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評價一堂語文閱讀課

如何評價一堂語文閱讀課

發布時間:2022-11-19 22:51:49

1. 如何評價一節好的語文課

聽課、評課是教育管理者檢查質量教學質量以及教師相互交流經驗的重要途徑,也是評估教學的重要手段.由於在語文教學評估中有很多項目是較難精確量化的,也很難嚴格地控制全部的無關變數,所以,不能用測試得到的數據來說明所有的問題.因此,常常通過聽課,對教師的課堂活動進行系統的觀察;通過評估,對教師的教學情況作出客觀的判斷一節語文課的性質、目的、任務不同,評估的標準是不同的.如一節閱讀課的評估標准,與一節作文的評估標准就不一樣.同是閱讀課,由於要完成的教學內容、任務以及文章的體裁不同,評估的標准也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可從以下方面著手評課. 一、評教學目標是否明確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包括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教學目標是否明確,主要指語文基本功訓練的目標是否明確,需要傳授哪些知識、培養哪些能力.進行哪些語文基本功訓練、採用哪些方法,每一項知識、訓練達到什麼程度,都是否做到明確、具體. 例如,對一節閱讀課的評估,主要看讀、寫訓練是否落實;是否既能緊扣語言文字來理解內容,又能根據內容來體會語言文字的作用;在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的同時,又能時時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 通常,傳統的老師對一堂閱讀課的評估,往往只側重在學生的回答好不好上,對學生讀得如何,課文讀得熟不熟,讀得好不好往往重視不夠,至於課堂上是否動動筆,練一練,就不大注意了,也就是課堂熱鬧就是好課.有的老師在這方面就做得比較好.如有的老師在講讀完《甜甜的泥土》(筆者要舉例論述)要讓寫信給王小亮.對於這種加強筆頭練習的做法,評課時一要給予肯定,二是加強學習. 二、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 理解教材是教好一節語文課的基礎.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正確理解,主要包括對教學要求、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對關鍵語句的正確理解,對課文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的正確把握,對寫作特色的正確品悟.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反映了教師的知識水平和語文能力. 明確教學要求,把握重點、難點,這是正確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礎.教學要求要定準,重點、難點要找准,這是教師鑽研教材的基本功.對關鍵語句的理解,是指要抓住重點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對課文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的理解,是指能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主要觀點.(筆者舉例論述)三、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 恰當地處理好教材是教好一節語文課的關鍵.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對教材的處理,主要始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的處理,以及據此設計的基本教學思路.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包含以下方面. 1.看對教學內容的取捨是否合理.如,淡化結構、層次教學,重在整體感知課文,如《社戲》 2.看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否突出.就語文課來說,所謂重點、難點,一是課文本身的重點、難點,指對突出課文中心起關鍵作用的內容和一些學生不易理解的內容;二是基本功訓練的重點,指在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過程中,選擇一兩項著重進行訓練.(筆者舉例論述) 3.看是否善於從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出既符合教材特點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思路.教學既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又考慮學生的實際.首先,教學思路不是憑空而來的,是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計的.其次,教學設計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主要指「學」的一方出現了新情況,如學生提出新的有價值的問題,應納入教學中解決;原作為教學的重點,教學中卻比較容易得以解決,就不必多費功夫),調整教學設計,使之更加適合教學的需要.同時還要評出教師設計的銜接語言. 四、教學過程是否體現了正確的教學思想 分析一節語文課,當然要分析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合理,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得當,主要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體現了正確的思想.表現在以下方面. 1.看教師如何處理教與學的關系.看一節語文課是否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主要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結合得怎樣.具體來說,包括四個方面:一看教師是否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二看是否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體現了學生自主的學習;三看是否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得出結論的過程;四看是否重視學習方法的滲透,朝著「自主讀書」「自主作文」的方向努力. 2.看課堂上學生是否有足夠的語文活動(包括討論). 3.看教師如何處理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關系.主要看教師是單純地傳授語文知識,還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特別要看教師是否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看教師是否講求實效.講求實效,就是要反對形式主義,反對毫無實效的走過場,也反對看似熱熱鬧鬧、生動活潑,實際上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上收效不大的現象. 五、教師的基本功、教學藝術如何 語文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語言基本功.要求能夠流暢地運用普通話進行教學,語言規范,用詞准確,語句通順,講課通俗易懂,並能及時發現、糾正學生說話中的語病;(2)朗讀基本功.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方面可為學生示範;(3)板書基本功.要求寫字正確、工整、熟練.(4)教態.要求教態自然、親切,感情飽滿,舉止端莊. 語文教師的教學藝術,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語言藝術.如,說話是否得體,語言是否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等;(2)啟發誘導的藝術.如,是否善於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是否善於點撥、相機誘導等;(3)駕馭課堂教學過程的藝術.如,是否善於使用引人入勝的導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環節是否緊密,過渡是否自然,是否善於巧妙地處理課堂的偶發事件等.

2. 如何去評價語文閱讀課

在閱讀了有關「當前閱讀教學的問題及原因」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思考,如何有效的進行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呢?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 「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的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並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在學習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有些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記得剛接手我現在任教的這個班時,在閱讀教學中,我就要求學生讀一篇課文必須先標上小節號,必須要了解主要內容。這就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二、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新課程標准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我將教材內容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 「說明文」、「古詩」、「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類型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寫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語句,反復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了解寫了什麼內容;第二步,了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讀,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復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三、把主動權給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首先,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閱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其次,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應當在學生學習方法掌握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特別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言者。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的開展。小組長輪換制,調動每個學生參與。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是不是教師不聞不問了。教師應在巡視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提醒學生有必要時甚至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這樣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才有效果。最後,主動權給學生,在閱讀教學的匯報、交流時,往往一位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錯了,就請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對了,於是,這個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對了,就能代表全班學生都懂了嗎?顯然,這是重結論、輕過程,面向少數人的表現。同時,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較普遍,如:一些學生掌握了,另一些學生還沒有掌握,就會受到批評。提出把主動權給學生,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四、提高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展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閱讀一些其他書籍,既可以豐富詞語,又可以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首先,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將一些淺顯易懂的課文當作故事課來上。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其次,組織讀書活動,檢查閱讀效果。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於促進課外閱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獲,相互啟發;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通過這些檢查讀書效果。檢查後,認真總結,表揚認真閱讀的學生,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總之,要想有效地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做到:熱愛學生,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精心設計教法,大膽創新。
閱讀過程中既要集中注意力,更要動腦子,還要勤於動筆,這樣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

3. 如何就一堂語文課進行評課,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評

一、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體系是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組成的,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追求。

如何正確理解這三個目標之間的關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確把握教學目標,如何正確地評價課堂教學的關鍵了。

有人把課堂教學比作一個等邊三角形,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恰好是這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任何的一個頂點得不到重視,那這個三角形就不平衡。

這無疑是一個很恰當的比喻,形象地表現了這三個目標的相互依賴的關系。反映了這三個目標的不可分割,缺少了任何一個目標的達成,一節課顯然也就不完整了。

二、從處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准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三、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緣此,評課就必須要對教學程序做出評析。教學程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看教學思路設計

寫作要有思路,寫文章要有思路,上課同樣要有思路,這就是教學思路。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是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有效果。

我們平時看課看到有些老師課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等造成的。所以評課,必須注重對教學思路的評析。

2、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思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

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可見課堂結構設計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計算授課者的教學時間設計,能較好地了解授課者授課重點、結構安排授課時間設計包括: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與銜接是否恰當。

1、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看有無前松後緊(前面時間安排多,內容鬆散,後面時間少, 內容密度大)或前緊後松現象(前面時間短,教學密度大,後面時間多,內容鬆散)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

2、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無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現象。

3、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大少現象。

4、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看優中差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優等生佔用時間過多,差等生佔用時間太少的現象。

5、計算非教學時間,看教師在課堂上有無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

(3)如何評價一堂語文閱讀課擴展閱讀

意義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深化課程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於促進教師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確立課改新理念。

教育思想,通俗的說法,就是教育的觀念,對教育的認識,或對教育的主張。教育思想人人有之。教育思想有層次之分:教育認識、教育觀念、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教育理念也稱為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信條等。

教育理念是一種思想,一種觀念,一種理想,一種追求,一種信仰。所以,可以說,教育理念是一種理想化、信仰化了的教育觀念。教師一定要確立自己的教育理念,它是教師的主心骨。先進的教育思想不僅課堂教學的靈魂,也是評好課的前提。

所以,評課者要評好課,首先必須研究教育思想。在評課中,評課者只有用先進的教育思想、用超前的課改意識去分析、透視每一節課,才能對課的優劣作出客觀、正確、科學的判斷,才能給授課者以正確的指導,從而促進授課者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揭示教育規律,促進學生發展。若用傳統陳舊的、僵化的教育思想去評課,不僅不能給授課者以幫助,反而可能會產生誤導。

(二)有利於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同樣的一個學科,同樣的一節課或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表現出的教學風格則不同。有的教師的教學風格是精雕細刻。

把課上得天衣無縫;有的教師的教學風格是大刀闊斧,緊緊抓住重點難點,使疑難問題迎刃而解;有的教師的教學風格是善於歸納推理,用邏輯思維本身的魅力把學生吸引進去;有的教師的教學風格是運用直觀、形象、幽默的優勢,使學生在課堂上感到輕松愉快,充滿學習的樂趣。

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同一個班的學生,面對不同的教師上課,有不同的表現。平時表現異常活躍的班級,面對新教師,表現出沉默寡言;平時不願參與課堂教學的班級,卻在新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

以上事實告訴我們,在評課中,評課者必須十分的注意去發現和總結授課者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個性,要對教者所表現出來的教學特點給予鼓勵,幫助總結。讓教者的教學個性由弱到強,由不成熟到成熟,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三)有利於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

首先,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了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其次,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學生的學習活動。

心理學研究表明,肯定的評價一般會對學生的學習起鼓勵作用,通過評價,學生學習上的進步獲得肯定,心理上得到滿足,強化了學習的積極性;否定的評價雖會使學生產生焦慮.但某種程度上焦慮,也具有積極的動力作用,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動力。

其實,學生從評課中獲得自己學習的有關信息,加深了對自我的了解,為下一步的學習提供了幫助。矯正以往學習中的錯誤行為,堅持和發揚正確的學習方法與作風,提高學習效率。

評課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以有利於當前新課程的教學。它集管理調控、診斷指導、鑒定激勵、溝通反饋及科研為一體,是研究課堂教學最直接、最具體、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和手段。

4. 如何評價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 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 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 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 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要評 價學生閱讀素養,須對這一復雜的活動有理性認識。建構主義學習理 論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主動地在頭腦中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過 程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新舊經驗之間的雙向交互 作用的過程。因此,評價學生的閱讀素養要從他們掌握閱讀策略的程 度評價,不太能採用客觀量化評價,而應為定性評價。 朗讀這種有聲語言藝術是閱讀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在實踐中 能起到增加學生積累,培養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的作用。如何對學 生在朗讀中的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等基本朗讀技巧上進行評價指 導,顯得極為重要。德、法、英、美、**、中六國都比較注意在閱讀 教學中訓練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和技巧,朗讀和默讀就是其中一 項。 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他人評價主要有專家評價、教師評 價和學生互評等,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在鼓足勇氣、盡心盡力地 讀過之後,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評價,他人評價應針對朗讀的具體情 形、朗讀者素質的優劣,告訴學生他們的朗讀優勢在哪裡,該如何進 一步發揮;缺點在哪裡,該如何彌補;使學生明白應該怎樣讀才能讀 好。這樣既能滿足讀者和聽著的心理需求,又能給學生指明努力方向, 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用「點睛」之語,就能「指點迷津」。但筆者 認為自我評價也不容忽視,朗讀的心理過程包括感知、理解、想像、 欣賞、表達幾個階段。具體說,藉助書面語言,運用形象思維,喚起 自己的內心視覺形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變成可以看到、聽到、 聞到、嘗試、觸到的客觀世界中的種種事物,在想像中產生情感體驗, 從而達到讀者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實現讀者對作者的情感發展,然後 再通過口語把自己形成的情感體驗鮮明地表達出來。這樣復雜的朗讀 心理過程,只有讀者自己在活動,其他人無法參與.無法體會,無法 評述。因此,教學中應盡可能讓讀者評價自己的讀,在他欲評無言或 評而不準時,再採用他人評價,這樣他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改進自己, 提高自己。 將直接評價和啟發評價相結合。不少教師喜歡對學生朗讀情況隨 堂直接進行評價,這樣評價學生能明確自己的得失,便於改進和提高, 但教學中有時也需要運用啟發評價。文章表達的情感十分復雜,教學 中,應根據不同的朗讀要求,採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要求學生「讀通」 課文的,可以採用直接評價;要求學生「讀懂」課文的,應該採用啟 發評價,即通過啟發性的問題引導讀者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感 悟,自己體驗,自己表達。這樣既引導了讀者,又啟迪了聽者;既評 價了朗讀,又指導了朗讀;既訓練了讀法,又訓練了思維。 至於默讀速度可用一定時限為單位,被測學生同時開始,同時結 束,然後計算不同學生的不同速度;也可以用一段文字為單位,分別 計算不同學生讀完的時間,從而確定各學生每分鍾的讀速。默讀理解 測試則在單位時間根據閱讀目的和材料採取抓內容要點、抓關鍵字、 詞、句、段的讀法測驗學生默讀效果,看學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大意, 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如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中茨威格 《偉大的悲劇》選文,這篇課文長達十頁,我讓學生捕捉典型人物和 典型環境為閱讀目的,限時十五分鍾,讓學生完成一份關於整體把握 文章內容的預習作業來測試學生默讀速度和理解效果。 如何進行寫話與習作教學評價 袁貴峰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 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小學生作文難,已成廣大教師、學生、家長面臨的語文教育中的頭等 大事,以至於不少報刊都展開了這項討論,可以說,這個問題已成為 全社會關注的話題。大家形象地把小學「作文難」現象成為「巧婦難 為無米之炊」。連我們許多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老師都為小學生感嘆: 小學生閱歷太少,寫作文所用的素材也很少,要他們寫作,尤其是讓 他們寫出有意義的事、甚至要他們寫出有教育意義的事,實在是難為 這些少不更事、天真無邪的娃娃們了。但我們做語文教師的在習作教 學中所持的評價觀對學生的習作水平產生了哪些影響,是否有利於小 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分析。 一、評價的標准尺度對小學生習作水平的影響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常常在不經意間會遇到這樣的現象:一不小 心學生上了三年級要求寫作文了,突然發現絕大部分小學生不會寫 作,於是如臨大敵,趕緊想辦法,課堂強調、課下找家長談話,請家 長配合指導。家長看老師著急的樣子,也恐懼起來,最普遍的做法是 趕緊上作文補習班,於是,作文補習班市場也紅紅火火起來了。由於 教師對學生習作水平的評價標准尺度運用不當是產生這種現象的重 要原因。 1、教師人為設置坡度,導致學生作文水平「卡殼」。 《語文課程標准》對小學1—6 年級各階段的習作水平分別作了 不同的要求:1—2 年級把習作叫作寫話,3—6 年級叫習作。以1—2 年級的寫話為例,課標提出的要求是: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 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相反的情況是小學1—2 年級的寫話並沒有引起老師們的重視, 充其量只是在講課為了讓學生理解生詞,而讓學生遣詞造句;為了應 付考試而訓練學生看圖寫話而已。這種單一的評價標准和尺度障礙了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至於寫作興趣及自信心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 這種教學模式伴隨著學生進入三年級,導致學生不會作文現象的 發生是必然的,因為教師所持的評價觀在此時陡然升高,讓學生難於 接受,無形中為學生的寫作水平的發展設置了一個巨大的障礙,學生 自然會怕作文,覺得作文難了。 怎麼辦呢?給學生一個可以接受的坡度,讓他努力一下,就能觸 摸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如有的低年級語文老師設計了與學生學習生活 相關的「坡度練筆」、「寫話」練習等,引導剛剛入學的孩子寫自己 的新學校、新朋友、新老師、新課本、新書包、新學科、新的學習方 法等等,引導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 想。引導二年級學生觀察、認識寫作大自然的現象,寫自己開心的事、 煩惱的事、助人為樂的事、哭鼻子、掉眼淚的事,自己會做的事,招 待客人的事、寫家鄉襄樊大橋、自己的卧室等等。有了這樣扎扎實實 的寫話能力的訓練,到三年級真正寫作時,就不會出現像前面所說的 那種陡然「卡殼」的狀態了。 2、降低評價標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小學生的作文內容上,由於教師的評價觀太高,以及應試的指 揮棒苦苦地要求我們的小學生寫「有意義的事」,甚至要求他們寫「有 教育意義的事」,迫使小學生找範文,因而普遍出現小學生作文「說 空話、說套話的現象,隨之就自然出現了小學生作文沒有個性特點的 問題,小學生作文也就失掉了童趣和天真。如寫做好事必寫老三樣: 攙盲人過馬路、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做值日忘了關窗,回家後冒 雨回到教室把門窗關好。我覺得,不是這樣的好事不該做,而是這種 好人好事都寫了幾十年,聽膩了,老師也改膩了! 當代著名教育家張田若先生認為:小學生作文教學的目標,就是 練習,是一種訓練,是一種學生作業。小學生作文不是創作,不能苛 求小學生作文的社會功能。有個別小學生寫出了供人欣賞的文藝作 品,當然是好,要愛護培養。但這不是小學生作文教學的目標。廣大 的小學生是不會寫出文學作品的,對他們也不能這樣要求。正如梁啟 超所說:「文章做得好不好,屬於巧拙問題,巧拙關乎天才,是不可 以教可以學的。」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一步一步地練習寫作,學會寫 各種文體的一般寫法,即所謂的規矩。這種練習也是通常強調的語言 運用方面的基本功。我以為,教師在每一階段教會學生一定的寫作基 本功,只要學生掌握了,就可以給學生一個滿分,大可不必從開頭到 結尾,從遣詞造句到思想觀點到文采等方面求全責備。要求太高,學 生畏難了,也不肯、不愛寫作了。假如評價的標准低一檔,學生既掌 握了寫作的方法,又有了信心,寫作的興趣更濃了,孰優孰劣,不言 而明。(註:難的是我們的教師放不下高高舉起的評價標准!) 二、忽視對寫作材料准備過程的評價,導致學生作文時無話可說, 不會詳寫作文 學生作文時無話可說,或在作文時三言兩語,草草完事,讓我們 廣大語文教師十分頭疼,大有恨鐵不成鋼之感。課標要求不同學段學 生的寫作都需要佔有真實、豐富的材料,教師的評價觀要重視學生寫 作材料的准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佔有什麼材料,更要考察他 們佔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 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 料。針對小學生作文素材「無米下鍋」的問題,廣大語文教師也作了 積極的探索和開發,有的老師甚至幫助學生「找米下鍋」。如時下流 行的搞一個活動,讓學生寫一篇作文的做法。細思量,這實在是一種 無奈之舉啊! 葉聖陶先生說:「寫作的根源在於自身的生活。」還說:「生活 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的流 個不歇。」孩子自有孩子的生活,有他們的喜怒哀樂,有他們的喜怒 哀樂,有些事情看起來作文不是道,但那也是生活啊!孩子們們的「源 泉」是豐富的,可「溪水」為什麼會「枯竭」呢? 據調查,學生最感興趣或最拿手的作文是童話、科幻、夢境等內 容的習作,很多學生都不愛「寫人記事」類型的,理由是記不清細節。 而「科幻童話」類則不同,它可以怎麼想就怎麼寫,好寫!於是,搞 完活動馬上寫的作文形式就應運而生了! 可是,時間長了,活動的次數多了,也就是說老師幫學生「找了」 很多「米」。老師們也發現:不少同學「燒」出了「香噴噴」的「米 飯」,但「燒夾生飯」的還是不少。雖然同學們對寫人記事類型的作 文感興趣,但寫得比較精彩的還是那些平常作文基礎好的,觀察及寫 作能力比較強的同學。其他很多同學只是把活動的過程記錄下下,像 「流水帳」似的,乾巴無味。再後來,大家只是對活動本身感興趣, 對作文又開始厭倦了。這是怎麼回事?事實證明這種幫學生「找米」 的做法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上是一種淺嘗 輒止的行為。怎麼辦呢?有些激烈的體育比賽項目,裁判是無法用肉 眼來判斷的,只好藉助電子影象設備,使用最普遍的要數「慢鏡頭」 回放了,只有重放「慢鏡頭」,才能看清運動員的動作、身體所處位 置的微小差距。吃蛋糕也是一樣,一大塊蛋糕擺在你的面前,怎麼吃? 很簡單,切開來吃!生活中還有這樣類似的許許多多的例子。再來看 看我們引導學生開展的活動:活動過程是要放慢鏡頭的,平時只讓學 生整體去觀察,那隻能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不切開看還是寫不出 好作文的,也就是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和技巧。在活動中提醒學生觀察 活動中人物的衣著外貌、表情、動作,告訴學生注意記住自己的想法, 事後再進行及時采訪,活動時心中的想法、感受,猜猜其他人心裡會 想些什麼�6�7�6�7老師的提醒、提問,是幫助學生回憶,幫助學生觀察, 從而讓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 經過這樣較長時間的訓練,相信學生不僅寫師生游戲活動得心應 手,寫其他類型的寫人記事作文也能得心應手,也就是說他們掌握了 「找米」的技巧和能力後,自己才能「找米下鍋」。 回頭再來看看葉老的話:「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 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的流個不歇。」這話自然是正確的, 不過還可以加上一句:要想讓「溪水活潑潑的流個不歇」,還需要我 們當老師的做好「渠道」的疏浚工作啊! 三、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 1、修改的意義。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風又綠江南岸」 這樣的名句,賈島再三「推敲」,留下了遣詞用語的千古佳話。葉聖 陶、呂淑湘、張志公、朱德熙等語文教育老前輩則非常重視學生作文 的批改,僅從開明出版社出版的《葉聖陶中小學生作文評改舉例》一 書就可見一斑。書中有一篇中學生的習作,題目叫《一張畫像》,葉 老從題目改起,將「張」改為「幅」,認為這樣莊重些;文中的一些 地方經葉老修改,用詞准確了,句子干凈規范了,讀起來也順暢了; 他還在作文後面加了簡短的鼓勵性評語。一個普通中學生的作文居然 得到一位大作家的指點和鼓勵,使小作者從此樹起了寫作的信心,後 來成了著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肖復興。這是小學課文《那片綠綠的 爬山虎》中講的一個例子。由此看來,善於修改,對自己來說是一種 能力,一種良好的習慣,在別人看來,則是一種了不起的美德,一種 非凡的人格魅力。《語文課程標准》也明確提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 我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2、小學作文修改的現狀。 我們的語文老師在修改作文方面做得怎樣呢?僅僅是寫幾句高 高在上式的評語,由老師圈出幾個在瀏覽學生作文時發現的錯別字而 已,至於修改病句、字斟句酌地推敲則屬於罕見行為了。對於新課標 提倡的「要引導通過學生自己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合 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這一要求,則僅僅是停留在偶爾為之的層面 上,並未真正大面積推廣、研究和使用。 3、對小學作文批改方式的探索。 需要說明的是,「批改」是指修改文章、作業等並加上批語。通 俗地說,「批改」=「批+改」。在作文教學中,批改者較多的是指教 師,對小學生來說,主要的還是自主性的修改。怎樣改才最有效呢? 我們看看下面的這種方法: 「互改法」簡介 有人說,大作文、小作文是擺在語文老師面前的兩座大山。愚公 移山,感動了上帝,派神仙搬走了兩座山。我們的上帝就是學生!能 不能讓學生也參與批改作文呢?答案是肯定的。《語文課程標准》中 也有「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和「修改自己的習作,並 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6�7�6�7」這樣的目標要 求。著名的語文教育改革家、特級教師魏書生曾倡導的作文互改法也 很值得我們借鑒,現結合小學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作簡要介紹。 (1)修改項目劃定。 小學生自主修改側重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分項計分。 ①格式是否正確。 ②卷面是否整潔。 ③錯別字有幾個。 ④有幾處病句。 ⑤標點符號有幾處明顯用錯。 至於作文結構安排得如何,內容是否具體,感情是否真實,主要 由教師批改。 (2)操作方法例析。 有些項目修改可採用流水作業的方法,如改錯別字一項,可讓甲、 乙、丙三個輪流修改同一篇作文,甲發現6 個錯別字,乙如果認為是 7 個,甲就要寫出為什麼漏改1 個的原因,如果丙改出是8 個,那麼, 甲、乙都要寫出漏改的原因。 (3)互改法的可行性。 ①學生有這樣的心理:願意看別人的作文,更願意給人家挑毛病。 ②每次修改,一個一篇,負擔不重,對於修改的人來說,每次改 的對象不同,改起來有新鮮感;對於被改的人來說,自己的作文每次 都換人修改,可以看到不同的同學對自己作文的修改,也有新鮮感。 (4)互批的好處。 ①因為自己的作文要給其他同學改,寫作時就會格外認真,以盡 量避免「出醜」。 ②多次修改的實踐,能牢記住作文的幾項常規要求,修改別人的 作文,既提高了發現錯誤的能力,也培養了自覺修改的習慣。 ③每個人都有機會看到多名同學的作文,可以發現、學習雖人的 長處,對缺點,也能引以為戒。 以上三點歸根到底,都有助於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④教師只看一部分學生的批改情況,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用於研 究教材教法,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當然,互改作文的方法並不適合於每個年級,不適合於每個班級, 每次作文。即使是搞這項專題實驗的班級,也還有一個從扶到放的過 程。在開始階段,可選一兩篇具有代表性的習作寫在黑板上,或用毛 筆抄寫,或用投影出示,在教師指導下,全班集體評改,讓學生發現 問題,修改遺漏;其餘學生的作文可進行略改,加些批註,發給各人, 令其自改,在此基礎上,再發動大家互改;對部分作文基礎差的學生, 常用的還應該是教師既改又批,多些面批;中等程度以上的學生,則 可以少改多批,適當面批,啟發自改。 作文批改的方式很多,無論怎樣改,都要兼顧全體學生,使全班 學生都受益。教師精改的要讓學生通曉這樣改的道理;略改的要因文 而異,因人而異;互改自改的,教師則要注意信息的反饋和結果的分 析。 以上側重於談「改」,至於怎麼下批語,在內容上,要說明修改 理由,點撥自悟思路,指點自改方法;在措詞上,要注意口氣委婉懇 切,多作表揚鼓勵。 我們不能期望用一種改法,改一次作文就能徹底解決作文中的種 種問題,但只要我們語文老師能著眼於學生的發展,頭腦中時時綳緊 「批改」這根弦,靈活機動地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成效就會越來越 顯著。 如何進行口語交際教學評價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通過口語交際教學與訓練,讓學生具有日 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 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際,發展合作精神。」這是課 程標准對口語交際課的要求,而在口語交際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的 積極性讓學生樂於說話,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呢?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重 點,也是難點。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三點: 一、情境創設——營造口語交際的具體語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 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李吉林老師也曾說:「言語的發言地是具體的 情境,在一定得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言語的材料,從而促進 言語的發展」。具體的情境,能給予學生更直觀更真實的情感體驗, 能有效地激發學生交際的慾望。沒有具體的情境,學生就不可能承擔 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因此,教師應善於挖掘日常生活話題,在教 學中多方面利用資源,創設有時代氣息和生活情趣的語境,讓學生在 多姿多彩的廣闊空間觀察表達。因此,在一節課中,呈現一個學生熟 悉的談話情境,是激發學生說話慾望的基礎。在這節課中,我讓學生 介紹校園,而校園中的一切都是學生十分熟悉的,很快就喚醒了學生 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介紹校園的哪些地方?」的 談話中,調動了學生說話的興趣。 二、角色定位是重點 學生在參與口語交際活動時,實際上是以雙重身份參與的,一是 他的社會角色,即學生;二是他的交際角色,即特定交際情境中扮演 的那個角色。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進入相應情 境,確認自己的不同角色。在這節課的「怎麼介紹校園的這些地方 呢?」這一環節中,學生學會了介紹的方法,並且不斷地練習,提高 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介紹時態度應該怎麼樣呢?」,讓學生明白 了文明禮貌。在下一個環節「帶客人逛校園」中,學生的角色發生了 轉變,成了小主人兼導游。在向客人介紹校園這一環節中,潛移默化 地將課堂上的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轉化成新的技能。這樣,隨著人物身 份、地點情境的變化,言語情境也隨之變化,角色感也越發鮮明。 三、「來而有往」——互動性 「互動論」原是社會學的一個重要理論,將社會學的「互動」范 疇引入口語交際教學領域,有助於分析師生、生生之間的交際關系。 口語交際強調的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師生互動是一種教師和學 生之間運用口語進行思想交流、情感溝通、信息傳遞的互動方式,是 教師有效地教和學生有效地學的主要方式之一。生生互動則是學生與 學生之間進行思想交換、交流溝通的互動過程。口語交際中的傾聽、 表達與應對,都應該通過雙方的互動來實現。在口語交際課堂教學中, 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起學 生與教師及學生與學生的交際熱情,才能真正實現口語交際課程的目 的。如在《介紹校園》一課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怎樣介紹一個地方」 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介紹一個地方的三個活動中,生生、師生 的互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一次次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大大增強 了生生、師生相互交流的機會,使口語交際的互動性得到有效落實。 由此,我們也可以想像得到在這種熱烈輕松的氛圍中,口語交際的訓 練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小學語文閱讀課評課標准有哪些

學生閱讀素養的評價

(執筆人譚靜)

閱讀過程是十分復雜的,表現在閱讀的全部過程是由復雜的語言實踐活動、復雜的心智活動和復雜的情感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怎樣從新課標入手,重新對閱讀教學進行評價是本章的主要內容。

一、新課標對閱讀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一)著力於學生的基礎素質

語文學科首先應該著眼於人,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應該從語文與人的發展關系的角度,考慮語文學科在素質教育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在學生的語文基礎素質方面,新課標強化了以下構成因素:1.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2.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3.良好的語感、豐富的語言積累和文化底蘊;4.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習慣和方法。為了強化這些因素,大綱從「教學目的」開始,做了大量的努力。同時,在某些方面也適當降低了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

1.明確要求不背詞語解釋和段落大意,要求背誦優秀詩文,並且作了量的規定,推薦了部分背誦篇目。

2.降低閱讀教學中「分析」的要求。比如,原來要求小學生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了解詞與句、句與句、句與段、段與段、段與篇之間的聯系等。現在則要求「對閱讀有濃厚興趣,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的一些方法,注意積累語言材料」。初中減少了語文基礎知識的分量,必要的語法、修辭知識只作為常識介紹。

3.對考試作了一些限制。降低難度的意義不只在於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更重要的在於按照語文教育的規律辦事,從學生的發展出發,著力於學生的基礎素質。把不必要的要求降下來,把該增加的要求加上去,既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又為學生的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

(二)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人文素養的一部分,語文課程還承擔著全面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任務。大綱修訂版正是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強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全面提高人文素養,為學生打好人生的底色。這包括以下幾點。1.愛國主義精神、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2.科學的思想方法和思維品質。3.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對於文道關系的處理,大綱強調潛移默化和熏陶感染,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強調思想道德教育、審美教育是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情感的渠道,通過長期的熏陶和浸染,達到提升道德、人格的目的。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點,是現代社會的要求,也是各個學科的共同責任。語文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並不亞於一些自然科學的學科。因此,大綱突出了以下幾點:

1.提出了發展健康個性的要求。強調要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要求,開發他們學習的潛能;提出語文評估要注重學生發展水平的評價。尊重個性,發展個性,是培養創新精神的基礎。大綱正是從這樣的認識出發,提出以上要求。改變用一個模子培養人的做法,給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留下空間。

2.在繼續重視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觀察、記憶、思考、聯想、想像能力的同時,大綱強調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倡鼓勵有自己的見解和自由、有創意的表達。

3.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強調轉變學習方式,把學生從被動壓抑的狀態下解放出來,讓學生在主動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要求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使閱讀的教學活動成為學生實踐的過程。提倡自主閱讀、自主寫作;提倡課內課外打通,課堂教學活動化;提倡啟發式、討論式;鼓勵研究性、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四)增強了現代意識

大綱修訂版洋溢著時代的氣息,代表了現代社會對語文教育的要求:

1.體現了時代精神。許多新的觀念、新的理論、新的思想在大綱修訂版中得到體現:終身教育、大眾教育、學習化社會的思想,文明、合作、開放、進取等新的價值觀念,還有哲學、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文學等方面的一些新思想、新觀念、新的研究成果等等。大綱修訂版還要求課本選文要有時代氣息,要以現代作品為主。

2.體現了信息化社會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閱讀速度的量化指標;(2)略讀、瀏覽的閱讀方法;(3)收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4)包括網上學習在內的多媒體的利用等等。

3.體現了開放社會的要求。大綱提出了「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的要求。初中選文要求「兼顧外國作品」,在推薦的10部課外閱讀書目中列出5部外國文學名著。這些都表現出了一種「面向世界」的開放意識,目的在於增強學生的全球意識,增進國際理解,吸取全人類進步文化來塑造高素質的國民。

二、新課標體系中閱讀評價的具體實施

(一) 建立以「熟讀」為主要評價指標體系的閱讀教學評價體系

指導方法:在指導學生練習的過程中使學生讀會。通過朗讀、背誦、復述、造句、說話、寫話等形式使所學的閱讀方法逐漸強化為讀書的能力。

1.認讀讀正確,掃清朗讀的基本障礙。音準字熟,是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發展的重要起點。①一目雙行,藉助拼音,感知語言,嘗試朗讀;②讀中圈畫,自學生字,教師指導,讀准字音;③初步練讀,多碰多練,熟能上口(自由讀、同桌互讀,相互指點;交流朗讀,教師點撥,學生評價)。對於不要求掌握讀音的字。可提示跳讀(讀拼音)。

2.連讀讀流利,感知語言的基本意思。眼到口到,流利朗讀,是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要求。①營造氛圍,讓學生放聲朗讀,連詞成句,連句成段,琅琅上口;②讀中反顧,找出難讀詞句,反復試讀,同桌請教,解決問題;③質疑再讀.教師對於學生已努力仍讀不好的地方實施點撥或范讀,學生體會,掌握方法;④朗讀交流。互聽互評,互讀互促,提高學生語言感知能力,認識「自然段」,並能說出課文的大體內容。讀中要求學生聲音響亮,自信心強;不指讀,不唱讀。能正確停頓,達到流利的朗讀水平。

3.精讀有情感,培養有感情朗讀的能力。低年級閱讀教材,或韻文,或詩歌,或童話,或故事,大多短小精美,充滿童趣,有利於學生學習感情朗讀,並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良好習慣。①根據教材特點,引導學生自由確定朗讀重點,或優美句、或哲理句、或對話句、或特點突出句等(也包括相應的自然段);②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並通過讀表現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③研讀展示、群體品評,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聯系生活思考,或積極啟發想像,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在讀中學習朗讀方法;④多形式感情朗讀,或比賽讀,或分角色浪,或邊演邊讀,或配樂讀,或師生共讀等等,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

4.熟讀記於心,豐富學生語言積累。引導學生從小積累大量的優美詞句段篇,學生終身受益,這是發展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內蘊的基礎。結合教材特點與要求,在指導學生朗讀過程中,使學生在自然狀態下熟讀成誦,把「背」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教學中,或引導學生看板書讀誦,或藉助圖畫(多媒體)讀誦,或通過表演讀誦,或由老師穿插揭示讀誦,或假設情境讀誦,還可積思廣益,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讀誦等。這樣,學生能在教師不提「背」中,水到渠成,在不知不覺中背誦課文,並獲得背誦的方法與竅門。

(二) 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評價

1.著眼發展。教師要以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的教學理念重新審視和制定閱讀課的教學目標。課堂上不但要重視學生知識技能、智力能力的培養,更要關注學生道德情操、審美素養、人文精神、創新意識的發展,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完善學生人格。傳統的閱讀課評價標准,內涵十分狹窄。閱讀課上,有時為了達成某一外顯的知能目標,突出所謂的訓練意識,往往不惜破壞教學內容的審美性、整體性,在這種評價標准導向下的閱讀教學又有多少促進學生發展的價值可言。所以,新評價標准把是否促進學生和諧充分的發展,做為評價一堂閱讀課好壞的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一條。

2.依學定教。教師要順應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思路來設計教學,根據課堂學情的變化,靈活有效地調控預先安排的教學步驟和方法。課堂上既要敢於暴露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又要隨機採取切實有效的引導和補救措施。傳統的閱讀課評價標准,對課堂教學是由師生雙邊動態交互生成這一特質關注不夠,其結果是誤導教師把課堂教學演繹成一個不折不扣地執行教案的過程。新評價標准倡導先學後教、先讀後訓、先放後扶的新型閱讀教學模式,以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

3.尊重差異。教師要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照顧每位學生的個性差異,盡最大努力滿足不同類型學生對閱讀學習的不同要求,從而促進不同程度學生的充分發展。新評價標准主張閱讀課在目標設定上要有彈性,在練習設計上要分層次,並提倡學生自己與自己比,提倡用不同的標准評價不同的學生,提倡多角度地評價同一位學生。閱讀同樣一篇作品,學生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閱讀不光是了解作品寫了什麼,怎麼寫的,它還能喚起讀者獨特的聯想、體驗、認知。默讀的過程,是對作品的藝術再創造,帶有濃厚的閱讀主體的個性色彩。因而,學生的感受可能與作品的主旨不一樣,可能與教參的分析不一樣,可能與教師的備課結論不一樣。這種不一樣,不僅是正常現象,有時可能是一種創造的萌芽。學習《落花生》一課,有的學生說:「花生很有用,可惜不好看,我還是想做石榴,又有用,又好看。」學習《小猴子下山》一課,有的學生說:「我也想像小猴子那樣,丟掉小的去撿大的。」這些認識顯然與作品的本意、與教參的分析、與教師的備課結論不一致,但確確實實是學生的獨特感受,而且有合理的因素,含蘊著創造意識。對這樣的獨特感受,我們尤其要尊重、呵護,即使是一些不大正確的感受,也不要丟一個「錯」字了事,而要耐心誘導,以理服人,並允許學生保留意見。

4.發揚民主。教師要在課堂上著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用自己的愛心和熱情去感染學生、激勵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能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緒、表現自己的才幹。新評價標准要求教師發揚民主,時時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使學生能在一種相對寬松、自由的狀態下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請看於永正老師教《翠鳥》一課的片段: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二、三節。)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讀)「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師插話:『疾飛』 讀得好,讓人聽了感到翠鳥飛得很迅速。)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師插話:『輕輕』再讀輕讀慢,讓人感到翠鳥落得很輕。要這樣讀:『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它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著游到水面的小魚。(師插話:注意,這時靜極了,讀到『小魚』,連呼吸都要屏住。大家齊讀這一節體會體會。)(學生齊讀:『它一動不動地……』)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這位老師的閱讀評價就是十分貼切和有效的。

5.引導質疑。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並嘗試自己解決問題。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還要隨機點撥質疑解疑的方法,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在傳統的閱讀課上,學生總是按傾聽教師提問、思考教師提問。回答教師提問的思路學習課文。新評價標准倡導學生主動質疑,鼓勵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並嘗試自己解決,這就為學生的主動發展創造了條件和機會。

6.允許選擇。教師要為學生的自讀感悟創設主動選擇的條件和機會。課堂上要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興趣,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確立閱讀目標、自己決定閱讀內容、自己選擇閱讀方法、自己設計閱讀練習。在傳統的閱讀課上,學生只能按教師的意志和思路行事,自主精神得不到體現。新評價標准主張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有選擇的學習,並學會有選擇的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盡可能多的還給學生。

7.鼓勵創新。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大膽發表帶有個人認識和個人情感的理解、體會和意見,也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用規范、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在傳統的閱讀課上,只求有統一的標准,不允許有「異端邪說」。新評價標准力圖引導教師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主張閱讀課上既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感悟的能力,又要重視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理解、表達要有個性,使閱讀課能夠充分問現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三)對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要求和評價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在「教學內容和要求」之中提出:要「學習瀏覽,能根據需要收集有關材料。」在高年級「閱讀」第7條中又重提了這一要求。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中「關於閱讀」里再提「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是「大綱」的新要求。

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學中應如下評估:

1.作者生平及政治態度、主要著作及本文寫作的時代背景,應在預習時請同學查找資料並摘錄到預習筆記上。教學伊始,請同學們匯報。在教學中利用這些資料來幫助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每篇課文中凡是預習時不理解的詞,都應視為新詞,都應在詞典中將其詞義查出、再結合上下文選擇合適的條目,抄在預習筆記上。查字典是一種自學能力和良好的習慣,從字(詞)典上獲取新詞注釋的信息,是訓練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這些注釋在閱讀理解、閱讀欣賞和朗讀訓練中都會隨時派上用場。

3.在預習或閱讀教學中,學生對詞句的疑問、理解、聯想,對最受感動的地方的心得體會,應批註在天地頭、中縫、行間。這是獨立思考產生的信息,它既是閱讀思考後的結果──對閱讀材料信息的處理,也是與同學、小組或全班匯報交流的材料──其他同學、老師要吸收的信息。因為批註有學生各自的獨特思考,所以更具創造力和健康個性培養的價值,教師尤其要關注此點。

4.一名學生讀課文,其餘學生注意聽,讀者在發出信息,聽者在接收信息。偶遇讀錯,聽者一齊輕聲正確的讀出,讀者再立即改正。這就是對信息的處理。隨時糾正,訓練了聽,提高了讀,反饋及時,強化注意。

5.課堂上無論小組討論或在全班發言,後一個一定要在前一個的基礎上,或有所補充,或有所更正.使後言接前語,以訓練思維的邏輯性。應該把閱讀教學中學生質疑,教師提問後的讀書、思考,及接下來的匯報、答問,看成是收集處理信息過程的範例。

6.保證課外閱讀和讀書筆記的質量,這是落實培養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最重要的一條途徑。六年制學生課外閱讀總量規定不少於150萬字。平均一下,三、四年級學生每天要讀700-800字,五、六年級學生平均每天要讀1100-1400字。這也是新課標與以往不同的新要求。閱讀能力的形成要靠閱讀實踐的積累。課外閱讀過去是軟任務,如今上升了,是硬任務。推薦書目、報刊,指導檢查讀書筆記,組織讀書筆記的匯報交流……工作很多。特別要提起注意的是,大綱是把課外閱讀與養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連在一起說的。閱讀是吸收信息,記讀書筆記則是處理信息。讀書筆記還是閱讀的量與質的標志。新課標要求中年級「練習寫觀察日記、讀書筆記」。中年級閱讀量是每天700-800字,讀書筆記字數可不限,主要是要天天堅持。可摘抄佳句,可簡單寫一寫讀後感。高年級可在批註的基礎上有所擴展,可摘抄佳句,可寫對某一段的感想,可評論某詞某句的用法,內容形式均要靈活,字數可在百字左右。課外閱讀天天堅持,讀書筆記日日不輟,這樣才能實現大綱要求的「對閱讀有濃厚興趣」的目標。

學生的習作材料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檢驗:一個是親身參與的活動,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做過的內容寫下來。另一個是間接地從媒體或他人處看到、聽到的內容,如看電視、聽廣播、聽他人講述。第三就是從閱讀中獲得的內容。課外閱讀、記讀書筆記不僅是為著提高閱讀能力,同時也為習作服務:一是積累材科,准備內容的服務,二是學習作者觀察生活、分析問題的思想方法、立場觀點,三是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技巧。? 收集處理信息還有一個方法──記日記。新課標要求學生「養成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勤於動筆」的良好習慣,這幾乎就是記日記的代名詞。新課標要求中年級「練習寫觀察日記、讀書筆記」,這在某種意義上說不僅沒有降低教學要求,還提高和增加了教學要求。

6. 如何評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如何評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 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 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 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 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要評 價學生閱讀素養,須對這一復雜的活動有理性認識。建構主義學習理 論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主動地在頭腦中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過 程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新舊經驗之間的雙向交互 作用的過程。因此,評價學生的閱讀素養要從他們掌握閱讀策略的程 度評價,不太能採用客觀量化評價,而應為定性評價。 朗讀這種有聲語言藝術是閱讀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在實踐中 能起到增加學生積累,培養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的作用。如何對學 生在朗讀中的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等基本朗讀技巧上進行評價指 導,顯得極為重要。德、法、英、美、**、中六國都比較注意在閱讀 教學中訓練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和技巧,朗讀和默讀就是其中一 項。 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他人評價主要有專家評價、教師評 價和學生互評等,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在鼓足勇氣、盡心盡力地 讀過之後,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評價,他人評價應針對朗讀的具體情 形、朗讀者素質的優劣,告訴學生他們的朗讀優勢在哪裡,該如何進 一步發揮;缺點在哪裡,該如何彌補;使學生明白應該怎樣讀才能讀 好。這樣既能滿足讀者和聽著的心理需求,又能給學生指明努力方向, 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用「點睛」之語,就能「指點迷津」。但筆者 認為自我評價也不容忽視,朗讀的心理過程包括感知、理解、想像、 欣賞、表達幾個階段。具體說,藉助書面語言,運用形象思維,喚起 自己的內心視覺形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變成可以看到、聽到、 聞到、嘗試、觸到的客觀世界中的種種事物,在想像中產生情感體驗, 從而達到讀者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實現讀者對作者的情感發展,然後 再通過口語把自己形成的情感體驗鮮明地表達出來。這樣復雜的朗讀 心理過程,只有讀者自己在活動,其他人無法參與.無法體會,無法 評述。因此,教學中應盡可能讓讀者評價自己的讀,在他欲評無言或 評而不準時,再採用他人評價,這樣他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改進自己, 提高自己。 將直接評價和啟發評價相結合。不少教師喜歡對學生朗讀情況隨 堂直接進行評價,這樣評價學生能明確自己的得失,便於改進和提高, 但教學中有時也需要運用啟發評價。文章表達的情感十分復雜,教學 中,應根據不同的朗讀要求,採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要求學生「讀通」 課文的,可以採用直接評價;要求學生「讀懂」課文的,應該採用啟 發評價,即通過啟發性的問題引導讀者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感 悟,自己體驗,自己表達。這樣既引導了讀者,又啟迪了聽者;既評 價了朗讀,又指導了朗讀;既訓練了讀法,又訓練了思維。 至於默讀速度可用一定時限為單位,被測學生同時開始,同時結 束,然後計算不同學生的不同速度;也可以用一段文字為單位,分別 計算不同學生讀完的時間,從而確定各學生每分鍾的讀速。默讀理解 測試則在單位時間根據閱讀目的和材料採取抓內容要點、抓關鍵字、 詞、句、段的讀法測驗學生默讀效果,看學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大意, 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如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中茨威格 《偉大的悲劇》選文,這篇課文長達十頁,我讓學生捕捉典型人物和 典型環境為閱讀目的,限時十五分鍾,讓學生完成一份關於整體把握 文章內容的預習作業來測試學生默讀速度和理解效果。 如何進行寫話與習作教學評價 袁貴峰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 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小學生作文難,已成廣大教師、學生、家長面臨的語文教育中的頭等 大事,以至於不少報刊都展開了這項討論,可以說,這個問題已成為 全社會關注的話題。大家形象地把小學「作文難」現象成為「巧婦難 為無米之炊」。連我們許多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老師都為小學生感嘆: 小學生閱歷太少,寫作文所用的素材也很少,要他們寫作,尤其是讓 他們寫出有意義的事、甚至要他們寫出有教育意義的事,實在是難為 這些少不更事、天真無邪的娃娃們了。但我們做語文教師的在習作教 學中所持的評價觀對學生的習作水平產生了哪些影響,是否有利於小 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分析。 一、評價的標准尺度對小學生習作水平的影響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常常在不經意間會遇到這樣的現象:一不小 心學生上了三年級要求寫作文了,突然發現絕大部分小學生不會寫 作,於是如臨大敵,趕緊想辦法,課堂強調、課下找家長談話,請家 長配合指導。家長看老師著急的樣子,也恐懼起來,最普遍的做法是 趕緊上作文補習班,於是,作文補習班市場也紅紅火火起來了。由於 教師對學生習作水平的評價標准尺度運用不當是產生這種現象的重 要原因。 1、教師人為設置坡度,導致學生作文水平「卡殼」。 《語文課程標准》對小學1—6 年級各階段的習作水平分別作了 不同的要求:1—2 年級把習作叫作寫話,3—6 年級叫習作。以1—2 年級的寫話為例,課標提出的要求是: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 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相反的情況是小學1—2 年級的寫話並沒有引起老師們的重視, 充其量只是在講課為了讓學生理解生詞,而讓學生遣詞造句;為了應 付考試而訓練學生看圖寫話而已。這種單一的評價標准和尺度障礙了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至於寫作興趣及自信心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 這種教學模式伴隨著學生進入三年級,導致學生不會作文現象的 發生是必然的,因為教師所持的評價觀在此時陡然升高,讓學生難於 接受,無形中為學生的寫作水平的發展設置了一個巨大的障礙,學生 自然會怕作文,覺得作文難了。 怎麼辦呢?給學生一個可以接受的坡度,讓他努力一下,就能觸 摸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如有的低年級語文老師設計了與學生學習生活 相關的「坡度練筆」、「寫話」練習等,引導剛剛入學的孩子寫自己 的新學校、新朋友、新老師、新課本、新書包、新學科、新的學習方 法等等,引導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 想。引導二年級學生觀察、認識寫作大自然的現象,寫自己開心的事、 煩惱的事、助人為樂的事、哭鼻子、掉眼淚的事,自己會做的事,招 待客人的事、寫家鄉襄樊大橋、自己的卧室等等。有了這樣扎扎實實 的寫話能力的訓練,到三年級真正寫作時,就不會出現像前面所說的 那種陡然「卡殼」的狀態了。 2、降低評價標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小學生的作文內容上,由於教師的評價觀太高,以及應試的指 揮棒苦苦地要求我們的小學生寫「有意義的事」,甚至要求他們寫「有 教育意義的事」,迫使小學生找範文,因而普遍出現小學生作文「說 空話、說套話的現象,隨之就自然出現了小學生作文沒有個性特點的 問題,小學生作文也就失掉了童趣和天真。如寫做好事必寫老三樣: 攙盲人過馬路、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做值日忘了關窗,回家後冒 雨回到教室把門窗關好。我覺得,不是這樣的好事不該做,而是這種 好人好事都寫了幾十年,聽膩了,老師也改膩了! 當代著名教育家張田若先生認為:小學生作文教學的目標,就是 練習,是一種訓練,是一種學生作業。小學生作文不是創作,不能苛 求小學生作文的社會功能。有個別小學生寫出了供人欣賞的文藝作 品,當然是好,要愛護培養。但這不是小學生作文教學的目標。廣大 的小學生是不會寫出文學作品的,對他們也不能這樣要求。正如梁啟 超所說:「文章做得好不好,屬於巧拙問題,巧拙關乎天才,是不可 以教可以學的。」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一步一步地練習寫作,學會寫 各種文體的一般寫法,即所謂的規矩。這種練習也是通常強調的語言 運用方面的基本功。我以為,教師在每一階段教會學生一定的寫作基 本功,只要學生掌握了,就可以給學生一個滿分,大可不必從開頭到 結尾,從遣詞造句到思想觀點到文采等方面求全責備。要求太高,學 生畏難了,也不肯、不愛寫作了。假如評價的標准低一檔,學生既掌 握了寫作的方法,又有了信心,寫作的興趣更濃了,孰優孰劣,不言 而明。(註:難的是我們的教師放不下高高舉起的評價標准!) 二、忽視對寫作材料准備過程的評價,導致學生作文時無話可說, 不會詳寫作文 學生作文時無話可說,或在作文時三言兩語,草草完事,讓我們 廣大語文教師十分頭疼,大有恨鐵不成鋼之感。課標要求不同學段學 生的寫作都需要佔有真實、豐富的材料,教師的評價觀要重視學生寫 作材料的准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佔有什麼材料,更要考察他 們佔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 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 料。針對小學生作文素材「無米下鍋」的問題,廣大語文教師也作了 積極的探索和開發,有的老師甚至幫助學生「找米下鍋」。如時下流 行的搞一個活動,讓學生寫一篇作文的做法。細思量,這實在是一種 無奈之舉啊! 葉聖陶先生說:「寫作的根源在於自身的生活。」還說:「生活 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的流 個不歇。」孩子自有孩子的生活,有他們的喜怒哀樂,有他們的喜怒 哀樂,有些事情看起來作文不是道,但那也是生活啊!孩子們們的「源 泉」是豐富的,可「溪水」為什麼會「枯竭」呢? 據調查,學生最感興趣或最拿手的作文是童話、科幻、夢境等內 容的習作,很多學生都不愛「寫人記事」類型的,理由是記不清細節。 而「科幻童話」類則不同,它可以怎麼想就怎麼寫,好寫!於是,搞 完活動馬上寫的作文形式就應運而生了! 可是,時間長了,活動的次數多了,也就是說老師幫學生「找了」 很多「米」。老師們也發現:不少同學「燒」出了「香噴噴」的「米 飯」,但「燒夾生飯」的還是不少。雖然同學們對寫人記事類型的作 文感興趣,但寫得比較精彩的還是那些平常作文基礎好的,觀察及寫 作能力比較強的同學。其他很多同學只是把活動的過程記錄下下,像 「流水帳」似的,乾巴無味。再後來,大家只是對活動本身感興趣, 對作文又開始厭倦了。這是怎麼回事?事實證明這種幫學生「找米」 的做法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上是一種淺嘗 輒止的行為。怎麼辦呢?有些激烈的體育比賽項目,裁判是無法用肉 眼來判斷的,只好藉助電子影象設備,使用最普遍的要數「慢鏡頭」 回放了,只有重放「慢鏡頭」,才能看清運動員的動作、身體所處位 置的微小差距。吃蛋糕也是一樣,一大塊蛋糕擺在你的面前,怎麼吃? 很簡單,切開來吃!生活中還有這樣類似的許許多多的例子。再來看 看我們引導學生開展的活動:活動過程是要放慢鏡頭的,平時只讓學 生整體去觀察,那隻能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不切開看還是寫不出 好作文的,也就是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和技巧。在活動中提醒學生觀察 活動中人物的衣著外貌、表情、動作,告訴學生注意記住自己的想法, 事後再進行及時采訪,活動時心中的想法、感受,猜猜其他人心裡會 想些什麼老師的提醒、提問,是幫助學生回憶,幫助學生觀察, 從而讓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 經過這樣較長時間的訓練,相信學生不僅寫師生游戲活動得心應 手,寫其他類型的寫人記事作文也能得心應手,也就是說他們掌握了 「找米」的技巧和能力後,自己才能「找米下鍋」。 回頭再來看看葉老的話:「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 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的流個不歇。」這話自然是正確的, 不過還可以加上一句:要想讓「溪水活潑潑的流個不歇」,還需要我 們當老師的做好「渠道」的疏浚工作啊! 三、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 1、修改的意義。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風又綠江南岸」 這樣的名句,賈島再三「推敲」,留下了遣詞用語的千古佳話。葉聖 陶、呂淑湘、張志公、朱德熙等語文教育老前輩則非常重視學生作文 的批改,僅從開明出版社出版的《葉聖陶中小學生作文評改舉例》一 書就可見一斑。書中有一篇中學生的習作,題目叫《一張畫像》,葉 老從題目改起,將「張」改為「幅」,認為這樣莊重些;文中的一些 地方經葉老修改,用詞准確了,句子干凈規范了,讀起來也順暢了; 他還在作文後面加了簡短的鼓勵性評語。一個普通中學生的作文居然 得到一位大作家的指點和鼓勵,使小作者從此樹起了寫作的信心,後 來成了著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肖復興。這是小學課文《那片綠綠的 爬山虎》中講的一個例子。由此看來,善於修改,對自己來說是一種 能力,一種良好的習慣,在別人看來,則是一種了不起的美德,一種 非凡的人格魅力。《語文課程標准》也明確提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 我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2、小學作文修改的現狀。 我們的語文老師在修改作文方面做得怎樣呢?僅僅是寫幾句高 高在上式的評語,由老師圈出幾個在瀏覽學生作文時發現的錯別字而 已,至於修改病句、字斟句酌地推敲則屬於罕見行為了。對於新課標 提倡的「要引導通過學生自己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合 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這一要求,則僅僅是停留在偶爾為之的層面 上,並未真正大面積推廣、研究和使用。 3、對小學作文批改方式的探索。 需要說明的是,「批改」是指修改文章、作業等並加上批語。通 俗地說,「批改」=「批+改」。在作文教學中,批改者較多的是指教 師,對小學生來說,主要的還是自主性的修改。怎樣改才最有效呢? 我們看看下面的這種方法: 「互改法」簡介 有人說,大作文、小作文是擺在語文老師面前的兩座大山。愚公 移山,感動了上帝,派神仙搬走了兩座山。我們的上帝就是學生!能 不能讓學生也參與批改作文呢?答案是肯定的。《語文課程標准》中 也有「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和「修改自己的習作,並 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這樣的目標要 求。著名的語文教育改革家、特級教師魏書生曾倡導的作文互改法也 很值得我們借鑒,現結合小學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作簡要介紹。 (1)修改項目劃定。 小學生自主修改側重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分項計分。 ①格式是否正確。 ②卷面是否整潔。 ③錯別字有幾個。 ④有幾處病句。 ⑤標點符號有幾處明顯用錯。 至於作文結構安排得如何,內容是否具體,感情是否真實,主要 由教師批改。 (2)操作方法例析。 有些項目修改可採用流水作業的方法,如改錯別字一項,可讓甲、 乙、丙三個輪流修改同一篇作文,甲發現6 個錯別字,乙如果認為是 7 個,甲就要寫出為什麼漏改1 個的原因,如果丙改出是8 個,那麼, 甲、乙都要寫出漏改的原因。 (3)互改法的可行性。 ①學生有這樣的心理:願意看別人的作文,更願意給人家挑毛病。 ②每次修改,一個一篇,負擔不重,對於修改的人來說,每次改 的對象不同,改起來有新鮮感;對於被改的人來說,自己的作文每次 都換人修改,可以看到不同的同學對自己作文的修改,也有新鮮感。 (4)互批的好處。 ①因為自己的作文要給其他同學改,寫作時就會格外認真,以盡 量避免「出醜」。 ②多次修改的實踐,能牢記住作文的幾項常規要求,修改別人的 作文,既提高了發現錯誤的能力,也培養了自覺修改的習慣。 ③每個人都有機會看到多名同學的作文,可以發現、學習雖人的 長處,對缺點,也能引以為戒。 以上三點歸根到底,都有助於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④教師只看一部分學生的批改情況,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用於研 究教材教法,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當然,互改作文的方法並不適合於每個年級,不適合於每個班級, 每次作文。即使是搞這項專題實驗的班級,也還有一個從扶到放的過 程。在開始階段,可選一兩篇具有代表性的習作寫在黑板上,或用毛 筆抄寫,或用投影出示,在教師指導下,全班集體評改,讓學生發現 問題,修改遺漏;其餘學生的作文可進行略改,加些批註,發給各人, 令其自改,在此基礎上,再發動大家互改;對部分作文基礎差的學生, 常用的還應該是教師既改又批,多些面批;中等程度以上的學生,則 可以少改多批,適當面批,啟發自改。 作文批改的方式很多,無論怎樣改,都要兼顧全體學生,使全班 學生都受益。教師精改的要讓學生通曉這樣改的道理;略改的要因文 而異,因人而異;互改自改的,教師則要注意信息的反饋和結果的分 析。 以上側重於談「改」,至於怎麼下批語,在內容上,要說明修改 理由,點撥自悟思路,指點自改方法;在措詞上,要注意口氣委婉懇 切,多作表揚鼓勵。 我們不能期望用一種改法,改一次作文就能徹底解決作文中的種 種問題,但只要我們語文老師能著眼於學生的發展,頭腦中時時綳緊 「批改」這根弦,靈活機動地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成效就會越來越 顯著。 如何進行口語交際教學評價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通過口語交際教學與訓練,讓學生具有日 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 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際,發展合作精神。」這是課 程標准對口語交際課的要求,而在口語交際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的 積極性讓學生樂於說話,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呢?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重 點,也是難點。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三點: 一、情境創設——營造口語交際的具體語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 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李吉林老師也曾說:「言語的發言地是具體的 情境,在一定得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言語的材料,從而促進 言語的發展」。具體的情境,能給予學生更直觀更真實的情感體驗, 能有效地激發學生交際的慾望。沒有具體的情境,學生就不可能承擔 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因此,教師應善於挖掘日常生活話題,在教 學中多方面利用資源,創設有時代氣息和生活情趣的語境,讓學生在 多姿多彩的廣闊空間觀察表達。因此,在一節課中,呈現一個學生熟 悉的談話情境,是激發學生說話慾望的基礎。在這節課中,我讓學生 介紹校園,而校園中的一切都是學生十分熟悉的,很快就喚醒了學生 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介紹校園的哪些地方?」的 談話中,調動了學生說話的興趣。 二、角色定位是重點 學生在參與口語交際活動時,實際上是以雙重身份參與的,一是 他的社會角色,即學生;二是他的交際角色,即特定交際情境中扮演 的那個角色。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進入相應情 境,確認自己的不同角色。在這節課的「怎麼介紹校園的這些地方 呢?」這一環節中,學生學會了介紹的方法,並且不斷地練習,提高 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介紹時態度應該怎麼樣呢?」,讓學生明白 了文明禮貌。在下一個環節「帶客人逛校園」中,學生的角色發生了 轉變,成了小主人兼導游。在向客人介紹校園這一環節中,潛移默化 地將課堂上的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轉化成新的技能。這樣,隨著人物身 份、地點情境的變化,言語情境也隨之變化,角色感也越發鮮明。 三、「來而有往」——互動性 「互動論」原是社會學的一個重要理論,將社會學的「互動」范 疇引入口語交際教學領域,有助於分析師生、生生之間的交際關系。 口語交際強調的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師生互動是一種教師和學 生之間運用口語進行思想交流、情感溝通、信息傳遞的互動方式,是 教師有效地教和學生有效地學的主要方式之一。生生互動則是學生與 學生之間進行思想交換、交流溝通的互動過程。口語交際中的傾聽、 表達與應對,都應該通過雙方的互動來實現。在口語交際課堂教學中, 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起學 生與教師及學生與學生的交際熱情,才能真正實現口語交際課程的目 的。如在《介紹校園》一課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怎樣介紹一個地方」 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介紹一個地方的三個活動中,生生、師生 的互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一次次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大大增強 了生生、師生相互交流的機會,使口語交際的互動性得到有效落實。 由此,我們也可以想像得到在這種熱烈輕松的氛圍中,口語交際的訓 練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 如何評價一堂優秀的語文課

通過分析語文課程標準的意義,明確一堂優秀語文課的評價要求。一堂優秀語文課的評價標准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看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看教學理念是否貫徹;看教學內容安排是否合理;看教學方法是否使用得當;看教與學的結合是否良好;看教學過程的處理是否恰當;看教學基本功是否扎實;看教學效果是否良好;面向全體學生,努力實現一堂優秀語文課的評價標准。

8. 怎樣點評一節語文課

一節語文課成功與否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評價呢?依據《語文課程標准》,我認為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必須突出「三個性」,抓好「三個點」,具有「四個度」。教師把握這些評價要素,有助於聽課、評課和教學反思,提高教學研究水平。
一、語文課必須突出「三個性」
(一)突出工具性
所謂工具性就是指語文作為表情達意工具的特性。《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教學三個維度,其一就是「知識與能力」。所以,語文課應扎扎實實地進行「雙基」(基礎知識:字、詞、句、段、篇;基本技能:聽、說、讀、寫、書)訓練,引導學生切實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提高語文基本技能。
1.識字教學應重視字理識字。所謂字理就是漢字的構字原理。識字教學應重視分析漢字的構字原理,針對每個漢字的構字特點,採用「分解一組合」的方法,引導學生析形索義,因義記形,可以提高識字效果。學生掌握了構字原理,在他們心中每個漢字就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幅畫或一個故事,就會少寫錯別字,並且舉一反三,形成自主識字能力。
2.閱讀教學應注重「感悟一積累一運用」。閱讀教學應以讀為本,以讀代講。所謂感悟就是通過閱讀來感受領悟文本內涵。為此,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品詞、品句、品讀。品詞的方法有換詞比較、換位比較、添詞比較和省詞比較等;品句往往通過變換句型來進行;品讀採用多種朗讀方式品味文本內涵,以讀明理,以讀悟情。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所謂積累就是把有關語言材料熟讀成誦,牢記於心。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多讀胸藏萬匯」,才能「勤寫筆下生花」。
語文是用來交流思想感情的。所謂運用就是用所學語文知識和語言材料,進行遣詞造句、構段謀篇和口語交際的實踐活動。教師抓住重點詞語、常用句式和典型段落,引導學生進行用詞、造句、構段、仿寫的訓練;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採用表演課本劇的形式,進行雙向互動的對話。閱讀寫景狀物的課文,讓學生擔任「導游員」、「解說員」,為「遊客…『觀眾」們解說,回答「遊客」「觀眾」們的詢問。
語文課堂教學突出語文工具性,應構建「語言文字—思想內容—語言文字」回環上升的教學模式,從語言文字人手,品詞、品句、品讀,領悟文本的思想內容,再回頭體會語言文字的運用,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還要注意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有機融合其他學科的教學法,拓展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空間,引導學生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路資源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突出主體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與方法」的設計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1.讓學生做到「五個參與」。(1)全員參與:全班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一個都不能少」。(2)全程參與:全班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有序、高效。(3)主動參與: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言積極,配合默契。(4)創造參與:學生創造性地參與教學活動,發言或練習中有創新因素。(5)差異參與:兼顧優等生與後進生的能力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2.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和釋疑解難,引導學生種形式合作學習,如指定小組合作學習、自由結組合作學習、按興趣結組合作學習等。
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可以採用以下方式:(1)補足式。課文有些語句省略或意猶未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像,補足這些省略或空白的地方。(2)多變式。引導學生進行句式變換、語言重組等訓練。(3)幻想式。針對課文的具體情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幻想,展開創新思維。
(三)突出人文性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同時又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語文教學突出工具性的過程中應有機滲透「情感、態度和份值觀」等方面的人文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教育意圖,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恰似杜甫名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思想教育「應該因勢利導,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熏陶感染,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語文課堂教學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滲透人文教育:
1.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滲透人文教育。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兩者相輔相成。語言文字的訓練離不開具體的思想內容,應滲透人文教育。
2.教師在講讀中滲透人文教育。教師在示範朗讀和講解文意中應充滿感情,像葉聖陶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
3.在板書設計中滲透人文教育。板書設計應具有形象性和藝術世性,反映課文的特點,突出教學的重點,使學生易於接受人文教育。
二、語文教學抓好「三個點」
(一)抓好語言文字訓練點
語文姓「語」名「文」,語文課堂教學應返樸歸真,抓好語言文字訓練點,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二)抓好品讀訓練點
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讀書至少佔本節課三分之一的時間。要提倡品詞、品句、品讀和個性化閱讀,讀出自己的體驗。可採用自由讀、齊讀、小組讀、挑戰讀、對比讀、加動作讀、分角色讀等朗讀形式,引導學生抓住品讀訓練點,進行品讀訓練,感悟文本內涵。
(三)抓好口語交際訓練點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應抓好口語交際訓練點,創設有關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這也有助於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三、語文教學體現「四個度」
(一)溫度——基本性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語文課堂就是一條有待引發出來的生命之河。這條生命之河應是「溫暖」的、「恆溫」的,而不是忽冷忽熱的。這條「溫暖的河」需要教師用激情來開掘。有人這樣評價竇老師的課:「竇老師把激情灌注到整個課堂,使課堂像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時而蓄勢待發,時而洶涌澎湃,時而舒緩有致,我們彷彿和她以及孩子們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開始了激情之旅。」如教學《晏子使楚》一課,竇老師表揚學生朗讀字正腔圓,具有「精」「氣」「神」。她指導學生齊讀課題,朗讀中心旬,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點燃學生的激情,不斷提升課堂的溫度。
(二)廣度——開放性
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博覽群書,擴展視野。可以圍繞所講的課文,給學生推薦有關文章和書籍。從一篇課文引發開去,延伸到生活,上升到人文精神。根據課文主題相同和相近,進行教材重組。竇桂梅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既「重視文本的規定性」,又補充教材,拓展內容,實現「三個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她說:「語文是沒有圍場的。」教學《晏子使楚》一課,她補充了歷史學家、外交家對晏子的評價,又補充了《胯下受辱》和《狼和小羊》兩篇文章,把學生領到「水草豐茂的牧場」,讓學生自主讀書、思考。
(三)深度——發展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適時適度地點撥,逐步引導學生閱讀、體驗和交流,進入作者內心深處,深入地理解文本內涵,把握「工具性」,體會「人文性」,培養學生對母語文化的親切感、領悟力。
(四)高度——目的性
語文課的高度就是引導學生攀登教學的更高目標。「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提高對語言文字理解和運用能力,增長人生智慧。對於《晏子使楚》一文,有些老師僅把它當成歷史故事來教,而竇桂梅老師在課文教學中滋養學生的情感、品格。她以「規圓矩方」入課,讓晏子的形象越來越清晰、豐滿,然後歸總到「人要有尊嚴地活」,延伸到「尊嚴來自由外到內的實力」,上升到「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尊嚴都建立在由外到內的實力上」這樣的高度。

9. 評價一堂好語文課的標準是什麼

有鑒於此,我只能在語文課堂評價方面提出一些帶觀察性質的評課標准,而無法就細節方面給出具體的操作規程:

一、看師生之間的交流是否順暢。

一堂優質的語文課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總是不受形式和場合的限制。也許教師的語速過快,也許學生在回答教師的問題時答非所問,但只要師生雙方在交流時是自然的,順暢的;只要在整堂課堂上我們看不到為了迎合聽課而刻意收斂、刻意搞一些應景的形式(諸如討論、分組、表演等時髦活動),那我們基本上可以判定這堂課的教學方式對師生雙方都是適合的。

二、看課堂主打流程有沒有體現出教師的個性。

所謂課堂主打流程就是教師課堂上運用的最多,教師最擅長的教學流程。讀說聽寫,任何一種語文學習手段,只要運用得當,都能夠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提高。有些語文教師長於口頭表達,有些語文教師長於書面寫作,有些語文教師語文素養一般但在落實方面卻能一絲不苟,有些語文教師喜歡當甩手掌櫃,只把激發學生興趣作為自己始終關注的焦點。如果這位教師的口才好到足以讓聽課教師也拍手叫好;如果這位教師在指點學生寫作方面能夠一語中的,切中要害;如果這位教師在抓落實方面肯花費相當的時間;如果這位教師能四兩撥千金,廖廖數語便讓學生忙個不亦樂乎;那麼,即使這位教師滿堂灌了,即使這位教師整堂課氣氛沉悶,即使這位教師可能會被批教學理念陳舊,即使這位教師可能會被懷疑組織課堂經驗缺乏,我覺得這位教師的個性化的東西也理應得到評課者的肯定。

三、看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過程中教師如何處理學習中出現的新問題。

一個盡心盡責的教師總是最大可能地預見到課堂上會出現的各種問題,並提前做好准備。在這方面,相信大部分負責任的教師都能做到。但問題是,在實際聽課過程中,我們總是無法將所有的問題全部預見到。比如說學生平時課堂氣氛活躍,但在聽公開課時突然集體怯場;比如本該順暢的教學環節突然間因為某個學生跑偏的話題而中途受阻;比如有喜歡較真的學生突然提出一個讓教師很頭疼的問題,並且可能影響到教學環節的順利實施……凡此種種。當課堂上突然有這種突發狀況發生時,正是檢驗一個教師教學智慧和應變能力的時候。

四、看一堂課的課堂容量與學生接受水平是否一致。

一堂語文課是否高效,應該看學生接受了多少,而不應該看教師講了多少。教師講的再多,如果學生一節課下來,什麼也沒有留下,只是聽了半天的熱鬧,那這樣的課講的再精彩也沒有用。實踐證明:有經驗的教師一堂課的效率,往往可能抵得上普通教師兩節課的效率。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價一堂語文閱讀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