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記敘文六要素及作用是什麼
記敘文有六要素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第一要素是時間,年,月,日,時寫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點,要寫環境和發生事情的地點。
第三要素是人物,寫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為何發生這件事。
第五要素是經過,來龍去脈寫清楚;
第六要素是結果,交代好結局。
新聞作為一種以敘事為主的文體,它的基本要素和我們語文界常用的記敘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們概括為「6W」,即:誰(Who)、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為何(Why)、結果如何(How),換一種說法就是人物、時間、地點、經過、原因、結果。如果把這六要素串起來,概括成一句話,就是:
某人某時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現了某種結果。
一篇新聞報道,無論是消息,還是通訊、特寫,一般都包含這些因素。比如下面這條新聞。「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新聞的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國總統里根和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今天下午2:02分在白宮東廳正式簽署了全部銷毀兩國中程和短程和導彈條約。
通過對這六要素的把握,我們面對一篇新聞,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內容。這對於每天接觸大量信息的現代人,快速篩選有用信息,提高閱讀效率,無疑是有幫助的。
1、順敘法:時間依由先到後,空間由近及遠,邏輯依因果排列。
2、倒敘法:先敘述結果,再敘述理由或事件本身。而在敘述結果或理由或事件時,還需依時間的先後,空間的近遠排列。
3、側敘法:看重題意的某一點或某幾點來寫,其餘部份帶敘或不敘。
4、帶敘法:記敘一人或物時,附帶敘述另一人物。
5、歸類法:眾多的人或物,可歸類敘寫。例如寫「我們的學校」可分成校景、上課情形、學生的活動等類分別敘寫。
6、映襯法:對人物的褒貶,不做正面指出,而用反面的事物來襯托。
7、細敘法:在某些細微末節上詳加敘述。
㈡ 語文記敘文方法作用
記敘文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議論:一般是揭示中心
描寫:(外貌、動作、心理、環境、語言、神態、細節)
環境描寫:1、推動故事情節向下發展
2、渲染某種氣氛
3、渲染某種環境
記敘文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㈢ 語文中敘述,描寫,議論,說明,抒情分別作用是什麼表達方式又是什麼又是怎樣分別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