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里的其他用哪個好

語文里的其他用哪個好

發布時間:2022-11-15 02:53:03

❶ 在語文中,「其他」與「其它」的區別,在平時書寫中,應該寫哪一個片語

在現代漢語中,「其它」之意等同於「其他」。區別在於,「其它」專指事物。但是有些事物同樣可以用「其他」來表示。比如「她首先唱了一首《童年的歌謠》,之後又唱了一些其他的老歌。」
這樣一來似乎就不太好分辨了。其實不然,「其它」一詞出現的較晚,目的是為了要區別事物與非事物。但由於漢語的語境很復雜,有時候使用起來性質並不十分明確,加之「其它」和「其他」在聽覺上並沒有分別,對整個語意在理解上也不會產生歧義,因此現在還是有很多專家反對這樣一種用法,主張只用一個「其他」就可以了,不必如此細化地分別。
我個人同意這種觀點,而且在平時書寫中也只用「其他」。
希望不會使你更加糊塗才好。

❷ 語文中的斜線號(/)有哪些用處

斜線號(/)用處如下:

1、表示某種並列關系,相當於「和」。例:47/48次特別快車。

2、表示間隔兩種不同計量單位,相當於「每」。例:汽車最大車速為120公里/小時。

3、用來隔開詩行。例:歲月是一條狹長的山谷/人生是一串不停的腳步/腳下是先祖鑿好的石階/拾級而上/踩著大山的筋骨/……

4、用來隔開月日。例:今天是23/1(即:1月23日)。

5、用來表示分數。例:這次參加校教代會的代表有1/3(即三分之一)。

(2)語文里的其他用哪個好擴展閱讀:

語文中其他符號作用:

曳引號【﹋】:主要用來表示聲音的延長或抑揚。例: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笸籮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虛缺號【□】:用來表示原文缺字,可念作「某」。有時是作者有意缺寫的。例如:在他面前,顯出一條大道,直到他家中,後面也照見了丁字街頭破匾上「古□亭口」這四個黯然的金字。(魯迅《葯》)

隱諱號【×】:用來表示不願寫出或不便說出的詞語,也用來表示無法說出的人或事。例如:我要××醫院,找胡大夫,我媽媽剛才吐了許多血!(冰心《小桔燈》)4月18日,他和趙×一起到的北京。

年省號【』】:標在年號前面左上方,省寫「年」,還省寫前面兩位阿拉伯數字。多應用於書刊、報刊和廣告中。例如:』08(表示2008年)中學生作文大賽。

下腳號【.】:用於時間(年、月、日)分隔的符號。特別是外文書信翻譯稿中,落款時常用這種符號。在手寫時也應用甚廣。有些報刊在刊頭處標明出版日期時也用下腳號。例如:2008.1.25

注意:

下腳號【.】與間隔號【•】在使用時是有嚴格區別的,不能通用或混用。用間隔號隔開的時間是一種特定的日子,已有專名的成分。

例如:「九•一八」、「十•一」等。用下腳號隔開的時間是一般平常的日子,例如:1.23。因此,不能把「九•一八」寫成「九.一八」,也不能把「1.23」寫成「1•23」。

❸ 語文版語文用什麼參考書好,講解全面的,還有其他科目的《中學教材全解》好不好

我們老師說,最好不要買"全解"之類的參考書

❹ 語文中的「其他費用」用他正確嗎

沒有問題的。
《現代漢語詞典》:
【其他】[代]指示代詞。別的:今天的文娛晚會,除了京劇、曲藝以外,還有其他精彩節目。
【其它】同「其他」(用於事物)。

《新編現代漢語多功能詞典》:
【其他】[代]代替一定范圍以外的人或事物。……
〔辨〕(二)「其他」和「其它」;「其它」是五十年代以後,從「其他」分化出來的詞,一般用來指事物。「其他」則即可以指人又可以指事物。我們認為,這種分化是不必要的,只會增加人們的負擔。

所以你讀別人的文章時,知道它們的區別就可以了;你自己寫文章統用「其他」,不用「其它」,就是了。

❺ 語文各種修辭手法、說明方法的運用好處、作用

修辭手法:


語文中主要修辭手法有以下:比喻、擬人、誇張、對比、排比、對偶、反復、借代、比擬、象徵、寄寓(寄託),互文、設問、引用、呼告、反問、頂真等。其中比喻可以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復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較喻(可分為強喻,弱喻)、譬喻、曲喻、飾喻、引喻、隱喻。

其他特殊性描寫方法: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襯托(正襯、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聯珠、頂針),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並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復沓,拈連(又稱:順拈)。

編輯本段常用修辭特點比喻

1、定義

比喻,即表示兩種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辭方法。

2、結構

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性詞語)。

3、分類

根據比喻結構的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特徵,可分為四種。

⑴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若、彷彿、猶如、宛如、像……一樣、彷彿……

似的,恰似」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⑵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是、變成、構成了」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

此外,暗喻還有一些變體需注意的是:

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制與被限制的形式來實現比喻關系。例如:

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復指形式表現比喻關系。例如:老王你不要灌湯

③注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注釋說明的形式表現比喻關系,常用破折號連接例如:五點鍾,

上工的汽笛響了。紅磚「罐頭」的蓋子——那扇鐵門一推開……

⑶借喻。不出現本體和比喻詞,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⑷博喻。連用幾個喻體共同說明一個本體。例如:一隻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灰色的

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

4、作用

⑴化平淡為生動;⑵化深奧為淺顯;⑶化抽象為具體。

5、構成條件

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就不是比喻。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比喻詞。

下面幾例不是比喻句:

⑴他的性格像母親--同類事物做比較

⑵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測

⑶不要帶著思想包袱去工作--詞的比喻意

6、常用比喻詞

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猶如、有如、彷彿、好比、一樣、成了、是、變成

比擬

藉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使文章更生動。

將什麼比作什麼,生動形象地寫出某事物某特徵,表達作者某情感。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⑴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語言、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將什麼賦予生命,生動形象地寫出某事物某特徵,表達作者某情感。

例句:

⒈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春》朱自清

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杜甫

⒊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朱自清

⑵擬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做彼物來寫。

例句:

⒈人群不顧一切,涌了上來。

⒉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⒈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⒉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裡。(《荷花澱》孫犁)

誇張

1.定義

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方法叫誇張。

2.種類

⑴擴大誇張。故意把事物說的「大、多、高、深、強」等的誇張形式。例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⑵縮小誇張。故意把客觀事實說的「小、少、低、淺、弱」等的誇張手法。例如:烏蒙磅礴走泥丸。

⑶超前誇張。用一件事物將來的將來可能出現的結果來形容這種事物現在的狀態,或把一件事物將來的狀態提到現在的狀態之前的誇張手法。例如,農民們都說:「看見這樣翠綠的麥田,就都嗅出白麵包子的香氣來了。」「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曹雪芹《紅樓夢》)

3.用法

鮮明地表達詩人對事物的情感和態度,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語言生動性。

4.運用時注意問題

⑴誇張不是浮誇,必須合乎情理,不能脫離生活的基礎和依據。

⑵誇張和真實要有一定的距離。否則就分不清是在說事實還是在誇張。

⑶誇張要注意應用的場合。嚴肅的匯告、報告,科技說明文,說理文章等文體,不宜使用誇張

的修辭。

排比

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增強語勢,突出某事物某特徵,表達作者某情感。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反復

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

作用: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時,反復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⒈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例句:山谷迴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⒉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設問

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使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加強語氣,突出了什麼,表達作者某情感。

例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反問

又稱激問、反詰、詰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加強語氣,突出了什麼,表達作者某情感。

我呢,難道沒有該責備的地方么?

借代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②特徵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徵、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③具體代抽象

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④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⑤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朴,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朴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借喻與借代辨析

第一

看本體和客體之間是否有相似性,沒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烽煙正十年」中「旌旗」「烽煙」到底是借喻還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這兩個詞的含義。旌旗:旗幟的通稱,這里指部隊。烽煙:古代邊境有敵人入侵時在高台上點燃起來作報警用的火,後泛指戰火或戰爭。只要想一想就可以知道,「旌旗」和「軍隊」,「烽煙」和「戰爭」之間沒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斷這兩詞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體和客體之間有相關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體相關的事物來代指這個本體。古代軍隊在行軍和作戰時都舉著自己特有的旗幟,旗幟既用來區分敵我,又用來指明軍隊前進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來代指軍隊。「旌旗十萬」即「十萬旌旗」。「旌旗」不能發出「斬」的動作,能發出「斬」的動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萬旌旗」指「十萬軍隊」。同理,古代一遇敵人侵犯,邊境就燃狼煙報警,所以「烽煙」「狼煙」儼然成了戰爭的代名詞。「南國烽煙正十年」就是「南國戰爭正十年」。

第二

看能否轉換成明喻,能轉換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轉換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旌旗十萬斬閻羅」一句如果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體,「軍隊」是本體,轉換成明喻就成了「軍隊像十萬旌旗一樣斬掉了閻羅」,顯然不成句子。同理,假設「南國烽煙正十年」運用的是借喻手法,那麼「烽煙」是喻體,「戰爭」是本體,轉換成明喻就成了「南國的戰爭像烽煙一樣整整十年」,顯然不成句子。因此可以斷定以上兩句不是借喻用法。

第三,同一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那麼如何辨別呢?這時就要看與客體相應的詞語是否採取相應的比喻說法。借喻是以此喻彼,重在喻,因此與客體(喻體)相關的詞語必須採取相應的比喻說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與客體(借體)相應的詞語不必改成與之相應的說法。請看下面兩例。

〔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借喻)

〔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榨盡了我們的血汗。(借代)

〔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撲來。(借喻)

〔B2〕大白熊答應了我的價錢。(借代)

上面兩組中A1、B1都是借喻。A1中客體是「毒蛇猛獸」,與它相應的動賓詞是「吃盡」「血肉」。由「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是通順的可知,「毒蛇猛獸」與「吃盡」「血肉」是一個和諧的主謂賓關系。A2中客體也是「毒蛇猛獸」,與它相應的動賓詞是「榨盡」「血汗」。由「毒蛇猛獸榨盡了我們的血汗」不通順可知,其「毒蛇猛獸」與「榨盡」「血汗」不是一個和諧的主謂賓關系。客體所在的語境主謂賓和諧表明不與本體相關,是比喻;客體所在的語境主謂賓不和諧表明與本體才能相關,是借代。

第二組更明確。「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撲來」,其中客體「大白熊」與後面詞語非常和諧,表明在客體做主語的句子中是一個整體,而在主體做主語的句子中未必是一個整體。「大白熊答應了我的價錢」,其中客體「大白熊」與後面詞語不和諧,表明在客體做主語的句子中不是一個整體;只有換上本體――那個稱為「大白熊」的人――與後面詞語才和諧,才能成為一個整體。所以,前者是比喻,後者是借代。

「巾幗不讓須眉」,單單用客體「巾幗」「須眉」表達為「頭巾、發飾不讓眉毛、胡須」肯定不通;「她希望長大後當白衣天使」,「白衣天使」單用客體表達為「她希望長大後當社會上白衣服的天使之神」也不通。「買一瓶洋河」「大金牙也在看《史記》」「紅領巾們越干越歡」也是如此。

用這種方法來解釋「楊二嫂」「圓規」那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也是再清楚不過的。「圓規又講話了」「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後一個「圓規」與「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極不和諧,分明是借代。

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來的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藤野先生》)

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將什麼與什麼比較,突出了什麼。

例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聯想

也同想像.作用:使事物生動化例如:太陽出來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升華主題,點明中心例如:河中的水流動著,城中的愛也流動著

通感

所謂通感,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表現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

作用:通感的運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其表達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為形象,讓讀者更好地

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們豐富的聯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潑;它能准確表達,含意深遠;它能充實

詩文的意境,構成特殊的藝術美。

例如「晨鍾雲外濕」(杜甫《夔州雨濕不得上岸作》)以「濕」字形容鍾聲,所聞之鍾聲,穿雨而來,穿雲而去,故「濕」,觸覺與聽覺相互溝通。「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湯湯乎若流水」(《呂氏春秋·本味》)聽琴聲而知志在高山、流水,聽覺與視覺相互溝通。

雙關

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或音近)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雙關。

雙關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頂真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開頭,首尾相連兩次以上,使鄰近接的語句或片斷或章節傳下接,首尾蟬聯,用符號表示就是「ABC,CDE」.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真,又叫頂針或聯珠。

運用頂真修辭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結構整齊,語氣貫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間環環相扣的有機聯系。

例句:友情是花,引來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兩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恆地在燃燒。

夢想是翅,飛翔永恆藍天。

夢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夢想是海,還是小船悠悠。

夢想是船,海上乘風破浪。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雲;

愛心是雲,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楚山秦山皆白雲,

白雲處處長隨君。

長隨君,君入楚山裡,

雲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羅衣,

白雲堪卧君早歸。

--李白《白雲歌》

互文

帶有修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

在古文中,把屬於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里,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

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時明月漢時關

煙籠寒水月籠沙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主人下馬客上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在閱讀古代散文作品時,對於一些運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進行仔細的思索和體味,往往容易忽略過去。

例如:

⑴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意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陽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兒。」

⑵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如宿構。(《文心雕龍·神思》)意為:「曹植、王粲鋪上紙拿起筆寫作時,就象事先寫好了背出來一樣。」

⑶齊魏徭戍,荊韓召募。(李華《弔古戰場文》)齊魏荊(楚)韓等戰國時期君王為徭役守邊而招募兵員。」

⑷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說》)意為:「凶暴的差吏來到我們村裡,到處叫嚷喧嘩,到處騷擾百姓。」這里的「東西南北」泛指「各處」。

⑸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岳陽樓記》)意為:「不因外物的影響而悲哀歡喜,也不因為個人處境好壞而歡欣悲傷。」

回環

簡單地說回環就是順讀逆讀一個樣。

回環就是把前後語句組織成穿梭一樣的循環往復的形式,以表達不同事物間的聯系。回環可使語句整齊勻稱,能揭示事物的辯證關系,使語意精闢警策。

例如:

響水潭中潭水響;黃金谷里谷金黃。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養乳源翁。

星島港迎港島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移情

為了突出某種強烈的感情,寫說者有意識地賦予客觀事物一些與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實際上並不存在的特性,這樣的修辭手法叫做移情。

運用移情修辭手法,首先將主觀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襯托主觀情緒,使物人一

體,能夠更好地表達人的強烈感情,發揮修辭效果。

例如:

①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④行宮見月傷心色,

夜雨聞鈴斷腸聲。

(白居易《長恨歌》)

⑤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歌頭》)

⑥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牛希濟《生查子》)

上面例①兩句詩的意思是:露從今夜起才特別慘白,月是故鄉的才格外明亮。為什麼是這樣的呢?因為詩人杜甫親歷了安史之亂的大動盪,在國家前途、個人命運不斷遭到打擊的情況下,不得不於公元前759年秋天棄官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客居。在這凄冷荒漠的邊塞小城裡,詩人將思念故鄉的感情移到露色和月光上,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月光襯托詩人思念故鄉的情緒,使事人一體,從而更好的表達了詩人思鄉的強烈感情。例②中兩句詩的意思是:感嘆國家遭逢喪亂,花朵濺滴悲傷的淚;痛恨一家流離分散,鳥兒叫喚驚動憂愁的心。花開鳥叫是自然界的現象,是沒有人的情感的,詩人運用移情修辭手法,才能寫出這樣感人的詩句。例③說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時候才「獨向東」;例④說月亮發出的是一種叫人看了「傷心」的光,鈴子搖響的是一種叫人聽了「斷腸」的聲;例⑤說月亮常常在人離別時變圓;例⑥說紅豆不是紅豆,而是一顆顆「相思淚」。以上各例都是運用移情修辭手法,將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這樣人情和事物融為一體,能夠更好的表達人的強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區別是:移情是將人的主觀的感情移到客觀的事物上,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觀事物襯托主觀情緒,使物人一體,能夠更集中地表達強烈感情;移就是甲乙兩項事物相關聯,就把原屬於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辭語移來屬於乙事物,是一種詞語活用的修辭手法。簡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後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詞來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擬人的區別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後者是「將物當作人來寫."

拈連

拈連(niānlián),指甲乙兩個事物連在一起敘述時,把本來只適用於甲事物的詞語拈來用到乙事物上,這種修辭手法就叫拈連,又叫「順拈」。運用拈連,可以使上下文聯系緊密自然,表達生動深刻。

【例句】

例子⑴: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

例子⑵: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相見歡》李煜

例子⑶:你別看我耳朵聾,我的心並不聾啊!......

編輯本段修辭舉例

恩重如山冷若冰霜成竹在胸胸有成竹呆若木雞風燭殘年揮汗如雨浩如煙海門庭若市虛懷若谷輕如鴻毛震耳欲聾聲名狼藉易如反掌切膚之痛親如手足人面獸心如虎添翼如膠似漆喪家之犬對答如流刀山火海

a明喻

:虛懷若谷門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飢似渴味同嚼蠟壽比南山歸心似箭

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

b暗喻

:車水馬龍有口皆碑唇槍舌戰草木皆兵冰清玉潔明珠暗投人老珠黃

犬牙交錯血海深仇犬馬之勞

c借喻

:望穿秋木破鏡重圓風平浪靜班門弄斧銅牆鐵壁豺狼當道掌上明珠

畫龍點睛柳暗花明愚公移山

擬物

狐朋狗友鼠目寸光鴉雀無聲花枝招展鳥語花香烘雲托月風卷殘雲百花爭艷鼠竊狗盜兔死狐悲龍爭虎鬥卧虎藏龍

誇張

日理萬機日月如梭三頭六臂怒發沖冠一日千里一字千金百發百中膽大包天寸步難行一步登天一日千里一毛不拔一塵不染

對比

口蜜腹劍口是心非虎頭蛇尾好逸惡勞陽奉陰違南轅北轍外強中干吃一塹,長一智掛羊頭賣狗肉

對偶

地大物博感恩戴德山窮水盡謙受益,滿招損家喻戶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披星戴月口誅筆伐口蜜腹劍山珍海味山重水復

借代

目不識丁披堅執銳扭轉乾坤迫在眉睫拈花惹草大江東去燈紅酒綠咬文嚼字青黃不接手無寸鐵

比擬

閉月羞花百花爭艷草木皆兵風塵僕僕呆若木雞生龍活虎鶯歌燕舞抱頭鼠竄肥頭大耳土崩瓦解

反復

登峰造極星移斗轉提綱挈領審時度勢情真意切罪魁禍首豐功偉績心灰意冷真憑實據一心一意

反問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塞翁失馬,焉之非福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雙關

風雨同舟藕斷絲連立地成佛樂在其中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

回環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人響水潭中潭水響;黃金谷里谷金黃。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養乳源翁。星島港迎港島星。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迴文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畫上荷花和尚畫

地滿紅花紅滿地天連碧水碧連天

頂真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傳十,十傳百一而再,再而三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愚公移山》)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木蘭詩》)




❻ 在語文中,「其他」與「其它」的區別,在平時書寫中,應該寫哪一個片語

其他:用於指人
其它:用於指物
若人、物共指的時候用「其他」

小學語文用哪個輔導資料好

小學語文的輔導書:《53天天練》、《小學語文知識大全》、《好詞好句好段》、《教材全解》、《一課一練》

1、《53天天練》:學生可以每節課都進行課後練習,知識點比較集中,專堂專訓,能及時鞏固課堂效果,增強記憶力。對於考試周期,會有專門的針對考試設置的習題,值得選擇、

2、《小學語文知識大全》主要是針對語文學習的輔導書,它的優點在於把語文知識進行了詳細的總結和歸納,是學生用來課後鞏固語文知識、復習備考的好書籍。

3、《好詞好句好段》旨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生由於剛開始寫作文,難免遇到


詞彙貧乏、辭難達意的現象。容易記「流水賬」,寫「口水話」。這本書目的在於提供大量的素材供學生選擇,並且分文別類,針對性強,提高快,效果明顯。

4、《教材全解》系列叢書基本人手一本,包括初中高中同學。《教材全解》的優點在於對教材的內容都進行詳細的講解。學生課前預習,課後復習都可以做到深入理解知識點。而對於家長來說,可以就每一個詳細的知識點進行輔導,也是很多老師推薦的輔導書。

5、《一課一練》相對其他教輔略微薄一點,但是其中的每一道題都是編者經過深思熟慮,研究編制的,旨在學生做最少的題,拿到最多的分。因為《一課一練》中很多題都比較經典,也被很多老師奉為經典叢書。

❽ 學語文哪個app好

學語文《語文學習助手》app好。

通過該軟體可以查詢到漢字的筆畫順序,另外還搭配了播放寫法的動畫,查詢漢字拼音,部首,注釋,相關詞語。另外還有小學各年級的識字表,方便用戶快速尋找更多的知識。

學語文的其他軟體

1、《高中語文》

十年高考的考官精選的高一到高三的常考類型題目,更有高中語文,高中英語,高中物理低能相關高考系列供給你選擇,讓你隨時隨地就能夠戴上耳機開始學習。

2、《語文100分》

跟隨對應的視頻自主朗誦和北宋課文,讓學生可以提前預習相關的學習知識跟內容,從記憶跟聽覺上去開始適應全新的內容。支持自動拼寫字詞還有聽寫。支持隨時點擊課文文字查詢。

3、《初中語文》

將原文針對手機屏幕進行了精心的排版,讓閱讀變得更加舒適,搭配高清的配音,用戶可以點讀也可以跟讀。課文簡介分門別類,理解更加通透。

4、《中考語文通》

首頁的中考倒計時設計,時刻為用戶提醒距離中考的時間,里邊包含了中考語文科目下所有中考知識點詳解。細化涵蓋了中考語文科目的專題練習題目,對於每一套題目都有著詳細的講解。

閱讀全文

與語文里的其他用哪個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