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信息技術

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信息技術

發布時間:2022-02-09 05:45:52

『壹』 如何有效的把信息技術運用到語文教學中

一、明確目的,變輔為寶
我們必須明確,我們把信息技術引入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為了更好的服從語文課堂教學,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徵,讓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但許多老師並沒有明白到這一點,以為要上好一節課,課件製作越多越好,課堂的容量越大越有用,製作得越精美越能得到大家的認同,還有些教師因為本地教學條件的限制、資源的不足,再加上的教學任務繁重,或沒有足夠的時間或沒有能力自己製作課件,於是就實行「拿來主義」,上網下載或直接使用其他老師的資源,導致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的整合在畸形中發展,所謂的「整合」只是以前用人教,現在用機器教,「穿新鞋走老路」,沒有真正地做到讓信息技術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的輔助手段,違背了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整合的初衷。更有甚者有些教師為了完成多媒體教學的任務,一堂課里,課堂幾乎被課件控制了,網路多媒體不斷地演示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呈流水線式的程序化模式,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件的動畫和音響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被冷冰冰的機器隔斷,學生沒有了思維的空間 。
我們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但不能一味的讓信息技術主宰我們的課堂。我們要明確資源的取用不能代替文本,更不能代替學生的個性。 我們應該明白信息技術的使用是教學手段的改革,是新課程下進行地課堂教學手段的改革,而不是為了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而進行課堂教學。一堂課究竟是否使用信息技術和怎樣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術取決取我們教師的教學組織的需要,我們應使信息技術成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而不是一種教學擺設或者成為一種形而上學的教學形式。 由於各個地方的環境不同,各人的教學方式的差異,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程度等都不盡相同,應要把信息技術正真有效地引入課堂,應該因地制宜,因人而異,變輔為寶。

二、利用興趣,正確引導
大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也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語文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一種最佳的學習環境,學生才能樂於接受,從而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學中恰當的將抽象的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畫面,不僅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加深對課文、生字的理解。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把多媒體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興趣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和源泉,有了學習興趣,就有探求未知的慾望,有了慾望就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學生認知的興趣對他們學習知識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只要充分利用這種興趣培養學生的積極性,當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後就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師生互動質量,創造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愛學、樂學、易學。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相對來說識字教學是比較枯燥單調的,要達到提高識字教學效果的目的,必須要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和僅靠強迫維持的學習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學習是不會維持長久的。」識字教學更是如此。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果就好。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教學中,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採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於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慾望。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像,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和鞏固知識,在學習中體會樂趣,從而達到「我要學」、「我愛學」的境界,而教師也教得輕松、自在。
另外,小學生的感知水平本身就不高,有些教材內容又很難感知,我們可以應用現代媒體來縮短學生的認識與客觀事物之間的距離。小學生由於受到年齡的限制和知識的局限,思維能力還處於起始階段,對一些抽象的東西難以理解,而運用電化教學來播放一些形象生動的畫面讓學生來感知,這時可以使抽象的語言變得具體、形象,從而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樂於探索裡面的奧妙。使學生由被動不情願的學習變為主動的學習,這樣有助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直觀性、動態性和反饋性的不足。同時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潛在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和思維品質。
例如教學人教版的小學語文第九冊中《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很難理解課文中的內容。很難讓學生在腦海中再現圓明園昔日的景觀,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創設的情境中。先利用圖片與課件把今昔圓明園進行對比,讓學生領悟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再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圓明園「眾星拱月」的布局,在學生形象地理解了文字難詞之後,再讓他們回到課文中,理解體會圓明園風格各異的景觀。此時,在學生對語言材料理解的基礎上,再放映出這些風格各異的建築圖片,配上教師極富感染力的解說,使課文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皇家園林」的輝煌。此時此刻的學生已完全置於人間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這時讓學生把自己最感興趣的景觀通過想像具體表達出來,這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這樣的一座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是怎樣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奪、毀壞、燒毀之下,變成了一片殘垣斷壁的?在學生了解了特定的時代背景後,通過放映影片《火燒圓明園》片斷,讓學生突越時空的隧道,親眼目睹圓明園是如何變成一片廢墟的真切畫面,從而激發起他們對侵略者的野蠻行徑、對清政府無能的無限憎恨之情。

三、巧設疑難,自主創新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要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將語文知識從空間和時間上向課外延伸,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可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還可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布魯諾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只要恰當地使用信息技術電化教學,就能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發現答案的積極性,讓學生願意去探究所學知識里的奧妙。因為現代信息技術將豐富的影視等素材引入語文課堂,將許多抽象的知識形象化,自然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並使之課內外知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全面提高了學生素質。尤其多媒體的加入,通過聲音、圖像、文字,顏色、光彩、視聽並舉,向學生頭腦中輸入鮮明生動的立體表象,由此傳遞情思信息、語文信息,形象具體,學生能耳聞其聲,目睹其形,大腦皮層形成並保持廣泛的興奮點,使之身不由己地被吸引並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另外,大容量、高密度、強化性、多渠道的信息顯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學效果,使學生在一堂課中收益非淺,久久難忘。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和田的維吾爾》一課的教學時,由於課文條理清楚內容簡單易懂,主要是生動而又形象地從維吾爾人樂觀、豪氣,熱愛土地,愛美愛花,以及維吾爾人能歌善舞等幾方面描繪了和田維吾爾族奇特的民風, 所以本課的學習就需要運用信息技術,通過不同途徑搜集、整理、篩選各類資料,讓學生視野開闊,了解更多。因此我巧設疑難,以尋求學生的幫助為由,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頭通過圖書、音像、電腦網路或其它途徑查找相關的新疆少數民族資料,資料可以是文章、圖片、照片、手工藝品、服飾、食品、錄象、音樂、樂器、日常用語等。有餘力的小組還可以通過小組間的強強合作,在製作演示文稿的基礎上,再製作有關新疆少數民族風情的課件,並把活動的成果進行全班共享,宣傳我們新疆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生動形象的畫面,維吾爾族民族風俗的圖片,拉近了學生和文章的距離,而且通過展示自己自製和搜集的資料活動的成果,引導了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能力,實現了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了孩子們對新疆少數民族特有民風民俗的喜愛之情。
可見,電教媒體本身不僅是外顯的內容,而且其表現手法也豐富多彩,具有巨大的表現力,既能具體形象地再現各種事物、現象、情景、過程,又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的限制。它可以集聲、形、色、動於一體,不僅可以再現事物的形狀,把靜止的事物動起來,而且它可以揭示事物的內部特徵。與此同時,學生的手、腦、眼、耳、口等多種器官可以同時接受刺激,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
四、利用優勢,提高效率
由於多媒體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的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學生在學習某種知識結構時會出現思維的堵塞,在他們的腦海中就會疑雲繚繞,這時就希望能夠找到合理的引導,以求得茅舍頓開。此時可以運用電教手段設疑引導,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引導學生的思路,就能夠起到架設思維的橋梁作用,起到雪中送炭、水到渠成的作用。從而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學得興趣盎然,同時,課文的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
再則,運用多媒體可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裡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我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一邊聽著悲傷的音樂,一邊觀看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的生活境況,在富有磁性聲音的引導下,學生的情感得以誘發,學生被帶進了作者筆下的情感世界,達到了「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從而萌發了「我要讀」的強烈慾望。
而且,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他們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如果我們只是單一的在課堂上講啊、記啊、練啊,這樣學生會感到很乏味,甚至產生厭學的惡劣情緒。我們利用多媒體,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將語文認知教學溶於多媒體教學之中,就會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及學習狀態,學生的精神就集中了,那學習效果也可想而知。這樣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有利於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同時提高了教學效果。
五、恰當處理,把握有「度」
信息技術和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信息技術和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不能改變。信息技術給課堂帶來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如果能把這些教學資源「合理整合」為學生所用,那麼這就是一種比較理想的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條件下的學習方式。 但實際情況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利用這些學習資源的條件並不能達到,所以對於一些相關的語文課外知識,一般都是由老師來搜集這些資源並提供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導致教師過分依賴信息技術,課堂從以學生為中心,變成以「多媒體」為中心,忽視老師主導作用,剝奪學生的個性思維。
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因為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求新知,自主學習。我們更不能一味依賴機器來操作課堂,把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當作展示自己運用信息技術水平的工具,用機器代替自己必要的組織、啟發和引導,忽視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文本的思考、理解和反饋。甚至師生的交流也依靠機器來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依靠信息技術手段來體現。事實上這種做法是本末倒置,影響教學效果,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走入「盲區」, 造成學生興趣遷移,分散注意力,甚至會對多媒體產生審美疲勞,產生厭煩,降低了教學效果 ,多媒體的優點就會變成了缺點。因此,教師在課件的運用上一定要慎重。只有恰當處理好學生、老師、信息技術運用三者關系,把握好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才能實現有效的整合。
六、找准契點,與教同步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的整合,要有效整合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有效整合為學生搭建起理解、感悟、交流的平台;有效整合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等,就必須找准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的契合點,使運用信息技術的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始終為語文教學服務,做到現代化教學手段所呈現的文字、圖像、聲音等內容與文本的內容,所表達的思想等同步;與語文教學目的同步;與文本審美價值和審美教育同步,避免使用過多的信息資源,造成「喧賓奪主」, 華而不實,無法實現兩者的有效整合。
例如對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荷花》一文的教學,一朵朵未開、待開、盛開的荷花動靜結合的美麗畫面就是信息技術與文本的契合點。我在教學時通過課件描繪出一幅幅高潔美麗的荷花畫面,並配極優美的樂曲的同時又展現重點段的內容,學生看畫面聽音樂大聲朗讀文本,學生入情入境體驗,情緒受到感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聽一位老師教學此文時,她用多媒體呈現的是作者許多資料以及課文荷花的文本內容,造成課件代替內容的現象,學生沒有品讀,就感悟不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只有找准契合點,重建新型教學模式,使現代教育技術為教學內容更好地展現,教與學兩者才能相得益彰,創造出一流的教學效果。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要明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新技術、新媒體在教學領域好處頗多,在各科教學中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是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整合是語文課堂改革的需要,要做到能夠合理、機動地運用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語文文本特點和語文課堂教學的特徵,處理好信息技術運用和老師講解的關系,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信息技術的輔助手段這三者的關系,把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深入到學生學習的點點滴滴中,優化教學,才能圓滿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以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的有效性。

『貳』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語文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知識往往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重現,這就能夠較好地彌補以往教學內容不直觀的弊端。其中多媒體教學及課件演示是目前各科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較為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特別是當前的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開通,徹底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成為了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在新課改工作的全面推進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也已成為評價教師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有力促進了教育教學的發展。但是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應該注意什麼樣的策略,讓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發揮最佳優勢呢?我從下幾個方面談起: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很多方面具有常規教學不可比擬的優勢,它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微觀、宏觀為直觀,化繁難為簡易,強化學生的記憶,便於教師的講解。在語文教學中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要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在教學中適時呈現,輔助教學,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的作用:
1.提高課堂教學信息的傳遞效率
多媒體課件提供了包括圖文、聲像在內的大量信息,節省了教師在課堂上板書的時間,拓展了課堂信息的傳遞渠道,大幅度地提高了課堂教學信息的傳遞效率。特別是在學生學習生字時,針對易疏忽、常寫錯的字,或者需要特別強調的內容,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手段,採用不同的呈現方式,通過鮮艷不同字體的文字,以動畫的形式,錄音朗讀,幫助學生加深印象。 如《觀潮》一課里,學生較難理解文中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等,教師把多媒體重點放在讓學生感受潮的雄偉上,教師將選用的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的圖片同時出現在屏幕上,讓學生概括潮的特點,並配上話外音,在仿讀中理解課文,使學生對文章的把握充滿了主動性。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課件具有生動、直觀、形象,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並運用大量視聽信息來擴大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的思維興趣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創設課堂教學情景方面,多媒體課件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如我一次做公開課《貓》時,聲情並茂的朗讀,配上圖片和鼓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為學生品味揣摩具體的文本語言奠定了基礎。在執教《題西林壁》一詩時,我向學生展示了廬山全景圖,配上《夢幻曲》。廬山的美景,優美的旋律,一下子吸引了學生。學生很快融入了游廬山的美妙想像之中。在學習《大自然警號長鳴》一文中,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搜集到很多有關大自然美景的錄像,活潑可愛的金絲猴,在樹上盪來盪去;體形龐大的大象,在水中嬉戲;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在慢慢地咀嚼。學生彷彿置身美妙的大自然的懷抱,不由心曠神怡。然而,一段段觸目驚心的真實錄象,又讓學生驚駭不已,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原被毀,動物被大量捕獵,瀕於滅絕,沙塵滿天,垃圾成山,人類將失去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學生被深深震驚了,寫下了一篇篇振聾發聵的文章,呼籲人們保護環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耐人回味,道出心中的真話、實話。學生的思維、知識系統、能力結構、思維習慣及其思維的開闊度及敏捷性都有大的飛躍,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加強了愛國主義和環保意識教育。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技術以其信息傳遞的快捷性,知識更新的便利性、媒體內容、形式的新穎、生動性,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核心,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為作文教學改革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3.有利於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可以向學生傳遞全面、豐富的教學內容,有利於學生形成完整的、全面的知識結構。針對一篇文章,通過搜索,介紹有關評論文章、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作家生平等,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便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叄』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科學運用信息技術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成為一座架設在教師、學生和教材之間的不可替代的橋梁,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更是勢在必行.把信息技術融於語文教學,能有效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讓學生在自主活動和探索發現中全面發展,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信息技術 有效整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與養成,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教學中,我恰當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研讀文本,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高效地完成了閱讀教學任務.
如《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寫,又有具體形象的描寫,作者形象生動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但就我的學生來講,很少有人到過黃山,缺少對黃山的直接感觸,如果只是讓孩子們通過閱讀課文,就要求他們去理解黃山的奇美特色顯然是不夠的.於是,我就上網搜集了一些有關黃山的視頻資料和文本內容,將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相結合製作成教學網頁來再現黃山奇石的秀美景觀.課堂上,學生們通過「視頻點播」反復的觀看黃山的怪石磷峋、危峰突兀,他們的視覺、聽覺受到強烈的沖擊,再加上其他圖片和文字的介紹,更加深了對黃山的認識.接下來我又提出問題讓大家討論:喜歡黃山嗎?我們剛剛看到的、聽到的課文都寫得很具體.現在請同學們重新走進課文,在語言文字中和黃山再次親密接觸,感受黃山的奇美秀麗,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到此,本課的教學目的也就基本實現了.在這里,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極大地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慾望,從而興趣盎然地進入課文,研讀文本.
二.變靜為動,突破重難點.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改變閱讀教學中逐段講解的繁瑣活動,教學中我把一些難以口頭表達的內容,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化靜為動,創設情境、激發想像,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 教學古詩文的時候,經常因為學生對古人生活體驗不夠,而無法准確把握其主旨,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把詩歌中的意境用圖畫或者動畫表現出來,將呆板的文字轉化成生動的圖文,就會改變這一切.如教學:「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句詩時我利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奔騰不息的長江中,一葉小舟在遠處漸行漸遠,與浩渺天際融為一體,最後,不見友人,只見長江,那是何等難忘的離情別緒!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邊想像是個描繪的意境邊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自然有聲有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活化這些學習信息,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獲得深刻的印象,陶冶情操的同時,又提高了審美能力,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
三.觀察體驗,真情表達
語文的外延是生活,在指導學生寫文章時,由於學生對生活的體驗不夠,如果僅僅依靠老師的一張嘴,往往是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卻無從下筆,寫出來的文章乾巴無味.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手段,則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縮短學生認識和客觀事物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增強習作學習的效果.如習作《可愛的××》,寫一種小動物,在教學前,根據習作要求,我讓學生事先選一種自己最喜愛的小動物進行觀察,教學時,我播放事先製作好的課件(拍幾組動物活動)指導學生觀察,沒看清或記不下來還可重放,再看,再觀察,寫作時注意抓住動物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來寫.在觀察的基礎上再加上自由聯想創意,使一個可愛的小動物展現在眼前,通過直觀展示,節省了很多時間,提高了效率.
四.拓展延伸,發展個性
利用網路教學使課內外結合,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主動地感悟語言文字、受到熏陶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主動性,發展了個性.
每學一課我都利用網路提供相關資源供學生參考,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閱讀相關文章,課堂上用習題當場進行閱讀效果的檢測並由電腦做出即時評價,指導學生有效地閱讀.如教學《奇妙的克隆》時我將相關網站推薦給學生,學生在網上快速閱讀,了解「克隆」是什麼?然後根據需要選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進行精讀,由「面」及「點」篩選出「克隆技術」對人類有哪些益處同時又存在哪些弊端?等有價值的問題作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並鼓勵學生通過讀課文和查閱老師提供的資料庫尋找答案,學生經過反復深入地研讀課文,並在論壇交流心得,辯論:該不該克隆人?成功地把學生從課內引到課外.網路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信息素養得到共同提高.在網路環境下的語文教學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五.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
語文教學要與生活緊密聯系,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的某種感受,怎樣與老師交流.怎樣與同學交流呢!在英特網環境下,自己的學習成果可以瞬間傳遞給對方,也可瞬間得到對方的指導和幫助.如:我教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後,我想知道談遷的精神對學生到底有多大的影響,我為學生留了一個家庭作業----學了課文後你有何感想?讓學生給老師發電子郵件,與老師交流感情.因為學生在課堂上往往不能深刻而真實地表露自己的思想,而在網上則可以自由地發表看法,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學生.家裡有電腦的學生晚上紛紛在機上抒發自己的感想和願望,不少學生給我發e-mail,我針對不同學生的想法給予鼓勵性或指導性的評語,在網上與學生交流,學生特別喜歡老師這種「熱線服務」,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學生在與老師、同學交流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文字寫作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及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等.
總而言之,網路環境下的語文教學有著它獨特的魅力,我們不僅要熟練掌握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質,了解語文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學中的重難點所在,了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找准整合點,才能充分運用信息資源上出具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實現教學最優化.

『肆』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科學運用信息技術

靈活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改變閱讀教學中逐段講解的繁瑣活動,教學中把一些難以口頭表達的內容,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化靜為動,創設情境、激發想像,有效地突破重難點。這樣才是對信息技術的最好應用方法。

『伍』 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信息技術解決難點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就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在心理學、學科教育學等教育理念和理論的指導下,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設備和資源,提高小學生運用和處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識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並且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基本技能,閱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課文教學中如何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充分發揮整合的優勢呢?我認為: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求知慾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優化導入環節,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的動機,這是進行新授課的首要環節。教師空洞的講解也很難起到預想的效果。多媒體計算機的聲、光、色、形能給學生以新異的刺激感受,激發興趣。因此,我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把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聲情並茂的展現在學生眼前,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如在執教《火燒雲》一課時,可根據各個教學重點環節,利用計算機分別再現各種火燒雲的特徵及其重點詞語的定格畫面,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油然而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必將大大提高。再如,在識字教學時,教師可藉助多媒體課件創設生動的童話情境,把新授生字變成一個個生動的字寶寶,告訴學生,這些字寶寶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能根據房間的門牌號碼(即生字的讀音)幫它找到家,你就能與這個字寶寶成為好朋友,字寶寶就會對你笑一笑。生動的情境,優美的音樂,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慾望,為快樂識字打下良好的基礎。

『陸』 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已是屢見不鮮。它新穎生動,感染力強,由於它不但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而且可以打破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夠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化靜為動,化繁為簡,化虛為實,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語言形象化,深奧的道理具體化,有利於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記憶,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新穎、先進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在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的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優化課堂結構,改革舊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顯著提高學習效率。它不僅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獨有的、開闊的學習和活動環境,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觀察、思維和實踐的機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

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優化的主要表現:

一、創設意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信息技術集「聲、色、畫、樂」於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 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於創設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彷彿觸手可及,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慾望。學習便成了一種輕松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

《荷花》一文語言流暢,文質優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荷花愛。然而,由於小學生生活經驗少,對荷花沒有有多少感性認識,任憑教師「千呼萬喚」,學生對荷花的「情」也難以激發起來。而藉助電教媒體,進行情境教學,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上這一課時,我先告訴學生,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到公園旅遊。同學們興致盎然。然後我請大家閉上眼睛。然後,我播放課文配樂朗誦課件,學生聽這如詩一般美的語言,想像夢一般的畫面,彷彿來到了荷花池邊,聞到了荷花的清香,看到了千姿百態,亭亭玉立的荷花,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給他們印象最深的就是文中那准確簡煉而又美得像詩一般的語言,其後再出示錄像讓學生聽讀課文,使優美的畫面與精美的語句一起印在了他們的腦海里了,在此基礎上理解課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里運用信息技術,達到了「入境始與親」的目的,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怎能不樂於學習呢?

二、激發學習興趣 ,提高學習效率。

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對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起決定作用。一旦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望。而計算機集文字、圖形、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媒體於一體,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圖像和動畫能將教師用語言和教具演示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形象化處理,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更易體會到事物的本質。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圖文並茂、動靜相融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腦、眼、耳、手、口等多種器官同時接受刺激,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互動式的計算機技術為學生的主動參與提供了條件,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可以說,直觀性教學是學生產生創造性思維的源泉。

在我們原有的教學中,老師的板書、教具的演示和教學掛圖的張貼等等,往往佔用了一節課中不少的時間。運用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可以把知識的形成過程直觀、生動和便捷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通過精心製作的課件,在「超文本」狀態下,只要操作滑鼠,就可以讓學生一邊眼看精美的教學圖片,一邊耳聽教師的生動講解或多媒體播出的聲音。動靜結合,輕松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學生容易掌握其內在規律,完成知識的構建。我們發現通過課件的教學演示,學生很容易理解幾何問題,並且教學的時間也比傳統的教學方法節省了許多,從而使課堂中更多的學生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同時,老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補充一些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給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我們知道,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信息技術網路環境中的自主學習便是讓學生成為主動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幫助者、指導者。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覺得運用信息技術網路環境下的人機交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建立起學習者和認知材料之間的直接聯系,是開展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式。它的優勢在於能夠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滿足不同學生認知水平和認知風格的需要,促進智力和思維的發展。

信息技術網路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方式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是與計算機之間的相互對話完成的。學生獲取知識,包括新概念的提出、知識重點的展開和難點的化解以及知識的鞏固應用,都需要親自動手操作。這種方式符合兒童喜歡的自主參與、探索、創新的心理特徵。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性。由於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自然就形成了確認自己的學習成果的心理定勢。加上多媒體網路所提供的生動活潑的多媒體信息,又不斷刺激學生對新信息的探索與提取,使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的創造活動中。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傳授的對象為班中中等層次的學生,教學的方式方法,對於那些優秀的學生來說,非常容易掌握;對於較差的學生來說,就不那麼容易了。而在多媒體網路中,教師可以設計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自己所能接受的方式方法來學習。

在實踐我們發現,現代網路教育平台能為教師實現網路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備課和組織教學的環境,通過E-mail、BBS進行非實時的學習討論,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視頻點播系統帶來的好處是「看得見老師、聽得到聲音」。學生在老師的聲音和視覺效果中學習如同在教室氛圍中一樣親切、立體、生動、趣味。孩子的興趣和原來看著文字頁面的差異也是顯而易見的。點播系統中還包括教師上課的教案、學生自主學慣用的多媒體課件,學生可以在家裡通過網路來自主學習、復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早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運用信息技術,更能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參與行為。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要注意的問題1.不應過分強調中看不中用的、形式上的東西。如一些不恰當的動畫等,在使用中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結果達不到預期效果。課件的製作和使用應以實現最終教學目的為宗旨,避免出現重形式輕內容的不良現象。

2.不應重機器、輕教師,不能不分課程內容,過分依賴媒體技術。不應僵化地使用現代化媒體,忽視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作用,甚至教師成為現代媒體課件的播放員,學生成為缺乏活力的觀眾,課件成了簡單的電子講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是不應喪失的。

3.任何教學手段都不是萬能的,它只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本身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白天進行多媒體教學的教室環境較暗,學生做課堂筆記記錄困難;課堂信息量大、速度快,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吃力;若教師教學組織不當,學生會感覺單調、視覺疲勞等等。

總之,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有助於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激發學習興趣 ,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柒』 語文教學中運用的信息技術有哪些

包括網路、廣播、電影、電視、計算機、視頻、文字、圖象、音頻、動畫和多媒體課件等。

-----------------------------------------------------------------------------------------------

一、信息技術是語文教學的工具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就是語文教學的工具。它是師生有效交流的通道。這種模式可以實現個別輔導式的教學,即能代替教師的部分職能。語文學科,有別於其它學科的地方在於它既有鮮明的獨立性,又具有廣闊的兼容性。學生既要掌握語言文字,又要涉及歷史、哲學、科學及藝術體育等學科知識,同時也牽涉到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大綱規定的教材內容,更要了解古今中外輝煌的人類文化,尤其要了解當今飛速發展的經濟、文化知識和科技動態,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為此,教師要注意把教材內容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舉一反三,填充知識,充分利用網路媒體中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知識,加大課堂知識的容量。如學習都德的《最後一課》時,讓學生通過網路了解普法戰爭,了解法國人民同仇敵愾地面對普魯士軍隊的屠殺掠奪,從而理解文中借最後一堂法文課,所反應出來的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情感,感受哈默爾先生獨特的人格魅力。
二、信息技術生成教學資源
科技的發展,使現代中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時空的限制,他們的學習天地也不僅局限在課堂上。現代信息技術生成了龐大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們在課外利用廣播,電影、電視、計算機等多種媒體,可以隨時隨地有選擇地學習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知識,在有效的時間內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加大課堂信息容量,提高教育訓練水平。解決傳統學習中,學生想要廣泛閱讀,多方拓展的難題。把超大容量的、形式多樣的語文資源智能化地整合在一起。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搜索相關適宜的試題,復習資料,進行知識的鞏固測評,很好的實現因材施教,解決教學中的個別差異,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三、信息技術深化思想教育
加大力度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是新教材的編寫意圖之一,也是新形勢下賦予語文教學的一項重任。新教材在編寫時,把許多思想教育的素材都巧妙地融於課文中,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上課時要藉助網路資源來挖掘出這些課文的德育功能,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如學習中可以把都德的《最後一課》與老舍先生的《第一堂課》做比較,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感受不同國度淪陷區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對於愛國情感的挖掘這一學習目標,學習中學生既讀文,又賞圖,還看電影,甚至聽唱國際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完成學習。因為採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課堂教學氣氛會更寬松和諧,教學過程會更流暢高效,教學效果將更扎實全面。
四、信息技術營造教學氛圍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新課是每節課的首要環節,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鍾,但它往往是每節課的首要環節,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鍾,但它往往影響著整節課的教學質量。一個好的開端,猶如磁鐵一般,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過來,集中指向教學內容。一個好的開端,有時猶如一首歌曲優美動聽的前奏,敲擊學生求知的心弦,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為一堂課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比如說我在教學七年級教材中的《黃河頌》時,課前先播放黃河大合唱視頻,集圖象,聲音,動畫文字於一體,加大環境氣氛的渲染。視聽結合,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感染力強,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能打破以往陳舊的、刻板的引新模式,給予學生新奇感。結合視頻精心設置問題情境,又能給學生以疑惑的懸念。新、奇、疑都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喚醒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美好情感的有效途徑。.
五、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素質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能成為知識的主人,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網路。語文是一門人文科學,它所涉及的范圍很廣。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通過多種途徑來獲得經驗和知識。而信息技術就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可以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了解大量相關聯的知識,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甚至可以動手把學習內容進行藝術加工。在指導學生創作「月牙泉水位下降的原因」這一小論文時,我班學生就利用網路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他們在網上採集圖片,數據,相關史料,這樣的活動對學生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信息能力的提高,好處是不可估量的,這一切都有益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總之,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是一種有效的直觀的教學手段。它形象生動,具體逼真。通過音樂,視頻,講述一個故事,描繪一方風景,再現一段歷史……讓學生在聲、形中受到感悟、啟迪和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教學中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自已製作一些多媒體課件來教學。這樣對優化語文教學有立竿見影的功效。

『捌』 淺談語文教學中怎樣運用信息技術的論文

」信息化課程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上或網路環境下運行的,具有課程價值的教學資源。它具有數字化、多媒體化、超文本化及網路共享性和開放性的特點。開發和利用信息化課程資源,可以為語文教學開辟出一片新天地。在課程改革的大前提下,如何克服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應用中的不良做法,使之真正幫助我們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玖』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信息技術手段

一、精心選擇內容。
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是為了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情感,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文本,理解重點、突破難點,因此在內容的選擇上要深思熟慮,力求准確高效。
1、所選內容要貼近文本。
信息技術手段是為教學服務的,因此它的內容必須貼近文本,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感悟,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所選內容與文本出現偏差甚至背道而馳,就會將學生的思維引上歧路,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起反作用。
2、所選內容要貼近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選擇內容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多考慮,要從他們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出發,選取合適的內容。例如,本次評選我上交的口語交際課例《說名字》中選用了兩首歌曲,但課後反思卻發現它們在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有很大差距。在學生說完自己名字的含義後,我播放了歌曲《母親》,讓學生邊聽歌曲邊回憶和父母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感受父母對他們深深的愛。這首歌曲是近幾年流行的,學生耳熟能詳,當聽到「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看到那熟悉感人的畫面時,學生自然融入到歌曲所創設的情境中,他們一個個表情嚴肅,多個學生熱淚盈眶,學生情感的閘門被打開,為後面向父母訴說感激之情的環節安排打下了堅實基礎,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運用。而為了升華學生對父母感恩之情,我選擇了我感受最深的一首歌曲《燭光里的媽媽》,但出乎意料的是這首歌曲播放後取得的效果卻遠遠不及《母親》。冷靜下來思考,我發現了症結所在。這首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歌曲學生沒有聽過,歌曲所表達的內涵對於尚未經歷目睹母親因操勞而衰老的學生來說還理解不到,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恰當把握時機
信息技術手段必須要用在合適的地方、恰當的時段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它的效力,因此必須注意把握時機。
1、要用在激趣引入之初。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激趣引入這個環節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出好的課堂開頭,達到上課一開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點燃起學生求知慾望的火花,使他們能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
2、要用在重點解讀之處。
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應緊扣課堂教學目標進行,為解決教學重點而服務。教學中的內容涉及古今中外,多數是學生所未知的東西,而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就必須跨越時空,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和文本零距離接觸。信息技術手段在這一點上具有著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教師在教學時可合理加以運用。
3、要用在難點突破之際。
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狀況,教師無論怎樣啟發誘導學生都無法感悟,面對這樣的難點,信息技術手段有時卻能輕易將之突破。我在執教《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為讓學生深刻領悟圓明園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損失,啟發學生想像卻收效不大。當藉助信息技術手段展示圓明園昔日美輪美奐的畫面和令人眼花繚亂的奇珍異寶時,學生發出了一聲聲的驚嘆,再經與圓明園毀滅後的斷壁殘垣對比,學生在唏噓中有了深刻感受,這一難點不攻自破。
4、要用在情感升華之時。
情境是打開學生情感大門的金鑰匙,學生的情感變化要經歷一個過程,在情感醞釀到一定程度時需要特定的情境激發才能得到升華,而信息技術手段無疑是一種有效地選擇。我聽過一節感受很深的課《狼牙山五壯士》,教師的講授很一般,但在最後學完五壯士跳崖的片段後,教師播放了電影《狼牙山五壯士》中壯士跳崖的片段,那震撼人心的畫面,那氣壯山河的聲音一瞬間占據了學生的心田,那畫面久久揮之不去,學生對五壯士的敬佩之情瞬間得到升華,這短短的畫面勝過了教師的千言萬語。
三、已被證明的有效使用方式。
在大量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信息技術手段的有效性在一些教學環節中已得到證實。
1、寫字教學。
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中之重,很多教師的板書缺乏示範性,而運用課件展示生字的寫法直觀、形象、規范,學生易於接受,樂於接受,已成為教師指導學生寫字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2、配樂朗讀。
再好的歌手清唱歌曲也達不到音樂伴奏時的效果,這也側面見證了配樂的作用。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而藉助信息技術手段,可以使課文無聲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裡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發朗讀願望。因此配樂配圖朗讀的效果已被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所認同。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信息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