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發布時間:2022-02-15 10:52:58

Ⅰ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用語的有效性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學科,它是學好各門學科的工具,這是其他學科所不能代替的。小學生普遍存在著開口詞不達意,語病較多的問題,低年級學生尤其如此,這就需要加強語言訓練。從語文學科性質來看,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掌握祖國的語言,可見語文課的首要任務就是進行語言基本功的訓練,要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理解語言、應用語言的能力,因此,語言訓練是十分重要的。那麼,如何提高語言訓練的效果呢?
一、加強朗讀和背誦的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並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朗讀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積累語言、培養感情的有效手段。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多讀,採用全體齊讀、分小節朗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這樣,學生學得高興,而且也學得也有興趣。學生只有通過熟讀,使書面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重視朗讀的訓練,加強對朗讀的指導。當然,在教學中只有讀課文是不夠的,該背誦的還要背誦,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注重講讀結合,提升朗讀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先指導學生理清文章內容,然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啟發學生通過朗讀把課文的思想感情正確、形象地表達了出來,而且凡是課後要求背誦的段落和課文,還要在指導的基礎上讓學生及時復習、背誦,以鞏固所學的知識。
小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黃金時代,因此,低年級的語文教師盡量做到精講多練,擠出時間指導學生背誦。要求學生會背的課文,作為教師,必須做到先會背,與生同背,與之同樂。低段學生可由教師選擇一句簡單優美的課內外語句、詩句,每天早上利用5分鍾時間帶領學生背誦,還可以每周背一詩,教師每周選擇一首適合學生的古詩,要求學生不僅會背誦而且能理解其意,感悟其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朗讀感興趣,他們就會自覺地朗讀,因此,教師要採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如教師的范讀、指名讀、小組讀、輪讀、接力讀、配樂讀、朗讀比賽等。在讀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隨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鼓勵,讓他們喜歡朗讀。

Ⅱ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 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2. 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3. 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4. 教師注重情感表達

Ⅲ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許多教學研究者都在不斷進行課堂觀摩,在觀摩中捕捉學生學習靈感,激情,興趣火花之於何時,何情,何景下閃現。然後進行科學研究,推廣。他們也細心發現課堂教學中微有不足之處,將這一教學片段進行剖析,重新構設新的教學設計。這一系列的教學研究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在短暫的課堂中,如何學得,學得更輕松,學得更快樂,有效地促進他們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因此,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為了學生實切的發展而進展的教學設計。也就是課堂教學一定要有它的實效性!對於小學語文課程來說,每一個階段的課程標准都是不同的,但是從低到高,肯定是層層遞進的,循序漸進。因此,想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熟悉課程目標,清晰教材目標,清楚單元目標是關鍵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就應該在課堂教學上狠下工夫。一教師方面:根據學生,制定科學,適切的教學目標

Ⅳ 怎樣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 深入實際,了解學生心理特點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和小學生朝夕相處,對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心理特點有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從農村小學生的整體素質來看,沒有誰表現很差,也沒有誰過於優秀。多數的小學生喜歡展現自己的個性特徵,相比較出現明顯的個性差異,尤其在學習上更能體現出每個小學生的差別,如在解題的技巧、知識的掌握程度、智力水平的差異、興趣愛好的不同、記憶力的差異、上課反應能力的快慢等,還有小學生在自主學習習慣、行為習慣上都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有的時候小學生在某一個方面很突出,表現出驚人的天賦和能力,但在另一個方面表現得極為平常,讓老師覺得很不可思議。根據每個小學生的情況,在班級里組織適合小學生的活動,例如:為了協調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可以挑選出溝通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組長,這樣會讓整個課堂的氛圍變得很活躍。從而,不僅充分展現了小學生的天賦,也有利於小學生在課堂上的最佳表現。
二 激發興趣,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興趣可以激發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促使他們思考和探索問題。如何調動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是教師的教學藝術。農村小學生畢竟不如城市孩子更活潑、更積極主動,所以激發農村孩子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如教師講讀一篇文章時,可以先讓小學生自己默讀,教師利用這一時間,在黑板上寫出課文中需要理解和探究的問題,學生讀完課文,對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教師接著讓學生在文章中找出問題的答案,老師在一旁給予啟發和引導。剛開始時,不少學生提出的問題水平較低,這時,教師就要作出適當的評價,表揚其優點,指出其不足。久而久之,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也就增強了。另外學生對糾正教師的錯誤具有特別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時,故意讀錯或寫錯某一個詞語或某一個字,提高學生注意力,在辨別錯誤中體會學習的樂趣,使課堂充滿愉悅的氣氛,讓學生獲得知識和成功的喜悅的同時,增強學習信心,表現出更大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這樣,既能體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情感,讓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的感知會更加靈活,想像會更加豐富,思想會更加成熟。這樣,小學生就會慢慢從被動學習轉變到主動學習,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 養成習慣,學做筆記、標注
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促使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養成做筆記和標注的好習慣,增強記憶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可記錄的內容很多,如老師寫在黑板上的重點內容,老師解題的技巧,不會做、不能理解的題目,讓記錄的平台能夠充分發揮積累、強調、引領、糾正的作用。筆記也是課後知識的積累和鞏固最好的陣地。不要以為做筆記很難,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在學習上處處留心,專心致志,養成做筆記、標注的好習慣,實現「智學」,從而逐步提升學習能力。
四 合作學習,創設互動交流情境
新課改要求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要有獨立思考的意識,留給小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並討論探究。農村小學生一般不太注重合作學習,大多是各自理解和感受,各自完成作業。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設置問題,引導小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當小學生自己解決不了時,教師再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互相討論,互相學習,和大家一起分享解題思路,接納同學的合理意見。通常小學生在小組中的表現都很積極,學習態度很認真,在解答問題時提升了自信心,從而在學習中找到了樂趣。
小學語文是一門看似簡單易懂,但學生普遍感到難學,教師覺得難教的學科。教師要想教好語文這門學科,必須勤下功夫,注意開拓創新。在課堂上,教師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充滿自信心。注意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快樂的課堂氛圍,讓小學生在課堂上踴躍回答問題,不被疑難問題所嚇到,從而找到自信,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學會自我成長,從而實現高效課堂。

Ⅳ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

一、吃透教材,了解學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條件,人們常說醫生的功夫在臨床,教師的功夫在課堂。一堂好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在課堂內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並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學生卻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重點,把握教學難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麼,就可以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當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文的難點,設計教學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課堂教學才會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 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備好的課能否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同時必須了解學生。
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異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處理好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這個問題,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二、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曾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學生永遠是課堂的主體,只有讓他們活動起來,參與進來,這樣的課堂才能算是成功的課堂。但一節課40分鍾,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所決定,要自始至終保持高度注意和積極思維是很困難的。因此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學習。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用實驗證明,通過激發興趣,人的積極性可以增加3—4倍。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列寧也認為「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追求。」因此,調動情感,激發興趣,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根本保證。情感是智力發展的翅膀,積極的情感是人認識活動的內驅力,而良好的情境才能激發人的情感。
在課開始前創設情趣氛圍,使求知成為一種動因。在新課教學之前,要重視新課導入語的設計,讓學生盡快地進入特定的情境。如教學《牧場之國》時,伴隨優美的輕音樂,展示了很多荷蘭優美的景色畫面,並富有著老師聲情並茂的解說,如「同學們,看到這樣的美景,你們想不想去看看?想不想知道哪裡為什麼被稱之為牧場之國?便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情感,使探求新知成為動因,良好的開端已成功了一半。
在課中創設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課中,教師除了使用激情的語言外,應積極採用電教、插圖、簡筆畫等教學手段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教學較為枯燥的說明文時,可用簡筆畫。這樣便會使學生精神為之一振,而主動地參與學習有關知識,達到學生主動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課後創設情境,使學生自覺地學習,主動地探求未知。下課前,留下故事的懸念,設計讓人尋味的問題,能激起小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成年人況且常會被「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的提法所吸引,更何妨好奇心極強的少年兒童,不「打破沙鍋問到底」才怪呢?
三、加強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途徑。
課堂訓練主要是通過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與技能的訓練,以此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設計並運用好聽說讀寫訓練,既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先談談聽的訓練。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讓學生聽配樂朗讀,聽錄音朗讀,聽教師范讀等,來激發情感,培養興趣。如在教完《一夜的工作》後,我向學生介紹《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並配樂朗讀給他們聽,這樣便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意境,使他們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更深理解課文內容,並深入體會總理就是這樣為人民奉獻一生,這樣「總理為人民,人民愛總理」這一感人至深的主題也得到深化。
其次是說的訓練。可根據實際,設計「主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思考。然後,讓同桌、小組討論,或是全班性匯報,或是讓學生質疑、釋疑解難,使學生積極地多動腦筋多動口。這樣,一則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二則通過教學信息互通交流與反饋,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再進行有的放矢的「導」,以促進學生認知的良性循環,使學生「最近發展區」獲得新知。說的訓練形式多樣,可採用看課題,說題旨,培養學生思辯能力;看插圖,說圖意,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口頭表達能力;學詞語,說句子,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讀語句,說內容,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品段落,說段意,培養學生概括能力;抓中心,說體會,培養學生語言傳情能力。
接著是讀的訓練。《新課標》非常重視讀,總目標,階段目標都著重指出讀的重要性。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教學,實質就是導讀過程。讀的形式也很多,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和略講、精講的需要等,選擇讀的時機和形式,而不能為讀而讀,流於形式。
最後談談寫的訓練。只要我們隨手翻開語文課本,就可以發現課後有許多練習都與寫有關。如讀讀寫寫,聽寫、默寫,造句、小練筆等。教師切不可簡單地以講來代替,應讓「寫」進入課堂,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寫,寫自己所見,寫自己所聞,寫自己所感,包括畫畫、寫寫、批批改改。加強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充分利用「寫」這一練習來鞏固記憶。

Ⅵ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簡

吃透教材,了解學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條件,人們常說醫生的功夫在臨床,教師的功夫在課堂。一堂好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在課堂內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並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學生卻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重點,把握教學難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Ⅶ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新課程,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新課程,讓語文教學更精彩。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這里我僅從以下幾方面談談個人的淺見。
一、 回歸生活,給學生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
回歸生活是課程改革的呼喚,是新課程的生長點。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僅是達到對知識的記憶,而是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生活,尤其是創造性地運用。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還學生以生活的快樂,讓課堂教學從「拓展知識」轉向「回歸生活」已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加強與生活的聯系,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溝通生活知識與書本知識的聯系,使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貼近學生生活,從而真正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教學中我們要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來幫助學生形成主體概念,確立主體意識,做自己學習和發展的主人,讓學生認識到「我是學習的主人」,教學過程是「我和老師共同完成的」,「學習是我自己的事,而且是我主動要求做的」。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一個人掌握某種知識技能起著重要作用。由於社會的飛速發展,信息手段的豐富,學生對許多教學內容已經知曉,甚至司空見慣,再加上課前的預習,往往使學生在深入學習時,對課文內容失去興趣,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我們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到學習中來。
語文情境教學就是把生活融入到語文教學中,讓孩子們不知不覺地置身於語文的環境中,感覺到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採用自製的教具、實物、掛圖、簡筆畫、音樂、語言、表演等手段創設多種類型的情境來教學,使學生從形象上感知,進入情境中,在情境中感悟、想像、創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從而達到智力和能力的積累,使語文教學方式新異,課堂效率高。在語文教學中,情景教學法不僅活潑生動,能夠營造氛圍和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新課程提倡創設真實、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教學環境和問題情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情境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常規教學中缺乏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及同學與環境之間的互動等弊端,並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體性提供了可能性,從而激發其學習的樂趣。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使整個課堂充滿了勃勃生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鍛煉了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情境的生動、形象、有趣,激起學生的情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即情境能體現教材的特點,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材難點,從而促進兒童知識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盡可能大的發展。
三、重視學法指導,注重培養能力
蘇聯的教育學家凱洛夫在《教育學》中指出: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學習質量的基本保證。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會學。」因此,每位教師都應十分重視在課堂上進行學法指導。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一般方法,還要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指導學生學會語文學習的方法。例如,在教學《詹天佑》一文的「開鑿隧道」這小節時,我改變以往的講讀習慣,設計了讓學生自學的方法:「這段文字交代了詹天佑怎樣開鑿隧道的情形,請同學們邊默讀課文邊按你自己的理解,試一試畫出這兩個遂道鑿進法的示意圖,看誰畫得和文中說的一個樣,並想一想這一開鑿方法說明了什麼問題?」老師交代完畢學生興趣倍增。這種學法的指導,發展了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在語文課堂上還應引導學生把好的學習方法同勤奮刻苦結合起來。對於學習而言,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只是拿到了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而能否獲得寶庫裡面的真理,還要靠求知者不斷地探索奮斗,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馬克思曾教導我們:「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可見,想要取得學習上的進步,必須還要加上「勤奮刻苦」這一味必不可少的良葯。魯迅先生在講到自己的成功時曾說:我哪裡是天才,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寫作上。古往今來,類似的例子可謂舉不勝舉。偉大人物之所以會取得這樣的成就,與他們的勤奮刻苦是分不開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累積的過程,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必須持之以恆。一分汗水,才能有一份喜悅;一分耕耘,才能有一份收獲。因此教師在幫助學生

Ⅷ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精品

【內容摘要】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 【關鍵詞】課堂教學法 有效性 鑽研文本 創設情境 思維發展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那麼, 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我有幾點體會: 一、深入鑽研文本。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我雖然執教了八年的語文,但每每鑽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是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繫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繫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於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並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總是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於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總是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於重點詞句的含義,總是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只有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瞭然於胸的基礎上,我才開始撰寫教案,而且幾乎是一氣呵成。課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執教,但卻不能離開教本上課。 一篇課文究竟應該怎麼上,什麼方法最好,什麼形式行之有效,我們很難有個一般的標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師個性,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沒有最好的,只有此時此地最有效的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許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但它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環。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這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願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在教學<<太陽>>這堂課。針對題目引發學生發揮想像課文有可能寫什麼內容。因此學生也毫無顧慮的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太陽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太陽給人們送來什麼?等問題。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創設問題情境的常用方法有:(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2)利用演繹推理創設問題情境;(3)利用類比推理創設問題情境;4)藉助多媒體直觀手段創設問題情境;(5)藉助童話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二)在探究中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 愛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在弘揚創新精神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顯得尤為迫切。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從提煉文章主題,還是分析人物形象,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會增強學習效果。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因此我們在課題研究課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我們通過研究總結出的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策略。 1.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信任學生,相信學生能提出問題;要激勵學生,哪怕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溝通與理解;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不輕易否定。 2.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1)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2)注意觀察比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3)組織匯報討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4)開展課外實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3.重視對問題進行篩選,讓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 (三)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 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問題解決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的過程。當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後,教師應該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者,應該鼓勵並放手讓他們通過查找資料、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多種途徑嘗試解決問題。這對啟發、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好處的。三、把握學生思維發展的年齡特點,發展學生的智力。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形式新異,生動活潑的東西特別容易發生興趣,一旦有了興趣,他們就會發揮極大的主動性,對一些問題主動地多思多想,並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畫畫寫寫,模仿表演.設疑質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詠柳>>一課時,我先配樂范詩,然後展示幻燈片圖.通過引導學生看體現詩意的畫面,啟發學生展開想像,在意境中體會到古詩的美.再根據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在學生粗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配樂作畫,並讓他們介紹自己的畫.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詩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詩意,而且培養了學生手腦並用能力、繪畫能力、想像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

Ⅸ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實施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還大有市場的今天,在目前素質教育還難以攻破應試教育這塊「堅冰」的情況下,如何在這場較量中求得生存與發展,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嚴峻的現實。教育要「松綁」,學生要「減負」,但教育質量要提高,「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少吃草」,這於教育一線的所有教師而言確實是一個大難題。正是在這樣的一個現實背景下,教育界給自己提出「教學的有效性」這一研究課題,在我看來實在是極有必要的,是「自己拯救自己」之舉。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鍾時間內,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會」),掌握學法(「會學」),且學得快樂(「樂學」),這確實是一門學問,值得研究。
所謂有效性,顧名思義,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產出之比,以較小的投入,花費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較大的教學效果;效益是產出、收益,即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全體學生素質和個性的最優化發展。那麼,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作為一名小學的語 文老師,我有一些這樣的思考:
一、深入鑽研文本,充分開發利用教學資源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我們常常發現一些教師上各種公開課前,不是先研讀文本,而是先從網上尋找相關教案,一味地模仿、因襲他人的教學設計;平日里,個別教師撰寫教案視《教師用書》為至寶,甚至完全依賴《教師用書》,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其實我覺得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應該這樣去做:每每鑽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應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繫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繫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於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並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們先應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於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們還應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課本上做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於重點詞句的含義理解的預設,更應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瞭然於胸的基礎上,接下來我們便可以打開電腦搜集資料,開始撰寫教案,而且幾乎是一氣呵成。
鑽研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正確設立教學目標,科學設計教學方法,以最佳的教學設計換取最大的教學效益。這個過程中,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但它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環。
二、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設置懸念,激發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開端引趣的方式除「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如果你仔細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常活躍的,連後進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誰領會地深刻;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的發言有創意。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徵。我們的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語文課每次是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總結寫作特點等等。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說:必須使你的每一節課有點新東西――哪怕只是一個新詞彙。抓住學生求新心理,不斷在學生面前展現那個燦爛的知識新天地,你就會受到歡迎。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講述、讀書、討論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興奮起來。只有興奮性腦力勞動,才會使學習過程本身出現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開的花園到處能夠聞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嘗了醇香的美酒,充滿了醉意。學習的這種境界能使學習者產生無窮樂趣。教師要想方設法使每一堂課都有「新意」。講戲劇未嘗不可以演一演;講詩歌不妨舉行個朗誦會;范讀時不妨放一段錄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聯系生活實際,激趣的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就能喜歡學習,上課能積極參與,精力集中,在學習過程中能自覺學習,能提出各種疑難問題,勤於請教;能積極參加學習小組的討論研究,設法解決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並且主動地尋找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他們的學習目標已不是為了分數,而是切切實實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三、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勉強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如果學生主動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因此,我們應創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我們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首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學生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學問學問,又學又問。好問也應有一定的方法,也是需要培養的,好問不等於胡問瞎問。好問首先要問自己,要多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盲從,別人的答案究竟對不對,還要經過自己思考、鑒別。將別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對比一下,想一想自己與別人的差別,從而發現自己思維的毛病,學習人家思維的方法。只有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其次,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對於實踐性較強的內容,要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而且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進行,使學生互相幫助、促進、檢查。教師要投入到小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題目形式稍有變化往往會影響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甚至失誤。設計一題多想,同一問題多種解決等,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然後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有利於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大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現在列舉幾種例子:
例一,發現別人,互相學習。同學們互相學習,發現別人的優勢。由於優勢原則被同學們理解了,發生了可喜的現象;學習差的學生寫了優生的名字;學習優的學生寫了差生的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於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
例二,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在組織學生小組學習的基礎上,提倡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效果明顯優於單純的競爭。因為學生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要與其他組員密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超過別的組。比如同一個問題,看哪一組先解決,解決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決辦法,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三,互改作業,重新認識。作業批改過去由教師一手包辦,學生的參與性不夠。小組中的批改往往特別認真負責,要求特別嚴格,對於分歧的地方還會爭論得面紅耳赤,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作了再一次的認識,並逐步鍛煉了學生的評判能力,提高了認識水平,使課堂學習顯得更加豐滿和完善。當然,組織學生批改,內容要選擇,如果是開放性題目,會更有價值。當然教師要加強批改指導,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四、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調控功能,使學生學有動力,學有方向,學有方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引導。事實上,任何人都有獲得新鮮刺激的需求,對於兒童而言,更是渴望變化,期待驚喜,追求新鮮。我們為何不嘗試多種多樣的評價,在評價的方式方法上創新求變呢?
其一,我們可以在口頭語言的評價上機智多變,靈活地採用激勵式言語評價、導學式言語評價、明理式言語評價、幽默式言語評價等。最好能廣泛收集,加強積累,使評價用語定期更換、常用常新、層出不窮,時時給學生以因時因景因文因人而異的新鮮評價或富有情趣的評價語 ,讓學生聽而不厭,學而不倦。其二,我們可以將口頭語言的評價和體態語的評價相結合,愛撫地摸頭、親切地握手、深情地擁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誠的贊語,如此聲情並茂,更能傳播一種情緒,交流一種感情。在特級教師的公開課堂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他們這樣對學生的真誠的贊許,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得體。其三,我們可以嘗試實物評價,可以贈送有象徵意義和紀念價值的小物品,一支書簽、一片楓葉、一顆種子、一幅書法作品、一樣教具,都會燃起學生的希望和期待。另外,語文評價應加強形成性評價,《語文課程標准》建議:要「採用成長紀錄的方式,搜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建立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是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積極性評價的過程中,還要有全人觀念,評價的內容應具有廣泛性,使評價從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應重視對學生進步性指導,給予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認識的提高,情感的發展,價值觀的形成。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Ⅹ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有效的語文教學是指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使之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深化,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高效呢?以下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 構建有準備的課堂
(一)教師的准備——備課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 語文課堂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書。課前精心備課對提高課堂有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就會導致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因此,備課時,教師必須先解讀文本、學生,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做到以文本為憑借, 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二)學生的准備——預習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有較多的學生,尤其是學困生之所以在課 堂上無法集中注意,聽課效率差,畏難情緒重,主要是因為課前預習不到位,對學習內容比較陌生,不能適應老師上課的正常節奏,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師所教的知識,從而導致聽課效果差。因此,在課前預習的工作上,我講明預習的要求並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
1、牢記「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勤動嘴,多讀字、讀詞、讀句、讀文,初步感知課文。
2、「不動筆墨不讀書」,勤動手,勾畫重點詞句,初步體會課文內容。
3、勤動腦,針對課後思考題進一步理解課文,初步談談自己的感受。
4、勤動筆,指導學生學會採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此外,每上一篇新的課文就及時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反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這樣,良好的課前預習幫助學生降低了課堂聽課難度,增加了課堂聽課的針對性,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二、 構建樂學、會學的課堂 教學准備工作只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教師能駕馭課堂,把預設變成精彩的呈現,才是關鍵所在。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並產生獨特的體驗。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性的組織一些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田忌賽馬》這一課時,我在班上組織了分角色表演課文,先在每個小組練習,然後全班學生參加,你喜歡哪個角色,你就演哪個角色,一次一次進行交換,使每個孩子對課文內容都有了了解,並通過自己的朗讀表演理解了課文內容,無需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課文內容了。這樣學生自己通過學習獲得了理解,在興趣中掌握了知識,效果很好。
(二)把課堂參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主動參與是創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的天地。愛因斯坦說過「只有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麼學校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濃厚的興趣如磁鐵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像力,驅使他們積極主動思考、主動探究。因此,閱讀教學必須充分挖掘這一有利因素,教師只要在學生出現的問題點上作出正確的引導,在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時作出恰到好處的啟發就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誘發良好的思維情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積極,感知更敏銳,想像更豐富,記憶更牢固。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三)、教會學生在課堂上做好筆記、批註 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要聽、看、想,還要會記筆記。將老師羅列在黑板上的重點內容記在書本上,能發揮提綱挈領的作用。指導學生會看、會想,還要會記,正所謂「教正是為了不教」。教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而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形成,相對於傳統教學的知識傳授而言,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讓掌握學習方法,達到「會學」,日積月累,逐漸形成學習能力。
三、 結語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嘗試著一種突破,那就是讓我的課堂充滿朴實,蘊含真情,傳遞愛心,成為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成長、自我完善的舞台。一切以學生為主,從細節入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0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3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5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4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3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3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4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8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9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7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3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