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組第二課《狼牙山五壯士》講的是什麼內容
英雄的故事(1):關於抗戰英雄的故事:狼牙山五壯士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共產黨員馬寶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1941年8月,侵華日本軍隊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嶽、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盪。9月25日,日偽軍約3500餘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第6班5名戰士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餘人。 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向堅持戰斗到日落。應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貳』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主要講了什麼
本課講了冰心在頤和園碰到春遊的兒童,表現了兒童的生機勃勃和活潑歡快,表達了冰心對少年兒童的喜愛以及對其所寄託的希望。
『叄』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主要講了什麼
1、花兒充滿了生機勃勃,讓人感到春光美,在冰心奶奶心中兒童也是充滿生機勃勃,讓人感到快樂,兒童就是春天,表達了冰心奶奶對孩子們的喜愛之情。
2、這篇散文以歡快的筆調,寫了冰心奶奶在頤和園所碰到的春遊的兒童以及觀賞到春天裡充滿著旺盛生命力的花兒,展現了兒童的生機勃勃、活潑歡快的情態,表達了冰心奶奶對少年兒童的喜愛以及所寄託的希望。
『肆』 五年級第二課的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說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附註: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望著這座群雕,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彷彿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絲綢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陝西省西安市玉祥門外,這里正是漢代古都長安,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這座群雕是歷史的濃縮,是昔日繁華的見證.所以作者站在這里,「彷彿看到」「彷彿聽到」,自然而然地遙想起絲綢之路兩千年前輝煌的歷史.這也是作者寫作此文的動機觸點.
這句還與課文的尾句「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每當人們凝望『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無不引起對往日商貿、文化繁榮的遐想……」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②中國使者拱手致謝,高興地說:「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中國使者的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這條路將遠隔千里的中國與安息國聯系在了一起,使兩國人民友好往來,互贈禮品,進行經濟、貿易與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國使者才由衷地感嘆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2)對詞語的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藝術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文中指絲綢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駱駝與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飽滿,姿態各異,非常生動逼真(可結合插圖讓學生理解).
浩浩盪盪:水勢廣大的樣子,形容聲勢壯闊廣大.文中指迎候中國使節的安息國兵馬不計其數,顯得極有聲勢.萬余大軍,邊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國對中國來使的重視與尊重.
五彩繽紛:顏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國贈送的綾羅綢緞五顏六色,令人眼花繚亂.綾羅綢緞均為絲織品.絲綢之路的商品,以中國絲綢為主,在古代的中亞、西亞以至非洲、歐洲都被視為珍品.公元前4世紀,希臘人克特西阿斯就稱中國為「塞勒斯」,意即絲國.公元3世紀的一位羅馬作家說:絲國人製造寶貴的花綢,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樣美,它的質料像蛛絲一樣纖細.
崇山峻嶺:高大陡峭的山嶺.絲綢之路橫貫歐亞,所經之地,有白雪皚皚的崇山峻嶺,有一望無垠的大漠荒野和鹽鹼沼澤.文中用此詞意在說明路途遙遠.
美輪美奐:輪,高大;奐,眾多.形容房屋高大華麗.文中用來形容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等藝術,由於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長處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精美絕倫.
遐想:漫無邊際地想像.
希望可以幫到你!
『伍』 五年級上冊第二課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主要內容
五年級上冊第二課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主要內容: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小學生小苗(小苗其實是作者小名)和季羨林的對話記錄。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個名叫苗苗的小學生與季羨林先生的「訪談錄」, 全文運用對話形式,沒有復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口語化。
這兩個人雖然在年齡、閱歷、學識上有著差距,但在交流的過程中卻平等和諧。所以,在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愛和季羨林先生的和藹、親切及對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關愛。
(5)五年級語文2課主要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作者張鈁,女,原名張苒,筆名張苗,2003年5月改名張鈁。1989年1月12日出生於北京。 張鈁出生於一個文學藝術世家,她的父親是一位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和詩人,母親是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教授。受家庭環境的熏陶,張鈁自幼對文學、美術等方面有著濃厚的興趣。
『陸』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2課主要內容
主要寫絲綢之路使兩國之間友好相處的故事。
老師講過,生搬硬套到這兒來。
『柒』 五年級下冊語文書第2課主要內容
是人教版的嗎?是的話就是這些了。。
課文主要寫了非洲的驕陽藍天,花草樹木,動物世界,人文的日常生活以及藝術風采,從多個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風光和異域文化,表達了作者對非洲風土人情的喜愛之情。
『捌』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2課,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要預習
全文如下:
時間:1999年8月21日
地點:北京大學季羨林家
季羨林:苗苗,現在你是采訪者,我是被采訪者,你問我答,好嗎?
苗苗:好。
季羨林:那你就隨便問吧。
苗苗:爺爺,您在《我的童年》里說,您小時候,最感興趣的是看閑書,您喜歡看《三國演義》,還能將《水滸傳》里的綠林好漢的名字背得滾瓜爛熟。爺爺,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歡看閑書。
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著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後,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兒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後,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
季羨林:(笑)我小時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讓看閑書。怎麼辦呢?我就放學以後不回家,偷偷藏在一個地方看閑書。我看的閑書可多了,《彭公案》《濟公傳》《施公案》《三俠五義》我都看。我是主張看閑書的,為什麼呢?苗苗你說說,文章怎樣才能寫好呢?
苗苗:我覺得,應該寫真事。
季羨林:嗯,你再說說,從技術上講,怎麼才能寫得通順呢?
苗苗:得多看點兒課外書。
季羨林:是這樣。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裡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笑)
苗苗:爺爺,我喜歡語文,數學不行,偏科。
季羨林:喜歡語文當然好,但語文要好,數學也要好。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歡,一定要學好數學。
最近清華大學辦了一個班,選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的人才。我看,有這兩個貫通還不行,還應該加一個文理貫通。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苗苗: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我記住了。爺爺,有人讓我媽媽趕快給我找一個好外語老師,說過了12歲再學外語就永遠也說不準了。爺爺,您會那麼多種外語,您說,他們說得對嗎?
季羨林:倒不一定是12歲,當然早學比晚學好。學外語的發音跟母語有很大的關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學起來就困難。古文也很重要。
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書,鼓勵小孩背詩。我提個建議,應該再出一本散文集,從《古文觀止》里選,加點兒注。小時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呀!
季羨林:(笑)可不是讓你一天背下來喲。
(8)五年級語文2課主要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五年級上冊第二課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主要內容: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小學生小苗(小苗其實是作者小名)和季羨林的對話記錄。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個名叫苗苗的小學生與季羨林先生的「訪談錄」, 全文運用對話形式,沒有復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口語化。
這兩個人雖然在年齡、閱歷、學識上有著差距,但在交流的過程中卻平等和諧。所以,在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愛和季羨林先生的和藹、親切及對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關愛。
在這篇文章里,苗苗和季羨林聊了小學生要不要看閑書、文章怎麼寫才好、學習偏科怎麼辦、什麼時候學外語好等問題,這些問題是現在的小學生也愛討論的問題。
『玖』 5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二課主要講了什麼
寫了小學生苗苗與季羨林的交流對話。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記敘了作者苗苗與北大著名學者季羨林就讀書的話題展開的對話,從中我們知道了要多讀好書,學習不能偏科,還要學好各科文化知識,表現了季老對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和深深的關愛之情。
簡介:
季羨林是語言學家,有著學界泰斗之稱。他對專業的研究絕非常人能及,因此這個稱號是受得起的。他在書里舉的語言學例子多為佛教相關,我不懂佛教,但從他的表達來看,他的佛教摻雜著他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其實也無可厚非,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拾』 五年級第2課《絲綢之路》的主要內容
《絲綢之路》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說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絲綢之路》的作者是段萬翰,當代作家,以編著文獻圖書而著名。著作有《世界五千年》《巴黎公社的故事》《十月革命的炮聲》《現代三十年》《人類的故事》。
(10)五年級語文2課主要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絲綢之路》文章屬於總--分--總的結構,根據這一結構我們可以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1)第1段為第一部分:總的介紹絲綢之路,介紹他的具體位置以及描述巨型石雕的樣子,通過想像手法寫出自己的感受,引起下文。
(2)第2段到第13段為第二部分:具體描寫張騫代表中國與安息國交往的情景。
(3)第14段為第三部分:總結今天人們對絲綢之路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