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構建真正的語文課堂
重慶市雲陽縣魚泉鎮魚泉小學 冉孟春 什麼是真正的語文課堂?提出這個問題恐怕會引起許多人的爭議。也許有人會說,語文老師上語文課就是語文課堂,難道存在上語文課不是語文課堂嗎?如果這一質疑是對的,那麼,所有的「塗鴉」都有書法味兒了。雖然是上語文課,但不一定是真正的語文課堂。我認為,真正的語文課堂是一個最藝術化、最富有情趣的教學領域,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一、凈化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內環境,把不是語文課堂的東西清除掉。 其次,語文課堂不是其它學科知識的大拼盤。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過分注重文中的自然科學知識或其它知識,把語文課雜化為其它各學科知識的大拼盤,這是不對的。 再次,語文課不是其它學科的保姆。語文的工具性,可以從語文與其它學科的關系來理解。但是,語文的工具性主要體現在交際之中,它的存在,主要不是因為它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工具,而是因為有它獨立存在的價值,有它獨立的目標,它對學生的發展,有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用語文獨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豐化和磁化語文教學過程。 把學生培養成情感豐富的人,教師要有一種內在、含蓄而奔放的激情,讓聽者沉浸在審美愉悅之中,如沐春風,如浴秋陽,讓學生感受其語言美、意境美,同時彌漫著一種其樂融融的氛圍美,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積淀民族文化,豐富學生生存的智慧,提升人生境界。 三、教師有較高的語文素養。 再好的劇本,從平庸的演員口中念出,會變得干癟無味,毫無創造;而優秀的演員,哪怕你給他的是一個菜譜,他也能念得有滋有味。真正的語文課堂是教師全情投入的產物,語文教師必須是一個「味道十足」的人,並根據自己的特長因長施教,上出「個性美」來。 我有幸到萬州聽了「三峽教育論壇『平湖之春』小學語文名師教學研討會」的專家和名師們的講課及講座,受益匪淺。就這個問題,我發表一些自己的拙見。 一、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構建真正語文課堂的基本條件。 課前師生之間採用形式多樣的對:或提問,或講故事、笑話,或相互鼓勵等,引生入課,如話家常,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課中老師不是威嚴地站在講台上給學生枯燥無味的說教,而是面帶微笑來回穿巡於學生之間,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好夥伴。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多方激活學生,學生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寫什麼就 寫什麼,老師相機給予恰當的指導、評價或鼓勵。華中師大楊再隋教授在講座中說:「師生在課堂上同為主體,又互為客體。」當老師在有意義的講授知識、引導學生釋疑解難時,老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當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是客體。這種主客之間的關系在課堂上不停地轉換。小語教學專家支玉恆老師說:「語文課堂是什麼?是一種享受。在沒有壓力的感覺中共賞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共同享受自己的佳作,」的確,這樣的課讓聽者也是一種享受。師生在課堂上是自然的、自主的、自由的,還有什麼比這更高的境界呢? 一堂課結束時,老師那畫龍點睛、聲情並茂的結束語,讓學生戀戀不舍地離開課堂,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回憶和想像的空間。 二、教師嫻熟的語文教學基本功和深厚的語文素養,是構建真正語文課堂的重要因素。我就以支玉恆老師上《匆匆》這一課給我留下的美好回憶和啟示來說明這一觀點。 1、教師的教態親切和藹,語言朴實無華;學生思維活躍,感情奔放。師生共建一個激情奔放的語文課堂。支老師在課堂上語言親切而富於激情,面帶微笑而富於表情。學生回答問題時老師總是用心傾聽,並及時恰當地給予評價鼓勵的話語,整堂課無一句文學性的語言。然而給人的感覺就是親切自然,無矯柔造作之嫌。學生在老師親切朴實、富於感染力的評價中,思維變得活躍起來,感情如潮水奔放。 2、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評價、鼓勵每一位學生,給學生奮發向上的激情和無盡的表現欲。支老師在課堂上總是用幽默、風趣、詼諧的語言及時恰當地鼓勵、評價每一位學生。如有位女生回答問題後,老師評價:「哇,又一個王小丫,真了不起!」有位男生回答問題後引起全場雷鳴般的掌聲,老師親切地問他叫什麼名字,學生回答後老師連忙用細小而輕快的聲音說:「快別說了。老師和同學們會因為你精彩的回答而記住你的大名,忘記我的名字,那樣我會妒忌你的。」多幽默風趣呀!學生聽了這些恰如其分的評價,何樂而不為呢?即使那些沒有請到回答問題的學生,老師也注意鼓勵他們,不讓學生因為老師沒有注意他們而有失望的感覺。這一點,我們還做得很不夠。 3、注重朗讀指導。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的基本點、重點,又是難點。如何才能將朗讀指導落到實處呢?支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沒有出現一個生硬的朗讀術語,而是引導學生多層次地朗讀課文,每朗讀一次讓學生說出新的收獲,讓學生從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又抓「情感」是閱讀教學的根,讓學生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時,老師引導學生說出前三句與後一句的關系是鮮明的對比關系,怎樣讀出這種關系呢?有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前三句給人以希望,用高興的心情、輕松略高的語氣來讀;後一句給人以失望,應帶著失望的心情、低沉緩慢的語氣來讀。」當學生朗讀的語氣不夠到位時,老師又示範讀一句,給學生以提示,然後讓學生接著讀。指導學生背誦時,讓學生看著老師的手勢背,老師的手勢不僅指揮著背誦課文的輕重緩急,還暗示著背誦的內容,這就是無聲的語言,這就是語文課堂教學藝術。 4、體現語文課堂結構的整體性又注意教學過程中的細節。支老師從大處著眼,突現出「用心靈誦讀——用心靈傾聽——用心靈傾訴」這一教學流程,教學思路清晰,脈絡清楚,結構嚴謹。同時,又從小處著手,注意教學過程中的細微之處。如有個同學在讀「我默默地算著……」這幾句時語速偏快,老師及時指導:「默默地算著有這么快嗎?八千多日子啊,你再讀一下。」同學們在創作名言時,有位學生是這樣寫的:「抓住一秒的時間,就是抓住了人的一生。」支老師和藹地說:「太誇張了吧。應在『一秒』前加一個什麼字准確呢?」這個學生回答:「還應加個『每』字。」多准確的語言表達指導,這需要教師有深厚的語文教學基本功,才能在課堂上駕輕就熟。 三、注重實效,不搞花架子,將語文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是評價一堂語文課成敗的標志。不管老師在課堂上用什麼新穎的教學方法,如果學生沒有收獲,就等於白上,浪費了大家的時間。特別是公開課,更應該多一些實質,少一些形式,這樣才能起到示範的作用。楊再隋教授說:「公開課不一定高於常規課。」我對這一點深有體會。公開課高於常規課,還不一定能達到常規課的效果。如果說公開課純粹是演課,搞一些花拳綉腿,失去了別人借鑒的實用性,這豈不是流於形式,降低了公開課的實質?教師累,學生無收獲。部分學校將公開課引入一個誤區:課件要多要好,老師要富於激情地表演。其實,多媒體課件是用來輔助教學的,要有利於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該使用的地方才使用。老師在課堂上富於激情地上課,這無可厚非,但表演的成份不應該太重。老師按既定的劇本(教案)去扮演既定的角色,在課堂上的某個時間某個地方用什麼語言,什麼動作,在課前不知要操練多少遍,猶如京劇中的程式化動作,這豈能不讓聽者乏味。況且,如果平時每堂課都這么操練,在實際教學中也不具可行性。 四、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學科同時具備的兩種特性,在我國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曾出現過兩大弊端:在過去的應試教育中,一度強調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導致語文課堂枯燥無味;在現在的素質教育中,又過於強調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致使語文課堂熱鬧非凡而流於形式。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這就是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的體現,如果沒有語文學科,學生學習其它學科的艱難程度簡直難以想像,或許不可能。新課標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這就是對語文學科人文性的具體要求。這兩個方面應並駕齊驅,不能偏廢一方。語文教學就是讓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又將這些道理用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從「內容——感悟——表達——再感悟」這一往復循環的流程中,將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地結合起來。資料提供者:
Ⅱ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的舉措
小學語文課做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其它各門功課的學習起著一定的輔助作用。教學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教學上的重點,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是引領小學生走向智慧的主陣地。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又避免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填鴨式」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那麼,根據多年教學實踐來談一談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新舉措。
一、注重調動小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
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小學生突出的心理特徵。小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語文課每次是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總結寫作特點等等。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抓住學生求新心理,不斷在學生面前展現那個燦爛的知識新天地,就會受到歡迎。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講述、讀書、討論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興奮起來。只有興奮性腦力勞動,才會使學習過程本身出現美妙的境界。
二、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突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教師要親和學生,讓學生爭做主人
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起始,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讓學生一起訂一個所要達到的目標。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學生主人意識越強,他的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確定的目標,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師要解放學生,讓學生勇於實踐
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解放學生,而不要用考試、作業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課堂內活而不亂,活而有序。有時看起來很亂,但那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打鬧。有時很安靜,那是在聽講,是在做題。教師管理井井有條,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該活的時候活得起來,該靜的時候控製得住。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
3、教師要妙用非智,激活課堂氛圍
在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對於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智力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策略,把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放在首位,重點培養學生較高的學習動機,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頑強的學習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妙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能使課堂「活」起來。因為獎勵具有促進的力量,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得學習預期的滿足。其次,妙用競爭方法,也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因為適度的競爭有助於激發學習熱情。
三、靈活運用各種學習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因此,應創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1、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
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起點,是深鑽的體現。當然好問也應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養的,好問不等於胡問瞎問。好問首先要問自己,要多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盲從,別人的答案究竟對不對,還要經過自己思考、鑒別。
2、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Ⅲ 楊再隋:對當前語文教學中幾個問題的反思1
通過課改,學生思維更趨活躍,綜合運用知識的意識和能力有所增強,人際交往能力有所提高, 表達能力,尤其是口頭表達普遍得到加強。
然而,也存在一些由認識上的模糊導致實踐中迷茫的問題。下面僅就語文教學中的幾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以就教於大家。
一、關於學生主體
當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成了教學活動中最時尚的用語。其實,人的主體性原是一個哲學概念,即所謂主體、客 體及其中介。人的主體作用即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主體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是特定雙邊活動中的主體,不要脫離特定的語境去抽象地、孤立地 論述學生主體。當前的教學活動主體缺失、主體錯位的現象並不少見。所以要特別強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存在著「假主體」現象,常常用課堂上表面 的活躍掩蓋教學的真相,讓一些眼花繚亂的「非語文現象」填充我們的課堂,在延伸、拓展的口號下的「過度發揮」,讓學生「如墮五里霧中」。
我們提倡「以學為教」,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實際,落實各項要求,講求實際效果。同時,也要 提倡「以教導學」,即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引導、組織作用。教學作為一個活動,需要教師進行組織,活動的過程,需要教師引導。要求教師具有很強的教 學調控能力,即在教學過程中,有分有合,分合適宜;有放有收,收放自如;有動有靜,動靜得當;有快有慢,快慢適中,表現出有節奏的韻致。
二、關於語言訓練
語文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語文知識、能力、興趣、方法、習慣、情感、態度、行為等等,因而是綜 合性的。素養的形成,決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培養。因此語文教學要強調「形象感染,情感熏陶,精神陶冶」。但無論是形象、情感或是精神,其基礎是知識和能 力,是學生在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中進行熏陶、感染、浸潤、同化的,所以語文課不能稱之為「語言文字訓練課」。過分強調訓練,把訓練覆蓋在語文課的方 方面面,有可能將語文學習變成純技能的訓練,從而使語文課再次墜入「工具主義」的泥潭。前幾年,某些地方提出「課本習題化」的口號,教材變成了習題簿,教 學變成了「做練習」,教學目標全是「應付考試」,這種狀況,令人憂慮。語文教學應充分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基本特點。應營造人文氛圍,體現人文 關懷,目中有人,語中有情,以人為本,以情動人。
由於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課上的主要活動是學生的言語實踐活 動,所以訓練也是必要的。字,要一筆一畫地寫,一遍一遍地寫好,需要訓練;書,要一句一句地讀,一遍一遍地讀好,也要訓練;說話,要一句一句地說;文章, 要一句一句地寫,都要扎扎實實地訓練。一遍不行,三遍、五遍,反復多遍,自然熟能生巧。誠然,訓練不是單調的重復,機械的反復,練有目的,目的要明確;練 有要求,要求要嚴格;練有方法,方法要得當;練有效果,效果要落實。
三、關於語文和生活
所謂「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這是從大語文觀的角度來講的,表明語文和生活密不可分的聯系。其實,語文 的外延永遠小於生活的外延,也就是說,語文不可能反映生活的全部。語文應盡可能去反映生活、表達生活、探究生活、干預生活,但不能還原生活。不能讓語文生 活化,更不能把生活的原型原封不動地引入課堂,不能用零碎的粗糙的兒童生活經驗代替前人總結出來的間接知識——反映人類文明成果的教材。教學反映社會生 活,聯系兒童生活,但不可能照搬兒童生活,不能用兒童生活的普遍性取代教學生活的特殊性。從近代教育史看,杜威主張「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倒過來講「生活 即教育」,他們所說的生活,其實是「生活經驗的改造」和「生活經驗的提煉」。
Ⅳ 小學語文《白鵝》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白鵝》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材簡說】
《白鵝》是人教課標版小語第七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重點表現的則是白鵝的特點──高傲。以「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這一過渡段統領全文,細致刻畫了鵝「嚴肅鄭重」的聲調,「大模大樣」的步態和「三眼一板」「一絲不苟」的吃相。
作者善於運用對比的方法來突出鵝的特點。如鵝與狗對比,表現鵝的叫聲「大」和「嚴厲」的特點;與鴨對比,顯出鵝「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大家風范;通過對狗如小偷般的委瑣相的描寫,彰顯鵝的老爺派頭。此外,作者還善於運用反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用「我們的鵝老爺」「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貶義的詞語表現鵝的個性,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字;理解、積累並學會運用部分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學會抓住重點詞句了解白鵝的特點,能體會到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明貶實褒等方法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感悟豐子愷用詞的准確、描寫的風趣及寫話訓練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 教學重點 】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感受豐子愷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 教學難點】
感受反語的寫法,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教學流程
一、復習引課
1、由鵝身上的傲氣引導學生回憶復現鵝的姿態和叫聲的描寫:
豐老先生是從哪幾方面寫白鵝高傲的特點?用波浪線劃出過渡句,從這句話里你知道了什麼?
(出示課件,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2、引讀出示: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引出下文步態的學習。
二、感受高傲
你最喜歡哪一部分,覺得哪句最有趣,就讀一讀。(出示課件,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
1、自由讀,感受步態的高傲:鵝走來了。自由讀第4自然段:有沒有感受到高傲的步態。
(1)學生交流:
生:我聽見了鴨、鵝……
指名分別讀──評「鴨小姐」「鵝先生」的朗讀。
師:寫高傲的鵝為什麼寫「鴨」?(引出「對比」的寫法。)
出示詞語,進行理解:急速
局促不安
從容
大模大樣
(2)、視頻突破「凈角」難點:
有不明白的嗎?(凈角)誰知道?(課件出示)指名說感受。
師:豐老用「京劇里的凈角出場」來比喻鵝的步調,不僅形象地寫出了鵝步調的從容,更顯出了
鵝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3)、朗讀體會對比寫法:誰能通過朗讀表現鵝步態的從容、大模大樣,那股傲氣?
(4)引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2、默讀感受:「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笑。」這回請你默讀第5、6、7自然段,為什麼使我們
發笑?你感受到他的高傲了嗎?(可以劃出有趣的詞句,把感受寫在旁邊。)
(1)、自由交流,指名說。板書:三眼一板、一絲不苟體現在哪兒呢?
(2)品讀句子,說感受:(課件出示)
①譬如吃了一口飯,倘若水盆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飲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
師:真是一絲不苟、循規蹈矩、不會變通啊!令人發笑。
師:吃東西也是慢悠悠的,不怕耽誤時間,並且很會擺架子。
②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像飯館里的堂倌一樣。
因此鵝吃飯時,非有一個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師:為什麼「非有人侍候不可」?(因為它太三眼一板,一絲不苟,高傲吧!)
③因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們這位鵝老爺的脾氣,每逢它吃飯的時候,狗就躲在籬邊窺伺。
……鵝便昂首大叫,似乎責備人們供養不周。
師:喜歡「鵝老爺」這個詞嗎?(太形象了,它的確像個「老爺」,吃飯必須有人侍候,擺老爺架子,因為它總踏著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狗來偷吃,飯被狗吃凈了,它昂首大叫,耍老爺脾氣。)
(3)、小結,引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師:說得多好!這鵝真是有股傲氣,架子十足!怪不得豐老贊嘆「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3、回顧全文,在叫聲、步態、吃相的關鍵詞的基礎上,指導編兒歌。(出示兒歌課件)三、品味拓展
1、再次出示詠鵝課件,感受白鵝的可愛。
2、感悟寫法:感受擬人手法及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味喜愛之情:
小結:作者用這種方法寫,既突出了鵝的特點,又表達了自己的喜愛之情。同學們都很善於發現。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有許多好的方法,大可不必口口聲聲地說我喜歡它。
3、請同學們回味課文後,出示「快樂寫話卡」:我是一隻——的白鵝。試著用我們發現的寫法,把它的特點寫出來,把你對它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
板書設計叫聲厲聲呵斥白鵝步態從容
大模大樣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吃相三眼一板一絲不苟
【設計理念】
鑒於對「披文得意」「緣意學文」的思考,堅持小學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以求真、求實、倡簡為目標,在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努力實現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對話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材簡析】
作者通過這篇課文給我們描繪了一隻性格高傲的白鵝,從剛抱回家的姿態開始,就給人留下了這一印象。繼而作者又通過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細致刻畫了這一特徵。作者語言幽默、詼諧,極富情趣,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局促不安、京劇、毫不相讓、一日三餐、滋味、倘若、從容不迫、侍候、脾氣、揚長而去、空空如也、責備、供養不周、鄰近、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了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准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教學難點】
從文中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准備】
製作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教師激趣導入,營造學習氛圍,引入課文學習。
2、板書課題:
白鵝
說寫「鵝」字。
3、齊讀課題,提出閱讀思考。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
讀准字音,讀通句子,把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遍。
2、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3、檢查讀書情況:
根據學生情況,教師適時點撥指導識字,學詞,讀句,並滲透學法指導,以達到讀通課文的目的。
三、再讀課文,披文入情
1、學生默讀課文,師生交流讀書體會。
2、引出「高傲」並板書。
3、明確「高傲」表現在那些方面。讀書交流。
4、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讀中感悟。
四、內化感受,運用語言
五、簡介作者,課外延伸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導入新課。
2、簡述課文從幾個方面寫白鵝的高傲。
3、過渡,體會鵝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品讀「吃相」,體會「高傲」、「有趣」
1、指名讀課文五至七自然段:
初步感受鵝的吃飯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絲不苟」,體會鵝吃飯方式的刻板、不會變通,引人發笑。
3、指導感情讀書,讀出情趣。
三、品讀「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理解「侍候」:
引出「白鵝吃飯為什麼要人侍候?」
2、默讀課文,畫出相關內容。
3、指導讀書:
體會白鵝的「高傲」、「有趣」。
4、指導情感朗讀:
讀出情趣。
四、發現作者的寫法、體會作者的情感
1、作者寫鵝為什麼還要寫其他小動物?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小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
4、這只白鵝的確高傲,作者為什麼還不厭其煩地侍候它?
5、指導說話,再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五、積累語言,背誦喜愛的內容
1、自由摘錄喜歡的詞、句。
2、選擇自己喜歡的課文內容多讀讀,鼓勵背誦。
六、遷移運用,布置作業
1、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善於觀察,發現它們有趣的特徵,可以仿照這篇課文的寫法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2、課外觀察一種小動物,動筆寫一寫。
教材簡析:
《白鵝》這篇課文重點表現了白鵝高傲的性格特點。剛把這只白鵝抱回家時,從「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的姿態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印象。繼而以「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叫聲、步態和吃相中。」這一過渡統領全文,細致刻畫了鵝「嚴肅鄭重」的聲調,「大模大樣」的步態和「三板一眼」「一絲不苟」的吃相。
作者善於運用對比的方法來突出鵝的特點,還運用反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字;理解、積累並學會運用部分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學會抓住重點詞句了解白鵝的特點,能體會到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明貶實褒等方法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3、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感悟用詞的准確、描寫的風趣及寫話訓練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學習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特點的。感受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學習難點:
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
教、學具准備:
有關白鵝的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字詞卡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設計理念:
以教材文本為依託,引導學生個性化地閱讀,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地感受、理解、評價、鑒賞文本。
設計特色:
在閱讀中與文本對話,在對話中師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長。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認讀「我會認」的字,理解部分詞語。
教學流程:
(略)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美文賞讀,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激情導入,引入新課。
這篇課文是著名的漫畫大師豐子愷先生寫的,他在這篇課文的前面曾經這樣寫到:
抗戰勝利後八個月零十天,我賣脫了三年前在重慶沙坪壩自建的小屋。我對這小屋是在毫無留戀,因為這屋太簡陋了,這環境太荒涼了。倒是屋裡養的一隻白鵝,使我戀戀不忘……
同學們,讀到這里,你想問點什麼嗎?
是啊,這究竟是一隻怎樣的白鵝,為什麼會讓作者戀戀不忘呢?
二、整體感知。
快速瀏覽課文,想想這究竟是一隻怎樣的白鵝。
三、學習課文。
1、課文有些語句就直接寫出了白鵝高傲的特點,你能找出來嗎?(劃橫線)。
2、全班交流。
重點體會:
句1:
它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我一看這姿態,想道:「好一個高傲的動物!」(a。指導學生抓住「左顧右盼」體會高傲。b。指導朗讀。)
句2:
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體會過渡句的作用。)
句3:
鵝的步態更是傲慢了。
句4:
它常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也毫不想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要你一口。(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並指導讀出「高傲」。)
3、文中還有一些句子,雖然沒有直接寫出白鵝的高傲,但是我們從字里行間也分明感受到這是一隻高傲的鵝,你還能找出來嗎?(劃波浪線,並在旁邊標注閱讀感受。)
(這時讓學生靜靜地讀書,細細地品味,進行個性化地閱讀。)
4、小組交流閱讀感受。
(把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講給同學聽,並注意傾聽別人的見解,如果有同感可以採納,有異議可以辯論。)
5、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a。由「厲聲叫囂、引吭大叫」想開去,提問如果鵝會說漢語,它會說什麼?
b。盡管這只鵝如此高傲,你討厭它嗎?這段用了什麼寫法寫出了鵝的高傲?還有哪些地方也運用了這種寫法?
2)、第四自然段。
學生演示凈角出場。並與鴨對比感受鵝的高傲和可愛。
3)、第五自然段。
重點體會「三眼一板、一絲不苟」。這段同樣也寫出的鵝的高傲和可愛,讀讀想想是用什麼方法寫的?(學習並體會「反語」的好處。)
四、總結全文。
在這荒涼的環境中,只有這只白鵝給我的印象最深。因為它有那麼龐大的軀體,那麼雪白的顏色,那麼雄壯的叫聲,那麼軒昂的態度,那麼高傲的脾氣,和那麼可笑的行為。使得這小屋有了保障,這院子有了主宰,這環境有了生氣。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學習過一首古詩叫《詠鵝》,誰背一下。這一是首寫白鵝的古詩,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一篇寫白鵝的課文,你一定會對白鵝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學習目標:
1、能夠認識「頸、厲」等8個生字,會寫「頸、鄭」等12個生字,學會「高傲、鄭重、」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讀課文,知道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了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三、學習提示:
1、自己讀一遍課文,把生字和新詞語畫下來,並把帶有生字詞語的句子多讀幾遍。
2、把生字詞語寫幾遍,並記住。
3、把課文多讀幾遍,特別是把自己讀不好的地方多讀一下,能夠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4、仔細讀課文,看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了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四、小組交流。
五、師生共同交流:
1、認識生字並組詞。強調「頸、供、侍」的讀音。
2、強調難寫的字。如:餐中的又、食的最後一筆是點,脾的右邊先寫白,再從白中寫一豎撇,然後寫橫、豎。
區別字:厲和歷
3、檢查分段讀課文。
4、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了白鵝高傲的特點的?分別是哪幾段?重點寫了哪個特點?
六、課堂練習:
1、看拼音,寫詞語。
ɡāoàozhènɡzhònɡzīwèitǎnɡruòshìhòupíqì
()()()()()()
júcùbùāncónɡrónɡbúpòyánɡchánɡérqùlínjìn
()()()()
2、給下面的字換一部分,再組詞。
頸()厲()劇()倘()飲()
()()()()()
侍()脾()蹲()供()鄰()
()()()()()
3、多音字組詞。
供()()角()()看()()
4、課文從四方面介紹了白鵝高傲的特點的。重點寫的特點是。
5、摘抄文中你喜歡的四字詞語。
七、反饋糾正:
八、布置作業:
把生字帶拼音寫一遍。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局促不安、京劇、毫不相讓、一日三餐、滋味、從容不迫、侍候、脾氣、揚長而去、空空如也、責備、供養不周、鄰近、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了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准確和幽默風趣。
教學重點:
學習字詞,感情朗讀課文。了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作者用對比、反語等表達作者喜愛之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讀通課文,學習字詞。
初步了解白鵝的特點。
學習叫聲和步態體會白鵝的高傲。
運用總分結構學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課件白鵝,背誦路賓王的古詩《詠鵝》。
說說他所贊美的白鵝給你什麼印象(美麗、優雅)
2、今天我們來看看著名漫畫家和作家豐子愷先生筆下的白鵝又是怎麼樣的呢。
3、板書:白鵝
二、初讀課文
1、獨立大聲朗讀課文,遇到生字、難句多讀幾遍,讀准字音,讀通課文。
2、檢查
朗讀字詞,指導多音字角、模
指導生字「餐」
3、通讀課文
說說白鵝給你的感覺。(高傲)理解「高傲」
出示句子: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
分析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中心句、過渡句)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自讀第3自然段,找找鵝的叫聲怎麼讓你感到它高傲了。
2、討論交流
「音調嚴肅鄭重,厲聲呵斥」——讓你想到了什麼人
「凡有生客進來……不亞於狗的狂吠。」——如果鵝會說話,你們猜猜它會厲聲呵斥什麼呢?
生客進來,它厲聲叫囂。
籬笆外有人走路,它引吭大叫。
從你們豐富的想像中,我不僅感受到了鵝的高傲,也看到了它的盡職,難怪主人喜歡它呢。誰來讀讀,讓我們從它的叫聲中進一步感受鵝的高傲。
那麼它的步態又怎麼高傲了呢,模仿剛才的方法,找出相關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鴨的步調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
1)把鵝的步態和鴨的相比,的確更顯的的高貴傲氣。
2)感情朗讀
你為什麼把「步調從容、大模大樣」讀得慢呢?
理解從容——不慌不忙
凈角——大花臉(課件:凈角出場)
大家試著讀一讀,讀出大白鵝從容的步調。
2、「它常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也毫不相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
別的小動物見人來,走逃走了,鵝非但不讓,竟咬你,真夠大膽,足夠傲氣。
至於它吃飯的高傲模樣,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五、寫話
看了白鵝,讓你感受到它的高傲,下面的`這些事物,又讓你感受到什麼了呢?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出示小白兔、小丑、鮮花等畫面)
模仿用先總起後分述的方法介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白鵝吃相,體會它的高傲。
體會作者運用反語的方法表達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回顧:全文圍繞哪句話的?
從叫聲、步態中體會高傲。
回答板書:叫聲:嚴肅鄭重、厲聲呵斥
步態:步調從容、大模大樣
二、學習吃相
對於鵝的叫聲、步態也許大家熟悉,但吃飯方面未必有豐子愷爺爺觀察那麼仔細了。
1、自由讀第5自然段,說說它是怎樣吃飯的。
指名回答,理解「三眼一板、一絲不苟」
填空:鵝吃飯時,一日三餐必定有、、三樣東西下飯。先吃再吃最後,總是這樣。
鵝吃相多麼可笑,可笑在它。
2、你還從哪些地方看出它的高傲
「這樣從容不迫的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像飯館里的堂倌一樣。」
理解「侍候」一般侍候誰?人們是怎麼樣侍候它的
理解「堂倌」作者這樣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顯出鵝的尊貴。
《白鵝》教學反思
《白鵝》, 出自豐子愷先生之手。抗戰時期,豐子愷以白鵝為喻,以樸素的筆調展示他對生活的熱愛及 中國文人處驚不亂的泰然。其實,高傲的白鵝正是豐子愷先生不畏權勢的人格寫照,而要讓現在的小學生來理解課文,對「高傲的白鵝」的一種贊美,確實有點難度。
楊再隋先生說:「語文教學作為一種創造性活動,應是撞擊兒童心扉、震撼兒童心靈的活動,兒童敢想、敢說、敢喜、敢悲、敢恨、敢怨,並用自己獨特的體驗方式,以獨具個性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盡管是粗糙的、模糊的甚至是錯覺的,這才是兒童自己的活的思維、活的語言。」所以,我充分利用資源,讓學生學習文本後,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口頭表達。
一、詞語教學中,重視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到課文中走一個來回,要充分有效地讀書,要摳詞摳句。」在品味鵝的叫聲時,我抓住最能體現鵝的特點的詞:「厲聲叫囂」「厲聲叫罵」「厲聲呵斥」,什麼是「厲聲」?這三個詞語之間有什麼不同之處,我通過詞義的解釋讓學生感受其中的差別,完成課文內容填空,使其遷移到課外。
二、朗讀教學中,注重學法的學習,遷移運用
在朗讀鵝的步態這個段落時,當有學生讀得語速過快時,我說「還不夠從容」,在讀「大模大樣」時,我不是教學生讀慢點什麼的,而是抓住文中用京劇里凈角出場的樣子比喻鵝走路的樣子來引導學生體會。對「凈角」一詞學生很陌生,凈角是怎樣出場的光憑老師的講解學生也很難理解。所以,我在學生渴求度最高的時候讓學生觀看視頻,然後再讀書。此時學生對凈角出場的樣子有了認識,後朗讀鵝的步調時就從容多了。緊接著我又用鴨的「步調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顯出鵝「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大家風范,再用對比的方式讀文,請出鴨子的走路姿勢引導學生比較朗讀,通過讀出鴨子的局促不安體會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高傲的特點。
不同詞語的感知,是在同學與老師的一遍遍朗讀中逐步體現出來的,既鍛煉了能力,也掌握了朗讀不同內容的方法與技巧。
三、讀寫結合,增強學生 寫作意識,提高學生的 寫作水平
在學生熟讀課文後,我引導學生從作者描寫最精彩的語句中體會本課的 寫作方法。「作者是抓住白鵝的高傲這一特點,從叫聲、步態和吃相三個方面分別來寫白鵝的特點的,那麼你們能不能仿照作者的 寫作順序,寫一寫自己看到過的小動物?你們也採用總寫分寫的方式,也抓住動物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來寫。」這樣學生就知道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去寫了。雖然課堂之上學生的作品還略顯稚拙,但是基本能夠掌握按照總分的方式來描寫小動物的特點,經過修改,應是不錯的狀物 作文的。
在收獲經驗的同時,我的課堂還是暴露了很多問題。例如教學問題的設置不夠嚴謹。「學完了這 篇課文,喜歡這只白鵝嗎?你覺得作者喜歡嗎?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經過教學實踐,才發現問題有些拐彎抹角,對突破教學難點作用不大。還有,教學語言過於重復,甚至還有些語言不夠准確,但是到今天,我還是沒有改掉這個毛病。
由此,我深深體會到,前行之路哪有坦途,唯有不斷實踐,勇於糾正自身的錯誤,才能在這條教學之路上走得更遠。
Ⅳ 語文《秋天》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語文《秋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課上過去很久了,某些原因,反思及時地寫出來。有時候思想的火花是轉瞬即逝的,錯過了也就永遠錯過了。所以覺得自己對於自己的這節課寫不出什麼了。
激情四射的去上課,一直在心中告訴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須擺正,做好導讀,千萬不要插手太多,讓孩子自己去體會美德意境,一個不留神,還是講多了,過了。
在第一節的時候,用了比較多的時間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較,主抓紅日,空氣等意象。談得有些過了,讓學生反而在誦讀體會中表現得少了。
在講到把夏天的腳印輕輕的塗掉時,學生提出了疑問。我不回答,反問:「為什麼用塗這個字?究竟是怎麼塗得?」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擱置,接著看後面的內容。三四五小節學生採取自讀自學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為什麼去比喻,說得還蠻像回事。其實這裡面有些很有趣的東西我沒有提出來,後來在讀雲姐姐的貼還有其他老師的貼時,發現忘掉一個夏天的煩惱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當時卻沒有及時的發現並提出,太遺憾了。
最後兩個小節,比較的簡單,學生和我討論了一下珍藏黃葉,秋天向我們微笑。我忽然想起了古文中秋的意象,但對於孩子來說難,就說得比較的少,但是還是情不自禁的談到了悲秋主題,並和這一課做了比較,告訴孩子們要有樂觀向上精神。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雲姐姐的導入值得我們學習,她在上班的路上,由玄武湖邊的一片黃葉引出詩文,真是漂亮。
本詩的學習我們進行的課時較多,我重點完成了一項:當堂指導背誦。為孩子們減輕了課下的負擔。看了學生的部分習作,我想他們的生活實在是太單調了,壓力也太大了,所以,我們要從根本上為他們減輕壓力,不要讓課業成為他們的負擔。因此,在背誦這方面,我要努力把功夫下到課上。
今天,我和學員們一起懷著激動的心情坐在南寧市秀田小學的多媒體教室里聆聽全國特級教師於永正教師執教《秋天的懷念》。於老師中等個子,頭發花白,帶著一副眼鏡,他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樸素、儒雅和謙恭。聽完兩節課,讓我感受多多,回味無窮。於老師的課就像他的人一樣,是那樣的朴實、真實、自然。他在課堂上的雙基的訓練,朗讀的指導,細節的處理都是如此的簡簡單單,扎扎實實,真真切切,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位老人是在用自己對語文教學的深情演繹語文的激情,在用自己對語文的理解詮釋本色語文的內涵。
一、扎扎實實教生字
(投影出示生字)癱瘓侍養捶打訣別
師:通過預習,生字能讀准了嗎?
生:能。(生齊讀)
師:這里有一個字要特別注意它的筆順。請同學們跟老師書寫「捶」字。
(邊寫邊提醒學生注意筆劃,生跟老師書寫。)
師:生字能讀了,詞語會嗎?這里有一個詞語「訣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生:永別
師:請大家在文中找到有「訣別」一詞的句子,好好讀讀,再想想是什麼意思?
生:讀句子後回答。「訣別」的意思是最後一次見到;指從那以後,再也沒有見著。
於老師的生字詞教學扎實、有效。「訣別」二字的字意推敲,「捶」字的書寫,於老師都是那麼的執著耐心,一絲不苟。於老師說:「字是人的第二張臉」,於老師規范的書寫為每個孩子作出了表率,他在黑板上板書的每一個字都是認認真真,一筆一畫寫的。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都非常馬虎、粗心呢?與老師有沒有關系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現在藉助多種手段讓孩子識字、思考問題,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字不多,而且有時為求速度寫得飛速。試問:學生如何能讓學生注意到這種認真的好習慣呢?聽了於老師的課,我深切地體會到:語文教學無論是公開課還是常態課,都要重視語文的基礎知識的教學。脫離了這一根本,即使上出的課十分精彩,那也只能是曇花一現,表面文章而已。
二、反反復復讀課文
在兩節課中,幾乎全部都在朗讀,方式也多種多樣,尤其是於老師的范讀,真的是聲情並茂。不僅學生,連聽課的老師們都被他感染了。後來才知道,於老師的每一篇文章,自己至少要讀上七八遍。想想自己,真是慚愧。於老師反復引導學生朗讀,一定讓學生自己從讀中去體會人物語言、人物思想,這是一種執著。
在訓練學生朗讀時,哪怕是一句話、一個字,於老師都要訓練到位,十分認真。一上課,於老師問的是:「什麼時候拿到課文的?讀了幾遍?是朗讀嗎?」第一個了解的是學生讀書的情況。在學習完生字詞後,他請了四位同學讀課文。每位學生讀完他都會及時指出:「『望著望著』這里的輕聲讀得很准。大家一起讀讀這句話。」「『娘兒倆』這個讀音對南方小朋友要求很高,慢慢來。大家跟我讀。在一起讀讀這句話。」……一篇課文在課堂上的第一遍朗讀,就在這樣指名讀,正音,再讀,齊讀的過程中達到了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教學要求,很扎實,作為公開課也很朴實。接著,於老師便范讀課文。特別是最後母親臨死前說的一句話,更是充滿感情,非常難受的,一口氣讀出來:我還有一個……生病的……兒子……和……一個……未……成年的……女兒。讀完後,要求學生字字入目,一個標點也不要放過地讀課文,讀出味來。
三、真真切切品母愛
在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後,於老師開始引導學生品詞品句,首先於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帶著思考讀母親。「秋天的懷念,不說也知道懷念的是母親,為什麼作者要懷念他的母親?讀懂一個人無非是聽其言,觀其形,察其色。注意母親言行色的描寫,凡是描寫言行色的句子都劃下來。不動筆墨不讀書。圈圈畫畫,留下的是你的思考,留下的是你的收獲。靜心讀書。」在於老師的一番引導之下,學生展開了自主學習。在交流時,於老師是先讓學生讀自己所劃的句子,然後聚焦到幾個細節描寫的關鍵詞「躲」、「擋」「笑」,讀中感悟,以讀促悟,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母愛是理解,是呵護;是寬容,是平等;是惦記,是牽掛。然後用同樣的學習方法知道學生讀作者。整個過程就是讀、感悟、再讀、再感悟。教學的主體部分是在初讀的基礎上著力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整個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是重在培養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於老師引領學生在誦讀中走進文本,在品味中體驗情感。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對課文產生了獨特的感受、理解與體驗。
看於老師的課,讓我想起了華中師范大學楊再隋「平平淡淡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的本色語文理念。不過,我也明白,於老師的「簡單語文」並不「簡單」,反觀自己的課堂,值得學,值得研究的東西很多。精讀之,熟思之,記憶之,篤行之!我將記住名師的課例,用以指導我的語文課堂教學。我相信,只要我們熱愛教育,善待學生,有著一顆愛心,我們一定能把語文「教出味兒來」。
首先,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只是仿照教參寫了三個,缺少2、能正確、流利、有語氣地讀課文。和5、能在田字格中正確、規范地書寫2個生字。
試講之後,感覺自己制定的目標很單薄,很重要的環節在目標之中沒有體現出來。比如對於生字的處理只有能讀准字音,認清字形,認識6個字,而沒有對書寫的教學要求。但是一年級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是語文課堂的教學重點,所以我在教學目標中加入了在田字格中正確、規范地書寫2個生字。
本課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課前我帶著孩子們一起尋找秋天,去感受自然的美,分享收獲的快樂。讓孩子在探索活動和游戲中與「秋天」進行零距離接觸,感受天氣,觀賞秋色,聞聞香味,聽聽秋聲,在愉快的「行程」中尋找秋天;使學生感受秋天的美,獲知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在此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心情愉悅而且對秋天的景色有了更多的了解。課上我以此為切入點,問他們在尋找秋天時都發現了什麼?在學生回憶的過程中,不但訓練了他們口頭表達能力,而且從生活實際入手,通過談話,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由此導入新課。
全文雖然只有5句話,但對於剛剛入學兩個多月的孩子來說,讀起來也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要藉助拼音朗讀課文,同時也是鞏固漢語拼音。初讀也是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過程,並用同桌互讀的方式將課文讀正確。對於第1句話,教學中我採取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感悟句子的結構,自己將長句斷開,練讀中初步體會句子的結構,並利用這個句式讓學生填空加以鞏固。而最後一句問句,學生第一次見到,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結合語境練讀。中間3句話,雖然讀起來較容易,但要使學生真正能做到有語氣朗讀,還是要讓他們產生真切的感受。因此,在處理這3句話時,配合優美的秋景圖片,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充分體會秋天的美麗,色彩的豐富,內心產生對秋天的喜愛和嚮往,讓他們想像看到這些美景時的心情,在此基礎上進行有語氣的朗讀。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在課堂上我主要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首先讓學生藉助音節隨文自主識字,然後再現生字及認讀字,學生自讀練習,然後通過開火車讀、跟讀等多種方式的練習讓孩子掌握字音,初步識記字形,包括對課文句子的處理,也是對生字的音形加深記憶的過程。總之,讓生字在每個環節都與孩子見面,以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
一年級的書寫習慣很重要,因此我從學生第一課的學習開始,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重視培養學生識字和寫字的能力。引導學生從讀准字音、認清字形、並利用課本提供的筆順跟隨表學習筆順,強調筆畫的名稱。在本節課中,我尊重學生的學習願望,以學定教,在此基礎上指導書寫。指導時我努力做到:
1、自主學習,示範引導。
首先,我讓學生自學生字的筆順,並觀察田字格中範字的結構。根據學生的表述,我在黑板上范寫,邊寫邊總結,使學生再一次明確方法,加深認識。
2、指導書寫,培養良好習慣。
寫字好壞的一個很關鍵問題就是寫字姿勢與習慣。所以我特別關注學生的寫字姿勢。正確的寫字姿勢,比較有利於把字寫端正,而且還有利於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保護視力。所以,在學生寫字時,我關注學生的坐姿和執筆姿勢,注意糾正學生錯誤的書寫姿勢,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總之,在堂課上我努力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以興趣為導線,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變單調的讀、機械的記、為積極的思考、自主的學習,讓識字與閱讀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本課採用兒歌的形式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秋景圖。全文共有三個小節,分別寫出了秋天的涼爽、豐收、美麗。
教學本課,我運用了示範朗讀、引導點撥、聯系生活等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感受秋天的特點。
教學第一小節,我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說說春夏秋冬各有什麼氣候特點,然後把秋天和冬天、夏天進行比較,總結出秋天不冷不熱的特點,學生也跟著很好地理解了「涼爽」該詞的詞義。接著通過男女生賽讀的形式讓生大膽地用朗讀表現出涼爽的感覺。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
師:男生們讀得真涼快啊!爽!你們是秋的使者嗎?(男生們臉上笑意盈盈,得意洋洋)
師:女生們是不是有些過於害羞了,讀起來有點像夏末,還帶著些悶熱呢,再讀一次吧,趕快把秋姑娘叫出來!(女生們會心一笑,抖擻精神再讀一遍)
教學第二小節,通過讓引導聯系生活經驗說說秋天成熟的水果和莊稼,點撥學生想像自己是農民伯伯正在忙著收獲果實,說說自己心情會如何(激動、高興、喜悅、驕傲……),師生共同小結,接著讓學生帶著這些感情去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充分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學第三小節,我運用想像感受、顏色比較、動作呈現三種形式,抓住「寒霜」、「紅」、「黃」、「翻金浪」四個關鍵字眼理解秋天的美麗。
總的來說,本節課的教學我還是挺滿意的,相信孩子們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也收獲了很多快樂吧!
【教材簡析】
《秋天的圖畫》是一幅色彩的圖畫。全文語言優美,行文流暢,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黃、火紅為主色調,簡單幾筆,便把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的喜悅心情描繪出來。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准》把「喜歡閱讀」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手段鼓勵學生自主地讀書,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感悟秋天的美好與帶給人們的喜悅。
【教學目標】
1、認8個生字。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秋天是個美好的、收獲的、喜慶的季節。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用,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為什麼喜歡。這么美麗的秋天,已經有人把它畫下來,現在我們一起去欣賞秋天的圖畫。
板書課題:秋天的圖畫。
(學生齊讀課題)
學生通過描繪自己眼中的秋天,初步感受到秋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教師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去欣賞一幅秋天的圖畫,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慾望。
二、觀察圖畫,了解圖意
(出示課件、創設情境。)
現在讓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親身來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色。說說從圖上你都看到了什麼?
果樹上接滿了成熟的果實,在果園旁邊是堇色的稻田,稻子艘成熟了,紅紅的是高粱,天上有一群大雁往南飛。
學生通過觀察圖畫,用自己的語言把看到的景物表達出來,既培養了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又使學生感到秋天發生的變化。
三、讀課文,認讀生字
1、同學們把課文輕聲地讀以便,要求讀准子音,讀通句子:
誰願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課文。)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圖 梨 籠 浪 梁 燃 勤 勞
帶拼音讀、去拼音讀、男女生開火車賽讀,並匯報記法。
在認讀生字過程中,學生通過開火車賽讀,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和竟爭意識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四、細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體會秋天的美麗景象。
2、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練習讀一讀,一會兒讀給大家聽:
⑴ 誰願意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說說你為什麼喜歡這句話?
⑵ 大屏幕顯示: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潑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⑶ 教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⑷ 誰使秋天變得這么美麗?
(勤勞的人們。)
⑸ 讓我們用贊美的語氣讀最後一句話。
(指名讀,多人。)
看,藍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們排成一個大大的「人」字,好象在說──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
3、正是勤勞的人們用汗水換來了這美麗的季節,豐收的喜慶。讓我們把課文再美美的讀讀吧!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即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於增強語感。教學時,我採用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受語言、感悟課文內容,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使學生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意識,從而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喜愛秋天、贊美秋天,學生發自內心去讀這篇課文,真是聲情並茂。
五、擴展活動
1、通過學習,你認為秋天是一個什麼樣的季節?
2、下面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來表達你對秋天的喜愛、贊美之情。
3、學生活動,如:
製作秋天的禮物:用落葉做書簽,用自己的畫做賀卡,用句子、短詩贊美秋天。
4、展示學生作品,為學生創設展示自我的機會。
這種形式新穎的擴展活動,學生積極投入,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秋天的情感,抒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時,學生的創造力也得到極大的發揮。
六、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麼?
(學生談收獲。)
《秋天的快樂》是一個口語交際課。它所在的單元是一組以秋天為主題的課文。之前有《秋天的雨》、《聽聽,秋的聲音》兩篇描述秋天的美文。之後是一個畫圖寫秋天的習作。教材上有一幅插圖:秋天的果園里,果樹上碩果累累,一群小朋友在摘果子、撿樹葉、捉蛐蛐。
課的最初設計是這樣的: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喜歡秋天嗎?為什麼?
二、師播放秋天的圖畫配樂總結:
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秋天給大家帶來了快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秋天的快樂」。
三、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1、說說你在秋天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
2、引導學生把一件事情說具體。
今天上課時想到周六日布置學生回家畫秋天圖,寫秋天,擔心他們寫不來,臨時把設計給改了。把口語交際與習作合起來上了。
導入跟原先的設計一樣。學生的回答的內容挺豐富的。喜歡秋天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可以去秋遊、有的說可以吃到許多好吃的水果、有的說可以放風箏……
接著,我把學生引到課本的插圖里,讓學生去觀察,圖中的景物、人物。在說話練習的過程中,告訴學生說圖的方法:先描述景色再說人物的活動。說景時可以引用課文中學到的描寫秋天的好詞佳句,說人物活動時應注意想像人物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把人物活動說具體。幾輪的說話練習後,學生的表達進步很大,我就要求學生即堂寫作。
學生寫得文章都很好,秋天景物的描寫特別美,這都歸功於前面的課文教學。最後,引導學生說說,秋天裡還有哪些快樂的事情。布置作業:畫一幅秋天的圖,再寫一段話。
結論:
1、看圖指導寫作操作起來更方便。方向更明確、方法的引導更清晰。
2、寫作之前的詞句積累不容忽視。
困惑:
1、對於南方的小孩,秋天的感覺不明顯,作品缺乏真實感。
2、三年級的寫作要求究竟要到哪個層次,課標里要求的是寫一段話,可是,考試的時候,總沒可能忽略篇而只看段。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行指導呢?
《秋天的雨》這篇課文語境美,語言具有豐富的兒童氣息,全文按總——分——總的順序,以秋雨為線索,將秋天的眾多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快樂的秋天。根據教材特點,教學中,一是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通過讓學生看畫面欣賞秋天的美;二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品讀課文,感受語言美;三是通過擴展活動,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去發現美。
我在這第一課時的執教過程中以重視朗讀,品味語意為基礎,逐步打開學生的思路和想像空間,並進行了相應的句式練習,由於教學第一課時,我在執教過程中已經安排了初讀課文,生字詞教學,因此,在這課時教學中我直接進入課文學習。
本課教學難點是多種修辭手法的使用及被藝術化了的語言,使課文抒發感情較含蓄,給學生造成理解的困難,為突破這一難點,教學中,我沒有作過多的解釋,而是通過課文范讀讓學生從中感悟語言的美,體驗秋天的美好。例如:在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和「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結合圖片練習朗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看著黃黃的銀杏樹葉和紅紅的楓葉體會語言的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學生直觀感受秋天的美,因此,教師每提一個問題學生們的回答都很精彩。孩子們的想像力是無窮的,是不可預見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放開手來,相信學生能行,這樣的課堂才是活的。
在教學中,也發現自己的許多不足,尤其是對學生的個別朗讀指導的還不夠到位,在課堂上也表現出了教學時語言缺少精練。
《秋天的懷念》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而無私的母愛。在教學中,我除了重視朗讀,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的潛力外,還重視學生說的訓練和情感培養。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段所表達的含義,然後對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句段各抒己見。在課堂上,我把課堂這個大舞台交給學生,讓他們有機會吐露心聲,讓他們無拘無束的說。下面是我在上《秋天的懷念》這課時設計了以下幾種方式:
一、讀一讀:以小組比賽的方式,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進行朗讀,由其他學生作為評委給該小組打分。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二、劃一劃:文中使自己感動的句子或段落讓學生勾畫出來,並讓學生抓住作者對母親神態、動作的描述,「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著我」體會母親撫慰我的細致和體貼;抓住作者對母親語言的描述「咱娘兒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三、說一說:文中自己最感動的句或段落讓學生各抒己見,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原因。例如《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感人之處有許多,我讓學生說自己最喜歡之處。這時,有的學生說最喜歡第一自然段,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第二自然段,有的學生說喜歡文中的五、六兩個自然段,還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最後一個自然段等等。然後我把學生各自喜歡的段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暢所欲言,說出是哪些句子、哪些詞語使自己感動,只要他們說出來的感受是真實的都行。
一、二年級的語文,終是以識字教學為主;
三年級的語文,增添了很多寫景美文,非得讀到字中去,才能解得其中之妙。《北大荒的秋天》便是其中一例,它寫景、抒情融於一體,描繪出北大荒環境優美、物產豐富的畫面來。在這課教學中,我嘗試通過以下方式引導學生解讀課文。
1.聯系生活和以前學過的知識,學習新的知識。
第二自然段描寫天空「一碧如洗」,先讓學生說說對這個詞語的理解,進而說說「通過這個詞語,你又聯想到哪些描寫天空的詞或句子」,學生聯想到《拉薩的天空》中的詞語:湛藍、透亮、純凈、明潔……這些詞讓學生腦海中「一碧如洗」的天空形象越發清晰。
2.品讀字詞,感受語言之美。
語文,依靠的終是文字本身的魅力,如何讓文字變成畫面展現在腦海里是需要語文課不斷提升的。文中有這樣一個比喻句「這些流雲在落日的映照下,……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我問學生「在這里作者把流雲比作了錦緞,兩者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呢?」經過思考,學生感受到兩者都是輕柔而艷麗的。又如,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己感受文字,「在最吸引你的字詞下面加點,再說說你感受」,有學生說道:「我喜歡『躺』字,因為這讓我感受的大地就像媽媽一樣懷抱著小河,小河很安靜地在大地***懷抱里。」
3.深化主題,感悟生活之美。
課文中,天空、小河、原野之美是顯而易見的,而北大荒物產豐富、生活幸福之美則隱藏在文本之內。這都需要老師的點播,學生才能有所感受。
《秋天的雨》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以秋天的雨為主題,將秋天的一些景物描寫串連起來,形成了一個多彩、豐收、歡樂的秋天,秋天的雨教學反思。語言內容感染了幼兒,他們從視頻中的確也感受到了秋天這季節帶來的豐收和快樂。
為了讓幼兒能夠真正感受散文中優美及巧妙比喻的意境,我以提問方式。(小朋友有見過雨嗎?有見過秋天的雨嗎?你想想它有可能是怎麼樣的?)引發幼兒帶著思考導入主題,給幼兒逐一看課件和故事,讓他們找一找秋天有些什麼景色,並邊進行提問:把什麼比喻成了什麼?視頻中小朋友們為什麼喜歡秋天?引發幼兒學習並回答,把秋天的雨比做一把鑰匙,秋天有很多的水果,也有很多非常漂亮景色。師在逐一進行邊講解邊視頻邊談論。
但是由於准備不是很充足,缺少了單張圖片展示,因此,幼兒在理解秋天的顏色,秋天的氣味的方面都不是很順利。尤其是「把黃顏色和紅顏色給了誰?(銀杏)(楓樹))」,沒有孩子能回答出來,說明孩子們的知識經驗還不是很豐富,以後在活動之前,我都應該考慮到前期經驗的灌輸,使活動能很好地開展。比如說,秋天的氣味方面,我可以讓他們先聞一下橘子的香味,菠蘿的香味……這樣,他們就能充分的體驗到秋天的好多氣味。
綜合本次欣賞活動,我在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方法,讓幼兒在視頻中學習到比喻手法和欣賞觀看的討論形式充分表現及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Ⅵ 楊再隋的介紹
楊再隋,男,教授,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小學語文教材審查委員召集人、全國語文教師繼續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
Ⅶ 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回歸文本
摘要:使語文課堂返璞歸真,回歸自然本色,又要做到扎實有效,真正體現高效低耗。
關鍵詞:解讀文本,把握內涵 有效交流
在聽課過程中,我們也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或者是先復習引入,再逐段讀講,歸納段意,最後了解完中心思想,文本教學內容面面俱到,眉毛鬍子一把抓;或者是稍做過渡,直撲重點段落,使原本完整的文章支離破碎,失去了整體的美;或是只抓住字詞,名曰體現其工具性……並且非語文活動多,說學逗唱,喧賓奪主;而且教學設計環節繁復,設問多多,圈套多多……華中師大楊再隋教授用「虛、鬧、雜、碎、偏」五個字概括了這種種語文課堂教學。這樣的教學,教師教得辛辛苦苦,課時緊緊張張,目標完成度可想而知,談及收獲更是「高耗低效」。崔巒老師在新課改研討會上就針對如何克服小學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問題時提出:「我們欣賞並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回歸常態的語文教學。」
如何使語文課堂返璞歸真,回歸本色,如何讓語文教學既簡單又有實效,我們從以下方面做了努力:
一、深入地解讀文本,把握文本內涵
准確地解讀文本,是上好閱讀課的前提。我們從普通讀者欣賞性的閱讀、學生學習、教師教學這三個角度,一步一步地潛心研讀文本,把握其語言特點及人文內涵。我們把解讀文本分為三步:第一步,教師要作為一般讀者去賞讀,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形象美、語言美、意境美、人格美……第二步,以學生的視角,思考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學習中的困惑是什麼,哪些可能是學生學習的疑點、難點、興奮點;第三步,從教師教學的角度,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和策略。教學目標力求簡單,明確。對於文中把握不準的再通過資料解決。以免只注重資料,放棄文本,造成「泛語文」傾向。
在充分挖掘文本的內涵所在,理解文本的價值意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後,教師要樹立學生是閱讀教學主體的思想,課堂上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引領學生認真思考,潛心會文,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接觸,做好對話准備。在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後,再進行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對話,相互交流自己對文本的獨特見解。
《金錢的魔力》是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文中對於小伙計托得的笑的描述可謂到位,有比喻,有誇張,頗耐人尋味。如何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理解托得的笑背後所隱藏的真實內涵呢?我們通過集體備課,對文本進行深入研讀,對教案進行精心設計,引導學生多形式地朗讀體會,並進行了適度拓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做法是:
1、廣閱資料,深入探討。備課組教師為了設計好教案,課前分頭搜集整理資料,利用網路資源查閱了大量與文本有關的作品,如:《百萬英鎊》等,還收集了部分作品寫作背景。然後對教材進行潛心研讀和深入探究,分析教材的前後聯系,確定教學的三維目標,把握各部分的重點和關鍵,確定教學重難點。
2、精心設計,反復修改。依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根據教學內容,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對學生的知識技能進行梳理、分析,提出教學策略,緊緊抓住「鬼相」,在多個環節進行精心的設計。如:創設情境,課前激趣;巧用導語,恰當點撥;以讀促悟,讀寫結合等。
3、合作學習,讀中感悟。教學過程中我們堅自讀自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匯報等形式讓學生感悟語言的魅力。
4、適度拓展,積累語言。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如:威蘇維火山的熔岩和托得的笑容有相似之處么?既然沒有,為什麼還用做比喻呢?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後,再引導學生進行適度拓展:「看到托得的笑,你有什麼想法?」讓學生寫出自己的心裡話,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那就是托得是一個見錢眼開的財迷鬼!
實踐證明,一堂精彩的課,老師與文本的充分對話,老師對文本的獨到理解是至關重要的前提。只要我們潛心研讀文本,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引領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對話,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們的語文課堂一定會煥發生命的活力。
Ⅷ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單元導讀課
基於單元整組教學之上的單元導讀教學的思考與探索
新課標推崇語文教學從精讀走向略讀,從單篇教學走向單元整組教學,重視知識點建構的過程,進行組塊教學,模塊教學,主題教學,而主題教學首推單元整組教學.教材是個例子,更是一個整體,小學階段六年十二冊書是一個大整體,每一冊又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而每冊教材的每個單元同樣是圍繞同一人文主題編寫組合而成的一個整體.無論是從編者的意圖、教材的特點看,還是基於系統論教學的思想看,語文教學都應以整體的思想進行,突顯語文教學的整體性,更為關鍵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郭思樂語).
楊再隋教授以《語文教學的整體觀》一文呼籲全體語文教師:語文教學要從整體入手,引領學生在文本的整體背景上研讀,最後回歸整體,從而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時至今日,在整體思想的引領下,單元整組教學、主題式教學、群文閱讀教學等整體教學形式應運而生.在人教社新教材出版七個年頭之後,此教材的亮點正被逐漸發掘並讓其真正的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熠熠生輝.筆者所在的學校於2007年起開始著力進行單元整組教學的實踐研究,並將一組課文分成三個模塊的操作達到整體教學的效果,分別為單元導讀,聚點探究,整體推進.本文將具體介紹的是第一個模塊,基於單元整組教學之上的單元導讀(也可稱之為單元整體感知)的探索研究與實踐思考.
行動前的思考:導讀價值何在
何謂導讀?按字面意思理解為引導學生去讀.實際上,它是一個整體感知的過程,一個目標導向的過程,是一個自我調節和反思總結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帶著一種求知的慾望,去主動完成對知識的自主建構,從而明確本組課文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與策略甚至預期一個理想的學習效果.單元導讀課又叫單元整體感知課,在一個單元教學之前進行,教學時間一般為1個課時.單元導讀課的主要目的有:整體感知單元學習專題與學習內容;整體把握單元學習要求;引導課外的實踐活動與資料積累;激發學習的興趣,孕育求知慾望.其中興趣的激發是基點,是導讀的根本所在;整體感知單元內容與專題是要點;引導課外的實踐活動與資料積累是生長點.用電影中的行話說:單元導讀好似電影首映式,精彩鏡頭給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場見見面,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這樣的解讀也從幾個側面闡述了導讀的價值.
明確了導什麼,必須得清楚地思考導讀的意義究竟何在,就像在知道要做什麼事之前要搞清楚做這件事的意義.筆者所在的課題組通過多次的導讀教學嘗試與思考,認為導讀的意義在於導趣、導疑、導學、導行.
1.導趣——輕裝上陣趣為先
導讀的宗旨永遠是唯一:激發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這是導讀存在的最根本意義,是導讀的根,導讀的魂.學生將花兩周左右的時間學習一組課文,如同要與一位新朋友相處一般,第一眼就產生厭煩之情緒,兩周如何能過得愉快?因此,單元整體感知一課讓學生對整組課文的學習產生興趣尤為要緊.唯有感興趣,才能讓其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觸了解並感悟深入.如學習童話單元伊始,我們可以讓學生聊聊說說自己看過的童話,印象最深的故事主人公及喜歡或敬佩他們的原因,極大地喚起交流的慾望,體驗閱讀收獲得到展示的愉悅,進而告訴他們這兩周我們將徜徉在神奇的童話世界裡,充分感受童話的魅力.學生熱切的期待和興奮的情緒可想而知.再如學習多彩的童年生活一組課文,進入單元學習之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引導交流童年最幼稚的鏡頭,最羞愧的鏡頭,最感動的鏡頭等等,喚起生活體驗,激起閱讀童年趣事的慾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與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興趣被激發了,就如發動機進入了最優的工作狀態,事半而功倍.
2.導讀——先睹為快嘗滋味
就像品一道菜,端上來總不能操起筷子就動武,得先觀色聞香飽飽眼鼻之福,聊談一番之後總忍不得要先睹為快一番.遵循學生的學習心理,此時無聲勝有聲,教師再生動的言說也抵擋不住掀開蓋頭一睹課文芳容的沖動,何不閉口不言讓學生沉浸在初次見面的喜悅與新奇之中.讀吧,挑最感興趣的讀;看吧,選最吸引你的看.可以讀課文,可以看插圖,可以瀏覽全局,亦可細看品評一處.謂滿園春色賞一番可好,折得一枝香在手更妙.
有人會擔心,課文都看過一遍了,據點探究時會不會因為對課文有所了解了而失去興趣呢?英國作家尤安.艾肯曾問讀者: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願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未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了吧?我想我們的答案一定會驚人的一致.是的,我們不會因為此文見過一面而不願再見,反而會因為曾經見過產生似曾相識的親切感熟悉感好感,促使學生帶著更濃烈的熱情去讀,帶著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熟知它的沖動去讀.
3.導學——馳騁疆場需得法
郭沫若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筆者以為,胸無點墨不以文,學需得法方有效.一組課文的學習,總有一種適合學好它的方法.學語文重積累,學以致用是學習的終極目標,而積累一種學法尤為可貴.
單元導語雖寥寥數語但卻暗藏天機.讀好導語不僅能極准確地把握學習本組課文的人文目標工具目標,還能引領學生參悟學法.以五下教材為例,不同主題單元的導語都有學習方法提示,如「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等等.學生通過讀好單元導語,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閱讀期盼.學習目標確立起來的同時,學習方法也已心中有數,找到了學習方法就如手中持有一盞明燈,不會迷失方向,導學,導明方向,導出方法,學習之路才能充實.
4.導行——為滿行囊勤准備
學習一組課文就如進行一次遠足旅行,為了能用心靈去旅行,收獲一路好風景,需做足准備,做好鋪墊.導趣是情緒鋪墊,導學是方法鋪墊,那麼導行就是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鋪墊.「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里我們講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學習,為了使我們的學習更有效更有趣,我們可以做些怎樣的准備呢?」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我想去搜集名人讀書故事,看看他們讀書有沒有好方法.」「我覺得可以提前到鄉下走走,領略一番鄉村風情.」「我要認真聽別人的對話,看看他們說話有什麼獨特的藝術.」……我們會發現,面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學生挺會安排,很有思想,准備工作策劃得合理有效,完完全全是個學習的小主人.行動有方向,計劃有實效,准備做充分,何愁不能滿載而歸?
導讀進行時——我們怎樣引領
(一)激趣導入顯藝術
導入一組課文的學習好似引領學生去見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為重要.或使學生對其產生好感,或產生熟悉感、親切感,通過引導對本組課文產生「一見鍾情」之效果,激發深入學習課文的興趣.
1.聊談喚起生活體驗——牽起情感線: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課堂上「拉家常」也能產生這樣的效果.「你的童年生活里有過讓人激動的時刻嗎?是不是也有挺幼稚的鏡頭或是最尷尬的鏡頭呢?幸福地回憶你過去的日子,把你的童年趣事與我們一起分享.」「假期里,你去過什麼風景優美的地方嗎?那裡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養過小動物嗎?介紹一下它吧.如果沒養過,也可以說說你曾經想養的小動物.」……就是這樣貼近學生生活的聊談話題,這樣親切的對話交流,在不知不覺中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起了學生想親近該組課文的情感,為一組課文的學習打下了溫暖的情感底色.
2.欣賞燃起閱讀期待——搭建圖文橋:未見其人,先觀其形.形象大於思維.在進入一組課文的學習之前,欣賞相關的圖片資料,欣賞相關的音像作品,通過聲、形、色的展示,讓學生知道一點點,期待一大半,清晰一點點,模糊一大片,燃起閱讀期待,為繼續學習作好文章.如進入祖國山水單元的學習,可先展示一些祖國大江南北奇麗景色的照片或短片介紹;異國風情異域文化單元可展示異國他鄉極具異域特色的風光圖片或風俗文化方面的文字或音像資料;神奇的大自然,走進西部,科學技術的威力等等主題單元都可以嘗試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事先親近相關資料,激發濃厚的閱讀和探究興趣.
3.質疑激起探究慾望——體驗「疑」之趣:曾聽說一位美術教師在課即將結束時神秘地向學生發問:維納斯的衣裙為何掉到肩膀處就不再掉下去了呢?問完便乾脆利落宣布下課.可他的學生卻因此而陷入狂熱的追求中,追著拉著向老師尋求答案.尋求未果,當然是懷著濃烈的求知慾望等待下一節課的到來.看,這就是疑問的魅力.一組課文的導讀也可進行如此匠心獨運的質疑激趣.「一個人臨死最牽掛的往往是什麼?財富?親人?也許是的.可是有這樣一個人,他臨死前念念不忘的卻是那點在油燈里不值一個銅板的一莖燈草,這個人是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人想打電話告訴人一件事,結果一句話能講清的事卻打了幾個小時的電話,這個人是怎樣打的電話,他電話打得是否合理?」「你相信木頭人會說話嗎?你是否見過小孩的手一摸會讓枯枝開出艷麗的花朵?」……一個個奇怪的人物,一樁樁奇妙的事情,一串串神秘的疑問,怎能不讓人為之興奮,為之振動呢?就讓我們抓住這寶貴的興奮和振動,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為學好一組課文畫下可生花的妙筆.
(二)把握文本主陣地
雖說文章的作用只是個例子而已,但我們的語文教學仍應相信文本的力量.以文章為根本,以課文文本源,依標扣本,扎扎實實進行語文教學,單元整組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導讀需把握文本主陣地,興趣導向主題文本,質疑源於主題文本,尤其要慎重用好文本.
1.先睹為快有心向——讓觸摸有溫度:激趣導入後,學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文本的「芳容」.此時,我們應該及時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放手讓學生先睹為快.要注意的是,睹不是無目的的,睹要睹得有意義.第一次接觸文本的觸摸式閱讀需提醒學生關注語言文字,淺層次地感受語言的溫度.用什麼樣的方式提醒並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呢?語言的引領是最好的途徑.「讓我們先睹為快,了解一下作家們分別對哪些動物情有獨鍾.」「讀課文時想一想,哪個故事最吸引你?」「哪一處的描寫讓你印象深刻?」……這樣只言片語的提醒,並不會減弱也不會沖淡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會使文本的觸摸有可感知的溫度.
2.一吐為快有話題——讓交流有價值:雖然只是觸摸式閱讀,但學生仍有許多話要說,說什麼呢?想到什麼說什麼嗎?顯然不行.因為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差異,如果隨意地說,說到哪裡算哪裡,那麼優秀學生的交流往往會剝奪了大部分學生思維的權利,無意中侵佔了同伴思維的空間,一吐為快將吐得漫無邊際.如果為「一吐為快」提供一個交流話題,相信會有不同的效果出現.話題可以拋在觸摸文本之前,也可在之後.「走近偉人毛澤東」一組可以參考這樣的交流話題:「看看偉人毛澤東在不同的課文里分別是以什麼樣的身份出現在我們眼前的.你是從哪裡得出結論的.」「祖國的大好河山」一組可以對「作者是用什麼樣的游賞方式游覽這一景點的,你喜歡哪一種游賞方式」這一話題進行交流.「思鄉遊子情」一組可以讓學生找找表達或寄託思鄉情的思鄉之物並進行交流.學生初讀後的感受最真切最質朴,最是能體現他的閱讀能力,迸發出他閱讀收獲帶來的快樂.筆者還嘗試過這樣的交流:你去哪兒一睹為快了?你了解到了什麼?……真切的感受吸引了其餘沒有去此處一睹為快的學生的閱讀慾望,產生了閱讀的共振磁場,趣味盎然.
總之,每組課文的觸摸式閱讀之後,適宜用提供一個學生可以從文本中輕易觸摸到的話題的方式進行交流,對話才會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三)讀好單元提示語
一個單元開始前的那段單元提示語總那樣吸引我們的眼球,語言總是那樣親切而簡練,短小而精悍.它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老師和學生准確地把握一組課文學習的方向;它還不止是一盞明燈,它同時是一盞充滿智慧的燈,照亮我們學習語文的心.讀好單元提示語,對學好一組課文的價值不容忽視.提示語一般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通常以親切交談式或娓娓道來式提示本單元主題,第二部分通常以精練的語言提示學習目標及學習方法.如何讀好這兩個部分以發揮提示語的價值,我們進行了嘗試.
提示語的第一部分一般在導入過程中讀,不同的讀法發揮的作用也迥然.
1.獲得信息明確主題:單元提示語文字雖少可信息量卻不少,它往往通過簡短的表述讓讀者獲取一些信息的同時告訴我們單元主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讀到說明性文章.」這是在間接提示我們本組課文是說明性文章.「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這是在告訴我們讀書的好處,也暗含了本組課文的主題與讀書有關.「你一定聽過或讀過孫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諸葛亮的故事……」這是在引領我們走進我國古典名著的世界,讓我們熟悉更多名著里的典型人物.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相信可以獲得一些信息並明確學習主題.
2.個性語言欣賞積累:提示語短小精悍,可謂字字珠璣.提示語有的朗朗上口,美得像首詩;有的生動活潑,活得像幅畫;有的讀之風趣幽默,歡快得像首歌.像詩,像畫,像歌,但都不失語文的本色,因為它是用語言達到這樣的效果的,因此,我們可以好好地,也應該好好地欣賞一番這樣的語言.不僅僅是為了明確主題,更為了心中那份對語言的美好情感.在讀這樣的提示語時,我們是否可以嘗試這樣呈現:
有這樣一本書——
書中沒有一個名字,
卻處處都是學問.
書上沒有作者的姓名,
但,每個人都是書的作者.
這本書的名字,叫生活.
童年
是純真、難忘的歲月.
身處童年,
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
美麗的故事.
一隻昆蟲,一個玩具,
一次發現,一場爭執,
……
看起來微不足道,
卻飽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
一樣的提示語,不一樣的呈現方式,一個語段不就成了一首詩嗎?一樣語言,卻有不一樣的味道.一次兩次,我們的學生也喜歡上了將部分提示語變成一首詩,將它讀得像詩一樣美,讀出味道,讀到記在心間.有人會說,這不是提示語應該發揮的功能.可是,我們都知道,語文姓語,導讀課是語文課,當然也該姓語.是語文課它的使命就是學語言,積累語言,更何況提示語那樣美,當然是學語言的好材料好典範,不用它,怪可惜的.
歌德說:「內容人人看得見,含義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對於大多數人是一個秘密.」語文教學中,發現語言形式學習的生發點,觸發形式思維往往以秘密的形式被人秘密的忽視.單元提示語濃縮了一組課文多方面的重要信息,語言形式豐富而經典,尤其是第一部分語言.如認識魯迅一組導語中的語言形式源於課文,段落形式也源於課文,從課文中找導語語言形式的影子,讓學生感受語言形式無處不在,學以致用的特點.
提示語第二部分的操作一般放在觸摸式閱讀交流之後,可以通過自主閱讀明確一組課文的目標.
1.明確學習目標:如四下年級大自然的啟示一組提示語中就寫道「閱讀本組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並圍繞大自然的啟示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做到對大自然有新的發現,在語文學習上有新的收獲.」六上年級走近魯迅一組就提示我們「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魯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並繼續學習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人文性目標,工具性目標一目瞭然.
2.獲取學習方法: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同時,提示語中有時還會告訴我們達成這一目標的學習方法.如六上第二組「愛國之情」主題單元就提示我們「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四上第一組「神奇的大自然」主題單元提示我們「一邊讀課文,一邊想像畫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六下第一組「感悟生活」一組提示我們「要抓住重點句段,聯系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3.找到行動方向:為了更好地學習一組課文,導讀課上,我們往往要明確行動方向,為有效學習做好充足的資料或體驗准備.提示語中往往會有這樣的話:「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就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方面,如,節日、服飾、飲食、民居,運用以前學到的方法,開展調查活動,了解自己身邊的民風民俗.」(六下第二組)「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搜集與我國的世界遺產有關的資料」(四上第五組)「可以讀一讀相關的文章、書籍,看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走近人物單元均有提示)……一句簡單的表述為我們明確了行動的方向,學生如此,教師也一起行動.當然,若是提示語中未曾出現行動指南,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行動方向,為後續學習勤做搜集閱覽等工作.
4.調整生活視角:導興趣導行為,除此之外,導讀更需要引領學生調整生活視角,留心生活內容.如父母的愛這一主題單元學習的過程中,就需要引導學生在近期的生活中特別留意父母親的言行舉止,也許是一個眼神,也許是一句不經意的言語,也許是一次表情變化,也許是一個輕柔的動作,都在表達愛,傳遞愛.再如生活的啟示主題單元,引導學生關注近期生活內容,用敏感的心體驗生活帶來的啟示.學習與生活同行,生活因學習而有所改變,有所調整.
Ⅸ 楊再隋:語文的味道
真正的語文課必然散發出濃濃的語文味。觀課時有人悄聲對同伴說:「語文味好濃呀!」觀課之後,還有人在津津樂道。好的語文課,語文味道濃,而且其味綿長!
語文課應有語文味,天經地義。然而,如今有的語文課淡化乃至缺失了語文味,甚至變了味,不禁使人憂心。
需要說明的是,語文的味道並非指舌尖上的味覺。它泛指學生在語文課上獲得的語文素養的全部感覺,即讀書有聲、詞語有色、品讀有味、寫字有形,還有語言文字中傳遞出的脈脈溫情。
有語文味的課必是書聲琅琅。課堂上,學生或低吟曼誦,情思流淌;或高亢昂揚,激情奔放;或隨心所欲,個性張揚。古代私塾,學生捧書至先生前,待先生用朱筆斷句後,回到座位即高聲誦讀,聲聲入耳,字字上心,書香味彌漫其間。
有語文味的課,還要善品其味。課堂上,學生咀嚼詞語,品析語句,樂在其中。
一篇好的文章,總有關鍵之詞、精彩之句。教師引領學生分析、比較、聯想、品評,在細嚼慢咽中品出語文的滋味。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即要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藉助關鍵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三年級下冊要求「試著一邊讀一邊想像畫面,體會優美生動的語句」「藉助關鍵句概括一段話的意思」,四年級下冊又要求「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其他各冊雖未在單元導語中明確提示,但在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中均有所體現。
古人有「煉字」之說,常常因錘煉一個字而反復推敲,可謂「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這不僅是一種語言能力,更是一種語言修養。
有語文味的課,除了書聲琅琅,還要寫字沙沙,讓學生書寫生字新詞、佳詞妙句,結合課文進行小練筆等。一動筆就要求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天天練,養成習慣,培養學生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學生看到自己寫的字整整齊齊,娟秀可愛,內心充滿自豪感,更能增強自信心。
讓語文課有語文味,關鍵在教師。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格外講究。無論是引發學習興趣的前導語,還是穿針引線的過渡語,或是歸納提煉的總結語,或者延伸到課外的拓展語,都要准確、簡潔、生動、鮮明。教師精彩的教學語言可喚醒學生疲憊的思維,激活其沉睡的靈感,引發豐富的聯想,彰顯語文的魅力。
教師聲情並茂地范讀,對學生起著良好的示範和引領作用。教師的板書設計是寫字的樣板,也是課文的濃縮,更是凝聚精華的「思維導圖」。兒童對「圖式」記憶深刻,以至多年後,還會記得小學語文課上老師的板書。
語文課的語文味彰顯語文本色,凸顯語文美感。所以,語文課要味道純正,無雜質,無噪音,不浮華,不奢靡,有品質,講品位。語文課還要講美感,有韻律,有節奏,有新意,有溫度,氣韻生動,韻味無窮。
Ⅹ 二年級語文下冊《歡樂的潑水節》教案
《歡樂的潑水節》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全文緊扣「歡樂」一詞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渡潑水節的情景,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喜慶和深深的民俗風情。在教學中我緊扣「歡樂」一詞,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通過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真正成閱讀的主人。在信息化的環境中,讓他們自主閱讀課文,在閱讀中體驗歡樂,品味歡樂,與文本中的人物、文章的作者、課堂中的學友、老師進行多向的對話。
案例:
師:盼望已久的潑水節終於到時了,這一天人們都做了哪些准備?快讀讀第二自然段。
生:人們提著桶、端著盆,早早地來到了大街上。
師:(板書「提、端、早早地」後出示句子)誰能讀好這句話?
生:語氣平淡地讀。
師:你好像十點多才到,來得一點都不早,再讀讀。
生:再讀句子,強調「早早地」
師:現在早多了,還有誰來得比他還早?
生:深情並茂地讀。
師:你為什麼來得這么早呢?
生:我是來准備清水的。
師:(出示句子)原來潑水節用的清水是很有講究的,不僅要滴上香水,還要撒上花瓣,聞一聞,真香
呀!來一起讀讀這句話。
師:小朋友,你為什麼時候來得這么早呀?
生:馬上就要過潑水節了,我的心裡特別激動。
師:那就請你來讀讀這句話吧!
生:讀出了急切的心情。
師:是啊,潑水節一年只有一次,很難得,不能錯過的。雖然還沒開始,得是人們早早地做好了准備,
你們瞧——(引讀第一句話)。
生:讀第一句話。
師:一切都准備好了,馬上就要開始潑水了,傣族人民又是怎樣潑水的呢?快讀讀後面的句子。
生:讀第三四句話。
師:(板書:互相追趕、灌、潑)怎樣才算互相追趕?
生:就是你追我,我追你,下課我們就玩過,可好玩了。
師:你的理解非常准確,現在誰想舀一瓢水往同桌衣領里灌一灌?
生:學生表演。
師:對,「灌」就是這樣,水從上而下往衣領里倒。女孩子拿起瓢往男生衣領里灌一灌,男生端起盆往
女孩子身子上潑一潑。
生:表演。
師:說得好,演得好,一定讀得更好!誰想讀。
生:快樂地讀。
師:看得出,此時的你是快樂的。
生:興奮地讀。
師:你的心情一定很激動。
師:(出示圖)看,此時的大街已經成了水的世界歡樂的海洋,你們瞧——(引讀句子)
生:讀句子
師:剛才人們拿瓢灌,端盆潑,你們還想用什麼潑呢?
生:用水管射、提桶潑、用水槍射、礦泉水的瓶口上扎幾個洞,把水擠出來……
師:好,請准備好你們的潑水工具,讓我們互相追趕,想怎麼潑就怎麼潑,想潑誰,就潑誰。(音樂響起)
師生共同表演潑水場面。(場面熱鬧、笑聲不斷)
師:你們剛才的心情怎麼樣呢?請傣族小姑娘來說。
生:我非常高興。
師:請你讀讀這句話。
生:高興地讀第四句。
師:瞧,她把書讀到了臉上。請個傣族小夥子來說一說。
……
師:一個人讀就這么歡樂,如果大家一起讀一定更歡樂。
生:有感情地齊讀第四句話。
師:讀得這么好,就請你們來欣賞真正的潑水節。(播放潑水節錄相)
生:認真觀看,不時發出笑聲。
師:為什麼時候人們身上濕淋淋,臉上卻笑開了花?
生:因為清水吉祥如意的象徵,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
師:哦,原來清水是吉祥如意思的象徵……(引讀句子)
生:讀句子。
師:此時此刻,你想把清水潑向誰,送給他什麼樣的祝福呢?(出示:我把清水潑向 ,祝福他(她) 。
生:我把清水潑向小樹苗,祝它快快長大。
生:我把清水潑向校長,祝我們的.學校天天都平平安安。
生:我把清水潑向老,祝老師越來越漂亮。
生:我把清水潑向奶奶,祝她長命百歲。
生:我把清水潑向我的同桌,祝她學習進步。
……
師:你們送出了這么多的祝福,我也要來送祝福了。我向你潑一盆學習進步,你高興嗎?我向你倒一桶吉祥如意,你高興嗎?我向你潑一盆天天開心,你高興嗎?我向你澆一瓢萬事如意,你高興嗎?
生:高興。
師:是啊,因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徵……(引讀)
生:讀句子
反思與分析:
一、朗讀訓練的階梯性
語文實踐就是聽、說、讀、寫的實踐,其中對人文素養提高起決定作用的是讀。高爾基說:「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可見讀書對人的重要性。學習中熟練語文材料的基本途徑是朗讀、背誦等語文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大量有階梯性的誦讀訓練,不僅能積累語文知識,更能指導學生一步步深入課文,並獲得不同的心靈感悟。
案例中,為了使學生能夠體驗「歡樂」之情而設計了一系列階梯性的朗讀訓練。如在學習「開始潑水」部分,先以「傣族人民是怎樣過潑水節的?」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初步感知,再通過理解「互相追趕」、「灌」等詞的理解,進行同桌表演,之後以「演得好一定讀得更好」這一句話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讀書慾望。接下來再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潑水,著實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孩子們也真實感受到了節日的「歡樂」與心情的「喜悅」。這樣的朗讀真可謂有血有肉,情真意切。在階梯性的朗讀訓練中,無聲的語言變成了有聲的語言。學生入於眼,出於口,聞於聲,記於心,多方面感知了教材,真切感受到了「歡樂」的氛圍。
二、情感體驗的多樣化
我國楊再隋教授說過:「引導學生進入情感體驗過程教師需要適時地引起學生思維的沖突————體驗激情的情感因素並與之共鳴,這是教師成功的關鍵。語文課不是思想品德課,也不是自然常識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語文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情感體驗。在案例中,為了讓學生更形象地感受潑水節的歡樂。首先主學模擬潑水場景進行表演,再觀看真實的潑水節錄相,再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欣賞,把語文學習同學生的實際生少聯系,把教師的情感、學生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三者融合,升華了學生的情感,較好地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主學生感受到了學習語文帶來的歡樂。
三、資源利用的合理化
教學中合理運用各種教學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語文實踐的環境。在教學中要實現「他人歡樂」與「自己歡樂」的重合,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在「生活化」的情景中重現歡樂的潑水節,把課文中用符號所描寫的歡樂變成真正促手可及的歡樂。案例中除了運用文中插圖外,還藉助多媒體給學生提供了聲像、圖文及大量信息,將無聲的圖一連幾天從單一發展到多元,變靜為動,將復雜的過程變得形象、逼真,以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激發了他們讀背的興趣,快樂學習變得如此簡單。
四、難點突破的巧妙性
語文教學中深奧的道理往往只可意味不可言傳,難以用語言來描述。難點的突破往往是一堂課的點睛之筆。案例中對「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徵」的理解是一個難點,這一難點通過三個問題加以突破:
(1)為什麼人們身上濕淋淋,臉上還笑開了花?
(2)你想把清水潑向誰?送給他什麼時候樣的祝福?
(3)小朋友們送了這么多祝福,老師也給你們送祝福,你們高興嗎?
通過這三個層次讓學生聯系實際深刻地感受清水的寓意,巧妙地感悟清水背後的文字內涵,深奧的語言文字學習起來也如此快樂。
總之,語文與生活天然聯系在一起,語文反映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對學生而言,語文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語文唯一的源泉,只要貼近生活,學習語文就會是件快樂的事,快樂就變得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