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桂花雨的預習
買一本《課課通》,裡面都有
2. 小學五年級語文 7 桂花雨怎麼預習
把生字詞標上拼音,然後再把課文有感情的讀一遍,最後可以先看看教科書了解中心思想和生詞的解把課後的生字描紅,了解不會寫的詞和句,然後讀熟課文,課後生字多寫幾遍,了解課文大意,就行了!! 釋。只要你細心的去做就一定可以做的最好!加油!
3. 蘇教版語文四年級第8課《桂花雨》中第一句: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
領起下文或總領全文都可以的。
4. 桂花雨預習資料
具體如下:
一、生字組詞。
懂dǒng(懂行、懂得、似懂非懂)。
蘭lán(玉蘭、蘭花、義結金蘭)。
籮luó(籮筐、稻籮、兜籮)。
婆pó(外婆、公婆、老太婆)。
糕gāo(蛋糕、糕點、年糕)。
餅bǐng(糕餅、大餅、畫餅充飢)。
浸jìn(沉浸、浸泡、浸透)。
纏chán(纏綿、纏身、胡攪蠻纏)。
茶chá(茶葉、茶水、茶餘飯後)。
撿jiǎn(撿柴、撿起、 撿破爛)。
二、多音字。
盛chéng (盛飯)shèng (盛開)。
擔dān(擔心)dàn(重擔)。
挑tiāo(挑選)tiǎo(挑戰)。
三、近義詞。
故鄉一家鄉 盛開一開放 欣賞一觀賞。
姿態一姿勢 擔心一擔憂。
四、反義詞。
盛開一凋謝 仔細一馬虎 擔心一放心。
完整一殘缺 新鮮一陳舊。
五、理解詞語。
指指點點:指出來使人知道;點明。
姿態:姿勢;樣兒。
纏著:纏繞、糾纏。
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戀。
台風:發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熱帶氣旋,是一種極強烈的風暴。
紛紛:(許多人或事物)接二連三地。文中指桂花往下落的樣子。
香飄十里:形容香氣濃郁,傳得很遠,很香。
六、詞語搭配。
桂花(盛開) (指指點點)地告訴。
(布滿)陰雲 (使勁)地搖 (紛紛)落下來。
七、詞語擴展。
AABB式詞語:指指點點 支支吾吾 嘮嘮叨叨 沸沸揚揚 躲躲閃閃 絮絮叨叨 推推搡搡 忙忙碌碌 星星點點 明明白白 斷斷續續 端端正正。
5. 四年級上冊語文桂花雨課文
桂花雨
中秋節前後,正是故鄉桂花盛開的季節。
小時候,我無論對什麼花,都不懂得欣賞。父親總是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梅花,那是木蘭花……但我除了記些名字外,並不喜歡。我喜歡的是桂花。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不開花時,只見滿樹葉子;開花時,仔細地在樹偷里尋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故鄉靠海,八月是台風季節。桂花一開,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來台風啊!」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後院子走一回,嘴裡念著:「只要不來台風,我就可以收幾大籮。送一籮給得家老爺爺,送一籮給毛家老婆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果讓它開過,落在泥土裡,尤其是被風雨吹澆,比搖下來的香味就差多了。
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著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呢?」母親說:「還早呢,花開的時間太短,搖不下來的。」可是母親一看天上布滿陰雲,就知道要來台風了,趕緊叫大家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人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搖澆以後,挑去小枝,曬上幾天太陽,收在鐵盒子里,可以加在茶葉里泡茶,過年時還可以做糕餅。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我念中學的時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兒去賞桂花。回家時,總要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澆的陣陣桂花雨.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哦
6. 桂花雨教案設計
在桂花花開的季節,你有看見美麗的桂花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上冊《桂花雨》的優秀教案設計以供大家學習。
桂花雨教案設計一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飄十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自讀自悟和與同學交流,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並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重難點:
略讀課文粗知大意,並抓住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揭題釋題
1.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以思鄉為主題的課文,誰能說說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分別是誰勾起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呢?
2.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桂花雨》這篇文章又是誰勾起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呢?
3.齊讀課題並質疑:桂花雨是什麼樣的?(結合預習指名回答)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由輕聲地讀課文,注意誰准字音,讀通句子,並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檢查生字詞的讀音情況(開火車、小組、齊讀)
指名說文章主要講了什麼內容?(師板書:愛桂花,搖桂花,思桂花)
根據板書,找出文章的相應段落並分段,體會作者的情感。
深入學文,品析感悟
愛桂花──香
A、作者為什麼愛桂花呢?(香)
B、請找出具體描寫桂花香的語句。
C、交流具體描寫桂花香的語句。
D、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氣四溢。(換字比較)
搖桂花──樂
A、作者搖桂花時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個字簡單概括一下嗎?(樂)
B、請找出具體描寫作者搖桂花的句子來
C、在描寫描桂花時,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麼來寫?(動作、語言)
D、請找出具體描寫作者搖桂花時的動作來。
E、仿寫句子: , 紛紛落下來, 都是。我高興地喊著:“ !”
體會桂花雨的多、美、香
思桂花──情
1.作者到杭州賞桂花時,總忘不了給母親帶上一大袋,可是母親卻說 (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2.母親為什麼這樣子說呢?到底是杭州的桂花香還是家張的桂花香呢?
3.比較: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杭州有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
體會桂花已成為了母親生命的一部分以及母親的思鄉之情
5.是啊,觸景生情的何止母親一人呢?作者每每看到桂花也想起了故鄉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回味“搖花樂”,體驗“思鄉情”
搖桂花給作者的童年帶來了哪些樂趣呢?
課外拓展
故鄉的一景一物我們是如此的熟悉,試想故鄉哪個景物或人物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或者是家鄉的特產等。
板書設計:
7.桂花雨
愛桂花──香 點點桂花雨
搖桂花──樂 片片思鄉情
思桂花──情
桂花雨教案設計二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知識要求:自學課文中的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句子的含義。
能力要求: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
教具准備:常規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 導入 新課
同學們,回憶過去經歷過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種享受,充滿樂趣。你會回憶過去經歷過的有趣的事嗎?爸爸媽媽也會回憶他們的童年,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飽含著作者對童年往事的無比懷念。課文的題目是《桂花雨》
二、 初讀課文
思考:
1、 課題“桂花雨”是什麼意思?用的是什麼修辭方法?
2、 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3、 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問題。
三、 學習課文
1、 自由讀課文,標出有幾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事,哪幾段是寫這件事?(小組討論再全班發言)
2、 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讀了這一段你對“我”桂花都有了什麼了解?
3、 學習三至六自然段
這部分主要寫了什麼?找出相關詞句讀一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結合自己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結合學生的想像點題為什麼用“桂花雨”做題目
4、 學習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親說的話?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鄉院子的桂花嗎?(自由發言)
老師總結:這篇課文通過寫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也看出我和母親對家鄉、對家鄉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 帶感情讀課文
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7. 通過預習桂花雨這篇課文你還有哪些疑惑
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
抓住主要內容和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感受桂花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8. 如何做好語文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課文是每個同學都知道的,但是有不少同學認為預習就是讀課文,讀一遍課文就算是預習完課文了.針對學生這種情況,我對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做了以下幾點要求:
1.讀准讀順課文
每拿到一篇新課文時,總會遇到一些讀不準或是不認識的字詞.這就需要學生在預習時能充分利用身邊的工具書,掃除閱讀中的障礙.而我們有的學生遇到不會讀的字要麼讀半邊,要麼把他放過不讀.這就沒有達到預習的效果.如果要想把課文讀順,光光只讀一兩遍是達不到效果的,這就需要拿到新課文後要反復讀課文,特別是文中難讀句子,就更需要反復讀.而在課堂上,我們是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充分讀熟課文.由此可見,課前能讀准讀順課文,是預習的最基本要求.
2.圈點標注課文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預習讀課文的同時,可以讓學生圈畫一些優美的詞句,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詞語.再則可以把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標注出來,打上「?」.把這些看不懂的地方記下來,上課時就能特別留心聽老師講課.這樣,聽課的目的非常明確,態度積極,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聽課效果就更好.如我在教學《清平樂、村居》時,一學生預習時對「醉里吳音」一詞產生了疑問,課堂上該同學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這一問反而激起了更多同學的探究的慾望.於是我抓住契機,讓大家討論,並聯繫上下文及文中的插圖進行引導,學生才豁然開朗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預習時看似簡單的圈點標注,卻是學生在預習時的思維的真實流露.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那些樂思好學的孩子常常把書上標注的滿滿的,每到交流發言的時候,說起來也是頭頭是道.
3.理清課文思路
預習時,對所讀的課文內容應該有個大概的了解,理清課文的思路,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邊讀書邊在書上做記號,看看課文寫了幾件事、講了幾個問題,集中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觀點,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然而在教學時,卻常常發現很多同學只會照著書上原文照讀,而不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表達.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對課文內容不熟悉,預習時沒有理清課文思路.
4.結合課後練習
課後的思考練習題,通常是課文的主心骨,解決了這些就能領會課文.所以預習時結合課後練習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在《桂花雨》一課中,為什麼用「桂花雨」作為課題?《童年的發現》為什麼「作者說自己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預習時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思考,教學時學生能更快更好地走入課文,與文本進行交流.
5.查閱相關資料
有時候課文所講述的內容只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圍內,僅僅通過讀課文學生了解的內容可能還不夠全面,這就需要學生預先通過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全面的了解.如《秦兵馬俑》一文,課文雖然通過語言文字對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形象鮮明作了深入的刻畫.但很多同學不會滿足於這些,他們還可能對兵馬俑的製造、歷史、發現……感興趣.如果課前學生們對兵馬俑有了全方位的了解,那麼在課上他們對文字也會有更深的體會的.
我覺得「六字預習」法也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所謂六字預習法就是課前預習做到六個字:「讀」、「查」、「畫」、「批」、做」、「問」.1「讀」:一讀課文前面的「訓練重點」、「預習提示」,明確這篇課文應掌握的知識和方法,了解通過本課學習應達到的目標以及應如何學習本篇課文等;二讀課文,將課文讀熟、讀懂.如預習《分馬》時,先讀「訓練重點」,明確學習這篇課文就是要掌握詳略主次,主要人物應詳寫,次要人物要略寫,那麼在上課時就要圍繞這個重點去思考.讀「預習提示」,了解這篇小說寫作的背景及故事梗概、主題,有利於讀懂課文,更好地理解課文.再朗讀課文,弄清故事情節.弄清了這些,上課分析人物性格時就容易多了.2「查」:對課文中出現的字詞等不懂的問題查工具書和有關資料.在預習課文時,自己查閱有關資料,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3「畫」:包括在「預習提示」和課文注釋里勾畫出文章的主題、主要內容、寫作方法、文學常識等,便於教讀課文有針對性地思考問題;畫現文中精彩的詞句;畫出文中不懂的地方;畫出課後.練習在文中涉及到的地方等.4「批」:指批註.將「畫」出的部分作旁批,即對文中的詞語、句子、寫作方法、寫作特色、課後練習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將自己的理解批註在書中.5「做」:做讀書筆記.在筆記本上抄寫字詞,做到「四會」.即會讀、會寫、會意(弄清意思)、會用(學會運用).在筆記本上摘錄文學常識、寫出心得體會等等.6「問」:提出不懂的問題,在教師上課時求得解答.在熟讀課文和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根據「預習提示」和課後思考題目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將這些問題帶到課堂上去,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解決.
以上簡要介紹了「六字預習法」的一些基本作法,這只是一些膚淺的認識,對六個字的理解不僅僅是這些,但基本思路是這樣.如果按「讀」、「查」、「畫」、「批」、「做」、「問」真正落到實處,就可以說過好了課前預習關,過好了這一關,對上好語文課起到重要作用.
當然,預習課文的方式不是千篇一律的,應該根據具體的課文來確定.但是預習課文是一定不能放鬆的,只有做好了預習,課堂上學生才能更主動自主地學習.
9. 《桂花雨》經典優秀教學設計
【目標預設】
1.准確認讀並理解「笨笨拙拙、新鮮、尤其、沉浸、挑揀」等詞語,規范書寫「尤」「揀」等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3.學會抓主要事件和關鍵詞句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
4.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通過自讀自悟和與同學交流,體會作者的「搖花樂」,並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重點、難點】
重點:抓住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體驗搖花樂,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引導學生初步學會閱讀敘事類散文:讀出動「情」的事,讀懂「事」中的情。
【設計理念】
1.「以人為本,以讀為本。」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感悟、體驗,從而得到語言訓練,受到情感熏陶,真正實現閱讀是「教師、學生和文本的對話。」
2.創設情境,依據圖畫再現、角色表演和想像畫面等途徑,把學生引入課文
具體的情境中,把文字轉化成一幅幅畫面。讓作者拉近讀者,並與作者產生共鳴,感悟文章中的語言文字。
3.體現第一課時的教學規律,重視識字寫字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寫生字。引導學生認認真真讀好書,端端正正寫好字。
【設計思路】
從文題入手,引領學生通過朗讀感知課文內容,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並對課文定下了情感基調。從「樂」入手,讓學生找關鍵字句,朗讀再現當時場景,配以上台表演,力求與作者情感交融,感悟到了語言的魅力。
在預習的基礎上,進行重點字詞的教學,留足10分鍾的練字時間,認真規范地寫好漢字,陶冶學生性情。
【教學過程】
一、扣題導入,初識「桂花雨」
1.金秋十月,桂子飄香。桂花走進了無數大詩人的詩篇,也進入了台灣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琦君的一篇散文,一起讀課題──《桂花雨》
2.質疑:「桂花雨」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快速瀏覽課文,用文中句子回答。(出示句子)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欣賞課文插圖,指導朗讀
3.再讀課題,你產生了怎樣的聯想?讓我們深深地吮吸一口桂子誘人的香味,美美地讀課題——(學生再讀課題)。
4.交流作者琦君的相關創作背景資料。
【設計意圖: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是學生展開閱讀學習的突破口。讀好課題,有助於學生理解文本,整體把握課文;由課題質疑,營造閱讀期待,學生在課文中找到答案,閱讀的興趣會更高一些。】
二、整體感知,情系「桂花雨」
1.交流生字詞預習情況
笨笨拙拙撮檀香桂花鹵
新鮮尤其沉浸吩咐
謝落爐煙裊裊挑揀
(1)指名讀,相機正音:撮(平舌音)浸(前鼻音)裊(鼻音)
(2)理解:吩咐挑揀
「吩咐」什麼意思?我和你誰吩咐誰?在家裡誰可以吩咐你?你在家可以吩咐誰?用「吩咐」說一句話。
「挑揀」什麼意思?為什麼不是「撿」?選詞填空:
老人從地上()起一塊鵝卵石。
老人從一堆石頭中()起一塊鵝卵石。
【設計意圖:中年級的學生應當初步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第一課時教學需要對生字詞的預習進行檢查、反饋。在集體的討論中解決一些詞語,他們就會有成就感,讀書的興趣也能得到提高。】
2.整體感知課文
(1)讀這篇散文,就像翻閱我們小時候一張一張的舊照片,能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勾起我們無限的情思。(板書:情)請你輕聲地讀一讀課文,在那些特別能引起你注意的地方做個記號。
(2)讀書交流,要讀得有滋有味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桂花雨」分別寫了哪些內容?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引出最後一段)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結合課文的主要內容,想想在全文中的作用。(總結全文)
【設計意圖:「情」是散文的靈魂。初識散文,教師必須讓學生靜靜地聽,美美地讀,在讀書過程中走進文本,試著學會抓主要事件把握課文內容。散文不是用來教的,而是用來欣賞的。我們教給學生的,應該是欣賞的方法。授之以漁,學生自然知道該如何去欣賞每一篇美文。】
三、精讀感悟,體會「搖花樂」
過渡:「搖花樂」樂在哪裡呢?當陣陣「桂花雨」紛紛落下又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呢?
(一)自由讀文,披文入情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你從哪些語言中體會到了作者「搖花樂」,畫出有關的語句,再讀一讀,體會體會。
(二)自由交流,循情探文
1.(出示)「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