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語文中角度 怎麼分別懂不懂都進來看看啊
把這個看懂什麼都解決了:
答題技巧 甘老師
文章線索
①人物的見聞感受或事跡;②物品;③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
④事件的發展變化;⑤時間。
2. 尋找線索的方法
①文章的標題;②各段反復出現的事物;③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⑤某一人物的見聞感受。
3. 表達方式的分類
①記敘;②議論;③說明;④抒情;⑤描寫。
4. 描寫的種類
①環境描寫(自然環境/社會環境);②人物描寫(肖像、神態、動作、語言、心理);
③正面/側面描寫; ④細節描寫。
5. 外貌(肖像)描寫的作用
①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性格等;
②表現了文中的「我」(作者)的心理感受。
6. 神態描寫的作用
表現了人物××的心理狀態或思想性格等。
7. 語言(對話)描寫和行動(動作)描寫的作用
①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
②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8. 心理描寫的作用
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質。
9. 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交代時間的時間和地點; ②渲染××環境氣氛;③烘託人物的××情感;
④預示人物的××命運;⑤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10. 社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②渲染××環境氣氛;
③襯託人物心情;④推動情節發展。
11. 其它常用的描寫方法
①從視、聽、味、嗅、觸覺來描寫;
②以動襯靜,動靜結合。
12. 說明的順序
①時間順序;
②空間順序(由表及裡,從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等);
③邏輯順序(由淺入深,由主到次,由現象到本質,由概括到具體,由一般到特殊,由特點到用途等)。
13. 說明方法的種類和作用
①舉例子:通過具體的事例使人們更了解說明對象……的特點;
②列數字:通過具體的數字,使說明更准確,令讀者更信服;
③作比較:通過比較突出強調說明對象……的特點;
④分類別;⑤打比方;⑥下定義;⑦引資料;
⑧畫圖表。(只考前三種。)
14. 議論句或議論段的作用
①引發讀者思考;②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
③突出中心;④升華主題;⑤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15. 論證的方法
①擺事實;②講道理;③正反論證;④比喻論證。
16. 論據的作用
①道理論據:通過XX的話,證明(強調)了……的觀點;
②事實論據:通過……的具體事例,說明了……的觀點;
③反面論據:通過……的事例,從反面論證了……的觀點,是論證更嚴密,更全面;
④比喻論證: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表達了作者……的觀點。
17.尋找論點的方法
①察看文章標題是否本文論點。標題要注意,是文章討論的話題還是論點;如果是論點,表述是否完整;
②劃分層次,區別引論、本論、結論部分;
③在文章標題、本論和結論部分找出有可能的句子;
④本論和結論中有可能的語句,排除作為論點分析、提出倡議和補充論點的語句;
⑤在最有可能的語句中,選出表述內容作完整,語言最簡捷的作為論點;
⑥原文句子內容都不完整的,將有關語句重新組織完整。
附:議論文一般結構:引論(提出論點;是什麼)+本論(分析論點;為什麼)+結論(總結論點;怎麼辦)。
引論的結構:①直接提出論點;②通過具體事例、生動比喻或引用名言引出論點;③通過反面引出論點。
本論的結構:①「事例+分析」或「分析+事例」;②正反論證;③並列式的分論點。
結論的作用:①總結全文;②補充論點,使論證更嚴密;③提出倡議。
18.抒情的作用
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19. 語段的表現手法或寫作手法
襯托、象徵、懸念、鋪墊、映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揚先抑、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卒章顯志、首尾呼應、明線暗線等。
20. 襯托(側面烘托)的作用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21. 欲揚先抑的作用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22. 前後照應(首尾呼應)的作用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23. 懸念的作用
引起讀者的注意與思考,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使文章情節曲折。
24. 文章使用第一人稱的作用
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便於刻畫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徵。
25. 文章使用第二人稱的作用
表達了強烈的情感。
26. 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一 在內容上:通過描寫……,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在結構上:
⑴ 文章開頭——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介紹故事發生的背景。⑵文章中間——①承上啟下
(過渡);②為下文埋下伏筆;③照應上文某個句子或細節。
⑶ 文章結尾——①點明主題,揭示文章中心;②升華/深化文章中心(主題);③首尾呼應。
27. 對具體句子的品析
①先看句子本身:有無修辭手法(什麼修辭,修辭的作用);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沒有關鍵性的
詞語。
②看這句句子和上下文之間的關系,討論句子在文章結構中的作用。
③聯系文章中心,分析句子在表現主題上的作用。
④聯系自己,談談對這句句子的理解。
28. 劃分段落層次的方法
①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②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③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④總分總(掐頭去尾)。
29. 概括層意的方法
①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為段意(有時要中心句進行適當的刪改)。
② 概括法:記敘段落:記敘××人××時××地何種情況下做××。(注意原文強調的什麼);描
寫段落:描寫+××景物+××特徵。抒情的段落:抒發怎麼樣的感情。
③ 疊加法:有些文段有兩個以上的主要內容,就要把表達這些內容組合成句就行。
30. 概括人物性格的方法
①直接摘取對人物的評價性詞語;
②分析人物的語言、行為進行概括。
31. 概括文章主旨
強調:①文章內容;②主題思想;③作者感情。
文章記敘了(描寫了、刻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等),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發了作者……的感情。
附:概括一件事:時間+地點+(怎樣的)主人公+事件。(如果有特殊重要的細節/情節需要強調,則必須在概括中有所反映。)
32. XX詞語在文中的作用
①對詞語意思進行解釋;
②判斷該詞語在句中的作用;
③說明去掉該詞後可能引發的歧義;
④小結(該詞語使語言更准確)。
形容詞或副詞類的詞語在句中一般作用有:表修飾;表限制;表強調。
動詞的作用:該詞准確的寫出(表現)了對象……的特點。
關鍵詞的作用:為中心服務。
33. 選擇具有表現力的句子來分析
①分析句子使用的修辭方法;
②分析句式之美;
③分析句子包含的哲理;
④分析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為表現人物性格或文章中心服務)。
34. 修辭方法的作用
比喻:①生動形象地寫出……事物的……特點。
②議論文中,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事物的……特點。
(擬人必須要模擬的人動作、神態、語言等。)
排比:①增強語氣語勢;
②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
④通過排比句寫出了各式形式的……
反復:強調所說內容(某種情感或者意思)。
(反復強調的是被重復的詞語本身;排比強調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復的詞語。)
誇張:突出事物××的特徵,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對偶:①語言簡練工整;
②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
③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對比: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給人極鮮明的形象和極強烈的感受。
反問:①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②引起讀者反思。
設問:①提出問題,引起讀者思考;
②用在段落開頭或結尾,還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③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進一步深入,脈絡清晰。
引用:①說明文、記敘文:既形象地描繪了……,又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趣味盎然。
②議論文:增強說服力,使論證更加充分。
反語: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註: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35. 整句(對偶句)的作用
形式整齊,韻律和諧,充滿美感,形象地寫出了……
36. 疑問句的作用
造成懸念。
37. 分析具有哲理的句子
①形象而含蓄地表現了……;
②具有……的言外之意;
③富有哲理;
④給人以啟迪教育作用。
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開頭結尾。
38. 給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①核心人物;②核心事物;
③核心事件;④作者情感。
39. 以……為標題的好處
①標題具有吸引力,能夠引起讀者興趣;
②標題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③標題是凝結著作者思想感情的對象,具有象徵意義。
40. 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文言文中,題目要求「用自己的話來回答」,可能就是選擇文中恰當的句子翻譯。
41. 標點符號的作用
破折號:①補充/解釋說明;
②表示意思的遞進;
③表示意思的轉折;
④表示聲音的延長。
省略號:①表示內容的省略;
②表示說話斷斷續續(垂死或者不忍心說下去);
③表示思維的跳躍(或心情激動);
句號、逗號:表示一般陳述的語氣。
感嘆號:表達強烈的感情。
引號:①表示引用;
②表示強調;
③表示特殊含義(反語或諷刺)。
冒號:①提示下文;
②總結上文。
42. 分析XX所包含的幾層含義
對於要分層分析的問題,如果是並列關系的話,每一層次回答的對象應該是不同的;
如果該詞語(句子)是貫穿全文的中心詞(中心句),在分析它的幾層含義時,應考慮將全文分段以後再回答。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
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
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
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
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
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貳』 語文提問題的五個角度是什麼
角度如下:
1、證據
讀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特別是科學類書籍,可以讓孩子去思考:這種說法正確嗎?我們怎麼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
2、視角
同樣一個問題,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視角看這個問題,會怎麼樣?如果換一個角度會怎麼樣?當孩子不清楚從哪些地方提問題的時候,我們便可以教會孩子從不同的視角來提問。
3、聯系
他們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規律和模式?我們以前在哪兒見過這種模式? 閱讀完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孩子可以提出關於聯系方面的問題,比如這個故事和自己的生活中哪些東西有聯系,和哪本書有聯系。
4、猜想
猜想便是教會孩子去進行如果和假設的探討,從更多的可能性來提問,孩子可以問:如果它與眾不同,那是什麼樣的?
5、相關
相關便是教會孩子去進行細節的推敲和分析,也就是探討,這個部分的存在它為什麼重要?孩子提出相關的問題,便需要更加細致地閱讀材料,並能夠理解。
簡介:
語文是一個多義詞,通常作為語言文字、語言文學、語言文化的簡稱,其本義為「語言文字」。語文課一般被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
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也可以說,語文是運用語言規律與特定語言詞彙所形成的書面的或口語的言語作品及這個形成過程的總和。
『叄』 語文中的角度是什麼意思
語文中的角度就是 作者的出發點 當然不同的語境中分析方法不一樣。比方說,作者是從什麼角度來觀察的?這里的角度就是指作者是從哪裡入手寫這篇文章的,可以回答歷史角度,人文角度,等等。要根據文章而定。多做幾篇閱讀理解就知道了。
『肆』 語文中的角度有哪些
你好,語文中的角度分為好多種,比如說是你人角度或者是比喻角度還有一些其他的角度。
『伍』 語文的不同角度指的是什麼啊
語文的不同角度太籠統了,回答這個問題要在一定的劃分標准下,比如從表達方式看:有議論、抒情、說明等;從表現手法看:有比喻、擬人、誇張等;從觀察角度看:有視覺、觸覺、嗅覺等.所以,談語文不同的角度,應在一定的標准下去討論.
『陸』 語文的不同角度指的是什麼啊
語文中是視角是以第幾人稱來寫東西、描述事情的。角度是指從不同的地方分析課文和文章,使課文和文章有多個意義和理解程度。視角:視線與顯示器等的垂直方向所成的角度,觀察物體時,從物體兩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線在人眼光心處所成的夾角。
什麼是全知視角
全知視角是在小說創作常用的敘述形式。一般以第三人稱為主。敘述者並無固定視角,像一個全知全能的上帝,洞察一切。簡言之即敘述者所知大於作品中人物所知。
2敘述視角是什麼
敘述視角也稱敘述聚焦,是指敘述語言中對故事內容進行觀察和講述的特定角度。同樣的事件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來也會有不同的意義。
『柒』 語文題中 問文章採用了什麼角度 應從那幾方面答
角度:感官角度、歷史角度、情感角度、人物性格角度等。
以下是寫作方法的相關介紹:
寫作方法屬於藝術表現方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
由於文章的內容是通過「我」傳達給讀者,表示文章中所寫的都是敘述人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或者就是敘述者本人的親身經歷,使讀者得到一種親切真實的感覺。
採用第一人稱,由於敘述人是當事人,所以敘述的人與事,只能是「我」活動范圍內的人物和事件。活動范圍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寫進去,要具體分析。
略敘的作用是在於交代事件發生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詳敘的內容。它與詳敘相結合,使整個敘述有詳有略,疏密相間,形成敘述的起伏。略敘一般用於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與中心思想關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寫作方法
『捌』 語文中有哪幾種角度
還有視覺角度分別是俯視,仰視,遠眺,近看,由遠到近,由上而下
『玖』 語文:詩詞鑒賞一共有哪些角度
從哪些角度鑒賞詩歌的形式
詩歌的鑒賞無非是兩個大方面:內容與形式。近幾年高考詩歌的鑒賞在設題上,往往要求從一個角度來鑒賞詩歌。那麼可以從哪些角度來鑒賞詩歌的藝術手法(即詩歌的形式)呢?
角度一:從語言角度——
古典詩歌語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練性(言少意豐)、跳躍性(節奏感及想像聯想)以及語言的整體風格,常常成為高考的命題置疑點。任選角度可以從煉字的角度來把握關鍵字詞表情達意的作用,體會詩人所煉之「意」。鑒賞詩歌時特別要關注作謂語的動詞、形容詞和作修飾語的數詞、疊詞、表顏色的詞和包孕性強的虛詞。
示例: 過香積寺 王維(2003年高考全國卷試題第17題)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註: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慾念
問: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案及答題思路:詩眼分別是「咽」和「冷」(第一個層面:明確答出第一問)。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於山林的幽暗,似乎顯得陰冷(第二個層面:具體分析文本,回答「為什麼」),「咽」、「冷」二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襯寫出了作者本身禪寂的心境(第三個層面,詩眼在表現景物特點,表達詩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角度二:從捕捉意象角度——
什麼是意象?清人吳喬說:「詩意大抵出側面。」(《圍爐詩話》)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是詩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單位。
有兩類詩:一類以意象單純、內涵豐富取勝;另一類意象繁富,結構復雜,乍看炫眼,而細加咀嚼,又不難把握其內在、清晰的情感脈絡。
示例一: 鷓鴣天 晏幾道(2004年廣西、海南等省高考題)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 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問: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步驟一:解釋「杜鵑」這一傳統意象的寓意以及它與主題的關系。步驟二:解釋句意,在把握全詩主旨的前提下來理解句意。步驟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注意文本的個性化解讀。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的愁緒」是不行的,應具體答出 「怎麼樣」的感情或感慨。三個問題按順序答題。
答案:「杜鵑」是古典詩歌中常見的一個意象,它那「不如歸去」的啼叫表達了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詩人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來表達遊子思鄉這一主題。最後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示例二: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問:後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創設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麼樣的心境?
解答分析:詩人表達豐富復雜的感情,寫作上或觸景傷情(煙雨、殘月、江水、片雲),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這一類題型的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意象的寓意並把握意象與作者主旨、情感的關系為突破口,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答題時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一定要答具體「哪些」、「怎樣的」、「什麼樣的」。
答案:後兩句描繪的意象有:春潮、雨、野渡、舟自橫;這些意角的組合創設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角度三:從表達方式的角度——
詩詞中主要運用記敘、議論、描寫、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襯托、渲染、動靜、點面結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於景)。
示例: 江城子 蘇 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鷓鴣天 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卧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問:兩首詞都是悼念亡妻。請比較分析蘇詞和賀詞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
解答分析:首先要掌握並能區辨兩種不同的抒情方式。步驟一:准確指出蘇詞、賀詞各用了何種抒情方式;步驟二:結合詩句分別闡釋蘇詞和賀詞怎麼樣用這種表達方式;步驟三:表述不同的抒情方式如何有效傳達出詩人的感情。語言盡量簡明。
答案:蘇詞直抒胸臆,滿紙哀情與淚水;賀詞融情於景於事,悲情委婉深沉。蘇詞起句為全篇定下傷悼的感情基調。因為「無處話凄涼」,所以「淚千行」和「年年腸斷」,把對亡妻的思念和傷感表達得直白酣暢。賀詞 「梧桐半死」、「鴛鴦失伴」比喻自己形單影只,用寫景「原上草,露初晞」比喻夫人新歿帶來的孤苦悲情,筆法委婉,悲情凄惻。
附詩歌常用表達方式:
1、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例:"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書憤》)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
2、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描寫角度有:(1)動、靜(2)點、面(3)遠、近、高、低 (4)聽覺、視覺、嗅覺等
描寫方式有兩類:正面和側面描寫——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
3、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4、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抒情方式有兩類:(1)直抒胸臆——即景抒懷,表達詩人面對自然景象所產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2)借景抒情或融情於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感情。
角度四:從修辭角度——
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對偶、誇張、設問、反問、用典、互文、反復、起興等。
示例: 破陣子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花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問:上闕前四句採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寫的是什麼內容?寫這些內容對於表達中心思想有什麼作用?
解答分析:首先要掌握詩歌常用的修辭手法並能准確區辨。根據題干提示,前四句用了兩種以上的修辭手法,答題時忌只答出概念,應要結合文本作具體分析並答出它們對於表達主旨起到「怎麼樣」的作用。注意結合作者的背景,知人論世地分析,對詩歌的把握會更全面。
答案:前四句的修辭手法有:誇張和比喻。前兩句寫建國前後四十年,擁地縱橫三千里;後兩句用誇張極寫閣樓之高、用比喻形容宮廷之繁華,足見國力殷實,財物豐饒。這樣寫與最後「倉皇辭廟」的亡國破家形成強烈的反差,更有力表達了作者的亡國之恨。
附:詩歌中常見修辭格及表達作用
1、比喻: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作用:突出事物特徵,描繪事物更生動、形象、鮮明,增強感染力和表現力。
2、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作用: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
3、借代: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作用:使語言簡練、含蓄,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
4、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作用: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特徵,並能引起豐富的聯想,便於抒發強烈的感情。
5、雙關:利用語音或語義的條件,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造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的一種修辭方式,雙關可分為二類: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作用:使語言幽默,饒有風趣;生動活潑,含蓄曲折地表達微妙的神態和情思。
6、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作用:從形式看,語言簡練,音節整齊勻稱,節奏鮮明,有結構美和音樂美。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7、對比:兩種互相對立的事物並舉出來,相對比較。作用:使事物特徵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
8、設問:即無疑而問,自問自答。作用:開篇設問,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9、反問:即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是無疑而問,問而不答。作用: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10、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作用:用典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11、互文:指上下句互相隱含詞語,兩相映襯,文義呼應。作用:突出強調,綜合前後文,溝通語脈,化長句為短語。
12、通感:又稱移覺。是人的各種感覺器官作用的溝通和轉移,即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的感應與溝通。作用:通過人們慣常的生活經驗來體驗詩中意境,能收到平中見奇的藝術效果。
角度五:從表現手法的角度——
詩歌中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聯想、想像、比興、虛實相生、托物言志、襯托、渲染、象徵、白描、抑揚、照應等。
示例一:卜運算元·.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註:陸游早年因愛國議論觸犯秦檜被黜,後來又因「力說張浚用兵」免職。
卜運算元· 詠梅 毛澤東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問:這兩首詠梅在藝術手法上的共同點是什麼?同詠梅花,表現的主旨有何不同?
解答分析:首先要掌握詠物詩常用的托物言志和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找出兩首詞藝術手法上的共性。然後分析詩人所言之志有何不同,分析時應知人論世,把握才更全面、准確。提醒一句:不能忽略註解和小序。
答案:在表現手法上都是托物言志,托梅寄意,藉以自我寫照。寫梅不雕鏤梅花形貌,而著重攝取其神韻,化實為虛,虛實相生,情寄於物,物我相融。同詠梅花,表現了不同的美學觀和思想境界,陸詞刻劃的是任群芳妒恨的寂寞之花, 表現了壯志未酬古代詩人的氣質;毛詞描繪的是迎冰雪而報春的爛漫山花,抒發革命領袖的氣概和豪情。
示例二: 山中 王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復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問:比較賞析「山山黃葉飛」和「山青花欲燃」兩句在表達情感上藝術手法的異同。
解答分析:答題思路要清楚,先答相同點,再分別答不同點。掌握融情於景的抒情方式,區辨正襯和反襯的描寫方式對於表達情感的作用。
答案:兩句詞都將思歸之情融入景物描寫當中。不同點是,「山山黃葉飛」借黃葉「葉落歸根」這一特徵性意象來襯托自己深秋思歸念歸的愁緒,哀景寫哀情;「山青花欲燃」卻是描寫美好的春景來反襯傷感的懷鄉之情,樂景寫哀情,倍增其哀。
角度六:從詩歌結構、篇章的角度——
詩歌常用的結構方式有:並列結構、層遞結構、對比結構、回環結構、開闔聚散結構等。篇章特點有:起承轉合、卒章顯志、以景結情、鋪墊、呼應等。
示例一:虞美人·聽雨 蔣捷(2003年高考上海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問:試從一個角度切入,對這首詞寫一段鑒賞性的文字。
解答分析:分三個層面答題:先明確答題角度;再依據文本做具體分析如何體現這一角度的特徵;這種手法在表現主旨和情感上的作用。
答案:這首詞結構上的特點是並列結構。全詞以「聽雨」為中心線索貫穿全篇,依次並列寫了溫軟香艷的歌樓聽雨、凄風苦雨的客舟聽雨、孤獨枯寂的僧廬聽雨三種不同色彩和氣氛的場景,這種運用時空跨度的並列結構,顯得線索清晰,不枝不蔓,三幅圖卷展示了少年風流、壯年飄零、老年孤冷的人生長卷。
示例二: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問:請賞析這首詩結構上的特點。
答案:這首詩用的是回環結構。題作是「獨酌」,卻偏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全詩就在「我」、「月」、「影」三者交互回環的描寫中,波瀾迭起,生機盎然,有力地展示了詩人不以孤獨為苦的曠達情懷。
希望對你有用
『拾』 語言表達角度都有哪些
語言表達的角度有:
1、正面表達。記敘文中的人物外貌描寫、景物描寫,議論文中的開門見山,都屬於語言的正面表達。
2、側面表達。記敘文中的人物烘托描寫,議論文中的旁敲側擊,則屬於這種語言表達角度。
語言表達角度可以說是交流藝術的一種解釋,語言角度可以分為正面和側面兩大部分。
簡介
正面語言指客觀的評價某種事物所表達的語言;側面語言則是一種委婉的語言表達方式,也或者說是一種隱藏性的表達。
語言角度包括:
修辭:比喻、反復、排比、反問、擬人、比擬、擬物、誇張等
用詞:准確性、生動性
句式:長句、短句、整句、散句、單句、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