一了解,是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從這位教師的體會可以看到,教師要上好課既鑽研教材,又必須去了解學生,掌握學牛的學習情況,做到目中有人。否則,對學生的基礎、學習態度、需要等情況若明若暗,一無所知。即使教材備得滾瓜爛熟,也容易因為脫離學生實際,而造成教學的失敗。教師備學生應做到以下六個了解。1.了解班級基本情況。教學班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教師應該對班級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級的學生構成、特點、風氣、智能結構、學習情況、學習興趣,以及多數學生對自己教學所持的態度,班級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意見,班級中各正式閉體和非正式團體的構成等。2.了解學生個體自然情況。一個班級是由每一個學生個體組成的。教師要對全班學生做到了解,還應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體自然情況。個體自然情況包括:學生姓名、年齡、視力、聽力、身體狀況,同學和老師關系,家庭教育環境等。3.了解學生學習基礎。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包括班級的整體的學習基礎,學生個人的學習基礎。優中差生的比例等。而在講授新課前,教師又要了解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1.了解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新知識的准備知識;2.新課可能產生的困難和障礙;3.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4.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意見。教學的科學與藝術,既體現在教學內容上,又體現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必須要經常了解學生對自己教學方式方法的意見。要了解學生對哪些方法適應,哪些方法不適應,喜歡什麼樣的方法,不喜歡什麼樣的方法等。5.了解學生個性品質差異。個性品質包括學生的觀察山、記憶山、想像山、思維力等智力因素,還包括學生的動機、興趣、能力、氣質、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學生是有很大個性差異的:教師要從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力式來了解學生興趣愛好、氣質類型、性格特點、智力差異,從而為因材施教提供依據。6.了解學生的變化與進步。要全面准確地了解學生,教師不僅要從靜態上了解學生,還要從動態上了解學生;即及時了解學生的變化和進步。例如學習情緒、學習積極性的變化,組織紀律、興趣愛好的變化,作業情況、課堂表現等:還了解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表揚產生的變化,同學之間鬧糾紛吵架後的變化,在家裡受到叱責或打罵後的情緒變化,考試成績下降後的情緒變化等,針對這些變化,教師要及時了解和發現,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尤其在教學中,教師特別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地強化引導,使之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產生鞏固自己成績的力量和繼續前進的願望。三、備資料——掌握四項原則。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根本,教師必須吃透,但是,如果教師上課只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這勢必就像清水煮白菜一樣,讓學生感到一點油、鹽、醬、醋的味道也沒有。怎樣才能把課上「活」呢?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學參考的恰當利用,教學參考資料的學習吸收,生活經驗的觀察積累。給教材「添油」」加醋」,讓教學內容豐富起來,這就會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合理取捨,死課活教。那麼教師怎樣去學習和吸收各種教學資料呢?應掌握這樣幾項原則。1.博覽精選,厚積薄發。作為語文教師應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他不僅要精通本學科的知識,同時對教育學、心理學、天文、地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識都略知一些。2.消化吸收,貴在創新。對學習積累的各種教學資料要科學取捨,不能機械照搬照抄,更不能喧賓奪主,重在消化吸收,貴在創新運用。如對教學參考書不能照搬,而作為開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礎上去發揮,去創造。3.凡引入教學內的資料中的觀點和事例必須科學可靠,要避免錯誤。4.引入教學的資料應盡可能是新鮮的,要避免陳糠爛穀子。四、備教法——掌握教改動態。備教學方法是教師備課的又一項重要任務。什麼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採取的一種活動方式。教學方法具有多層次、多形式。但總體上可分為單一性和綜合性兩大類。1.單一性教學方法。單一性教學方法是狹義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問、或用演示、或讓學生自學、討論、練習等單一活動的方法所進行的教學。2.綜合性教學方法。這是一種廣義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把教學原則、教學形式,課堂結構,教學手段,單一的教學方法等都包括在內.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如魏書生創造的「定向→自學→時論→設疑→自測→自結」六步教學法。上海育才中學總結的「讀讀、議議、練練、講講?」教學法等都屬於綜合性教學法,教師備方法,一方面要熟悉掌握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教師在備課中應重點學習掌握教學改革中優秀教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創造出來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這多半是綜合性教學方法。五、備學法---掌握學法指導內容與方法。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僅讓學生「學」,而且要讓學生「愛學」「會學」,這是當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實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法,更要備學法。教師備學法指導應包括以下幾個內容:(一)學法指導的內容。通常教師指導學法應包括以下幾個內容。1、制訂學習計劃的方法(確定學習目標,分配學習時間,選擇學習方法)2、五環節常規學習方法(預習方法、聽課方法、復習方法、作業方法、小結方法)3、學科學習方法(以各科教師特點為內容的學習方法。如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習數學的方法,學習外語的方法等)(二)學法指導的原則。教師的學法指導要想卓有成效應遵從以下幾項原則: (1)體現自主性(不強制灌輸,而重在引導點悟) (2)體現針對性(不主觀臆想,掌握學情,有的放矢) (3)體現操作性(不繁瑣籠統抽象,操作方法具體明確) (4)體現差異性(不搞一刀切,區分對象分類指導) (5)體現鞏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復強化,長期訓練)(三)學法指導方法。學法指導應體現多層次多形式;通常有這樣幾種形式。 (l)滲透指導。這是教師在課堂上見縫插針,隨時滲透。 (2)講授指導。這是開設學法指導課,向學生直接講授學法知識。 (3)交流指導。這是教師組織學生總結交流學習經驗,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4)點撥指導。這是學生在學習迷茫時,教師給以恰當點撥提示。(5)示範指導。有些方法僅靠教師講解是不夠的,必要時教師要做示範,讓學生效仿。課堂的主角是學生,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安排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最忌諱把課堂變成教師演講的講台,學生無須動腦筋,無事可做,處於被動狀態,學習潛能受到抑制,就不可能精神振奮的學。 語言不是無情物,詩和文都是情鑄成的。教師備課時要深味文中情意,受熏陶感染,有真切體會。文字不是無生命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能給人以啟示、以鼓舞、以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教師先被文本感動,領悟、品味文中深邃的思想、精闢的見解、高尚的情操,才能帶著感情教,領著學生閱讀、思考、咀嚼、體會,學生心田得到滋潤,主動學習語文的勁頭就會倍增。 學習是十分艱苦的事,尤其是語文學習,不可能立竿見影,靠的是持之以恆的日積月累。因此,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十分必要。青少年學生好奇、好勝,對新異的刺激物特別有興趣,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心理特點,千方百計的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要精心安排整堂課的總體布局,每個教學環節的內容;要精心設計導入課文的語言以知識吸引學生,尋找探討問題的切入口,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訓練語文能力。同樣的內容,不同的組織,不同的設計,效果會大相徑庭。心中有學生,處處從學生的學考慮,就會找到適合學生的教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備課,在某種意義上和作文一樣。詳細解讀文本以後,要確定教學的方向,然後把細讀中呈現出來的的琳琅滿目的素材依據確定的中心進行取捨。與主題相關聯的留下,相距較遠的舍棄。教師在備課中只有敢於取捨、善於取捨才能讓教學不至於成為一棵掛滿鈴鐺的聖誕樹,體態臃腫不堪。也才能達到線條明晰,結構干靜,簡約而豐滿的境界。

❻ 小學語文老師備課時需考慮哪些因素

一、 在備課中樹立新的理念。1.樹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教師在備課中,不能只是以為在為教一節課做准備。首先要想到這一節課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供了什麼。如低年級識字教學,不僅僅是認字、讀字、寫字,而且要在筆畫、筆順、結構方面滲透、歸納,為識字寫字能力的提高作準備。2.樹立「語文全面教育」的理念。教師備課,應著眼於:「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從認識上把握住義務教育對語文課程的要求,把握住語文課程能為義務教育做什麼,把握住語文教育的特點(聽說讀寫結合,聯系生活實際,在語言環境中整體領悟,尊重獨特的情感體驗……)。3.樹立「學生是學習主人」的理念。《標准》的第三個課程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教師在備課時,從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的確定,課堂結構的安排,教學方法的設計,評價的適時、適度,都要有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形成。4.樹立「開放的大語文觀」的理念。語文教學並不等同於語文課堂教學。一篇課文,一本教科書,要和生活、和做人融於一體。語文學習不是封閉式的學習,它應該包括學習語文的一個人的整個的生活空間,甚至精神世界。這正是《標准》提出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真實含義。5.樹立「新的語文教材觀」的理念。(1) 看透語文教材。葉聖陶先生有個精闢的論斷:「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教材是教與學的載體。教學及常見的是誤將這些文當成全部,誤將讀懂作為主要教學目標,甚至是唯一目標,把學生的培養拋在了一邊,變成了學生為文服務,局限了教學,扭曲了教學。語文教材是以少學多,是獲知之例、育能之例、啟智之例、做人之例。是培養學生語文素質之例,既是練例,又是範例。看透教材就要跳出教材,要懂不為懂,以文為例,教文育人。(2) 吃透語文教材。教材雖是例子,卻又是憑借,當例子指的是目的,並不是不重要,看得遠需要站得穩,當例子更應鑽例子。吃透教材,就要挖掘語言文字——聽說讀寫的載體。吃透語言因素的七要素——音、形、意、道(道理)、境(語境)、情(感情)、采(文采)。要在重點、難點、特點處吃透。(3) 開發語文教材。①擴點:及教材的簡略處求擴展,省略處求補充,概括處求具體,暗含處求明朗,延深處求續編。②疑點:讓學生發現問題,進行疏通性、探究性、鑒賞性、評價性質疑。③異點:從不同角度發表見解。對中求異,異後求佳。④評點:評價任務、情節、語言、作者……⑤爭點:抓住教材某點引發爭論、辯論。⑥聯點:無聯系因素的聯接,遠距離的聯接。⑦移點:借課文內容,移情境,移角色,移情感。⑧用點:根據教材,結合實踐需要,靈活運用。⑨易點:抓住教材容易處,有意加上適當、有趣的難度,激發火花。二、 一篇課文的鑽研。(一)鑽研一篇課文的五個步驟1.初讀課文,掌握全貌,疏通文字。當教師剛接觸課文的時候,應當認認真真地讀幾遍。要強調這里的「讀」,不是默讀,而是出聲朗讀。教師要在吟詠中體味文字飽含的意境和感情,促使自己盡快地進入課文。認認真真把課文讀了幾遍,基本搞清課文有什麼內容,這些內容是怎麼一層一層表述出來的,理清課文大致的脈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基本點。對課文的寫作方法,多多少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疏通文字是這一步中很重要的工作之一。雖然在一篇課文中一個字詞只是極小的一個局部,但在教學中絕不能出現科學性的錯誤,字的讀音、書寫、意思都要正確。2.逐段細讀,理解內容,抓好重點詞句。「段」指的是自然段。備課鑽研理解課文,教師還要靜下心來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去揣摩語言文字,理解每個自然段的內容,以便分清課文最基本、最主要的內容,每個自然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抓重點詞句的好處:1.課堂上指導學生理解內容、理解感情;2.指導朗讀,或者進行語言文字訓練;3.更好體會作者錘詞煉句,鋪陳華章彩文,4.讓自己在品味重點詞句時更好地理解課文,讓自己的感情同作者的感情同樣起伏升沉。3.劃分大段,理清思路,理解布局謀篇。在逐節細讀理解每個自然段內容,歸納出自然段的段意之後,教師要把課文的結構段邏輯段(大段)劃分好。4.通觀全文,了解寫作意圖,抓住主旨。(1) 回過頭去看一看抓的重點詞句,歸納的段意是否服從中心,如果游離了中心,就該加以補正;中心是怎麼表露的,作者從哪個視角選擇材料,用了什麼樣或哪些寫法來表現物、情。(2) 對課文設疑。(3) 對根據名家的名篇節選刪改的,應盡量找原文讀一讀,和課文對照一下。5.結合實際,制定目標,選定內容,確定重點和難點。結合實際:教師應該根據課文的實際去考慮學生的實際,從「備教材」到「備學生」。從總的方面說,要注意學生們的學習基礎,已具備的學習方法;從細的方面說,要注意學生們聽說讀寫的水平、思維方式、生活范圍和課文的語言文字、表述的內容有哪些差距,課文包容的信息,哪些是學生們了解或比較了解的,哪些是他們的盲區,課文的寫作方法,語言特色,能否被他們吸收、消化、記憶、運用。在面向全班學生的前提下,還不要忽視個體差異,以便分類指導,最後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提高和發展。制定目標:制定教學目標,要依據《標准》、《大綱》,把握好學段及年級的要求,分清聽說讀寫,字詞句篇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層次水平。制定教學目標,還要依據課文,把握好課文在全冊、全單元的位置及作用,把一課書或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納入一個單元的訓練體系中去,呈現出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梯度。制定教學目標,更不能脫離學生知識、能力、智力、非智力以及生活范圍的實際。制定目標時,要明確、合理,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情感與態度的指向都清楚,是可以評估檢驗的。切忌把教學目標定得大而空泛,多而繁雜。選定內容:對一節課內容的選定,要處理好「課文內容」與「課堂教學的內容」這二者的關系。課文中的一些內容學生是能讀懂的,不一定是課堂教學的內容,可以不講或少講.在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同時,教師不要忘記「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結合課文適當地介紹一些有關的知識,把課文內容向課外延伸。確定重點:在內容上肯於取捨,才能突出重點和難點,有利於課堂結構的改革。課文重點的確定,除依據《標准》、《大綱》之外,還要依據單元訓練點,抓好課文與主要內容、中心緊密關聯的段落,緊扣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確定難點:難點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離學生生活較遠,缺少感性認識,知識儲備不足又難以想像的。2.含義較深,不易理解的詞句。3.課文中講得比較深的道理。4.較長課文復雜的結構。三、 閱讀教學的備課。(一) 導課的藝術1. 開篇引導,也叫導入新課,導語:目的是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導語力求「精」「新」二字,要生動、有文采、有感情。導語設計有法無式,既可介紹背景,介紹作者、人物,直接審題;又可出示圖像,創設情境;也可提出問題,故設懸念;還可講個故事,做個練習。總之要富於變化,激情引趣。2. 課堂指導,善於點撥:《標准》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課上的指導點撥主要體現在導讀、導思、導路三方面。(1)導讀:是切切實實給學生讀書的時間,真的做到書聲琅琅。初步感知課文時,指導學生認認真真讀,讀正確,把課文讀順。理解課文關鍵處,表現課文主要內容的段。重點的句子,要反反復復讀,邊讀邊想,以思促讀,借用學生質疑的問題,或老師提出的問題指導學生讀懂內容,領悟感情。這時的導讀,一是注意對詞句的理解,咬文嚼字品字品句的深度是和誦讀達情的水平大體一致的;二是適當在朗讀技巧,比如重音、停頓、速度上要作指導。(2) 導思:是指善於點撥學生提出的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善於抓住時機,設計一些既符合學生實際,又有針對性、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來疏導學生的思維。(3) 導路:是指把握學生的學路,引導學生和課文之間的「對話」,去貼近作者的思路,找到課文前後內在的邏輯聯系。3.收尾誘導:結尾切不可拖泥帶水,也不能僵死呆板淺白直露,虎頭蛇尾似的結尾肯定削弱教學效果。結尾應當總結概括、深化延伸、簡潔明快、含蓄蘊藉、新鮮有趣、靈活多變。(二)課堂結構的設計。

❼ 語文怎麼備課

【初中語文如何備課】

一、教學目的要明確

教師在備課或授課之前,應當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本節課將引導學生做什麼,應該達到怎樣的預期效果,這就需要研究教材,確定適合本班學生學習狀況的目標,如情感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德育目標等,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和對教材本身的研究來確定,需要強調的是確立目標一定要與課堂教學相一致,這樣才算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重難點要突出要確定,首先教師要仔細揣測編者編排教材的用意;其次,教師應根據《標准》中對同類題材或體裁的文章的學習要求來加以確定;再次,教師還應根據自己對教材的認識和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來加以確定。



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是關乎到教師能否成功的完成教學任務並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之所在。方法要靈活多樣,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不但要善於運用教學方法,更主要的是學會創造和總結方法。教學方法的種類很多,如朗讀法、默讀法、背誦法、復述法、揣摩法、摘抄法、列提綱法、分解法、綜合法、探究法、提問法、問題法、訓練法等。

面對這么多的教學方法應該怎樣靈活選取呢?這主要取決文章的題材、體裁課堂組織形式等。比如散文教學,適用朗讀法,時空拓展等方法,與記敘文則適用復述法,概括法等。當然,每一篇文章不一定用一種方法,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教學方法,只是教師要根據題材、體裁、教學實際等來確定出合適的教學方法,力爭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二、確定單元教學目標

單元教學目標如何確定?作者的側重是一方面,編者的側重更重要。具體來說,編者把包含同一知識點的若干篇課文編入一個單元,目的無非是想讓學生對此印象更為深刻,從而更快地掌握、運用這一知識點。如《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托物言志」手法的運用,第四單元「對比」手法的運用等。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注重單元教學,不能人為地把單元里的若干篇文章割裂開來。然而語文教師大多有這種經驗備一篇課文都覺得很辛苦,更不要說備一個單元。集體備課在這時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充分利用集體的能力、智慧、手段等,幫助備課組的老師從這種勞累中解脫出來,使備課更加輕松,更加有效,同時也讓學生能共享全體備課組老師的知識、智慧,因此確定明確的單元教學目標在集體備課中是首要的。教參上雖然有現成的單元教學目標,但過於繁瑣,如此多的目標不說學生掌握困難,老師也很難將其一一實現。如此,研究單元中課文與課文之間的聯系則至關重要,找出課文間的共同點,大家討論確定目標,不必拘泥於教參,目標不可過多,從人文性和工具性角度出發各設一個即可。

三、解讀並超越教材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這說明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教師是教材的理解者、參與者、實踐者。備課時,教師要鑽進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鑽研、解讀和思考,否則,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師就只是充當教科書的「傳聲筒」、知識的「販賣者」,而沒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難將課上出新意和深意。長此以往,教師的思想必然僵化,學生必然厭學。

四、參加教研活動,特別是課題研究

比如平時多聽課,特別是多聽優秀教師的課;積極參加集體備課活動,勇於鍛煉自己,多反思,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哪怕是逆耳的忠告。很多人一說到課題研究,就談「虎」色變。課題研究確實很辛苦,也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可怕。如果能認真對待,積極參加,我們的辛勤耕耘就有豐碩的果實。很多專家都是做了不少的課題研究,這些教科研活動讓我獲益匪淺,對有效提高我們的備課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五、備課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是學生,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安排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最忌諱把課堂變成教師演講的講台,學生無須動腦筋,無事可做,處於被動狀態,學習潛能受到抑制,就不可能精神振奮地學。二是重情。語言不是無情物,詩和文都是情鑄成的。教師備課時要和味文中情意,受熏陶感染,有真切體會。文字不是無生命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能給人以啟示、鼓舞和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教師先被文本感動,領悟、品味文中深邃的思想、精闢的見解、高尚的情操,才能帶著感情教,領著學生閱讀、思考、咀嚼、體會,學生心田得到滋潤,主動學習語文的勁頭就會倍增。三是激趣。

學習是十分艱苦的事,尤其是語文學習,不可能立竿見影,靠的是持之以恆的日積月累。因此,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十分必要。青少年學生好奇、好勝,對新異的刺激物特別有興趣,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心理特點,千方百計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要精心安排整堂課的總體布局,每個教學環節的內容;要精心設計導入課文的語言以知識吸引學生,尋找探討問題的切入口,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訓練語文能力。同樣的內容,不同的組織,不同的設計,效果會大相徑庭。心中有學生,處處從學生的學考慮,就會找到適合學生的教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❽ 小學語文教師怎樣備課

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師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備課的有效性。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中,教師為上好一堂語文課,常常瀏覽大量資料,參閱多堂名師範例及教案,經過精心整合、預設,形成了一份幾乎無瑕疵的多頁詳案,但實際執教起來並不如設想中那樣順利,往往出現量大超時,環節倉促,顧此失彼,束縛手腳等現象,形成低效的課堂教學。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有效備課呢?
一、備課標
課程標准、教材和參考書是教師備課前必須讀的「三本書」。教師備課時,往往只讀教材、參考書,照本宣科,忽視了課程標準的指導性作用,這樣的備課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遠,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鑽研深、鑽研透。備課,先從讀課程標准開始。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圭臬」、是源頭、是方向,也是方法。讀課程標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樣,事半功倍。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他把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抄下來,貼在教案本的首頁,每次備課時都要翻看。由此可見,備好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之步。
二、備教材
備教材是備課中的重要的一環。如何把握教材並創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鑽研文字。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這是鑽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節。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讀好了,鑽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就會有多高,並超過老師。師生朗讀得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
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准確、生動就更不要說了。對於作者推敲、錘煉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教師要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教師要先努力去做。
第五步:查閱資料。一是閱讀《教師參考用書》,二是上網查閱許多相關的背景資料。
三、備學生
在傳統的語文備課中,教案就是師案,是教師如何教課文的方案。這種教案往往是從教師的教學需求出發來進行設計的,教師在寫教案時考慮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學生如何學,學生的學要服從於教師的教,它是只為教師准備的,是只為教師服務的。它從教案上第一個字的出現起就已把教師的教作為主動的活動,把學生的學作為被動的活動來對待。在這種教案指導下的語文課堂,學生要做的最要緊的事就是如何去適應教師的教案;教師最渴望的是學生與自己的教案親密配合,最害怕發生的則是學生的學偏離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學效果不理想,那教師埋怨的往往是學生沒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學生沒有與自己備的教案好好配合。這樣的課堂,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備課沒有充分備學生。
四、備教案
1.教學目標設計——三維目標不能少
2.教學過程設計——科學合理可操作
(1)說好第一句話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創造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就必須把握課文的特點,根據學生好奇心理,運用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導入新課。
(2)提好一個問題
「提問」或者「問題」是組織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般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課堂教學知識的遷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問來進行支撐的。 高質量的提問是教師研究教材與設計教學時思想的結晶,它們具有角度優美,形式多樣,內涵深度,激發力強的特點,在教學上能夠發揮出高質量的引領,激發,牽動作用。
(3)用好一塊黑板
板書是一門高度濃縮的「提練」藝術,是「提純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簡明的圖表、簡單的構圖、凝練而直觀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濃縮起來,節省了教學時間。語文課的板書設計要從課文的教學目的出發,選取恰當的切入角度,對全文作鳥瞰式的綜合,應力求結構上簡明扼要,語言上精心錘煉,形式上新穎有趣,有審美價值,能寓教於樂,寓智於美,既有"三秋樹"的簡練,又有"二月花"的新穎。
3.教態語言設計——富有魅力感化人
一個氣質高雅、精力充沛、神采飛揚的教師必定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而且小學生最善於模仿,我們的言談舉止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生。備課時,我們雖不可能把每句課堂語言都預設好,但比較重要的過渡語言和總結性語言還是可以預設的,這部分能預設的語言,一定要仔細推敲。要考慮到是否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是否能最直白地表述核心知識點?怎樣呈現就更富有激情,具有「煽動性」,更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怎樣做到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合二為一,相得益彰,從而一程一程地推進課堂教學甚至形成課堂的高潮。
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准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真正發揮實效。

❾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備課

一、要准確把握教材,用好教材
教材給教師留下了廣闊的空間,給教師一個極大的餘地,它是編者與教師的對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如何運用好教材,教師的備課是關鍵.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傳統備課中的目標確定是一種知識的預設,新課堂的特徵具有開放性,要求達成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主要表現為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勤於思考,善於探索,長於合作,追求真理的學習心理和學習品質。改變課堂結構,優化教師講授為學生學習活動。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程是經驗,課程是人類已有經驗和教師,學生個人生活經驗的結合,因而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的過程,在這里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在這種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識,求得新的發展。所以,備課的第一要務是安排學習活動。充分使學生自主,獨立,交流學習,挖掘教材或練習內涵,靈活設計活動,盡可能地尋找學生活動的載體,咬文嚼字,多向思維,給足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充分安排學生質疑的活動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大膽思考問題,促進新知識的生成,文字是載體。學生通過讀,自己生活的經驗,已完全能體會,教師要想多說也不行,只能做導演。
二、要開闊心胸,遠見卓識
自己的胸襟有多寬?愛因斯坦說過:「寬容意味著尊重別人的任何信念。」備課前教師思考的過程就是從狹隘走向廣闊的過程。人的胸懷比天大,每一位教師應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把握中國文化和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國際接軌,這樣,我們就能高瞻遠矚、胸襟廣闊、視野開闊;我們的頭腦就不會固執,思想就不會僵化。因此,教師在備課前要善於浮想聯翩,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深入鑽研教材教法,精心設計每一步教學環節。不能復制名師的備課,要把別人的東西加以變化,創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見解。按照康德說的那樣:「自己思索,自己探索,用自己的腳站著」,使備課教案富有自己的新見、遠見和創見。
三、要創新設計,不死板硬套
自己的創新在哪裡?備課設計,只有創新才能有活力。普拉斯說「所謂創新,往往只是將早已存在的東西加以變化」。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備課前應當有「三見」:新見、遠見、創見。人雲亦雲的、不知變化、原封不動地照搬別人的,永遠沒有出息。許多教師十分崇拜名師教案,不是自己在獨立鑽研備課,而是在「復制」名師的課。但令他們苦惱的是往往事與願違,「復制」的名師教案,用在課堂上效果卻很差。這是什麼原因呢?道理很簡單,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其學習與培訓需在反復活動中作行為自省與調整的跟進才能見效。事實證明,教案不能復制出效果。教師備課不僅要考慮課前的預設,還要預見到課堂的生成變化。
四、要預設情境,合理引導
語文課堂教學注重生成性已成為教師的共識。為了追求生成性的課堂教學,有些老師認為課前的斟酌推敲的做法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有的甚至認為翻翻教參就可以上課,教案留在課後再寫,無須把課堂思路圈起來,但卻往往由於缺乏充分的預設,弄巧成拙,甚至迷失方向,這就是教者課前沒有充分地預設無法做出合理的引導,只注重生成的形式,不知其設計目的。新課程強調動態生成並不否認預設。教學活動是有明確目標,有具體要求的活動,事先應該而且必須有周密的預設,這種預設在設計教學時,教師要明確努力實現三維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大體過程,並虛擬地進入頭腦中的「課堂」。即構劃出情境。
五、要實踐檢驗,有長遠眼光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我要說,「課堂是檢驗備課的唯一標准」。課前無論如何精心設計教案,都不能說明備課已經成功了。備課的成功與否要用課堂來檢驗。其實,我們很多老師都注重課後反思,反思自己的成功與不足,並及時地記錄下來。可問題是很少會有老師對自己的教案進行再次增添刪減,進行真正意義上的「二次備課」。往往是上完課後就會將教案拋擲一邊,不為將來作打算,不為自己的進步做努力,缺乏長遠眼光。
如果能進行授課後的「二次備課」,根據上課的情況作一些適當調整,會使你的教案趨於完美,會更加符合孩子的需要,如果你有條件再一次走進課堂,運用新的教學設計,你的課堂或許會精彩紛呈。把眼光放遠、再放遠些,還可以進行「三次」或更多次備課(上課的過程,也是不斷備課的過程。有人稱通過反復上課,不斷修改自己教案的過程為「洗課」),你的備課水平就會在反復備課中不斷地提高。

❿ 新手語文教師應該怎樣備課

一、備教材
我們常說:熟悉教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只有掌握教材給定的知識點才能更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但是對於考生而言,很多人可能並不是師范畢業,更不是科班出身,甚至沒有相關的教學經歷,只是憑著一腔熱血想要走上三尺講台,對教材內容和設置完全不熟悉,這就要求大家學會分析教材。隨著教材的幾次改版,現行的教材都非常的人性化,往往是圖文結合,文字闡述知識點,圖片則形象的予以解釋,還有一些注釋、活動等,這些素材就給考生提供了很多的思路,我們要從中提取課堂的核心信息,比如哪些能用來導入,而哪些又是需要講清說清的重點。這樣在不熟悉教材內容時只要把書中給定知識點梳理清楚即可,也不需要再拓展課外的內容了。
二、備學生
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所採用的教學策略均需有所不同,比如小學生認知能力弱,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不足,對事物好奇心強而注意力易分散,這就要求考生在面試時注意試講的親和力及說課環節設置的緊密性,當然初中、高中均需要考生以恰當的方式方法進行授課。
三、備課改理念
如今的課堂不再是以往的應試教育,不再是填鴨式的滿堂灌,而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說是組織者是因為能由學生自己動手探究和討論出的結果教師不直接講授,而又說是引導者是因為畢竟遇到新授知識時需要教師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給學生指明一個探究的方向,在試講和說課時要盡可能的多設置互動和引導。新的素質教育要求我們不只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師備課難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5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2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5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4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79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0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0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1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7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3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0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4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5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3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0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