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實現減負增效初探
1 【內容摘要】新課改下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現象,以及造成這一現象在教師這方面的原因。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採取減負的措施,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 減負 語文教學 新課改以來,語文教學改革表面上轟轟烈烈,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姿態,但其繁華背後不禁令人憂心如焚。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大多數語文教師並沒有真正貫徹新課標的理念,只有極少數教改先鋒在新課改領域里闊步前進。在中高考指揮棒的揮舞下,許多教師仍在新課標的門檻上退縮與徘徊。語文課堂教學仍然是「我講你聽」、「我寫你記」,學生掌握老師圈定的知識,背著老師給的答案,機械、單調地吞下一些自己並未領悟的「知識」。重復練習成為提高學生成績的唯一途徑,語文課堂的耗時、低效、拖沓等現象普遍存在。課外,家長們也為孩子增加負擔,制訂「加餐」計劃。這些孩子除了完成家庭作業外,還要在周末參加「寫作輔導」、家教等來填補剩餘的時間。孩子們將來要考大學,現在不抓緊拿什麼跟別人去競爭?學生們不得不埋首於書山題海之中。今日模考,明日單元檢測,後天學科競賽,唯一能帶來些許興趣的音樂、體育、美術課卻常常「名存實亡」,被「瓜分」殆盡。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也就不言而喻了。 從近幾年中考語文試卷看,課內內容的考查占總比分的13%左右,而且主要集中在古詩文這一內容上。為了保證中考成績,語文教師不得不找尋各種課外資料,讓學生做大量的練習。教師只想讓學生在反復操練中加深印象,鞏固知識。學生的課業負擔重,教師的工作未必輕松,作業要批改要分析,學生要輔導。然而教師的工作績效考評,主要依據學生的考試分數,名次在前的有獎金。也許只是一分、半分之差,就決定了這位教師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只有名列前茅,這位教師才是領導、同事、學生、家長眼中的「好老師」。因此,教師面臨社會、學校、學生和家長的希望甚至是無限責任的情況下,在許多方面條件沒有達到素質教育要求的情況下,教師用最為樸素的「熟能生巧」來應對家長望子成龍的迫切希望,似乎是一種無奈下的必然。由於語文教學違背素質教育的本質,對學生採取了大量的「題海戰」、「疲勞戰」,學生學語文的興趣索然,他們的語文能力也變得更為薄弱,教學質量不見提高,更是大打折扣。 面對巨浪呯訇的減負浪潮,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減負的措施而不影響教學質量呢? 一.首先要改變教師觀念。 一些教師認為,「做總比不做好,多做總比少做好」,似乎是「多多」益善。教師的職責不是簡單地把課本、教參上的文字重復講出來,讓學生聽明白,不出錯誤;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搞「題海」,使學生成為缺乏創新的低能者。教師應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及時恰當地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達到完整。也就是說,教師是要塑造靈魂而不是禁錮靈魂。只有教學思想轉變了,才能做到設計出先進的教學思路,即不只是給出結論,而是更注重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才能切實做到「減負增效」。在語文教學中,面對一篇篇文質優美的文章,如果教師把它支解成字、詞、句、段,那樣還有什麼美感可言?在教學中,設法找到 2 一個切入口,能打開學生思路,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課文學習,不但掌握知識,還培養了語文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以漁」,其他的文章也會手到擒來、迎刃而解了。例如在講授莫懷戚的《散步》時,由情境導入,然而設計了一個問題:閱讀這篇文章,讓你感動最深的人或事是什麼?在學生的討論講評過程中,學生的感受其實超過了自己的預期。其中有一個男生說,他最喜歡文章中的「妻子」這一人物形象。他的理由是這個妻子在散步時,沒說過一句話,但她與丈夫相處得很融洽,她很賢惠,很溫柔,是一個賢妻良母。因為她,這個家才是那麼的溫馨和睦。能有這樣獨到的富有個性的感受,正是我們語文教學所追求的。在新課改實施的今天,我們教師應該及時地轉變教學思想,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不斷地探索追求。 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與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能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活動。教師起著引導作用,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只有教師認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才能更好地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開展施教活動。要提高課堂效率,實則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俗話說得好: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應有一桶水。如果教師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能夠合理地分配教學時間,使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接受有效的信息多,理解程度深,教學的效果就好,就可以在課堂上,基本解決應當解決的問題。反之,如果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教法不當,重復無效的教學活動過多,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得不到足夠的信息量,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目標,就只有想方設法不斷延長教學時間,搞加班加點和題海戰術,學生的學習負擔隨之加重。因此,研究並切實提高教學效率,是減輕學生負擔的重要途徑。如何
⑵ 教師該怎樣為自己「減負」
教師被譽為陽光下最神聖的職業。然而,來自社會、學校、家長、學生、考試、教學等諸多方面的壓力,使老師承受著巨大的心理負荷。如何切實減輕教師過重的工作負擔,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一些代表委員對此高度關注並積極獻計獻策。既然走到教師崗位,干這行,愛這行,享受這行,就從這里邊找樂趣,不要過於追求完美。希望家長和社會一起來關注咱的孩子成長的問題,不要把老師過於神化,要給老師有一些排解的招,有問題咱們一起幫老師來解決,你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可能會達到物極必反。 教師為什麼要為自己「減負」? 請問自己:自己在與學生共同學習時感到愉悅嗎?對自己的工作有成就感嗎?有想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願望嗎?在別人尚未了解、發現自己成績時,能肯定自己、欣賞自己嗎?能想方設法的改變自己,改進工作嗎?能積極主動地適應工作還是被動的做事?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會產生許多的問題: 1、會感到工作任務繁重,會感到有做不完的事。 2、會感到許多學生處處和自己作對。 3、會感到自己班差生最多、也最差。 4、會感到學校對工作的要求太多、太高。 長此以往,自己的心累遠遠超過身體勞累,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二、該如何實現教師自己的「減負」 1、要有好心態:人活一輩子,就是活一種心態,一種理解、寬容、尊重、悅納別人的心態。 2、要心中有情、心中有愛。也就是熱愛學生,假如教師缺乏這種情感,從內心裡就不願與學生打交道,那麼最明智的選擇就是放棄教師這個職業。否則,感到痛苦的就不僅是教師本人,而且會包括眾多無辜的學生。 3、要積極主動的做事:(1)樂於工作,且能將本身的知識和能力在工作中表現出來,並能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2)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系,且樂於與人交往,對人的態度是正面的態度多於反面的態度。(3)對自身有適當的了解,並能有悅納的態度,願意努力發展其身心潛能,對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4)和現實環境有良好的接觸,對生活中的各項問題能用切實有效的方法謀求解決,而不企圖逃避。 4、要正確的選擇,要用對的方法做事: 那麼,怎樣正確的選擇呢?(1)多學習——向身邊的成功同行學習:(2)改變觀念(3)改變不恰當的做法:
⑶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在「雙減」政策下,教師應該如何落實政策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在「雙減」政策下,教師應該如何落實政策?下面我們針對這個問題來進行一番探討,希望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五、注重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
作為人民教師,我們始終走在德育工作知行合一的行動研究道路上。一路上,我們會遇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然後調整升級。重新發現新問題,再深入解決問題。
⑷ 在如今教師應該怎麼做才能夠讓學生真正的減負
在國家頒布了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和父母撫養孩子的負擔之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大的討論。許多教師就如何才能夠減輕孩子的負擔做了激烈的討論,不同教師都有不同的觀點,那麼小編認為,教師如果想要真正地給學生減負,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最後在課堂上已經理解的知識,在課下一定要注重復習鞏固,那麼作業就非常重要。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而不要求量。要求置布的作業能夠很精準地鞏固到學生今天學習的內容。如果有條件的話,盡量讓學生在學校就將作業完成。如果完不成,回家完成的時候,有不會的也可以等到來學校,請教老師。教師一定不要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要把作業做全對,這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可能的。
⑸ 如何採用減負措施,提高教學質量
1、取消分數,推廣等級評價
等級評價是指採取「等級加評語」的評價方式,以「優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級評價來取代過去的分數評價,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計較,多用鼓勵性評語,激勵學生成長。
2、有效作業,減輕學生負擔
學生負擔沉重,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作業繁多。為此,市教育局與各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簽訂了《合肥市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監督管理責任書》,控制課外作業總量。
3、優化管理,提升教育質量
「減負·增效·提質」是一個整體,減負是基礎,增效、提質是工作最終目的。市教育局積極推進向管理要質量、向課改要質量、向課堂要質量、向教研要質量、向評價要質量,改進教學方式,以打造優質高效課堂為重點,建立完善優化教學過程的管理制度和評價機制,加強對教學全過程的協調、監督、指導,優化教學過程,將「減負·增效·提質」落到實處。
規范教學,管理創新同步提效。市教育局要求各學校倡導有效的備課方式,把加強對備課情況的督查作為教學管理的第一要務,認真抓好集體備課制度的建設與落實,實施「自備、集備、復備」的集體備課模式,倡導教師集體研究基礎教案與個體設計創新教案相結合的備課方式,充分利用集體的智慧,體現個性特色,增強備課的實效性。
以研促教,助推課堂增質提效。多年來,市教育局緊緊依託教科研,著力破解學校持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各學校除了教研組、備課組等常規的教研組織外,還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高考研究小組等教研共同體。
不斷尋求教學方法的提升和教學理論的轉換,並在相關的教研活動制度幫助下轉向具體教學實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同時,市教研員深入課堂全方位教學視導,市教研室送教下鄉。
⑹ 教師該如何給學生減負
現在社會上對於減負的呼聲很高,作為老師要順應這種形式,否則可能會給自己的工作和老師的聲譽造成一定的影響,雖然我們都知道在中、高考的雙重壓力下,減負可能舉步維艱,但是我們都說老師是「戴著鐐銬跳舞的舞者」,那就讓我們在夾縫中需求一些變化吧。
最後,要重視學生思維的訓練。這一點實際上還是承接了第一條,就是老師要提高自身水平,其實真正的名師他們不單單教會學生知識,而更多地是教給學生一種學科思維,一旦這種學科思維形成了,那麼他學習這個學科的時候,學習就變得簡單一些了。而身邊真正能教會學生一種學科思維的老師太少了。這是老師最應該提升的。
⑺ 中小學校要「減負」關鍵是什麼教師怎麼做才能達到「減負」的目的
中小學校要「減負」,我講講非政策方面的內容,也就是在學校內部的一些教育教學中經常存在,看似合理,但是實際上卻影響著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影響著教師和學生積極性正向,影響著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的因素。
第二,認真研究學生就是「減負」的核心。研究學生的成長規律,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研究學生的心理規律,然後在不同的階段幫助學生健康成長、高水平發展是「減負」的核心所在。
第三,認真研究教師就是「減負」的捷徑。不論時代怎麼發展,教師在學校發展、學生發展的過程中都是居於主導地位和核心地位的,教師的水平高了,學生的質量自然就高。
第四,認真研究教育就是「減負」的終極目的。教育的質量提高了,對國家、社會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有很多例子證明這一點,因此研究教育就是「減負」提質增效的終極目的。
⑻ 語文課堂要怎樣提質減負
語文課堂要怎樣提質減負
聽到過3種有趣的說法,說:教師負擔重,學生負擔重,是惡性循環的教學;教師負擔輕,學生負擔重,是誤人子弟的教學;教師勤鑽研,學生負擔輕,才是減負增效的教學。那麼什麼是減負增效呢?我認為減負增效中的「減負」並不等於教學內容的減少,也不等於學習時間的減少。「減負」不單純是學生課業負擔數量上的減少,更重要的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漸進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觀念的變革。否則,學生的課業負擔今天可能被減下來了,但在明天卻又可能以另外一種方式附加上去。教學減「負」不減「質」,在「減負」的同時又要「保質增效」,這才是真正的減負增效!我想,這一觀念的出現其實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們該怎麼來落實減負增效呢?小學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當然,減負增效也得從課堂教學入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課堂教學形式正是切實可行的辦法之一。我嘗試著對課堂模式進行了摸索,優化課堂結構。 首先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主體參與是激發學生學習意願的關鍵所在,傳統的課程教學是越俎代庖,重師者傳授,輕學者參與,致使學生的時間與精力大量浪費,學習動機受挫。蘭·達本教授認為:教學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來培養兒童的一種措施。學習是學習者自身內部發生的過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動力,也就越能順利完成這一過程。如果在課堂上採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機械訓練,學生被動學習。那麼學生就缺少閱讀實踐,缺少朗讀感悟。這種單一的教學過程模式,顯得枯燥乏味,費時多效果差。在上第七冊課文《小鎮的早晨》時,課前我請孩子們各自畫一幅小鎮早晨的美景圖。通過對文章的理解和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來呈現他們腦海中的小鎮。不少同學都畫出了他們心目中不同面貌的小鎮。當我請他們來介紹自己所畫的畫時,驚喜地發現在繪圖的過程中,大家對於課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位同學在畫上畫了街道和攤位,小攤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他告訴我們他所畫的是熱鬧的小鎮,結合他和媽媽去市場買菜時看到的場景,他的圖中許多人們在街上買賣蔬菜水果,熙熙攘攘,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通過他的畫和介紹,讓我們領會了文章的內容,不僅看到了、更感受到了小鎮早晨熱鬧的景象。這堂課在同學們自己介紹討論,師生互相交流的熱烈氣氛中結束了。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的這一舉措,無疑是激發了學生潛在的學習意願。這時的教學目標,不再是教師強加於學生的,而是學生個體發生的探究意願。在教學中,學生始終保持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拉近了課本和生活間的距離。因此,課堂上,學生們輕輕鬆鬆地,就掌握了需要學習的知識,還獲取了許多課本以外的東西,在減負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針對所教班級學生喜愛表演的特點。我還在課內、課外設計了一些活動,讓他們一展所長。例如在教學《筍芽兒》一課時,同學們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就顯露出強烈的表演欲。於是,我們就用了一堂課的時間。請學生自由組合,以課本劇的形式將筍芽兒成長的過程表演了出來。那堂課可謂是精彩紛呈,笑聲不斷。課前孩子們忙著寫劇本,選角色,安排場景道具,忙活著卻又快樂著。最後出現在大家眼前的是各種版本的,經過改編後的《筍芽兒》,有各自的特色卻又不脫離課本。這樣的一堂課,使學生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表演能力。其次是實施差異教學。早在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承認學生在個性與才能上的差異,主張根據學生的個性與特長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注重補偏救弊,促進學生的正常發展。每個班級中學生的基礎、理解能力、學習能力等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果按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作業布置,那麼對於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思維難以拓寬,自主性難以得到發揮;而能力弱的學生學習可能變得越來越吃力,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因此,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差異教學,能更好地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從學生不同的水平、興趣、和學習風格出發來設計差異化的教學內容、過程與成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布置課後作業的時候,對於部分作業的設計,我分了一些層次。有些作業中,有基本題,附加題,自選題。比如在完成拾貝集,即對好詞好句好段的摘錄時,對於寫作能力較好的同學,要求他們能夠仿寫,或寫出讀後感。對於能力較弱的同學則只要求摘錄。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都有相應的收獲和提高,把他們從過多的作業中解脫出來,作業量少效大,減輕了作業負擔又提升了作業質量效果。何樂而不為呢!以上這些就是我在教學中一點粗淺的嘗試。「減負增效」並非一句口號,要真正實現這一目的,我還需要在教學設計上多下苦功,向各位老師多多學習。希望能讓學生們學得輕松,快樂,扎實!有所悟,有所得!
⑼ 對於教師減負有哪些好的建議
1.直接給教師漲工資,為生活壓力減負
給中小學教師加工資就是最好的點子。(樹林)
2.降低考試難度,為教學任務減負
降低考試難度是最有效的手段。(宏觀一方)課程設計和知識深度及考試范圍是減負的主要指標,否則是空談。(不忘初心)
3.改革教育局和中心校,減無效管理之負
改革教育局,教育局由一線教師或校長成立,去除行政化。就能真正徹底減負。(金刃)把教育局,中心校精減人員,部門太多,無事生非,教學上幫不忙,凈添亂,整天這個檢查那個檢查,一幫閑人!(聽風看雨)
4.職稱自然晉升,為教師心理壓力減負
到年齡自動晉級職稱,別再折騰了,為了評職稱多得各種證書,都去參加各種評比活動,哪有心思教學!(無名氏)最大最好的減負莫過於讓教師們不再為因職稱問題而日日夜夜年復一年的發愁,讓其安心教書育人。(無名氏)
5.別那麼多硬性指標和書面材料,減無效工作之負
減負的根本在上級部門,上級部門不增加那麼多條硬性指標和任務,教師怎麼可能那麼多任務?(回到拉薩)
就是因為上級部門的這指標那指標,做啥事都得以書面材料為依據。很多事沒做,材料到挺全,弄能多材料有啥用。學校不是以教書育人為根本么?把學生教好了,才是正事,,整天沒事搞個演講啦,稿子都是抄的,再照著念,有啥用?(小水滴)
痕跡主義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基層人員工作誰來照相誰來記錄,一心做事的人往往忘記這些,只有喜歡作秀的才會。(夢想)
減少各種記錄,減少各種材料,減少各種名目的會議.....讓老師有時間去備課上課鑽研業務,才是真正給老師減負。(雪)
6.禁止與教育無關的事進校園,減無關教育之負
很簡單,各級領導不許進校園,依法辦學即可。(無名氏)不要總掛著"小手牽大手"的名目,把其他行政部門應做的事安排老師去做,例如:扶貧,醫保,家庭消防檢查等。還有太多的各種創什麼,沒完沒了。(寧靜致遠)
把與教學無關的事情取消吧,讓老師真正回到教學中來。該政府做的就別為難老師了!!!(zyc)除與教學有關的事項外全部減掉。如扶貧、各項檢查做資料。總之,讓教師安心教學就好了,謝天謝地!(老西)
⑽ 初中語文集備中怎麼落實雙減政策
一、聚焦語文素養,雙減之下的課堂提質
聚焦語文素養,「雙減」政策之下,語文教學向課堂要質量,向課堂要效率。教師的備課是開展課堂教學工作的前提,雙減政策之下的教師備課要做到「三懂」「兩准備」:「三懂」指讀懂課標(三維目標)、讀懂教材(單元整體備課)、讀懂學生(二角度);兩准備即備教材、備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聚焦語文素養,「雙減」政策之下,語文教學更加關注生活。語文源自生活,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閱讀是生活的體驗,教學是生活的詮釋,作文更是生活的再現。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真正成為教育。語文一旦脫離了生活,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雙減」之下的語文課堂更應與生活血肉相連,把課堂變成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一個窗口。學以致用、回歸生活,服務生活,這才是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杜威有一句名言:教育即生活。這指的就是教學的生活性。回歸生活,學生活中的語文,讀身邊的語文,用語文服務生活。如找找馬路鋪面的錯別字、欣賞宣傳標語、創作兒歌童謠、寫寫尋物啟事等,把生活融入語文課堂。孩子在課堂學語文,離開課堂也在學語文。課堂是生活,生活也是課堂,生活的需要應成為語文素養的目標。聚焦語文素養,「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教師應該做一個打火機,去點燃學生的激情,教育要回歸本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上精心設計各種有效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利用各種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知識和經驗,開展探究性學習。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三十七條學校應當保證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組織開展文化娛樂等課外活動。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應當為學校開展課外活動提供便利。