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梗概
想當中心思想或是故事大綱
B. "梗概"分為哪幾部分
閱讀復習 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復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幫助學生准確、簡潔、重點突出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對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進行回顧和梳理,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准確運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
一、整理復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切入學習難點
同學們,請回憶一下,你在以往的語文考試中,你認為最難、失分最多的一般都是那些題目?(學生交流)
請輕輕地讀一讀兩位同學概括《凡卡》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麼?
PPT1出示文段,比較:
A九歲的凡卡在聖誕節的前一天夜裡,趁鞋匠去做禮拜,從他的立櫃里拿了墨水和鋼筆,給爺爺寫信,告訴他自己在鞋匠家經常挨打,挨餓,睡不好,還被人欺負,乞求爺爺把他帶回家,他一定會好好孝順他。
B聖誕節前夜,凡卡寫信給爺爺,訴說他悲慘的學徒生活,乞求爺爺帶他回家。
小結,(B 簡潔明了)(出示板書 准確 簡潔)
概括文章主要內容除了准確、簡潔外,還要注意什麼(討論後出示板書 重點突出)
請你概括《索溪峪的「野」》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你是怎樣概括的,用了哪些方法?(出示課文)
小結:像這樣把每段的段意連起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我們叫它
(出示方法1) 段意合並法
這篇寫景散文的結構清晰,每段都有總起句可做為段落大意,所以概括起來很方便。現在來點難的,挑戰挑戰。
(出示《落花生》這篇課文),想想這篇課文講了哪幾件事,主要內容是什麼?(快速瀏覽)
小結出示方法2:取主舍次法
除了上述方法外,還有別的什麼方法呢,我們再來看看《一夜的工作》這篇課文,想想概括這篇文章主要內容又有什麼別的方法?
討論小結出示概括方法3:句子摘錄法
同學們,其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還有(出示)
課題擴充法
要素羅列法
老師把這些方法整理如下
ppt
概括文章主要
內容的方法
文章的特點
運用的方法
課例
課題擴充法
題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內容的文章
根據課文內容把課題擴展成一句
完整的話,並加以完善。
《北京的春節》
《獄中聯歡》
段意合並法
從幾個方面描述,層次清晰的文章
把每段的段意連起來,
修改、刪除、綜合。
《十六年節前的回憶》
《藏戲》
取主舍次法重點歸納法
寫了幾件事的文章
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後根據
主要的來概括它的主要內容
《落花生》
《凡卡》
句子摘錄法
結構上有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
中心句,而這些句子提示了全文的
主要內容的文章。
摘錄這些概括性的語句,
有時需要稍加改動。
《一夜的工作》
《趙州橋》
要素羅列法
寫人敘事的文章
找出文中的六要素 :時間、
地點、人物、事件(起因、
經過、結果),並合理組織它們。
《燈光》
《祖國我終於回來了》
二、學以致用
同桌合作,運用上述方法概括本冊綜合復習中幾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想想用哪種方法概括更簡便。(PPT《養花》《名碑薈萃》《琥珀》
小結:看來,概括一篇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是多樣的。可以根據文章特點選擇更便捷的方法來概括。練習是要靈活運用。
三、鞏固提升
同學們,眾人拾柴火焰高,剛才我們運用集體的智慧概括了以上幾篇文章的主要內容。然而,考場上只能依靠自己單打獨斗,現在請你根據上述方法給下面幾篇課外的課文概括主要內容。(資料發給學生)要求
我運用了 方法?概括的主要內容是 ?
四、總結
總之,不管運用哪種方法,都必須先認真閱讀課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正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各種方法結合運用,效果更好。
C. 內容梗概怎麼寫,分幾點
如何寫梗概 小學生語文課本第八冊積累運用四要求大家學寫梗概。有的同學犯難啦,別急,今天就教大家一招吧。 一篇比較長的文章,要想讓讀者在短時間里對它有所了解,就必須寫好文章的梗概。雖說梗概只有短短幾百字,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要想寫好一則梗概還是要講究技巧的。今天就給大家說說寫好梗概的「四步走」。 第一步:讀。通過對原文的精讀,盡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對話」,了解原文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如果一兩遍讀不明確就多讀幾遍,不到胸有成竹絕不「善罷甘休」。第二步:抽。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抽取出原文各段的段落大意。需要強調的是對一些描寫具體或是富含情感的關鍵段落要注意適當保留原句;對一些簡短的、不影響文章表達的次要段落則大膽地取捨。第三步:連。將抽取出來的各段大意連接起來。第四步:理。將連接好的語句梳理通順:刪去重復的文字,做好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銜接,使它成為一段通順的話。 相信大家通過以上四步就能寫成一篇梗概,不過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梗概也不例外。成文後多讀多改,梗概才能更精彩。 例文: 登山 福州教育學院二附小四年(2)班劉浩楠 俄國十月革命以前,列寧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隱居在普羅寧(開頭對整個故事的交待雖簡短,但仍顯必要)。一天早晨,列寧請波蘭革命者巴果茨基做向導,到山頂看日出。出發晚了點,為了趕上日出,他們走了一條危險的小路,那條路寬只能容下一隻腳,一邊是懸崖,另一邊是深淵(對小路的描寫保留比較具體,因為這段文字能體現列寧的意志品質,花些筆墨,值得)。他們通過小路後,飽覽了日出壯麗的美景(次要的內容一筆帶過)。 看完日出後,列寧不顧巴果茨基的勸阻,堅持還要從那條小路回去。原來,列寧是想時時刻刻鍛煉自己的意志(最後一句使文章有較完整的結束感)。
D. 課文的梗概是什麼意思
大概主要內容
E. 初2語文課文<<草>>梗概是什麼
紅軍過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戰士因誤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長楊光摸黑尋找部隊向上級報告。
楊光找到一支紅軍小隊伍,懇求醫生前往救人,而醫生也有緊急任務在身,於是楊光攔住路口不讓醫生走,一時陷入僵局。
楊光的舉動驚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詢問戰士中毒的原因,仔細觀察並親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處理意見。
楊光和其他戰士聆聽周副主席評說吃草的意義,從中獲得巨大力量,立即執行命令。
F. 梗概是什麼意思
梗概的意思,就是對一段故事或者事情的大概總結,去掉華麗的修飾和旁支,留下主要的內容或劇情,這樣更加簡潔的在不改變原有意思的狀態下,簡單明了的說出來。一般用於電影或者是小說啊之類的,比如說,我們看過了一部電影或者是讀了一本小說,當我給別人介紹的時候就可以說出它們的梗概。
一般來說,梗概是用一句話或者是一段話來把原本飽滿的故事,給壓縮或者是提純一樣的說出來,但是不能改變它的大致意思。如果有人不知道該怎麼去敘述梗概,那麼可以根據這幾個點來形容。首先就是時間,這件事發生的主要時間,然後是地點,這件事發生的地點。
然後是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後是所發生的事情,最後是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樣一說,就能夠簡單明了了。就比如我們說甄嬛傳,如果是說安陵容的梗概,那麼就可以根據這個來說。
G. 梗概怎麼寫
就是 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當你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時,能用簡練的語言把它的主要內容說出來,它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學寫梗概,能幫助學習記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怎樣才能掌握住寫梗概的要領,提高概括能力①認真閱讀,把握原文的內容。②理清作者的表達思路,知道每一部分寫了什麼,確定重點內容。③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重點可從方法上引導。比如說可把對人物語言的描寫概括成敘述性的話;可將動作描寫進行篩選後,概括成簡明的敘述性語言,學會分析、歸納與概括,為寫原文的「梗概」做好准備工作。④把各部分主要內容連成一段通順、連貫的話。
除此以外,還可以採用中心提問法來寫文章的「梗概」。具體做法如下:先就文章的內容提出問題,再用簡練的語言回答這些問題,接著把上面回答問題的各部分內容連成一段通順、連貫的話。總之,寫文章的梗概要尊重原文,不能改變原文的意思。
H. 什麼叫:「概括課文主題」
話題,《現代漢語規范詞典》解釋為「談論的主題」。話題就是主題,但主並非就是「中心思想」。「主題的本質是文章寫作活動中表達的『主體』或『對象』,是作者希望注意的那些東西,而非單指『理念「、『判斷』這些思想觀念。」(1)(原來,主題的本質就是話題,因為話題就是寫作中必須注意的主體或對象。因此,話題與主題本質上是同義的。)
通常所謂「中心思想」只不過是文章內容的傾向性,即是一種與話題有關的表態而已。表態,就是發表態度。態度(對於事情的看法和採取的行動)本有很強的動作性,表態,就使這個動作性更強。其思維方式就是:贊成或反對什麼,喜歡或不喜歡什麼,要怎麼或不怎麼等。
所有的文章都應該是有話題的,但並非所有的文章都有「中心思想」,因為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表態。有的文章表態鮮明,有的文章表態含蓄,有的文章不表態。就如樹,由於風的有無或風向的不同,有的傾向明顯,有的搖擺不定,有的靜止不動。
如果是學生做題的話,對於中心思想與主題,基本上答案是沒什麼區別的。
主要內容,就是需要對課文進行全面概括,要內涵人物、情節、時間、地點。等。
I. 梗概和概括有區別嗎
梗概和概括有區別嗎
梗概和概括有區別嗎。從小學到高中,每當做語文的時候都能看到梗概和概括這兩個詞,作為語文科目的常用詞語,兩者又有著什麼不一樣呢?以下是梗概和概括有區別嗎的一些參考。
概括和梗概不一樣。
首先,名詞屬性不一樣。概括是動詞,梗概是名詞。
其次,意思也不一樣。
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種思維過程和方法。即從思想中把某些具有一些相同屬性的事物中抽取出來的本質屬性,推廣到具有這些屬性的一切事物,從而形成關於這類事物的普遍概念。
梗概,指粗略、大概、大略的內容、要點或討論題的主要原則等。「梗」和「概」每個單字有其釋義和應用方法。梗概也是一種應用文體,常用於電影、電視和小說的故事簡單介紹等。
概括(generalization),思維過程的一種。人腦在比較和抽象的基礎上,把抽象出來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特徵綜合起來,並推廣到同類事物上去的過程。如兒童經常看到鳥,並把它和其他動物進行比較,逐漸分清鳥的本質特徵(有羽毛、卵生、會飛等)和非本質特徵(、大小、顏色等);在此基礎上,就能把這些本質特徵綜合起來,並把具有這些本質特徵的動物都稱為鳥。根據概括水平的不同,分為初級概括和高級概括。前者指在感知覺或表象水平上的概括,表現為根據具體經驗抽取事物的共同特徵或聯系,總結出某類事物的共同屬性,是概括的初級形式,有益於個體邏輯思維的發展,但因受具體經驗的局限而難以得到事物的本質屬性,如幼兒把會飛的動物叫做鳥。後者指在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徵的基礎上進行的概括,是概括的高級形式。所有科學概念和定理都是高級概括的產物。
概念
概括與抽象有聯系。沒有抽象就不能進行概括。在進行抽象和概括時,要注意舍棄次要的、非本質的屬性,把主要的、本質的屬性抽取出來,再通過概括代表同類事物的全體。
可分為初級概括與高級概括。
1.初級概括:在感知覺和表象水平上的概括。
2.高級概括:根據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本質屬性進行的概括。
方法
概括主要分為六要素合並法、段意合並法。
概括是科學發現的重要方法。因為概括是由較小范圍的認識上升到較大范圍的認識;是由某一領域的認識推廣到另一領域的認識。賴欣巴赫曾經說過:發現的藝術就是正確概括的藝術。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概括」一詞的英文為 「generalization」,「普遍性」一詞在英文為 「generality」。這兩個詞在英文中是同一語根,意味著「概括」與「普遍性」有著密切的聯系。「概括」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兩個義項,一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點歸結在一起」,一是指「簡明扼要」。作為一種思維方法,概括是「在思想中從某類事物個別,少數對象具有某種屬性,推廣到某類事物的全體對象都具有這種屬性。」所以概括是形成普遍性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
普遍性認識有可能是關於事物的表面特徵的,也可能是關於事物的本質特徵的。比如「不長羽毛的,兩腳動物」這是關於人的表面特徵概括:「能藉助於語言進行抽象思維,會勞動的動物」則是關於人的本質特徵的概括。關於事物的本質特徵的概括,有助於我們形成事物的概念和規律性的認識,具有重要的認識價值。
關於事物本質特徵的概括必須藉助於抽象。所謂抽象,就是在分析、綜合、比較的基礎上,把事物的本質特徵和事物本身,以及事物的其他屬性分離開來,並把本質特徵提到首要的地位加以認識。例如,我們對人進行分析、綜合和比較,從顏色上看,有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等等;從個頭上看,有大個、小個、中等個等;從性別上看,有男人、女人等。這些都是關於人的個別屬性。而各種人的共同具有的本質屬性,則是「能夠藉助於語言進行思維,會勞動」。把這一本質特徵抽取出來叫做「抽象」,把這一特徵推廣到所有的「人」當中去,這就是關於人的本質特徵的概括。
概括,根據所依據的材料的多少,可以分為整體性概括,外推性概括和典型性概括 。整體性概括是在對某類事物所有個體的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概括,這種概括正如《現代漢語詞典》的義項之一所說的,是指把這類事物的共同點歸結在一起。要形成這種概括,必須藉助於「完全歸納法。」所謂外推性概括,是指由某類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種屬性推廣到某類全體事物都具有這種屬性。典型性概括是依據對某類事物中的典型性事物的認識而上升為普遍性認識的概括。「外推性概括」和「典型性概括」需要藉助於「不完全歸納法。」關於歸納法,下面將有專門介紹。
概括,根據思維材料的性質,又可以分為經驗概括和理論概括 。經驗概括是對事實或感性認識材料的概括。比如對「中國女排經過奮勇拼搏,終於再次取得世界冠軍」這一事實材料的概括,就是經驗概括。理論概括是對理性認識材料的概括。例如恩格斯在把握當時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概括,批判了形而上學的世界觀,確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他所作的是最高層次的理論概括——哲學理論的概括。
概括所形成的認識,可以是關於事物性質的,也可以是關於事物之間關系的。 比如「中國女排經過頑強拼搏,終於又一次獲得世界冠軍」這一事實材料,根據前一句話,我們可以把「頑強拼搏」這一特徵推到「中國女排」所屬的.更大的「類」中,形成這樣一些概括:中國運動健兒具有頑強拼搏精神;中國人具有頑強拼搏精神。這些都是關於事物性質的概括。「頑強拼搏」和「又一次獲得世界冠軍」這兩個事實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根據這兩個事實之間的因果聯系可以形成這樣一些概括:「經過頑強拼搏,可以取得成功」,「頑強的意志是成功之母。」這些就是關於事物之間關系的概括。關於事物性質和事物之間關系的概括,都可以上升到哲學的高度。比如從「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句話可以概括出「事物必須處在不斷的運動之中」,一次高考作文題為「樹木、森林、氣候」,其中樹木和森林之間的關系可以概括為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樹木、森林和氣候之間的關系,則可以概括為互為條件的關系。
對同一事實所作的概括,可以有高低不同的層次。概括的層次越高,就越具有理論色彩,但是也就越容易概括不當。
概括和綜合都必須在分析的基礎上形成,而且在議論文寫作中都可以幫助我們形成論點,形成文章的結論。但是從根本上看來,二者是有區別的。概括是通過分析、抽象,從某類個別對象具有某種特性,推廣到某類的全體對象都具有這種特性,在概括過程中需要運用歸納法。概括的基礎是事物之間個別和一般的關系。綜合則是在分析、抽象的基礎上,將所獲得的對某一個事物的各個方面,各個部分的認識,聯系在一起,形成對該事物的更加深刻、完整的認識。綜合的基礎是事物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比如,我們對某個農村來的學生進行分析,認為他具有勤奮學習的特點,我們就可以形成這樣的認識:農村來的學生都具有勤奮好學的特點,這便是「概括」。我們對這個農村來的學生的學習、思想品德、體育、勞動等方面都進行了分析,最後形成這樣的評價:這個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得勤奮刻苦、淳樸、踏實,這便是綜合。在實際運用中,概括和綜合可以交互為用。比如在綜合的基礎上,我們認識到這個學生具有勤奮刻苦、淳樸踏實的特點。先經過概括,然後再進行綜合,也可以形成這樣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