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用法中什麼是串對

語文用法中什麼是串對

發布時間:2022-02-11 05:11:06

A. 語文修辭的總體用法~

1、比喻
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用同它有相似點的別的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這種修辭格叫做比喻。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體」,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叫「喻體」,連接本體與喻體的詞語叫「喻詞」。
⑴構成比喻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①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性質不同的兩類事物。
②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有相似點。
⑵下列幾種情況,雖然也有「像」、「彷彿」、「成了」等喻詞,但不是比喻句:
①同類相比,如「他的性格很像他的母親」。
②表示猜度,如「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像,如「我彷彿聽到了他的心臟跳得那麼厲害」。
④表示列舉,如「我們的社會主義時代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徐洪剛、孔繁森等」。
⑶比喻可分為三類:明喻、暗喻和借喻。
①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像、好似、彷彿、猶如」等一類的喻詞連接,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暗喻:又叫隱喻,本體和喻體都出現,用「是、變成、變為、成了、等於」等連接。如「更多的時候,烏雲四合,層巒疊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借喻:不說出本體,或不在本句說出來,而把喻體直接用在本體應該出現的地方,如「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⑷比喻的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
①對事物的特徵進行描繪或渲染,使事物生動、具體,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表述,幫助人們深入理解。有些闡明道理的比喻也有使語言形象化的作用。比喻用得好,可以收到形象生動、說明透闢的效果。
⑸運用比喻時應注意三個問題:
①喻體要常見、易懂。比喻用喻體表示本體,如果喻體不是讀者熟知的事物,就達不到比喻的目的。
②比喻要貼切。必須對喻體和本體的共同點作認真的分析概括,如果忽視了這個共同點信手拈來,就容易在比喻的運用中喻而不當,製造不倫不類的語言垃圾。
③要注意思想感情,選用什麼事物打比方往往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今晚我們在人民公園狂歡,十萬人像螞蟻一樣擠成一團」一句,把「狂歡的人」比喻成「像螞蟻一樣」,由於感情色彩不得體,從而使語言表達失去光彩。

2、比擬
在語言運用中,根據想像,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作乙物來寫,這種修辭格叫做比擬。
⑴比擬可分為擬人和擬物兩大類:
①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如「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②擬物。把「人」當作物來寫,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態或動作,如「指導員講得真來勁兒,嘎子豎起耳朵聽」。或把甲物當乙物來寫,如「你帶一隊人馬把黑龍潭的水牽到山下的壩子里來」。
⑵比擬的修辭作用:
比擬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擬作乙物,具有思想的跳躍性,能使讀者展開想像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體味它的深意。正確地運用比擬,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從而引起共鳴。
運用比擬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備感親切;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丑態畢露,增強人們對它的厭惡感。
⑶運用比擬時應注意的事項:
①運用比擬必須是自己真實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須符合所描寫的環境氣氛。如「秋雨跳著歡樂的舞,一下就是幾天,什麼活也幹不了,真悶死人。」本句比擬顯得與感情不協調。秋雨連綿,閑呆著沒事干使人煩悶,很難有歡快的心情。
②進行比擬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態、動作等方面要有相似或相近之點,才能把物寫得像真正的人一般,或把人寫得像真正的物一般。

3、借代
不直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借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來代替,這種修辭格叫借代。被代替的事物稱為本體,用來代替的事物叫做借體。
⑴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7種:
①特徵代本體。用借體(人或物)的特徵、標志去代替本事物的名稱,如「先生,給現錢,袁大頭,不行么?」句中用「袁大頭」這一銀元上的頭像代銀元。
②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作借體,代替本事物的名稱,如「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句中的「雷鋒」已成了「助人為樂的人」的代名詞。
③具體代抽象。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用小米加步槍,打垮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句中用「小米」代替軍需供應,用「步槍」代替武器裝備,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
④部分代整體。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替本體事物,如「解放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句中「一針一線」代一切東西。
⑤結果代原因。如「好吧,咱們多勒勒褲腰帶吧!」句中「勒勒褲腰帶」是餓肚子的結果,這里代替餓肚子。
⑥牌號代本體。如「他一天抽一盒『紅塔山』」。句中「紅塔山」代替「紅塔山」牌香煙。
⑦產地代本體。如「你怎麼不把龍井沏上?」「龍井」代替「龍井茶」。
⑵借代的修辭作用:
運用借代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⑶運用借代應注意的問題:
運用借代,借體必須有明顯的代表性,叫人一聽就明白所指代、稱代的事物。本體事物在上下文要交代清楚,否則會使人不明白。另外,用形體特徵作借體時,要注意它的褒貶色彩和使用場合。

4、誇張
為了表達的需要,故意言過其實,對客觀的人、事物盡力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這種修辭格叫誇張。
⑴誇張的種類:
①擴大誇張。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長、強等)處說,如「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②縮小誇張。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等)處說,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誇張。在兩件事之間,故意把後出現的事說成是先出現的或是同時出現的,如「農民們都說:『看見這些鮮綠的禾苗,就嗅出麵包的香味來了』」。
⑵誇張的作用:
運用誇張能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鮮明的情感和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形象的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像,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
⑶運用誇張需要注意的問題:
①運用誇張要以客觀實際為基礎,否則不能給人以真實感。如「一粒芝麻頂破天,我吐口唾沫變成了太平洋」一句,就脫離了客觀實際,給人以矯揉造作之感。
②運用誇張要明確、顯豁,不能又像誇張又像事實。如「祖國大地換新顏,一天等於二十年」,這是明顯的誇張,但如果說「勞動三十天,勝過五十天」,這就很難說是誇張還是事實了。
③運用誇張要注意文體特徵,如科技說明文、說理性文章以及公文等就很少用甚至不用誇張,以免歪曲事實,表意不明。敘述、描寫、抒情性文章恰當地運用誇張則能增強文采。

5、對偶
結構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相等、意義上密切相聯的兩個片語或句子成對地排列,這種修辭格叫做對偶。
⑴對偶就上聯和下聯在意義上的聯系可分為正對、反對和串對三種情況:
①正對:從兩個角度、兩個側面表現同一事物或事理,在內容上是相互補充的對偶句。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②反對:上下聯從新與舊、好與壞、美與丑等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來說,是相反相成、對立統一的對偶句。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③串對:上下聯內容從事物的發展過程或因果、條件、假設等方面相關聯的對偶句。如「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⑵嚴式對偶和寬式對偶:
對偶是漢語所獨有的修辭格。對偶在中國古代的駢體文、律詩中應用最多,這種對仗規定嚴格的對偶稱為嚴式對偶。為適應內容表達的需要,現代詩文所使用的對偶,沖破了嚴式對偶的一些限制,只要結構大致相同,聲韻基本協調就可以,這種對偶稱為寬式對偶。
⑶對偶的修辭作用:
能鮮明地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系,反映事物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形式整齊,結構勻稱,看起來醒目,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便於記憶,便於傳誦。
⑷運用對偶應注意的問題:
運用對偶應注意形式與內容的統一,不要單純追求形式工整,以致出現輕重不當、空洞、以辭害意等毛病。
6、排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密切關聯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來,使語勢得到增強,感情得到加深,這種修辭格叫做排比。構成排比的一組語句總是三項或三項以上相關的內容,它們的關系是並列的。
⑴排比的種類:
①成分排比。即由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組成的排比。如「延安的歌聲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分句排比。即一個復句的各個分句構成排比。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③單句排比。如「八路軍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趕下海;解放軍穿草鞋,把蔣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連穿草鞋,把香風毒霧腳下踩」。
④復句排比。如「如果我們能夠研製出一種類似鷹眼的搜索、觀測技術系統,就能夠擴大飛行員的視野,提高他們的視敏度。如果能夠研製出具有鷹眼視覺原理的『電子鷹眼』,就有可能用於控制遠程激光制導武器的發射。如果能夠給導彈裝上小巧『鷹眼系統』,那麼它就可以像雄鷹一樣,自動尋找、識別、追蹤目標,做到百發百中」。
⑵排比的作用:
排比是一種富於表現力的修辭格,運用排比能夠增強語勢,提高表達效果。排比多用於說理或抒情。用排比說理,可以把論點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
⑶運用排比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排比的突出作用在於能表達強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闡明復雜的事理,增強語言的氣勢,突出文章的中心。運用排比,必須從內容的需要出發,不能生硬地拼湊排比的形式,以免失之於濫。
②排比有的是多項全舉;有的是在多項之中舉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啟發讀者深思。後一種排比,句尾多用省略號。
③在排比中,准確地使用提示語,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

7、設問
無疑而問,自問自答,以引導讀者注意和思考問題,這種修辭格叫做設問。設問的主要特點是自問自答,明知故問,如「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眾」。
⑴設問的作用:
設問不同於一般的疑問句,它是一種應用較廣泛的修辭格。有的文章直接用設問作標題,這種標題能夠起到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索,更好地體會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設問用在一段或一節文章的開頭或結尾,這種修辭格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至於在長一點的說理文章中,為了使論證深入、波瀾起伏,在關鍵性的內容上設問說理,更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可見,提醒注意,引導思考,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有變化,起波瀾,是設問的突出作用。
⑵使用設問應注意的問題:
設問要用在必要的地方,用在必要的時候,要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用得恰到好處,誤用或濫用設問,非但不能增強文采,相反,還會削弱語言的表達效果。

8、反問
反問也是無疑而問,明知故問,但它只問不答,把要表達的確定意思包含在問句里。否定句用反問語氣說出來就表達肯定的內容,肯定句用反問語氣說出來就表達否定的內容。如「池水漣漪,鶯花亂飛,誰能說它不美呢?」——用否定句反問表達肯定的意思。「就說蔣築英吧,已經經過了這樣長久的考驗,難道他入黨的志願,也一定要等到死才能由省委追認才滿足么?」——用肯定句反問表達否定的意思。
反問能加強語氣,恰如其分地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

B. 語文中「對偶」是什麼意思

對偶

是一種修辭格。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這種對稱的語言方式,形成表達形式上的整齊和諧和內容上的相互映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

C. 語文中常用修辭的定義,以及用法,謝謝20分

修辭手法主要有: 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引用、借代、反語、對比等。

1.比喻:

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 特點 本體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 出現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 甲是乙 出現 是、成為 出現 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現 無 出現 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2.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如: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3.誇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類別 特點 例句

擴大誇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縮小誇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誇張 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強語言氣氛,加強表達效果。

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6.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音重復某個詞語句子。

反復的種類: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如:山谷迴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連續反復)

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間隔反復)

7.設問:

為了此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

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如: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9.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落後",我們應該記住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

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先生,給現錢,袁世凱,不行么?

11.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12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D. 在語文中什麼是對偶句呀

對偶,是一種修辭格。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這種對稱的語言方式,形成表達形式上的整齊和諧和內容上的相互映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對偶的種類: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例如: a.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類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例如: b.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例如: c.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上面兩句詩就是用對偶手法

E. 語文中 互文 對偶 都是什麼意思用簡單的話說 最好舉個例子!

互文:
(一)「互文」即古代詩文的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
例:(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木蘭詩》)
其上句省去了「坐我東閣床」,下句省去了「開我西閣門」。兩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開東閣門在床上坐坐,又打開西閣門在床上坐坐。表達了木蘭回到久別的家中的歡喜之情。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觀滄海》)
其中「行」與「燦爛」互補見義。即「燦爛的日月星漢之運行均若出於滄海之中」。並非日月只運行而不燦爛,也並非星漢只燦爛而不運行。

對偶:是語文中一種修辭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1)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如:(3)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F. 語文作文運用手法有哪些

一.比喻。

《手術台就是陣地》就使用了比喻的手法。這篇課文題目把「手術台」比喻為戰斗的「陣地」,形象地表達了「手術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突出了緊張、危急的氣氛,歌頌了戰斗在手術台前的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二.擬人。

《大海的歌》使用了擬人手法。題目把無生命的大海當作有生命的「人」,能唱歌、傳情、表意。課題上使用了擬人手法,不僅使文章生動、活潑、有趣,而且富有人情味,閱讀起來別有一種趣味。

三.設問。

《幸福是什麼》使用了設問手法。運用設問手法在課題中提出問題,揭示了全文的中心,能夠引起讀者的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

四.雙關。

《高大背影》使用了雙關手法。「高大的背影」表面上是寫那位不知名的叔叔長得高大,實際是講他樂於助人、品德高尚,令人敬佩。

五.引用。

《「你們想錯了」》使用了引用手法,是以課文中主人公的原話為題目。「你們想錯了」,不但是方誌敏烈士對敵人的嚴厲駁斥,反映了共產黨和國民黨人的本質區別,而且突出了中心,點明了主題。

六.倒裝。

《再見了,親人》使用了倒裝手法。這樣寫,不但渲染了氣氛,而且著力烘託了主人公與親人無比眷戀之情。

仔細研究品味課文中的標題,對於大家審題、擬題大有好處,希望大家在平時的學習中能多加留心。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點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應由三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不能成立。

3 [語文基礎運用]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⑵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彷彿、猶如」等相聯結。例如:收獲的莊稼堆成垛,像穩溫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但它不同於借代。借代取兩事物的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例如:「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誇誇其談,滿足於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還在我們黨內許多同志中繼續存在著。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騎自行車翩翩而來的身著風衣的少女,是紅蝴蝶,是綠鸚鵡,還是藍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為生動;或化深奧為淺顯;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冗長為簡潔。
⑷下列幾種情況,雖有「像」「彷彿」等詞,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親。(同類比較)
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彷彿聽見了她的心臟跳得非常厲害。(表示想像)
我們這時代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剛、李向群等。(表示列舉)
⒉比擬
⑴比擬的特點
根據想像把物當做人,把抽象的概念當做人或物,或者把人當做物、把此物當做彼物來描寫。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把物當人來寫)。例如: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②擬物(把人當物寫或把甲物當乙物寫)。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了出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
⑶比擬的作用
正確運用比擬,增加了語言的生動和形象性,可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對該事物的強烈的感情,從而引起共鳴。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點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事物的本來名稱,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關的事物的名稱來代替。
⑵借代的種類
①特徵代本體。例如:大鬍子凶神惡煞的吼叫著。
②材料代本體。例如: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③標志代本體。例如:誰料竟會落在「三道頭」之類的手裡呢,這豈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
⑤綽號代本人。例如:「蘆柴棒」,去燒火!
⑥專名代泛稱。例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⑦具體代抽象。例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⑧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⑶借代的作用
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⒋誇張
⑴誇張的特點
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漫天浮誇,要給人以真實感。
⑵誇張的種類
①擴大誇張。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②縮小誇張。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誇張。例如: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⑶誇張的作用
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鮮明地表現出作者對事物的感情態度,增加語言的生動性。
⒌對偶
⑴對偶的特點
八字數相等或大致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意義相關或相反的兩個短語或句子對稱的排列在一起。
⑵對偶的種類
①按內容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
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例如: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對或相反的對偶形式。例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例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4 [語文基礎運用]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②按形式可分為工對和寬對。
所謂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均按對仗要求;所謂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寬松一點。
③按結構可分為成分對偶和句子對偶。
成分對偶。例如: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既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
句子對偶。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⑶對偶的作用
①形式整齊,結構對稱,可以收到一種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詞句凝煉概括,富有表現力,能夠把相關事物間的關系表現得集中鮮明;是對立事物間的對比強烈,褒貶分明。
③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讀來琅琅上口,便於傳誦記憶。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點
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
⑵排比的種類
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淚的去了!同著四十幾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著數不盡的奴隸的凄苦,同著四塊錢的棺材和幾束稻草,同著幾尺長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著一手把的紙錢的灰,大堰河,她含淚的去了。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純朴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⑶排比的作用
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⒎設問
設問的特點
「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只問不答。目的是強調問題,以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進行思考。
例如: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⒏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也打感嘆號。
反問的形式有兩種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於呼吸視聽,哪裡還能有什麼言語?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歷史上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不被人民毀滅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嗎?

辨析幾種修辭手法

高考雖不強調從概念上分辨修辭格,但這並不等於連一般的理解也不需要了。不理解和掌握,怎麼能正確判斷修辭方法使用的正誤、優劣呢?又怎能談得上按要求和語境正確運用呢?對各種修辭方法進行理解時,最好用分組比較的方法,比較出同中有何異,異中有何同。
⒈借喻和借代
區別借喻和借代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⑴借喻的本質是「喻」,雖然它的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但隱含著可比的對象(即本體)。而借代的本質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種特徵來代指本體,並沒有可比對象。
⑵借喻因為是「喻」,一般可以補進「本體」和「喻詞」。借代則沒有可比物,無法這樣補進。
⑶借喻一般可以對未出現的本體起描寫作用。借代卻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詞大多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不能起描寫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現了「××像××」地比喻句,後文直接使用喻體,這就成了借代了。
⒉比擬和比喻
比擬和比喻的相似之處在於均涉及甲、乙兩事物相比,甲、乙兩事物有可「比」性。
比擬和比喻的不同在於:
⑴從意義上看,比喻的重點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兩事物的相似點;比擬的重點則在「擬」,即「比作、當作」,它直接把甲當乙來描述。
⑵從形式上看,比喻的喻體往往以名詞性詞語的形式出現,表示一種實體。比擬中起比擬作用的部分則是描述性的,其表現形式為動詞性詞語或形容性詞語。
⒊排比和對偶
排比與對偶的不同主要表現在:排比必須有三項或三項以上構成,而對偶僅限於上下兩句;排比在字數上無嚴格要求,只要求結構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對偶則要求字數相等或相近,且結構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項多有相同的詞語做提挈詞語,而對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詞語(寬對不那麼嚴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關的意思,而對偶則表達相對、相反或相連的意思。
⒋設問和反問
設問和反問的不同主要表現在:設問句有答或提請讀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請讀者注意,且必須用問號;反問句不必答,問中已有明確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強語氣,表示強烈的感情,所以有時可用嘆號。

G. 語文中的串聯式是什麼

我開始看你的問題還以為你是指排比句呢,看看資料也不是,我才你說的語文中的串聯式是不是串聯詞呢....
串聯詞的寫作技巧
現在不少電視新聞節目的串聯詞都取代了傳統的新聞導語形式,成了名副其實的引導新聞的「導播」。這樣的超越單篇新聞內容之上的串聯詞在寫作方式上十分靈活。
要寫好串聯詞關鍵是找到新聞的條與條之間比較合適的關聯內容,這種關聯可以是關聯詞、關聯句,也可以是語氣關聯、邏輯關聯、情感關聯等等。樂山電視台的《晚間報道》開辦幾年來,在串聯詞的寫作和編輯上摸索出一些經驗,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方法。
1.關聯詞串聯法
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上下兩條新聞之間能夠找到一個關聯的詞或句。例如,上一條新聞說的是小偷行竊圍觀者不願管,而下一條新聞說的是農民不願打消費官司,這兩條新聞都有「不願意」這么一層意思。所以,「不願」就可以作為一個關聯詞。於是兩條新聞之間的關聯詞可以這樣寫:「看見小偷正在行竊就是不願管,說來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時候願與不願既有主觀的原因,又有客觀的原因。就拿現在的一些農民來說吧,遇到消費糾紛時,寧願私了也不願打官司,這是為什麼呢?」
有時候關聯詞要換成關聯句才能使串聯詞更流暢。如《此處何時才有人行道》與《明晚又有流星雨,市民肉眼可見著》之間的串聯詞可以寫成這樣:「人走人的道兒,車走車的道兒,宇宙間的星星更是按照各自的軌跡運行。記者剛才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今年天文奇觀好戲連台,剛剛欣賞完500年一遇的獅子座流星暴雨,雙子座流星雨又將於明晚劃亮夜空。」
2.同類串聯法
具有同一個主題的幾條新聞的上下聯接,可以從上一條消息的內容說開去,引出下一條消息。比如在《我市開展「3.15」大型投訴活動》和《「12315」今天太辛苦》兩條消息之間可以這樣串聯:「從現場投訴的效果看出,今天可以說是個讓消費者放心、讓造假售假者膽顫的日子,當然僅僅靠這一天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廣大觀眾都有一個願望:讓『3.15』變成『365』。不過,一年365天都在開通的『12315』投訴熱線,也只有今天最熱。」
3.語氣串聯法
當上下兩條新聞很難找到關聯詞的時候,可以用一種語氣關聯的辦法進行串聯。語氣關聯的種類很多,用法也很靈活。比如上條新聞是《峨眉山市:全力搶救「12.11」事故傷員》,下條新聞是《此處何時才有人行道》,筆者在串聯時就選了「愣是」這么一個語氣詞:「好端端的一條路,那輛大客車愣是沖下了溝。在咱們樂山城裡被人稱為『十里長街』的嘉定路的一段街上,行人也愣是找不著人行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4.情緒轉移串聯法
如果連續幾條新聞都使觀眾的心情緊張起來,為了調節一下觀眾的情緒就可以使用這種串聯方法。如在《輸氣管道破了,居民們急了》和《煤氣泄漏一夜,好懸!》兩條新聞之後,使用這樣的串聯詞連接下面的新聞《一盞紅軍留下的煤油燈》,以調節觀眾緊張的情緒:「又是水管破裂,又是煤氣泄漏,還真讓人有點緊張。下面我們來看一條輕松的消息。前不久,在犍為縣城發現了一盞當年紅軍用過的煤油燈,在場的人試了試,沒想到還能點燃。」
5.點評串聯法
對上一條比較有分量的新聞作簡練的點評,既能夠體現編輯思想,增加報道力度,又能夠平滑地轉到下一條新聞上。如上一條新聞是《直擊「鄉官」公選》,下一條新聞是《峨眉山市:全力搶救「12.11」事故傷員》,筆者就使用了點評串聯法:「選『鄉官』曾經被村民們認為是走過場的事兒,現在公推公選『鄉官』明來明去,村民們說,他們就需要這樣透明的選舉。好了,我們來看下面一條來自峨眉山市的消息……」
參考地址http://ke..com/view/1949971.htm
.............希望對你有幫助,是你想要的答案。

H. 語文中連詞的用法

連詞是比副詞、介詞更虛的一個詞類,用來連接詞、短語、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純連接性,沒有修飾作用,也不充當句子成分。

一般說來,連詞有很多是由副詞、介詞發展而來的;很多副詞、介詞又是由動詞發展而來。連詞可以表並列、承接、轉折、因果、選擇、假設、比較、讓步、遞進、條件、目的等關系。

(8)語文用法中什麼是串對擴展閱讀

1、和

=跟、=與、=及、=同方>。表示並列關系、聯合關系。

車上裝的是機器和材料。他的胳膊和大腿都受傷了。工人和農民都是國家的主人。工業與農業。批評與自我批評。我同你一起去。圖書、儀器、標本及其他。(注意:用「及」連接的成分多在詞義上有主次之分,主要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2、以及

連接並列的詞或片語(「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院子里種著大麗花、矢車菊、夾竹桃以及其他的花木。

3、既=既然

既來之,則安之。既然他不願意,那就算了吧。既然知道做錯了,就應該趕緊糾正。你既然一定要去,我也不便阻攔。既要做,就一定要做好。既然這樣,還不去做?用在上半句話里,下半句話里往往用副詞就、也、還跟他呼應,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後加以推論。

既然。。。就。。。既然。。。也。。。既然。。。還。。。

4、繼而=既而

先是驚嘆,既而大家一起歡呼起來。人們先是一驚,繼而鬨堂大笑。先是一個人領唱,繼而全體跟著一起唱。表示緊隨在某一情況或動作之後。

I. 語文中,什麼叫"對偶"修辭手法

對偶:用兩個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對稱的片語或句子來表達相反、相似或相關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叫對偶。

對偶俗稱對子,在詩詞曲賦等韻文中稱為對仗。

對偶獨具藝術特色,看起來整齊醒目,聽起來鏗鏘悅耳,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傳誦,為人們喜聞樂見。

對偶通常是指文句中兩兩相對、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意義相關的兩個片語或句子構成的修辭法。 對偶從意義上講前後兩部分密切關聯,凝練集中,有很強的概括力;從形式上看,前後兩部分整齊均勻、音節和諧、具有戒律感。嚴格的對偶還講究平仄,充分利用漢語的聲調。

(9)語文用法中什麼是串對擴展閱讀:

對偶大概可以分為三種:

1、正對:事物的兩個角度、兩個側面說明同一事理,在內容上相互補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補或相襯的對偶叫做正對。

2、反對:前後兩個句子的意思相反的對偶句子叫反對。

3、串對:又叫連對,流水對。它的前後兩個句子在意義上有連貫、因果、條件、轉折等關系。這種對偶句子稱為串對。

閱讀全文

與語文用法中什麼是串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5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2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5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79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1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0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1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7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3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0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4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5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3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0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