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考語文考哪些知識點
高考語文考點梳理
一、語言知識
(一)語音
1、難度有所降低,不故意為難考生。近幾年的「對中選錯」的命題思路,與以往的「錯中選對」相比明顯降低了難度。
2、注重異形同音漢字的誤讀和多音誤讀現象。
3、讀音的字都是在聲母或韻母上有所不同,不涉及聲調問題。
4、詞語、成語中難讀字的讀音要高度重視。例如「盥(guàn)洗」、「霰(xiàn)彈」、「飲鴆(zhèn)止渴」、「暴殄(tiǎn)天物」、「卷帙(zhì)浩繁」。
(二)漢字
1、考查使用頻率高且錯誤率高的詞語。它們或音同、或音近、或形似、或義近而容易混淆。
2、詞語與成語、熟語字形一並考查。
3、陳述句子中辨別錯別字與詞語組合式辨別錯別字,交替命題。以後者的詞語組合為重點,因為後者的考查面較前者大。
(三)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標點符號將納入考試范圍。
(四)詞語
1、同義詞、近義詞、虛詞的辨析仍然是詞語考查的重點。
2、詞語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均以當代使用率比較高的詞語為主,內容涉及到當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外交、哲學、體育諸多領域。
3、成語的考查仍然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縱觀近十年考查的42個成語。其特點如下:
①感情色彩的誤用。如「無所不為」、「處心積慮」、「趨之如鶩」。
②適用對象的誤用。如「美輪美奐」、「炙手可熱」、「洗心革面」。
③望文生義的錯誤。如「不刊之論」、「首當其沖」、「萬人空巷」。
④容易混淆的成語。如「應接不暇」與「目不暇接」、「聳人聽聞」與「駭人聽聞」。
⑤具有雙重含義的成語。如「苦心孤詣」、「燈紅酒綠」。
4、考查的詞語在常用與非常用之間。命題不太涉及生僻詞語,但一些稍微生僻的詞語也會考查,如「頤指氣使」、「發祥地」。
(五)病句辨識
1、「搭配不當」題是每年高考試題中出現率最高的。搭配不當、句式雜糅、成分殘缺、表意不明是經常出現的。
2、修改病句,也是經常出現的,常常放在Ⅱ卷中的語言運用題中。
3、病句題來源於當前的報章雜志。
4、辨析病句的方法。
二、古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1、涉及到的實詞、虛詞,越來越貼近教材。
2、文言文試題在變化中求發展。
①雙文本的閱讀測試,信息量因此而增大。
②語言題與內容理解、分析題比例由3:2發展為2:3。
③試題中「對作者在文中觀點態度的分析、評價」設題明顯。
3、文言句子的翻譯
①句子翻譯以直譯為主。
②文言句式、關鍵詞語是翻譯的重點。
③文言句子的翻譯側重議論色彩的句子。
(二)背誦默寫
1、課本名句。
2、一些課外常見的、常用的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能激勵人向上的名句,這些名旬應有一定的思想性。文化內涵豐富且膾炙人口。
(三)古詩鑒賞
1、古詩鑒賞不講全詩的宏觀測試,而注重抓點帶面。
2、往往藉助古人的評點展開賞析。
3、採用一個開放性較強的主觀性試題。
三、現代文閱讀
1、社會科學類文章與自然科學類文章主要考查理解、判斷、推斷的能力。偏重於抽象思維的考查。
2、文學作品閱讀,主要考查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等方面的能力,偏重於形象思維的考查。
3、形象思維考查的內容及特點,散文考查的可能性最大,但小小說值得重視。
形象思維從設題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較抽象語句的理解。
②形象的認識與把握。
③隱含義的挖掘。
4、科學類文章閱讀在設置錯誤選項時,往往運用「似是而非」的手法。
①偷換概念。
②悖設因果。
③顛倒主次。
④擴大外延。
⑤改換性質。
在設置正確選項時,往往運用「似非而是」的手法。
5、文學作品閱讀:
①對篩選並整合信息的能力的考查是重點,又是難點。
②繼續加大改革力度,對一些主觀性強的題目進一步突出開放性。
③加大現代散文閱讀的難度。
四、語言的運用
(一)仿寫、擴寫、縮寫
仿寫:
1、每年命題的仿寫句,大都在二至三句,形式多樣。
2、仿寫句大都圍繞比喻、對偶、排比、反問等修辭格命題。
3、仿句側重於正反意義的命題。
擴寫:
1、擴展語句、重在圍繞主題詞展開。
2、擴展語句題與中學生活關系緊密。
縮寫:
壓縮語段題大都圍繞「新聞」設題。
(二)簡明、連貫、得體
簡明的考查:對多餘詞語的刪除。依據保留必備詞語而不產生異義的標准。
連貫的3個條件:統一的話題、合理的句序、語言的銜接與呼應。連貫題常考常新。
得體大都側重在人與人的稱呼上,語境的場合上.情感的色彩上。
今後要注意的形式:
①將表格內容轉換為文字表述。
②對對子。
五、作文
(一)高考作文的開放性原則
在內容上,高考作文的題材應該盡量開闊,觸及的面應該盡量寬廣。在形式上,將繼續堅持「三自」方針.淡化文體要求。選材更加自由,給考生更大限度的寫作自由。
(二)高考作文的限制性原則
話題作文是在一定限制的情況下讓學生自由地發揮.從而檢測學生在作文能力上所達到的高度。在寫作要求方面限制性也較以往有所增強,有效地起到了抑制、減少乃至杜絕宿構、套寫、抄襲的作用。
(三)培養發散思維,強調辯證意識
發散思維與求同思維是一對矛盾。近幾年來,高考作文十分強調話題的發散性、多元性、辯證性、多角度、立體化。而今年全國高考作文題意味著辯證思維的作文開始回歸
⑵ 新高考語文考什麼怎麼考
新高考語文考什麼?考題會有哪些變化?
變化1 命題將更加科學,更注重考察能力
這里的"能力",一方面是指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指與此相關的思維的能力。
以前的語文考察更注重知識的掌握及其熟練程度,今後的高考仍然會考察知識方面的內容,但比重可能會有所減少,而且考核方式也可能從考察記憶轉化到考察運用。
估計未來幾年,高考語文的命題將從過多依賴經驗,轉向適當運用先進的測量理論和命題技術。比如,如何提高語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命題如何設定適當的區分度和難度系數,怎樣的題更能考察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各種題型如何搭配,等等,都將會有更科學、更有可操作性的設定。
變化2 命題所依賴的材料范圍將大大拓展
現在全國卷和各省市卷的命題有很多是依賴題庫的,而多年建立的題庫覆蓋的范圍偏窄,不足以支持高考語文的改革。因此一些省市可能會致力於題庫的建設和擴容。
現在高考語文命題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依賴的材料主要是文學方面的,也就是"文學化"太過了。這當然也受制於整個語文教學的狀況。
專家認為,中學多學點文學是可以的,但不能都是文學。"我看到去年某市的語文卷,六七道大題全都是文學類的,很少涉及其他領域。這恐怕就不太合適。"
其實這幾年有些省市的語文高考已經注意到這一偏向,逐漸拓寬命題的材料來源。比如2013年的全國卷和一些地方卷,命題材料覆蓋面就比以往要寬得多,除了文學,還有哲學、歷史、科技、社會、經濟、時政等。估計這也會是今後改革的一個方面。
變化3 更加註重邏輯思辨能力的考查
這是多年來語文高考的弱項,現在越來越受到質疑。
幾年前曾有專家呼籲,語文高考特別是作文命題,要適當往理性靠攏。2013年全國卷的閱讀題,就採用了"非連續文本",給一組材料,觀點並不連貫,甚至彼此相左,讓考生去辨識、歸納和發揮。
專家表示,新高考語文試卷中這種"非連續文本"材料閱讀題會增加,而且分值不低。"有點類似於考公務員(課程)的'申論',看重的是思辨能力。可見命題者開始重視朝理性考察這個方向努力。"
現在的學生大量使用網路,思維碎片化、絕對化的現象非常常見,普遍缺乏邏輯思維訓練,缺少理性分析能力。高考語文對此責無旁貸,一定會想辦法去引導和改善。
變化4 有意識考查讀書情況,包括課外閱讀、經典閱讀、閱讀面與閱讀品味
專家認為,現在的語文課最大的毛病是"千人一面":只注重精讀精講,注重做題,讀書很少,學過語文卻不怎麼喜歡讀書,這樣的語文課是失敗的,語文素養更無從談起。
"課標提倡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是有針對性的。"
近年來已有個別省市高考語文開始重視考察讀書的情況,甚至圍繞課外閱讀情況的考察來設計試題。 如2013年四川卷就有這樣的題:從曹雪芹、貝多芬以及文學形象大衛·科波菲爾中任選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續寫下面的話:"即使在最惡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種不可剝奪的精神力量,這就是苦難帶給人生的意義。"
這樣的題其實就是考文學修養和閱讀面,考表達能力,也是微寫作,非常好。"我相信類似的考察讀書情況的命題,在今後的高考語文試卷中肯定會增多。"
與此同時,閱讀材料的量也會大增,需要考生有很強的閱讀能力,否則就可能來不及做完。 "這就涉及到我們的語文教學,不能都是精讀課,一定要有略讀課,讓學生學會自讀,再加上廣泛的課外閱讀。既要有閱讀量,又要有閱讀面。否則,閱讀量上不去,高考可能來不及做題;閱讀面上不去,來得及做也考不好。"
變化5 作文的改革,應當往理性靠攏
大家都知道,作文評判有一定的主觀性和模糊性,不可能做到像數學那樣精確,如果作文的分值太大,就增加了不公平的可能性。在專家看來,今後高考作文還是會維持60分-70分之間的分值。
也有另外一種辦法,就是設計一道60分的大作文,另加一道15至20分的小作文,或者叫"微寫作"。大小作文各有分工。
專家認為現在的高考作文題有的過於"文藝范",過於"小清新",今後的高考作文題目應當向理性靠攏。
"如今中學作文教學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全線崩潰,全都是瞄準考試的套式訓練,全都是瞄準考試的套式訓練,幾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參與。未來高考作文的命題者要讓高考作文回歸理性,強化思辨,摒棄宿構、套作、模式化與文藝腔。"
此外,如今高考語文幾乎都是做完全部考題之後,再做作文,往往剩餘時間不多,作文只能草草收場。
有專家主張高考語文分為兩段時間,一段是考作文之外其他試題,按規定時間交卷後,開始考作文,這樣就保證作文有充裕時間。
變化6 文言文命題的改革 不滿足於"讀通"
因為現在強調重視"傳統",很多人預測文言文"地位"將在高考語文改革中飆升,增加分量。但專家認為文言文比重"不會也不應該大增"。
"現在高考語文的文言文所佔分值(除去作文)普遍已經達到40%甚至更多,這個比重不宜再增。道理很明白,現代社會還是用現代語言思考和交流,再說,文言文因為好'拿分',現在中學語文教學的精力一大半都給了文言文了,如果高考的文言文再增分值,就會加劇語文教學厚古薄今的失衡態勢。"
對於文言文考試的內容,專家認為斷句題和翻譯題會增多,虛詞等的知識性的考查相應減少。"文言文命題應當多一些與現代生活的關聯,多一些文化意味。"近年有些省市的文言文命題有創意。如2012年浙江題:"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讓學生談兩種標點方式反映出的孔子對人、對馬的態度,並要求談對後一種句讀的看法,就不滿足於"讀通",而有文化思考。這就是一種改進。
⑶ 高考語文都考什麼文言文還考初中的是嗎
全國卷高考語文一共有四道大題,第一道大題是現代文閱讀,滿分35分;第二道大題是古文閱讀,滿分同樣是35分;第三道大題是基礎知識部分,滿分20分;第四道大題是作文,滿分是60分。
高考文言文除了考綱確定的64篇,還要考其他的課外文言文,而且文言文閱讀一項中的文言文都是來自課外的,涉及人物傳記的尤其多。
對於這樣一個概括的題型分析,大家可能還存在疑惑,不知道具體每道大題裡面考什麼內容。作文,毫無疑問,一般是根據材料進行擬題,一般寫成議論文比較好寫。
而現代文部分分為文學類、實用類、論述類等幾種文體,古文題型則包括文言文、古詩詞以及默寫。基礎題部分題型有成語、病句及語言運用等。
高中的語文學習,擴大閱讀量,強化閱讀能力,注重積累,注重實際運用。
在閱讀中,提高對信息篩選加工能力和認識水平
如今年的北京卷,多文本閱讀(科技文閱讀)第4題要求考生推斷時間,需要從兩則材料中篩選出相關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結論。
高考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1、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
2、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
3、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4、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三條標准。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通常講究信、達、雅。所謂信,指的是忠實於原文。原文講的是什麼意思,譯成現代漢語後應能如實傳達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隨意增減文意,更不能曲解。
5、所謂達,指的是譯成的話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規范,要文通字順,不能夠雖然忠實原文,卻譯得句子拗口,令人難讀或難懂。
⑷ 2018年語文考什麼作文
2018年高考早就塵埃落定了,語文試題各省不盡相同,作文也就各不相同。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全國卷三套,涵蓋全國大多數省份。具體作文題目可以上網路,語文作文原題在網上可以輕松地查到。綜合來說,近幾年高考語文喜歡考任務驅動型作文,這種作文比一般的新材料作文要求更嚴格,往往對寫作的內容和角度有明確的限定,寫作的范圍相對狹窄,命題的指向性很明顯。
⑸ 高考語文考那幾種類型的大題
高考語文新課標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閉卷,筆試。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鍾。
試題類型:
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古文斷句題、古文翻譯題、簡答題、論述題、寫作題等。選擇題分值約為30分。
試卷結構:
試卷分閱讀題和表達題兩部分.閱讀題分必考題和選考題.必考題。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選考題考生只能從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中選擇一類作答。必考題125分左右,約佔全卷總分值的83%;選考題25分左右,約佔全卷總分值的17%。
全卷20題左右,結構如下:
第Ⅰ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
考一般論述類文章,選取1則閱讀材料。3題左右,約10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
7題左右,35分左右。分別為:
1.文言文閱讀1則,4題左右;
2.詩歌閱讀1則,2題左右;
3.名句名篇默寫,1題。
乙 選考題
以下兩類閱讀題,考生只能選答其中一類。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材料1則,4題左右。約25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材料1則,4題左右。約25分。
第Ⅱ卷 表達
(五)語言文字運用
4題左右,約20分。
(六)寫作。
1題。60分。
⑹ 每年語文高考都考些什麼
高考語文考的內容有:
1、考語文基本功、語文基礎知識、辨析字音題、字形題、語病題,測試學生多年學習的基本能力,占的分值是分40分。
2、考文言文閱讀,有倆道文言文翻譯,倆道選擇題,占的分值是20分。
3、考現代文閱讀,分為記敘文閱讀,和小說閱讀,占的分值是30分。
4、考作文,占的分值是60分。
5、高考語文考試內容總結完畢,總分150分。
⑺ 2018年高考語文考試大綱都有哪些
Ⅰ. 考核目標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確定高考語文科考核目標與要求。
高考語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六種能力,表現為六個層級,具體要求如下。
三、語言文字應用正確、熟練、有效地使用語言文字。
1.識記A ⑴ 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 ⑵ 識記並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范漢字
2.表達應用E ⑴ 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 ⑵ 辨析並修改病句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⑶ 選用、仿用、變換句式,擴展語句,壓縮語段 ⑷ 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常見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 ⑸ 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准確、鮮明、生動 ⑹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四、寫作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
表達應用E
作文考試的評價要求分為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
1.基礎等級 ⑴ 符合題意 ⑵ 符合文體要求 ⑶ 感情真摯,思想健康 ⑷ 內容充實,中心明確 ⑸ 語言通順,結構完整 ⑹ 標點正確,不寫錯別字
2.發展等級 ⑴ 深刻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內在關系,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⑵ 豐富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 ⑶ 有文採用語貼切,句式靈活,善於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 ⑷ 有創新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
掌握之乎者也,語文都不會很難。
⑻ 高考語文題型有哪些
小閱讀考查的是對文章的把握和邏輯性。如果那種文章你讀不下去,或者看得一頭霧水,那麼解決方法是多讀報紙上的社科類文章。讀文章時,一定要強迫自己讀完,並總結一下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架構。可以在讀完每一段的時候,思考一下這一段寫了什麼,和上一段是什麼關系。或者更直接一點,多做題。做題時要做標記,開始時可能不知道要標記哪些內容,題目做得多了就有經驗了。這里有一個建議:對定義、時間范圍、一些程度副詞做標記。
讀文章時,一定要強迫自己讀完,並總結一下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架構。可以在讀完每一段的時候,思考一下這一段寫了什麼,和上一段是什麼關系。或者更直接一點,多做題。做題時要做標記,開始時可能不知道要標記哪些內容,題目做得多了就有經驗了。這里有一個建議:對定義、時間范圍、一些程度副詞做標記。
如果是邏輯方面不足或者不知道在哪方面找選項錯誤,那最好先去看看有哪些設錯方式,先理論後實踐。一般老師都會講的。(注意,有一些模擬題是有問題的,很可能出現幾個選項哪一個都有理但是答案強行解釋的情況。放過這樣的題就好了,高考是足夠嚴謹的。)
2、大閱讀(4—6題)。
大閱讀這樣的主觀題目想要拿高分,一是要提高閱讀能力,包括提升閱讀速度和對文章內容、感情、含義的把握能力。這方面的提升要依靠平時的閱讀和生活。二是要掌握答題模板也就是套路。看清題目問法:是從哪些角度?
是概括還是分析?注意分條陳述,條與條之間的區別要足夠清晰,在每條的前面作說明:比如是人物形象方面,還是思想感情方面。還要遵循由淺入深的邏輯。一般條數是和分值對應的,所以要根據分值判斷題目大概要答多少條。如果時間充裕,多寫點是沒關系的,但是注意卷面。
3、文言文。
文言文要多讀多積累。不要只把題目考到的部分弄明白,一篇文章是可以有很多處出題點的,讀一篇文章就把全文都翻譯一遍,先直譯再意譯,不會的字詞和常見短語要積累,典故常識也要了解。多閱讀來提高語感和猜詞義能力也很重要。
直接一點的做法是多做題,通過提高做題量來提高閱讀量;相對輕松的做法是找一段自己感興趣的歷史然後把讀史書作為休閑閱讀。曾經馮健龍就是因為發現「三國殺」擴展包裡面很多武將都不認識所以買來全套《三國志》並讀完了,這段經歷對馮健龍的文言文學習很有幫助。
4、詩歌。
第一是掌握老師講的方法考點,看清題目問法然後正向尋找或者反向排除判斷詩句中用到了哪些手法技巧。第二是多讀詩詞,看鑒賞。因為考手法技巧是很直白的,不算太難,最難的是理解。
很多詩詞感情是復雜曲折的,在全國卷這幾年的題目中的詩詞中,感情單一直白的是不存在的。家裡放本《唐宋詞鑒賞辭典》這樣的書,沒事的時候讀上一兩首看看賞析,多了解一些典故意象、詩人風格、時代背景,提高對詩歌的感覺,對答題大有裨益。
5、成語和病句。
這兩個題是可以通過大量刷題和積累得到顯著提升的。如果感覺這兩道題總失分,可以選擇專項練習冊,自己刷題。成語一般會有老師的總結,但是那還不太夠。自己做題中大概還能積累幾百個成語。另外在網上找一找成語集錦,列印出來,一天背一頁。
那做題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這里還要注意,最重要的是從做題中積累,題目形式是會改變的,但是有知識有能力就不用害怕。
6、作文。
最後說一下作文吧。很重要的一點:寫提綱!提綱內容包括你的主題、邏輯、分論點(議論層次)、事例、引用。寫提綱的時間大約在10—15分鍾,留下大約45分鍾動筆(時間不是強制的,還是看個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