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語文的聽·說·讀·寫分別是什麼意思
聽,就是要認真聽老師講,說就是口語交際,讀就是要讀的來課內的文章等,寫就是要會寫字.作文
Ⅱ 如何培養孩子語文聽說讀寫的能力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聽說讀寫能力
什麼是語文?葉聖陶先生的說法是:以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並重語與文密不可分,不可偏指,所以稱為語文。然而語文又來源於生活,故在教學生學語文時,還要讓學生聯系生活會用語文。 然而,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影響下,我國小學教育的種種弊端已日益顯現。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教學問題尤為突出,從小學到中學,語文授課時間最多,投入精力最大,而教學效果卻不理想,少、慢、差、費一直是困擾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問題。 因而,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實施之際,討論語文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有效教學是推進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應然取向,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近年來為改變語文教學不良現狀,一大批語文教師從素質教育要求著眼,身體力行,銳意改革,為全面提高語文教育質量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關於有效教學,仁者互見,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作為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自我反思,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了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培養學生的語文意識 現在的語文教學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少,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認為跟教師沒有語文意識,或者說沒有較強的語文意識有很重要的關系,可以說教師是否有語文意識已成為制約語文教學質量的瓶頸。 什麼是語文意識?它是我們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對如何運用語言正確表達,如何遣詞造句,如何謀篇布局的一種自覺的、有意識的關注。一句話,就是對如何運用語文的一種自覺。語文意識的養成就是正確的語文習慣的培養和形成的過程。 在平時的教學、教研實踐中,我不斷地提醒自己要有較強的語文意識,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意識。語文教學要擯棄功利,褪盡修飾,刪繁就簡,回歸常態。憑借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環節,簡便的教學方法,達到真、純、實、活的簡簡單單的語文教學境界,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語文教學應該走在語文路上,將視野對准語文的本體,把握語文的實質,彰顯語文的價值,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 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強化學生的語文意識?還是以讀為例。對一個具有高度語文意識的教師來說,教授一篇課文,就不僅要使學生搞清楚課文寫了什麼,而且要搞清楚它是怎麼寫的,為什麼要這么寫,這么寫有什麼好處,換一種寫法行不行,效果有什麼不同。有沒有這個語文意識,語文學習的效果是大不一樣的。有這個意識,語文學習的效果就好,進步就快。沒有這個意識,收獲就少,進步就慢。
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偷,這些名言都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閱讀過程是一個生命的成長過程。閱讀給人以智慧,給人創造力。著名美術家吳為山說過:讀書的宗旨是使自己進步,恰如聆聽大智大哲大賢教誨。教師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發他們的興趣,並加以方法上的指點。在教師指導和推薦下,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閱讀就彷彿是一粒火種,只要時機適當,足以點亮人們心中的那一盞燈。因此,我們要注意鼓勵學生。難以想像,一個只讀課本的學生長大了會怎麼樣,至少他的心靈之河不會有豐沛的水源。所以,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力爭讀透適合自己的優秀書籍。 我們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認真品味文字,掌握技巧,從而使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自我、提升自我,使鑒賞活動成為他們的自覺修養過程。
作為一名學生,能獨立閱讀非常重要。而通過召開學生座談會和家長問卷調查,我了解到中高年級學生閱讀現狀不容樂觀。經過反復構思,我設想了一套量化表格,由閱讀規劃表、閱讀摘抄卡、天天閱讀登記表等組成。動員家長參與, 適時給學生布置具體的閱讀任務,開展讀書競賽活動、誦讀活動等,制訂有效的獎勵機制。
三、注意作文教學的過程性指導 一個完整的寫作過程,應該是構思、起草、修改和成文的過程。而我們的作文教學比較注重寫作前的啟發和寫作成文後的評價與反饋,對於寫作過程中的其他環節的指導還不深入。學生作文興趣普遍不高,作文的質量不夠理想,從教師這一塊來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不能有效地作用於學生的寫作過程,即過程性指導。因此,要改變現在作文教學的現狀,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必須要作用於學生的寫作過程。也就是說,作文,要把過去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為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與學生的寫作實踐進行面對面的碰撞,在學生的思維上產生影響。那麼,這其中有哪些可以運用的方法呢?舉例如下: (1)注重兩記。堅持讓學生寫好兩記,即日記和讀書筆記,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並積累寫作素材。 (2)現身說法。注重教師的示範作用,以下水作文激發學生寫作的主動性。和學生交流自己在寫作過程中獲得的感受和體會,讓學生從中獲得啟發,得到教訓。 (3)典型展示。讓學生在和別人交流寫作感受和體驗的過程中形成對寫作過程的正確認識。注重評優激勵,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4)放大細節。對寫作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環節進行鋪演和解剖,讓學生在放大的鏡頭中發現問題,在反復的歷練中揣摩要領,領悟規律。 (5)現場提升。讓學生在修改和調整中獲得過程性的體驗,在動態比照中獲得強烈的學習刺激,鼓勵合作,提高作文質量。 總之,我們老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想真正地發揮效用,發揮老師的導師功能,就一定要想辦法去作用於學生的寫作過程,而不能只是講孤立的知識,懸空的技巧。
四、持之以恆抓寫字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寫字培養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點。從修訂大綱到課程標准,十分重視寫字,強調打好基礎,包括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畫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體現了加強寫字,提高寫字質量的指導思想。同時我個人認為美好的字體可以表達一種情懷、一種趣味、一種心境、一種追求。 現代人不可能像漢朝書法家張芝那樣天天洗硯台,把池塘水洗黑了,更不可能像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和尚,單身居寺樓一練就是三十年。眼下的孩子幾乎全是獨生子女,教師必須採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完成教學任務。堅持有效地練字,至關重要。而練字比較枯燥、乏味。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有句名言:為了讓學生學好,必須使他們好學。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這充分說明了興趣的地位和作用,本人嘗試了以下幾種激趣法,效果較好: (1)天天書法展評。利用教室牆壁,精心設計一片學生作品展評空間。統一用田字簿紙張,學生每天張貼一張,字數不作要求。 (2)設立優秀榜,進步榜。採用自評、集體評價的方式,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並獎勵作業本、鋼筆等。 (3)目標預設與評價。每周學生結合實際,給自己制定短期目標,如寫好基本筆畫、寫端正字、調整好字的大小等,一周結束作總結評價,從而制定下周目標。堅持下來,學生就能體驗到這種過程的快樂,並收獲成功。 全力推進教育改革,大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是新世紀每一位教師的神聖職責。實踐證明,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和聽說讀寫能力,遵循教學規律,加強學法指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樹立正確的語文觀是理解與落實《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的標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每個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實踐中,要真正做有心人。把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作為自身教學的目標,在讀寫之間尋找結合點,讓我們的孩子能夠更好地運用語言文字,為母語的傳承、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Ⅲ 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基本素養是什麼
聽說讀寫是語文的根本學識基礎、基礎能力。
聽是用耳朵讀,說是用嘴巴寫,讀是用眼睛聽,寫是用筆頭說。從中看出四者之間的關系,聽是說的基礎,讀是寫的基礎。
聽說讀寫的重要性:
閱讀是獲得信息的重要方式,是英語學習者的一個重要技能。在當今的英語考試中有許多的閱讀練習題,但是基本上都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遇到生詞困擾,許多學生都採用了「猜」單詞的意思,但是提高讀的方法,可以通過一些單詞或短語的暗示。瀏覽也是提高閱讀速度的一個重要方法。
Ⅳ 語文中的聽說讀寫分別指的是什麼
這是一個學習語言的過程而已
Ⅳ 語文的聽,說,讀,寫,背是什麼意思
聽:就是老師講的某篇文章或某句話,某詞語你懂沒有,
說:你說出一段句子和詞語意思嗎?
讀:就是普通話有感情朗讀課文一某篇文章。
寫;認真記錄老師講的某段句子和某詞語的含義。
背:就認真背誦老師交代的某篇文章。
Ⅵ 為什麼語文要聽說讀寫
「平常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到紙面上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葉聖陶)按照葉老的闡述,我們可以明白地了解到,聽和說重於口頭語言,讀和寫重於書面語言。聽說讀寫涵蓋了語文教學的全部內容,所以,學語文就是學語言。只有學好了語言,才算學好了語文。現在人類社會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緊迫。而近年來我們學生中出現諸如語言不規范,漢語水平差,寫作水平低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目前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葉老曾說「聽是用耳朵讀,說是用嘴巴寫,讀是用眼睛聽,寫是用筆頭說。」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四者之間的關系。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高低,是學生素質水平和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反映,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只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聽說讀寫緊密結合,切實搞好能力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2001年我國頒布的《語文課程標准》把聽說訓練納入教學目標,把聽說讀寫擺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這是語文教學規律的回歸,再次為我們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指明了方向。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對聽說讀寫訓練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總結了一點經驗,下面就談談我的做法。
一、用耳朵讀------聽
聽就是通過語文學習,培養學生具有辨別語音,理解語意,品評話語的能力。如果別人講話,你聽不清,或聽不懂,知識的吸收和技能的培養就要受影響,提高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就成為一句空話。聽作為人們重要的交際形式,是人腦對被敘述對象的形象再現,是一個不斷地吸收、分析、理解外界信息,進行積極思考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以記憶、推理、判斷、綜合、概括、想像等能力為基礎,如果這些能力不強,聽的效果也必然會受到影響。聽得真,聽得好,便會形成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效果。能聽、會聽是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也是人們適應快節奏生活的需要,更是民族素質提升的體現。所謂能聽就是能認真聽完別人的講話,做到不隨便插話,會聽就是能領會說話人的意圖,並聽出話外音,作出積極的反映。「說話聽聲,鑼鼓聽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聽力訓練單靠課上進行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充分挖掘聽力材料,利用聽廣播,看電視,聽演講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培養學生聽的耐心,使其能集中精力地認真聽是教師要做的第一項工作,訓練之初可先找些學生感興趣的短小的聽力材料進行,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增加難度,培養其良好的聽的習慣。其次,利用典範的聽力材料如課文錄音,配樂詩朗誦等多媒體材料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不斷的感染,誘導,熏陶學生,激發其聽的興趣,仿的慾望。再次,有目的的讓學生通過仿讀、復述,分析總結聽的內容,使其能根據材料中語音、語調的變化聽出話外音、言外義,使學生達到聽得進,聽得懂,聽得好的目的。
二、用嘴巴寫------說「
說是口語交際訓練的核心,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說作為重要的信息輸出方式,是人思維的外現和寫作的基礎,一個連話都說不周全的人,他的思維能力和寫作水平是可以預見的。正確使用語言,有效地組織語言表情達意,做到口齒清楚、發音準確、使人不產生歧義是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敢說,能說,會說則是訓練目標。敢說就是敢於在公開場所,自然得體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能有條理地,重點突出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即為能說;創造性的利用固有經驗和當前材料、運用表情、手勢等肢體語言闡述獨到的見解則為會道。一些學生在交際中出現詞不達意、丟三落四、語無倫次等現象,與其缺乏說話訓練有關。
每個學生都渴望有機會在老師和同學面前表現自己。而現行教材安排了口語交際訓練,為我們開展說的訓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練習平台。所以教師首先應為學生創造寬松的語言環境,依託說這個互動過程,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使其克服膽怯心理,樹立說信心。如有目的的和學生談心,讓學生主持班會,討論班級管理方法,並利用演講賽,故事會,辯論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能,給他們以自信。「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還應讓學生在多看、多聽、多練的過程中積累說話的素材,總結說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為做到心中有數,說之前可先讓學生針對訓練題目列出提綱,並留足時間,讓學生利用手中材料和生活經驗通過大腦的思維和想像對敘述對象進行再造,做到想得到,說得出,講得好,直至達到「出口成章」的說話境界。
三、用眼睛聽------讀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書讀多了,其中的形象自然就呼之欲出,對書中的思想也就會有所感悟,語言感覺自然也就找到了。進而實現了讀者與作者心靈的溝通。讀是說的基礎,寫的前提,進入信息時代,知識爆炸也對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師應做好以下工作:1、創設閱讀情境。做好示範引導工作,通過課堂上的聽錄音,范讀,仿讀活動,做學生表率,為其樹立典範,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使其感受閱讀的魅力,接受心靈的洗禮。2、培養閱讀習慣。閱讀需要堅持,最忌鬆懈,那種頭腦發熱一陣狂讀,熱度過後放任自流的習慣是要不得的,所以教師應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每節課要保證學生有10分鍾以上的閱讀時間,著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同時還應做好監督檢查,及時對閱讀情況進行檢驗,這樣既規范了閱讀行為,也有利於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指導。3、變閱讀為悅讀。閱讀的方式方法很多,如課上的朗讀、默讀、泛讀、領讀、齊讀、自由讀、仿讀、分角色讀,課下的整體概讀,批劃自讀,小組議讀,品評析讀,它們既互相聯系,又各有側重、各具特色,都可為學生提供思維發展的空間和才華展示的舞台,使他們在閱讀中增長見識,看到自身的長處,確定人生的坐標,「我快樂我閱讀,我閱讀我快樂」的理念也便深植與學生的內心。
四、用筆頭說------寫
葉老說:「作文不該看作一件特殊的事情,猶如說話,本來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作文又不該看作一件呆板的事情,猶如泉流,或長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異其致。我們要把生活與作文結合起來,多多練習,作自己要作的題目。久而久之,將會覺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既然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每個人的生活又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根本沒有必要讓學生去模仿固有的程式,弄得千人一面。寫作是生活經驗,形象思維,語言運用的統一,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是以筆代口,以筆抒情的「說」。而作文課上出現的學生搜腸刮肚的寫,老師煞費苦心的改,而再寫時還是空話連篇,抄書抄報,敷衍塞責的現象,無形中在不少學生心靈上投下了陰影,甚至演化為其從事創作的心理障礙。
為避免步入怪圈,我認為寫作訓練應從以下方面做起:1、提倡寫作文自序,每學期學生的第一篇作文就是為自己的「大作」寫序,這既調動了其寫作的熱情,又有利於發揮他們的才智,進行大膽創作,寫出真我。2、做好批改工作,切忌大量的如「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等空洞批語出現,做到精批細改,對優缺點明確的進行標示(哪怕是一句一處)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真的尊重他們的創造性勞動。3、寫作是沒有訣竅的,勤寫、多練才能提高寫作水平,「三天不練口生,三天不寫手生」就是這個道理,教師讓學生每周寫一篇「小記」,長期堅持下去,學生通過練筆,就身邊耳聞目睹的種種現象,寫出自己的看法。通過日積月累的練習,寫作時便能文思如泉湧,以自己獨特的視角「說」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人和事。4、「文章不厭千番改」,所以教師應重視作文的修改,為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達到以改促寫的目的,修改可採用自讀自改,互讀互改,同讀共改等方式進行,這樣既減輕了雙方的負擔,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中的四個重要方面,它們之間緊密相連,任何把它們孤立和割裂開來的想法都是錯誤的,以前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已經有了太多的教訓,重「讀寫」輕「聽說」的現象不能再出現了,聽說讀寫必須齊頭並進,不可偏廢任何一個方面,必須把它們當作一個整體看待,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聽說讀寫作為語文的基本功,不但是學生思維發展的核心,也是其獲得新知、進行再創造的重要途徑,並且在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意志品格等方面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當然學生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葉老說「大凡傳授技能技巧,講說一遍,指點一番,只是個開始而不是終結,所以講說和指點之後,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功夫督促受教育人多多練習,硬是要按照規格練習。」可見練習是強化記憶、運用知識、培養語文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應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方面多動腦筋,多下功夫,使學生在「得法於課內」的基礎上,「得益於課外」,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交際的需要。
Ⅶ 「語文要素」與「聽說讀寫」
為什麼叫「語文要素」?怎麼理解「語文要素」?我一直在想,很有可能是將統編版教材中的「語文要素」拼起來,就是一幅完美的語文藍圖了,每一種「語文要素」都是「語文」的一部分。這樣彷彿應該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語文要素應該是約定俗稱的,是公認的,而且每一種要素應該能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
這可能會使我們想起常常講的「聽、說、讀、寫」,一個人能聽懂別人的話,能通過口語表達來交流,能閱讀,能用書面語言來交流,這樣的人,可能就算是一個具有語文能力的人了。那麼,「聽、說、讀、寫」能不能算是「語文要素」呢?看起來是不能算,我想起個名字,可以叫作「語文要件」。
「語文要素」可能首先是構成了「語文要件」,再由「語文要件」構成了「語文藍圖」。比如「讀」這個要件,則可能包括「朗讀課文,能注意語氣和重音」「讀句子,想像畫面」等要素。這么看來,其實每一個要件是一個立體的構成,「注意語氣和重音」是一種表面的表達,而「想像畫面」可能只在思維當中,可能被「語氣和重音」所覆蓋了,但就在「語氣和重音」當中,而「閱讀的速度」則可能體現在默讀當中,並沒有讀出聲音,但卻能通過內部的聲音勾勒畫面形成理解,當然,那可能更是一種表面的要素了。
再比如說「寫」,「了解課文按一定的順序寫景的方法」和「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這兩個語文要素又是一個在表面,一個是深層。如何表達感情往往能夠讓我們很快就能感到,而寫景的方法卻往往藏在文章的深層當中。
而關於「聽」和「說」在整個小學統編版教材里,至少在課文中,基本上沒有得到體現,那麼是不是統編版教材不重視「聽」和「說」呢?當然不是,「聽」和「說」往往在口耳的互動當中,教師讀,孩子聽,教師提出問題,孩子表達理解,孩子們之間相互溝通和交流,都是「聽說」的例子,這在「交流平台」當中也有所體現。那麼,「聽」,有「怎樣的聽」和「聽什麼」嗎?比較難,聽重音、聽節奏……其實重音和節奏往往是連在一起的,也就是聽出意思就可以了,說也同樣如此。「聽」和「說」只有在良性的語文課堂上直接訓練,它們是重要的部件,但並不是適合分離出多少「要素」。
由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統編版中更多的是顯性的「閱讀」「寫作」的「語文要素」,而在讓這些「語文要素」落地的過程中,「聽」「說」可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訓練「聽」「說」實際上也是同樣重要的,而這,往往可能是我們忽視的環節。讓「語文要素」和「讀寫聽說」結合起來,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Ⅷ 語文聽說讀寫之間的關系以及各個能力的培養
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即小學語文教師通過語文教學使得小學生能夠具有辨別語音、理解語意、評品話語的能力,使得小學生能夠用聽覺去辨別世界、能正確使用語言、能有效地組織語言表情達意。然而目前看來,很多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語言表達不清楚、文章表達不通順,甚至詞不達意,邏輯混亂等現象,所以,小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急需培養和提高,而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和訓練
Ⅸ 語文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啥是啥的基礎
1、基礎知識就是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逐步積累的一些經久耐用的知識,比如學習目標中要求會讀、會背、會寫的那些字、詞、句子、篇、古詩等。基本能力就是指聽、說、讀、寫的能力。 2、語文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也是或語言和文學的簡稱。相對來說。
Ⅹ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
探究學習的聽說讀寫能力 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並不是截然分開而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緊緊抓住這四個環節,對學生加強訓練,才會使學生的綜合性處理問題的能力得以加強。同時,我們要優化學習環境,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整合的教育體系。在豐富多彩的綜合活動中學習知識、運用知識、拓寬視野、豐富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前幾年,有語文老師曾感慨:語文教學怎麼了,我們教出來的學生連最簡單的與人交流都不會,語文已經走進死胡同。時代迫切呼喚語文改革,於是綜合實踐活動走進大家的視線,並且勢頭強勁。什麼是綜合實踐活動呢?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能力呢?這些成為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就此談談看法。所謂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乃至全面素質的綜合發展為目標,通過優化語文學習環境,整合語文學習資源,構建課內外、校內外、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學體系,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發展的活動。它具有以下特點。 1.實踐性。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關注生活,關注實踐,學會發現並解決實際問題。綜合性學習命題的中心是活動。題目大多會設置特定的情境,考查學生開展語文活動完成實際任務的能力。實踐經驗是學生解題的主要依據。 2.語文性。綜合性學習的提出是基於「生活處處有語文」這一「大語文觀」的。解讀《語文課程標准》關於「綜合性學習」的論述,我們可以找到對於「語文」這個關鍵詞的解讀。那就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這就是語文綜合性學習這一概念中「語文」一詞的內涵,也就是說語文最終的目的就是服務生活。 3.綜合性。有兩個層面的綜合:一是學科內的綜合,即綜合運用多種語文知識和能力,去解決綜合性的語文問題;二是學科間的綜合,即以語文學科為主,進行跨學科的滲透。語文學科是解決其他學科的基礎工具,而語文綜合性的學習同樣需要其他學科的支持。學科滲透能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促其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4.開放性。主要指題型的靈活性和答案的不唯一性。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有充分的選擇餘地,可多角度切入,形式限制少。答案不作統一規定,鼓勵有創意的設計和表達。新課程改革中添加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對傳統語文教育的挑戰,而且綜合性學習這一板塊近幾年在中考中一直處於強勁態勢。不少學校雖開展了綜合性學習活動,但未能做到人人都有具體的工作的任務,所以有的同學無親身感受,寫不出活動的目的、主題、步驟;有的學生雖參加,也有具體的任務,但不去思考,不去探究,沒有形成自己的能力。因此,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一定要重視語文綜合性學習。 語文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呢?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將已有的語文知識技能在實踐中應用,又在應用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學生語文學習的直接經驗與感受而開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發展,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有目的地、循序漸進地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真正體現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語文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更是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得到全面鍛煉。 1.聽。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聽的能力,要讓學生聽懂說話者要表達的意思,所謂聽琴聽聲,聽話聽音。要培養學生與人交往時能聽懂言外之意的能力。例如有這樣一道題目:小麗很愛干凈,早上進教室到座位上,拿面紙把桌子凳子擦了一遍,隨手將紙扔在地上,同桌見了說:「小麗,你可真講衛生呀。」如果你是小麗該如何回答。如果同學們在審題時就字面理解的話肯定會說:「是呀,我的優點就在這。」那就答錯了。正確答案是:「對不起,我知道錯了。」因為她的同桌說的是反話,要聽懂言外之意。可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聽是首要的。 2.說。培養說話能力就是讓學生在與人交流中能夠正確簡明流暢婉轉地表明自己的觀點。正確地表達會讓你事半功倍,反之,不正確地表達會讓你功虧一簣。說是一門學問與藝術,如何讓學生說得正確,說得生動,說得簡明,說得流暢,說得婉轉……這是不少語文老師覺得困難的事。要讓學生大膽地說,就要激發學生說的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是一條恆之有效的途徑。開展貼近學生綜合的實踐活動更有助於「說」,每一活動的實踐,都是自己的一次努力,一次體驗,一次獲得,說自己心中的東西,比說什麼都容易。例如學校處理垃圾就一個辦法———焚燒。垃圾焚燒時那刺鼻的氣味、那熏人的煙讓學生深惡痛絕。對此,我就發動學生談自己的看法,深受其害的學生個個慷慨激昂,談自己的感覺,談環保的重要性,最後形成書面文字遞交給校長,反映學生對焚燒垃圾的反感,提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應該說這個活動很成功。讓學生說自己熟悉的事,才能激發學生說潛能,培養學生的說的能力。 3.「讀」。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讀的能力其實就是讓學生讀材料,提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歸納有效信息,或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葉聖陶先生曾說:「作者思有路,路識斯真。」讀一篇課文後目的就是要「識斯真」。不讀是不行的。有文化的人稱為「讀書人」,可看出「讀」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說明知識從讀中來。從讀中領悟歸納總結。 4.「寫」。綜合實踐活動,可以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很多寫作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