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語文的標點使用中:三種事物(或以上),之間的停頓什麼情況用逗號什麼情況用頓號
頓號與逗號的區別與用法
頓號的形式為「、」。表示句子內部並列詞語之間的停頓。例如:「亞馬孫河、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和長江是世界四大河流。」這句話中,「亞馬孫河、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前三種事物之間運用了頓號,後面與「長江」之間就只用連詞「和」相連接。這是因為並列詞語間並不一定都要用頓號,兩項並列可以只用「和、與」等連詞,多項並列中間可以用頓號,而最後兩項常用「和、與」等連詞,用了連詞就不再用頓號。
特別要注意的是:頓號表示的一定是詞語之間的停頓,不是句子之間的停頓。例如:(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朱自清《春》)(2)田野里長滿了各種野菜:雪蒿、馬齒莧、灰灰菜、野蔥……最好吃的是薺菜。(張潔《挖薺菜》)「桃樹、杏樹、雪蒿、馬齒莧」等都是詞,並列的詞之間有了停頓,只能使用頓號。(3)物候學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如桃花開、燕子來等自然現象,從而了解隨著時節推移的氣候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大自然的語言》)(4)1984年建成的三元橋,佔地6公頃,含三條幹道、三座鋼筋混凝土橋、五座棧橋、八條地下人行通路。(劉宗明《北京立交橋》)其中「(1)桃樹、杏樹、梨樹」;「(2)雪蒿、馬齒莧、灰灰菜、野蔥」;「(3)桃花開、燕子來」;「(4)三條幹道、三座鋼筋混凝土橋、五座棧橋、八條地下人行通路」等都是短語,短語之間有了停頓,也只能使用頓號。
句子之間的停頓不能使用頓號。例如,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朱自清《春》)」2、「牲口牽回去,見天拉車,拉磨,種地,打柴,要想想牲口是從哪來的;分了東西可不能忘本。(周立波《分馬》)」
為什麼「笑著,走著,拉車,拉磨,種地,打柴」之間使用逗號呢?因為它們都是句子了。在這種情況下,使用逗號是恰當的。就好像我們周周練中的最後一個寫句子的題:有····有·····有·····如:公園里有丁香花,有蘭花,還有菊花。這樣就應當用逗號,因為它們是不同的分句,如果改成:公園里有丁香花、蘭花、菊花,還有牡丹花。花的名稱之間就可以用頓號了,但是「還有」後面則是另一個分句,所以應當加上逗號。
再如:(1)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2)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這兩個句子都是復句,裡面的分句之間使用了逗號。這個時候使用頓號就錯了,因為「紅的像火」、「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都是分句。(3)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朱自清《春》)
當然,也有相反的例子。例如:「那個時候在延安,無論是機關的幹部,學校的教員和學員,部隊的指揮員和戰斗員,在工作、學習、練兵的間隙,誰沒有使用過紡車呢?(吳伯簫《記一輛紡車》)」按理說,「幹部、學員、戰斗員」後面應該使用頓號,但是,作者為了把一項一項說得更清楚些,表示一種人、一種人不一樣,所以使用了逗號,這是靈活的用法。
㈡ 語文中連詞的用法
連詞是比副詞、介詞更虛的一個詞類,用來連接詞、短語、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純連接性,沒有修飾作用,也不充當句子成分。
一般說來,連詞有很多是由副詞、介詞發展而來的;很多副詞、介詞又是由動詞發展而來。連詞可以表並列、承接、轉折、因果、選擇、假設、比較、讓步、遞進、條件、目的等關系。
(2)語文中3個並列詞語的或怎麼用擴展閱讀
1、和
=跟、=與、=及、=同方>。表示並列關系、聯合關系。
車上裝的是機器和材料。他的胳膊和大腿都受傷了。工人和農民都是國家的主人。工業與農業。批評與自我批評。我同你一起去。圖書、儀器、標本及其他。(注意:用「及」連接的成分多在詞義上有主次之分,主要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2、以及
連接並列的詞或片語(「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院子里種著大麗花、矢車菊、夾竹桃以及其他的花木。
3、既=既然
既來之,則安之。既然他不願意,那就算了吧。既然知道做錯了,就應該趕緊糾正。你既然一定要去,我也不便阻攔。既要做,就一定要做好。既然這樣,還不去做?用在上半句話里,下半句話里往往用副詞就、也、還跟他呼應,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後加以推論。
既然。。。就。。。既然。。。也。。。既然。。。還。。。
4、繼而=既而
先是驚嘆,既而大家一起歡呼起來。人們先是一驚,繼而鬨堂大笑。先是一個人領唱,繼而全體跟著一起唱。表示緊隨在某一情況或動作之後。
㈢ 語文中必須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並列句才能使用分號嗎
不一定,要看句間關系。不過如果是排比的話,當然要三個及以上,不然就不能稱之為排比了。但還有一種,是轉折關系的。前面說一句,後面是轉折,兩句間可用分號
㈣ 頓號與或的區別
頓號表示是同類的事物,進行列舉或表示是兩個事物,可替代。
頓號(、)中文中特有的標點,表示並列的詞或片語之間的停頓。頓號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個用途,分隔同類的並列的事,通常是單字、詞語或短句,當中的停頓較逗號短。分隔用漢字作為序號的序號和內文。
或:也許,有時,表示不定的詞:~許。~者(a.也許;b.連詞,用在敘述句里,表示選擇關系。均亦單用「或」)。~然。~則。某人,有的人:~告之曰。 3. 稍微:不可~緩。不可~忽。不可~缺。
應用
分隔並列字元
1、「汜、祀」與「紀、記」形近,不好區別;「假、葭」與「緞、鍛」形近,也不好區別。(張志公主編《現代漢語》)
2、普通話的濁音聲母有四個:m、n、l、r,其餘聲母都是清音。(張志公主編《現代漢語》)
3、括弧常用的是括弧形的一種。此外有[ ]、【 】、〔 〕幾種,在一篇里需用幾種括弧區別用法的時候用。(1951年《標點符號用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頓號
㈤ 連詞「和」與「或」的區別及使用
能理解到這一步你已經很熟識這兩個詞了,這一塊用「或」或者「和」都是可以的,之所以用「或」,是因為「或」有兩者選其一的意思,也符合中國常用的說話習俗;而在中國習俗上,「和」的定義一般是「一起,一塊,並列」的意思,此處用「和」則容易產生誤解,但並不排斥追求開心的人在此處用「和」字,因為人家確實沒用錯。就像有人喜歡在結尾備注自己名字一樣,沒有錯,但人家開心。
--EVE_AD 艾夕夕
㈥ 三個及三個以上雙引號或書名號連用,之間不能用頓號隔開嗎
根據《標點符號用法》說明:標有引號的並列成分之間、標有書名號的並列成分之間通常不用頓號。若有其他成分插在並列的引號之間或並列的書名號之間(如引語或書名號之後還有括注),宜用頓號。示例如下:
1、「日」「月」構成「明」字。
2、店裡掛著「顧客就是上帝」「質量就是生命」等橫幅。
3、《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是我國長篇小說的四大名著。
4、李白的「白發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都是膾炙人口的詩句。
(6)語文中3個並列詞語的或怎麼用擴展閱讀:
頓號的用法:
句內點號,表示語段中並列詞語之間或某些序次語之後的停頓。形式是「、」。
1.用於並列詞語之間。如: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開放的風氣和氛圍。
2.用於需要停頓的重復詞語之間。如:他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辯解著。
3.用於某些序次語(不帶括弧的漢字數字或「天乾地支」類序次語)之後。如:我准備講兩個問題:一、邏輯學是什麼?二、怎樣學好邏輯學?
4.相鄰或相近兩數字連用表示概數通常不用頓號。若相鄰兩數字連用為縮略形式,宜用頓號。
㈦ 幾個並列的詞語 用頓號還是逗號
1、頓號與逗號的區別與用法:頓號的停頓小於逗號。頓號可以是相似結構的動賓詞語之間的停頓,逗號是幾個分句之間的間隔符號。頓號用於並列詞語之間,停頓小的;逗號用於停頓大點和語義遠點的短句。
2、頓號(、)表示並列的詞或片語之間的停頓。頓號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個用途,分隔同類的並列的事,通常是單字、詞語或短句,當中的停頓較逗號短。分隔用漢字作為序號的序號和內文。
3、頓號的形式為「、」。表示句子內部並列詞語之間的停頓。例如:「亞馬孫河、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和長江是世界四大河流。」這句話中,「亞馬孫河、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前三種事物之間運用了頓號,後面與「長江」之間就只用連詞「和」相連接。這是因為並列詞語間並不一定都要用頓號,兩項並列可以只用「和、與」等連詞,多項並列中間可以用頓號,而最後兩項常用「和、與」等連詞,用了連詞就不再用頓號。頓號表示的一定是詞語之間的停頓,不是句子之間的停頓。
4、句子之間的停頓用逗號,不能使用頓號。例如,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朱自清《春》)」2、「牲口牽回去,見天拉車,拉磨,種地,打柴,要想想牲口是從哪來的;分了東西可不能忘本。(周立波《分馬》)」
5、中間要用逗號頓號特殊情況:(1)相鄰的兩個數字連說,表示約數的時候,不要加頓號,如「二三十人」,「十五六歲」等。(2)如果表示確數,則要用頓號隔開,如「他在三、四年級的時候成績最好」。(3)只有兩個詞語並列,一般用「和」「與」等連接。(4)多項的,前幾項之間用頓號隔開,而在最後兩項之間用連詞連接。有時為了強調主、謂、賓諸多成分中的並列詞語之間的停頓都用逗號標示。
㈧ 語文標點符號名稱
語文標點符號大全名稱
語文標點符號大全名稱,在小學課堂上的語文課,除了要學習認字,還要學習認識一些語文中的標點符號,標點符號用法很重要,影響考試成績,下面是語文標點符號大全名稱。
(一)句號[。]
1、用於陳述句的末尾。例如,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2、用於語氣舒緩的祈使句末尾。例如,請您稍等一下。
(二)問號[?]
1、用於疑問句的末尾。例如,他叫什麼名字?
2、用於反問句的末尾。例如,難道你不了解我嗎?
(三)感嘆號[!]
1、用於感嘆句的末尾。例如,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斗!
2、用於語氣強烈的祈使句末尾。例如,停止射擊!
3、用於語氣強烈的反問句末尾。例如,我哪裡比得上他呀!
(四)逗號[,]
1、句子內部主語與謂語之間如需停頓,用逗號。例如,我們看得見的星星,絕大多數是恆星。
2、句子內部動詞與賓語之間如需停頓,用逗號。例如,應該看到,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
3、句子內部狀語後邊如需停頓,用逗號。例如,對於這個城市,他並不陌生。
4、復句內各分句之間的停頓,除了有時要用分號外,都要用逗號。例如,據說蘇州園林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
(五)頓號[、]
用於句子內部並列詞語之間的停頓。例如,正方形是四邊相等、四角均為直角的四邊形。
(六)分號[;]
1、用於復句內部並列分句之間的停頓。例如,語言,人們用來抒情達意;文字,人們用來記言記事。
2、用於分行列舉的各項之間。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域劃分如下:(1)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2)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3)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七)冒號[:]
1、用於稱呼語後邊,表示提起下文。例如,同志們,朋友們:現在開會了。
2、用於「說、想、是、證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詞語後邊,提起下文。例如,他十分驚訝地說:「啊,原來是你!」
3、用於總說性話語的後邊,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說。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武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4、用於需要解釋的詞語後邊,表示引出解釋或說明。例如,外文圖書展銷會日期:10月20日至於11月10日。
5、用於總括性話語的前邊,以總結上文。例如,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八)引號[「」]
1、用於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例如,「滿招損,謙受益」這句格言,流傳到今天至少有兩千年了。
2、用於需要著重論述的對象。例如,古人對於寫文章有個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內容,「有序」就是要有條理。
3、用於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例如,這樣的「聰明人」還是少一點好。
4、引號裡面還要用引號時,外面一層用雙引號,裡面一層用單引號。例如,他站起來問:「老師,『有條不紊』是什麼意思?」
(九)括弧[()]
用於行文中注釋的部分。注釋句子中某些詞語的,括注緊貼在被注釋詞語之後;注釋整個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標點之後。
1、中國猿人(全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或簡稱「北京人」)在我國的發現,是對古人類學的一個重大貢獻。
2、寫研究性文章跟文學創作不同,不能攤開稿紙搞「即興」。(其實文學創作也要有素養才能有「即興」。)
(十)破折號[——]
1、用於行文中解釋說明的部分。例如,邁進金黃色的大門,穿過寬敞的風門廳和衣帽廳,就到了大會堂建築的樞紐部分——中央大廳。
2、用於話題突然轉變。例如,「今天好熱啊!——你什麼時候去上海?」張強對剛剛進門的小王說。
3、用於聲音延長的擬聲詞後面。例如,「嗚——」火車開動了。
4、用於事項列舉分承的各項之前。例如,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環境物理學分為以下五個分支學科:——環境聲學;——環境光學;——環境熱學;——環境電磁學;——環境空氣動力學。
(十一)省略號[……]
1、用於引文的省略。例如,她輕輕地哼起了《搖籃曲》:「月兒明,風兒靜,樹葉兒遮窗欞啊……」"
2、用於列舉的省略。例如,在廣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鍾、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蘭……春秋冬三季的鮮花都擠在一起啦!
3、用於話語中間,表示說明斷斷續續。例如,「我……對不起……大家,我……沒有……完成……任務。」
(十二)連接號[—]
1、兩個相關的名詞構造成一個意義單位,中間用連接號。例如,我國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2、相關的時間、地點或數目之間,用連接號,表示起止。例如,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十三)間隔號[·]
1、用於外國人和某些少數民族人名內各部分的分界。例如,烈奧納多·達·芬奇、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2、用於書名與篇(章、卷)名之間的分隔。例如,《中國大網路全書·物理學》、《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十四)書名號[《》]
用於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等。例如,《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
1、 標點符號的種類
2011年12月30日,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標點符號用法》確定,常用的標點符號有17種(原16種),即: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冒號、分號、引號、頓號、括弧、破折號、省略號、書名號、著重號、間隔號、連接號、專名號、分隔號。
2、 標點符號的作用
1、 表示語氣。如:陳述語氣句末用句號;疑問語氣句末用問號等。
2、 表示停頓。是指:說話時候有或長或短的停頓,書面語中的停頓就是通過標點符號表示的。
3、 表示性質。如:單說董存瑞指人名,寫成《董存瑞》指書籍或電影。
3、 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
1、 句號(。)
(1)句號表示一句話說完之後的停頓。如:妹妹是一名小學生。
(2)語氣較弱的祈使句,也可以用句號。如:請您稍等一下。
(3)幾個單獨的句子組織在一起而合成的一個長句子,表達一個意思的時候,只在句末用句號,中間用逗號。如:深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經不湧泉水了,泉口上堆滿了枯枝敗葉。
2、 問號(?)
(1) 問號表示一個疑問句末尾的停頓和語氣。如:你的家在哪兒?
(2) 針對一件事情的連續提問,句子沒說完,意思還不完整,問號放在句末。如:這本書是李明的,還是劉紅的?
3、 感嘆號(!)
(1) 感嘆號表示一個強烈感情色彩(高興、贊揚、驚訝、憤怒、請求等)的句子完了之後的停頓和語氣。如:我們勝利了!
(2) 陳述句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的,也可以用感嘆號。如:頃刻間數萬傾良田成了一片汪洋!
(3) 陳述句末尾帶有語氣助詞,表示某種語氣的。如:你別那麼急,時間還早著呢!
(4) 祈使句的語氣特別強烈的。如:小白兔驚恐地喊起來。如:救命啊!
(5) 標語、口號、敬語、稱呼語和應答語後。如: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4、 逗號(,):表示一句話中間的一般性停頓。
(1) 主語(句子陳述的對象)較長,或者為了突出主語,便在主語後加逗號。如:浦東,歡迎您!
(2) 句子開頭的修飾成分、獨立成分同別之間用逗號。如:晚飯過後,火燒雲上來了。
(3) 賓語(動詞後,回答誰或什麼)較長時,用逗號隔開。如:他抬頭一看,一輛汽車正開過來。
(4) 用逗號表示復句中分句之間的停頓。如: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5) 用在並列片語之間的停頓。如:哪裡,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蔭,鞦韆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
(6) 用在關聯詞之後表示停頓。如:可是,這多麼有意思啊。
5、 頓號(、):表示句子中並列詞語之間的停頓。
如:她是那麼謙虛、美麗、善良。
6、 分號(;)所表示的停頓,比逗號大,比句號小些,常用來表示復句的分句之間一個較大的停頓。如:天上下雨,地面就濕;太陽出來,東西就容易曬干;火會燒東西,水可以滅火。
分號還可以用於分項說明的事物。如:這次班會的任務是:選舉班委會成員;制定班級跳躍;擬定學習計劃。
7、 冒號(:):表示提示性話語之後的停頓。
(1) 用在XX說XX問之後,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話。如:男孩問道:先生,這是你的車嗎?
(2) 用在書信、發言稿開頭的稱呼語後面,引起他人的注意。如: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3) 用在心理活動、想法、猜測等的提示語後。如:我想:他生活上有困難,我應該幫助他。
(4) 用在總括弧的後面,表示後面要分項說明或表示冒號前面的話引起後面的話。如:戰斗機做著各種動作:時而盤旋上升,時而俯沖下降,時而翻著跟頭……
(5) 用在解釋說明的話之前。如:還不如對我說實話: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
(6) 用在總括語的前面,表示總結上文。如:張華考上北大;李平進了中專;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8、 引號():主要作用是標明文中直接引用的話。
(1) 標明文章引用的部分。如:他和藹地問:你在看什麼書呀?
(2) 表示否定、反語、借用或諷刺的詞語。如:敵人佔領了一座空城,就忙著召開隆重的慶祝大會。
(3) 引用成語、俗語、術語、歇後語。如:俗話說,瑞雪兆豐年。這並不是迷信,而是有著充分的科學依據。
(4) 表示特定稱謂。如:鳥的天堂是沒有一隻鳥,我不禁這樣想。
(5) 表示節日、紀念日的數字部分和重大歷史事件用數字標記的部分。如:六一兒童節是我們小朋友最開心的日子。
(6) 表示需要著重論述或強調的內容。如:學會速讀,也就是由原來一字一詞地看書,變為一句一行地看書。
注意事項:
(1) 引文內有引文時,外面的一層用雙引號,內面的一層用單引號。
(2) 如引文獨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點號放在引號裡面。
(3) 引文不完整或引文成為作者自己話的部分,句末點號放在引號外面。
(4) 轉述別人的話,非直接引用,不能用引號。
9、 括弧(()):標明文中注釋的部分。分為句內括弧和句外括弧。
(1) 句內括弧,注釋句子里的某些詞語。如:她(母親)低聲問我:昨天是幾號?括弧指注釋句子的某一個部分,括弧前的正文有點號,應移到括弧之後。括弧內的點號,語句中間的照常用,但句末的問號、感嘆號照用,句號要刪去。
(2) 句外括弧:括弧里的話注釋了整個句子。如:他那大腦袋上的頭發捲曲著。(高爾基《童年》)句外括弧注釋全句,括弧應用在全句句末點號之後,括弧外的句中、句末點號都照用。
(3) 詞序語用括弧。如:(1)、(一)、(2)(甲)……
10、 破折號(——):為行為中的解釋說明語句而設,標示解說內容起始,構成對標號前內容的註解。實際文字,不同情境中,有不同的語境、情態及語法意義。
(1) 表示後面的內容是解釋說明的部分。如:不久,我便看見了中國第二大島——海南島。
(2) 表示意思遞進。如:我們願6767——願把這牢底坐穿!
(3) 表示意思的轉折。如:他既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也不喜歡乘著馬車去游公園——除非是為了去顯耀一下他的衣服。
(4) 表示聲音的停頓或延長。如:嗚——汽笛一聲長鳴,火車開動了。
(5) 表示話題的突然轉變。如今天好冷啊!——你什麼時候去上海?李紅對剛進門的小王說。
(6) 表示提示或總結全文。如:想贏的不能贏,不怕輸的反而贏——這是競賽的辯證法。
11、 省略號(……):用來略去表述者由於種種意圖而想略去的內容,以達到簡化表達、便於記敘的目的。
(1) 表示引文的省略。如:只聽他在搖頭晃腦地背著:床前明月剛,疑是地上霜……
(2) 表示列舉的省略。如:集市的水果攤上擺著蘋果、香蕉、鴨梨……
(3) 表示說話的斷斷續續。如:他直指著正北方向,說: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
(4) 表示話未說完。如:他用微弱的聲音說:你們要……好好兒……學習……將來……
(5) 表示重復詞語的省略。如:窗外下著小雨,滴答、滴答……
12、書名號(《 》):表示書名、篇名、報刊名、文件名及戲曲、歌曲、圖畫等名稱的符號。形式有雙書名號《》和單書名號 >。如:你的這篇《讀有感》真的棒極了!
13、著重號(、):表示文中特別重要,需要特別注意的字詞句。一般用在需要強調的字詞句下面,一個字下面一個圓點,加著重點好的字詞句一般要中讀。如: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14、間隔號(74)
(1) 表示日期中月、日之間的分界。如:九74一八事變
(2) 表示外國人或我國某些少數民族人名內各部分的分界。如: 羅伯特74巴喬
(3) 表示書名和篇名的分界。如:《詩經74王風》
(4) 表示朝代與人名之間的分界。如:唐74李白
15、連接號(—):表示時間、地點、數目等起止的標號,比破折號短,佔一個字格。如:毛澤東(1893—1976)
16、專名號(676767_):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一般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如:項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
17、分隔號(/):表示詩行、節拍及某些相關文字的分隔。
(1)分數線。如:3/4,表示四分之三。
(2)詩歌接排時分隔詩行。如: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3)標示詩文中的音樂節拍。如: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4)分隔供選擇或可轉換的兩項,表示或。如:那麼+形/動,表示那麼既可以和形容片語合,也可以和動片語合。
(5)分隔組成相對的兩項,表示和。如:北京南——張家口增開647/648列車。
(6)分隔層級或類別。如:我國的行政區劃分為:省(直轄市、自治區)/省轄市(地級市)、自治州/縣(縣級市、區)/鄉(鎮)/村(居委會)。
4、 標點符號的書寫格式
(1)句號、問號、感嘆號、逗號、頓號、分號和冒號一般佔一個字的位置,通常不出現在一行之首。書寫時緊挨著前面的文字,放在文字的右邊偏下,並佔一個字的字格。
(2)引號、括弧、書名號都用在文字前後,並佔一個字格。這三種 標號的前半邊可以出現在一行的頭,但不能出現在行尾;後半邊可以出現一行的尾,不能放在一行的頭。
(3)省略號和破折號書寫時候放在字格中部,占兩個字格。可以出現在行頭,也可以出現在行尾,不能拆開用,不能出現在前行末尾佔一格、後行開頭佔一格的情況。
(4)間隔號、連接號和分隔號均放在被間隔或連接或分隔的字詞中間,書寫佔一格字格。連接號在連接漢語拼音時佔半個字格位置,而在連接鐵路、公路等交通部門標志運行起訖點時,占兩個格。
(5)著重號和專名號都放在文字的下邊,不單獨占格。
2022頓號、逗號、分號用法
1、頓號是句子內部最小的停頓,常用在並列的詞或短語之間(分句之間不能用頓號)。但並列性的謂語、補語之間不用頓號,只用逗號。如:這個省今年的水利建設,任務重,工程難,規模大。你要不斷地進步,識字,生產。他的故事講得真實,感人。
2、帶語氣詞的並列詞語之間不用頓號,只用逗號。如:這里的.山啊,水啊,樹啊,草啊,都是我從小就熟悉的。
3、並列詞語中已使用連詞「和、或、及、與」等,不能再用頓號。 如:我國科學、文化、衛生、教育和新聞出版業有了很大發展。(一般情況下,並列詞語的最後兩項使用連詞而不用頓號)
4、相鄰的數字表示約數,不用頓號。 如:他已經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區別於表示兩種並列的情況。如:國內的大學要求學生在一、二年級時都必須選修一門外語。
5、集體詞語之間關系緊密,不用頓號分隔。如:公安幹警、中小學生、大專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並列性的引號、書名號之間不用頓號,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號。 如:近期我觀看了許多出色的電影,如《英雄》《無間道》《美麗人生》等。 這時課堂里響起了「向孔繁森學習」「向孔繁森致敬」的口號。
7、並列詞語注意分類,小的用頓號,大的用逗號;分句間小的用逗號,大的用分號,甚至句號。 如:原子彈、氫彈的爆炸,人造衛星的發射、回收,標志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達到了新的水平。 一個漂亮的姑娘,個兒要高,又不能太高。
臉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紅,又不能太紅。 我國許多圖書館年經費僅一二萬元,除去工資、辦公費用,購書費可以想見還有多少。
8、分號一般是用在復句內部的並列分句之間;但如果分句之間沒有逗號,不可以直接使用分號。 如:語言,人們用來抒情達意;文字,人們用來記言記事。 天才出於勤奮,知識在於積累。
2022問號怎麼使用
1、有的句子雖然有疑問詞,但只充當整個句子的一個部分(通常是主語或賓語),句末不用問號。如:她什麼時候走,坐哪趟車,我都打聽清楚了。我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2、選擇問句中無論有多少個選擇項,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個問號,其他各句之間均用逗號。如:你是坐飛機來呢,還是坐汽車來呢,還是坐輪船來呢?請盡快給我一個答復。 [注意]要區別於:告訴我你是坐汽車來呢,還是坐飛機來。
3、如果連續幾個問句不是表示選擇關系,而是各自發問,那麼有多少問,就要用多少個問號。如:這個問題該由誰來解決呢?該怎麼解決呢?
4、倒裝句中,問號放在句末。 如:「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同志們?」廠長問。 怎麼啦,你?
[注意]倒裝句中,感嘆號具有相同的情況。如:你放著罷,祥林嫂!
2022冒號的使用方法
1、用在總括的話後面,表示後面的要分項說明或表示冒號前面的話引起後面的話。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2、用在提示的詞(如說、想、證明、宣布、指出、決定、透露、發現、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後面,引出具體內容。如: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近年來中小學生的勞動觀念越來越淡薄了。
[注意]這些表提示性的詞的後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號引出下文。
3、用在總括性的句子前,表示總結上文。(前面常常是幾種並列的情況)如:證券交易所內那些穿紅馬甲的人是經紀人,穿黃馬甲的人則是管理和服務人員:這是全世界都統一的。
4、冒號的提示作用要發揮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號、破折號或不用。 如:本市文壇的三位女傑王安憶、王小鷹、程乃珊在一起談笑風生。
5、表領起的插入語後面不能用冒號。如:考文科各系的人數,據不完全統計,中文系已達1230人,歷史系已達986人。
6、「XX說」的形式放在句首,用冒號;放在句中,用逗號;放在句末,用句號。如:魯迅先生連忙掉轉話頭,親切地問:「你真個姓唐嗎?」「真個姓唐,」我說。「哦, 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興,「我也姓過一回唐的。」
㈨ 高考語文標點符號用法大全 標點符號怎麼用
先看樓下,樓下在網頁上標點符號的講解中算是講的簡明全面有深度的了。我是自己又寫了一遍,簡單精縮版的。適合第二遍看加深理解。
在作文中,運用標點的能力也會影響得分。
頓號,逗號,分號的用法:
1、
①這個省今年的水利建設,任務重,工程難,規模大。
②你要不斷地進步,識字,生產。
③他的故事講得真實,感人。
(在並列的詞或短語之間用頓號。
並列性的謂語、補語之間用逗號。
②是謂語動詞。)
2、這里的山啊,水啊,樹啊,草啊,都是我從小就熟悉的。
(帶語氣詞的並列詞語之間不用頓號)
3、我國科學、文化、衛生、教育和新聞出版業有了很大發展。
(並列詞語中已使用連詞「和、或、及、與」等,不再用頓號)
4、
①他已經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②國內的大學要求學生在一、二年級時都必須選修一門外語。
5、公安幹警、中小學生、大專院校、男女老少等。
(詞語之間關系緊密,不用頓號分隔)
6、
①近期我觀看了許多出色的電影,如《英雄》《無間道》《美麗人生》等。
②這時課堂里響起了「向孔繁森學習」「向孔繁森致敬」的口號。
(死背多用多看就記下來了。)
7、
①原子彈、氫彈的爆炸,人造衛星的發射、回收,標志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達到了新的水平。
②一個漂亮的姑娘,個兒要高,又不能太高。臉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紅,又不能太紅。
③我國許多圖書館年經費僅一二萬元,除去工資、辦公費用,購書費可以想見還有多少。
8、語言,人們用來抒情達意;文字,人們用來記言記事。 天才出於勤奮,知識在於積累。
(並不要求只能「;;。」或「;。。」)
9、這樣的人往往經驗很多,這是很可貴的;但是,如果他們就以自己的經驗為滿足,那也很危險。
(靠句感吧。多看些書這些自然就分辨出來了。)
問號用法:
1、她什麼時候走,坐哪趟車,我都打聽清楚了。我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2、你是坐飛機來呢,還是坐汽車來呢,還是坐輪船來呢?請盡快給我一個答復。
3、這個問題該由誰來解決呢?該怎麼解決呢?
4、
①「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同志們?」廠長問。 怎麼啦,你?
②魯迅:「你放著罷,祥林嫂!」
冒號的用法:
1、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因為關系緊密,都是名詞)
2、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近年來中小學生的勞動觀念越來越淡薄了。
3、證券交易所內那些穿紅馬甲的人是經紀人,穿黃馬甲的人則是管理和服務人員:這是全世界都統一的。
4、本市文壇的三位女傑王安憶、王小鷹、程乃珊在一起談笑風生。
5、
①考文科各系的人數,據不完全統計,中文系已達1230人,歷史系已達986人。
②(自加)據國內第一份有關多媒體技術及信息的綜合性刊物,多媒體世界材質掌握的數據,我國專業的和有關的多媒體公司有100家。
6、魯迅先生連忙掉轉話頭,親切地問:「你真個姓唐嗎?」「真個姓唐,」我說。「哦, 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興,「我也姓過一回唐的。」
(這種形式書中常見,容易記下來。)
7、這位老「巴爾干」同意本報記者的看法:即協議雖簽,維和部隊開始「維和」,但科索沃的危機並沒有消除。(冒號應改為逗號)
引號的用法:
1、我聯想到了唐朝賈島的詩句:「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2、寫文章要做到「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朴字見色」。
3、他走上前來問:「老師,『有條不紊』的『紊』字是什麼意思?」
(外面的一層用雙引號,裡面的一層用單引號;如果單引號之內又有引文,則又用雙引號,以此類推。)
4、她跑過來告訴我說,會議改在了下午四點鍾召開。
5、
①三峽工程、京廣鐵路。
②「三個代表」「一國兩制」「四化」建設
(專有名詞與含有概括性和特定含義的名詞)
破折號的用法(在作文中破折號占兩格):
1、船上的人告訴他,船所經過的海槽(當時稱為「過溝」)——即是「中外之界」。(破折號與「即是」重復,只能留其一)
2、
①這次職工代表大會有三項議程:審議獎懲條例,通過三年規劃,選舉職工代表大會理事。
②我國的四大發明——火葯、印刷術、指南針、造紙術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重大的貢獻。
我國的四大發明火葯、印刷術、指南針、造紙術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重大的貢獻。
(②句可以變去破折號,但是①句會變了意思。)
③胡適的學術活動的終極目的,就是在替中國人民的敵人——帝國主義、封建軍閥、買辦資產階級起幫凶作用。
3、破折號和括弧的區分。在文中意思基本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讀出一個不讀出。
省略號的用法:
1、省第二代無繩電話採用了數字技術,主要有泛歐數字無繩電話、個人攜帶型電話、個人接入通信系統等,具有雙向互呼和越區切換性能。
2、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新型建築材料、生物醫葯,這些新興產業在中國的「矽谷」勃發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逗號應省略)
書名號用法:
1、表示書名、篇名(規章制度也算)、報刊、歌曲、電影劇作等。
2、電視節目、報刊欄目、主題等不能濫用書名號。
①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為主題的中央電視台「3•15」電視宣傳活動將由央視經濟頻道的11個欄目共同組織完成。(書名號應改為引號)
3、1933年到1934年間,魯迅先生經常在《申報副刊》的《自由談》上寫稿,攻擊時弊。
「《申報副刊》」應改為「《申報》副刊」,《自由談》應改為「自由談」(此處略去此句子中的「」方便理解)
4、《讀〈石鍾山記〉有感》 《〈中國工人〉發刊詞》
5、《荀子•勸學》 《念奴嬌•赤壁懷古》
括弧的用法:
1、
①推行「三證」(即機手合格證、機具檢驗證、供油證)供油制度,阻塞了油料漏洞。
②避諱之風可謂源遠流長,「其俗起於周,成於秦,盛於唐宋,其歷史垂二千年」(陳垣《史諱舉例•序》)。
(語文書上常見)
2、
①「吸翠霞而夭妖」出自晉代郭璞的《江賦》(見《文選》卷十二)。
②(自加)「吸翠霞而夭妖」出自晉代郭璞的《江賦》(見《文選》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