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教學如何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

語文教學如何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

發布時間:2022-11-15 22:14:13

1. 核心素養語文如何落實

核心素養是深化課程改革的新航標。課堂是落實核心素養的主陣地,要實現核心素養的教學轉化,課堂必須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育人」,具體表現為:

一是目中有人,即教師要摒棄重知輕人的陳舊觀念,樹立「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奧蘇伯爾在《教育心理學:一種認知觀》一書中寫道:「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這再次印證了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的學習「最近發展區」理論。

「學成於思,思源於疑」。真正有效的學習,是基於學生問題的整體性學習,而不是以知識為中心的碎片化學習。整體性學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強調問題解決策略,先見森林後見樹木,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具有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功效;碎片化學習遵循知識的邏輯順序,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導致學生的學習處於支離破碎和零敲碎打的狀態,如同走迷宮,效益低下。
從知識為中心的碎片化學習轉向問題解決的整體性學習,是核心素養背景下深度學習的必然要求,更是實現核心素養教學轉化的必然選擇。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轉變重知輕人的觀念,抓住學生的認知障礙點、思維矛盾點、情感體驗點和智慧生成點,引導學生開展基於問題解決的整體性學習,實現問題共振、情感共鳴和智慧共生。「目中有人」是核心素養教學轉化的前提。

二是胸中有書,即教師要摒棄「一滴水」與「一桶水」的陳舊觀念,樹立終身學習思想,厚積薄發,做學生創新火花的點燃者和智慧泉水的引路人。有人曾說:「教師要做一條常流不斷的小溪。」教師作為學習化時代的一員,只有勤學善思、胸中有書,才能常教常新,課堂才會呈現學生智慧之泉噴涌而出的勝景。

特級教師竇桂梅執教葉紹翁的七言絕句《游園不值》,引領學生如痴如醉地讀詩、品句、背詩、唱詩,發掘出「從游園不遇」到「游園有遇」的文化內涵,揭示了文本的哲理。教學「一枝紅杏出牆來」一句,竇桂梅引用老子的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引導學生理解「一枝」豐富而深刻的內涵。
這樣的語文課,以深層次的文化探究為主線,語言的感悟、理解與應用貫穿始終,就像一曲優美的充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旋律,讓人盪氣回腸、回味無窮。這與竇桂梅深厚的專業素養是分不開的。要實現核心素養的教學轉化,教師必須多讀書、多研究,形成深厚的專業積淀與文化底蘊。根深則葉茂,「胸中有書」是核心素養教學轉化的基石。

三是教中有標,即教學中教師要以課標統領教學,以課標作為評價教學是否有效的標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度推進,深度學習和跨學科教學成為課堂教學新趨勢。去年春天,筆者聽了一節成功的跨學科教學課,內容是小學二年級的古詩詞——白居易的《憶江南》。執教教師將音樂課與語文課整合為一體,先通過語文學習引導學生理解誦讀這首詞,感受詩詞的意境美;再通過音樂學習,讓學生學會演唱,領略古詞曲的音樂美。誦讀有助於演唱,演唱加深了誦讀的理解,美育熏陶與語文教育自然地融為一體,共同演奏出美妙和諧的生命樂章。這樣的跨學科教學,既遵循語文課標的理念,也符合音樂課教學要求,是基於深度學習的跨學科教學,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成為必然。
准確把握和內化學科課程標准,是實施深度學習和跨學科教學、實現核心素養教學轉化的必然選擇,「教中有標」是核心素養教學轉化的核心。
那麼,究竟該如何實現核心素養的教學轉化?一言以蔽之,教師要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育人」。

2. 如何落實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這既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抓好學生的基本功 聽、說、讀、寫,又要進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養。那麼如何在課堂上落實語文核心素養呢?
於漪老師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好的課堂導入應該能吸引學生,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導入應緊扣課題,如:典故講解,一個成語,一句歌唱,生活俗語……不管我們採用哪一種,都應該以能激起學生的認知,喚起學生的興趣為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識。
我認為,語文素養在課堂上應當幫助學生對於文中重點詞、句、段,依靠文本,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能力,再學一點古漢語,發揮語文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的長處。如在學習《長城》時,學到那一句「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時,我要求學生多讀以至成誦。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好像自己就在旁邊看著古代勞動人民正在用汗水和血淚修築長城。孩子們每一次的朗讀無不生成著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感受著作者那顆對古代勞動人民無比敬佩的心。朗讀可以說是在培養學生的一種人文精神。因為在反復的朗讀中,孩子們的朗讀水平在逐漸提高,這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另一方面,朗讀中滲透了濃烈的情感,孩子們從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中產生對他們的敬佩,進而感到驕傲、自豪。我認為這是人文主義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養。
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是課堂教學。因此,組織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進而達到語文教學的最好效果,這是我們的追求。

3.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落實途徑:

一是通過課程改革落實核心素養。
例如從教學目標的設定上來說,除了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之外,我們還要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比如一年級下冊,第一課春夏秋冬,從知識上來講,我們要求學生:
1、認識8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雨、阝」2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吹」「落」等動詞和一對相反的詞:「出」和「入」。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我們就要引導學生了解四季變化,感受不同季節的景色,能主動積累有關景色的詞語,從心底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是通過教學實踐落實核心素養。
在組織教學上如何培養核心素養?比如在教授《我多想去看看》,我們引導學生體會兩個城市截然不同的特色,以及兩個小朋友想去對方的城市去看看的渴望之情後,我們就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就引導孩子們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
爺爺告訴我,沿著 ,就會走出鄭州。 , 。我對爺爺說,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再寫一寫。
以「我多想 。」寫下自己的願望。再與同學交流。培養孩子語言表達和書寫能力。
三是通過教育評價落實核心素養。
在教學評價時,我們也要從多方面來進行評價,不僅考慮知識的掌握,比如現在的試題一些等開放性的題目,像我們期末考試聽力部分,除了考察聽力,對關鍵信息的提取,其實細心的同學會發現這些內容是節選自一些課外讀物,也起到了推薦閱讀的作用,如果孩子閱讀量大的話,或許不用聽就知道怎麼選擇,還有我們教科書上的和大人一起讀,起到推動親子閱讀的作用,口語交際聽故事,講故事,請你幫個忙,打電話等也是在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交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也都是契合核心素養的精神的。

4.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語文教學要確立「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語文是人類「詩意地棲居」的精神家園。於漪說:「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語言負載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漢語言文字負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沒有生命的符號,而是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性格的精靈」。

語文教學除了讓學生學習祖國語言及其各種表現形態(口頭語、書面語等),學習利用語言進行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祖國語言,繼承民族精神和人類遺產,提高文化修養,培養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靈魂。

5. 如何落實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素養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落實核心素養的幾點嘗試

近幾年,核心素養成為了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個關鍵詞,新課標指出小學語文素養是指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其核心素養是語感、語文學習方法、語文學習習慣,在平時教學中,我著眼於改革和優化現有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通過開展語文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科關鍵能力,進行了一些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積極嘗試。
一、著眼能力,閱讀中提升思維品質
(一)引導質疑,激活思維。
巴爾扎克對世人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意義的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就問個為什麼。」 無獨有偶,陶行之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中也提出:「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顯而易見,問題是學習的先導,語文課堂上創設環境,激發學生提問的願望,利用文本資源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難點重點質疑,抓住矛盾處、異常處質疑,抓住文題質疑,抓住文章中反復出現的詞句質疑,提出與課文主要內容相關的質疑,多角度,多方位發問,並引導學生學會多途徑解決問題。在教學《遲到》一課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全文的總起句,「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體會作者為什麼這樣遣詞造句,在品讀了描寫小海音和父親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的語句後,引導學生自行討論解決上節課提出的問題「父親為什麼要打我?」明確是海音激怒了父親,才會挨打,之後又引導學生練習多角度提問,深入思考父親是為什麼打我,如果不打會有什麼後果?進一步體會父親的內心世界;最後抓住父親送給我花夾襖和銅板這個細節的描寫,引導學生回憶之前的質疑,通過師生對話,生生交流,在思維的碰撞中形成了對文本的正確理解,感受到一個既疼愛孩子,有嚴格管教孩子的父親的形象。從學生的表現看,基本達到高學段「在討論和交流中,敢於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在一次次質疑中,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了發展與提升。
(二)文本對話,讀中悟情。
語文教學是一首詩,一首激情澎湃的詩,語文課要體現「書聲琅琅,情意濃濃」。《課程標准》總目標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對文本讀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豐富。《我的故鄉在北京》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教學中我通過激發學生的情感來使學生自發地感悟課文內容。我抓住文中優美語段,通過讓學生個別朗讀、默讀、自由讀、齊讀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觸文本語言。當學生通過朗讀體驗到西山、昆明湖、長城的美景後,再讓學生通過「讀」把對故鄉的熱愛贊美之情表達出來,這些朗讀點的落實促成了學生語感的形成。語言實踐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讀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進學生把書讀好。教學中,通過採用范讀、學生自讀、默讀、師生合作讀、齊讀、配樂朗讀等多種方式,不需要教師做過多地講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本的內涵,引領學生學生走進文本,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想像入手,入文入境。
想像是學生把文字變成形象的再創造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走進語言文字,展開想像的翅膀,在頭腦中形成一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再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作品中的人物,設身處地去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想像,走進了作者的心靈深處,更深的體會了情感,得到了熏陶,受到了感染;再通過朗讀,進一步品味了語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凸現了語文特點,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教學《二泉映月》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從「阿炳雙目失明,整天戴著墨鏡,操著胡琴,買藝度日。。。。。」這一段描寫中去想像阿炳的生活,進而體會他坎坷的命運,體會到阿炳通過琴聲表達悲憤之情和人生感悟,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中悟境,讀中悟情,使文中的人和物活化,這樣的朗讀才會「有聲有色」,這樣的朗讀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作者心中流動的情感。
二、品味語言, 積累中學會審美與文化傳承
教材中有大量文質兼美的文章,為學生語言實踐提供了很好的範例,應充分利用其價值。《嫦娥奔月》這個民間故事從遠古一路走來,人們一輩輩地傳誦著,就因為故事中蘊藏著動人的美!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著重通過語言文字的品讀,來充分感受人物的形象,從而帶孩子走進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獲得情感的陶冶與心靈的盪滌,了解美的真諦。課文以《嫦娥奔月》為題,執教前我認真閱讀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周益民對這篇課文的解讀,他是抓住另外一個層次的「美」,壯美、柔美、優美、甜美、凄美……來學習這篇課文。我覺得這一設計非常獨具匠心的,但是我考慮到我們孩子由於處在農村的特點,孩子對文本中的「柔美」「甜美」「凄美」等可能沒有城裡的孩子理解得那麼的准確。因此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根據書後面的習題上復述課文的要求,抓住事情發展的順序以「智斗逢蒙——嫦娥奔月——後羿追妻——遙祝嫦娥」為線索的,我將「嫦娥奔月」作為重點部分來講的,嫦娥吞下了仙葯,發生了什麼事情呢?通過第6小節的配樂朗誦將孩子們直接帶入「嫦娥奔月」這一部分。美的文字,美的畫面,當嫦娥身體輕起來,飛出來了自己溫馨的家,飛離了自己熟悉的村莊,越飛越高。這是多美的無奈,多麼的凄涼,多麼的美麗,這是一種凄美。讓孩子通過畫面的想像,音樂的渲染來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讓孩子通過這一小節中的疊詞「飄飄悠悠」和「碧藍碧藍」,去品味這段文字之美、環境之美以及嫦娥的心靈之美。
其次多利用課外資源,讓學生多積累美的語言,通過主題閱讀、背誦古詩、國學經典,鑒賞優美文段,給學生播下傳統文化的種子。
三、習得語言, 練筆中學會運用與創造
閱讀是吸收和積累,作文是內化和運用,只有在閱讀中「厚積」,才能在作文中「薄發」,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加強讀寫結合。北師大教材為讀寫結合提供了空間,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一篇篇好的範例,適時地引導,在一年級學生學完詩歌《我很快樂》後進行寫話練習:小朋友想一想,還有誰很快樂?,孩子們說出:「我是小烏龜,我會在水裡游,我很快樂.我是小樹,我會結果,我很快樂」等等很童真的句子。在學習了《清明上河圖》中描寫繁華街市的部分,讓學生仿寫舊街花朝節的熱鬧場面,在學習了《爺爺的蘆笛》一課後,布置學生寫一寫晚上自己獨自一人在家的情景,學生從文中悟得寫法,有話可寫,往往出現神來之筆。在一次次練筆中,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創造了精妙的語言。
四、探究實踐,多元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1走進教材,開展實踐活動,提供展示平台。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形成與發展,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課本中的探究實踐就為學生提供了很好地展示平台。如在六年級上冊《花與生活》的調查報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首先確定自己准備調查的內容,制定好活動計劃,然後進行小組分工:搜集資料、撰寫調查報告、准備節目等,最後進行活動展示。在這一實踐活動中,每一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到其中,到圖書館、互聯網查找資料,對家長、鄰居進行訪問調查,編寫兒歌,繪制花的圖片等,最後每個組的孩子都在全班進行了匯報:翔實的資料介紹、聲情並茂的朗誦、悠揚的歌聲、精彩的繪畫……課堂上不時傳來陣陣掌聲。孩子們在這一活動中增長了有關花的知識,拓寬了視野,能力自然也得到了鍛煉。
2.走出教材,讓學生擴展閱讀,實踐中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語文課光靠教材的幾篇文章,讓學生要學會表達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帶學生走進教材,還要帶著學生走出教材,擴大他們閱讀范圍,加強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能力。這在課堂內外都可以進行。在課內,每一節語文課留出3至5分鍾給學生擴展閱讀和本次課文有關的材料,或做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實驗,教師也可提供相關的信息材料,讓學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體驗,從而增強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語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在課外,加強課外閱讀和實踐。把語文和生活練習起來,譬如,「聆聽音樂美,發現繪畫美,欣賞藝術美、自然美、科學美、社會美、生活美,都可以從語文學習中獲得。反過來,它們又無一不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途徑。」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時,要利用一切機會給他們創設「語文化」的生活情境:競選班幹部,課前3分鍾說話(評論班級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開主題隊會、班會,讀書、看報、聽廣播,參加文藝、體育、科技等競賽,參與集體生活、公益勞動、社會實踐、參觀旅遊,甚至經典誦讀、交友、談心、玩QQ空間、發微信、寫隨筆、寫旅遊攻略……就這樣,讓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學生在「語文化」的生活中,體驗到語文學習給生活帶來的幫助和樂趣,使學習語文與生活運用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在這些教學嘗試中,我體會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有在反復的實踐當中,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才能讓語文核心素養在教學中落地生根。

6.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根據語文學科特點,應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通過興趣學習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二是要注重理解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沉澱是對學生的最好熏陶,更能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涵養;

三是要與時俱進地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熱愛之心和對人生的積極心態。

最終達成培養學生除聽說讀寫思能力之外的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素養。

7.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本文是小學生的,合適不?)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

一、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三、精心設計預習作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

 四、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造、再現課文情境。

五、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1、誦讀精彩文本,培養語感能力。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 3、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

六、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總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始終著眼於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終極目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愛促學,指導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讓學生憑借著堅實豐富的語文素養,放飛明天的夢想。

8.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素養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後天培養得來的,包括個體的思想品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待人接物的態度以及對事物的認知等要素。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語文知識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重點在於讓學生學會發現文字的美,鍛煉小學生的文字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確的處理問題。在小學階段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其長期發展有重要的意義,能使學生從教學過程中獲得愉悅的享受。下文將從具體的實踐過程,詳細分析如何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在語文教學准備階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在課前的准備階段,語文教師在進行教案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有明確的認識。教案編寫時,要注重對問題的設置,在課前預習階段就將這些問題拋給學生,讓小學生獨自去進行課文的閱讀,發散自己的思維去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做能夠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的能力,使其獨立思考,根據相應的問題去閱讀文章,培養其文化素養。例如在《烏鴉喝水》一課的預習過程中,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問題:你怎樣看待這只烏鴉?由於小學生還處在想像力豐富的階段,所以老師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門的,但這樣有助於學生發散思維。

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語文課堂的教學相比其他學科本身就更有趣味性,在課堂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小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不要在教學過程中一味的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教育,而應挑選一些優美的詩句或是一些有哲理的句子,讓小學生通過分組討論或是自主思考,去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文學魅力,提高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培養其認識美、發現美,並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在《贈汪倫》一課的學習時,可能學生對詩句獨立進行解讀,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去想像當時的場景,讓學生體會李白與汪倫兩個人之間的友誼以及桃花潭美景。在這個時候也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想像中當時的情景,將畫贈給自己最要好的朋友。除此之外,在教學時還可以使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詩句中的美景。

四、在課後作業設計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在課後作業設計過程中,語文教師不應只讓學生去做課本上的習題,而應站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上去進行課後作業的設置。核心素養中最重要的要求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與待人接物的能力。在進行課後作業的設計時,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並且得出正確的結論。例如在《濫竽充數》一課的課後作業布置中,應對南郭先生、齊宣王的不同表現進行分析,指出南郭先生這種行為是錯誤的,讓學生進行思考,並且指出他錯在了什麼地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教師對學生的答案進行一一點評,不正確的地方要及時指出。使學生得以改正,並且培養學生在學習中要秉持實事求是的思想,使自己的學習能力真正的提高,而不是學習南郭先生那樣鑽空子,最終還是會被發現。這對學生的長期發展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小學語文課堂的很多文章都是很有哲理性、教育性的,旨在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在工作中更好的去執行。

五、通過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課程設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課程、寫作課程以及口語交際課程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對小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教師需加強這幾個方面的引導。在閱讀課程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學習水平選取適當的文章,文章要蘊含一定的道理,對小學生的是非觀念進行引導,要選取語句優美、能夠引起小學生興趣的文章,對其進行一定的培養。並且可以適當的使用高科技手段,通過視頻、音頻或是播放圖片的方式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革新。閱讀課上可以給學生播放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視頻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學如何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