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看到伯牙破琴絕弦的行為,你想對他說什麼
伯牙,你的一舉一動都是悲壯的,你的舉動,見證了你與子期的深情厚誼。你的心也一定很痛很痛,那種痛是難以言喻的,沒了知音,彈琴還有什麼樂趣可求,還怎麼能叫藝術。伯牙,你的做法,是一種友誼的追求,更是對朋友的懷念,
這就是知音! !!!!!「伯牙,你的一舉一動都是悲壯的,你的舉動,見證了你與子期的深情厚誼。當你摔琴時,你一定在想著子期,想起你們初相逢的時候,想起你們彈琴交談的時候,也想起了你見子期最後一面時依依惜別的畫面。想到這兒,你一定悲痛不已,看著這台古琴,根根琴弦幻出子期的面影,你是多麼不舍。「砰」聽見琴摔隨的聲音,那也是你心碎的聲音。此時,高山默默,它在想:「伯牙呀,既然你賦予我靈性,就讓我的靈性隨逝去的琴聲而去吧!」此時,江河無語,它在想:「伯牙呀,既然你的創作賦予我美感,就讓我的美感隨你對子期的懷念深埋於地下吧!」看,伯牙,江河,高山都沉默了,你的心也一定很痛很痛,那種痛是難以言喻的,沒了知音,彈琴還有什麼樂趣可求,還怎麼能叫藝術。伯牙,你的做法,是一種友誼的追求,更是對朋友的懷念,是的,這就是知音! 伯牙,你的一舉一動都是悲壯的,你的舉動,見證了你與子期的深情厚誼。你的心也一定很痛很痛,那種痛是難以言喻的,沒了知音,彈琴還有什麼樂趣可求,還怎麼能叫藝術。伯牙,你的做法,是一種友誼的追求,更是對朋友的懷念,是的,這就是知音!當你摔琴時,你一定在想著子期,想起你們初相逢的時候,想起你們彈琴交談的時候,也想起了你見子期最後一面時依依惜別的畫面。想到這兒,你一定悲痛不已,看著這台古琴,根根琴弦幻出子期的面影,你是多麼不舍。「砰」聽見琴摔隨的聲音,那也是你心碎的聲音。此時,高山默默,它在想:「伯牙呀,既然你伯牙,節哀順變,人死了復生的 賦予我靈性,就讓我的靈性隨逝去的琴聲而去吧!」此時,江河無語,它在想:「伯牙呀,既然你的創作賦予我美感,就讓我的美感隨你對子期的懷念深埋於地下吧!」看,伯牙,江河,高山都沉默了,你的心也一定很痛很痛,那種痛是難以言喻的,沒了知音,彈琴還有什麼樂趣可求,還怎麼能叫藝術。伯牙,你的做法,是一種友誼的追求,更是對朋友的懷念,是的,這就是知音! 伯牙,你的一舉一動都是悲壯的,你的舉動,見證了你與子期的深情厚誼。你的心也一定很痛很痛,那種痛是難以言喻的,沒了知音,彈琴還有什麼樂趣可求,還怎麼能叫藝術。伯牙,你的做法,是一種友誼的追求,更是對朋友的懷念,是的,這就是知音. 伯牙,你的一舉一動都是悲壯的,你的舉動,見證了你與子期的深情厚誼。 你是好樣的!
希希 望採納~~~~
㈡ 伯牙絕弦 面對伯牙的痛苦與絕望你想對他說什麼
伯牙,你的一舉一動都是悲壯的,你的舉動,見證了你與子期的深情厚誼。當你摔琴時,你一定在想著子期,想起你們初相逢的時候,想起你們彈琴交談的時候,也想起了你見子期最後一面時依依惜別的畫面。想到這兒,你一定悲痛不已,看著這台古琴,根根琴弦幻出子期的面影,你是多麼不舍。「砰」聽見琴摔隨的聲音,那也是你心碎的聲音。此時,高山默默,它在想:「伯牙呀,既然你賦予我靈性,就讓我的靈性隨逝去的琴聲而去吧!」此時,江河無語,它在想:「伯牙呀,既然你的創作賦予我美感,就讓我的美感隨你對子期的懷念深埋於地下吧!」看,伯牙,江河,高山都沉默了,你的心也一定很痛很痛,那種痛是難以言喻的,沒了知音,彈琴還有什麼樂趣可求,還怎麼能叫藝術。伯牙,你的做法,是一種友誼的追求,更是對朋友的懷念,是的,這就是知音!
鍾子期死了,你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正所謂千金易得,知音難求,你不想再回到無人傾訴的痛苦和無邊的孤獨寂寞中去,敲碎了琴,對鍾子期的思念之深啊
㈢ 讀了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你想對俞伯牙說些什麼
伯牙啊,您真是一位重情義的人。那次,您與子期相遇,你鼓琴,琴聲陣陣,他品味,贊聲連連,那是多麼和諧!您不顧身份懸殊,與他結拜,成為知己。可惜,好景不長,鍾子期去世了,您悲痛欲絕,決定終生不談琴,以此紀念他,這琴對您是多麼重要啊!雖然以後,再也聽不見你的高山流水了,可是,你們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㈣ 伯牙因為鍾子期死了,不再彈琴你認為值得嗎,你想對伯牙說什麼
伯牙因為鍾子期死了,不再彈琴。我認為值得。這是伯牙懷念鍾子期的一種深情的方式。我想對伯牙說你的友情真好。
㈤ 看到伯牙破琴絕弦的行為,你想對他說些什麽
為知音逝去感到悲痛欲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為此而放棄自己與知音的愛好——音樂,實在是太不理智了。若是知音在天之靈得知此事,必定不會贊成伯牙的做法!
http://..com/question/204055431.html?si=3
㈥ 伯牙絕弦後想對他說什麼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字面解釋:
絕:斷絕.
絕弦:割斷琴弦
鼓:彈
志在高山:心裡想到高山。
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峨峨:高。
兮:語氣助詞,相當於「啊」。
念:指伯牙心裡所想的,所要表達的內容。
善:擅長,善於。
若:好像。
若泰山:就好像泰山一樣。
曰:說。
善哉:語氣詞,表示感嘆.意為「好啊」,「妙啊」。
洋洋:廣大。
謂:認為,覺得。
之:他。
必:一定。
所念:(心中)所想到的。
得之:知道,明白。必定準確的知道。
知音: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課文中是指,真正了解自己、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近義詞:知己、知交、知友。
破琴絕弦:摔琴斷弦。
復:再,重新。
不復鼓:再也不彈琴。
譯文
俞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俞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啊,我彷彿看見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說:「啊,我彷彿看見了奔騰不息的江河!」總之俞伯牙心裡想的,鍾子期就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鍾子期死後,俞伯牙覺得世上再也沒有知音了,覺得很傷心。於是摔破了琴,挑斷了琴弦,決定一生不再彈琴。
這就是「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此後,由於這個故事,人們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尋或樂曲美妙,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心意,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的人,「伯牙絕弦」一詞也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意思:由於知音逝世,從而棄絕某種專長或愛好,表示悼念。
詩句鏈接
浪說曾分鮑叔金,誰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懸一片心。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勢利交懷勢利心,斯文誰復念知音!
伯牙不作鍾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伯牙介紹
伯牙 :
bó yá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 最擅長彈琴。
歷代文獻關於伯牙的記載頗多,最早見於荀況的《勸學》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用誇張的手法極言其音樂演奏的生動美妙。俞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又很喜歡音樂,他的老師是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
伯牙學琴的故事
學習了三年,俞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地有名氣的琴師。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惱, 因為在藝術上還達不到更高的境界。 俞伯牙的老師成連知道了他的心思後,便對他說,我已經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而且你學習得很好。至於音樂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好。我的老師方子春是一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他現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帶你去拜見他,跟他繼續深造,你看好嗎?俞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說好!
他們准備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東海進發。一天,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山,成連對伯牙說:「你先在蓬萊山稍候,我去接老師,馬上就回來。」說完,連成劃船離開了。 過了許多天,成連沒回來,伯牙很傷心。他抬頭望大海,大海波濤洶涌,回首望島內,山林一片寂靜,只有鳥兒在啼鳴,像在唱憂傷的歌。 伯牙不禁觸景生情,由感而發,仰天長嘆,即興彈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滿了憂傷之情。從這時起,俞伯牙的琴藝大長。 其實,成連老師是讓俞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一種感受。
俞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藝術的本質,才能創作出真正的傳世之作。 後來,俞伯牙成了一代傑出的琴師,但真心能聽懂他的曲子的人卻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遊。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時,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 邊避雨。伯牙耳聽淅瀝的雨聲,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動景象,琴興大發。伯牙正彈到興頭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異樣的顫抖,這是琴師的心靈感應,說明附近有人在聽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見岸上樹林邊坐著一個叫鍾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請到船上,兩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說:「我為你彈一首曲子聽好嗎?」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聽。伯牙即興彈了一曲《高山》,子期贊嘆道:「多麼巍峨的 高山啊!」伯牙又彈了一曲《流水》子期稱贊到「多麼浩盪的江水啊!」伯牙又 佩服又激動,對子期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聲,你真是我的知音啊!」於是兩個人結拜為生死之交。
伯牙與子期約定,待周遊完畢要前往他家去 拜訪他。 一日,伯牙如約前來子期家拜訪他,但是子期已經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聞 聽悲痛欲絕,奔到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然後站立起來,將自己珍貴的琴砸碎於子期的墓前。從此,伯牙與琴絕緣,再也沒有彈過琴
在《呂氏春秋》和《列子》中,記載有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一直為後世所傳誦。
據《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寫了這個動人的故事: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悼念自己的知音鍾子期: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琴操》、《樂府解題》記載有伯牙學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成連說自已只能教彈琴技藝,而其師萬子春善移情,便帶伯牙去東海找萬子春請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東海,並未見到萬子春,只看見洶涌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於是創作了《水仙操》。
鍾子期介紹
鍾子期 ,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拿板斧的樵夫。
史載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
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和鍾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麼也不見鍾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兩人千古傳誦的詩篇: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書中記載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流水。'」
鍾子期墓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漢陽知縣華某並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0年修復。墓為圓形,封土高1.5米,底徑8米,環以石垣。碑高1.5米,寬0.7米,上刻「楚隱賢鍾子期之墓」。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鋼筋混凝土結構,方形,四柱,歇山式頂,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欄桿。墓與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蔥蘢,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綠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鳳鳴水聲,宛若琴音。
思想感情
文章記敘了伯牙喜歡彈琴,鍾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不管伯牙彈奏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後,伯牙絕弦,終生不再彈琴。表明了「士為知己者死」的一種真知己的境界。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准,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盪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①伯牙鼓琴,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
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如痴如醉,擊節稱妙):「好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鍾子期欣賞水平同樣高超。教學時,可通過反復吟誦,體會鍾子期發自內心的贊嘆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時欣喜若狂的心情。讀了這個句子,我們對「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
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樂曲,只有通曉音律的鍾子期能真正聽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鍾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這才是知音啊!
③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這里指伯牙把鍾子期當做他的知音。「復」,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鍾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於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
鍾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黯然神傷,毅然決然地「破琴絕弦」,這是何等悲壯而又感人的行為!朋友間的深情厚誼令人動容。千百年來,「知音」典故不但在華夏大地傳為美談,而且名揚海外。
(2)對詞語的理解。
伯牙絕弦:絕,斷絕。伯牙因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彈琴。比喻知己喪亡後,棄絕某種專長愛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二、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三、教學建議
1.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習本文首先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要注意停頓恰當。如: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資料袋:俞伯牙、鍾子期相傳為春秋時代人,關於他們二人成為知音的傳說,《列子》《呂氏春秋》等古書均有記載,也流傳於民間。我國古詩常有提及,如,「借問人間愁寂意,波陽弦絕已無聲」「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鍾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㈦ 讀完這篇課文後,你一定對伯牙對鍾子期的有一首感動吧!你想對伯牙說些什麼呢請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
可以體會到朋友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情,告訴我們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
伯牙,你的一舉一動都是悲壯的,你的舉動,見證了你與子期的深情厚誼。當你摔琴時,你一定在想著子期,想起你們初相逢的時候,想起你們彈琴交談的時候,也想起了你見子期最後一面時依依惜別的畫面。想到這兒,你一定悲痛不已,看著這台古琴,根根琴弦幻出子期的面影,你是多麼不舍。「砰」聽見琴摔隨的聲音,那也是你心碎的聲音。此時,高山默默,它在想:「伯牙呀,既然你賦予我靈性,就讓我的靈性隨逝去的琴聲而去吧!」此時,江河無語,它在想:「伯牙呀,既然你的創作賦予我美感,就讓我的美感隨你對子期的懷念深埋於地下吧!」看,伯牙,江河,高山都沉默了,你的心也一定很痛很痛,那種痛是難以言喻的,沒了知音,彈琴還有什麼樂趣可求,還怎麼能叫藝術。伯牙,你的做法,是一種友誼的追求,更是對朋友的懷念,是的,這就是知音!
鍾子期死了,你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正所謂千金易得,知音難求,你不想再回到無人傾訴的痛苦和無邊的孤獨寂寞中去,敲碎了琴,對鍾子期的思念之深啊
㈧ 看到伯牙絕弦的行為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我想對伯牙說:「俞伯牙,我可以理解你失去鍾子期的痛苦感受,我曾經就是這樣悲痛欲絕的,但你要振作起來,讓子期的在天之靈得一安慰,別讓子期在天堂為你流淚。振作起來吧!!!」 或者是天下之大,何處無知音。何必因鍾子期的逝世,就終生不再彈琴?人死不能復生,但琴聲可以延續,讓你的琴聲伴隨著風兒傳到天堂吧!
㈨ 讀完《伯牙絕弦》後你想怎樣安慰俞伯牙
不要緊,既然老鍾死了,你也可以跟他一起死,這樣你們兩個在另一個世界丫,也可以以前彈琴論奏,不過你去那裡的時候,最好先買一台琴,據我所知,那邊的琴比我們這貴一倍,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