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中指代和指代義是什麼意思

語文中指代和指代義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10-08 20:13:31

1. 指稱和指代的區別是什麼

觀念符號有指稱和指代兩種不同的邏輯功能。符號的意義在於代表符號之外的東西,「指稱」(significatio)是符號自身具有的代表功能,「指代」(suppositio)是符號在命題中才具有的代表功能。有指稱功能的符號也必有指代功能,具有指稱和指代雙重功能的符號是關於個別事物的名稱,比如,「蘇格拉底」這個詞有指稱一個人的功能,也有在命題「蘇格拉底在跑」中指代一個人的功能。但是,有指代功能的符號不一定都有指稱功能。普遍概念都有指代其他符號的功能,但沒有指稱事物的功能。

2. 語文中的指代詞是什麼

指示代詞 :這樣、這么、那裡、這么些、那麼些。

指示代詞,表示疑問的叫疑問代詞,指稱或指定人、事物、情況的。

代詞有代替、指示作用。它跟所代替、所指示的語言單位的語法功能大致相當,就是說,所代的詞語能做什麼句子成分,代詞就能做什麼成分。

如果按句法功能劃分,代詞可以分為代名詞、代謂詞、代副詞。傳統語法按作用劃分成三大類:代替人或事物的叫人稱代詞,表示疑問的叫疑問代詞,指稱或指定人、事物、情況的叫指示代詞。使用代詞有使語言簡潔、經濟的作用。

(2)語文中指代和指代義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代詞分類表代替名詞、動詞、形容詞、數量詞的詞。如:我、他們、自己、人家、誰、怎樣、多少、那裡、這兒等。代詞通常會顯示出人稱和數的區別:一般區分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稱,以及單復數等。

也有很多語言的代詞會顯示格的區別(如英語中第一人稱復數主格「we」和賓格「us」),性的區別(如法語中的陽性「il」和陰性「elle」)或是否是生物的區別(如中文中的「它」和「他」)。

可分為三類:

(1)人稱代詞,如:我、他們、汝、吾輩;

(2)疑問代詞,如:誰、怎麼;

(3)指示代詞,如:這、那裡、此、如此。

3. 語文中的指代義是什麼意思

指代是指用「其」等一件物品等東西象徵一件事物。常見於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當中。

4. 古詩文中指代的意思

汗青
「汗青」是史冊的意思,但是,「汗」字沒什麼其他講解,只是出汗之意;「青」也沒有太我的含義,多表示藍、黑或綠等顏色,比如青天即藍天,青布指黑布,青山即綠山。為什麼史冊同出汗、青色發生有關系了呢?
汗青——書冊,史冊。古代在竹簡上書寫,書寫前,將青竹在火上烤,去掉水分。干後的青竹,容易書寫而且不易生蟲。後來人們用書寫材料代稱書寫結果,就用「汗青」代稱書冊、史冊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

桑梓
開放分類: 典故、字典

sāng zǐ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鄉。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詩·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鄉桑梓。——《儒林外史》

《詩·小雅·小牟》記載:「淮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意思是見了桑梓容易引起對父母的懷念,所以起恭敬之心,後世即以桑梓作為家鄉的代稱。如唐代大詩人柳宗元的《聞黃驪詩》中就有「鄉禽何事亦來此,今我生心憶桑梓」的感傷之句。

桑梓——家鄉、故鄉。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用「桑梓」代稱家鄉。贊揚某人為家鄉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須眉
開放分類: 詞語、稱謂、男子

【簡介】
[編輯本段]
須眉鬍子和眉毛。古時男子以胡須眉毛稠秀為美,故以為男子的代稱.

鬍子為男子獨有,眉毛雖然男女都有, 但古時候婦女為了美觀,去掉眉毛,用青黑色畫眉代替,雖有如無,所以須眉代指男子。

清代徐時棟的《煙嶼樓筆記》中有「古人稱男子為須眉」的話。《紅樓夢》中也有「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的說法。為什麼要稱男子為須眉呢?有一種解釋是:古時男子以須眉濃密秀麗為美,而只有男子的須眉才濃密,所以將須眉作為男子的代稱。但是,須是男子所獨有,眉毛則是男女皆有的。因而另一種說法似乎更合實際。原來,古代婦女有剃眉的習慣,剃去眉毛後再畫眉。而畫的眉畢竟不是"真"的,看起來有而實際上無。這樣,眉也可視為男子「獨有」之物。男子被稱為須眉,道理就在這里。

巾幗
開放分類: 文學、詞語、詞彙、稱謂、婦女

目錄
• "巾幗"的由來
• 詞語說解
• 中國古代第一巾幗英雄
• 巾幗不讓須眉出自

"巾幗"的由來
[編輯本段]
「巾幗」由來古時候的貴族婦女,常在舉行祭把大典時戴一種用絲織品或發絲製成的頭飾,這種頭巾式的頭飾叫巾幗,其上還裝綴著一些金珠玉翠製成的珍貴首飾。巾幗的種類及顏色有多種,如用細長的馬尾製作的叫「剪耄幗」;用黑中透紅顏色製作的叫「紺繒幗」。因巾幗這類物品是古代婦女的高貴裝飾,人們便稱女中豪傑為「巾幗英雄」,後人又把「巾幗」作為婦女的尊稱。

釋源:《三國志·魏志·明帝睿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

布衣 bùyī

1. [clothes made of cloth]∶(布制的衣服。麻布衣服(古時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中》:「布衣不完,蔬食不飽,蓬戶穴牖,日孜孜上仁。」《後漢書·禮儀志下》:「佐史以下,布衣冠幘。」《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 柳翠 ]又制下布衣一襲,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鉛華,穿著布素,閉門念佛。」

2. [cloth gown worn by scholars not in government]∶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不能衣錦綉,故稱。《荀子·大略》:「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後衣絲,其餘則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技藝》:「 慶歷 中,有布衣 畢升 ,又為活板。」 清 李漁 《玉搔頭·締盟》:「多應是皂蓋填門多顯輩,因此上錯認了風塵一布衣。」 臣本布衣。——諸葛亮《出師表》

5. 指代是什麼意思

表示指示概念的代詞,即用來指示或標識人或事物的代詞。指示代詞與定冠詞和人稱代詞一樣,都具有指定的含義,用來起指示作用,或用來代替前面已提到過的名詞。

6. 借代和指代的區別和聯系

借代 借代:不直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借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這種辭格叫借代,也叫做「換名」。如用「紅領巾」代替少先隊員。被代替的事物稱為本體,用來代替的事物叫做借體。 借代重在事物的相關性,也就是利用客觀事物之間的種種關系巧妙地形成一種語言上的藝術換名。這樣的換名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特徵代本體 用借體(人或物)的特徵、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如: ①先生,給現錢,袁世凱,不行么?(葉聖陶《多收了三五斗》) ②不大工夫,驗屍官來了。席頭一揭開,我怔住了。這不正是我在東直門大街上常碰見的那個「大鼻子」嗎:枯瘦的臉,隆起的顴骨,深陷的眼眶,脖子上掛根鏈子,下面垂著個十字架。那件絳色破上衣的肘部磨出個大窟窿,露著肉,腰間纏著根爛糟糟的繩子。(蕭乾《往事三瞥》) 例①用「袁世凱」——銀元上的人頭象代銀元。例②的「大鼻子」是以面貌特徵代「徒步穿過白茫茫的西伯利亞流落到北京的窮白俄」。 (二)專名代泛稱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作借體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如: ③中國人民中間,實在有成千成萬的「諸葛亮」,每個鄉村,每個市鎮,都有那裡的「諸葛亮」。 ④從《家》、《一江春水向東流》沉重陰冷的氣氛里走出來,回到現實生活中明媚燦爛的陽光下,我們不禁從心底迸發出一句:社會主義好!抗兒不再流落街頭,可以高高興興地背起書包上學;鳴鳳不必再擔心馮樂山的魔掌,下班以後可以和愛人自由自在地散步……這一切,是多麼巨大的變化啊! 例③的「諸葛亮」是三國時代歷史人物的名字,在中國人民心中已成了智慧的代稱,例中用來代替「有智慧的人」。「成千成萬的『諸葛亮』」代替廣大的有智慧的有偉大創造力的人民群眾。例④的「抗兒」代「少年兒童」,「鳴鳳」代「青年婦女」。 (三)具體代抽象 ⑤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用小米加步槍,打垮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 例中以「小米」代替軍需供應,用「步槍」代替武器裝備,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 (四)部分代整體 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替本體事物。如: ⑥凡是願意留下的再不許強拿人家一草一木。(姚雪垠《李自成》) ⑦二孔明也叫二諸葛,原來叫劉修德,當年作過生意,抬腳動手都要論一論陰陽八卦,看一看黃道黑道。(趙樹理《小二黑結婚》) 例⑥以「一草一木」代一切東西,部分代整體,具體形象地說明農民起義軍秋毫無犯的嚴明紀律。例⑦的「抬腳動手」代替做一切事情,也是部分代整體。 借代的方式很多,以上談的僅是常見的幾種。 借代與借喻有相近的地方。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側重「相似性」,借代側重「相關性」;借喻可以改為明喻,借代則不能。 運用借代,借體必須有明顯的代表性,叫人一聽就明白所指稱的事物。本體事物在上下文要交代清楚,否則會使人不知所雲。另外,用形體特徵作借體時,要注意它的褒貶色彩和使用的場合。 【詞語】:指代 【注音】:zhǐ dài 【釋義】:1.謂用抽象概念代替具體事物。

7. 指稱與指代有什麼區別

12世紀唯名論的基本命題是「共相是詞」。13世紀發展起來的詞項邏輯對詞的意義做了「指稱」與「指代」的區分。奧康的貢獻在於認識到這一區分對於克服老唯名論缺陷的作用,他在唯名論的「舊瓶」里注入詞項邏輯的「新酒」,通過詞項的意義確定事物的性質和概念內容,發展出新唯名論理論。

觀念符號有指稱和指代兩種不同的邏輯功能。符號的意義在於代表符號之外的東西,「指稱」(significatio)是符號自身具有的代表功能,「指代」(suppositio)是符號在命題中才具有的代表功能。有指稱功能的符號也必有指代功能,具有指稱和指代雙重功能的符號是關於個別事物的名稱,比如,「蘇格拉底」這個詞有指稱一個人的功能,也有在命題「蘇格拉底在跑」中指代一個人的功能。但是,有指代功能的符號不一定都有指稱功能。普遍概念都有指代其他符號的功能,但沒有指稱事物的功能。

奧康關心的是共相與殊相的區別。從詞項邏輯的觀點看問題,殊相是專名,是對一個個別事物的指稱或對其他專名的指代;共相是對關於個別事物的概念或思想的指代。比如,命題:「蘇格拉底在跑」中「蘇格拉底」是對一個人名稱的指代。命題「有人在跑」中的「人」是對某些人的名稱的指代。共相與殊相的區別不在於它們所指稱的實在是普遍還是個別,而在於詞項不同的邏輯功能:殊相直接指稱個別事物,共相則是對眾多個別事物名稱的指代。把殊相與共相看做詞的不同邏輯功能是唯名論的基本原則,奧康利用共相的指代功能進一步回答了老唯名論者無法回答的問題。

8. 借代和指代的區別和聯系

1、定義不同:

借代:是一個修飾詞,意思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

指代: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用抽象概念代替具體事物。

2、使用方法不同:

借代,使用時,分這幾種情況:

1、用部分代整體,比如用最有特徵的部分代指此事物,如「紅鼻頭」「大嘴」「捲毛」等指有此特徵的人;

2、特徵代事物,比如用事物的顏色、形狀等來代指,「綠肥紅瘦」中「綠」「紅」就分別代指「葉子」「花」,「不管高矮胖瘦都得去」中的「高」「矮」「胖」指的都是人。

指代,使用時,不直接把所要說的事物名稱說出來,而用跟它有關系的另一種事物的名稱代替它。如:「紅領巾參加植樹勞動」中的「紅領巾」就是代替「少先隊員」

3、示例不同:

指代:梁啟超 《論紀年》:「凡天地間事物之名號,其根源莫不出於指代,而紀年亦其一端也。」

借代:陳望道的《修辭學發凡》第一次明確地將借代定義為:「所說事物縱然同其他事物沒有類似點,假使中間還有不可分離的關系時,作者也可借那關系事物的名稱,來代替所說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辭。」

閱讀全文

與語文中指代和指代義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