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語文古詩學習,如何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產生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努力狀態,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以疑激趣的辦法來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時,教師因勢利導,激起他們自學的慾望和興趣,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強調學生要一邊讀一邊想,特別要在「想」字下工夫,學會設疑,釋疑。
如果你是老師,學生讀完可以讓他們復述一下,考察的是學生的概括能力,思維敏捷能力和組織詞彙的能力,做到這幾點,閱讀就不難了,再一個就是興趣,很重要。如果你是學生,從簡單的,你最感興趣的書籍去閱讀,然後用裡面你覺得好的詞或者成語,歇後語,或者一句你最喜歡的句子等,寫一個小練筆,持之以恆,會有收獲。
『貳』 怎樣提高學生的古詩文鑒賞能力
我們知道,古詩文鑒賞在高考中佔有很大一部分分數,古詩文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一場考試的成敗,正所謂成也詩文敗也詩文,特別是在當今這一注重國學的情況下,更應該注重對於古詩文的學習,提高古詩文鑒賞能力。那麼怎麼提高古詩文鑒賞能力呢?下面就以我的切身經歷,來談談學生應該如何做,才不至於在古詩文這一環節上與其他學生拉開較大的差距。
首先,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去閱讀一些古代的詩文,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想學生學好古詩文,除了教師的引導,就是學生自己對於古詩文的學習能力,離開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只是依靠教師的引導,那是很錯誤的想法,並且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理解具體意境的情況下,將自己處於作者當時的境地中去反復揣摩,不要貪圖快,而要用心去體味,只有置身於當時作者所面臨的時代,才能夠真正理解作者,因為畢竟這才是詩文真正想要傳達的,這樣才能夠為順利背誦打下基礎。
而在做相關的題型時,要緊緊圍繞詩中貫穿始終的感情線索,不以思想感情為基礎的做題,註定會是失敗的,因為作者之所以要寫這首詩,就是為了將內心的感情傳達給受眾,或者說將內心無處訴說的感情用文字表達出來,這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圖。
除了思想感情之外,需要關注的是整首詩所運用的意象,也就是具體的實物,比如說李清照在她的《聲聲慢》這首詞中的梧桐、黃花這些意象,正是作者傳情達意的寄託物,將這些意象與整首詩的感情相連接,就是比較好的揣摩古文的方法。這些意象其實就是全詩比較重要的詞,如果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這些關鍵詞,就會收到意象不到的效果。
能夠掌握以上的方法,可以說已經掌握了全詩的百分之八十,剩下的就是要看關鍵句和詩文所營造的意境,大多數的關鍵句包含著作者內心的真實情感,有的直抒胸臆,有的間接抒情,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並且通過詩文營造的意境,各種因素與意境相結合,最終傳達出完整的思想。
最後,要真正掌握詩文,還要對於表達方法和表現手法有比較熟悉的認識,比如說用典呀,對比呀,借景抒情呀,等等,這些都是比較重要的。
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於古詩文學習有了一個比較充分了解呢,那就搜集相關的詩作進行訓練吧。
『叄』 高中語文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提高辦法
中語文:如何提高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高中語文:如何提高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一、了解背景。古詩語言精練,篇幅短小。詩人一般不可能交待寫詩的目的和當時的社會背景。這就必須向老師、家長或書本求教,為理解詩意、進入意境掃清障礙。如學習《梅花》一詩,如果了解了這首詩是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復雜心情的表白,那麼你對詩中梅花凌寒獨自怒放的意境就會有更為深刻的體會。
二、理解詞句。要進入詩的意境,必須准確理解字詞句的含義。古詩的意境,往往是選用表現力強的詞語構設的。因此抓住這類詞語,分析、理解其所蘊涵的意義,就能進入詩的意境,打開詩人情感的大門。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被人稱好,為什麼?如果換用其他同義詞,就沒有「綠」字那麼形象、生動。看到這個「綠」字,就讓人似乎看到一陣春風剛過,隨即出現一片翠綠,整個大地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從中折射出詩人思念春光旖旎的江南,急欲回去的心情。此類例子很多,如:「月出驚山鳥」的「驚」,「僧敲月下門」的「敲」等,舉不勝舉。由此可發現,富於表現力的詞語大多數是動詞。因此在鑒賞時應多注意動詞。優秀的古詩中一般有膾炙人口的名句,這些名句往往是理解內容的關鍵。
三、想像補白。詩歌的思路具有跳躍性的特點,這給理解詩意和體會意境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同學們要善於展開想像來填補因「跳躍」而形成的句與句之間的空白,從而更好地「入情悟境」。如學習《尋隱者不遇》一詩,針對「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一句,大家可以提出「誰問」「問什麼」「言者是誰」「『師』是何人」等問題進行補白。
四、品析修辭。古詩中有不少詩句運用了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從而使抽象的思想感情具體化、形象化。同學們應仔細品析這些修辭
『肆』 學習古詩的方法有哪些
一、結合注釋,了解創作背景。
二、了解詩人的生平。
三、明確意象的象徵意義。古典詩的意象一般具有固定的象徵意義,比如松、梅象徵高尚的節操;牡丹象徵富貴;柳象徵送別、留戀等。詩人在用到這些意象時,一般都和自身聯系起來托物言志,這樣,在其固有的象徵意義基礎上,再結合具體的詩作,主旨就不難理解了。
四、善於發現「詩眼」。一首詩里,詩眼往往體現全詩的感情基調,顯示全詩的思想。它是詩中最能體現事物精神、表現詩人感懷、概括力最強的語匯。品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詞語來品味,看它在拓展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的作用。
五、利用詩歌的結構來理解詩歌的內容。觸景生情的詩,往往先景後情;借景抒情的詩,一般是先情後景。了解了詩歌的結構,能讓我們更快更好地理解它的內容。
六、在面對古詩詞問題時,一定要把題目、作者、注釋看仔細,找出意象、詩眼,了解詩歌的結構,在縱觀全局的基礎上,再結合問題本身,相信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伍』 如何才能提高語文詩歌鑒賞能力
古典詩歌是學生未來語文知識和語文素養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典詩歌的考查又是近幾年高考語文的熱門考點。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提高高中生詩歌的鑒賞能力已經刻不容緩,迫在眉睫。筆者對此淺談如下幾點:
一、高中生古典詩歌鑒賞能力的現狀
1、鑒賞時不能做到知人論世。
這是學生在鑒賞古典詩歌時所犯的通病。因為不了解詩歌創作的背景,不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特徵,不了解詩人創作詩歌時的心理因素,因而導致學生在鑒賞時找不到突破口,粗讀一遍,主要信息把握不準,出現了鑒賞錯位,甚至牛頭不對馬嘴的現象。因此,在鑒賞古典詩歌時要盡力做到知人論世,要明確作者生活的時代,盡力把作者的身世同詩歌內容聯系起來,尤其是反映和塑造自我形象的詩歌,知人論世在詩歌鑒賞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鑒賞時不善於聯系詩歌全貌,單純的就詩論詩。
好多學生在鑒賞時往往顧此失彼,顧了題目,忘了作者;顧了作者,忘了全詩。因此,在鑒賞時盡力做到「眼中有題目,眼中有詩,心中有人。」只有這樣全面聯系,廣泛聯想,結合題目要求做答才能有的放矢。要顧及到詩歌的每一個部分,甚至題目中的注釋有時也會有一些相關的提示信息,這些都不應該忽視或者視而不見。
3、鑒賞時不善於抓關鍵詞語尤其是詩眼、詞眼。
一首詩歌總有一些蘊含著關鍵信息的詞語。這些關鍵詞語往往是古典詩詞的詩眼詞眼。慣常的現象是學生在鑒賞時對這些關鍵的詞語即詩眼、詞眼視而不見,或者認為是可有可無的。這是鑒賞詩歌的一個大忌。因為這些詩眼和詞眼、曲眼,往往是作者在詩歌中闡發的理、抒發的情,往往是詩歌中情與理的載體。有些還為全詩奠定了抒情的基調,有些甚至是全詩的抒情線索。因此,提請同學們注意,一定要抓准找好這些關鍵的詩眼詞眼。這樣,我們在鑒賞時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了。
4、鑒賞時不重視發揮想像力,單純憑借對字面意思的理解進行解讀。
好多優秀的詩歌是文情兼美的,是情景交融的好詩歌。詩歌中的情、詩歌中的景甚或詩歌中的意境等的再現,無不是經過鑒賞者的思維再加工再創造的結果,也是創造性思維在鑒賞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在鑒賞時,善於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進入到作者苦心經營的藝術境界中去,才能體會到作者融入景物之中的那份濃情。
5、充分發揮聯想能力
在倡導學生在鑒賞古典詩歌中發揮想像的同時,我們還要恰如其分的使用聯想能力。考生可以縱向聯想,也可以橫向聯想,可以聯想到詩內,也可以聯想到詩外,也可以聯想到同一個詩人的不同詩歌,也可以聯想到不同詩人的同一題材的詩歌,等等,不一而足。凡是能夠聯想到的就盡量拓寬思維去想,萬萬不可受思維的拘束而不敢想像。聯想得好,聯想豐富,可以給你靈感,可以給人一種豁達開朗的感覺,可以給你靈感的啟迪。聯想同樣能夠給你的詩歌鑒賞插上一雙騰飛的翅膀。
二、提高高中生詩歌鑒賞能力的策略
1、掌握一定的文體知識
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鑒賞古詩,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詩詞文體知識,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動。首先,應對中國古典詩歌的流變有相當清晰的認識,不僅要掌握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大文學源頭,還要按照歷史的順序理清詩歌發展的脈絡;其次,還應對詩詞的格律知識有比較清楚的了解,諸如用韻、對仗、詞牌、曲牌等知識。再次,還要充分把握詩詞特點:高度的概括性、生動的形象性、強烈的抒情性、鮮明的音樂性。
2、把握語言特點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重要環節。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1)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2)平淡,也稱質朴。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5)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6)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3、把握表現手法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過渡、鋪墊、伏筆等。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等,其他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
4、掌握詩歌內容
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按格律,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按語言,可分為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按內容,可分為山水田園詩(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等。比如山水田園詩: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淵明、謝靈運、謝脁、孟浩然、王維、楊萬里等。當然,李白、杜甫、蘇軾等也有大量描寫山水的佳作。
『陸』 語文的古詩詞該如何快速背下學習古詩詞有什麼技巧嗎
第一:學習語文古詩文最好方法就是學會背誦,從小學習古典文化,儒家思想,學習先人們的為人處世,就是學習優秀精神文化傳承。學習古詩詞最好的技巧就是要讓孩子去背誦,背誦是兒童的天性。
可以制定計劃,每天誦讀20分鍾
第三:要注意有聲朗讀。要讓孩子開口大聲的朗讀,平均三五天即可背誦一篇古文,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孩子在手背這些古詩文的同時,就會逐漸明白和理解古詩文的意思,這對於以後的理解能力的增強是非常有幫助。語文講究的是一種積累。如果詩詞彙的積累程度不夠,那麼在學習古詩文的時候將會非常辛苦
制定學習的計劃,堅持每天朗讀去背誦,這樣在手背的過程當中對於古詩文的理解就會越來越好。書生朗朗,開卷有益,讓我們學習古典文化,激活傳統,繼往開來。
『柒』 如何提高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主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中國的古典詩歌博大精深,鑒賞古詩,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詩詞文體知識,就有可能因盲目而被動。其次,還應對詩歌的格律知識有比清楚的了解,諸如句法、用韻、對偶、詞牌、曲牌等知識。再次,還要充分把握詩歌的特點:高度概括性、生動的形象、強烈的抒情性、鮮明的音樂性。
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掌握詩歌種類的特點,有助於整體上理解詩歌。應該著重掌握山水詩、田園詩、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這幾類詩。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語言大致有這些類型:1 清新。其特點是選用語新穎,不在俗套。2 平淡。也稱質朴,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其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 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 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5 含蓄。其特點是重在言行,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6 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還有鋪陳、激越高亢、清婉秀麗、平易雋永、質朴與靡麗、精約與繁瑣、典雅與平直、含蓄與直露、陽剛與陰柔、雄渾與清奇、自然與壯美、空靈與艱深、幽默與崇高等等。
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作者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情。如「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所傳達出來的傷別情懷。歲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徵人高潔的品格,桃花象徵美人,鳥象徵自由等等。另外,還須明白我們傳統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諸如此類的符合我國傳統的審美特點。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藝術手法包括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法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借物詠懷、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懷古用典等)。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過渡、鋪墊、伏筆等。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等。其他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欲揚先抑、寓褒於貶、明褒實貶、畫龍點睛、言此意彼、意在言外、曲筆逆筆、聯想想像、語序倒置錯位等。
『捌』 語文詩歌鑒賞怎樣提高有什麼技巧
總結這幾年的古詩文閱讀鑒賞的設題的角度,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析語言,想畫面,悟感情,辨技巧。在鑒賞的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四個由表及裡的步驟來讀懂、讀透、解答詩歌:
1.析語言
中考對詩歌語言的考察往往體現在對關鍵詞語、關鍵詩句的品味理解上。
常見提問:(1)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2)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有什麼作用?(3)與某字比較起來,評論高下優劣。
預測提問:從以下幾個詞中選一個填入詩中的空缺出,你會選哪一個?簡說理由。
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4)針對方式三,選准某字,揭示該字在句中(或作品中)的重要作用,要有理有據,能自圓其說。(5)針對預測的題型,參見步驟四,但不同的是立足考生所選字詞來談,還可與其他幾個詞比較高下,增強所選答案的說服力。
例如詩歌鑒賞第1題問: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他詞?請簡述理由。
端 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思路分析:這里如果用「對」字,雖說比較平穩而渾成,但只表現「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之狀,偏於客觀描繪。而「敵」字除了含有「對」的意思之外,還兼傳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寥,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種難以言狀的心靈深處的凄愴。
【參考答案】
不能換成「對」或其他詞(步驟一)。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步驟二),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傳的凄愴之情(步驟三)。
2.想畫面
詩歌鑒賞是一種再創造,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聯想、想像,所以這種題型非常常見。
常見提問:(1)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預測提問:根據詩中的某句或句中的某詞,展開合理想像,用文學性的語言描繪一幅畫面。
答題步驟:(1)描繪詩中展現的畫面。(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記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只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4)針對預測提問,要抓准擴展點(關鍵詩句或字詞),理清畫面展開的層次順序,選用恰當的修辭格,用散文化的語言表述出來。
如分、第一題問:上闋中「數枝幽艷濕啼紅」一句展現的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作者寫這句是為惜春傷懷嗎?為什麼?
南柯子
王 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思路分析:上片集中描寫農村秀麗的風光。前三句描寫了這樣一番景象:彤雲密布,山色陰暗,天下著蒙蒙的細雨。花上水氣聚成了晶瑩的水珠,像是少女眼睛裡含著淚珠,奪眶欲出。十分形象地描繪出一幅恬靜優美的田園風景圖。
【參考答案】(1)一幅幾枝鮮花的花瓣上沾著水珠楚楚堪憐的畫面(步驟一)。作者寫這句不是為惜春傷懷(步驟二)。從兩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作者緊接著「數枝」句說:「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二在烏雲密布、寒雨將至時,作者更關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步驟三)
3.悟感情
一首詩歌,從遣詞造句到營造畫面,從選擇物象到融情於景,無不深深打上作者的情感烙印,所以在品讀詩歌時要結合作者以及寫作背景的理解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下面所列古詩文常見感情,希望同學們注意體會:
(1)感情基調:迷戀、憂愁、愁苦、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壓抑、沉鬱、歡快、風趣、平淡。
(2)常見主題:憂國憂民、懷古傷今、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思、離愁別恨。
(3)不同詩歌類別的不同感情:邊塞征戰詩——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有報效祖國的激情,有抒寫徵士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殘酷,有反映對帝王開邊的不滿和驚異於塞外絕域那種迥異於中原的風光;即事感懷詩——古人常以「即事」為題寫詩,因一點事由生發,抒寫心中的感慨,如懷親、送友、思鄉、贈人、人生感悟、閑情逸趣等;詠物寄託是古人賦詩的普遍現象:或借詩歌以抒寫懷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發其報國無門、不為當道所重之憤;或逞其離愁別緒、物是人非之感;或敘其命運無常、孤苦無助之難。
常見提問:(1)本詩的感情基調是什麼?(2)這首詩(或詩中某字、某詞、某句)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有人說這首詩表達了甲感情,有人說表達了乙感情,請結合全詩說說你的觀點。(或你認為哪種說法更合理?)
預測提問:請你自主歸納或提煉詩中的感情。(屬創新開放題型,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不要因襲前人)
答題步驟:(1)縱觀全詩,仔細體會,結合上文所列基調仔細斟酌。(2)從詩歌中找出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關鍵詞句,說說抒發了怎樣的情感。(3)用什麼方式或手法抒發情感的。(4)這種情感對於主旨的表達有怎樣的好處。(5)針對預測,參見步驟一、二、三,不要囿於陳見,在事實的基礎上略加分析,能自圓其說即可。
例如古詩文鑒賞部分第二題問:請結合全曲簡要分析「卻原來儂家鸚鵡洲邊住」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4.辨技巧
同學們的復習備考資料中所列表達技巧(包括常見的藝術手法、表現手法、結構方式、修辭方法等)應作為重點逐一深研。
常見提問:(1)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2)(結合某字、詞、句)談談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3)詩人在使用某種手法時,對於主旨的表達有何效果?
預測提問:試析某種手法在本作品中的作用或某手法在本詩中是如何運用的,請作簡要賞析。
答題步驟:(1)抓總體,抓典型,其餘可稍作一提,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用這種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例如、詩歌鑒賞部分第二題問:作者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請結合全詞內容具體說明。
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 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後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飲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思路分析:「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在這里,作者使用了兩個比喻,說明他們此別之後,如雲邊的孤雁,深以失侶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處漂泊不定。這兩句詞情景交融,景中見情,情中生景,哀婉動人。比之柳永《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雖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人傷心動情。
◎【參考答案】主要運用了比喻手法。(步驟一)上片用「雲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離別之苦,下片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思念之切。(步驟二)(步驟
【樣題點擊】
[正宮]叨叨令
無名氏
溪邊小徑舟橫渡,門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斷紅塵路,白雲滿地無尋處。說與你尋不得也么哥,尋不得也么哥,卻原來儂①家鸚鵡洲②邊住。
【注】①儂:我 ②鸚鵡洲:此處為「漁父居處」的代稱。
思路分析:曲中描繪了青山白雲、門前流水、輕舟小徑這樣一個幽邃縹緲的極其澄凈的世界,字里行間表現出超然塵世的脫俗和隱逸情懷。寫法上,隱約回環,先造其境,使人產生強烈的探詢感,結句借人們熟知的「鸚鵡洲」指稱「漁父」,點出意旨。
【參考答案】①點明漁父(隱士)居住的環境是與世隔絕、遠離紅塵的「世外桃源」,表現其對所處環境的喜愛、自豪之情;(步驟一)②寫出漁父(隱士)超然塵世的情懷和隱逸的情趣。(步驟二)
【典型試題】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豐樂亭游春三首(其一)
歐陽修
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盪漾落花飛。鳥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歸。
11.(1)這兩首詩都寫春天景物,但時段不同,白居易寫的是 時的景物,歐陽修寫的是 時的景物。(2分)
(2)歐陽修詩的三四兩句,除用擬人手法外,還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兩種手法各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結合詩句簡要分析。(4分)
修辭手法:擬人、 (1分)表達效果: (3分)
【參考答案】
11.(1)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2)修辭手法:誇張。表達效果:詩人用擬人手法寫鳥語花飛,生動表現出春光的迷人、充滿生機等;用誇張手法說酒醒春已歸,感嘆春天的短暫,暗含著詩人濃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著詩人對春光的留戀」)
『玖』 高中語文課外古詩欣賞和文言文怎樣提高我要升高二了
提高高中語文課外古詩欣賞和文言文的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把握古代詩文的形象。古代詩文的形象主要指古詩文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帶有作者強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詩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動的客觀事物相結合而產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
二、鑒賞古代詩文的語言。鑒賞詩文的語言包括准確理解有關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暗示意義,包括准確理解重要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賞析詩文語言在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方面的藝術效果以及語言風格。
三、古代詩文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包括比喻、比擬、借代、誇張、互文、通感、雙關、襯托、對比、反語、反復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徵、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結合、比興、直抒胸臆等表達方式方法的運用。
四、詩文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包括作品的內容與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態度,作品的意義(包括作品的積極意義與局限性,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審美趣味與感情基調。要准確評價「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主要是把握詩文的思想主題。
『拾』 怎麼才能對古詩的理解更全面
近幾年的文學鑒賞題中,對詩歌內容的考查以理解為主,側重於對關鍵詞語的詮釋、對詩句的整體理解、對詩歌意境感悟以及對詩歌主旨意圖的體會.對語言和表達技巧的測試以評價賞析為主.詩歌的語言含蓄凝練,抒情性、形象性的特色非常突出,考查時側重於語言運用的效果;詩歌的表達技巧很多,測試重點涉及到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典故運用、行文構思、作品風格等多方面.
一、抓住詩眼,從整體上把握詩歌
詩歌以語言凝練見長,講究一字傳神,在極為短小的篇幅里表現盡可能豐富的內容.達到「簡練」的境界.簡練不是簡單,簡單是一覽無余,簡練是字面以外還有含義,言有盡而意無窮,即言語理解有盡頭,但表現的含義理解就可因人而異.於是就有了「詩眼」.所謂詩眼即詩詞中最能體現題旨、最能開拓意旨、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也是讀者窺探詩歌內容的窗口,.抓住詩眼就可基本上從整體上把握詩歌,便可知曉詩歌的情感脈絡.分析詩眼,能進入意境,感受情趣,領悟旨意,探究藝術手法.所以,閱讀詩歌應盡可能抓住詩眼,以求正確把握詩歌.這一點,以往注意不夠,現在強調它,雖有放馬後炮之嫌,但卻是很有必要的.一般的說,五言詩詩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詩詩眼多在第五字.當然,也並非所有的詩句都有詩眼,有的詩眼不在詩句中,而隱藏在標題中,在詩句中的詩眼有的有其它的字陪襯,影響我們的視線.但不管怎麼樣,我們都要抓住詩歌的關鍵詞字.
古人是從形式上煉字煉出詩眼的,我們則應該結合對內容的理解來抓詩眼.詩眼一般不在名詞上,若在名詞上則必定是名詞活用.大多數情況是詩眼和關鍵詞往往是在動詞、形容詞、活用的數詞上.若單純地看第三、五字,有時難免會發生錯誤,如果結合動詞、形容詞、數詞,並從全詩的角度來考慮,抓住詩歌的含義就比較有把握.
①動詞: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關照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
②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鑒賞中也是關注的重點對象.
③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很快找到它們:
a.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
b.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於疊詞,因為其出現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作用: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c.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是作用只有一個,顏色一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
二、體會意境,從微觀上理解詩歌
「意象」這一術語在我國由來已久,歷代又多有發展變化,含義不盡一致.但也有趨於一致的表述:意象是意與象的融合,心與物的同一,情與景的交融.「意象是具體化的一種感受」(艾青語).成功的詩作常常以捕捉、提煉意象為創作的起點.
對意象的鑒賞,也是高考對學生古詩鑒賞能力所要考察的重要內容之一.如,2002年全國統考題就是在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一詩中提出了與意象有關的問題.其所問「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是一個含義豐富的傳統意象.
「意象」和意境,兩者的構成元素都是情和景,但「意境」常就全詩而論,「意象」則多半指構成全詩意境的較小的組成部分.
所謂意境,傳統的理解是指作者(有時也包括讀者)的主觀情意和作品反映的客觀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情、景是構成意境的兩個最基本的因素,「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謝榛《四溟詩話·卷三》),「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內編》),它們相互作用,相互滲透,觸景生情,以情狀景.王昌齡認為詩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王國維認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國古典詩歌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所在.「詞以境界為最上」「在境界當中自成高格」「寫感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
意境不僅僅是環境,還要跟詩人的思想感情聯系起來,才能充分表達出來.只講情境,不講意境,學生容易走偏,答題不準確.
因此,在詩歌閱讀中,不深入體味意境,是難以理解詩歌的內涵,領略詩歌的藝術魅力的.
我們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把握詩歌語言的特性,消除情緒、時空和邏輯的障礙,力求把詩句濃縮的意義擴展開來,把減少的成分補充出來,把省略的過程焊接起來,把跳躍的情感連綴起來,把詩中行與行、節與節之間的內在情愫彌補起來,再現詩歌的形象和畫面,自然而然地進入詩歌深層次的意境之中,領略詩歌獨特的藝術魅力.
三、考察環境,從全方位鑒賞詩歌
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古詩詞主要寫自然環境(景物),這是古代詩歌的主要內容.
景物描寫的主要作用是交代背景,襯托心情,抒發情感,用景物描寫襯托暗示感情,或作為感情的某種象徵,達到情景交融的高度,使詩歌深厚,含蓄,精煉,意味雋永,餘味無窮.
抓住詩中的景物描寫,去確定意境的基調,去理解,去感受「此時」「此景」中的「此人」「此情」是什麼;去感悟詩歌抒發的思想感情.感悟情感是讀者在進入詩詞意境後的心理反應活動,它是鑒賞閱讀的重要環節.鑒賞詩詞必須真正進入作品所描繪的的生活場景中去,同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共同去感受詩詞中的意境美、豐富的情感、生活的哲理或人生的啟示等等,即所謂「移情說」.
四、剖析手法,從形式上推敲詩歌
表達技巧,即表達手段和藝術技巧,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徵、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比興、修辭手法,(間接抒情的詩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詩歌).
寫景的方法很多,簡而言之,要留意觀察景物和描寫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要把握描寫的方法,如繪形、繪聲、繪色;要理解描寫景物的技巧,如動靜結合、明暗對比等.
詩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對形象正面描寫,也可以側面描寫;可以粗線條白描,也可以濃墨重彩,精雕細刻;可以鋪墊、烘托、映襯,也可以藉助想像、聯想.
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的表現手法是側面描寫的或虛寫.
襯托是常見的修辭方法,也是中國古典詩歌常見的表現手段.我們常說古典詩歌中的動靜、虛實、樂景寫哀及哀景寫樂等,都可以落實到襯托的層面.
象徵就是以一種事物代表另一種事物.在文學作品中,象徵通常是以具體事物來暗示作者的思想、態度與感情的方式.它就像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了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實體,卻代表另一種東西.
修辭方法:古典詩歌中運用的修辭方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是比喻、借代、擬人、對偶、誇張、鋪陳、反復等,還要注意古典詩歌中常常運用到的賦比興、象徵等手法.
表達方式:在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別.
結構技巧: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過渡、鋪墊、伏筆等.
五、品味語言,從深層次推敲詩歌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而詩歌又是文學中最精粹的語言藝術.要在短小的篇幅內表現豐富的內容,詩詞的語言必須凝煉生動;要創造傳達出含蓄雋永的藝術境界,詩詞語言必須富於形象性和表現力.因此,詩歌賞析應從語言入手.既通觀全篇,又要逐章逐句地推敲琢磨,仔細分析,從而挖掘和領悟作者之所以如此遣詞造句、選音定字的用意.
古人寫詩作詞,的確很講究語言的錘煉,注意煉字煉句,常有許多精妙之處.鑒賞評價時,要注意結合詩歌內容發揮想像,領會這些精妙處.有時「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此說並不誇張.杜甫就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名句.古詩要求凝煉生動,在格律上又有諸多限制,因此更加要求字字含有豐富的內容.最為大家熟悉的是王安石煉字的故事.還有大家熟知的「推敲」這一典故的來源.古人既然如此注意煉字,我們讀詩當然要注意字的表現力.
「微風燕子斜」,一「斜」字,化動為靜,刻畫出一種悠然的情態.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以「噪」襯「靜」,以「鳴」襯「幽」,使「靜」的特點更為突出,更為鮮明.「紅杏枝頭春意鬧」,一「鬧」字以動態寫靜態,表現出春天的勃勃生機,給人以美好享受.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一個「鬧」字把詩人心頭感到的蓬勃春意寫出來了,一個「弄」字把詩人欣賞月下花枝在輕風中舞動的美寫出來了.這體現了詩歌語言的凝煉美.
古詩語言又是多元的,含蓄與明朗交錯,質朴與華麗並出;精煉與繁豐齊美,莊重與幽默輝映.幾乎對每首詩中的某些用字都值得推敲,但推敲時一定要仔細品味詩人用字的表現力.進行詩歌鑒賞的備考,無疑是語文高考備考中最為艱巨的工作之一,它需要我們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學生,更需要我們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在積累中提高文學素養,在閱讀實踐中提升詩歌鑒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