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上好一堂成功的語文課
如何上好一堂成功的語文課
隨著素質教育推進,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標准理念的指導下,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何改變「少、慢、差、廢」的低效教學的現狀,朝著「多、快、好、省」的 高效優質課堂方向發展,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思索的問題。今天,我就從什麼是優質高效課、精心備課、重視激勵評價、激發情感朗讀、注重情境創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這六個方面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什麼是優質高效課
到底怎樣的語文課才是一堂優質課呢?我查了很多資料,都沒有具體的標准,說簡單一點,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優質課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審視:1.這堂課是否關注學生的發展,是否關注效益意識;2.這堂課是否朴實;3.這堂課是否體現語文價值。其中第一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課程目標,而且體現了在單位時間里工作效率問題;第二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原生態,使好課人人能上;第三點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所特有的價值。
(一)一堂好的閱讀課是一堂不累的課
一節閱讀課的意義不僅局限於教給學生某些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利用優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一堂課的好與壞,不是上課的老師說了算,也不是評委說了算,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學生。如若學生始終能被精彩的課堂所吸引,在強烈氛圍的渲染下不知不覺地度過40分鍾,學生在一堂課中終始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課,一節好課。 「橫看成嶺側成峰」,學生也渴望在課堂教學中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教師鼓勵他們把自己獨特的見解表達出來,他們就會入景入境地讀,入情入理地說,課堂也就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二)一堂好的閱讀課是一堂朴實的課。
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是「常態性」,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很多人幫你准備,然後才能上的課。一節好課不要求十全十美,課堂變得太完美,沒有一點差錯,缺乏真實感,使我們看不到學生在課堂中真正的成長和進步,因為教學本來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此,有效的語文課堂應是原生態的課堂。好的閱讀課不必追求教學過程十分流暢。我想一堂好的閱讀課它的教學過程流暢應該表現在問題設計上清清楚楚,讓人一目瞭然,並且富有層次性,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搞得到,教學過程要允許學生出錯,允許沉默,讓人看到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步和成長。「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提質量,才是語文課堂的改革方向。
(三)好的閱讀課是一堂能體現語文價值的課
好的閱讀課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既打好語文學習基礎,又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進行語文實踐,掌握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同時進行人文熏陶。只有把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真正結合起來,才能使語文課堂重煥生機。所以,一堂好的閱讀課要看學生有沒有充分地讀,有沒有讀和寫的結合,有沒有掌握一些自己讀懂語文的方法。教師要找到典型的字詞、典型的句段,讓學生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要重視語言積累,因為,它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一堂有效的語文課,歸根到底是在追求語文教學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具體的標准及其評價體繫上,應該是開放的、多元的,絕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種刻度來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識,才能更有利於新一輪語文課改的推進。
二、精心備課,打造優質高效課堂。
三、重視激勵評價,實施高效教學
教師對學生日常的語文學習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可見,教師的評價語言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語精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親和力和感染力,就一定能夠激勵學生滿懷信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堂評價語,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各種表現,如對問題的回答等,所進行的語言評價。恰當的課堂評價語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呵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創造慾望。因此,我們要使用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課堂評價語,以獲得課堂的最佳效應。那麼,教師該如何恰到好處地使用課堂評價語呢?
( 一)鼓勵性評價——自然、真誠
如特級教師孫建鋒在教學《最大的麥穗》時,這樣指導朗讀:
師:老師想傾聽你們美妙的讀書聲,願意展示一下嗎?
師:你讀得正確、流利,但你還可以發揮得更好!如果你是蘇格拉底,要給學生提要求,既要讓他們聽得清,又要讓他們記得住,那麼蘇格拉底的話該怎樣讀?(該生再次朗讀,把「最大的」、「只許進,不許退」強調得清楚、自然。)
師:真為你高興,因為你一遍比一遍讀得好!
在這個片段中,孫老師根據學生朗讀的特點進行鼓勵,肯定了學生朗讀成功的地方,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贊揚,而是在贊美中有鞭策,在微笑中顯真誠。
(二)導向性評價——准確、得體
如一位教師教學《狐狸和烏鴉》一課:
師:你想對故事中的狐狸和烏鴉說什麼?
生:狐狸,你太狡猾。
生:狐狸,你真聰明,會想辦法不勞動就有收獲。
師:你的想法確實與眾不同,但想一想,狐狸的這種聰明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呢?你們喜歡這樣的聰明嗎?
在肯定學生敢於發表見解的同時,引導學生領悟到狐狸的聰明是不擇手段的。「你們喜歡這樣的聰明嗎」一問,順理成章地把學生的獨特體驗引入正確的價值觀上來。課堂評價的功能不僅在於激勵,更在於指明方向。對學生有針對性的評價,才是真正著眼於學生發展的評價。
(三)啟發性評價——睿智、巧妙
教學《懷素寫字》時,學生對「書法家」比較陌生:
生:書法家就是會寫字的人。
師:小朋友們都會寫字,你們能被稱為書法家嗎?
(教師的啟發促進了學生的思考。)
生:不能。書法家是寫字寫得好的人。
師:你的理解更深入了。
(他的回答又激活了另一個學生的思維。)
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你們能被稱為書法家嗎」一問,對學生的思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學生在教師的追問中對「書法家」一詞的思考不斷深入、准確。
( 四)生成性評價——生動、獨特
有一位教師在教學《海底世界》時,讓學生朗讀一段寫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的文字。一個學生用非常平直、響亮的聲音大聲朗讀,於是教師微笑著湊到該生耳邊說:「你這樣讀,小動物們會被你嚇跑的。」動態生成的評價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能體現教師智慧的,寓糾錯於輕松、愉快之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延遲性評價——聆聽、等待
一位教師執教《美麗的丹頂鶴》:
師:丹頂鶴美在哪裡?
生:丹頂鶴的樣子好看,羽毛潔白,唱歌和飛起來的樣子很美。
師:這是你心中的丹頂鶴,讓我們一起聽聽其他同學是怎麼想的。
生: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可是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好像……
第一個學生的回答是對的,但為了給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教師沒有直截了當地給予肯定性評價,而是合理地推遲了評價。學生在教師的暗示下,很快找到了書上寫丹頂鶴美的詞句,通過自己的想像豐富了文本,從不同角度體會到了丹頂鶴的美。
因為課堂教學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所以課堂評價語言是很難預設的。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使得語文教學更加省時、高效,教師就必須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廣泛閱讀,不斷積累,用智慧和愛心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發展空間。教師充滿魅力的課堂評價語言,雖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學生;雖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學生。在課堂中,它讓我們看到的是學生一張張陽光燦爛的臉,聽到的是歡聲笑語,體悟到的是靈動的語文課堂。
四、激發情感,讓課堂因朗讀而精彩 。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能力,是學生理解課文、提高閱讀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正確地朗讀,有助於學生正確地領會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發展思維,豐富語言、鍛煉記憶、陶冶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感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一,正確、流利是最基本的要求
朗讀的基本要求有三項,即:正確、流利、有感情。正確就是要讀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流利就是不回讀不結巴,有一定的節奏;有感情就是要把握住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通過自己的聲音再把這種情感傳遞出來。這三項要求是呈遞進關系的,「正確」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連正確的要求也達不到,就更不要提「流利和有感情」了。在「正確」的基礎上再要求「流利」,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再要求「有感情」。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有不少老師忽視了這種遞進關系,在學生還沒有做到「文從字順」的時候就要求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結果,學生不但達不到「有感情」,連「正確、流利」的要求也達不到,讀得吭吭哧哧,結結巴巴。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講《瀑布的葬禮》,在初讀課文時,學生對瀑布的名稱——「塞特凱達斯」總是覺得拗口,讀不流暢,於是薛老師領著學生讀兩遍,又讓學生自己再讀三遍,學生很快就能讀得流利順暢,在後面朗讀全文時,也不再出現結巴的現象。
第二、 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上升到感情朗讀。
(一) 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首先要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確定訓練的朗讀目標。那麼,教師要先備讀,在字里行間閱讀,在空白處閱讀,讀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徹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朗讀指導就更加自如了。
1.把好文本的「脈」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調,如果我們教師能把握好課文的情感基調,這樣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語文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山中訪友》,作者運用詩一般的語言,充滿了對大自然無限嚮往與熱愛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該帶著輕松、喜愛的心情去讀,語調應輕快、活潑,讀出與大自然的親密無間;而本冊中《懷念母親》一文則通過日記和散文的形式,表達對祖國母親的愛意和生身母親無限愧疚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飽含深情、語速緩慢、語調低沉。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達,語文教師要善於「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披露出來,只有做到文本細讀,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進行朗讀指導的時候,才能做到運籌帷幄。
2.選好訓練的「點」
「讀」是一項被引領的創造,教師要細讀文本,尋求朗讀的最佳路徑,因文而異,因情而異,因人而異。細觀名師課堂,他們的過人之處也體現在能根據文路找到獨特的角度,並形成自己的教路,從課文中抽出相關語句進行整合式的朗讀指導和品讀訓練。我們在朗讀指導過程中也應該講求一個「精」字,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詞句和段落進行精心指導,起到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效果。
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七月的天山》,在備課時,應重點設計問題來進行優美詞句的品讀訓練:文章寫七月的天山,描寫了哪些景物?請你把覺得作者寫得最美的句子劃下來,好好讀讀,想想你從哪些字詞中體會到七月天山的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之後,如果能讀好這些描寫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語句,課文的朗讀也基本沒問題了。
古人雲: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大膽、有效的取捨,避免了「一把抓」的廣而不實,把精力和時間用在了點子上,目標更明確,品悟更充分,切實提高了學生品悟語言文字的能力,積累了語感,朗讀訓練也更有效。
(二) 感同身受醞釀情感
1.讀書如見感同身受
別林斯基曾說:「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自古以來,閱讀活動就十分強調「尋言以明象」,嘴巴讀出來,就要迅速地在腦海里浮現出生動可感的畫面來。在作者的語言引導下,想像畫面可以隨之進入或久遠或當下、或現實或虛幻的世界裡,觸摸人物的情感脈搏,聆聽到作者藏匿於文字之下的心靈聲音。可以這么說,語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這種對語言畫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師引導學生由文字想像畫面,可以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更加親近人物,體會個性,更有助於有感情地朗讀。
正所謂「我口讀我心」,當學生的腦海里有了鮮活的生動的畫面時,朗讀在不經意間也變得「栩栩如生」了。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書如見」,去想像、感受文本背後的畫面,學生感同身受,喚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讀,在讀的過程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作者隱藏於字里行間的令人回味的感情。
例如:《再見了,親人》第一自然段寫的是志願軍與大娘話別。文章一開頭就寫道:「大娘,……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妮忘懷?」首先是呼告,隨後直接抒情,運用了疑問、設問句式,顯得特別親熱,因此,應該用親切、安慰的語氣讀。最後的「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會忘記?」要以崇敬的心情和強調、肯定的語氣讀,這樣對「親人」的感情也就表達出來了。
2.靜思默想醞釀情感
孔夫子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學生讀書若是像小和尚念經那樣——口到心不到,即使讀上千遍,「其義」也不能「自見」。因此,「朗讀」要與「靜思默想」結合,才能顯現其獨特的美麗。在閱讀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慢慢地讀,靜靜地讀,邊讀邊思考,遇到重難點可以反復讀、細細品,還可以停下來思考一番,待明白後,再讀下去。學生只有靜下心來,沉浸於文本之中,才能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從不同角度對文本進行不同解讀,產生獨特的體驗。
學生在讀中把一顆顆稚氣、晶瑩、澄明的心靈放飛於語言的天空里,從而產生或喜或悲,或怒或樂,或愛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體驗,為進一步感情朗讀奠定情感的基礎。因此,學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讀才會散發出靈動的氣息。
3.技巧指導,錦上添花
所謂朗讀技巧是指對各類文章的不同讀法,主要是對重音、停頓、語速等的掌握、控制和運用。朗讀中所體現出來的情感來自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在學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師純技巧的指導是徒勞的。教師只有讓學生感悟文本的精義妙理,在與作者感情共鳴的基礎上,對特別能表達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點詞句再進行朗讀技巧指導,學生才能更好地通過聲音將作品中的「情」讀出來。
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詹天佑》一文時,其中描寫詹天佑心理活動的句子,應著重進行重音的指導:「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學生在深入體會句子的含義後,教師再作朗讀技巧上的指導,無疑對學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學生能用朗讀更好地表現自己對文本的理解。
葉聖陶先生說:「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並不希望早一點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抱著這種享受的態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徑。」這便是語文課朗讀所應追求的境界。若想要追求這一境界,我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在指導學生朗讀上下工夫,尋找有效的方法,讓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書聲琅琅。
五、注重情境創設,以人為本
創設情境,是指在教學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供一種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感受,使學生樂學、學好所採取的一種教學手段。通過情境的創設可以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展開,讓學生的情感活動融入學習活動,激發情境思維,在情境思維中比較容易學到知識、逐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情境教學有利於誘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小學生學習過程是直觀感性認知的過程,情境教學從小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出發,強化感受、淡化分析,引導兒童從感受美的樂趣中感知教材,強調在連續動態的情境中引發、維持和強化兒童的學習動機,在學習動機與情境之間實現互動。在創造的樂趣中展現個性。傳統的灌輸教學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與情感,學生被動接受,抵觸情緒多,這是教學領域長期以來注重認知、忽視情感而造成的普遍性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情境的創設營造,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學生潛能,對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情境設置」呢?
(一)在細讀課文中,理解關鍵詞句時創設情境,展現畫面,加深理解。其作用在於利用情境,加強內心體驗,提供想像的契機,展開聯想和想像,豐富課文的內容,促使語言與思維積極活動。
例如在教學《葡萄溝》一課時,有一個詞「五光十色」是學生應該掌握的,然而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說,單純的解釋似乎太枯燥,結合實際理解又沒有那麼多的生活經驗,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印象又不深刻。這時,我們可以展示多種葡萄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只見那五顏六色、晶瑩剔透、閃閃發光的葡萄一出現,學生們立刻覺得眼前一亮,贊嘆聲不絕於耳。這時,教師適機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對畫面的印象,他們馬上就能說出很多,之後教師加以挑選和解釋,就由學生自己說出了五光十色的意思,自然而深刻。又如,在教學《荷花》這一課時,第二自然段有兩句: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需要重點講解。可以讓學生事先自己製作荷葉和荷花,然後創設這樣的情境,讓學生把事先准備好的荷葉拿出來,到黑板上貼,如果學生貼得緊密,就問他們為什麼貼得緊密?引出「挨挨擠擠」這個詞。如果貼得不緊密,就讓學生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然後再重新貼,然後引出「挨挨擠擠」這個詞。至於「冒」這個詞,這樣處理,問學生:「現在畫面上還缺少什麼呢?」「荷花」,「那趕緊把你做的荷花貼上去吧!」只見學生興致盎然地上前去貼。然後,讓學生說:「荷花是以怎樣的心情長出來的呢?」學生結合自己剛才的行為,馬上就能說出「興致勃勃」、「充滿生機」、「迫不及待」等詞語,這樣,在情境中學生得到了個性化的理解,體會到了這個「冒」字的深刻含義,即賦予了白荷花生命力。在不知不覺中,個性化的言語也在富有生命活力的情境中不斷汩汩地冒了出來。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帶著孩子們把平面化的文字還原為立體豐富的形象,賦予了「挨挨擠擠」「冒」以鮮活的生命,召喚孩子的情感,把文本解讀導向審美之域,培養了語文素養。
(二)在練筆時創設有效情境,讓學生以情境為契機,進行語言表達,達到情感升華的目的。
波蘭現象學家英伽登在文學作品中發現了「空白點」,認為它們迷離恍惚,難以確定,而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靠讀者自己體驗。當讀者以體驗去「填空」時,作品才會充滿、完整、具體化。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也應讓學生成為閱讀體驗的主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讀者,在課堂上給他們留下適當的空白點,讓他們靠自身的體驗去完成對文本的填補和聯結,從而充分參與文本的意義的建構,提高文本解讀能力。例如,講完《匆匆》這一課,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放映時鍾「嘀嗒、嘀噠」響的錄音,讓學生聽著這令人心悸聲音。適時引導學生:「聽到這急促的聲音,你彷彿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學生就會有好多可想可說的,然後教師讓學生就以「聽著時鍾滴答滴答的響聲為開頭,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這樣,孩子們在書寫的過程中把對時間的認識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感受到了「光陰似箭,如月如梭。」「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同時也在練筆中鍛煉了書寫能力,從而把語言文字訓練與人文精神的熏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三)再現歷史畫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創設有效的情境,加深對文本思想內涵的理解。語文教學之所以具有激動人心的魅力,主要在於它自身融入了豐富多彩的情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不能開啟學生情感之門,使之與文本、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那麼,這教學活動就是干癟枯燥的。因此,創設有效情境,促進學生情感體驗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歷史題材的課文,由於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單靠教師的講,恐怕不足以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這時我們可以選一些歷史題材的畫面加進教學中,使教學變得更加豐滿。例如《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我們可以放映戰士們英勇奮戰的場面,當一個人倒下了,另一個人撲過來繼續戰斗的畫面在學生眼前出現時,他們受到的不僅是視覺的沖擊,更是心靈的震撼。
(四)藉助語言來創設教學情境。以語言描述為主的情境創設,可以給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在教師形象化的語言作用下,同學們通過對語言的實際感知及對語義思維、記憶和想像,進入特定的情境。直觀感觸到情境,深化對語言的理解。例如,《四個太陽》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凍僵、溫暖」等詞,可以這樣設計,師問:「小朋友,請你閉上眼睛,寒冷的冬天,你穿著厚厚的棉衣站在操場上做廣播操,這時候一陣寒風吹來(播放寒風聲音),你感覺怎麼樣?」生回答說:「我感到身上很冷。」「我覺得腿也不能動了,臉上非常冷,都已經凍紅了。」「……」師又說:是呀,你的這種感覺就叫做——(出示詞語「凍僵」)。小朋友,冬天,我們的手——(指詞卡),我們的腳——,我們的臉都凍僵了,冷得發抖時,天空中出現了一輪火紅火紅的太陽(出示火紅的太陽),現在你又有什麼感覺?「生回答:「我感覺很暖和。」「我覺得身上熱起來了,很舒服。」師總結:「這時候我們感到——溫暖。」藉助語言描述的情境,再利用圖畫等渲染,讓學生感受到「冷」,也讓學生感受到「溫暖」,雖然這里的冷和暖不是實際感受到了,但卻是親身感受到的。這樣,能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獲得積極的內心體驗,也深刻地理解了詞語。
情境教學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更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語文藝術。它便利了老師的教學,也讓學生在收益良多的同時,身心、情感得到了熏陶。
六、淺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標准》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力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改革將給我們教師搭建一個學習、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師再用老觀念去教授語文,那無疑將扼殺課程改革那鮮活的生命力。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麼,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的能力?在教學觀念上,首先,要破除「師道尊嚴」的觀念,構建民主平等、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其次,教師要構建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上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再次,教師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把機會讓給每位學生,讓他們都有成就感。最後,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鼓勵學生主動發言。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應讓學生參與教育的全過程。這里,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上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習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從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發探究心理
課堂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創設情境尤為關鍵。在教學一年級識字課《自選商場》,我創設了錄像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小朋友們,你們去過自選商場嗎?今天,李利小朋友將帶我們到自選商場里去逛一逛,她說『她要買好多東西』,請小朋友們看仔細了,她買了 哪些商品?」接著,我就開始放錄像。錄像一放完,不用我問,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回答。學生對文中的九種商品名稱已有了初步感性認識。通過錄像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入自選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選商場。
另外,我還用圖畫展現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引入情境。利用音樂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遐想的境界。無論是因好奇,還是因為關注,都是他們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2.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生動有趣
對於語文學科來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重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如何讓小學語文課生動有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如何讓小學語文課生動有趣
一、融入富有趣味性的游戲,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性愛玩、好動,具有豐富性和趣味性的游戲更是深受他們的喜愛和歡迎,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游戲,他們立即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可將游戲適時、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如此,便能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低年級學生識字時,我們可將游戲融入進去:自己准備一個轉盤,轉盤上有不同的聲旁和形旁,如用「木」作形旁,用「兆」「每」「支」「朱」「果」等作聲旁,轉動轉盤,可組成桃、梅、枝、株、棵等字。課堂上,我們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然後以組為單位到講台上轉動轉盤,哪一組組成的字准確,而且用時最短,哪一組就贏。這樣,我通過讓學生玩轉盤游戲,既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悅,也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率,豐富了學生的識字量,一舉多得!
二、注重導入環節的設計,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
導入環節是一節課的開始,是揭開教學內容面紗的序幕,若這一環節設計得精彩有趣、引人入勝,便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滿腔熱情地投入其中。
比如,在學習《兩只小獅子》這篇課文時,在課文的導入環節,我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小動物吧,這節課,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兩位動物朋友,瞧!」然後,我出示了兩張畫有獅子圖像的卡片,並繼續對學生說:「這兩只小獅子是不是很可愛,它們呢,都想成為森林之王,但是,這兩只獅子的表現卻不一樣,那麼,它們究竟哪不一樣?誰又有機會成為森林之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只小獅子》這篇課文,看看它們都有著怎樣的表現。」這樣,我通過在導入環節向學生講述富有情趣且與 文章 內容相關的動物 故事 ,既順利引出了本課的課題,為新授內容做好了鋪墊,也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滿懷愉悅地投入其中。
三、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小學生有著活潑好動、愛模仿的性格特點,所以,若我們在語文課堂上開展一些適合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課堂活動,便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課堂的教學成效。
比如,在學習《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時,我們可依據課文內容,將其編排成一個小型的劇本,裡面設定不同的人物和台詞,然後,在班裡選取幾名學生,讓他們對劇本中的人物角色進行扮演,如雨來、李大叔、鬼子等,因為活動形式比較新鮮、有趣,學生立即對它產生了參與興趣,我挑選出來的幾位學生,自然也是十分賣力,將故事情節和人物角色表演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這樣,我通過在班裡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一方面使語文課堂變得精彩、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使學生親身體驗了書中所描寫的戰爭年代人們的生活,學習了小英雄雨來勇敢機智的品質,從中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 教育 。
2怎樣讓小學語文課堂生動有趣
一、靈活運用多媒體設備,活躍課堂氛圍
多媒體設備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越來越多地使用起來,多媒體設備可以將比較單調的文字變成較為生動的圖片或者視頻,可以將比較抽象的知識變成比較直觀的內容,這些都是方便學生理解的。小學階段的學生感性思維佔主要地位,他們對感性內容的接受更容易,對這些內容的理解可以更到位,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多運用多媒體設備,幫助活躍課堂氛圍。
如,在學習有關季節自然景色的課文時,可以找一些關於自然節氣的視頻圖片,讓學生自己談談對這些氣候的感受, 說說 這個季節出現的獨有的特色;在學習自然景觀、文物名勝的課文時,播放一些切題的圖片或拓展圖片,使學生的求知慾望被激發,讓學生盡可能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課堂氛圍也就活躍起來了。通過這些 方法 ,讓學生更願意學習語文,將學習語文當作一件樂事而不是一種任務。
二、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語文與實踐相結合
語文來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是語文。小學階段在課本中學的內容大多與生活密切相關,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將生活融入小學語文課堂中。讓學生認識到所學習的語文與生活的關系非常密切,也通過融入生活中學生可以理解的、經常接觸的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如,在學完拼音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給爸爸媽媽主持一段天氣預報,用拼音完成播報稿件的寫作,提高學生對拼音學習的興趣;學習一些描寫名勝古跡的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講自己去過的地方或者想去的地方,讓他們知道,語文課文中學習的內容就在生活中,不是距離他們遙遠的知識。與生活結合是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生活就是最好的語文教師,學生說話、做事或者其他一些行為活動,都離不開語文。讓生活進入語文,學生自然也就明白語文對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內心就會自然而然地認定:必須學好語文。
三、採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合作學習最重要的是兩種方式: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學生與學生的合作。第一種合作是最常見的合作方式,也是語文課堂中最常用的合作方式,教師講課,學生聽課,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就是最簡單的合作。第二種方式是不常使用的方式,因為對小學生來說,他們自己合作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把握不住學習重點,容易浪費課堂時間等。但教師更應該注意到,小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自己學習,自己研究,對他們的成長會更有幫助,對他們能力的培養也會更有幫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是完全放手的,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引導他們尋找答案,當然也要給學生最大的自主權,讓他們可以運用 發散思維 、聯想思維這些 思維方式 ,找到自己滿意的答案。
四、因材施教,多種 教學方法 並行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意教學方法的靈活使用,如,年紀較低的學生,在學習一些課文時,教師可以採用游戲教學法,給學生設定游戲場景,將課本中的內容融入到游戲中,讓寓教於樂成為可能;對較高年級的學生,應該注意向更高年級的教育教學銜接,手把手地教、扶上馬還要送上一程的做法應該松一鬆了,更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對語文的教育也應該更有深度,從單純的感性教育轉變為強化的理性教育。語文是陶冶情感的重要學科,小學生可以通過對語文的學習,了解更多自己在生活中不曾注意的內容,可以通過 語文學習 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通過對語文的學習搭建溝通其他學科的橋梁。
3小學語文怎麼才能生動有趣
一、營造融洽的課堂教學前奏氛圍
一節課良好的開始,能夠讓整節課的氣氛活躍起來,激發起學生聽課的慾望,可以說是課堂成功的一半。由於 抽象思維 和定向思維的缺乏,小學生的課堂應該更加重視思維方式的鍛煉。課堂上不僅僅是一個教與學的會話,更應該是一個互相交流、思考的過程。如果能讓學生從小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對他們以後的學習更加有益。例如,在課堂的開始,教師可以圍繞課題的內容提出富有思考性的問題,調動學生注意力,促使他們積極思考。學生帶著求知慾去聽課,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也可以通過講述一個事例或故事導入課題。事例應該來自社會,貼近學生,並帶有幽默性的講解,調動學生的興奮神經,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前奏氛圍。
二、採用優雅的音樂渲染課堂氛圍
音樂能發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想,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像、思索,潛移默化地發展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音樂(最好是純音樂),不僅能調節課堂上緊張的氣氛,給人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還能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方面產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音樂,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語文課文相關的歌曲,不僅能調節課堂氣氛,給人輕松愉快的感覺,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通過互動的方式讓課堂生動樂趣
傳統教學中教教師師只管教,學生愛聽不聽,導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教師的領導作用強,學生天性愛玩,如果利用好兩者的關系,相信會因此而不同。一個小游戲的過程,既符合學生愛玩的天性,又發揮出教師的領導作用,讓學生在歡樂中汲取知識。學習小游戲的創建應該符合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真正做到寓教於樂。例如,通過讓學生看動作猜詞語、看口型猜字母、講故事猜 謎語 等簡單的小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
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語文課堂的學習講求意境,小學生難以憑空想像,其思維方向需要藉助具體形象的事物來引導。同時,小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因此對色彩斑斕、直觀形象,生氣勃勃的事物較感興趣。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課本的內容以色彩艷麗動畫視頻形象逼真地呈現出來,還可以配上深情的背景音樂。當教師放映幻燈片、播放錄像和錄音的時候,與學生進行多維互動,通過與學生的感官接觸,使學生在優美的樂曲中,入情入景,如痴如醉,彷彿身臨其境,真正起著一個導師的作用。
四、手腦結合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兒童 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學生自己動手參與活動,不僅僅只是一個參與過程,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慢慢學會自己去思考,激發他們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從而達到思維鍛煉的過程。比如,通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把書本中學到的抽象的 語文知識 及其他方面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從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此外,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在語氣、語調以及肢體語言等方面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因此活動本身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4小學語文如何講的生動有趣
一、盤活課堂教學形式,吸引學生興趣
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不斷盤活課堂教學形式,使學生在每天的上課中都能有新鮮感。比如,教《安塞腰鼓》一文,我採用有感情地朗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感受安塞青年人的熱烈奔放。教《斑羚飛渡》一文,我採用學生討論式教學方法使學生認識到危難時團結、自救、群體意識的重要性。教都德的《最後一課》,我採用問題式教學方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探求答案,使學生對韓麥爾的愛國熱情感觸深刻,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文,我採用學生自讀式教學方法,學生在自讀中親身感觸聞一多是一個身體力行、言行一致的人。再如,教《社戲》一文,從重點段落(劃船和偷豆)入手,透過重點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教《我的叔叔於勒》一文,採用探究式教學讓學生看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靈活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教得輕松自如,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活躍的課堂教學。而不是每一課都是從生字教學入手,然後分段歸納段意、逐段分析,再歸納中心,最後歸納寫作特點。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只會扼殺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也不會活躍。
二、巧設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所謂「懸念」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文情節的特點,巧妙設計一個或多個懸疑點,學生通過思考便能解開「疑團」的問題。它能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收到可喜的教學效果。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的思想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住。」那麼如何設置懸念呢?比如:教《藤野先生》一文,當學生讀到課文「從東京出發,不久便到一處驛站,寫到: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名目。其次卻只記得水戶了,這是明的遺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我馬上設置這么一個懸念:「文中作者說我到現在還記得『日暮里』和『水戶』這名目,作者為什麼對這兩處地名印象這么深呢,大家思考一下看看能不能得出答案?」學生的好奇心、興致很快就來了,紛紛動腦,課堂立刻進入有趣的討論中。
經過學生一番熱烈地討論後,眾說紛雲,答案不一,能力較好的同學便得出答案:這是作者憂國憂民及仰慕民族英雄的思想表露。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些懸念,課堂便顯得生動有趣起來。再如學生讀到「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我便創設這么一個情境:「此時此刻,如果你也在場,作為一個中國人聽到這樣的譏刺,你會有怎樣的心理?」學生義憤填膺,愛國熱情油然而生。無需教師去引導領會此時魯迅的愛國心理,學生不言而喻。這樣,不僅生動有趣,而且入情入理,以情動人,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收到了很好教育效果。
三、用生動、風趣的語言,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
教師語言生動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聽課的效率和學習效果。平淡、無味的語言,會使學生感到乏味,產生厭煩心理,導致上課打瞌睡,課堂學習效率低。所以教師在一堂課中,要善用生動的(必要時藉助一定的態勢語言)、風趣幽默的語言,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我在教《鄉愁》這一首詩,我用飽含感情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展現出作者深沉的鄉愁,從而引起了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使課堂生動有趣。這樣,學生的感悟能力在潛移默化地提高。
此外,老師自身高昂的情緒和滿腔的熱情,也會激起學生體驗積極的情緒,喚起學生持久的學習動力。再如我教《白毛女》一文,通過教師邊唱邊表演喜兒得到爹給的紅頭繩後的情景,把喜兒歡喜的心情淋漓盡致的表現在學生的面前,這種聲情並茂的態勢語言,不但使學生對喜兒的心情得到充分體會,而且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教師要反復錘煉自己的語言,力爭生動、風趣,使學生入神聽之,課堂教學效果自然好。生動的語言能引起學生共鳴,風趣幽默是最佳的潤滑劑。
四、品味作品語言,揣摩意境,感受情趣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感悟」「要在語言環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語言學習的最高意境是讓學生在美妙的語言中,揣摩語言中所描繪的意境,心領神會語言的情趣,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 記敘文 有很多美妙的語言,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品味,仔細揣摩,感受其中的意境。
3. 如何讓語文課堂教學更精彩
讓課堂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課堂氛圍自然活躍,教學就會出彩,這點說起來簡單,其實最需要的還是經驗。首先是多聽多看,觀察老教師上課的細節與整體設計,記錄每堂課的精彩點,看是否能為自己所用;其次就是教學內容的科學有趣編排,這點對於新手教師來說有點難,本身新手教師課堂任務能完成就已經不錯了,我當時是看到同事桌上有一本《優秀教案》,於是跟風用了一本,沒想到特別好用,裡面內容很豐富,很多獲獎的教學案例與設計,公開課不用發愁了;最後就是多總結多提升,老師的個人魅力對於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語言風趣幽默更能加分。
4. 如何讓語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
設計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部喜歡語文課,是學生的遺憾,更是老師的遺憾。語文老師應該讓我們祖國的文明燦爛之花永遠的綻放,讓學生愛上語文課。我給學生規定了以下幾點:
一、每周兩篇日記,一篇周記。日記話語可以不多,但是要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周記可以摘抄可以自己寫。每周六按時上交。評出精華文章,在班級張貼,推薦給校刊。
二、語文課前做好聽寫字詞的准備,每節課前5分鍾聽寫前一節課的字詞內容。要有聽寫本。比一比誰能記憶的扎實。
三、組織朗誦背誦大賽。早讀時間除了預習新課外要大聲朗讀課文,尤其是要背誦課後古詩和課內文言文。隔斷時間就舉行以小組單位的比賽。
周記日記我沒進行改,但是每一篇都是認真閱讀後,謹慎的寫下批語,這些批語大多是鼓勵性的或者開導性的。例如,有時學生說壓力大,學習累。批語:學習就像喝一杯苦丁茶,苦總會苦一陣子,但不會苦一輩子。有時批語可能比學生的日記還長。與學生交流,學生才敢寫,才願寫。漸漸的學生可以隨意的寫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觀點了,有時還給我提建議,出金點子。
課前聽寫也養成了習慣,每天的積累使得看似枯燥的字詞也化難為易了。有時給學生講幾個象形字,會意字,指示字。「看我們的祖先是多麼的聰明啊,我們的漢字是多麼奇妙啊!」學生漸漸的喜歡上了這些「小部件」。
朗誦背誦表演大賽的舉行更是使學生積極性大增。內容分為課內古詩詞,課外詩詞,抽簽決定。小組自己決定形式,花樣不限。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個個小組大展身手。上台表現的次數多了,學生的這種大眾面前表達能力也提高了,沒有了緊張,反而多了份自信。
第三、重視拓展延伸部分。每節課設計好拓展,使學生的思維真正展開,可以學以致用,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這一部分也是學生最喜歡的部分,不用管對與錯,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你爭我搶,互不相讓。這里也是師生共鳴的部分,很多情況下學生可以激發我的思維,也是我明白了「教學相長」。
經過這一年多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水平漸漸的提高了。在作文大賽中有獲一等獎的,在全縣朗誦比賽中有獲二等獎的。尤其是在學校公開課上的表現更是令評委和聽課老師叫好。看著他們明亮的眼睛發出智慧的光芒時,看到他們大膽自信的表現時,看到他們形式多樣的展示時,看到他們各不相讓的辯論時……我明白了,這才是我想要的語文課。
語文課應該是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
5. 如何上好一堂精彩高效的初中語文課
人們都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然而有位語文老師卻這樣說:「如果一個老師的語文課上的足夠精彩,那麼即便學生不喜歡這位老師,也一定會喜歡他的語文課。是啊,一堂精彩紛呈的語文課怎會不吸引人?不讓學生喜歡呢?時下很多老師都在議論,一個知識點在課堂上講過多次,然而考試考到時學生仍然不知道,究其原因,就是沒有認真聽講,那麼,學生不認真聽講,老師是不是就沒有責任呢?
去年曾受學校委託參加了「四川省第二屆初中名校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其間聽了兩位語文老師的課,感受頗深。兩位老師都是借班上課,與學生從未見過面,在簡短的交流後開始進入正題,然而前一位教師上課時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並未參與到課堂中來,雖然老師也很想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卻並未成功,學生顯得很拘謹。一堂語文課就這樣在索然無味中結束。接著上下一堂語文課,這位老師一上來就特別注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運用各種方式培養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高,每一位同學都積極思考、熱烈討論問題,一堂課上完了,學生和下面聽課的老師都覺得意猶未盡。我深深感慨:同樣的學生,同樣的語文課,不同的老師卻上出了不同的效果。不言而喻,學生在第二堂課中掌握的知識更多更牢固,這些知識是通過他們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得來的,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那麼,怎樣才能上好一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呢?作為一個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就如何構建一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來談談自己的一點膚淺的認識:
一、以生為本,激發興趣,讓語文課堂充滿樂趣。
我想,真正的一堂好課不是說課堂氣氛有多熱烈,學生回答問題有多好,教學任務是否能夠完成,因為這些都是體現在表面上的東西,真正的一堂好課應該是關注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體現出的學習狀態。這主要表現在學生是否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在課堂上學生是否有著良好的交流狀態;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等等。
在我們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說得多,學生說的少。然而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離不開學生全程積極、有效參與。就學生的參與性來講,我認為要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首先要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因此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的直接動力,語文教師只有善於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而興趣的培養應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課堂中保持學習興趣盎然。
「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激趣途徑,促成學生的自主參與。直觀激趣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我們可利用多媒體聲形圖文並茂的特點,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理。例如:我在教學《觀舞記》這一課時,先播放了一段印度舞蹈視頻,絢麗的服飾,迷人的舞姿,優美的音樂,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抓住了他們的心。再比如我上《吆喝》一課時,先給同學們播放了一段對「北京吆喝聲」的視頻簡介,讓生在四川的孩子們感受了與自己故鄉不一樣的吆喝後,再來播放一段「用四川方言吆喝粽子」的視頻,讓學生們感受不一樣的語言文化後,再讓他們來模仿自己家鄉的吆喝,不僅讓學生們聽的津津有味,學得惟妙惟肖,同時課堂也充滿了樂趣,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平等交流,合作探究,讓語文課堂充滿智慧。
(一) 追求課堂的開放和靈動
開放的語文課堂,不僅僅是學習時空的開放,還包括思想的開放、心靈的自由、感悟的多元。要尊重學生的多元感悟,呵護學生閃現的創新火花,彰顯學生的自由閱讀時空,給予學生自主發表獨特見解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在學生深入了解文本之後,教師可以就魯迅先生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所持的情感讓學生們自由討論,對於「研討與練習」中的三種說法,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教師都應當給予適當肯定。
(二) 進行對話教學
對話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里的「對話」是「互動」的一種外化,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這一過程昭示著學生、教師的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啟發、共同進入文本所營造的特定情景,接受感染和熏陶,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雙贏境地。語文教學中的對話有生本對話、師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等。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交流。而智慧的語文課堂,則給學生一個對話、交流的空間,以促進師生、生生的互動。
(三) 發揮教育智慧
什麼是智慧?《辭海》認為:「智慧就是對失誤能認識、解析、判斷處理和發明創造的能力。」有人說,知識只是讓人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就是一粒沙;而智慧則讓人從一塊石頭里看到風景,從一粒沙里發現精髓與靈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堂追求智慧教育,它以教師或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智慧潛能,關注學生的未知世界、智慧生成。構建充滿智慧的語文生態課堂,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這樣的語文課堂追求課堂的自然、和諧、民主、平等、開放、快樂、生成。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上,師生能夠心靈融通,思維碰撞:學生會妙語連珠、興趣盎然;教師會怦然心動、神采飛揚。這樣一來,學生的心靈就放飛了,想像就張開了,靈性就喚醒了,智慧就生長了,課堂就會洋溢著詩的激情、詩的意蘊和創新的火花。學生的自主感悟、主動探究就會卓有成效,教師的引導、點撥就會恰到好處,課堂教學實效就會明顯提高。
三、打破常規,大膽創新,讓語文課堂充滿靈氣。
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創新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語文教學要做到精彩高效,必須走一條創新之路。身為教育者,身為語文教師,在實施創新教育中,一定要堅定教育信念,把握學習機遇,做好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接班人,把我們的下一代培養成有用的人。
然而傳統的語文課堂永遠都是教師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下面正襟危坐地聽。永遠都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而後教師點名抽學生回答問題。學生早已對這樣的課堂失去了興趣,這樣的課堂對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是沒有吸引力的,所以也就談不上「高效課堂」,所以才會有講過多次的知識學生仍沒有掌握的現象出現。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師們為什麼不敢打破常規,大膽創新,給語文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呢?
(一)課堂形式的創新
筆者認為,在上一些「綜合性學習」的課時,我們可以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室里組成圓桌式的課堂形式,使我們的課堂更像一個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的「座談會」,而不是一個氣氛嚴肅的「教師表演場地」。教師在提出問題時可以鼓勵學生不需要點名,大膽站起來發言。在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時,我們也可以大膽創新,要求默讀完一遍的同學站起來,默讀完兩遍的同學可以坐在桌子上,只要是他們喜歡的方式都可以自由發揮。不一定要拘泥於坐著聽課。但這也需要老師們有一定的調控課堂的能力,使學生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高效」的掌握了本堂課的知識。
(二)課型的創新
1.模仿創新性 這種課型的特點是在學生理解、欣賞課文的前提下,適當地進行模仿訓練,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這種課型主要適應於詩詞、散文、小說等課文的教學,其類型有文本轉換、意像置換、感悟點評等。其操作程序較靈活,大致可歸結為:閱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節點——教師明確要求——想像模仿寫作——交流、評價。比如學習了《信客》一文後可讓學生模仿寫「墓誌銘」,學習了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後可讓學生模仿文言文形式寫自傳。這種課型的價值是利用課堂資源,將學生學習課文的獨特的、富有個性的感受用豐富多彩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既擴大了原作的內涵外延,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熱情,培養了孩子們的想像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求異創新能力等。
2.課內外融合型 這類課型特點是,以課文為基點,利用課外讀物、影視網路、自然風光、當地歷史文化古跡、鄉土特產、風俗民情、博物館、紀念館等資源,讓學生走出狹小的教室和校園,把課文向廣闊的自然和社會空間延伸。其類型有:查閱資料、走訪或實地考察、參觀記錄等。這種課型適合於寫景敘事散文、人物傳記、游記、景觀說明文等課文。其操作形式是:課內定向閱讀形成實踐主題——分小組進行課外實踐活動——佔有資料或形成成果——歸納提升——課堂交流成果。比如學習了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春》、《濟南的冬天》等課文後,可帶學生到野外去秋遊,體會一下家鄉秋天的景緻,更有利於他們作文。這種課型的價值是將課本學習向外延伸,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深化內涵,開拓視野,增強學生歸納整合、社會實踐的能力。
3.自由開放型 這類課型的特徵是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以學生自己活動為主來訓練學生的語文的綜合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只要能達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可以採用各種教學形式,比如「幸運52」「快樂大本營」「實話實說」「『課本劇』表演」「配樂朗誦」,各種語文知識能力競賽等等。我班的「課前三分鍾」就藉助了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的一檔大型綜藝欄目《星光大道》,它全新的設計理念對「三分鍾演講」的設計很有借鑒意義。於是,在保障教學內容按時完成的前提下,兼顧操作的簡單易行性,筆者引入競爭機制,對長年因循守舊的「課堂三分鍾演講」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設計,舉辦了班級范圍內的「演講比賽月冠軍爭霸賽」。 這樣設計的目的:一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二是注重了語文的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三是構建了開放、有序的語文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這種課型的價值在於不僅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拓寬知識面,使語文課洋溢著人生的樂趣,而且給語文課注入了靈氣和活力,使語文課變得更加生動鮮活,充滿著迷人的魅力。以上所介紹的課型,只是在實施新課改過程中的經驗總結,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廣大語文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靈活借鑒。這些課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是割裂的,而應是相融的。新的語文課堂教學形式的創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對他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我們廣大語文教師要勇於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創新。
總而言之,在語文這門基礎學科中,如果不拿出標新立異、打破常規的勇氣和行動,就不能培養出適應形勢發展的人才。因此,我們要行動起來,在教學中創造,在創造中教學,才會使我們的生活永遠充滿新奇而耀眼的光輝。
為了21世紀中國教育的騰飛,為了使學生能自由大膽展開開拓創新的彩翼,能在異想天開中發明創造,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就一定要與時俱進,語文教學就一定要走創新之路!當然,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把創新精神具體落實在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中,加以培養,持之以恆,必將有利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使他們愛語文、會學語文。讓我們增強創新意識,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創造力馳騁的廣闊天地,讓靈動的語文課堂時常散發出思維之花迷人的芬芳。
綜上所述,一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應該是充滿樂趣、充滿智慧、充滿靈氣的,這樣的課堂是學生所期待、所喜歡、所熱愛的。這樣的課堂才會讓學生真正學到語文知識,豐富語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相信熱愛語文的教師們,只要肯研究嘗試,就一定能總結出更多令語文課堂「堂堂精彩」的好方法,使每一節語文課都讓學生在幸福快樂的時光中度過。
6. 談語文教學怎樣才能回歸到愉快教學的課堂本位
一、以設計精妙的導語激發興趣,讓學生專注於課堂。
設計精妙的導語利於學生興趣高漲地投入自主學習新課的氛圍中。因為導語是課堂教學的開胃菜。在教學中,我十分重視課前導課的設計。導課方式或為故事,或為音樂,或為詩詞,或為謎語,盡最大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的學注入一股激情的力量,從而有效地增強教學效果。在眾多的導課方式中,故事導入是一種比較實用的導課方法,學生聽故事的同時,往往會產生一種情感渴望和需求,容易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例如,在教《我的母親》這一課時,我就以古代《孟母三遷》、今天《暴走媽媽》陳玉蓉的故事作為導語引出課題,很快就激發了學生對母親的情感,為這一節課奠定了情感基礎,同時也讓學生更專注於課文和課堂。學生聽完導語後,一邊說著真感人,一邊迅速打開課本,進行自主閱讀。而這便為之後的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事實證明,學生認可了導語,積極展開自主閱讀,這樣就達到了讓學生專注於課本、專注於課堂的目的。
二、重視教學過程,尊重學生意願,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訓練思維。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其原有的知識儲備,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情,尊重學生意願,確保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對學習有不同的需求,閱讀中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尊重學生意願,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是教師的職責所在。在教學中,當學生在課堂中提出展示自我的要求時,只要是利於學習的合理要求,我都會想方設法滿足其要求。而與此同時,我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見解。並常為他們獨特的見解而欣喜不已。例如,在教《威尼斯人》時,學生提出:老師,我們很久都沒有表演了,真想表演啊!面對他們渴求的目光,結合本文內容,利於激發學生表演熱情之特點。我當即決定給他們提供表演的機會。於是,我和他們一起探討劇本,並指導他們進行激情表演。結果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學生通過表演,很快掌握了課文內容,體會出了文中人物的情感。再例如,教《音樂巨人貝多芬》時,我讓學生自主解讀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許多學生都認為從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這一角度進行評析。一個成績中等的孩子卻大聲說道:我認為貝多芬雙耳失聰,是個不幸的人,但同時也是一個幸運的人。 那學生一語既出,全場肅靜。大家都將目光投向發言者。他繼續平靜地說:我認為貝多芬是個幸運的人的原因是:他有音樂為伴。耳聾讓他失去了和外界交流的機會,但同時也讓他獲得了安靜,讓他能和音樂相伴,創作出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如課文中提到:聾雖然帶來了無可比擬的不幸與煩憂,卻也帶來了與人世的喧囂相隔絕的安靜.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恆為伴。那學生說完,同學們自發報之以掌聲。課堂中,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這一切都告訴我們:課堂教學的實質在於凸顯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的角色,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大膽表明見解。倘若真能如此,課堂中必能精彩不斷,而這樣的課堂教學必然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了。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優化教學方法,確保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授課時,我們應根據教材、學情等的不同特點,靈活選用適合的一種或多種教學方法,不能將一種教學方法不加選擇地一用到底。如《春》詩意優美,可用朗讀法,引導學生感受文辭之美。《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較為難懂,可採用講解法和討論法等。總之,語文課堂教學中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法應緊扣教學實際,且應力求多元化,
課堂上發生的教學低效問題,大多不是學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師的不適當的設計或者不適當的引導而形成的。基於此,教師在採用教學方法授課時應注意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關注全體學生,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學中,要努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學習步調達成基本的學習目標,得到不同層次的能力訓練。例如,對理解力差的學生,要考慮讓他們解答那些力所能及的問題,如背誦詩文,上台書寫生字詞等,有時,還可鼓勵他們自由提問生字詞,或針對課文內容自由提問。哪怕只是一個字詞,也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以此不斷增強他們對學習的成就感,而對那些理解能力較好或很好的中等生或優生,則應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勵他們梳理文章脈絡,品味文句,並針對課文內容大膽質疑。總而言之,力爭維護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中所享有的平等地位,努力讓他們都能有所收獲。
第二、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
教師應充分的了解和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即理解和關注學生如何學習和學到了什麼。例如:當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或者課堂教學結束後,學生都應該完成某一任務時,教師不能對它草率地瞧一眼,隨便來個評價就草草了事。而應以分層次抽查或全班普查等形式了解學生完成情況,並及時向學生反饋檢查結果,指導今後的學習。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當學生的訓練完成後,教師應從完成的質量角度予以評價,對完成的方法或技巧加以指點,學生會感受到自己的課堂行為受到了老師的關注,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思考和回答問題,同時教師針對性的點評也利於學生以後碰到類似的問題時能有效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和技能。
三、巧設精妙的結束語,能鞏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一堂課結束,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會有所得。但所得也許是零碎的。倘若教師在結束課堂教學前,引導學生談感悟,談學習本課所得。之後,教師相機將有關內容匯成結束語,結束語或重在小結本課所得,或重在引發思考。激情收束全課。學生對所學內容會有更為明晰的印象。如在教《敬畏自然》這一課時,在讓學生談感悟的基礎上,可以這樣收束全課:這篇文章使我深刻明白了,我們只有對生命擁有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他的無限生機。在這個星球上,擁有生命神性光輝的也不僅僅只有人類,包括其他一切生物也是如此,比如勤勞的螞蟻,自由自在的小鳥,高原精靈藏羚羊和海上救生員鯨等,甚至還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及參天的古樹,都無不豐富地蘊涵著生命世界的底蘊。所以我們應該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這不僅僅是因為人類有憐憫之心,更因為它們的命運就是人類的命運,當它們被殺害殆盡時,延續地球的生物鏈遭到破壞,人類就像是最後一塊多米諾骨牌,接著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教師最後的激情結束語如重錘,敲擊學生的心靈。相信學生必能因此而對這節課印象深刻,也更能激起他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
總之,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只要教師自始自終,將學生視為學習的主人,想方設法導好課,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並重視教學過程,尊重學生意願,優化教學方法,巧於引導學生大膽表明見解,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做到因材施教。那整個課堂學生的主體地位就顯而易見了。
7. 怎樣讓語文課更有魅力
多形式教學,多多擴充課外趣味知識。
8. 大家認為優秀語文老師的課堂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以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應當創造性地教,學生應創造性的學。」因此,我認為: 優秀語文教師的課堂上除體現基本的要求外,最重要的要進行創新教育。
一、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創新意識。
贊可夫曾經說過:「只有學生處於歡愉中,情緒高漲時,不斷要求向上時,想把自己的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使兒童產生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所以,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優秀教師 情感 交流的必要條件,也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和第一要素。如教學朱自清的《匆匆》一課,優秀教師可讓學生帶著自己的 情感 ,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去讀課文,想怎麼讀就怎麼讀。這樣學生熱情高漲,課堂上頓時充滿了體現個性的朗朗讀書聲。
二、鼓勵質疑問難,萌發創新慾望。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在語文課堂中,優秀的教師善於把握產生問題的源頭,在課題的空白處,在語文的重、難點處,在敘述的矛盾處,在學生容易忽視處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促進學生產生弄清楚未知的心理需求。如教學《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時,優秀教師可讓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學生會提出好多具有 探索 性的問題。這樣的課堂才是優秀語文教師的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的天地。
三、引導學生想像,放飛創新的翅膀。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切創造都是以想像開始的,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在語文課堂中,優秀的教師鼓勵孩子們大膽想像,發揮潛力,努力創新。如《草原》一課,優秀教師可著力引導孩子們通過想像描寫課文以外美麗的草原景色,學生們會入情入境地描述許多美麗的景色,這又為課堂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四、張揚學生個性,豐富創新內容。
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優秀的語文教師會有意識地設置辯論情境,讓學生參與辯論,給學生一個充分表現的機會。如《赤壁之戰》一文,可設計一個辯論題:曹操該不該輸?理由是什麼?學生會說得有理有據,課堂氛圍會異常活躍,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創新精神得到了培養。
優秀的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喚醒,要激勵,要張揚這種有創新意識有個性的思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調動和發揮學生的自覺性獨立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優秀的語文老師課堂應該具備
1.著眼於學生語文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採用多樣性的教學方法。
2.課堂氣氛活躍,而且活而不亂。能夠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3.教學語言生動。具有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於課堂內容,孩不僅能專心地聽,而且能激起強烈共鳴。
4幽默。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風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話、詼諧的寓言、膾炙人口的詩詞等,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6.教學過程,不是一個知識的單向傳遞,而是重在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在研讀文本、質疑問難的過程中,思維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切磋商討、熱愛讀書、學會讀書。
一堂好的語文課須依賴於教師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教育機智,更依賴於教師豐厚的人文底蘊和深刻的思想見地,另外如經驗和善於對經驗的總結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認為,優秀語文教師的課堂,應該是 民主的、科學的、高效 的課堂。
首先說課堂民主化。 語文老師讀書多、人文素養高,才能稱優秀。身為教師的人文素養,主要體現在對待學生上,更有人文關懷、包容心,他們 理解學生、寬容學生、尊重個性 ,師生關系平等、融洽。在他們的課堂上, 老師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善於聽取他們的意見,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更強,敢說真話。 大家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其樂融融。
第二,談課堂的科學化。 優秀語文教師必定深諳教學之道, 善於設置教學目標 ,讓學生知曉學習目標。 善於抓住教學重難點 ,課堂上的教學活動中積極突破重點、難點。 善於運用科學方法 ,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最大發揮。 善於深入淺出 ,再高深的知識,經優秀老師講解,都能通俗易懂。 積極引入鮮活的語言素材和新鮮文章 ,比如說帶領學生讀最新發表的時文,比如說,和學生一起討論、甚至運用最新的網路語言,課堂的學習素材積極地跟生活掛鉤。
第三,談課堂的高效化。 什麼是高效課堂?就是指 不搞無效勞動,不搞低效的題海戰術,不打「疲勞戰」。 在指導學生訓練聽、說、讀、寫等方面能力上,不搞形式主義、不搞滿堂灌、不搞「偏科」(聽、說等能力訓練,很容易被一般老師選擇性漏掉),而是 精選學習內容,堅持精講精練 ,控製作業量, 讓學生學有所得,且身心得到解放 。
優秀語文老師的課堂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首先,優秀語文老師的課堂,講讀課文時,激情飛揚、柔情迂迴,抑揚頓挫,用心發聲,牽引著學生的思緒與師共鳴。
一會兒急浪出三峽,一會兒黃鸝鳴翠柳。容不得學生半刻愰忽,唯恐漏掉老師的一言一語。
學生多年後回憶這位老師:講課聲如洪鍾,餘音繞梁。
其次,優秀語文老師以故事引爆課堂。一個小典故,引起學生爭論,最後講清一個知識點,永久不忘。
第三、優秀語文老師的課堂,是知識豐富的賽場,天文、地理、名人、 歷史 ,為闡明一個道理,他能如數家常,把 歷史 翻遍,將名人列榜。
第四、優秀語文老師的課堂,是國學的大講場。先說講文言文,一個文言虛詞,一種句式,他能講出多種用法,牽涉到初高中文言課文,舉例說明,張口就來,而且正確無誤。
第五、優秀語文老師的課堂,是語文、作文緊密契合的創新講堂。
我們知道,傳統語文教學就是個講讀過程:分背景、范讀、分段、總結段意、歸納主題等幾步驟。
講究一點,列出幾條寫作特點,板書後稍講了事。
但,優秀語文把講讀和作文緊密結合起來,把課本作為作文教材兼教兼練,結合天衣無縫。
舉例說吧。教高中語文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
從學語文角度,先讀幾遍,然而疏通字詞、串講文句,字句必須講到位,詞性、詞的義項、活用、直譯等詳略得當,輕重必分。
從作文角度講,令人感到新奇。他單挑出文中,游山半途而隨之廢不得盡游,未能賞到山之瑰麗而深深遺憾。
他引導同學們,從這段閃耀著哲理光輝的文句中,找出四個角度,煉出四個礪志題目,分別作文。四個題目,有兩個是現成的名言睿語,另外兩個可以凝練而成。
全班同學,結合課文,稍加分析會意後,立即拍案叫絕。
笫六、真正的優秀語文老師,不僅為人師表,學養豐厚,能講會寫。講課脫口秀,寫文篇篇優,不只使自已文章變鉛字,更能讓自己輔導的學生經常發表文章。
在語文教學中,以對話為主線,以體驗為主導,以生成為主軸,用生氣喚起生氣,用激 情感 動激情,用理想鼓舞理想,用生命點燃生命,構建高效、和諧、生態課堂。
一堂課,相當於讓你閱讀了幾本書,且,考本課的閱讀分析怎麼問你都會回答。
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在工作學習中也聽過很多語文老師的課堂,大家都能把課堂的教學內容,重難點講出來,但個人覺得教學質量卻是不同的。好的課堂應該有以下幾點,
1.課堂教授內容做到生動有趣。對於個別學生來說,語文課學習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所以喪失興趣,思想已到九霄雲外,或者偷看看課外書,這非常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優秀的語文老師的課堂應該是生動有趣的,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讓學生對語文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優秀的語文老師課堂應做到,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的任務。很多老師常常不會去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而是給他們答案。長此以往,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得不到鍛煉,所以只能在老師的身邊才會做題。
3,一節好的課堂應該是民主型的,老師和學生共同去探討學科內容,讓學生記憶猶深。並且有課外作業,延伸對本節課學習內容。
總之,優秀的語文老師的課堂是充滿生機的,是讓學生感覺到充實的。因此,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是需要磨練和積累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大家可以給學生帶來他們喜歡的課堂形式。
優質課堂凝聚了一位優秀教師的心血和智慧,也體現了優質教育的內涵和本質。相信每個人從小到大都經歷過難忘的課堂,也遇到過難忘的老師。可見優質課堂對學生的成長,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是舉足輕重的。對這個問題,我根據小學語文課的特點,粗淺地歸納一下優質語文課堂有哪些特點。
一、 優秀的語文課,老師是「演員」。老師要置身其中,把自己的 情感 投入進去,感同身受,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引起學生共鳴,獲得真實的 情感 體驗。
二、 優秀的語文課,老師會根據學生興趣,設計教學方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問答,踴躍互動,有助於突破難點,達到學習目標,真正把書本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精神營養,滲透德育教育。
三、 優秀的語文課,教學方法是靈活多樣的。優秀的語文教師會根據課文特點,精心設計每個環節,把課堂搞得活潑開放,既激發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習效率。
四、 優秀的語文課,還體現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上,既可以節省教師板書的時間,又直觀形象地展示了知識點,使課堂結構更加緊湊。
五、 優秀的語文課,不是知識的簡單搬運,不是傳授與接受的關系,也不是把現成的知識傳給學生,而是教師帶著學生遨遊知識的海洋,學生可以盡情領略,老師就是「導游」,引導學生從中獲取有益的知識。
六、 優秀的語文課,不止是感染著學生的情緒。只要是聽眾,都可以從優秀的語文課堂中受到啟發和激勵。
以上是優秀語文課堂的幾個特點,總的說來,優秀語文課堂沒有固定的標准,更多更好的語文示範課來源於老師對教學工作的潛心研究,來源於各位老師的同心交流與探討。相信每個老師,只要善於研究教材,善於學習優秀教師的經驗,取長補短,優秀的語文課堂就一定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好。
我是初三語文老師,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
優秀語文老師的課堂應該是生動有趣的。有人說,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學科在諸多學科中的基礎地位毋庸置疑了。要想讓學生喜歡上語文,並且能夠在學好語文的基礎上學好其他科目,語文老師的課堂應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優秀語文老師的課應該輕松有趣,時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詼諧幽默。
優秀語文的課堂應該引發學生的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生在思考中提升能力。課堂是一個方面 ,學生好的精神品質的養成也是很重要的。課堂上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對學生來說,是一場愉快的精神盛宴。
優秀語文老師的課堂應該是引導學生愛上讀書。目前的中招也好,高招也好,對於學生的語文閱讀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要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更應該引導學生讀經典的書。做學生愛上讀書的引導者。
在優秀語文的課堂上,要讓學生感受到讀書帶來的儒雅和氣質,更能讓學生自熱而然自覺的愛上讀書,作為學生一生精神食糧的來源作為儲備。
在優秀語文老師的課堂上,應該有一種人為的關懷,讓學生感受到師者情懷,人間大愛。語文不是枯燥的做題,聯系,也不是簡單的讀讀寫寫,而是知識能力價值觀的全面提升。好的老師,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教材,一笑一顰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精彩的一課,應該讓學生回味一生,終身受益。
我認為應該是思想活躍的、靈感迸發的,能充分享受到文學知識帶給自己的滿足感,能有讓自己有更強的學習慾望,更願意去學習~去讀書~去創造!
9. 語文老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激情四射
第一,用激情點燃學生的激情。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課堂應該是一塊激情燃燒的陣地,激情四射的課堂最能激起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性情。激情是一個語文老師的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如果一個老師講課沒有激情,那就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說,沒有激情也就沒有語文教學。
語文老師要想用激情點燃學生的激情,就要把一切煩惱關在教室之外,只要登上講台,就要忘記生活中所有的不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之中,不能帶著情緒去教學。否則,語文老師是很難讓自己的課堂成為一塊激情四射的陣地的。
第二,讓學生「聽」出語文興趣來。讓學生「聽」出語文興趣來要求語文教師不僅普通話標准,而且要用抑揚頓挫的聲音點撥教學內容、朗誦課文。其中,抑揚頓挫對於語文老師來說特別重要。尤其在講授詩歌時,用抑揚頓挫的聲音朗誦詩歌,讀出詩歌的感情來,讓學生進行品味感悟。學生品味出來的東西要比老師講出來的要好的多。如果一個老師朗誦詩歌水平不高,那麼有沒有補救的辦法?有!語文教師可以把名家配樂朗誦從網上下載到MP3上,然後用MP3和小音箱播放名家配樂朗誦,讓學生在聽配樂朗誦時,就把詩歌的感情給聽了出來,根本不需要老師過多地講解詩歌所表達的感情。這樣不僅可以起到以聽代教的目的,而且還能活躍課堂氣氛,避免出現死氣沉沉的局面。
第三,教學內容的互動性要強。語文教學不是死板地教給學生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比較活躍的課堂氛圍中,通過良好的互動合作,讓學生不由自主地跟著老師的思路一起去分析理解課文。語文課堂不能讓學生感到坐如針氈,總是看錶,希望快點下課,而要讓學生感到很輕松,不知不覺一節課就結束了,總感到時間過得快。
語文課堂不是告訴學生「什麼」,而是要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什麼」,思考到「什麼」。就拿詩歌閱讀教學來說,詩歌閱讀教學要突出聽和讀在教學過程中所佔的地位。我認為,詩歌中的詩味不是講出來的,而是讓學生品出來的。詩歌就像一杯清茶,詩歌閱讀就像喝茶一樣,詩歌是用最精緻的細瓷小碗盛上的龍井,而不是街頭供人解渴的大碗茶。其中的滋味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品出其中的滋味。因此,語文教師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告訴學生詩中所蘊含的詩味。
第四,巧設問題,善於引導。語文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互動時,要巧妙地設置問題。所設問題不能太難太深奧,否則學生很難回答上來。「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如果設置的問題適中,學生仍然回答不上來的話,那就要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教師提出問題之後,不僅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討論時間,還要對學生的思路進行引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思路慢慢接近答案。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有些語文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後,既不給學生留下思考時間,也不對學生的思路進行引導,就讓學生回答,學生很顯然難以回答出來。為了不至於冷場,教師就直接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這樣勢必會造成語文課堂的枯燥乏味,氣氛不活躍。
第五,讓掌聲響起來。有時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不經意的表揚,一陣熱烈的掌聲,就足以激發學生的潛能,促其轉變,使其成材。我認為,老師的鼓勵在語文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學生朗誦課文之後,回答問題之後或信心不足時,我們不妨發動學生,讓鼓勵的掌聲響起來。掌聲代表著肯定,代表著表揚,代表著鼓勵。學生在朗誦課文或回答問題之後,發動學生為其鼓掌,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和自豪感,可以讓學生在展現自我的同時不知不覺地使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
10.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創設精彩的結束語
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一堂精彩的好課如聽一場優美的音樂會,讓人心曠神怡,如痴如醉。教學過程中教法的選擇固然重要,但一堂課結束時的三言兩語——課堂結束語,也起著不可輕視的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認知積極性呈現一個波形狀。臨近下課,學生的注意力進入分散期,其興奮中心開始疲勞並轉向課外,這就要求教師及時變換課堂活動方式,精心設計課堂結束語,激活學生新的興奮點。「編筐編簍,全在收口」。課堂的最後時刻,是教學的「收獲季節」,不是書到臨尾漸漸松,而是課了事未休,課終情更濃,課完興未輟。一個好的結尾,不只是對一節課的總結,好的結束語如同撞鍾,響亮警醒而又「餘音繞梁」,它能極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課堂教學再次推向高潮,並延伸至課後,直至課外。
一、有話直說 傳道教育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為人師者,不能僅僅傳給學生書本中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挖掘課本知識的精髓,把握好中心,直抒胸意,適時地給予學生做人的道理。正如苗圃中的花,栽下去而不給予它足夠的水分、養料和陽光,它是無法開出漂亮的花朵的,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同樣不能忽略道德教育,教育無時不在,哪怕是在課程的最後,都是很有必要的,可謂以知促情,知情結合。如在學完《陳涉世家》時,不妨這樣說:「我們既要看到他們起義的進步性,又要了解其局限性。他們仍然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樣直截了當地結束,一語擲地,而又擲地有聲。
二、寬話窄說 詩意延伸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李鎮西老師非常注意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置身於李老師的語文課堂,簡直是詩意的旅程,是情感的陶冶,是美的享受,是心靈的回歸。
請欣賞李老師教學《給女兒的信》一課精彩的結束語——今天咱們這里上課,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給女兒的信,說實話,我在上課時忘了我是在給你們上課。這堂課勾起了我的回憶,我過去教過的一個學生,她的孩子要讀小學,來找我想讀一所非常好的小學,我說沒問題,成都幾所著名小學的校長我都認識的。當我接到她的電話時,我感慨萬千!當年我給他們那批學生講蘇霍姆林斯基的時候,他們和你們一般大,一晃十幾年過去了,他們成了爸爸媽媽,有了孩子,孩子都讀小學了!我想,你們正在一天天長大,再過若干年,你們也會迎來自己的愛情,迎來自己的家庭,並有自己的孩子,說不定李老師還會教你們的孩子;到了那一天,李老師會從你們孩子身上看到你們的影子!大家想一想,這是不是最浪漫的事?這樣的人生多麼富有詩意!但是,只有真正懂愛情的人,才會擁有這樣詩意人生!李老師是一位導師。學生在感悟文本的同時,聆聽了老師的真情告白,也走進了老師坦誠的內心世界,與李老師在思想感情上產生了共鳴。李老師更是一位智者。在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中,用他那肺腑之言,真情話語,將知識轉化成學生的智慧,將文明積淀成人格,使課堂勃發出生命的活力。
三、設置懸念 激發興趣
利用懸念來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實欲,就如章回體小說一樣,看完了這一回,總想急於了解下一回的內容。許多特級教師借鑒了這一手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在結課時創設懸念,耐人尋味。有些課文結尾部分並未出現懸念,但為了強化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完本課後可設置懸念。如特級教師於永正執教《望月》在學生分角色朗讀後,就是這樣設置懸念的
文章寫得美,同學們讀得也美。大作家羅丹曾經說過一句話:「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我們的眼睛來說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比如月亮吧,「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從古至今都是這一個月亮,但是那麼多作家、詩人筆下的月亮為什麼都不一樣,都那麼美呢?今天作業就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同學們觀察一下月亮,再觀察一下周圍的景物:山、樹、人、房屋都是什麼樣。你仔細觀察,用心幻想,你的筆下一定會有一篇篇優美的文章誕生。於老師期待著。
有句諺語叫「燈不撥不亮」(過去點油燈)。學生們潛能很大,但需要點撥、需要激發。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像於老師這樣的結束語,用期待的話語,以讀促寫,既增強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渴求,又使學生因下課鈴聲而行將關閉的思考的閘門再次打開。
四、創設高潮 意味無窮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安排一個「高潮」,通過這一高潮把學生推倒一個新的境界中去。課堂教學中的高潮,也可以安排在結束的時候。著名特級教師顧桂榮在教《月光啟蒙》時,便把「高潮」安排在下課前的5分鍾內,顧老師在要求學生把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用自己的筆、自己的心寫下來交流後,是這樣設計結束語的
「有一個人,她永遠占據在你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你願意用自己的一生去愛他;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回報……這一個人,叫『母親』,這一種愛,叫『母愛』。讓我們感謝我們的母親,感謝她給予我們的生命,感謝她給予我們深深的母愛,感謝她給予我們的啟蒙教育。
這段結束語,充滿真情,生動感人,給學生留下了無窮的回味餘地。可見,把「高潮」設計在下課前,可以把學生的「心」緊緊抓住,收到「言已盡而意無窮」的神奇效果。
如果我們把一堂課或一篇課文的教學比作一台戲,那麼,結束語就好比這台戲的一幕壓台戲。我們要用濃墨重彩為這幕戲著上亮色,因為演好這幕戲會為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精彩的活力,可以充分展現教師的文采、知識與氣度,還能在同學們心中燃起旺盛的探求的火焰,引領學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盡情領略無限風光,取得課雖終而意不盡的效果。鑒於此,為師者有必要精心設計,盪起終課前的漣漪。讓我們期待我們的教師精心設計課堂結束語,讓每一節課的「終曲」都能餘音「繞梁」:或輕松愉快地劃上一個圓滿的「。」號,或大筆濃墨地書上一個凝重的「!」號,或意猶未盡地點上一個含蓄的「……」號。
1、孩子們,請你們記住:只要心中有夢舞台就在你腳下.只要生命還在,我們就不能停止"搏擊".讓我們敲響生命的鼓點,迸發生命的激情,在無所畏懼的搏擊之中,人mm是有希望的;命mm是有希望的;我們腳踏的那一片土地也是有希望的.
董瓊執教的《安塞腰鼓》
2、並不是所以的放棄都意味著怯懦和退縮,請記住福勒放棄射門所表現出來的風范是我們所有人學習的榜樣.這也是我們發自內心的贊美.
劉燕執教的《放棄射門》
3、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讓我們再看一眼這著美的化身,美的精靈、美的天使.(課件欣賞)
孫建峰執教的《白鷺》
4、溫迪一家是偉大無私的,她的外公和她雖然永遠離開了人世,再也看不到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了,但他們的眼角膜卻給他人帶去了光明,帶走了黑暗.讓我們一起讀課題mm永生的眼睛.現在你明白課文為什麼用《永生的眼睛》作題目了嗎?
王獻龍執教的《永生的眼睛》
5、讓我們愛朝夕相處的骨肉至親,是他們給我們生命中最初的陽光;讓我們愛情同手足的老師同學,將我們平凡的生活泛起歡快的浪花;讓我們起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以心感動心,以火點燃火.當親人的含義普遍超越了家庭,世界將無比的溫馨和輝煌!
竇桂梅執教的《再見了,親人》
6、人放還是不放,鳥走還是不走?這的確是個問題.這也不是放與不放,走與不走這么簡單.人與人的信賴究竟達到了美好的境界嗎?人與自然的信賴呢?人與動物的信賴呢?怎樣贏得信賴?怎樣創造信賴的美好境界?一句話,我們人類不只是地球的唯一,該怎樣和眾生彼此信賴,互相尊重,共同享受和經營這個世界?明白這個問題的沉重與迫切,引發同學們更多的思考,也許才是我們就的真正收獲!
竇桂梅執教的《珍珠鳥》
7、幽默本身就是知識和智慧的結晶.大家要像他一樣多讀書,好嗎?還有一點我得告訴大家.講故事可以創造輝煌,展開想像,但這種想像一定要符合一般的人情和事理,不能有硬傷.至於故事中把唐玄宗、李白都扯進來,那就是一種幽默了.
支玉恆執教的《學弈》
8、美麗的秋葉,讓我們組成了許多有趣的圖畫,今天我們又用秋葉畫講了許多故事.啊,秋姑姑用秋葉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秋姑姑雖然已經走了,可是當我們看到秋葉時,就會想起她.現在冬爺爺已經來到了大地,小朋友再仔細觀察,冬爺爺給我們帶來了哪些禮物,下次我們再來用觀察到的內容聯系說話.
李吉林執教的《秋葉講的故事》
9、讀了《天游峰的掃路人》,我想到了一本名著《老人與海》,我把課題改為《老人與山》,大山賦予了老人自信、豁達、開朗的性格.人能改變自然,自然也能改變人.讓我們走進自然,親近自然,擁抱自然吧!
孫雙金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10、真好!這才是村居生活的本質,這才是私人追求的境界.村居成了作者,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安居樂業)此景,此情,此刻,一句話"醉在村居,醉在村居!"讓我們把這"村居"唱出來(配樂合唱,借用《水調歌頭》曲子.
竇桂梅執教的《清平樂 村居》
11、同學們.二十年前,越王勾踐在會稽一戰中打了敗仗,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去吳國當奴僕,受盡屈辱,整整三年,他忍辱負重,回國以後,卧薪嘗膽,不忘國恥,艱苦奮斗,終於使自己的國家轉弱變強,打敗敵人,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課文,學了一個歷史故事,課題叫hhh(學生齊讀) 《卧薪嘗膽》
12、布達拉宮的周圍本來就沒有能夠與他相比的高大建築物,有了這藍天的映襯,就更加顯得雄偉壯麗,如果沒有這湛藍,開闊的天空,布達拉宮的氣勢就不會讓人覺得那麼壯觀.
劉翠娣執教的《拉薩的天空》
13、這時,大白鵝高興的說:"謝謝你們記住了我身上的字,我現在輕松多了,要去清清的水裡游泳唱歌去.請同學們繼續學習生字吧!再見."
王瑛執教的《詠鵝》
14、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審題,本課課題為什麼叫"綠色辦公室"?又為什麼要在題目上加一個雙引號?同學們說對了,實際上沒有什麼綠色辦公室,"綠色辦公室"指的就是《湖邊的森林》,這是一種專有事物的名稱指代列寧當時艱苦的革命斗爭環境.
15、(引讀第9自然段)你是怎麼看待這個美中不足的?上帝在創造萬物生靈的誰也會留下敗筆的,維納斯的斷臂展示的就是一種缺憾的美,白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白鷺是一幅畫,意境深遠的畫,白鷺是一曲無言的歌,撥動人心弦的歌,白鷺是一支多姿的舞,曼妙豐盈的舞.讓我們再看一眼白鷺,讓我們的心與白鷺共舞(欣賞各種姿態的白鷺圖片)
孫建鋒執教的《白鷺》
16、葉美是因為有樹;樹美是因為有葉.如果每片葉子很美,那麼,這棵樹一定很美;如果每個同學很美,這個班級一定很美;如果每個人很棒,那麼,這個民族一定有希望!
孫建鋒執教的《做一片美的葉子》
17、這百合在作者眼中是近乎完美的,如果一個人有這些優點,也是近乎完美的,我們讀出這些形象還不夠,林清雲還給百合這個形象賦予了什麼意義呢?是什麼使它具有如此的品質呢?用你們發現的陽光去尋找答案,百合花有?但它的堅定信念卻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薛潔根執教的《心田上的百合花》
18、尊重動物,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類自己,保護生存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讓我們每個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尊重自然規律,維護自然平衡.
陳根玉執教的《鹿和狼的故事》
19、讀課文,只有自己讀出點東西來,才夠味,不信,今天咱們就試著從這個故事中讀出味來.
唐婉執教的《揠苗助長》
20、"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曲子,它還是阿炳的一段人生經歷,更是在訴說著阿炳的一番情懷,表達著他與生命抗爭、嚮往美好的一種精神.希望這種精神可以激動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讓我們去嚮往美好、熱愛生活.
王文雨執教的《二泉映月》
21、同學們,桂花是故鄉的香,月亮是故鄉的明,人是故鄉的親,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這一場場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讓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樂,是溫馨,更是一種心靈的滋潤,一種長長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牽掛,最後老師向大家推薦及本散文集《桂花雨》,魯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雨舊事》願我們在這濃濃的書香中也能找一份童年的快樂.
盧謙執教的《桂花雨》
22、齊讀驚世之言,結束我們這一次的穿越歷史時空之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hh
周樹群執教的《孔子游春》
23、這把火可以燒毀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卻燒不毀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燒不毀中華民族的仇恨,更燒不毀中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王松舟執教的《圓明園的毀滅》
24、寫得美,讀得也美.大作家羅丹曾經說過一句話:"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我們的眼睛來說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比如月亮吧,"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從古至今都是這一個月亮,但是那麼多作家、詩人筆下的月亮為什麼都不一樣,都那麼美呢?今天作業就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同學們觀察一下月亮,再觀察一下周圍的景物:山、樹、人、房屋都是什麼樣.你仔細觀察,用心幻想,你的筆下一定會有一篇篇優美的文章誕生.於老師期待著.
於永正執教的《望月》
25、這節課,我們共同度過了美妙的四十分鍾我們一起走進了《最大的麥穗》這座精神的殿堂,我們徜徉其間、留連忘返.不知不覺中,我們發現自己變了,變得更加聰慧、更加自信、更加個性,變得更加復雜也更加單純,變得更加細膩也更加大氣!謝謝大家!
孫建鋒執教的《最大的麥穗》
26、是啊,她愛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啊,真像我們另一位百歲老人巴金寫的hh我希望年輕人多讀一點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摯的愛心.
孫雙金執教的《只揀兒童多處行》
27、"救"還是"不救"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也許我們在經歷一場災難,經歷一場挫折後我們會改變我們的觀點,讓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思考,
汪娟執教的《九色鹿》
28、同學們,桂花是故鄉的香,月亮是故鄉的明,是是故鄉的親,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是一場場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讓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芬香,是香甜,是快樂,是溫馨,更是一種心靈的滋潤,一種長久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牽掛.
盧謙執教的《桂花雨》
29、謝謝同學們和我一起度過生命中非常寶貴的八十分鍾,離別之際,諸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讀書,需要將厚書讀薄,也要將薄書讀厚.《錢學森》我們既讀成了一句話,也知道了學多書上沒有的資料.這些材料是我在《錢學森傳》中找到的.我們一起來集注這句話.
諸向陽執教的《錢學森》
30、我們需要別人的關懷,我們需要夥伴的友愛,我們不要孤獨的存在,合作中,大家的智慧使事情進展的更快,眾人的齊心讓結局格外精彩.走進合作的行列中吧,讓我們互幫互助彼此信賴,圓滿的結果是大家共同的期待.
劉茵執教的《天鵝、大蝦和梭魚》
31、有一個人,她永遠占據在你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你願意用自己的一生去愛她,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回報hh這個人,叫"母親",這一種愛,叫"母愛".讓我們感謝我們的母親,感謝她給予我們的生命,感謝她給予我們深深的母愛,感謝她給予我們的啟蒙教育.
顧桂華執教的《月光啟蒙》
32、真愛無痕,一切都是那麼自然美好,至愛無聲,任何語言的表白都蒼白無力,愛就像茉莉平淡無奇,但又芳香宜人. 《愛如茉莉》
33、蒼茫人海,眾生悲歡皆為情.友情、親情也許比不上最深最濃的愛情.如果沒有這樣令人震撼的故事,人類好平庸,好乏味啊.看來,大拿感這樣的愛情走進我們的心中,溢出來流向人間,令人盪氣回腸,開出最美的花兒,這時候,愛情已經不僅僅屬於我們,而是屬於我們大家,我們全人類.
竇桂梅執教的《牛郎織女》
34、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俗話說l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確實是謀士如雲,猛將如雨的時代,他們雖都各為其主,卻都在建功立業,為實現國家的統一而鞠躬盡瘁.他們的活動正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炎黃子孫奮發向上積極進取.這也是世代中國人偏愛三國故事的真諦所在.
薛法根執教的《草船借箭》
35、因為有了這樣一支隊伍,才走完了雪山、草地,二萬五千里長征,使中國革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也就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支隊伍,才趕走了外國侵略者,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支隊伍,才保障了祖國四化的順利進行,才使中國這艘世紀之舟行駛在萬裏海疆而永不沉沒.
劉和雲執教的《豐碑》
36、森林需要保護,環境需要保護,地球需要保護,可現在污水、黑煙等等,已逐漸威脅到我們的環境,我們的地球.我們知道只有人人去保護,不去破壞,地球才會更美,有什麼辦法能讓大家都知道去保護森林,保護地球?
趙長歷執教的《雲雀的心願》
37、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審題,本課題目為什麼叫"綠色的辦公室"?又什麼在題目上加一個雙引號?(學生回答mm略)同學們說對了,實際上沒的什麼辦公室,"綠色的辦公室"指的是"湖邊的森林".這是用一種專有事物的名稱指代列寧當時艱苦的革命斗爭環境.所以,在題目上用雙引號.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