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讓語文課堂教學更精彩
讓課堂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課堂氛圍自然活躍,教學就會出彩,這點說起來簡單,其實最需要的還是經驗。首先是多聽多看,觀察老教師上課的細節與整體設計,記錄每堂課的精彩點,看是否能為自己所用;其次就是教學內容的科學有趣編排,這點對於新手教師來說有點難,本身新手教師課堂任務能完成就已經不錯了,我當時是看到同事桌上有一本《優秀教案》,於是跟風用了一本,沒想到特別好用,裡面內容很豐富,很多獲獎的教學案例與設計,公開課不用發愁了;最後就是多總結多提升,老師的個人魅力對於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語言風趣幽默更能加分。
『貳』 如何才能使小學語文課堂更精彩
如何才能使小學語文課堂更精彩
如何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精彩呢?下面我談談我個人在實際教學中的幾個觀點。
一、要讓語文課堂成為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梁
教師應該充當學生的指路人,同時還要尊重學生的感受,為學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課堂教學是在師生完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師生共同進行美的創造活動。在語文教學中,如以朋友的態度,用優美生動、富有兒童化的語言,再加上令學生感到親切的體態、動作等形式多樣的手段,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從而達到目的。學生同樣可以與教師交流溝通,這樣溝通與反饋會變得格外流暢,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有所增加。再就是學生的個性體驗也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教育資源,從這個意義來說,我們在課堂上提倡和鼓勵學生個性化,創新性地閱讀投入到創新性學習中,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教學。
傳統的課堂強調規矩——學生正襟危坐,眼看教師手,耳聽教師口,被動跟教師走。教師也把學生當成裝知識的容器,實行「滿堂灌」,學生沒有一點自主發揮的空間,使課如一潭死水,一篇很美的文章學生還沒來得及領悟,就被教師的煩瑣分析肢解得面目全
非,這種被教師牽頭鼻子走,很難使學生產生「真知灼見」。所以,我們應該拋棄「一百個不許」讓旅遊活動,讓課堂少一些規矩,學生才能像小鳥一樣在「空中」快活地飛翔。
『叄』 如何讓語文課堂教學更精彩
1.設計:准確挖掘知識點
設計好微課是實施「翻轉課堂」的首要因素。「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程的創始人戴維·彭羅斯說:「微課程是一個知識挖掘的框架,我們將告訴學習者在哪裡挖,需要挖些什麼。我們將對這一過程進行監督。」
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要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五彩繽紛」一詞的教學就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如何才能讓學生正確並深入理解這一知識點呢?我確定了一下三個教學步驟:
(1)從字理來理解「五彩繽紛」的本義;
(2)通過生活實際中的兩個例句感受「五彩繽紛」的用詞精準;
(3)結合課文中的語境學習,感受「五彩繽紛」的動態美。
首先引導學生重點品味「五彩繽紛」這個中心詞。根據字理析詞「分解——組合」的教學要則,「五彩」是概數,表示顏色多。然後重點放在對連綿詞「繽紛」的字理析解上,由「繽紛」兩個字的絞絲旁切入,知道了其本義就是指旗子的「旗游」飄動的樣子,因此「繽紛」這個詞語就帶著一種「動感」。至此,就明白了「五彩繽紛」就是表示「顏色多」而且還具有一種「動態美」。通過這樣的分解和組合,學生切實地理解了這個詞語的本義。然後結合造句再來理解。
在此基礎上,結合文句和語境理解「五彩繽紛」在文中的意思。學生通過尋找品讀文中「扇哪扇哪」「飄哇飄哇」「你擠我碰、爭著」「頻頻點頭」等動態語詞和想像稻海無邊,稻浪翻卷的秋天景象,真切地感受到「五彩繽紛」不僅表示顏色多,而且還具有一種動態的美感。最後讓學生進行仿寫訓練,目的是學以致用,切實地把識字析詞、閱讀理解、寫作訓練三者融為一體,凸顯語文教學的本色。
微課設計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備課,它必須要有自己獨到的亮點。這個亮點必須是學生確實難以理解的,而且也確實能夠帶動學生更加深入地走入文本之中。就如「五彩繽紛」一詞,通過字理析詞,本義和文中義的相互驗證和詮釋,學生也就能比較准確地理解詞義,同時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達到了「內行看門道」的閱讀境界。
2.製作:創設生動的教學環境
微視頻不等同於教學錄像,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課件。它是就某個知識點、技能、案例等微內容的教學課件。其內容聚焦於知識講解,學習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鍾,主要用於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建構和能力發展。
微視頻是要對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析。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能夠很好地把握教材的內容,製作出切實對學生有用的微視頻。
比如書信是小學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應用文體。人教版教材把書信安排在小學五年級上學期的第一單元。書信的寫法並不困難,但對於小學生來說,要正確掌握,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學生們往往顧此失彼。因此,製作關於書信格式教學的微視頻就顯得尤為重要。
筆者曾經採用錄屏軟體+PPT製作過《掌握書信的格式》的微課。先是對書信的的五個重要步驟稱呼、正文、祝語、署名、日期進行具體講解;然後出示一封一封王越同學寫給顧老師的信,讓學生來判斷格式的正誤;最後播放自編的一首《書信格式歌》,強化學生的記憶:「開頭稱呼頂格寫,冒號兩點別忘記,正文前面空兩格,一事一段寫清楚,祝字前面空兩格,祝語可以分行寫,書名下面寫日期,書信格式要牢記。」通過口訣的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使學生快速地掌握書信的格式,一勞永逸。
《掌握書信的格式》微課經使用,效果很好。學生不僅興趣盎然,而且很快就記住了書信的格式,班級學生很少再有出現書信格式應用錯誤的現象。我們也在其他年級播放給觀看,均有良好的收效。在小學高年級段應用此微課,定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
任何一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都必須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精心設計教案,能夠讓學生真正聽懂,弄明白。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以老師的講解為主。當翻轉課堂沖擊我們的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先把難點知識製作成微視頻,讓學生事先觀看、學習、消化。然後在課堂上再進行訓練。這樣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肆』 如何在細節中構建小學語文精彩課堂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閃光的細節是無處不在的、豐富多彩、富有個性活力的。細節雖微乎其微,卻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做為組成課堂教學世界的教學細節更是一種關注、一種體察、一種創意,是教師教育觀念的一種流露,教學風格的一種表達,教育功力的一種展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悉心發現,善於捕捉有價值的細節,抓准時機,巧妙深挖,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教學細節的設計與發現因人而異,因境而異,每位教師的理解與闡釋都不同,在語文教學中,我從在課前和課中設計與捕捉兩方面出發,特別注重把握語文教學細節,獲得了些許感悟與策略。在此與各位分享我在關注教學細節方面的點滴做法,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課前預設細節,讓語文課堂更扎實
文本是由細節構成的,把握細節就是解讀文本的鑰匙;文本又是靠細節支撐的,解讀教材,其實就是通過文本諸多細節的析讀把握全文。課前精心設計的教學細節可以起到深入淺出的作用,同時還能夠激發興趣,激活課堂,讓學生投入意境,感悟深刻,使教學理念更形象,使課堂更加有魅力。作為一種情境,「細節」是可以設計的。課前,我預設了一些細節,或是為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或是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或是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1、預設教學細節於教學的重難點處。
我在執教《和時間賽跑》一課時,課前我對教材進行了認真的研讀,確定了這一課教學的重難點,即:通過理解「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感受時間的寶貴,知道要珍惜時間。為了更好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預設了以下教學流程:首先讀課文,說說爸爸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再讀課文,說說作者「我」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最後,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這樣的預設,通過課堂的檢驗,學習效果好,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
2、預設教學細節於課前三分鍾。
為了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每節語文課的前三分鍾,是「語文分享」。由孩子們輪流組織讀背古詩、詞(我們學校從一年級時就開始經典誦讀)、優秀習作分享、兒童文學書籍賞析等活動。嘗試中,我開始擔心會耽誤孩子們課堂學習時間,後來堅持了一段時間,我發現這三分鍾是最高效的,最值得的。因為這樣長期堅持下去,不僅能逐步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更能讓那些家裡沒課外書讀的同學,分享到別人的學習資源。在分享中,孩子們閱讀習慣得到了培養,閱讀能力得到提高,進而受益終身。
細節設計豐富多彩,不拘一格,教師能明確各類教育理念固然很重要,但如果給課堂設計一些有血有肉的細節,如一些道具、一場師生互動,都將為課堂增色不少,學生也將獲益匪淺。
二、課中關注細節,讓語文課堂更高效
課堂中的教學細節倏忽而至,稍縱而逝,要靠教師去捕捉。如果能謹慎地處理好每一個教學細節,用廣博的文學知識,扎實的教學功底,飽滿的教學激情,不斷給課堂注入新鮮血液,語文課堂將成為最美的花朵。
1、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細節,讓學生會學習。
課堂上,當我發現有的孩子沒有專心聽講,或是沒有讀書,或是沒有思考等一些不良現象時,我並不是嚴厲地批評這些同學,而是採用「暗示」,即:表揚離他最近的同學的好習慣,好行為,促使那些學習行為不良的同學檢查自己的行為,回到課堂上來。當我希望同學們有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認真完成預習,寫字坐姿端正、傾聽別人發言、邊讀書邊批劃、學做學習筆記時,我總是找出班上即時做得最好的同學進行表揚,以告訴同學們該怎麼做,而從不強硬要求他們必須怎麼做。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愛學,主動學。
2、關注課堂生成的細節,讓學生愛學習。
我在執教《丑小鴨》一課時,有一學生提問:「鴨子怎麼可能孵出天鵝來呢!」我告訴他說:「這只是一篇童話,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所以,我們不能用科學的觀點來分析它。再說,這個問題與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關系不大。明白嗎?」學生聽了老師的,似有所悟地點點頭。事後想想,我的回答三言兩語就扼制了學生質疑探究的慾望。如果能抓住這個問題,機智地生成這樣一個教學細節: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反問學生:天鵝蛋怎麼會在鴨媽媽的窩里的?然後再引導學生閱讀這篇童話的原作。這樣,不但解決了疑問,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更主要的是激起了學生更強的求知慾望和探究精神。
3、關注學生的學習疑惑處,讓學生善思敢問。
(1)、每節語文課下課前,我總擠出一點時間讓學生來盤點這堂課的收獲與疑問,這樣既能促進學生反思性學習,又能及時地解決了學生學習的疑難,實現「堂堂清」。
(2)、找教材中的不合理,促讀促思。相信美國版的老師講灰姑娘的故事這個案例大家都記憶深刻,尤其是他的結尾讓我們叫絕。在我的課堂中,也做了一些嘗試。比如:讓學生試著找找課文中的不合理,「挑刺」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去多讀多思,善思敢問
三、課後反思細節,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課後,我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以及課堂教學中的疏漏失誤之處等等,詳細地記錄下來,加以分析,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細節的魅力真是無窮無大,如果說教育是一輪太陽的話,那麼教育細節就是一滴水,雖小,一滴水卻可映出太陽光輝。教學細節看似隨意,而隨意中飽含著愛心;看似簡單,而簡單中體現著思想;看似細微,而細微中表現出藝術;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蘊藏著智慧。一句話,教學細節與教學理念有著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依存關系。關注細節的教學,必定是成功的教學;關注細節的教師,必定是成功的教師。能否發現捕捉課堂教學閃光細節,影響著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也是教師能否深刻影響學生的決定力量。珍視教學細節,關注教學細節,才能成就完美課堂,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永遠獨立潮頭,輕負高效。
『伍』 如何使語文課上得精彩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靈魂,課堂教學作為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直接決定著整體教學效率和最終教學效果,並且是教師的教學能力的集中體現。通過各種途徑讓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更精彩是每個老師的追求。
『陸』 如何講好初中語文優質課課
怎樣上好一節語文優質課
首先,什麼樣的課算是一節比較成功的優質課?我認為應該是扎實、高效的課。「扎實」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說教師要有扎實的教學功底,教學語言簡練生動、幽默風趣、富有文采,教學思路清晰,教學設計精巧,能高屋建瓴駕馭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教學效果高效;二是說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扎實。真正的優質語文課應上得精實、讓學生學得扎實,上出極濃的語文味。
同時,還要明確兩點。語文的優質課不是「做課」、不是「作秀」,不能一味的喜歡搞「花架子」讓課堂華而不實,也不能一味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很活、很熱鬧,但上的虛無縹緲,一節課下來學生所得甚少。同時,語文的優質課也不等同於常態課,作者常識、字詞、文章內容的理解、人物的分析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老師要引導學生在有限的40分鍾時間內,選取一個點,實現師生思維碰撞,展示學生最精華的學習成果,讓課堂有亮點。
要上好一節語文優質課,老師可以從這幾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備:文本解讀、教學設計、教師必備的素質(包括教學機智、教學語言等)。下面我結合這幾天的聽課和我上課的感受具體來說說。
一、 文本解讀
「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解讀、有不同的設計、不同的教學過程,當然教學效果也會有所不同。很多老師僅靠一本教參書來解讀文本,離開了教參書便無從入手,這樣的課堂導致的必然結果是教師問題一出,學生對答如流,因為學生也有與老師一樣的參考資料,課堂便在毫無波瀾中推進,更談不上新的生成,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不到訓練提升。
教師有效地文本解讀,決定著教學設計的有效性,也制約著教師課堂上的有效作為。當老師有了自己獨到的解讀時,課堂上才能游刃有餘的對學生進行 引導,例如在鄭麗麗老師、郭芹老師的課上,她們執教的是同一篇課文《石壕吏》,都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尤其是引導學生品讀老婦人的內心的「悲苦「時,抓住了這幾個詞:「新戰死」的「新」,最近之意,失子之痛乃人生三大悲痛之一,又是同時失掉兩個兒子,老婦人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存者且偷生」的「且」,暫且、苟且,就剩這么一個兒子,還能活多久呢?「死者長已矣」的「已矣」老婦人那絕望的神態;藉助於品讀、賞析,就把學生帶入了一種悲痛的情境中,帶著悲痛再讀課文,就是不一樣的味道了。還有「如聞泣幽咽」為什麼不是「但聞泣幽咽」?「如」的妙處是:好像,隱隱約約,是一人在哭?是誰在哭?老翁、兒媳、孫子、杜甫、還是所有那些受苦受難的人民?給人留下了無限想像的空間。
同樣的在市優質課評選時小段老師的《記承天寺夜遊》就以深入豐富的文本解讀和對蘇軾獨到的賞析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段老師重點抓住了「樂」和「閑」來解讀文本,細讀文章學生不難發現有月色優美的快樂,有「懷民亦未寢」這樣心有靈犀的知己一同賞月的知己之樂,通過有關張懷民的資料助讀,更能發現蘇軾與張懷民不但是「審美的知己」還是「人生的知己」;「相與步於中庭」,一個「步」字,慢慢地走,不用交談,只是會心一笑就勝作千言萬語,多麼悠閑的賞月之樂啊;還有「蓋」竹柏影也的那份發現的快樂。尤其是在賞析發現的快樂時,老師對「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作了如下的改動:「庭下月色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是竹柏影也」一個追問:補出了「月色」卻失去了什麼?學生通過讀發現,補出了月色、把「蓋」換做「是」卻失去了一種恍然大悟的發現的欣喜。
還有小段老師對「閑游」、「朵」的解讀都能把學生帶進文本,帶入情境之中;小乍《皇帝的新裝》中對「一個孩子最後叫了出來」為什麼不是「說」出來,而是「叫」出來,孩子為什麼敢這樣大聲「叫」出來?引導學生對孩子進行分析,有獨到的理解。當一個老師教出自己個性的時候,才是學生收獲最大的時候。
以《木蘭詩》為例,這是08年參加山東省優質課評選時抽到的一個課題,《木蘭詩》往往被視為英雄的贊歌。在所有的教學用書和相關資料中,對於木蘭形象的解讀,都是「一個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 「英雄」是什麼呢?英雄就是保家衛國的人,會打仗,很勇敢。可是關於「打仗」就寫了「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一句,作者卻濃墨重彩的描寫了木蘭為父親擔心、決心出征、凱旋歸來及家人團聚的歡樂。因此本文立意的重點不是花木蘭參加了戰爭和她戰斗的英勇,而在於她是一個「女英雄」。戰爭的責任本來並不在她,她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作為一個女子,她承擔起了「阿爺」和「長兄」也就是男性的職責。這個職責不單是家庭的,也是國家的。她主動參戰,為國而戰,立了戰功卻辭官還鄉,享受父母、家庭的歡樂。這個英雄的內涵,從承擔「家」的重擔開始,到為國立功,最後又回到家庭,享受親情的歡樂,文本突出的恰恰是一種非英雄的姿態,木蘭還尤其為自己成功的掩蓋了女性的身份感到自豪!所以,我便抓住「木蘭是一個女英雄」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設計了「從 句中,我讀出了一個 的木蘭,因為 」的主問題,引導學生讀詩歌、品句子、感形象,解讀她「英雄也嫵媚、女子亦剛強」的個性特徵。這樣的解讀是學生所不曾想到的,也是很多老師所不曾深入解讀到的,這樣在課堂上呈現出來,必然會引起學生、老師的認同、關注。憑借獨特的解讀也必然給聽課的老師、評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然,我們還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管誰解讀哈姆雷特依然是哈姆雷特,他不會成為別人。也就是說,我們對文本的解讀一定是要准確的。而在《皇帝的新裝》這節課上,有一位老師竟然引導學生「試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皇帝的形象」,賞析出了一個謹慎的、聰明的皇帝,這顯然是不正確的,老師對文本就存在錯誤的解讀。
二、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只是教學內容的外在的顯現形式,它還是由教師為文本的解讀所決定的。很多老師不是把精力放在教材文本的解讀上,而是花大功夫、細功夫精心雕琢教學環節。這樣課堂上,教師就會被教學環節困擾、束縛。具體表現在:
1、環節太多
短短40分鍾的時間,有些老師就設計了6、7個環節,這樣課堂上就是就只能為趕環節而匆匆忙碌,每一個環節都是剛剛開始就立馬結束,還沒等學生進入就進入下一個環節。有位老師在執教《皇帝的新裝》引導學生賞析「這是一位怎樣的皇帝」時,剛有兩名學生發言,只解讀出一位酷愛新裝成癖的皇帝,就打住了,進行下一個環節。每一個都不夠深入,下課鈴都響了,老師還在為沒趕完的環節著急,拖堂5分鍾,總認為我得按我的設計完成才行,課堂太滿,學生太累。在2010年省優質課評選張偉忠老師評課時,就說到課堂設計上暴露的「吃魚」現象,一堂課老師端上一盤魚,並不讓學生吃,而是看佐料、看醬油、看味精。一節課下來,魚已經涼了,學生還沒吃幾口,老師又把魚端走了。這樣魚非但沒有化成學生口中的美味,長期下去,學生反而容易壞了胃口或者營養不良。
老師完全不用這樣,一節課就只有40分鍾,要選取最能展示這節課精華的東西設計2-3個環節,圍繞一個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深入探究就行了。像安徒生童話、字詞常識這些孩子們可能已經知道的、或在預習中就能解決的,課堂上可以大膽捨去,不用設計,省出時間深入對文本的學習,當然如果學習的是文言文,做好「言」的落實是學習的基礎。同樣的,如果下課時間到了,就要對後面沒完成的拓展環節也要大膽取捨,優質課最忌諱拖堂,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學習內容,本來很精彩的過程,拖上累贅的尾巴,就很遺憾了。
2、入課的設計
課堂上當真正找到有價值的教學問題的時候,課堂上才會有新的生成,學生在探究思辨中才會有自己的收獲,因此入課非常關鍵。
入課要快。一位老師在課堂進行了20分鍾後,學生還沒有真正的讀讀課文;在讀了6、7遍《天上的街市》後,還是沒有引導學生品品其中的詞語。師生一直是浮在文字的表面,沉不進來。在2010年省優質課評選張偉忠老師評課時,還說到「吃包子」現象,「皮太厚,上課十分鍾了學生還沒有吃到『餡子』,待到吃『餡子』時,已是下課時。」老師要深思。盡快入課,才能保證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品讀、賞析、碰撞、生成。
巧妙選取入課的點。老師們來看同樣是《石壕吏》的兩個設計:
示例一、走進詩歌、讀懂內容。站在杜甫的角度,說說「暮投石壕村」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示例二:這是一首敘事詩,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寫了一件什麼事?由這個故事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社會?
同樣是要引導學生深入對故事的學習,兩種設計卻有不同的效果。第一種設計,學生的回答是這樣的:我看到了家家戶戶的悲慘、我聽到了老婦人啼哭的聲音、我看到了戰爭奪去了很多人的性命、我看到了老婦人眼淚止不住的流……再結合課文中「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的解讀,學生對老婦人那種痛失孩子的悲苦心情就理解的非常到位了,有老婦人進而想到了無數個這樣類似的家庭,對戰爭帶來的災難也就理解了。第二種設計,學生的回答是這樣的:我看到了一個黑暗的、無情的社會。回答是空的,標簽式的,脫離了文本的。因此說,教師對問題的設計很重要,課堂上當真正找到有價值的教學問題的時候,課堂上才會有新的生成,學生在探究思辨中才會有自己的收獲。
當然有些設計是老師預設好了的,有些卻是課堂是學生生成的,如果能把握住,將會是別樣的精彩。例如在小乍老師的《皇帝的新裝》一課上,整體感知課文後,老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師: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再用一個字概括呢?
學生:騙
師:文中有幾個騙子?
有學生回答兩個,有的說四個,有的說無數個,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除了那個小孩子,其他人都是騙子,因為他們都說了慌。
多麼精彩的回答,老師就從這里開始切入對人物的分析,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又水到渠成,多麼巧妙啊!
3、無效的設計
一位老師在上《石壕吏》時有這樣的設計:老婦人的致詞是由吏給「審問」出來的,那同學們想想吏是怎麼審問的,用文言的語言表述出來。於是就有了「汝家有男丁否」、「尚有他人否」、「汝媳可充軍」這樣的答案。老師又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反復練習還原吏與老婦人的對話,還一組一組的展示。作者為什麼要「藏問與答」,其實之所以省略了官吏的審問,更強調的是老婦人的「啼」和「苦」,也使老婦人的「致詞」更具沖擊力。而課堂上反復糾纏於官吏的審問,是否就跑偏了,做了一些無效的勞動呢?
朗讀指導的有效設計。這一次有兩個課題都涉及到了朗讀的指導,《天上的街市》、《石壕吏》。課堂上,上課的老師都關注到了這一點,反復的讀、配樂讀、范讀、小組讀、分角色等多種形式的讀,課堂上讀了很多遍,但朗讀的效果卻很不一樣。
老師對朗讀的把握要准,一味的強調重音、節奏、停頓這些技巧的指導,而忽視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學生朗讀的效果還是不好。就如《天上的街市》,它的語調應該是輕巧的、舒緩的、不忍打破夜的靜謐的,(我想……不信)這些又好像是郭沫若再和我們輕輕地、親切的交流一樣的。可是如果一直用讀的整齊、讀的響亮來評價,讓學生放開嗓子來讀,那是無論如何讀讀不出效果的。有兩位老師的設計印象比較深刻:小段老師和許翠娟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品讀詩句、展開想像,如「飄渺的空中」讀出一種朦朧的美,就要輕輕地讀;「我想」一個「想」字,意味深長;通過想像街市上的美麗讀出一種嚮往、一種贊嘆、一種想飛的感覺;通過想像牛郎織女天街閑游的場景,讀的輕柔舒緩,彷彿是坐著小船在微波盪漾的湖面上搖曳,有一種沉醉其中的感覺;通過比較辨析「不信」留著與去掉的區別,讀出夜空下郭沫若靜悄悄的與人交流的暢快感覺。因此說老師對朗讀的指導要有針對性,要讓朗讀有明顯的效果。
再舉一個《詠雪》的例子:
設計一:學習文言文貴在朗讀,在朗讀中理解文意,在朗讀中感知人物形象。下面我們舉辦《詠雪》朗誦會,用聲音和情感來表達我們對課文的理解。我想請三位同學和老師共同來讀。同時全體同學都要認真聽,還要對朗讀的同學進行評價,並選出我們班的小小朗誦家。評價有最基本的三個要求:讀准字音、讀的通順、讀出情感。
配樂:古箏《高山流水》
設計二:評價的標准:讀得准確(讀准字音)、讀得好聽(能把握停頓、讀出節奏)、讀得有味(讀出感情)
一讀:讀得准確。隨即點一名同學來讀。(重點指導讀准字音)
二讀:讀得好聽。讀得好聽的標志就是能把握停頓,讀出節奏美。停頓可以根據意義、順應語法、清晰音節來確定。(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三讀:讀得有味。文章以人物對話的形式展開,因此要想讀得有味,就要結合當時的氛圍揣摩好人物說話的心情。可以注意這幾個句子:
「公欣然曰」、「公大笑樂」表現人物的神情。俄而雪驟,使得謝太傅詩興大作,「白雪紛紛何所似」寫出了「公」(謝安)特別高興、激動地樣子,創設了一種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因此要讀出激動、興奮地感覺。
「撒鹽空中差可擬」胡兒隨口而吟,搶先回答。 「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又覺得心中沒底,有點不自信的樣子。
「未若柳絮因風起」「未若」不如,比不上,顯現出道韞略一沉吟之後的自信、自豪。要讀出一份自信、豪氣。
區別是:設計一指導不具針對性,泛泛的讀,沒有效果;設計二則分層指導,准確、好聽、有味層層深入。效果明顯好的多。
三、 教師的素質
一堂優質課也是教師教學素質的展示。教學素質包括多方面的:
1、教師的語言。語文優質課上老師的語言力求准確、簡潔、流利、富有文采。課堂上老師卻常常太隨意、語言太瑣碎。比如:口頭語,好吧?是不是?誰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行。咱說過了,要評明星小組等等。這樣的語言課堂上老師在反復的運用。像評星、激勵措施上課前說過就是了,課堂上不要反復的再強調;至於讀書的方法、批註的方法、合作的方法、展示的方法學生平時就會用的也不要再一遍一遍的強調,只是更浪費時間。優質課上的語言,一定是精心設計過的。這樣課堂上才顯得干凈、利落,節省時間不至於課進行不完。過渡語、評價語彰顯的是一個教師的文化素養和文學底蘊。
2、教學機智
課堂要精心預設,但也要教師把握好課堂上精彩的生成。因為很多精彩的點都是在瞬間即逝的。比如前面所舉的小乍老師課堂上學生所說的「除了那個孩子,其他人都是騙子」;老師要靈活機智的捕捉這些點。
還有課堂上當老師遇到學生不舉手回答問題時時,我們該怎麼辦?是一再的啟發,還是順勢點一名同學,或借機組織一次合作學習,都是要靈活處理的。若只單純的問還有沒有、還有誰要展示、還有誰要說這樣弄得學生緊張,顯得老師更束手無策。
當課堂上時間不足,環節處理不完時,則更要大膽的取捨,留著最精華的東西展示出來就行了。就設計了幾個環節、還有幾個沒完聽課的老師同學是根本就不知道的,干凈利落的結尾同樣精彩。張偉忠老師還談到「畫蛇添足」現象:優質課比賽超時兩分鍾要扣分,有選手問:「一分鍾扣不扣分?」答:「得看評委的心情爽不爽。」(眾老師大笑)「畫蛇添足」的課有好幾節,「足」可不可以「砍掉」,下課了就不要再展示自己的作品了,如果把這個時間用在挖掘文本上或者學生談收獲上還好些。
3、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一堂優質課也是教師教學素質的展示。在詩詞的朗誦上,就體現的特別明顯。如小段老師、鄭麗麗老師、馬寧寧老師、小乍老師,他們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范讀即刻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還有板書,一定要有,而且一定是工工整整的,整齊、美觀的書寫,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聽課者看來也是一種美的享受。上海的錢夢龍先生說過:「一節課沒有板書,黑板上一個字沒有是一堂好課,我不這樣認為」。所以板書要認真設計,體現重要信息和綱要,不要認為課件可以替代板書。小段老師、郭芹老師、馬寧寧老師、許貴伸老師優美的板書讓我印象特別深刻。老師的板書千萬不要有錯別字。一個老師板書的「皇帝」的「皇」就寫錯了,這是優質課的大忌。
我深受其害。08年優質課評選時,我就因讀錯了一個字音「出郭相扶將」「將」,讀對了但板書錯了一個音「裳」,而與一等獎失之交臂。我是二等獎的第二名,當時上完課後反響很好,結果成績不理想,郭老師特地讓崔老師問省教研員,張老師一句話「讀錯音」是優質課的硬傷。
上好一節優質課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難得事情。它涉及到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我想到的理解的可能有很多不準確的地方,還希望老師們能批評指正。
『柒』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精彩紛呈
1、在課堂上增加情境教學。
說起情境二字,我感覺就是身臨其境地接觸課文中所描寫的場景,身臨其境地說出課文中的語言。據此,很多學校採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能有更直觀地感受。可我們在農村小學,沒有這個條件,那就需要我們老師在課堂上去創設情境。實驗證明,情境的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活躍學習。經常在導入新課的時候,我們會採用情境導入的方式,利用這一方式,學生的好奇心就會被激發出來。同樣,在講解課文的時候,我們也採用情境的方法,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小木偶的故事》這一課時就增加了情境的成分。課文是一篇童話,裡面有幾個角色:小木偶、小灰狼、熊警察、兔子、小女巫、婆婆,課文生動地描寫了這些童話角色的對話,描寫了他們說話的表情和動作。我想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描述中運用提示語。那天我們班上剛巧得到衛生紅旗,我就請班上平常積極發言的劉松晨同學來表演。我小聲對劉松晨說:「今天我們班上得紅旗,你高興嗎?」他點點頭,我又接著說:「那你就告訴大家這個好消息,非常高興地告訴大家,蹦蹦跳跳地跑進教室,最好說兩遍,好嗎?」劉松晨同學就一邊跑著,笑著,報告這個好消息。接著我要學生把劉松晨的表情、動作、報告的內容說一說。結果看了表演後,大家都開心極了,之後,學生都爭著要去表演課文中描寫的角色,語言活動熱烈地進行著,表情也豐富地變化著,思維也非常活躍。下課後,學生還爭著要在操場上排演。這節課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小小的情境創設竟然能帶給學生這么多的學習樂趣,帶給學生這么大的學習勁頭。
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兒童。教育缺乏兒童能夠接受、願意接受的方式,鮮明生動的形象不見了,剩下的就是空洞地理論化的概念。說教和訓斥即便對於成人的教育也未必是好的方法,但卻常常施加在兒童身上,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怎麼能喜歡?課堂氣氛又怎麼能變的活躍?所以,我們要在課堂上要創設孩子們喜歡的情境,感興趣的情境,讓課堂變得活躍起來了,把課上得好懂、有趣,學生真正喜歡。
2、在課堂上注意朗讀方式的變化。
語文課堂教學很大一方面是學生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的。所以朗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有的老師上課除了採用師范讀、學生齊讀、個別讀之外,不會再用其他的方式了。這樣的課堂從表面上看來還是很有活力的,可是學生是否真的願意去讀,是否真的用心去讀,卻不可知。換個角度,就是我們成人,在每一天的語文課上都是這樣老一套的朗讀,感覺不到新鮮的感覺,他們的學習勁頭會高嗎?顯然是不會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要靈活地改變方式,除了以上朗讀方式,我們還可以採用男女生合作讀、小組合作讀、老師與學生合作讀,或者是文中講到小松鼠在儲存糧食,老師可以這樣說:「小松鼠,小松鼠你在做什麼呀?」就這樣貼近孩子們那好奇的心,喜歡新鮮事物的心,孩子們的興趣沒有理由不高漲,課堂氣氛也沒有理由沉悶。
要想使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其次還需要我們教師要擁有很高的語言藝術。因為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語言是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工具,也是調劑課堂氣氛的武器。教師語言除了要規范外,還要鮮明、生動、幽默風趣。教師使用趣味性的語言,學生聽起課來會精神振奮,課堂氣氛會活潑。
教師語言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工具,45分鍾的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陣地,然而在45分鍾的課堂上,如果是老師一味地說教,學生長時間會感到疲倦,造成了課堂氣氛的沉悶。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就要靈活地改變語調的高低,把握好節奏;同時也要注意語氣的變化,讓學生感覺到你是在與他們對話。除此之外,要想調節好課堂的氣氛,還要主要最重要的一點--趣味性,這樣比空泛地說教更具有效力,可以使學生在愉快地氣氛中自覺、主動地學習。記得在識字教學時,教「伐」和「代」這兩個字的區別,我就生動地告訴同學們:那一撇就像是一個大刀,把樹給砍倒了,就是伐了,學生聽後,頓時從剛才的沉悶中一下蘇醒過來,紛紛用動作做伐這個動作,學生的聽課熱情在這一句話中得到了觸發了。還有一次,上課時有個別的學生在講話,我知道他們不是真的想講話,一定是在剛才的聽課中感覺到累了,想放鬆一下,這時我說:「個別的學生趕快把嘴巴的小拉鏈拉上。」學生頓時都笑了,這樣課堂氣氛也得到了很好地調節,學生也感覺到有趣,在後面的教學中,學生更樂意去聽去做。
教師是課堂的駕馭者,語言是必不可少的修煉對象。課堂氣氛也需要老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去調劑,使平靜的課堂也盪起圈圈漣漪,使孩子們的內心也燃燒起智慧的火花。
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起著重要的功能。心理學表明: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狀態、情感狀態、意志狀態、定勢狀態及思維狀態都與學生的學習動機狀態密切相關。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單調,教學方法枯燥,那麼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無法喚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捌』 淺談怎樣上好語文課
上好語文課三個要點:
趣味性.在課堂上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比如時常提問並對回答的學生進行鼓勵和補充,前提要對語文課做好准備工作,備課必不可少.其次,在語文課學生積極性不大時,可以通過引入故事,增強趣味性.
嚴謹性.要想成就較完美的語文課堂,必須要有嚴謹的備課,踏實的作風,老師應該時刻注意管理課堂,並提升課堂效率.
學會組織課堂,如果教師的課堂組織合理,那麼學生不僅會很好的掌握知識,同時還能在整個語文課堂教學的強化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進而完善學生的德智等多方面的教育.語文課程在高中的教學活動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能讓高中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得更好,這是很關鍵的。並且整個語文教學課程對於學生的個性養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課堂語文學習.
『玖』 如何能講好一堂語文課
怎麼樣講好一堂語文課:
一、認真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備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教師要牢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知道學生的頭腦不是容器,而是需要點燃的火把;要教會他們如何去掌握知識,獨立獲取知識的本領.在備課時,首先要領會教學大綱的精神,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這樣才不會偏離方向.才能把准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才能把准教學內容的實質、重點、難點,才講得准、講得透.其次,要根據學生實際,巧妙設計教學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深入探索,利用原有的知識對新知識進行思維加工以滿足學習上的需要.再次,要備教法.在一堂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考慮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如何創造條件去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其學到該學的知識以提高綜合能力.
二、精心組織教學
良好的教學秩序和高 質量的教學水平最終是通過課堂教學體現出來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創設教學氛圍.
1、導入.好在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開始一項新的工作或進入新的學習狀態時充滿熱情和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導語的設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的干勁,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2、設疑、導思、點拔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大進」.疑能使學生心理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突動進而拔動思維之弦,以求個「水落石出」.教師在導入新課後把素先設計好的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深入閱讀,尋求答案.「牽一發而動全身」只有讓學生的思維真的活動起來,才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三、注意展示情感魅力
俗話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表揚、鼓勵、信任可以激發一個人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肯定,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學生創設了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從成功的喜悅中發現自我,肯定自我,悅納自我,為下一步的成功增強了信心.其次用良好情緒,營造課堂氣氛.教師要把高漲、積極的情緒,慈善、微笑的面孔,剛毅自信的眼神帶入課堂,讓學生大感到致教師的熱情、和藹可親.這樣,學生學起來才輕松自由,思維才異常活躍;才敢大膽地想像,深究課文中的問題;對某些問題才敢於質疑,敢於評論,課堂氣氛才顯得活躍、熱烈.反之,就讓學生產生壓抑感,甚至產生失望、驚恐、緊張等情緒,從而扼殺了學生探究討論問題的慾望,窒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此外,教學還要注意課堂語言、板書的精練、簡潔.
『拾』 如何上好一堂精彩高效的初中語文課
人們都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然而有位語文老師卻這樣說:「如果一個老師的語文課上的足夠精彩,那麼即便學生不喜歡這位老師,也一定會喜歡他的語文課。是啊,一堂精彩紛呈的語文課怎會不吸引人?不讓學生喜歡呢?時下很多老師都在議論,一個知識點在課堂上講過多次,然而考試考到時學生仍然不知道,究其原因,就是沒有認真聽講,那麼,學生不認真聽講,老師是不是就沒有責任呢?
去年曾受學校委託參加了「四川省第二屆初中名校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其間聽了兩位語文老師的課,感受頗深。兩位老師都是借班上課,與學生從未見過面,在簡短的交流後開始進入正題,然而前一位教師上課時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並未參與到課堂中來,雖然老師也很想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卻並未成功,學生顯得很拘謹。一堂語文課就這樣在索然無味中結束。接著上下一堂語文課,這位老師一上來就特別注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運用各種方式培養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高,每一位同學都積極思考、熱烈討論問題,一堂課上完了,學生和下面聽課的老師都覺得意猶未盡。我深深感慨:同樣的學生,同樣的語文課,不同的老師卻上出了不同的效果。不言而喻,學生在第二堂課中掌握的知識更多更牢固,這些知識是通過他們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得來的,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那麼,怎樣才能上好一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呢?作為一個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就如何構建一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來談談自己的一點膚淺的認識:
一、以生為本,激發興趣,讓語文課堂充滿樂趣。
我想,真正的一堂好課不是說課堂氣氛有多熱烈,學生回答問題有多好,教學任務是否能夠完成,因為這些都是體現在表面上的東西,真正的一堂好課應該是關注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體現出的學習狀態。這主要表現在學生是否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在課堂上學生是否有著良好的交流狀態;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等等。
在我們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說得多,學生說的少。然而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離不開學生全程積極、有效參與。就學生的參與性來講,我認為要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首先要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因此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的直接動力,語文教師只有善於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而興趣的培養應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課堂中保持學習興趣盎然。
「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激趣途徑,促成學生的自主參與。直觀激趣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我們可利用多媒體聲形圖文並茂的特點,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理。例如:我在教學《觀舞記》這一課時,先播放了一段印度舞蹈視頻,絢麗的服飾,迷人的舞姿,優美的音樂,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抓住了他們的心。再比如我上《吆喝》一課時,先給同學們播放了一段對「北京吆喝聲」的視頻簡介,讓生在四川的孩子們感受了與自己故鄉不一樣的吆喝後,再來播放一段「用四川方言吆喝粽子」的視頻,讓學生們感受不一樣的語言文化後,再讓他們來模仿自己家鄉的吆喝,不僅讓學生們聽的津津有味,學得惟妙惟肖,同時課堂也充滿了樂趣,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平等交流,合作探究,讓語文課堂充滿智慧。
(一) 追求課堂的開放和靈動
開放的語文課堂,不僅僅是學習時空的開放,還包括思想的開放、心靈的自由、感悟的多元。要尊重學生的多元感悟,呵護學生閃現的創新火花,彰顯學生的自由閱讀時空,給予學生自主發表獨特見解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在學生深入了解文本之後,教師可以就魯迅先生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所持的情感讓學生們自由討論,對於「研討與練習」中的三種說法,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教師都應當給予適當肯定。
(二) 進行對話教學
對話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里的「對話」是「互動」的一種外化,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這一過程昭示著學生、教師的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啟發、共同進入文本所營造的特定情景,接受感染和熏陶,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雙贏境地。語文教學中的對話有生本對話、師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等。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交流。而智慧的語文課堂,則給學生一個對話、交流的空間,以促進師生、生生的互動。
(三) 發揮教育智慧
什麼是智慧?《辭海》認為:「智慧就是對失誤能認識、解析、判斷處理和發明創造的能力。」有人說,知識只是讓人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就是一粒沙;而智慧則讓人從一塊石頭里看到風景,從一粒沙里發現精髓與靈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堂追求智慧教育,它以教師或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智慧潛能,關注學生的未知世界、智慧生成。構建充滿智慧的語文生態課堂,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這樣的語文課堂追求課堂的自然、和諧、民主、平等、開放、快樂、生成。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上,師生能夠心靈融通,思維碰撞:學生會妙語連珠、興趣盎然;教師會怦然心動、神采飛揚。這樣一來,學生的心靈就放飛了,想像就張開了,靈性就喚醒了,智慧就生長了,課堂就會洋溢著詩的激情、詩的意蘊和創新的火花。學生的自主感悟、主動探究就會卓有成效,教師的引導、點撥就會恰到好處,課堂教學實效就會明顯提高。
三、打破常規,大膽創新,讓語文課堂充滿靈氣。
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創新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語文教學要做到精彩高效,必須走一條創新之路。身為教育者,身為語文教師,在實施創新教育中,一定要堅定教育信念,把握學習機遇,做好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接班人,把我們的下一代培養成有用的人。
然而傳統的語文課堂永遠都是教師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下面正襟危坐地聽。永遠都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而後教師點名抽學生回答問題。學生早已對這樣的課堂失去了興趣,這樣的課堂對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是沒有吸引力的,所以也就談不上「高效課堂」,所以才會有講過多次的知識學生仍沒有掌握的現象出現。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師們為什麼不敢打破常規,大膽創新,給語文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呢?
(一)課堂形式的創新
筆者認為,在上一些「綜合性學習」的課時,我們可以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室里組成圓桌式的課堂形式,使我們的課堂更像一個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的「座談會」,而不是一個氣氛嚴肅的「教師表演場地」。教師在提出問題時可以鼓勵學生不需要點名,大膽站起來發言。在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時,我們也可以大膽創新,要求默讀完一遍的同學站起來,默讀完兩遍的同學可以坐在桌子上,只要是他們喜歡的方式都可以自由發揮。不一定要拘泥於坐著聽課。但這也需要老師們有一定的調控課堂的能力,使學生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高效」的掌握了本堂課的知識。
(二)課型的創新
1.模仿創新性 這種課型的特點是在學生理解、欣賞課文的前提下,適當地進行模仿訓練,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這種課型主要適應於詩詞、散文、小說等課文的教學,其類型有文本轉換、意像置換、感悟點評等。其操作程序較靈活,大致可歸結為:閱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節點——教師明確要求——想像模仿寫作——交流、評價。比如學習了《信客》一文後可讓學生模仿寫「墓誌銘」,學習了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後可讓學生模仿文言文形式寫自傳。這種課型的價值是利用課堂資源,將學生學習課文的獨特的、富有個性的感受用豐富多彩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既擴大了原作的內涵外延,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熱情,培養了孩子們的想像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求異創新能力等。
2.課內外融合型 這類課型特點是,以課文為基點,利用課外讀物、影視網路、自然風光、當地歷史文化古跡、鄉土特產、風俗民情、博物館、紀念館等資源,讓學生走出狹小的教室和校園,把課文向廣闊的自然和社會空間延伸。其類型有:查閱資料、走訪或實地考察、參觀記錄等。這種課型適合於寫景敘事散文、人物傳記、游記、景觀說明文等課文。其操作形式是:課內定向閱讀形成實踐主題——分小組進行課外實踐活動——佔有資料或形成成果——歸納提升——課堂交流成果。比如學習了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春》、《濟南的冬天》等課文後,可帶學生到野外去秋遊,體會一下家鄉秋天的景緻,更有利於他們作文。這種課型的價值是將課本學習向外延伸,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深化內涵,開拓視野,增強學生歸納整合、社會實踐的能力。
3.自由開放型 這類課型的特徵是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以學生自己活動為主來訓練學生的語文的綜合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只要能達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可以採用各種教學形式,比如「幸運52」「快樂大本營」「實話實說」「『課本劇』表演」「配樂朗誦」,各種語文知識能力競賽等等。我班的「課前三分鍾」就藉助了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的一檔大型綜藝欄目《星光大道》,它全新的設計理念對「三分鍾演講」的設計很有借鑒意義。於是,在保障教學內容按時完成的前提下,兼顧操作的簡單易行性,筆者引入競爭機制,對長年因循守舊的「課堂三分鍾演講」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設計,舉辦了班級范圍內的「演講比賽月冠軍爭霸賽」。 這樣設計的目的:一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二是注重了語文的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三是構建了開放、有序的語文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這種課型的價值在於不僅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拓寬知識面,使語文課洋溢著人生的樂趣,而且給語文課注入了靈氣和活力,使語文課變得更加生動鮮活,充滿著迷人的魅力。以上所介紹的課型,只是在實施新課改過程中的經驗總結,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廣大語文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靈活借鑒。這些課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是割裂的,而應是相融的。新的語文課堂教學形式的創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對他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我們廣大語文教師要勇於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創新。
總而言之,在語文這門基礎學科中,如果不拿出標新立異、打破常規的勇氣和行動,就不能培養出適應形勢發展的人才。因此,我們要行動起來,在教學中創造,在創造中教學,才會使我們的生活永遠充滿新奇而耀眼的光輝。
為了21世紀中國教育的騰飛,為了使學生能自由大膽展開開拓創新的彩翼,能在異想天開中發明創造,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就一定要與時俱進,語文教學就一定要走創新之路!當然,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把創新精神具體落實在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中,加以培養,持之以恆,必將有利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使他們愛語文、會學語文。讓我們增強創新意識,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創造力馳騁的廣闊天地,讓靈動的語文課堂時常散發出思維之花迷人的芬芳。
綜上所述,一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應該是充滿樂趣、充滿智慧、充滿靈氣的,這樣的課堂是學生所期待、所喜歡、所熱愛的。這樣的課堂才會讓學生真正學到語文知識,豐富語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相信熱愛語文的教師們,只要肯研究嘗試,就一定能總結出更多令語文課堂「堂堂精彩」的好方法,使每一節語文課都讓學生在幸福快樂的時光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