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法制教育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法制教育

發布時間:2022-02-14 20:30:51

❶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巧妙滲透法制教育

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是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培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合格公民的重要舉措。
加強學生法制教育,必須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而語文教學在法制教育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作用。語文教學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泛,接觸的法律法規也比較全面,我們可以憑借語文學科特點,在課文內容講解、拓展練習、口語交際等方面滲透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觀念,使他們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 滲透法制 課堂教學 拓展練習 口語交際 綜合實踐 小學語文
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是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培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合格公民的重要舉措。近幾年,青少年學生犯罪現象時有發生,而且呈上升趨勢,形勢比較嚴峻。比如貴州甕安「6.28」事件、貴陽某中學「9.27」案件、貴定某中學「9.16」案件等便是典型案例。這些事件的發生,觸目驚心,令人心痛,凸顯了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而小學生在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缺乏基本法律常識的情況下,更容易誘發犯罪,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加強小學生法制教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加強學生法制教育,必須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而語文教學在法制教育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作用。語文課程新大綱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學科獨特的課程性質與地位決定了它在滲透法制教育培養中的重要作用。葉聖陶曾經說過:「學語文,就是學做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思想品德教育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相關法制知識進行有機、巧妙的滲透,巧妙地把愛國主義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法制教育等滲透於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從小就樹立法制觀念,知道法律能保護自己,同時知道觸犯了法律,要受到法律的懲罰。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憑借學科特點,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在長時間的嘗試中我領悟到了幾點在語文教學中巧妙滲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一、利用語文課文內容在課堂中巧妙滲透法制教育
利用課文內容直接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徑,小學語文中課文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泛,法制教育知識相對比較多,作為語文教師,我結合課文內容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教授相關語文知識與技能,還充分利用課文內容中涉及到的相關法制教育進行巧妙滲透。
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第13課《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說明文時我是這樣滲透的:在上到課文第三、第四自然段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了我國生態環境嚴重污染狀況的幾個數字,並且根據學生對數字分析是巧妙提問:在我們地球面臨日益嚴重的環境危機下我們國家採取了什麼相關政策?這時就可以相機向學生滲透相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同時教育學生懂得:為了我們的地球母親,為了我們的家園,每個公民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和義務,任何破壞環境的行為必將受到法律與大自然的制裁,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二、語文拓展練習中滲透法制教育
語文拓展練習是教學中的一個延伸,也是學生在生活中的真實表現,在拓展練習中我安排各種演講、競賽、情景表演等活動,在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和一些法制教育。比如在教學完《明年的樹》這篇課文後,我安排了一個話劇表演的拓展練習,學生在話劇表演中充分了解到了環境保護和愛護小鳥的相關法律法規。
三、在語文口語交際中滲透法制教育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可以暢所欲言,不僅能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語文口語交際中涉及到很多社會現象,通過口語交際,使學生對社會了解能夠更加全面。通過有組織的進行口語訓練能夠把社會中許多相關法律法規巧妙滲透到說話訓練中去。
例如:在我教學的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口語交際中,要求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自己設計發明一個機器人。學生對機器人好奇心非常大,想像力也非常豐富,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很多學生都對自己發明的機器人進行了分析講解,這時我立即利用課件出示了許多真正科學家們發明創造的多功能機器人,並且引導學生們了解發明創造的相關法制,從中滲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學生在交流中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同時也得到了相關法制教育。
再如:我在六年級的上冊中教學寫建議書的口語交際中時,我們班的龍治林同學提到了對網吧管理的一些建議,這是現在父母親最頭疼的事情,我在這時靈機一動,順著學生們的討論我列舉了社會上一些為了上網成癮的同學猝死網吧,或者為了上網氣死自己母親的相關實例,引導學生們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進行滲透,讓學生們正確認識社會中不良影響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滲透法制教育
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豐富,涉及到了科學、人文和自然、社會、文化、藝術、道德等各個領域。在語文綜合性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到生活中、社會中收集各種素材,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巧妙地滲透德育、法制教育。
例如在六年級的綜合性學習——「成長的足跡」的閱讀材料2「老師領進門」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收集一年級到六年級中與老師發生的難忘的事情,並且在學生的交流中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相關內容,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教師的職責,激發學生對老師的敬愛之情。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在學生心中從小就種下社會主義法治文明的種子,提高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觀念,使他們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責無旁貸。

❷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方法有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樹立法制觀念
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小學法制教育的主要場所。在科技迅猛發展的當代,學校教育也已不能僅僅滿足於對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學生也不應僅僅具備讀寫計算能力,更要求他們具有生存能力,而語文教學在完成學校德育工作任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因此,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應憑借學科特點,挖掘教材內容,既注重情感的熏陶,又進行法制方面的引領。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滲透,讓學生從小就有法制觀念,知道用法律保護自己,養成懂法守法的習慣。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必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結合,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
二、在綜合實踐中模擬,形成法制道德
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特色。《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因此,開展綜合性學習自然也為學生創設法制氛圍的絕佳途徑。教學中,我積極縮短教學與生活的距離,將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一起來,主動拓展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巧妙地滲透品德教育、法制教育。
三、在習作活動中關注,規范法制行為
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反思、討論。利用這些媒體資源可以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提高習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夠以這些特殊的案例,引發學生的思考,表達自己的看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四、在口語交際中討論,確定法制認知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口語交際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思考,從事物的表象認識到事物的內層,會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種強烈的認知。我經常引用生活中的、報刊上的、電視上的那些違法犯罪的事件,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發表他們自己的觀點,因為這些最能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和交流的熱情。在學生激烈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時,教師只需要再往深處引導一下,思考產生犯罪的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學生的思維轉向了對規則的認知上來,使他們學會遵守法律、法規,一切行為以法律法規為准繩,從而深化他們遵紀守法的意識,強化對法律法規的認知。

❸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馮恩紅教授曾說過: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把自然人轉化為社會的人。也就是說我們要培養的是真正能適應社會、造福社會的人。因此,在科技迅猛發展的21世紀,學校教育已不再滿足於對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學生也不能僅僅具備讀寫計算能力,風雲變幻的世界要求他們具備社會生存能力,更要求他們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而語文教學在完成學校德育工作任務方面有著獨天德厚的先決條件。因此,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應憑借學科特點,挖掘教材內容,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滲透,傳授知識技能,也可滲透法制教育內容,讓學生從小就有法制觀念,知道用法律保護自己,養成懂法守法的習慣,從而健康成長,成為合格的祖國接班人。
一、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要適時有度
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必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當地把握分寸,適時滲透,潛移默化。如:教「贍養」一詞時,教師要與「撫養」聯系起來,指出「撫養」是指父母或長輩養育後代,而「贍養」則指成年子女對父母或長輩的養老行為。在學生理解詞義後,教者進一步引導學生:在《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文件中規定,父母有扶養教育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也有贍養老人的義務,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你有要求父母教育扶養的權利,但也相應的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從而明白享受權利就要盡義務的道理。再如,在教學《慈母情深》一課時,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到母親掙錢扶養作者兄妹的艱難,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同時也感悟出作者對母親那份崇敬和愛戴,那份孝心,那種愧疚——「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進而升華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教育學生懂得孝敬父母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國法律規定的義務。這樣的語文教學,使學生在接受祖國語言文字熏陶時,也受到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二、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要因課而異。
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有關環境保護、贊美大自然的課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既要指導學生在讀書中享受自然美,也應讓他們明白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如《特殊的葬禮》一文講的是巴西總統菲格雷特親自為即將消失的塞特凱達斯瀑布主持葬禮,號召參加葬禮的生態學、環境學的專家教授及大批熱愛大自然的人,保護自然生態,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消亡的悲劇不再重演。
在語文教學中,把法制教育充分發揮語文課堂上,確保語文學科法制教育資源和人文教育相結合,具有高質、高效。語文教材中,蘊藏著很多人文法制教育資源。四年級語文義務教育課標版第二單元《中彩那天》一文中,故事以汽車的失而復得和「我」的思想感情變化過程為線索展開。當父親幸運地成為獲獎者,而且獎品又是一輛嶄新的賓士牌汽車時,對「我」來說是多麼高興。然而,卻看不出中彩給父親帶來的喜悅,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最後父親毅然通知真正的獲獎者庫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懂得,誠信是人的精神財富,懂得比物質財富更珍貴。非法所得、非法佔有也是違反法律規定的。讓法制教育在孩子大腦中升華。
利用教材內容教育孩子做一個品質優秀的好少年。例如:《畫家和牧童》、《我為你驕傲》、《三個兒子》等課文,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哲理,努力啟發學生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讓他們懂得謙虛,勇於承認錯誤,孝敬父母及關愛他人這些優秀品質,並以故事中的人物為榜樣,向他們學習,努力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好少年。
例如《萬年牢》故事是圍繞父親做糖葫蘆這件事,父親自己經營糖葫蘆選用最好的材料,講究製作工藝,手藝高超,保證質量,合法經營。再將父親受雇於老闆後因不滿老闆偷工減料、弄虛作假、欺騙顧客的行為而辭掉工作。及時教育學生感受真誠地為人和做事的道德風范,像這樣人文教育事例很多,把這些內容定位在學生生活之中,緊密聯系在法律法規上,《工商管理條例》《合同法》等。合理分配在語文教學中,發揮了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在口語交際中滲透法制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學校即生活,生活即學校」。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對世界觀的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也應適時滲透法制教育,幫助學生作出正確的道德評判,做個知榮辱恥的人,同時也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利。如口語交際 「學會鼓勵」中有這么一段話:張為民買了一套航模材料,回家拆開包裝盒,發現有幾個零件損壞,他想去退換卻沒有勇氣。在教學時老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買了東西,我們就是消費者,與商家就有了合同關系,就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商家對於售出的商品應該保證質量,這種偽劣商品完全應該找他退換,這是你的權利。商家如果不肯退換,你可以通過「3.15」向消費者協會投訴,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訴他。通過討論交流,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還提高了學習法律的積極性。
三在作文教學中引進法制事件,規范法制行為
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比較、反思、議論、總結,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還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現實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導學生關注時事,討論分析,明辨是非,做到遵紀守法。新聞上連續報道建築大橋坍塌事故,血淋淋的場景令人觸目驚心,遺憾的並且都是國家一流的工程,一流的建築公司。由於有關建設部門投機取巧,偷工減料,造成質量上的嚴重不合格,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利益帶來嚴重的損失,責任者往往牟取暴利,以僥幸的心理免於災難。偷稅漏稅,結果咎由自取,走上了犯罪的不歸路。通過一系列的事件,教育學生一定清正廉潔,廉潔奉公,對國家和人民負責,避免悲劇重演,一定要務實求真,真抓實干,從而保證國家建設的質量性和技術性。通過學生對時事事件的討論和發言,學生初步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總之,對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在今後語文教學中,繼續結合法制教育,聯系學生思想動態,不斷地增強少年兒童的法制觀念,道德觀念,將法制教育作為永恆的主題進行到底,為培養合格、守法的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礎。

❹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論文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若教出來的學生在閱讀課文時不僅能帶著一顆文學之心,同時還能揣有一顆法制之心,那該是多麼成功的教學呀!這是我一直以來的追求。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呢?我想:在教學中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教師應以語文學科教學目標為基礎,將法制常識有機地融入主課堂的教學內容中,實現課程固有的教學目標,同時增強學生法制意識,使語文教學與法制教育兩者處在一個相融的統一體中,從而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語文教學在法制教育方面有得天獨厚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憑借學科特點,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下面我就簡單談一談我是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
一、深挖教材,適時滲透。
小學課文多是編者從古今中外名篇中精心篩選出來的文質兼備的上乘佳作,其中不乏可用作法制教育的好素材,這就需要教師適時挖掘,並將教材內容與法制教育掛鉤,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法制意識的培養和法制知識的教育。
1、抓住詞語的講解。如:教「贍養」一詞時,教師要與「撫養」聯系起來,指出「撫養」是指父母或長輩養育後代,而「贍養」則指成年子女對父母或長輩的養老行為。在學生理解詞義後,教者進一步引導學生:在《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文件中規定,父母有扶養教育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也有贍養老人的義務,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你有要求父母教育扶養的權利,但也相應的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從而明白享受權利就要盡義務的道理。
再如,「拾金不昧」一詞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錢財不藏起來據為己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進一步從法制視角去講解,如果我們撿到別人遺失的貴重物品不想返還並且占為己有,按照現行的法律規定,這種行為就屬於盜竊行為。為此,不論從哪個層面上來講,我們都需要對生活中的詞語進行最詳盡最全面的了解。
2、抓住句子的理解。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感人至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篇範例。在教學時,我抓住「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鍾頭才漸漸地熄滅。這位偉大的戰士,直到最後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呻吟。」中的「一寸」、「一聲」這兩個關鍵詞,讓學生知道即使發出「一聲小小的呻吟,一點小小的挪動」也是無可厚非的,但邱少雲沒有這樣做。引導學生理解邱少雲為了戰友的生命安全,為了整個戰斗的勝利而獻出寶貴的生命的自我犧牲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教學進行到這里,可以說已經基本完成了課文的德育目的。但我們還可以通過進一步的深入挖掘,找出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教育的滲透點。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當時他為什麼沒有那麼做?如果這樣做了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接著引導學生通過進一步閱讀課文明白:咳嗽一聲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敵人發覺。那麼「我們整個班,身後的整個潛伏部隊都會受到重大的損失,這一次作戰計劃就會全部落空」。從而提出每一個小小的疏忽都能帶來嚴重的後果這個淺顯卻又深刻的道理,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論證。這樣通過引申拓展,引導學生明白什麼情況下應該怎樣做,什麼情況下不應該怎樣做,什麼情況下不能怎樣做,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的教育。

3、抓住名篇佳作。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能使學生與文章作者產生共鳴,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還能收到良好的環保教育效果。《草原》、《桂林山水》、《阿里山的霧》、《可愛的草塘》、《記金華的雙龍洞》、《七月的天山》等這類課文時,我指導學生欣賞描寫自然美麗景緻的語句,並用贊美和喜愛的語氣讀出自己對大自然、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同時喚起學生對大自然、對祖國的熱愛,進而激發他們保護好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情感。
二、創設情境,活動育人。
《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為學生創設法制教育的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切身感受。
1、組織學生模擬法庭審案的形式,讓學生來扮演法官、原告人、被告人、辯護律師,再現生活中的某些情境。通過活動,學生不僅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還認識到作為一個人必須有良好的道德,必須要學會公平、公正、公開對待每一件事,不能徇私舞弊,損公肥私,這其實就是培養他們良好的法制道德。比如在學完《普羅米修斯》後,我在班裡舉辦了一次「模擬法庭」的語文活動,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一件「班級懸案」進行法庭審判和辯護。要求有原、被告雙方和主審法官,有申訴狀和辯護辭,有法庭陳述和法庭辯護,有證人、證據、證物,有最終的法官判決等等。學生個個情緒高漲、參與積極,不僅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鍛煉了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也對法庭審判有了更為直觀的印象,法制意識自然大為增強。
2、充分利用學校的班隊會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法制教育。如在上交通安全主題班會,對學生上下學路上的安全進行教育時,我做一個身臨其境的游戲: 「今天我來指揮交通」,讓學生了解交通規則: 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再讓學生親身實踐,遵守交通規則的好處: 他可以使行人和車輛有條不紊地通過。也可逆行而施,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人人都隨己心願,任意在十字路口穿梭,想怎樣開就怎樣開,就會引起很多的交通事故。並告訴學生這只是演藝,真實的現實是很殘忍的。學生通過游戲,了解了許多的交通法規,增強了維護交通秩序的觀念,對學生今後的生活終身受益。
3、積極開展法制教育的主題演講比賽。例如舉行「熱愛生命,遠離毒品」演講比賽,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毒品對一個人、對一個家庭甚至是對一個社會的嚴重危害;舉行「珍惜青春,遠離網吧」演講比賽,讓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沉溺網吧,而應該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年華用在學習之中,爭取早日獲得佳績來回報自己的老師、父母和其他親人;舉行「青少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演講比賽,學生就可以明確地了解在遇到傷害時,採取什麼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等。通過以上演講比賽,為學生法制道德的形成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生長的土壤。
三、拓寬渠道,注重實效。
1、在課後布置拓展性作業。如《凡卡》一文中就可以適當拓展,我在教學中通過布置拓展性作業的方式,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發現、調查、感受身邊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境況,這樣做並非是教唆學生仇富、對現行社會體制不滿,而是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然後回到課堂討論分析貧困產生原因、社會影響以及相關的解決辦法,並從中初步了解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定期給學生講解法律知識。每學期開學初,我都抽出兩節左右的時間來專門用於給學生宣傳講解法律法規常識,組織學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末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等,學生在學習這些法律知識的同時,也對照自己的行為,不斷提高法律意識,為學生遵紀守法奠定了基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每天要求學生看《今日說法》,這樣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法制知識,解決學生存在心中的各種有關法律法制的疑惑。

3、寫日記也是滲透法制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學生寫日記是說真話,說心裡話,這便起到了教人求真的作用。同時,寫日記能規勸自己上進、自省,勸別人改過。我作為語文教師,充分利用日記這種寫作形式,讓學生聯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規范行為,乃至違法犯罪現象,通過日記這個載體進行內心的真實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時通過批閱,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心理健康指導,針對性地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理由也應當在日常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滲透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觀念,促進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❺ 怎樣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人們保護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內容脫離中小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缺乏實效性等問題,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法制教育,這樣不但未能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甚至還造成了學生以消極方式抵觸,從而背離了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初衷。開發新的學校法制教育資源勢在必行。「能不能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學科知識和法律知識的雙豐收呢?」一個大膽而富於創意的課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因為,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不僅能在鞏固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深度,又可以體現法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緊密性,能幫助學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對我們實際生活的積極作用。
語文教學擔負著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的法制教育幾乎呈空白狀態。在當前社會法制的重要性日益顯著的背景下,面對目前學生法律素養薄弱、行為自律意識欠缺、自我保護能力匱乏以及語文學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滯後的現狀,我們應當如何應對呢?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是一種現實、可操作而有實效的途徑。這種運用現代眼光來重新審視文本的「法眼」解讀,以及運用藝術眼光對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學」欣賞,不僅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必將使得法制的神聖光芒照進語文課堂,照進學生的心靈。那麼,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滲透法制教育呢?下面就是我的幾點建議:
一、在語文活動中進行法制教育
作為學校,班級里也會舉行許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我們還可以將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這些活動之中。
例如在學完《威尼斯商人》之後,我在班裡舉辦了一次「模擬法庭」的語文活動,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一件「班級懸案」進行法庭審判和辯護。要求有原、被告雙方和主審法官,有申訴狀和辯護辭,有法庭陳述和法庭辯護,有證人、證據、證物,有最終的法官判決等等。學生個個情緒高漲、參與積極,不僅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鍛煉了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也對法庭審判有了更為形象而直觀的印象,法制意識自然大為增強。
在學習《那樹》時,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我為『老樹』寫訴狀」的活動;在學習《羚羊木雕》時,可以組織學生召開辯論會「誰動了我的羚羊木雕」;震驚全國的「阜陽假奶粉」事件發生後,可以要求學生舉行「我為『大頭娃娃』做律師」的綜合實踐課……這一系列的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能夠盡情地在法律的殿堂里呼吸文明的空氣,在語文的世界裡酣暢淋漓的遨遊。
此外,如《變色龍》一課,可以引導學生質疑:「奧楚蔑洛夫的做法符合法律程序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怎樣的法制進程呢?」;《孔乙己》一文中,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丁舉人對待孔乙己的方式合法嗎?如果把他的行為放到當今社會,他犯了什麼罪?將受到怎樣的懲處?」;教學胡適先生的《我的母親》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我』的母親被五叔惡語中傷後,氣得大哭,然後選擇當面質問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尊嚴。在如今的法制社會,你能為她指出解決問題的法律途徑嗎?
看著大家心悅誠服的笑臉,我又趁熱打鐵地說:「同學們,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四種品質,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的遠大目標,我們就一定要立志高遠,意志堅強,戰勝自身的懶惰享受之心,抗拒身邊的種種誘惑,忠實於自己的追求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成就輝煌的人生!」
青春,遠離網吧」 演講比賽,讓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沉溺網吧,而應該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華用在學習之中,爭取早日獲得佳績來回報自己的老師、父母和其他親人;舉行「青少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演講比賽,學生就可以明確地了解採取什麼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等等。還可以開展一些學生辯論賽,主題可以設置成這樣:「我們究竟該不該和陌生人說話」,「錢是不是萬能」,「當官就一定要貪污嗎」……
所以說,在語文教學的各種活動中進行法制教育最為重要。
二、在閱讀中進行法制教育
學生讀書閱讀,我們能夠利用好這個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必讀的課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西遊記》、《水滸傳》等又是學生非常願意的古典名著。以《西遊記》為例,談自己是如何利用課外閱讀這一平台適時向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
《西遊記》中的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四大人物是青少年喜聞樂道的形象。像「孫悟空大鬧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唐僧」等故事更是口述能詳。在學生的談論興致最高的時候我發問道:「同學們,你們知道作者吳承恩想藉助這幾個形象向我們講述什麼道理嗎?」看著大家莫名其妙的樣子我說道:這四大形象其實代表著一個人身上的四大品質,你們想一想,各是什麼?
通過大家的熱烈討論,最後得出結論:唐三藏代表的是理想,孫悟空代表的是堅毅,豬八戒代表的是懶惰,沙和尚則代表著忠實。師徒四人遭遇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則代表一個人健康成長,最後終成大業。
《水滸》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小說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的,尤其《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手法精妙,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交流評價時,都注重了魯提轄值得歌頌,因為他嫉惡如仇,仗心相助,而鄭屠仗勢欺人,自私可惡,應該被打死。作為教師,是否可以考慮周全,讓學生討論鄭屠是否該死?即使該死,是否由個人快意恩仇?要讓學生明白,這種行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將來都是一種犯罪。要知道,文學作品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要遠大於空洞的法律讀本。試想:如果讓學生都認同魯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在遇到類似情況時,都仿而效之,那麼對創建和諧的法制社會是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我們在認同情感的基礎上,對處理問題的方式應存疑、存異。要讓學生明白:他們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英雄」,是歷史的產物,一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剝奪一個人的生命,必須由公安機關依靠嚴格的程序,用鐵的證據來裁定。所以說,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法制意識的培養是法制教育的核心。
這種在閱讀中的法制教學,會讓學生從自身的實際考慮,自覺增強法制意識。
三、在學生的寫作中進行法制教育
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比較、反思、議論、總結,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還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
1、利用法律條文的語言特點,引領學生品味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方法,體會准確使用詞語的重要性。說明文是文體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說明文的教學、尤其是事理性說明文的教學則因其枯燥、乏味而讓大多數語文教師頭痛不已。其實,法律條文便可以成為我們教學事理說明文的最佳助手。例如,指導學生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可以從中體會其法律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條理性、簡明性以及法律條文特有的嚴肅性、嚴密性;此外,還可以抓住某幾句具體的法律條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章第29條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和第五章第35條規定「國家鼓勵學校和教師採用啟發式教育等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求學生揣摩其中「應當」、「不得」、「鼓勵」這幾個詞在條文中的含義和用法,從而認識到說明文用詞准確、嚴密的要求,並揣摩在寫作說明文時錘煉詞語的技巧和方法。
2、利用法律文書,指導學生學習記敘的表達方式在議論文、應用文中的合理運用。由於學生長期寫作記敘文,養成了在敘述中大量運用渲染、鋪排、誇張、加工、虛構等細節刻劃手法的寫作習慣,而這些在議論文和調查報告等應用文的寫作中是不妥當的。為了幫助學生完成這個寫作思維的轉變,可以找來一些訴狀、辯詞、判決書之類的法律文書,讓學生在閱讀中懂得,在特定文體中的敘事要做到客觀、准確、清楚、明了、簡潔、平實。由於有了最為形象、直觀而典型的範例,學生們便能很清楚地區分敘述在不同文體中的不同用法了。
3、搜集《今日說法》標題,體會作文擬題技巧。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說法》欄目深受大家喜愛,它的成功除了選題貼近百姓生活、講述真實生動、弘揚道德風尚、普及法律常識外,還得益於每一期都有一個好標題。這是向我們傳授作文擬題技巧的好辦法。我們可以讓學生每天定時觀看,同時搜集新穎、別致、深刻、醒目的標題,並按照擬題的不同角度分門別類,從中體會擬題的技巧和方法。有化用歌名、書名、影視劇名來擬題的,如《貪官現形記》的名字來源於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富爸爸,窮爸爸》這個題目馬上讓人聯想起那本轟動全球的同名暢銷書,還有改自經典電影《魂斷藍橋》的《魂斷清明》,借用大家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的《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我想有個家》等等;有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擬題的,如《誰為我作證?》、《他是英雄嗎?》中運用設問,《變臉》中運用雙關,《古樹的嘆息》、《「長腿」的湖》中運用擬人,《傳銷「鼻祖」現形記》中運用反語等;有利用逆向思維、出人意料來擬題的,如《危險的保險箱》中,用「危險」來修飾「保險箱」,令人詫異,《小偷告失主》中一反常態,引人注意。學生看得高興、學得輕松,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學生法制教育中,不僅要向他們傳授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法律觀念,所以在語文教學這個主陣地上進行法制教育內容就顯得尤為必要。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積極想辦法,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同時,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也應當在日常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進行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素質,為學生的健康快速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❻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內容

如何把今天的未成年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是實施這一課題的主要陣地,教師承擔著「教書和育人」的雙重使命。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五育並舉是社會對學校教育的要求。如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和人生價值觀?光靠在思想品德課和其他專題場合穿插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學生由於法律知識的缺乏,無意識的違法犯罪現象時有發生並且呈上升趨勢,大量未成年人犯罪的例子想教育敲響了法制教育的警鍾,課堂成為實施法制教育的首選。我在語文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向學生傳授有關的法律知識,對加強他們的法制觀念起到積極作用。下面結合教學實例談談我的具體做法。
一、從詞語教學中讓學生看到「法」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必將會使用到不計其數的成語、俗語、歇後語等詞語,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某一個詞語意思的同時,不妨嘗試一下用法制視角來解釋分析這些詞語。如「拾金不昧」一詞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錢財不藏起來據為己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進一步從法制視角去講解,如果我們撿到別人遺失的貴重物品不想返還並且占為己有,按照現行的法律規定,這種行為就屬於盜竊行為。為此,不論從哪個層面上來講,我們都需要對生活中的詞語進行最詳盡最全面的了解。
再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意思是:「比喻用對方使用的手段還擊對方。」講完了字典中的意思,還要從更高層次的法制層面來解析這個詞語的意思。如果別人挖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也一定要去挖掉別人的眼睛。這樣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會情況下也許行得通,但是在法制相當完備的現在,卻沒有任何立足之地。在法制社會的今天,如果我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犯,就應該果敢地拿起法律這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通過合法的途徑來要求侵犯我們權利和利益的人賠償我們的經濟損失甚至是精神損失。
二、在課文教學中插入「法」
課文教材相當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應該消極迴避這些知識,而應該積極主動地承擔起講述課文相關法制知識的重大責任。
在語文《羚羊木雕》一文中,「我」把家裡的貴重物品(羚羊木雕)在未得到家長同意的情況下送給了「我」的朋友萬芳,以此來表示小夥伴之間的友誼。家長則因為物品的貴重而要求索回,這就形成了一個從道德與倫理角度都不容易講清楚的問題。究竟是顧及孩子們之間有友誼重要,還是孩子應該聽大人的話重要?事實上,如果僅僅從道德倫理的角度講,這確實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孩子與家長雙方似乎都有自己的理由,似乎誰都沒錯。怎樣才能對此給出較有說服力的解釋呢?只能從法律的角度尋求答案。
《民法通則》第十一條規定:18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第十六條則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由此可見,課文中的「我」把羚羊木雕在未得到家長同意的情況下就送給別人這件事究竟是否正確,首先應該看是否符合有關法律規定。
根據課文內容,「我」的年齡應該是在16歲以下,因此「我」的行為應該得到法定監護人(即家長)的同意。課文中的「我」在並沒有取得法定監護人同意的情況下,就把家裡的貴重物品羚羊木雕送給別人顯然是不對的。因此,對課文中提出的「我」究竟應該怎麼辦的問題,正確的回答是首先應該按法律辦。
三、閱讀中引導學生悟「法」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手法精妙,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都注重了魯提轄值得歌頌,因為他嫉惡如仇,仗心相助,而鄭屠仗勢欺人,自私可惡,應該被打死。作為教師,是否可以考慮周全,讓學生評論鄭屠是否該死?即使該死,是否由個人快意恩仇?要讓學生明白,這種行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將來都是一種犯罪。
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多讀好書,並使之養成一個終生受益的良好習慣。比如讓學生經常閱讀「四大名著」、《堂吉訶德》、《老人與海》等古今中外的文學巨著。此外,建議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閱讀《讀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優秀刊物雜志。
總之,讓學生讀好書並因此受到熏陶,學生久而久之就可以把書中的一些思想變成具體的實際行動,進而每一個人都可站得正走得直。
四、在課外活動中讓學生學「法」
每學期,我都會在班裡舉行許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將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這些活動之中。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關於法制教育的的主題演講比賽,例如舉行「珍惜青春,遠離網吧」演講比賽,讓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沉溺網吧,而應該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華用在學習之中,爭取早日獲得佳績來回報自己的老師、父母和其他親人;舉行「青少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演講比賽,學生就可以明確地了解採取什麼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等等。
另外,我還有意識地給學生灌輸一些法律知識,告誡學生不能允許自己有不良的想法和行為。學生如果那一天無意之間違犯了國家法律的某條規定,一定要積極主動地配合有關部門進行妥善解決。
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把法制教育引入語文教學,適時地滲透法制教育,可以將學生的「生活世界、書本世界、精神世界」聯系起來,實現語文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貼近時代。使語文教學既加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又提高了學校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❼ 如何在語文學科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必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教材中蘊含的法制因素,而要恰當地把握分寸,適時滲透,潛移默化。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的課文《斑羚飛渡》時,除了理解作品中蘊涵的豐富、細膩的思想感情,激發同學們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明白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斑羚飛渡》中,一群斑羚被獵人拿著槍追到了傷心崖,在生與死的抉擇面前,老斑羚、中年斑羚做出了令人震撼的抉擇。斑羚飛渡的慘烈、悲壯,讓我們看到了動物身上那股神聖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類的行為,人類扮演了什麼角色?問題一提出,就有學生回答出要保護動物,人類不應獵殺動物。此時,我順著這一回答水到渠成地引入《野生動物保護法》,既解決了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又讓學生懂得運用法律的武器與獵捕殺害野生動物的人作斗爭,再由課文內容拓展到現實,號召學生做到不吃野生動物,主動制止自己的父母和周圍的人不吃野生動物,對於經營、捕殺野生動物的不法分子,要向有關部門告發,讓法律來制裁他們。
二、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學校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對學生世界觀的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也應適時滲透法制教育,幫助學生作出正確的道德評判,使他們成為知榮鄙恥的人。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二單元的口語交際「黃河,母親河」中,引導學生感受黃河文明,體會內心深處的黃河情,但當談到今天的黃河面貌,涉及到污染這個話題時,學生展示了自己收集到的黃河被污染的圖片、資料,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適時地把《環境保護法》、《水法》、《水資源管理條例》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貫穿其中,引導學生去思考,並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開展對水資源保護的宣傳,從而加強了學生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意識。同時,還可以聯系實際,拓展到現實生活中的白色污染、沙塵暴肆虐、酸雨等現象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讓學生知理明情,懂得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讓「母親河」被嚴重污染的悲劇不再重演,激發學生自覺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三、在作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習作是學生個體對生活現象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在語文習作中,很多內容要求學生關注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這就要求我們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調查,搜集相關資料,進行思考、分析和總結。對於一些社會現象,熱門話題的思考、討論,會涉及社會風氣、人倫道德、是非善惡的評判,於是,我推薦學生在構思這方面的作文時多關注《焦點訪談》、《今日說法》、《道德與觀察》等欄目,利用媒體資源向學生傳授擬題的技巧,抓住特殊典型的案例為切入點,引發思考,表達自己的看法,善於用法律的標准來明辨是非,規范自己的行為。例如,在練習七年級(下)第一單元「成長的煩惱」這個話題作文時,不少的學生提到了父母偷看自己日記的事例,對父母侵犯自己隱私權的行為很反感。我在講評作文時,先站在學生的角度表揚了他們善於用法律知識來維護自己的權利,推薦他們多去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就在學生們正為老師站在自己的立場而洋洋得意時,我讓他們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解讀第二章第八條: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第十條: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當孩子讀到這里,我語重心長地為父母抱起不平來:父母偷看你們的日記固然不妥,但他們也是在履行自己的義務,對你們進行監護和教育,如果能與父母心平氣和地溝通,這種煩惱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我們用法律的標准來看待雙方的立場,你也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了。這樣的作文訓練和講評,既巧妙地讓學生學習到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又教會他們與父母溝通,理解父母的行為,在寓情於理中感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母愛、父愛的偉大,從而學會感恩父母、感恩社會。
四、在課外活動中滲透法制教育
每學期,我都會在班裡舉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將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這些活動之中。例如,班級在辦班刊時,班委的同學向全班徵集稿件和圖片,部分同學的稿件和圖片被選中,並被迅速地採用了。第二天,幾個調皮的同學就來找他們討個說法,說他們侵權了,侵犯他們的《著作權》、《肖像權》,於是我把《著作權》、《肖像權》的侵權認定條款(一)形式要件:未經同意;(二)實質要件:以營利為目的,也就是說按照我國現行法律我們的班委不以盈利為目的,不涉及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的,不涉及肖像權、著作權的問題,不過出於禮貌、尊重,他們應事先告知你們,取得你們的同意。經過一番耐心地講解,矛盾雙方握手言和。

❽ 如何在語文課堂滲透法制教育

我覺得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要深入挖掘每一篇課文與相關法律的切入點.例如:有一篇課文寫的是到動物園看企鵝,但是有一個小朋友插隊了.後來他看到企鵝們都整整齊齊地排隊出場.這個小朋友,發現自己做錯了,就羞紅了臉離開了現場.教師可以結合這篇課文給學生滲透這個小朋友違反了一種規則.這個錯誤對社會的危害較輕,所以是一種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如果違反了法律禁止的行為就是違法了.等等這些吧.

❾ 如何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少年兒童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發育階段,具有 極強的可塑性,。從小對他們進行法律意識培養和法律素質教育,有助於減少學生違法犯罪,促 使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這既不是強加附合,更不能喧賓奪主,因此,教師在 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必須將學科教學內容與法制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要根據語文學科 的特點,要注意簡單化、牽強化的形式主義,在教學中恰當地把握尺寸,潛移默化地進行滲 透。綜上所述,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法制滲透: 一、 利用課文內容向學生滲透法律知識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利用課文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 最有效的途徑。我們要充分挖掘小語課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在「隨風 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法制教育。如《生命橋》一課的學習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 優美的文字、令人震撼的情節、斑羚超乎常人想像的智慧和團隊精神所吸引。在充分賞析了 學生感興趣的這些內容之後,注意引領學生關注造成這場動物悲劇的「罪魁禍首」――狩獵 隊, 他們的行為是一種什麼行為?學生立即意識到這中捕殺斑羚的狩獵活動是一種違法行為。 教師趁機為同學們詳細介紹了《野生動物保護法》中禁止獵殺野生動物的相關條例,讓學生 對此行為性質的認識更加清楚、深刻。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依照《野生動物保護法》 ,給狩 獵隊寫一封信,譴責他們的違法行為,控訴他們的累累罪行。學生通過此課的學習,保護野 生動物的意識得到極大的增強。 二、開放練習,巧妙滲透。 開放性的練習題具有多樣性和明顯的層次性,不僅能鞏固學生所學語文知識,而且學生 在解答過程會出現很強的探索性。 引入開放性練習題有助於培養學生應用法律的意識和能力。 如在教學《去年的樹》時,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練習題:學習了這篇課文後,你想對砍 樹人說些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 「要不是你亂砍伐樹木,小鳥也不會找不到它的好朋友,你不要再亂砍伐樹木了。 」 「砍樹人,你再亂砍伐樹木,小鳥連家也找不到了。 」 「你再亂砍伐樹木,就會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 」 「樹木也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你應該愛護它、保護它。 」 這樣通過引申拓展,使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了環境保護法方面的 教育。通過這樣一道開放性的練習題,老師引導學生懂得什麼情況下應該怎樣做,什麼情況 下不應該怎樣做,對學生進行了遵紀守法教育。 三、寫作訓練,有機滲透。 在小語習作中,有很多內容要求學生關注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 生習作時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調查,搜集相關資料,善於用法律標准來明辨是非。在習作中, 我還利用寫日記這一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學生在寫日記時說的是真話和心裡話,這便起 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時,寫日記能規勸自己上進、自省,勸別人改過。讓學生聯系生活中不 文明、不規范行為,乃至違法犯罪現象,通過日記這個載體進行內心的真實表露,接受深刻的教 育。 同時教師通過批閱,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心理健康指導,針對性地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 法制教育。 四、在口語交際中討論,確定法制認知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口語交際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 能力,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思考,從事物的表象認識到事物的內層,會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種強烈 的認知。我經常引用生活中的、報刊上的、電視上的那些違法犯罪的事件,組織學生進行口語 交際,發表他們自己的觀點,因為這些最能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和交流的熱情。 在學生激烈的表 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時,教師只需要再往深處引導一下,思考產生犯罪的原因,尋求解決問 題的辦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學生的思維轉向了對規則的認知上來,使他們學會遵守法律、法規, 一切行為以法律法規為准繩,從而深化他們遵紀守法的意識,強化對法律法規的認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要適時、適度,點點滴滴地滲透法制知識,持之以恆,一定會取 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定會讓法制教育與學生的健康成長同行。

❿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魏興學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加強學校法制教育,是教育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及老師的法定責任,是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基礎工作,是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培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合格公民的重要舉措。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發育階段,具有極強的可塑性,。要從小對他們進行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法律素質的教育,這樣才能有助於小學生健康成長,減少學生的違法犯罪。要促使小學生從小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有效地讓他們健康成長。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滲透法制教育是十分至關重要的,因為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文字都是其他學科的前導,這既不是強加附合,更不是喧賓奪主,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必須將學科教學內容與法制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不能簡單化、牽強化、更不能搞形式主義,在教學中要恰當地把握尺度,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是不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法制滲透的嘗試,現提出來供同僚們參考:
一、 從分利用課文內容特點向學生滲透相關的法律知識
課文,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主陣地。利用學習課文的機會向學生潛移默化的傳輸法律知識,可以說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滲透途徑。當然要充分挖掘小語課文中教育因素,還得要把握時機,適時滲透,才能讓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法制教育。如二年級下冊《泉水》一課的學習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優美的文字、泉水奉獻的精神所吸引。在學生了解這些感興趣的內容之後,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從而認識到泉水的行為是一種什麼行為?學生立即意識到泉水不僅具有「多、清、甜、美」的特點,泉水還能澆灌果園,為花朵增添光彩,又能為人們提供甘甜的飲用水,泉水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使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保護水資源。教師趁機為同學們詳細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壞境保護法》,保護法第二條說了:「所謂環境就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動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第六條又說:「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病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
控告」。讓學生自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壞境保護法》,愛護我們的壞境,愛護我們的家園。讓學生對泉水無私奉獻認識更加清楚、深刻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壞境保護法》,給那些濫用葯品污染水資源的人們寫一封信,譴責他們的違法行為,控訴他們的累累罪行。學生通過此課的學習,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會得到極大的增強。
二、通過開放練習,巧妙滲透法制教育
開放性練習題要具有多樣性和明顯的層次區分,不僅能鞏固學生所學語文知識,而且還要讓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強的探索性。採用開放性練習題有助於培養學生應用法律的意識和能力。如在教學二(下)選讀課文《特別作業》時,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練習題:學習了這篇課文後,同學們想想為什麼說這是「特別的作業」?一石激起千層浪: 「要是我們亂摘花朵,那不就與「愛護花草」相違背嗎
還有就是另一個同學他為什說:「我的作業是一隻蜜蜂,等大家觀察玩了我就把它放回自然。」他為什要這樣做呢?
通過文中具體事例拓展學生思維,既能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又對學生進行了環境保護法方面的教育。這道開放性的練習題,只要老師稍加引導,學生就懂得什麼情況下應該怎樣做,什麼情況下不應該怎樣做,這樣就能把學生對遵守壞境保護的法律、制度等認知轉化為行動,從而養成愛護環境,自覺守法的好習慣。這樣就能達到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教育的目的。
三、通過寫話訓練,有機滲透法制教育
在小學語問習作中,有很多內容要求學生關注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這就要求老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要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調查,搜集相關資料,善於用法律標准來明辨是非。在習作中,還可利用寫日記這一方法作為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學生在練寫日記時說的是發自內心的真話和心裡話,這便起到了求真務實的效果。同時,練寫日記能規勸自己上進、自省,勸別人改過。只要能讓學生聯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規范行為,乃至違法犯罪現象,通過日記這個載體進行內心的真實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時老師通過批閱,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心理健康指導,針對性地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通過口語交際引導學生討論,確定法制認知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分利用口語交際這一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思考,從事物的表象認識到事物的內層,會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種強烈的認知。我經常引用生活中的、報刊上的、電視上的那些違法犯罪的事件,組織學
生進行口語交際,發表他們自己的觀點,因為這些最能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和交流的熱情。在學生激烈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時,師只需要再往深處引導一下,思考產生犯罪的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學生的思維轉向了對規則的認知上來,使他們學會遵守法律、法規,一切行為以法律法規為准繩,從而深化他們遵紀守法的意識,強化對法律法規的認知。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要適時、適度,點點滴滴地滲透法制知識,並持之以恆,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的表率,老師必須以身垂範,讓法制教育與學生的健康成長同行,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好學生。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法制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5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2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5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4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79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0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7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3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4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4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0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