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怎樣提高語文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VIP專享文檔 2020-05-22 1頁 用App免費查看
ysf2688的店
關注
怎樣提高語文素養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貫穿於《標准》的一個基本理念。《標准》在「前言」的「課程性質與地位」中明確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1.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
從心理環境講,學生的學習探索須有寬松的環境,能自由自在地學習探索,不應有太多的限制和束縛。一位外國學者認為:「80%的學習困難與壓力有關。解除那個壓力,你就能解決那些困難。」實踐證明,教師的民主和寬容,可以創設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這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必要前提。
教育的對象是具有豐富情感的人,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提高人的素質。所以教師應具備民主的意識: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識;相信每個學生都擁有巨大的智慧潛能,只要教育方法適宜,並依靠他們,在其自我發展過程中都可成為有價值的人;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狀態(即他們的知識基礎、智能水平、個體需要、學習態度),針對學生的不同水平及時給予不同方式的指導等等。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樂意與教師配合,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
2.立足課堂,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種很好方法。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思維品質」的培養。
3.樹立大語文觀,廣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興趣,養成習慣,不斷提高語文素養 。
(一)面向全體,廣泛開展「一日一字比美觀」、「一日一讀比積累」、「一日一寫比文采」、「一課一講比口才」、「一周一詩比朗誦」、「一月一報比才幹」等活動,幫助學生練就過硬的語文基本功,使學生從語文實踐中獲得自信,愛語文、學語文、用語文 。
1、「一日一字比美觀」,使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此項活動要求學生一天至少練好一個字,達到端正,力求美觀。低年級要求練鉛筆字,重點放在書寫習慣的養成及字的筆順筆畫、間架結構上。中高年級要求練鋼筆字,有條件的提倡在老師指導下練硬筆書法。街道各校都統一了練字紙或書法成果展示紙,定期展出優秀作品,還本著提高的原則,設立進步專欄,鼓勵學生不斷超越自我,踏上新台階。
2、「一日一讀比積累」、「一日一寫比文采」,讀寫結合,增強語感,著眼於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
學生一日讀一篇好文章的同時寫一則讀書筆記,或寫一段小練筆。養成讀書即提筆的好習慣。讀書做讀書筆記,根據年級段不同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低年級要求記下從中學會的生字、新詞,簡單摘抄好詞佳句;中年級要求摘記好詞佳句,並摘抄、背誦自己喜愛的句段;高年級要求做讀書摘記,摘寫自己喜歡的句段篇章,提倡寫讀後感。寫,可結合教學要求統一進行,也可由學生自己隨時記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低年級可寫幾句話,中高年級可寫一段話,興到筆至,不作過高要求,重點為激發興趣,養成習慣。以上兩項活動學生可根據喜好自由選擇,但每周練筆的數量不少於2篇。讀寫筆記本可由學生自由選擇。學生還根據自己的愛好給自己的讀寫筆記配上插圖,或設計版面。實踐已經證實,只要學校、老師的激勵措施跟得上,學生的興致十分高漲。
3、「一課一講比口才」,使學生獲得敢於展示自我的自信
每堂課伊始,都安排1-2名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鍾演講。全班輪流,題材自選,提前通知,提前准備。低年級以講故事、誦兒歌為主,中高年級以朗誦、講故事、演講為主,鼓勵脫稿。對於部分自信心不夠強的學生或能力相對比較低的學生,教師事先做好個別指導。對於學生的演講,師生可做適當評價,評價以鼓勵為主,並提出指導性建議,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各校認真組織,有的學校還建立了專門的記錄本,由學生負責記錄,效果非常好。此項活動的開展,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了學生敢於面向全體展現自我的參與意識和自信心。
4、「一周一詩比朗誦」,使學生在誦讀中不斷積累,在積累中不斷提高
學生一周至少背誦一至兩首(篇)課本以外的古詩或優秀的篇章,以卡片或積累本的形式記錄下來,根據自己的喜好為詩文配上圖畫或解說。
5、「一月一報比才幹」
即由學生自己動腦動手,一月至少辦一份手抄報,在方寸之間,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幹。各校都為自己的手抄報起上了好聽的名字,如大麥島小學《浪花》報,山東頭小學《海韻》報,西韓小學《希望之星》,孫劉小學《春芽》報,中韓小學的《小星星報》等。各校的辦報水平也不斷提高。各校總結上學期的經驗、不足,對手抄報的設計作了改進,使版面更加靈活,更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才能。
以上這一系列的活動,作為最基本的內容要求全體參與,全員落實,面向全體,狠抓根本。活動中,要求教師多激勵,少批評;多指導,少打擊。盡可能的採取有效措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形成習慣,在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語文素養。
(二)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在開展以上活動的基礎上,學校、班級還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創造性上好語文實踐活動課,創造性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詩文朗誦會」「故事會」「演講比賽」「作文競賽」「語文知識競賽」「古詩擂台賽」,以小組、班級為單位組織「課本劇表演」、「書法、手抄報、讀書筆記展」等,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而專題性綜合實踐活動、探究性綜合實踐活動,成為促進學生創新、發展的有效手段。
學校紛紛採取有力措施,為學生創設語文實踐活動的大舞台,營造積極的語文學習氛圍。如設立語文實踐活動展台、展牌,定期舉行相應的展覽、展示,給學生提供交流學習、共同提高的機會;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在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同時,也重視加強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間的廣泛聯系,重視加強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積極主動的取得社會與家長的支持,共同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們獲得了自信,增強了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加強語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
1.強化熟讀背誦,在誦讀中積累語言。
閱讀教學淡化內容分析,加強朗讀,背誦訓練。
增加課本中的背誦量。
教學中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積累。
2.好課外閱讀,在博覽中積累語言.
1.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2.知道學生精心選擇讀物。
3.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4.給學生展示「才華」的機會。
3. 增加作文練習密度,從寫中積累語言。
1.在學生易遷移的地方練習。
2.在學生易動情的思維處練習。
3.在易發散學生思維處練習。
4.在情節簡單處練習。
激發情趣,培養習慣,促進發展。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學生為主體,立足於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培養學生綜合語文素養,我們在實踐,在探索,在飛速向前 。
繼續閱讀
㈡ 淺談在課堂上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莫志娟)
淺談在課堂上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口岸第二中心小學 莫志娟內容摘要:崔巒老師曾說:「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朴實、扎實。我欣賞並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回歸常態的語文教學。」我的理解是: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學科,應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真實自然的對話,課堂上通過聽、說、讀、寫等學習活動抓好學生的語文基本功,扎扎實實地搞好語文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關鍵詞:習慣 學法 讀書 寫作 當下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動態生成、對話教學、資源開發等時髦名詞紛至沓來,令老師們眼花繚亂,茫然不知所措。一些課堂教學扭曲了新課程「新」的意義,過於偏重學習內容的新奇,教學方式的翻新,使語文課異彩紛呈的同時也變得華而不實。於是,一些專家提出「簡簡單單教語文」的主張。說是「簡單」其實並不容易,「簡簡單單」的語文課要以學生為本,切切實實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這就給我們老師提出了很不簡單的要求。那麼,這「簡簡單單」的語文課上該教些什麼呢?在不斷地學習、實踐、總結中我獲得了一些啟示。一、培養學習習慣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不但學習效率會提高,而且會使他們終生受益。」因此在語文課堂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首位的。那麼,在小學階段要讓學生養成哪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我覺得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良好的寫字、識字習慣寫字,不僅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而且是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體現。俗話說:字如其人。要教育學生從小就形成這樣一種習慣:只要提起筆來,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筆一畫地寫,力求做到姿勢端正,筆劃清晰,結構合理,行款整齊,美觀大方。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發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以及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把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逐步養成獨立識字的能力,進而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在校內,在家裡,在社區……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自覺地識記。2、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時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己不認識或難以理解的字、詞,會影響學生對文章的正確理解,成為閱讀障礙,或寫作上的攔路虎。許多學生遇到困難時,要麼跳過去不理睬,結果是囫圇吞棗;要麼向別人求助,養成一種依賴心理,不利於學生獨立人格的發展。因此讀書要養成勤查工具書的習慣,讓工具書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3、傾聽、交流的習慣 與人交流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交流」的習慣要從剛入學的兒童抓起,學生們要想參與課堂討論或交流,更得需要他們靜心聽取別人的發言,才可能達到充分理解,進而綜合思維,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最終達到互動協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4、質疑問難的習慣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創造的過程更是從發現疑點問題開始,沒有疑點問題就談不上創造。古人把學習稱之為做「學問」,強調了學習必須一邊學,一邊問,要學好語文,就必須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做到孔子說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準的,都應當勇於向別人請教,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問一切可能了解情況的人。5、勤於朗讀背誦的習慣 朗讀背誦是我國傳統的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記憶力,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要扎實提高語文素養,非要養成朗讀背誦的習慣不可。這樣讓學生從小背誦最有價值的經典,使兒童常常耳濡目染於聖賢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6、讀書看報的習慣 在信息化時代,閱讀將是人們搜集、處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會不會閱讀將決定一個人向社會獲取智慧的能力。要學好語文,光讀幾冊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增加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重視課外閱讀 ,必須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從書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 7、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讀書必須學會圈點勾畫,學會做讀書筆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不僅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8、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觀察是啟迪學生思維的最基本的途徑。自然、社會、生活都是語文學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課程資源,要教給學生觀察自然、社會、了解現實生活的方法,使學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聽到的隨時記下來,這對語文素養的形成起著很重要的作用。9、勤於動筆的習慣 平時閱讀自己的課外書時,可以在書上寫寫畫畫,把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畫下來,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閱讀別人的書籍時,遇到精彩的部分可以積累下來;外出時,及時把所見所聞和感想寫下來。10、廣泛搜集、吸收信息的習慣 教育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吸收知識信息外,還要能利用報刊、雜志、書籍、電視、廣播、電腦網路等手段來搜集信息,為學生終身學習做好充分的准備。其實教材在每一冊都精心設計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利用好它。有了好習慣,學什麼都簡單了。那在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首先「言傳身教」便是最簡單的方法。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影響。試想一下:老師要求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要求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自己卻從不看書讀報,這樣的話學生能養成好習慣嗎?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身作則,表現出良好的習慣,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有許多的「細節」,如寫字的姿勢,讀書的姿勢,踴躍回答問題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這些細節,天天說,時時練,持之以恆,久而久之,學生的習慣就自然形成了。例如中年級段要求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於是,預習時,我要求學生在生字上注音,標小節號,用不同符號畫出不理解的地方和自己最喜歡的詞語句子等;課堂上,要求學生或圈點重要詞語或用不同符號勾畫出關鍵語句,寫出自己的感悟。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強化,經常檢查,及時表揚,幫助學生形成讀書時圈點勾畫的習慣。又如,要培養朗讀背誦習慣,學校和老師要給學生安排定時、定量的誦讀內容,使學生可以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日有所讀,日有所獲,從而養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習慣。二、加強學法指導古人雲: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小學語文的學習是為孩子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學法的指導相當重要。以學習詞語為例,老師絕不能滿足於使學生懂得一字一詞的意思,而是要讓學生從中「悟」出理解詞語的方法。我在教學《徐悲鴻勵志學畫》一課時,學生讀完課文後提出了一些不理解的詞語,有「偏見、潛心、臨摹、有眼不識泰山」等。我沒有把答案直接告訴他們,讓他們記熟,而是鼓勵學生們:「認真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就能找出答案。」學生認真地默讀課文,幾分鍾後,我問:「『潛心』是什麼意思?你從哪兒看出來的?」這時,學生們紛紛舉起手來。一生說:「潛心就是用心、專心的意思。我從第五自然段看出來的。」另一生說:「潛心說明徐悲鴻畫畫很專心。我從『他畫啊,畫啊,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這句話中看出來。」又一生說:「徐悲鴻一畫就是一整天,不吃飯也不休息,一門心思學畫畫,這就叫潛心學畫。」此時,我在黑板上寫下「聯繫上下文理解」幾個字,並對學生說:「聯繫上下文是理解詞意最基本的方法。我們讀書時只有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才能理解詞語和文章的意思。那麼剩下的詞語你們會理解嗎?」一陣交流後,學生們發現有些詞語從課文中不能直接找到答案,比如「臨摹」,雖然聯繫上下文也知道一點,但不夠准確。那該怎麼辦呢?學生都知道查字典,於是學生們通過查字典再聯繫上下文自主地理解了本課詞語的意思。這樣的做法,不僅「授人以魚」,更巧妙地「授人以漁」。就教學課文而言,要抓住這個文體的特點,在某個節點採用什麼方法,進行學習方法的滲透。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學法指導,在閱讀的不同環節,讓學生領會不同的學習方法。如在記敘文教學中,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感受人或事物的形象;寫人的文章,教會學生對過人物的行動、語言、外貌、心理的閱讀,引導學生把握住主要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點;記事的文章,要通過事件矛盾沖突的發生、發展、結果的分析,認識事件的思想意義;寫景狀物的文章,讓學生透過字里行間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同時,讓學生用各類方式的讀來表達出自己對文章的思想感情的體會;對於高年級的學生,還需要領會,作者用什麼樣的方法,將這個思想感情表達出來的,對於自己的作文能力是否有借鑒作用……並將這些方法固定下來,建立「漁技」。三.注重讀書指導新課標指出要「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喜歡讀書,學會讀書。因此,課堂上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扎扎實實地讀書,要克服那種浮光掠影,為了讀而讀的做法,不能以煩瑣的分析、交流、討論來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課最基本的任務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把課文讀流利,盡量鼓勵學生讀得有感情。其實要讀流利很不容易,我們一線的老師都知道,一般的孩子要讀課文十遍以上才會讀流利,個別語感極差的孩子讀了十遍也很難讀通課文。因此,課堂上要多讀書,採用同桌對讀、分男女讀、齊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比賽讀、老師領讀、導讀、引讀、范讀等多種讀書形式,讓學生讀中自悟,讀中釋疑。讀書,也要講究方法。專家們為我們提供了不少有益的讀書方法,如嘗試讀、思考讀、展示讀、表演讀、配樂讀、想像讀、探究讀、無聲讀、欣賞讀、創造讀等,這些讀書方法既張揚學生的人性,又凸顯出學生的理性,更加釋放了學生的靈性。我在執教《九寨溝》一課時,就緊扣一個「讀」字展開教學:聽范讀,整體感知,概括畫面;默讀,圈點勾畫,體會特點;展示讀,讀看結合,讀出特點;配樂讀,進入意境,升華情感;創造讀,積累遷移,拓展延伸。讀書,這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完全讀懂了九寨溝的奇麗美妙,讀出了對祖國山河的一片深情。讀是基礎,熟讀成誦才是升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讀是母語教學的優良傳統之一。所謂熟讀成誦,即是反復朗讀,自然成誦,是熟讀而成誦。課堂上通過誦讀優美的詩句,精彩的文段,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語言的優美,獲得語感體驗,在語言的積累中加深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從而達到了「熟讀百遍,其義自現」的目的。語文教學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如果每堂課都將學生的朗讀訓練到位,能做到邊讀邊想,精彩處有記憶,那麼在課外閱讀中,學生積累的語言更豐富。只有有了豐富的語言材料積累,夯實了語文的基礎,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准確、鮮明、生動地表達,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四.重視寫作訓練寫是語文學習的根本落腳點與最終歸宿。從本質上講,它既是對聽、說的積累內化,又是對閱讀的吸收外化,它既有助於學生語言的豐富,活躍思維的發展,又有助於良好語感的形成,語文素養的提升。所以說語文學習中聽、說、讀基本的技能訓練,最終要落實到「寫」的層面。 課標中有這樣一句話:「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這句話其實就是要讓學生多寫多練。實踐證明,「課堂小練筆」對提升學生閱讀層次、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大有益處。1、可選在知能轉換處 一篇課文學完了,要使學生能將剛學到的知識真正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將所學知識遷移運用,轉化為能力。實現知能轉換,是我們練筆的目的之一。特別時文本中出現的經典、精彩的語段,教師除了引領學生反復「含英咀嚼」外,還要巧妙地抓住這一語言學習的「練點」,進行仿寫。這樣的仿寫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求學生在豐富的語感積淀下,像作者那樣,從「依樣畫葫蘆」始,操練語言。比如我在教學了《石榴》一課,讓學生學習就地取材,按照時間順序的寫法,仿寫《家鄉的銀杏》,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我們在教學中,要抓住契機,進行讀書與練筆相結合的有效嘗試,讓學生用好所學的語言文字。無論是模仿還是創造,都有助於訓練學習思維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究精神,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思考。另外,篇章結構、過渡句、關聯句的仿寫等,都是屬於實實在在的知能轉換的訓練,也可作為讀寫結合點。2、可選在情感交融處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課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著作者的「情」,流動著作者的「情」。當學生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體驗到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時,教師要善於抓住這個情感交融的好時機進行練筆。如教學《虎門銷煙》一課,在學完課文後看圖點撥: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則徐指揮銷煙的場景,再看看林則徐的塑像,你想說些什麼?再聯系當前的現實,不少人又深陷毒品不能自拔,害已害國,你又有什麼看法?又如在教學《荷花》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品讀課文體會荷花的千姿百態、萬眾風情,,然後利用課件播放輕柔的音樂,讓學生欣賞搖曳多姿的荷花,學生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我就趁機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同學們,盡情地展開你想像的翅膀。現在,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你最想說些什麼?最想做些什麼?請你寫下來!」此時,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學生靈光閃現、思緒飛揚,詩歌一樣的語言像朵朵閃亮的浪花不斷躍起。3、可選在情節空白處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有些課文,似盡非盡,作者有意留下了空白,讓讀者去想像,豐富了文章的內涵,這給我們提供了練筆的好機會。如《給家鄉孩子的信》一文練筆設計:巴金爺爺說:「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我們活著就是給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讀了這些話,我想:如果我是一棵大樹,就要撒下一片陰涼;如果我是 ,就要 ;如果我是 ,就要 ;如果我是 ;就要 ……文中巴金的話含義比較深,設計這樣的句式練習,在開加深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同時,對提升學生的語言品質也很有幫助。通過擴展情節的小練筆,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的童真已在想像的世界裡充分地張揚,字里行間自始至終洋溢著對巴金爺爺的敬佩。通過這些補白,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訓練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學生思維的豐富性、合理性得到了很好的訓練與體現。4、可選在文本延伸處浙教版教材中有不少課文感情濃烈,讀後能使人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有的課文學生雖學完卻意猶未盡,教師在對文本進行延伸拓展時就可以抓住有利時機,實行由讀到寫的巧妙過渡和自然轉換。如教學《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一課時,我引導學生想像:當小駱駝沙漠旅行結束後,如果再次遇到小紅馬,會發生什麼故事呢?由此,學生編寫了很多有趣的童話故事《第二次相遇》、《沙漠中的較量》等這樣的練習既滿足了學生的心願,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活躍了思維,開拓了想像,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實現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給課文的結章節附註入了新的活力。同時,這樣的訓練給學生開辟出一塊塊容得下自由發散的思維陣地,使學生的創造有才能與其知識、智力、品德等方面相互聯系,和諧發展。實踐證明,在閱讀教學中巧妙地安排寫作訓練,雖然只是一堂課中的幾分鍾時間而已,但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課堂練筆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加大了學生語言運用的頻率,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吸收了其他的新鮮語匯,學生的語言得到了不斷豐富。更重要的是,這種練筆始終緊扣在理解領悟課文的內容、思想、情感這根線上,保證了教學主線的統一性,教學過程的流暢性,情感氛圍的和諧性,體現了語言教學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統一。簡簡單單教語文,並非降低要求,放鬆訓練,而是營造氛圍,研究策略,教師要懷著一顆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而教的「簡單之心」,讓語文課堂上學生學得更輕松,更愉快,更實用,更有效。只有這樣,才不會耽誤孩子們。 參考文獻:1、魏江南,閱讀教學不要太「多情」,小學語文教學。2、崔巒,在全國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上的總結發言。3、 強洪權,豐實的語文 簡約的教學,小學語文教師,上海出版社 2007、24、 吉春亞,「語文味」即語文本色的回歸,語文教學通訊,山西省太原語文報社 2007、2。
㈢ 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1、聽:聽一些訪談類的節目,質量要高一些的;聽一些演講;聽別人說話,你會發現表達的精準是一門技術,表達的吸引人就是一門藝術。這也是語文最終運用在生活中的實際魅力,也是語言素養的一部分。
2、說:這是聯系,所有課文里要求的探討,說一說,都可以盡情地表達,只有說出來了,才知道自己能有多少儲備的知識和素材用,才知道說出去之後別人的反映是什麼,才知道自己能夠發揮到什麼程度。
3、讀:有句話叫作「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十分客觀地表明:書,只有多讀,讀很多遍,你才能逐漸參透其中的內涵,其中的魅力,其中的引申義,才能發現你所尋找的。也只有多讀,你才能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素材。
4、寫:也叫作練筆。其實就是將口語轉化成書面語。但是這其中又增加了,不同形式的語言有其特有的文化魅力,也有其不一樣的規則;同樣,古文與現代文也有不一樣的風格與表達,理解。寫:能夠讓語言,形式,書法有機融合到一起,讓語言和文章各自大放異彩又相形益彰。
5、感悟:單單按照理論上的標注去學一門語言,是枯燥乏味的,只有當你融入自己的感悟,所有的語言,文字才會真正意義上屬於你,展現你,表達你,延伸你。
㈣ 請結合實例談談怎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因此,學好語文對每一個人尤其是每一個青少年學生來說是最起碼也是至關重要的。那麼,怎樣才能學好語文?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最重要的路徑?
一、從優秀的篇章中感知、積累、豐富語感
漢語是世界上最美、最豐富的語言,鼓勵學生讀背一些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篇章,是學生積累知識、培養語感很重要的途徑。
1、聽說結合,感受語言魅力,培養語感。
「聽話是憑借語言理解說話者所講的意思。聽的言語活動不是機械、被動地接受和簡單重復反映信息,而是積極主動思考,重組語言材料,創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過程。」可見,聽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鑒於此,在語文課堂上,我們舉行了課前美文欣賞活動: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接收優美的語言,經過大腦的加工後,對聽到的美文進行評價,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我認為在教學中要積極幫助學生端正聽的態度,培養學生多聽、會聽,在聽中積極感知語感。如此經常練習,學生的語感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2、讀寫結合,培養語感。
閱讀是提高學生人文底蘊、提高語文能力、培養積累語感的有效途徑。多讀、熟讀、讀後深思,能有效地激發語感,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的就是誦讀的效果。古時的私塾先生們就很看重誦讀,他們要求學生反復讀、仔細讀,做到熟讀成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便是對誦讀的評價。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誦讀中語調、節奏、語流反復刺激,便在學習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了「聲音映像」,這種內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語言流便會自然而然地從記憶中溢出。
3、勤記多背,積累知識,豐富語感
「語感要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感知。」顯而易見,生活經驗和自身的知識積累是語感的源泉。初中學生由於生活經歷不足,實踐經驗有限,所以,勤記多背,積累知識,將語言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言語,將是積累、豐富語感的重要途徑。
二、在語文實踐中領悟、分析,培養語感。
由於語感的培養離不開理性思維的參與,離不開對語言文字的靈敏感覺,離不開學生的悟性,因此,我就積極創設語感情境,讓學生學會分析、琢磨,從而實現對語言的准確領悟。
「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在思維、想像、情感等心智活動的參與下對語言材料的內涵及語言組織形式的深層把握,使主體的「神」與客體的「神」融為一體,達到「物我交融」的境界。領悟的最佳方法是「熟讀精思,分析琢磨」。如教學辛棄疾的《西江月》時,我讓學生分析後兩句「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學生很容易就發現這兩句話與註解的順序不同。這是為什麼?學生討論後得出了結論:這是強調作用,表示詞人的驚喜之情,因為他找到了避雨的地方,在山野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時心情會是何等欣慰!這種樂趣不是身臨其境的人又怎麼體會得到?從而體現了這首詞的旨意。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分析、推敲,讓學生獨立思考,用心用情去體驗去感悟,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久之,詩歌中所蘊含的「玄機」就會通過有血有肉的語言從學生的口中傳出來,這樣學生的語感就會得到進一步的鍛煉。
三、對積累的語文素材吸收、加工、運用,培養語感
這是培養語感的高級層次。積累如吸氣,運用如吐氣,只有吸夠了氣,才能吐出氣,因此它的完成需要引導學生通過積累的知識來獲得。除此教師必須引導他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幫助他們展開合理的想像和聯想,藉助思維和審視能力,對語言材料進行品評、鑒賞,從而愜意地抒發自己內心世界的情感。這需要學生與文本對話,需要學生與作者在生活體驗上溝通,需要學生與作者在心靈情感上共鳴。這樣學生不僅能充分領會語言文字的字面意義,還會領會語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從而抒發讀完文本後獨特的情感體驗。
㈤ 新課標下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漢字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知識,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漢語,對於一個我們國家的人來講要是你學不好語文,你就對不起我們中國的經典文化,高中語文怎樣學要想學好語文並不是說說而已,你還是要注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學習的氛圍
在上面的文章裡面我給你們說了一些高中語文怎樣學的方法,高中生你們應該都知道了吧,我只是給你們說一些方法,你學會了這是一種原因,但是你她把他們都利用起來還是要看你自己,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㈥ 談談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首先要給學生更多的語文材料素材去慢慢培養,
然後在不斷的練習中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最後面又經過大量的練習和閱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㈦ 怎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程標准要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在此形勢下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的問題。那麼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綜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和貫徹新課標的要求我來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針對新課標的要求,如何在寓教於樂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認為首要的要做到老師角色的轉變,伴隨著教學理念的轉變。為此,要求教師本人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課程標准》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以往在語文教育活動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學力和學習方式、忽視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忽視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等等,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理念了,所以要求教師深刻學習語文教育的新理念,以往的灌輸式,填鴨式、應試教育等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摒棄了,教師的角色也應該徹底的改變,從所謂的師道尊嚴轉變成學生的好夥伴。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過:真情交融不僅僅表現在師與生之間,而且表現在師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教材--學生」之間情感的橋梁便是老師的情感,教材蘊含的情感是靠老師去傳遞、去觸發,從而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和學生在平等的位置上完成我們共同的任務。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激發者、引導者和指導者,而絕不是課堂中的命令者。教師只有真正轉變了觀念,給自己的角色准確定了位,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用平等對話的方式和充滿感情的話語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同樣的三句話,「你必須怎麼樣」、「你要應該怎麼樣」、「你應該這樣」。學生聽了對於每個同學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在不一樣的感覺中學生的學習情趣是不同的,那麼課堂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新形勢下要求教師要快速實現角色轉變,努力學習,提高技能,課堂上能勝任組織者、引導者。在課外做學生的知心人、好朋友。只有這樣才能構建一個完美的課堂,才能完成我的目標和任務。
二、激發、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宋代陳頤說:「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課堂上巧用教學藝術,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並不是艱辛的勞動,而是一種快樂。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沒有興趣的學習只是一種徒勞,隨之的課堂效果可想而知。那麼興趣還是要靠我們老師去培養,靠老師去激發和喚起學生的求知慾。那麼怎麼去培養興趣呢?
首先,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是單一知識的傳遞,同時也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語言上的溝通。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積極配合你的教學,融洽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在一種快樂下學到知識,已達到課堂教學目的,輕松順利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融洽的課堂氛圍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要盡快做到角色的轉變。在教學中巧用教育教學藝術和教學技巧,大膽的探索創新,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更加生動活潑,讓學生在毫無感到拘謹的情況下輕松的學到自己應該學到的東西。反之,何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其次,感情和心靈上的溝通,對於學生,情感有時成為學習的動力,有時卻成為阻力。在教學中,情感的積極性和消極性是並存的。這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用一種溫情感化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愛和溫暖,這樣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參與我們的教學,才能成為課堂中真正的合作者。教師要充分尋找學生的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給予其鼓勵,以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愛,那種愛一旦被學生感受到,那麼對於學生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動力。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對於學生會感到無限的溫暖和求知的興趣。那麼課堂效果以及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可想而知。
三、培養閱讀的興趣
新的課程標准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姬說:「閱讀在孩子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童年的書幾乎可以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展。」閱讀能拓寬知識面,能提高個人的品德修養和思想情趣,而廣泛閱讀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不能只滿足於把自己的知識傳輸給學生,最重要的是給學生以良好的引導和影響,讓他們開闊視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時局限於課堂上的閱讀,還要進行必要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是課內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在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涉及到本科內容的課外讀物提供給學生,讓他們課外進行閱讀。拓寬閱讀面,擴大閱讀量。一篇優秀的作品能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和啟迪,學生能徜徉在其情節和優美的語言中體會到愉悅的心情,慢慢能達到與作者的共鳴,慢慢地達到忘我的境地,彷彿如臨其中。一些優秀的小說,名著,詩歌、散文、戲劇、名言警句之外,對於學生感興趣的連環畫,漫畫也要涉及其中。學生完成閱讀後ㄊ實幣導學生背誦優美片段,抄寫優美詞語,並試著去寫。在引導學生學會怎麼選擇積累內容後ň頭攀秩醚生自主選擇值得積累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自主積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另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讀完之後要求同學們寫寫自己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當然每位同學對於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教師指導的同時要給予其鼓勵很贊許的目光,並且長期堅持下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要多閱讀,廣閱讀,學生才能心中有物,才能逐步提高我們學生的寫作素養。
㈧ 結合實例談談怎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師不應該只做一個教書匠,而應該作為一個雜家。什麼都要知道一些,什麼都要懂一些,什麼都要關注一些。
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隨時給學生補充各種知識、隨時引導學生對事件的看法、隨時指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㈨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課程應該致力於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那麼,語文素養是什麼呢?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至少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教學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而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而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發揮著至關重的作用,它是積累語文知識的保證,提高語文素養的最好途徑。那麼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踐: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是一句空話,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挑動學生心目中想學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識。所以,課堂教學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在教一篇新課文之前,我都注意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時,我採用了直接導入課題的方法,讓學生跟著我一起書空課題,在板書的時候,我故意將魚游到了紙上,寫成了魚畫到了紙上,學生都很激動,連忙指正我的錯誤,我順勢引導:咦,不對呀,魚是活生生的動物,只能被畫到紙上,怎麼可能游到了紙上了呢?這樣一來,學生都很感興趣,非常迫切的希望進入課文一探究竟,很自然地便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於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同學吸引力就更大,所以,我就立刻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效果會好些。二、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只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那麼,語文課堂作為培養語文素養的主陣地,以文本為憑借,就要求教師採用各種可行的法來幫助更好地融入課文,理解課文,來達到目的,學生教材中所選用的文章,都是遣詞造句等方面的範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依靠文本,如何充分地利用好文本來培養語文素養呢,我認為應該多重視朗讀。在小學課堂中,所有的閱讀課文應自始自終都貫穿朗讀,在朗讀中來培養良好的語感,因此,對於一些好的文本,除了要求在課堂教學是多讀幾遍,甚至要讓學生能夠背誦出來,這樣能夠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內涵比較深刻,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能夠快速地理解課文內涵,文中許多句子比較長且難以讀通順,因此教學時我反復讓學生誦讀,甚至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當堂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的感情融入的更深刻,不僅增強了朗讀的訓練,也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更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訓練思維的敏捷性。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語言實踐的訓練,這對提高教學效率,活躍思維,培養創造精神,發展個性,以達到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我常根據課文的內容有目的的去進行語文實踐的訓練。例如,在教學《普羅米修斯》時,讓學生發揮想像,說說如果當時你站在懸崖邊看著普羅米修斯遭受痛苦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在教學《桂林山水》時,讓學生說說,你想怎麼當好導游,把這個美麗的風景介紹給你身邊的夥伴親人。問題提出後,孩子們都搶著發言,課堂氣氛十分熱烈,一般經過快速思維後,先在小組里討論,然後再推薦說得好的在全班交流,這樣,談論交流而後把他們說的寫成文章,效果是很好的,使學生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的。四、適時練筆,提高作文水平。閱讀是作文的基礎。語文教學不光要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更要培養學生讀、寫的能力。教師要找准語文課本中讀寫結合點,在閱讀中教給學生表情達意的方法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讀到寫的遷移,扎扎實實地掌握寫的技能。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章給我們意猶未盡的感覺,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間例如《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被大力神救出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觸摸春天》,盲女孩安靜在經歷了這次奇妙的歷程之後,以後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的。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建議我們的學生拿起手中的筆,填補那片空白,讓學生的想像自由馳騁,海闊天空,既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領會,更是一次鍛煉寫作的好機會。在閱讀感悟、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情動辭發,因而寫得情真意切。「我手寫我心」,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水平必將得到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五、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許多孩子都很喜歡閱讀,但很多孩子都沒有很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閱讀范圍很窄,讀過就忘,不注重讀書筆記,這樣往往花了時間,卻未必能達到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內花一定的時間知道孩子的課外閱讀。為了糾正孩子們的課外閱讀習慣,使課內和課外有效地結合起來,我採用了如下法,首先,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與文本對話,做好讀書筆記,我的要求是,預習新課文的時候,首先要找出自己感觸最深或是認為寫得最好的句子段落,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然後整體感知課文,嘗試與課文,與作者對話,並寫下來,通過這樣的方法,一個學期後,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夠比較准確地抓住課文中關鍵的地方得到適當的理解,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們養成了良好的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也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而針對有些孩子閱讀面太窄的毛病,我認為,教師應在課內適當地為學生推介,並發揮故事的魅力讓學生主動去閱讀。小學生閱讀得最多的就是課本,而課本的有些內容是從名著名篇中選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