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發布時間:2022-02-08 05:55:19

1.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要使語文課堂永葆生命活力,教師的引導十分重要。這種引導貴在因情、因性、因勢、因人而異,具有很強的生成性、隨機性的特點。唯如此,語文課堂才能散發出人性的光輝,奔騰著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學生也才能獲得充分的心靈自由去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2. 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活力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效果是教育教學成敗的關鍵。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普遍存在沉悶,缺少生機和活力的現象,而活力語文課堂的構建能夠有效地改變語文教學的現狀,提高教學效率。一直以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習慣了「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從備課開始,教師就不自覺地進入了這樣一種狀態:教師自己怎麼把握一篇課文地位和作用,教師怎麼理解和分析這篇課文,教師怎麼講解這篇課文,教師怎麼設計這篇課文的講解思路,然後怎麼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總之是個「我」字當頭。接下去講課,自然把這種狀態貫穿在整個課堂中,逼著學生跟著教師的分析思路走。原本應該最豐富多彩的語文課竟成了最干癟蒼白的學科,最枯燥無味的課堂。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是教 師們的老師沒有盡力,還是教師們的老師沒有水平,抑或是教師們的語文學科真的是這么的難教?這些都不是,問題的症結在於教師們老師上課的立足點沒有改變,教師們的教學策略沒有改變,以往的許多改革,都是從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上作出的改變,沒能徹底改變語文教學的以老師為中心的根本問題。因此,課堂看似很活躍,但沒能真正充滿生機和活力,沒有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而真正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課堂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語文課堂呢?
一、語文課堂應該是師生平等交流的平台,要確保學生學習心理環境的安全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都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科學的教學流程和方法,讓學生在在具體的一節課中學生能達到積極生成知識和技能,體驗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個性化的高效學習的境界,同時,也給學生創造安全的學習心理環境,充分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首先,教師要以平等、民主的態度組織教學,營造比較寬松的語文教學氛圍。抓住語文教材的內在魅力,讓學生把認知與情感合二為一,激發學生認知的內驅力,使學生主動學習。在語文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語文,感悟語文。其次,要溝通師生情感。教師熱愛、尊重、關心學生,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充分肯定,對他們語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則熱情地幫助、指點,以情育情,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三是以激勵性評價為動力。教師要肯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參與活動,對語文教學活動所做出的貢獻,肯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出的結論,贊揚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探索、創新、發現行為和活動,使學生在老師的賞識中生成發展語文素養。
二、語文課堂應該能夠有效整合並合理開發課程資源,為個性化學習創造條件
課程資源也稱教學資源,就是課程與教學各種信息的總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整合各種課程資源的,要突破「純語文」教學的藩籬,使語文教學的信息種類和數量得到拓展,信息刺激的多樣化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這必然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教學《北京的春節》(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一課時,應注意:1、加強學科整合。一方面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民俗風情的材料以拓展知識面;另一方面與「品德與社會」等學科內容聯系,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2、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把課文學習與口語交際、習作、交流平台、日積月累以及趣味語文有機結合起來,統籌設計教學過程。3、同時避免把語文課上成品德與社會課,對於課文設計的民俗風情不做過多探究,應該把教學著眼點放在理解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和表達方法上。
三、語文課堂應該是自主探究的課堂,學生主體意識貫注整個教學過程
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式學習,就是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所謂自主探究的課堂,應該是重視學生主體、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的課堂,既要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視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和方法,發展學生的能力,同時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情感心理體驗。學習《跨越百年的美麗》(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一文,要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科學精神的含義。在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設問:「跨越百年的美麗」指的是什麼?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定格於法國科學院講台上的美麗、庄嚴的形象——堅定、剛毅、頑強的可貴品格和高遠的追求——探索求新的科學精神。在整個探索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暢所預言,由淺入深,由表及裡。
四、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的課堂,放飛學生的思想和學習行為
語文課堂本應是舒展心靈、放飛想像的場所,當統一的要求、統一的方法,往往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遏制了學生的天性。所以,課程改革中,特別強調要尊重學生的天性,將課堂還給學生。通過老師們選擇開放的內容,提出開放式的問題,採取開放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有效的鏈接了生活,鏈接了社會,課堂真正做到了由封閉走向開放,也才使得課堂具有了生命的活力。《綜合學習:難忘的小學生活》這一單元的教學時,要充分體現綜合性學習自主、合作、探究、開放的的特徵,抓好策劃、活動、交流、評價等幾個環節。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可以個性化的做以下的活動:回憶和說說自己成長的故事,寫寫小學生活難忘的任何事,為老師和同學寫臨別贈言,等等,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豐富的活動不限於此。

3.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課前的導語設計內容要充實,要緊扣課文,還要益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能高效地接受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但小學語文的新課導入同其他教學環節不同,只是教學的橋梁。對它的安排,應全盤考慮,不能佔用過多的時間,以免喧賓奪主。 1、導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的角度進行綜合考慮。我們應發揮自身的睿智,有意識地創造與開發,創設行之有效的導入語,關注課前導入的細節,把這些細節生成教學活動的亮點,使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多樣,我們的新課導入應該各具特點。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著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著重於渲染「情感」,幫助學生由表及裡領會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可以著重於身邊事,平常事,理性地喚起生活經驗,去認識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寫作表達能力。如《家鄉的橋》,在學生的記憶里,家鄉只有極普通的水泥橋,由「橋」導入,激起學生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出家鄉各種橋的名稱、特點等,進而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之情。 2、導入的內容安排應與新課的教材內容有內在的邏輯聯系,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上課導入的好,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還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這一點已在教學實踐中被驗證。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前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如果把全世界各國的國土合起來,這樣就變得更大了。而地球還有沒有什麼地方的面積比陸地面積更大呢?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海底世界》。並緊扣課題提出疑點: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裡面的世界又怎樣的呢?抓住課文重點造成懸念,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了學生急於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學習興趣。 3、新課導入的設計,除了要根據學生情況、教師自身業務水平、教學內容、還要根據學校的設備、媒體的功能等因素作整體考慮,進行有效組合和調整。媒體的適當運用猶如「強心劑」,引起學生探新尋勝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如《智燒敵艦》一文,用投影儀出示阿基米德的圖象,「這樣一個人,就能燒掉敵人的戰艦?」讓學生在質疑中產生疑惑,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勢導入新課。 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 1、開門見山法 教師的開場白就直接點題,用准確精煉的語言,主動提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一個整體入微的感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課題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表現,教師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設計簡短、精彩的導語直接揭示學習的內容。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美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祖國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風景聞名於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現在我們一同來領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教師言簡易賅,簡潔明快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 2、激情渲染導入法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如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導入:1976年1月8日,為人民勞累一生的周總理去世了,他靜靜地躺在鮮花翠柏中,五星紅旗覆蓋著他的身軀。1月11日,周總理的遺體要送到八寶山火化。披著黑紗的靈車,緩緩地開過來了,那年冬天特別冷,寒風猛烈地吹著,但是首都幾十萬人湧上了街頭,默默地站在人行道兩旁,等待著,等待著靈車開來,他們要向敬愛的周總理告別。因為從今以後,我們再也看不到周總理慈祥的面容,再也聽不到總理那親切的聲音了。十里長街到處是白花,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在低低地哭泣……同學們,這是32年前的事情,你們沒有經歷那讓人心碎的時候,但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會讓我們了解當年的情景……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3、懸問設置導入法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學習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課文《驚弓之鳥》的導入: 師: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 生:用箭射,用槍打…… 師:你們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 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的甚至會把學生弄糊塗。 4、演示法導入 如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這一節課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動機都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作用。因此,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巧妙的導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慾望。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後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後,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斷的,斷了以後又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後的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並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5、前後知識聯系法 「前後知識聯系法」就是指在已學過的舊知識的基礎上導入新學知識,從已知的領域轉入未知的領域,這種方法的使用關鍵在教師,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找出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過渡要自然連貫,既起到調整學生思維方向,又為新課學習創設良好環境的作用;既讓學生感到新知識不陌生,又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新知識。「溫故」只是手段,而「導入」才是目的。 如:第十冊《古詩三首》都是描寫春天美麗的景色,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內容,我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歌。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想起了《春曉》、《詠柳》等古詩,有的學生還一口氣把這幾首詩背誦了下來。我因勢利導,表揚好的,鼓勵差的,向學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學生充滿活力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6、音樂感染法 播放一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歌曲,喚起學生的想像,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記得從前一位教師教《草原》這篇課文時,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第一段歌詞:「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白鳥齊飛翔。」接著用抒發感情的格調描述了內蒙古遼闊的大草原美麗的景象:「那兒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氣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馬壯,繁花似錦,白鳥歌唱……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老舍爺爺一起去風景如畫的內蒙古大草原瀏覽一番……」這樣的導入,使學生神往於內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喚起他們豐富的想像,從而對學習這篇文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在設計導入時要懂得「三宜三忌」。 1.宜簡潔明快,忌冗長拖沓 這里的簡約明快,不是簡單敷衍,而是指抓緊課堂時間,用短短幾分鍾引導學生很快進入新知探尋,不要再導入上花費大量時間,影響了新知識的教學。因而教師的導入時間一般不宜超過5分鍾。 2.宜靈活多變,忌千篇一律 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的課堂開頭,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感,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地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使學生當成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境界中。在導入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靈活處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把學生引向新知識,使整堂課有血有肉,充滿活力,充滿創造。切忌千篇一律,平鋪直敘,否則只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對課堂失去興趣,對教師失去興趣,消磨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3.宜回歸本真,忌牽強附會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當教學中創設的情境生動有趣時,學生才會把課堂當成「樂園」,才會產生探究的慾望。然而情境創設過於追求生動有趣,就不免會嘩眾取寵,牽強附會。教師要用語文教學自身的魅力引領學生步入語文教學的神聖殿堂,由此而產生的興趣,才能持久不衰。

4. 如何讓高中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如何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教學思路設計上努力求新,把課上'活',還要在教學方法上真正變注入式為啟發式,達到教與學和諧交流,把學生教'活'。'活'是切實提高語文教學效益的必要保證。
一、廣聞博採,不斷引進時代'活水'
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要把課文作為傳授知識、發展能力的基本依據,但又不能拘泥於教材,而應當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實際情況的需要,廣聞博採,時時引進時代的'活水'。如增設'文化快餐',每堂課拿出三到五分鍾,開設'三分鍾演講','每堂一首詩','每課一成語'等欄目,同時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每兩周拿出一堂課展開交流。
二、精心設計、努力優化教學思想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思路,力求拿出個人在處理教材和安排教學步驟上的最佳思路。
1、重視課堂導語、結束語的設計
如果把教學比作一首樂章,我們追求'起調'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勝和'終曲'餘味無窮。一堂課開頭數分鍾導語的作用不容忽視。介紹一個故事、一副對聯、欣賞一幅插圖、設置一個懸念、演示一個實驗好的導語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認真求知、課堂引入就掀起一個小高潮?起如爆竹,結如鳴鍾。'教師可以嘗試以點評課文、課文續寫、排演課本劇等方法結課。比如點評課文,就是指導學生在充分品讀作品的基礎上,以片言只語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可以只談文中的某個細節、某件道具,但要從較新的角度切入、用語簡潔悠美。這一訓練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可帶動學生深入研讀課文,提高鑒賞能力,從而獲得興味盎然的學習效果。
2、選好突破口,教出新意
教師順著課文段落先後,從段首依次分析至篇末,這種教法雖有普遍適用的價值,但是一味拘守,也會湮沒某些課文的特色,還可能使學生的思維形成定勢,難以生動活潑地發展。設計有新意的教學思路,需要教師以自己的發現,感悟為契機,從課文中選取關鍵性的語句或問題作為切入口,奇峰突起,優化課堂組織過程。
三、啟思導學,積極改進教學方法
運用教學方法、應使教法建立在學法的基礎上,強調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和實踐,教師主要起激勵、組織、點撥、引導的作用,用葉聖陶先生的話來說,就是'幫著學生學習'。
1、 設思維情境,激發學生創造慾望。
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需求創設一些具有啟發性和開拓性的問題,並不失時機地提出來以觸及學生的興奮點,激發其求知慾,撥動他們思考的琴弦。
2、 撥學習思路,鼓勵學生大膽想像。
教師要指導學生突破課文情景,把思維的領域擴展到更加廣闊的生活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和想像
此外,教師積極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創設具有吸引力的學習情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協調各種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把名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能夠使學生找到更合理的掌握知識、增長才乾的途徑,真正提高學習活動的效率。
如不滿意,歡迎隨時追問。望君採納,O(∩_∩)O謝謝

5. 怎樣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課堂應是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因此,教師走進課堂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想學,願學,樂學。只有當學生智慧的火花被點燃的時候,只有當學生情感的閘門開啟的時候,學生才會想學,願學。在課本、教師、學生的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問題讓他們去提,問題讓他們去議,答案讓他們去辯,結論讓他們去得。那麼,我們怎樣引領我們的孩子去品嘗去享用這語文大餐。這正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要用智慧、心血及生命去思索、去實踐的。
一、設計精彩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語能扣動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的思維,它能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導入的類型有很多,有猜謎語,講故事,聽歌曲等等,根據不同的課文採取不同的導入方式,使課文的導入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如,我在教學《竊讀記》這一課時,一曲學生耳熟能詳的歌曲《忐忑》,讓學生睜大了好奇的眼睛,繼而是眉飛色舞參與進來,在交流歌曲感受和聯系實際說體會之後,話題一轉,「林海音小時候就有過一段這樣的經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竊讀記》,一起來感受林海音在竊讀時豐富的內心感受吧。」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急於想通過閱讀去了解課文,尋求答案。
二、發揮引導靈智,順應學生發展
要使語文課堂永葆生命活力,教師的引導十分重要。這種引導貴在因情、因性、因勢、因人而異,具有很強的生成性、隨機性的特點。唯如此,語文課堂才能散發出人性的光輝,奔騰著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學生也才能獲得充分的心靈自由去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隨情引導
教學中,教師要正視學生的「自我感受」。運用得當,不僅可以成為課堂中不可多得的教學資源,更能使之與文本所蘊含的情感相連,成為學生攀登獲取新知的階梯。如我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課時,學生對疼愛、慈愛感受得到,而對嚴厲的、負責任的愛卻僅表現出來理解不贊成的一面。其間正好有一個叫張學佳的孩子因不完成家庭作業而被父親打了,(這是我從其他學生口中知道的)於是,我問他:「你怎樣看待你爸打你這件事?」「他就是不喜歡我!看我哪兒也不是順眼!」於是,順情我順情引導,組織學生們對這件事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再現自己內心。其中,有很多同學都認為父親的行為有些過激,但那是恨鐵不成鋼的表現,如果張學佳能好好學習,即使成績不是很好,父親也不會這樣待他。讓孩子們知道有時候或許存在自己不理解父母的一面,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愛,它會警醒自己誤入歧途。以真實的事例引導學生,學生有話可說,理解深入。
隨性引導
教師緊緊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把學生獨特的思維、智慧、創造力當作一種精妙的課程資源來開發,「縱容」他們發出不同的聲音,從而使學生成為拒絕盲從、秉持獨立思考與判斷的操守者。如我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問道:「他們就不怕死嗎?」在一陣「不怕」聲中,王海洋的一聲「怕——」顯得格外刺耳,同學們嘩就笑了。我一愣,遲疑半晌,然後請他說說你的看法。「他有他的孩子和妻子,有他的父母,要能活下來他們就會和自己的親人團聚的。他們很想活下來,可是現在卻不行了,要想活下來就當了叛徒,還不如讓他們去死。」求生是人的本能,但五位壯士在叛徒和死亡之間選擇了死亡,這正是英雄的五壯士最感人的一面,這樣的發言為英雄的壯舉增添了濃濃的一筆。
隨誤引導
課堂教學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課堂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甚至是錯誤。隨誤引導就是教師依據課堂上出現的錯誤,將錯誤當作一種課程資源來開掘的教學方式。這樣的引導,能促使學生在辨中求思,在思中求悟。如我在教學《毛主席在花山》一課時,一個同學讀成了huá山,同學們紛紛糾正,「這兩座山有什麼區別嗎?」「華山在陝西,是五嶽之一,那裡山勢險峻,是一個旅遊聖地。」「花山是河北的一小村子,是毛主席為了躲避敵人的圍繳的,他可沒有心思旅遊。」同學會嘩笑了。教師及時強調:「以後讀這個詞的時候可千萬別讀錯了。」
三、巧用教學「留白」,放飛學生想像
動情處留白
成功的語文教學離不開情感教育,情感是語文學習中理解和表達的心理基礎。但教師的情感體驗不能代替學生的情感體驗,只有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准確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和寫法,才能細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美化情懷完善人格。如講《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文時,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動作讓學生體會毛主席作為普通父親和偉人抉擇的的情感體驗。當「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我彷彿看到了這位老人 」學生就一下子就進入了氛圍中,把自己的情感體驗深深融入到毛主席的思子情感中,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疑點處留白
質疑是創新的基礎,在課堂上設疑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啟發性教學的核心。有疑才能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激發他們探索問題的熱情,使他們對問題作更深入的思考。如教學《泊船瓜洲》一課時,文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可以怎樣理解?可以換作哪個詞?你覺得哪個詞運用最好?為什麼?這樣提問就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逐步體會「綠」字的傳神。
四、結尾拓展引導,留下無窮回味
葉聖陶說:「結尾是文章完的地方,但結尾最忌的卻是真個完了。」(《葉聖陶論創作》)一節課的結尾,學生精力比較疲憊,注意力比較分散,思維比較遲鈍。因此,在「曲」終之時,教師可以留下一串「省略號」,目的在於讓學生運用所學過的知識,作更進一步的推理延伸。如在教學《慈母情深》一課結尾時,一曲閻維文的《母親》可能會勾起學生自己和母親曾經發生過的一些鏡頭,引發許多感想。這樣課雖已結束,而學生的思維活動卻在持續,一曲彈罷,繞梁三日不絕,這是課堂教學的最佳境界。
總之,要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必須體現人文情懷,必須還學習以自由,還學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還學生以靈性和活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傾情展示,讓語文課堂洋溢著生命的激情和快樂。

6. 怎樣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作為一名學生,一般都是希望老師能夠給同學們帶來歡樂的,而不是按部就班的上課,講那些書本上的死知識。有時候在課堂上可以拿出一點點時間跟同學們說話,或者拓展講一些關於歷史人物的些經歷呀什麼之類的,尤其是說一些比較讓人高興的事情,這樣不僅可以讓那些快要打瞌睡了的同學清醒些,同時也能讓課堂充滿活力呀。

7. 怎樣讓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在我們語文教學工作中, 常常看到這兩種情況:一是有的教師習慣沿用「滿堂灌」的老方法, 就課文講課文, 考什麼講什麼, 教師滔滔不絕, 學生昏昏欲睡, 或思想「走私」,從事「地下活動」, 課堂氣氛沉悶, 教學效果甚微。另一種情況是, 有的教師上課生動靈活, 旁徵博引, 妙趣橫生, 緊密聯系社會現實,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思維和課堂氣氛活躍, 教學效果好。聽這樣高水平的教師講課, 簡直是一種享受, 學生感到輕松愉快, 生動有趣, 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為什麼會發生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課堂效果呢? 前者的症結是語文教學遠遠地脫離了現實和學生實際, 教學形式方法缺乏生機活力, 不適應現代形勢的發展, 正因為這樣, 語文教學中費時多而收效低的現象至今依然存在, 實在令人痛心。而後者教師講究教學藝術, 課堂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 課上得「活」,所謂「活」, 就是能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 緊密聯系社會實際, 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方法, 引導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 使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樂之者。」一旦有了興趣, 課堂就具有顯著的效果。怎樣讓語文教學充滿生機活力呢?一、語文教學的渠道要拓寬。劉國正先生說過: 「語文天然是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的」,「語文一旦與生活聯系起來, 馬上就生動活潑起來。」學習語文的渠道要拓寬,不能僅局囿於有限的幾本教科書, 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只教教科書, 堵塞了向社會生活吸取營養的渠道是學不好語文的。生活是無字書, 處處留心皆語文, 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是密切的, 息息相關的, 生活中語文無處不有。沖破狹隘單純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小圈子, 輔之以廣闊的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 才能找到學習語文的源頭活水。正如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的, 散步閑聊, 觀看電視、戲劇, 聽報告, 看廣告, 人們辯論問題, 甚至爭吵……到處是學習語文的好機會。筆者曾嘗識過如下:
1. 讀名言作復句練習:
並列關系: 失去了真, 也同時失去了美。(別林斯基)
選擇關系: 我寧願以誠摯獲得一百名敵人的攻擊, 也不願以偽善得到十個朋友的贊揚。(裴多菲)
遞進關系: 我愛我師, 我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
條件關系: 只有忠實於事實, 才能忠實於真理。(周恩來)
假設關系: 倘只看書, 便變成書櫥。(魯迅)
因果關系: 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強大, 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高爾基)
名言警句, 語言精練, 耐人尋味, 含義深刻, 歷來為學生所喜歡, 而復句知識較抽象乏味,把復句練習同名言警句統一起來學習, 是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的結合, 不僅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而且使他們對較枯燥的復句知識感到興趣, 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2. 通過書名、曲名、電影名掌握短語知識 《賣火柴的女孩》為偏正短語 《冰山上的來客》為偏正短語 《紅與黑》為並列短語 《鈴兒響叮當》為主謂短語 《大浪淘沙》為主謂短語 《戰斗里成長》為偏正短語 《打擊侵略者》為動賓短語3. 讀廣告、標語、告示語作修辭練習 「車到山前必有路, 有路必有豐田車。」-----頂針 「電扇長城, 長城電扇。」----比喻 「請別摘走那朵向您微笑的的花, 她還要向每個人問好。」----擬人 「一棵大樹, 可以製造千萬根火柴; 一根火柴, 可以毀掉千萬棵大樹。」----對偶、對比 精練別致的書名、曲名、影片名隨時可現, 改革開放以來, 巧妙得體的廣告語,別具一格的告示語, 精警生動的題賀詞, 更是廣泛存在於日常生活之中, 都是語文教學的好教材, 在課堂教學中均可結合適當聯系。這樣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 輕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識, 又懂得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積極主動地在社會大課堂中學好語文知識的道理。 語文是時代的鏡子。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決定了語文教學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拓寬語文教學的渠道, 把現實生活中隨時隨地所見所聞都與「語文」, 與語文教學掛起鉤來, 語文之外學語文, 使學生感到語文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 學語文的機會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就能激活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 二、語文教學的形式、方法要靈活多樣。 語文教學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 教學對象又是生龍活虎的, 因而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 不斷變換改進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 然而在教學中,仍存在著這樣令人失望的事實: 一切為了應試。為了應試, 有的教師以知識的灌輸、題型的訓練來代替語文能力的培養, 考什麼就教什麼, 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變成了一個個「知識考點」的載體; 或者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只教教科書, 死抱住課文滿堂灌。在教學中, 落入窠臼, 千篇一律, 總是先解題、作者介紹, 背景分析, 然後串講, 段落大意, 人物形象, 最後總結歸納, 中心思想, 寫作特點, 幾乎篇篇如此。這樣程式化的教學缺乏活力, 課堂猶如一潭死水, 學生對語文失去興趣。要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就要破除狹隘的語文教學指導思想, 講究靈活的教學方法, 運用豐實的教學形式, 根據課文的內容、教學目的, 重點難點、學生年齡、接受程度、興趣愛好乃至心理素質等特點來因材施教。 教學中應講究授課形式, 講析課文力求一篇文章一幅面孔, 或順應作者的寫作思路從頭到尾道來, 或從文章結尾處講起, 或從文章中間開花, 先把握文章核心部分。無論從哪裡「開刀」, 都要講究科學性、合理性, 便於學生接受。筆者曾教過《綠》一文, 因不得法, 課堂氣氛沉悶, 自己也味如嚼蠟。今年又教此文, 結合本校本班實際情況, 決定從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導入新課後, 先第三段開講: 作者是如何描寫梅雨潭的神奇的「綠」的, 再師生共同活動, 研討第二段: 作者為何不一入筆就描繪梅雨潭的綠, 而用相當多的筆墨去描繪梅雨瀑。由於課文講評從中間開花, 先把握住課文的核心部分, 所以接下來的教學就有點水到渠成之勢, 略作點撥, 學生就順利完成了任務。這篇「中間開花」的教法不僅在自己任教的班級、代課的班級嘗試過, 同學積極思維, 踴躍發言, 課堂氣氛活躍。 三、語文教學進行思想教育應適時。 學習語文知識, 培養語文能力, 進行思想教育是語文教育的基本任務, 已為廣大語文教師所共識, 歌頌真善美, 批判假惡丑, 扶正壓邪, 激濁揚清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就某種角度來說, 語文課堂是端正學生思想, 培養學生情操, 進行理想教育的最佳場所。 「文道結合」的道理似乎人人皆知。然而要在教學實踐中真正做得好, 能夠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 從課文內容特點出發, 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 「潤物細無聲」還要有功夫的。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說: 「千萬不要乾巴巴地同年輕人講什麼理論。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說的道理, 你就要用一種東西去揭示它。」顯然, 游離於課文的枯燥無味, 缺乏新意的說教, 或牽強附會、生拉硬扯的灌輸是行不通的, 生搬硬套, 空談政治, 簡單機械地在課堂上向學生高喊「為四化, 為祖國而勤奮學習」的口號, 入耳不入心, 反而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 甚至可能產生負效益。 筆者在教授《藤野先生》或《自序》一文時, 讓學生通過文中關鍵語句, 理解魯迅當年赴日本仙台的目的是「學醫治病, 救國救民」,而後來棄醫從文的原因也是為了救國救民, 學生領悟到個人的理想要服從國家需要, 在此基礎上相機指出: 今天我們選擇志願, 也應以人民的需要為重, 個人的興趣要服從祖國的需要, 魯迅先生正因為做到這一點, 才成為一位享譽世界的文學家。至此, 學生很自然地接受了理想教育, 這對初三的學生來說, 尤有必要。 語文教材是社會生活的鏡子, 倫理、道德、品質、意志、愛國精神、人生觀、世界觀等各方面大大小小的道理都滲透在課文中, 引人深思, 給人啟迪, 催人奮進, 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不可多得的教材, 相機適時點撥, 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思想教育, 入耳又能入心, 使之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陶冶。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語文教學要充滿活力生機, 關鍵在於教師這一方。隨著當今時代的發展, 社會向語文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做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 應從多方面拓寬知識面,不斷地自修, 以提高自身素質。

8. 如何讓語文課堂更有活力

語文是有生命的。語文的生命融入主體參與下不斷生成的語境和語流中,語文的學習應該是活生生的動態語言環境中進行的。新課標呼喚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喚充滿生命溫暖的課堂,呼喚充滿與崇高人性的對話。審視我們的行為,我們始終習慣把學生看作是一個「認知體」,把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信息結構能力作為基本目標。不難發現,我們的語文課堂始終沒有解決這樣幾個問題:重思想教育而忽視生活情趣;重知識積累而輕視文化融合;重教材示範而放鬆表達熱情。

一句話,語文教學缺乏人情味,沒有把「人」放在教學的核心上。因此,我認為一堂優秀的語文課應當注重培植學生的主體精神,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幫助他們找尋自己的精神家園,使他們一起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與成長。
一、有情感
「情」並非是憑空產生的,它根植於教材和生活中,它常以生動形象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為手段,連同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的內容以及課堂氣氛成為一個廣闊的心理場。教學成為兒童主觀所需,成為他情感所驅使的主動發展過程。
1、可利用教材本身來調動學生的情感
語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寬闊的知識背景,這一獨特的優勢,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如《再見了,親人》一課,這篇課文感情真摯強烈,要讓學生反復朗讀,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不但能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理解第二段課文時學生在理解小金花失去媽媽的心情過程中,總傾向於小金花對敵人的恨,而忽略了她失去媽媽的悲痛。因此朗讀這段課文時,要先讓學生通過自由找出最能表現剛強的詞語「腳一跺」、「抽動兩下」
,而又引導理解這些詞語中流露出的情感。通過分析,學生體會到小金花是把失去媽媽的悲痛深埋在心底,更把滿腔的仇恨對准了敵人,化悲痛為力量,發誓要為媽媽報仇。學生理解了課文,也就把握了朗讀的情感基調,進一步體會情感。
2、要利用教師的情感來調動學生的情感
以情動情是教育的共同規律,教師的情感對學生來說是導體,是火種。教師要善於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如教《長城》一課時,先讓學生說出祖國大地上的名勝古跡,學生們興致很高。隨即我熱情洋溢地告訴他們,我親眼看到許許多多的外國朋友,成群結隊不遠萬里來到我們的長城上。站在長城上,會想起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豐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著我的心頭,連我自己也感覺到語調是那樣激動,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帶著對長城的嚮往進入課文情境,積極主動地學習課文。
二、有生氣
生命哲學家曾經說過,既是人,就會有生命欲,自然就會有蓬勃的生命流。是啊,如果在我們的語文課上,學生的眼睛閃著求知的光彩,學生的思維如閃電般敏捷,那麼,這股生命流就不怕蓬勃不起來。著名的於漪老師率先在教育界發出了這樣的呼喚: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要達到這一境地,教師要勇於放手。
1、書,讓學生自己讀
讀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我們做教師的要力求成為親切而睿智的點化者、組織者,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在充足的時間里,以讀激趣,以讀顯形,以讀啟智,以讀育人。如《再見了,親人》一課,就可採用「以讀激情、語音傳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並採用「導語撥動情思」、「范讀誘發情思」、「多讀激發情思」等方法,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使他們帶著這份情感進行品詞品句,理解課文內容,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2、問,讓學生自己提
學貴有疑,讀而能問,這既是學生認識的突進,也是學生思維的聚焦,進而推動閱讀不斷向縱深發展。在自讀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充分思考,這樣,學生的小腦袋裡就會產生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也許他的想法是非常荒謬可笑的,也許他的想法是膚淺幼稚的,但是,提出來就是學會了思考,敢於提出來,勇氣可佳。在學生提出問題後,教師不要急於代答,應讓學生尋找答案,遇到有價值的問題還應組織學生討論。
3、話,讓學生自己說
一節課40分鍾,老師要結合教材,著力發掘學生說的材料,創設說話的氛圍,充分賦予學生說的權力,讓學生想說就說,學生的說才會體現個性化,也只有面向全體,人人參與,學生的說才會落實全員化。如在教《晏子使楚》一課時,學文成熟之際,教師創設情景:晏子凱旋歸來,齊王會說什麼,齊國的大臣會說什麼,齊國的百姓會說什麼。學生經過思考,各抒己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三、有發展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我們的學生,天天來學校上課,歸根結底,就是為了求發展,並且是一種持續發展,包括認知水平的提高,學習技能的掌握與熟練,思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等等。因而,每一節課教師的腦子里就要想到要教給學生知識、方法、啟迪、積累。所以,提倡人文性的同時,我們不能否定工具性,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才是語文教學的完美。
實踐證明,適度的語言文字訓練對於我們的語文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對
於學生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情感的萌發均產生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
一節課的語言文字訓練目標必須明確、適度、集中,既要體現教材的特點,又要
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師要善於選擇、取捨和重組。
四、有創新
為人師者沒有理由將文本看死,應當充分挖掘語文教材蘊涵的創新教育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想像能力。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抓住課文中的語言凝練處、空白處、省略處,讓學生對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結局等展開想像。
2、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就是標新立異,是對思維定勢的否定。作為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它更體現出其固有的獨創性和新穎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展開不同意見的爭論,打破盲目順從、迷信書本、被動地聽講、被動地回答問題的局面,使學生的思維突破常規和經驗的禁錮,不斷產生新的答案,真正進入到「創造」的世界。
總之,教育是門藝術,永遠沒有明確的答案,永恆的標准,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新課程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也給我們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我們大膽地實踐,不斷地總結,在總結中追求更大的創新,就可以讓語文課充滿活力,把它變成學生樂學、好學的場所,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語文課永遠充滿生命的涌動!

9. 如何讓課堂充滿活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就很重要。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激發學生興趣,營造積極主動活躍的語文課堂氣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直接動力。在語文教學中,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沒有「興趣」作保障,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是決不可能實現的。只有全方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出積極、主動學習的課堂氣氛,才能實現學生自主探究、參與合作等學習方式的改變。上課開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唱唱歌,背背詩,這樣,不僅讓學生從課間的活動中進入學習狀態,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如果是借班上課,可以和學生課前談話,如問學生「你貴姓」「老師想和你做朋友」「你吃過飯了嗎?」等一些輕松活潑的話題,這樣便能在極短時間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新授課作情感鋪墊。二、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佔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課,塑造教師親切可感的外在形象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種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四、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情趣和學習的興趣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單凋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生情趣和學習興趣。。五、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語文課堂氣氛,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否融洽,決定著語文教學課堂氣氛否和諧。在語文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權利,努力創設民主氣氛,實現民主對話、民主交流,呈現一種協商式、和風細雨式的良好師生關系氛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學生觀,因學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以淵博的知識激發學生,以飽滿激情感染學生,以精湛的教學藝術吸引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重塑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語文教學中師生不和諧的關系,才能打開學生情感的閥門,形成良好心理氛圍,調動其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也才能營造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氣氛,實現語文教學改革目標。六、以豐富的想像激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作品的意義是讀者通過閱讀活動發掘出來的,作品未經閱讀前,只是向讀者提供了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框架,其間匿藏著許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於讀者發現、填補、去闡析。而這些「空白」的填補正式讀者閱讀活動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維元素,從而架起一座溝通作者與讀者情感的橋梁,使讀者對作品的意義達到了個性鮮明的理解,逐步深入,進而嘗到成功的快感,內化為自覺地行為。七、民主的評價方式學生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評價不是教學目的,而是一種教育學生積極向上的手段。評價的結果應有利於學生自信心和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教師不恰當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或抵觸情緒,不利於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因此,要使評價發揮應有的教育作用,因此,評價標准要多樣化、層次化。傳統的評價標準是由教師制定,以教師的理解為主體,事實上,世界是多樣化的,學生的語言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唯一標准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也是違背辨證法的。一定程度上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情況來評價自己或同伴的學習,體現出評價標準的多樣化、層次化,有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我教育、自我評價。這種多樣化、層次化的評價標准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民主氛圍。他們會在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中矯正自我行為,從而最終達到會學的教學目標。總之,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努力的工作方向。

10. 淺談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課前的導語設計內容要充實,要緊扣課文,還要益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能高效地接受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但小學語文的新課導入同其他教學環節不同,只是教學的橋梁。對它的安排,應全盤考慮,不能佔用過多的時間,以免喧賓奪主。 1、導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的角度進行綜合考慮。我們應發揮自身的睿智,有意識地創造與開發,創設行之有效的導入語,關注課前導入的細節,把這些細節生成教學活動的亮點,使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多樣,我們的新課導入應該各具特點。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著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著重於渲染「情感」,幫助學生由表及裡領會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可以著重於身邊事,平常事,理性地喚起生活經驗,去認識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寫作表達能力。如《家鄉的橋》,在學生的記憶里,家鄉只有極普通的水泥橋,由「橋」導入,激起學生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出家鄉各種橋的名稱、特點等,進而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之情。 2、導入的內容安排應與新課的教材內容有內在的邏輯聯系,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上課導入的好,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還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這一點已在教學實踐中被驗證。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前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如果把全世界各國的國土合起來,這樣就變得更大了。而地球還有沒有什麼地方的面積比陸地面積更大呢?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海底世界》。並緊扣課題提出疑點: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裡面的世界又怎樣的呢?抓住課文重點造成懸念,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了學生急於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學習興趣。 3、新課導入的設計,除了要根據學生情況、教師自身業務水平、教學內容、還要根據學校的設備、媒體的功能等因素作整體考慮,進行有效組合和調整。媒體的適當運用猶如「強心劑」,引起學生探新尋勝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如《智燒敵艦》一文,用投影儀出示阿基米德的圖象,「這樣一個人,就能燒掉敵人的戰艦?」讓學生在質疑中產生疑惑,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勢導入新課。 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 1、開門見山法 教師的開場白就直接點題,用准確精煉的語言,主動提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一個整體入微的感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課題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表現,教師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設計簡短、精彩的導語直接揭示學習的內容。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美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祖國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風景聞名於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現在我們一同來領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教師言簡易賅,簡潔明快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 2、激情渲染導入法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如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導入:1976年1月8日,為人民勞累一生的周總理去世了,他靜靜地躺在鮮花翠柏中,五星紅旗覆蓋著他的身軀。1月11日,周總理的遺體要送到八寶山火化。披著黑紗的靈車,緩緩地開過來了,那年冬天特別冷,寒風猛烈地吹著,但是首都幾十萬人湧上了街頭,默默地站在人行道兩旁,等待著,等待著靈車開來,他們要向敬愛的周總理告別。因為從今以後,我們再也看不到周總理慈祥的面容,再也聽不到總理那親切的聲音了。十里長街到處是白花,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在低低地哭泣……同學們,這是32年前的事情,你們沒有經歷那讓人心碎的時候,但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會讓我們了解當年的情景……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3、懸問設置導入法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學習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課文《驚弓之鳥》的導入: 師: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 生:用箭射,用槍打…… 師:你們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 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

閱讀全文

與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